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释迦牟尼》感想之21
小知识:P152-P165
1、什么是僧伽?
答:僧伽即僧团,昌佛陀在传教过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组织,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讲,僑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这个僧团在传教过程中逐渐扩大,开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他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入教后,才开始接纳女弟子(比丘尼)。太子八十岁: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的婆罗树林,以吉祥卧之姿进入涅槃。
佛陀涅槃三个月后:大迦叶在阿闍世王支持下,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召集500比丘举行“第一次结集”,以整理佛教经义。
2、什么是三尊?
答:1)指佛法僧三宝;2)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3)药师三尊是药师佛、日光、月光;4)释迦三尊是释迦佛、文殊、普贤。
佛陀涅槃三个月后:富兰那长老(跋波)等率领近千名比丘在七叶窟外举行结集,世称“大众部结集”。是为部派分裂之始。
佛陀涅槃后:阿难在铁围山举行大乘佛教结集,世称“铁围山大乘结集”。
佛入灭后100年:大天被耶舍长老等逐出上座部长老僧团,乃另立大众部。从此原始佛教在组织上出现分裂。
3、释迦牟尼是如何放弃六年苦行的?
答:释迦牟尼听到一首歌后放弃了苦行,歌词是:“琴弦松驰呀难成音调,琴弦太紧呀乐音焦躁,只有将弦儿调得适中,那婉转的歌儿才优美缭绕!”这歌声刹那间使悉达多恍然有悟,他想:人的心身就像那琴弦一般,只有离开极端,才有可能走向平静、安稳!
公元前6世纪至前1世纪:佛陀涅槃后第一个五百年,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称“小行大隐时期”,又称“正法时期”。
第二篇:《释迦牟尼》感想之13
小知识:P082-P0911、释迦牟尼为什么采取苦行的方法求道?
答:苦行在印度由来已久,苦行者认为:人是由精神与肉体所建构而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精神受到肉体的支配、束缚,人只有通过苦行,消弱肉体的力量,脱离物质以及肉体的束缚才可以发挥精神的力量。
太子四十三岁至五十岁:佛陀见弟弟难陀不昌治国之材,一旦即位必造成国家、人民的灾难,便设计使他出家。
太子四十三岁至五十岁:佛陀的堂弟阿难出家,后跟随佛陀身旁作侍者,达25年。
2、释迦牟尼是如何传教的?
答:释迦牟尼传教的方式是随机施设,不拘一格,他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等各种方式,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宣说不同的内容,准许弟子可不用规范化的梵语,而用地区方言进行说教,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学说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3、释迦牟尼为什么离开跋伽仙人?
答:出家后,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释迦牟尼不满意这种做法,滞留一宿便离去。
太子四十三岁至五十岁:摩诃夫人(大爱道)率领宫女皈依佛陀出家,从此女子也可以出家。
第三篇:《释迦牟尼》感想之37
小知识:P286-P293
1、释迦牟尼怎样对待妇女?
答:有一次,佛谢绝了国王的邀请,而到一个不幸的堕落的女人那里去应供。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和奴隶差不多。佛接受妇女为出家弟子,让她们参加僧团的事实,被认为是宗教史上一个很大的革命举动。
公元3世纪:大乘中观派创始人龙树的故乡案达罗地区是大众部的活动基地。他们对“制多”的崇拜,向民间推动了建塔和供养塔的群众性信仰。娑多婆汉那王朝增长女王提倡建造佛塔,案达罗大乘佛教酝酿成熟,向南传进锡兰岛,成了古代斯里兰卡佛教的一个重要来源。
2、什么是三身佛性?
答: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3、什么是佛教十四根?
答:十四根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忧、喜、苦、乐、舍等五受,男、女、意、命等四根,合称为十四根。
第四篇:《释迦牟尼》感想之33
小知识:P250-P2591、梵天是什么?
答:梵天,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最受尊敬的主神,是象征创造的神祗,负责创造宇宙万物。后来在佛教中也出现梵天,但佛教中的梵天不再拥有最崇高的地位,而只是一个神祗,每当世间有佛出世时,梵天就会先来劝请佛转法轮,助佛教化世间。
2、佛教历史上曾发生了几次结集?
答:早期的佛教历史发生了四次结集,第一次结集即五百结集;第二次结集在佛陀入灭的100年以后的吠舍离召开;第三次结集在佛陀涅槃两百年后,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华氏城所所召集;第四次结集是在佛陀涅槃六百年左右,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时代召集。
公元前1世纪:阿巴耶王伐陀迦摩尼恢复了国家。为了报答摩诃帝沙王长老在他流亡期间给予的帮助,建造了无畏山寺,由摩诃帝沙主持。
公元前1世纪:犍陀罗佛教艺术是希腊艺术的支派,偶像崇拜的发展,使希腊的雕刻美术在佛教领域大放异彩,佛教艺术由迦湿弥罗向东越过葱岭,沿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于阗(今和田),于阗成为西域佛教和佛教传入内地的一个重镇。
3、释迦牟尼去世后,原始佛教为什么会发生分裂?
答:释迦牟尼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根据不同的人阐述不同的道理,由于听受佛法者又因自身的文化修养,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了佛教的分裂。再者,由于比丘们所处的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同,从而对佛教戒律有不同的的看法,也导致佛教的分裂。
公元前1世纪末期:大月氏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给西汉的博士弟子,内容不详。此为是历史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始。
第五篇:《释迦牟尼》感想之34
小知识:P260-P271
1、释迦牟尼出生后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答:释迦牟尼在蓝毗尼园诞生后,并不需要要扶持,自己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步步踩出莲花,他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公元前1世纪中叶:佛教从上座部和大众部分派开始,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大月氏贵霜王朝时期,形成了很多独立的派别,史称“部派时期”。
2、释迦牟尼的哪一位弟子最能吃苦?
答:在释迦牟尼的所有弟子中,大迦叶尊者以吃苦闻名。他是印度富豪出身,但是特别同情贫穷人,一生少欲知足,行起坐卧严守戒律,经常独自露天静坐,树下补衣,坚持苦刑,直到老年也不改本色,最后成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3、释迦牟尼佛法的三时年限是多少?
答:指佛法在世的三个时期年限。诸经所说略有不同,《大悲经》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和《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一万年之说。
公元前1世纪中期:东汉明帝之兄楚王刘英供养仇蒲塞、桑门、斋戒祭祀浮屠。刘英以结交方士、造作图谶,被控以密谋造反罪。佛教徒被视作方士一类,当时佛教巫术是走向民间的重要标志。
公元前1世纪:汉文《四十二章经》被译出,最早出现的教义是禁欲苦行,尽管含有个别的儒道成份,依然掩盖不住那些强烈的厌世和出世思想。
公元前1世纪: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经,印度僧人竺法兰、摩腾用白马载佛经至洛阳,后在洛阳建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