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好
课题:10.3《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讲授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 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 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假定∠1≠∠2,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
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3=∠2.
证明:∵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3=∠2(等量代换).
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明,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
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
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2+∠4=180°. 证法一:
∵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 证法二:
∵ AB∥C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
例 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
解:∠B=180°-∠A=65°,∠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
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从因果关系上看
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 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
2.从所起作用上看
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三、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
2、∠
3、∠
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
1、∠
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第二篇:【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百度文库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学会平行线性质的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
通过预习教材P86—P88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一些什么角?画图说明这些角的关系
2、如果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得到的这些角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
1、“做一做”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的两组角的大小。
(2)上面的两组角都是同位角。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两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2、猜想与探索
(1)根据上述的测量,你能猜想得出什么结论吗?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2)上图1,将∠1沿着FE方向作平移,使M点移动到N点重合,则有CD∥AB,这时∠1变成了∠2,因些∠1=∠2。
归纳:平行线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因为∠1=∠2,又因为∠2=∠3(对顶角相等),所以∠1=∠3。
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因为∠1=∠2,又因为∠2+∠4=180°(平角定义),所以∠1+∠4=180°。
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完成 “做一做”的填空。
三、精导:
例1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1=100°,试求∠3的度数.解 ∵AB∥CD,∴∠1=∠2= 10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 +∠3 = 180°,∴∠3 = 180°-∠2 = 180°-100°= 80°.例2 如图,AD∥BC,∠B = ∠D,试问∠A与∠C相等吗?为什么?
四:提升
1、练习题
2、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百度文库
第三篇: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若2=E,则∥;
若+= 180°,则∥.c A d a E 5 a2 2B 3 b b C A B图4 图1 图2 图3
2.若a⊥c,b⊥c,则ab.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1∥l2的条件:.
4.在四边形ABCD中,∠A +∠B = 180°,则∥().
5.如图3,若∠1 +∠2 = 180°,则∥。
6.如图4,∠
1、∠
2、∠
3、∠
4、∠5中,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得∥();
(2)由∠CAD =∠ACB得∥();
(3)由∠CBA +∠BAD = 180°得∥()AD Dl1 2 14 5 3 B D C l2 C B C图8 图7 图5 图6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1∥l2的条件:.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的条件来:.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已知),∴AC∥ED();(2)∵∠2 =∠(已知),D∴AC∥ED(); F(3)∵∠A +∠= 180°(已知),∴AB∥FD(); B(4)∵∠2 +∠= 180°(已知),B D C 图9∴AC∥ED()图10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F.
12.如图10,∠1∶∠2∶∠3 = 2∶3∶4,∠AFE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13.如图11,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EB
P
DQ F图1
1[二]、平行线的性质
1.如图1,已知∠1 = 100°,AB∥CD,则∠2 =,∠3 =,∠4 =. 2.如图2,直线AB、CD被EF所截,若∠1 =∠2,则∠AEF +∠CFE =.F 1 BB ED DF
B C A B D
图1 图2 图4 图
33.如图3所示
(1)若EF∥AC,则∠A +∠= 180°,∠F + ∠= 180°().(2)若∠2 =∠,则AE∥BF.
(3)若∠A +∠= 180°,则AE∥BF.
4.如图4,AB∥CD,∠2 = 2∠1,则∠2 =.
5.如图5,AB∥CD,EG⊥AB于G,∠1 = 50°,则∠E =.
E C
l
1AF 2 B F G
l2D F D C C A G
图7 图8 图6图
56.如图6,直线l1∥l2,AB⊥l1于O,BC与l2交于E,∠1 = 43°,则∠2 =. 7.如图7,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8.如图8,AB∥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共有个.
二、解答下列各题
9.如图9,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AD
图9
10.如图10,DE∥BC,∠D∶∠DBC = 2∶1,∠1 =∠2,求∠DEB的度数.
B
图10
C F E
E
C
12.如图12,∠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 +∠2 = 90°.
求证:(1)AB∥CD;(2)∠2 +∠3 = 90°.
A
C
B 1
F
D
图
二.填空题:
1.如图③ ∵∠1=∠2,∴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④ ∵∠1=∠2,∴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⑤ ∠B=∠D=∠E,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⑥ ∵ AB⊥BD,CD⊥BD(已知)
∴ AB∥CD()又∵∠1+∠2 =180(已知)
∴ AB∥EF()∴ CD∥EF()
三.选择题:
1.如图⑦,∠D=∠EFC,那么()A.AD∥BCB.AB∥CDC.EF∥BCD.AD∥EF
2.如图⑧,判定AB∥CE的理由是()A.∠B=∠ACEB.∠A=∠ECDC.∠B=∠ACBD.∠A=∠ACE 3.如图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1=∠3,∴a∥bB.∵∠1=∠2,∴a∥bC.∵∠1=∠2,∴c∥dD.∵∠1=∠2,∴c∥d1.如图⑩
∵∠B=∠_______,∴ AB∥CD()∵∠BGC=∠_______,∴ CD∥EF()∵AB∥CD,CD∥EF,∴ AB∥_______()
2.如图⑾ 填空:
(1)∵∠2=∠B(已知)
∴ AB__________()(2)∵∠1=∠A(已知)
∴__________()(3)∵∠1=∠D(已知)
∴__________()(4)∵_______=∠F(已知)
∴AC∥DF()
3.已知,如图∠1+∠2=180°,填空。
∵∠1+∠2=180°()又∠2=∠3(∴∠1+∠3=180°
∴_________()
五.证明题
1.已知:如图⑿,CE平分∠ACD,∠1=∠B,求证:AB∥CE
2.如图:∠1=53,∠2=127,∠3=53,试说明直线AB与CD,BC与DE的位置关系。)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一》。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
一、说教学目标】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是《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本节内容与已学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几何”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第三节研究平行线性质,既是相关内容的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3.教材安排及处理: 课本内容分三段,一是平行线的性质一,二是有性质一推导出性质二和性质三,三是性质一的应用举例。在二十分钟微型课中,内容有点多,因此,略作调整,一是把性质二、三的证明作为作业,二是把应用举例作为备用练习,三是整节课让学生主要探究性质一及性质一的简单应用。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 要求和对教材结构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并会用性质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在学习中形成符号意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在探索中发现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总结概括出平行线的性质一
情感态度: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运用中感受数学价值
5.教学重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内容在全章中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依据教学经验和本节内容的特点平行线的性质1的灵活运用及其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一
【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我选择了“导学练动态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设置了“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环节。课堂开始设置了问题情景,从平行线的定义及其判定导入,由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推出线之间的平行关系,设问若已知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之后设置了几个探究问题,学生探究后展示,教师归纳,学生练习,展示教师纠错等让学生感知、理解、深化应用平行线性质一。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设计。在第一个环节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探究指导环节,通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归纳中培养学生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能力,使他们学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的之间转化,初步学会与人交流,对于同学解答的质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变式练习中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情境性和多变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小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复习整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及其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知道了可以通过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那么,已知两直线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照探究题纲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到学生中辅导,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难,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题纲: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并任画一条截线。
2、量一量,你画的图形中的四组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猜一猜,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得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并且用符号语言表示他们?
4、和同桌交流一下,看他是否有同样的发现?并说一说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
5、如图,直线a∥b,c是截线,∠1=600,那么∠2=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或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提纲逐题展示,教师配合,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全班同学评价、补充(要注意用语的规范);
3、全部展示完毕,教师对本段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梳理。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到学生中指导,及时纠错。完成练习后,教师找有问题的学生展示,发动全班学生评价补充。练习完毕后,教师做必要的强调补充。
附练习提纲:
1、如图,直线a∥b,∠1=540,求∠2、∠3、∠4各是多少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2、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0,∠B=600,∠AED=400,①、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②、∠C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五)、小结作业
今天你有何收获,你对同学们有何提醒?
板书设计:
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1、板书平行线的性质1
2、性质1运用符号语言表示
3、帮助学生思考的图形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4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5.3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1进行实验观察.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图1图2图
3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 ∠2.
(2)已知:如图3,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用多媒体显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A
EF
BC
图
5例2如图4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5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A+∠AEF=180°,(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A+∠B=18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证.图6
证明:因为AD∥BC,(已知)
所以∠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EF=∠B,(已知)图所以∠A+∠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6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2=90°. 证明:因为AB∥CD,所以∠BAC+∠ACD=180°,又因为AE平分∠BAC,CE平分∠ACD,1
211故12(BACACD)1800900. 22所以1BAC,2ACD,即∠1+∠2=90°.(理由略)
2.如图7所示,已知:∠1=∠2,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
=102°,求∠
2、∠
3、∠
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
∠B=40°,∠2=75°,那么∠
1、∠
3、∠C、∠BAC+∠B+∠C
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
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