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3.2.1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2.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3.能够熟练的书写本节所学化学方程式,并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使学生学会探究和对比的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过氧化钠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对比归纳法
学生对知识只是表面的理解,知识内容零散不成体系,老师通过直观实验对比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板书】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P55 【演示实验】实验3-5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实验操作: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并手摸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试管发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放热反应,生成氧气。实验操作:继续滴加酚酞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先变红色,然后红色褪去。
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 中间产物过氧化氢的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反应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板书】
1、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讲述】除了与水反应外,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思考】:为什么呼吸面具和潜艇中要用到Na2O2
【解析】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上和潜艇里的供氧剂 【思考】:氧化钠和氧化钙都是碱性氧化物,那么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吗? 【回答】不是。因为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氧气。2Na2O2+4HCl=4NaCl+ 2H2O +O2↑ 【板书】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苏氏两兄弟
苏打碳酸钠白色粉末 小苏打碳酸氢钠白色晶体 【科学探究】:苏氏两兄弟的不同性质
1、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
(1)各取1小药匙的Na2CO3和NaHCO3于试管中,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区别,滴加10滴水,振荡,观察,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约5mL水,振荡,观察、记录现象。(3)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溶液颜色。实验现象:(1)碳酸钠溶解得比碳酸氢钠多又快,盛碳酸钠的试管发烫(2)碳酸钠全部溶解
(3)都变红,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
【现象分析讲授】碳酸钠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碳酸钠溶解放热
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 【科学探究】
2、两者的热稳定性:
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实验现象: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现象分析讲授】碳酸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 【思考】:面包师把发酵粉(主要成份碳酸氢钠)和面粉加水混合,把揉搓好的小面团放到烤箱里焙烤后为什么会变成松软可口的大面包? 【科学探究】
3、两者与盐酸反应
在两根试管中分别加入约5mL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再分别滴入约5mL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注意:反应剧烈程度与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现象:碳酸钠加入盐酸后,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后,有少量气泡冒出。碳酸氢钠加入盐酸后,剧烈反应,马上冒出大量气泡。
【现象分析讲授】均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总结】
两者性质归纳比较 与酚酞 作用 热稳 定性 与酸 作用
【讲述】在前面进行钠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看到,钠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这个现象实际上是钠元素所具有的特性。实际上除了钠元素外,还有其它一些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也能产生特殊的颜色,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焰色反应。【板书】
3、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发出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实质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操作要点:
①先要灼烧铂丝成无色,做完一种离子的鉴别后,要用盐酸洗,再灼烧至无色,再检验第二种离子。
②钾的焰色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等杂质的焰色的干扰。)
【演示实验】各种金属盐的焰色反应。【图片展示】几种重要金属的焰色反应。
第二篇: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钠的化合物
一:找出并记录两节示范课设计的教学板块、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视频一
板块一:钠的重要氧化物及其性质
任务一:认识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
活动一:观看滴水生火实验
活动二:分析滴水生火的原因和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产物
活动三:观察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得出反应产物 任务二:认识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
活动一:观看吹气生火实验
活动二:分析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活动三:完成反应方程式
任务三:比较氧化钠跟过氧化钠的性质
活动一:从化学式比较
活动二:从氧化钠跟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比较 活动三:过氧化钠的应用
板块二:重要的钠盐及其性质
任务一: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活动一:从外观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任务二: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活动一:观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活动二:观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实验 活动三:观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实验 活动四:观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实验
(二)视频二: 板块一:钠的化合物(课题)
任务一:认识过氧化钠
活动一:观看滴水生火实验
板块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任务一:对比过氧化钠和氧化钠
活动一:设计试管实验
活动二:分组完成实验,检验产物 活动三:讨论实验现象
二、分析两节课的教学方式
视频一中的老师主要采取了演示实验式教学,教师独自在讲台上完成多项实验,动作干净利落,操控性比较强,对教师自身有很大提升,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看到实验现象,但只是远距离进行观察,缺乏自身体验。而且由于教师所做实验多,时间控制较紧,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会给学生带来些许压力。
视频二中老师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提醒学生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做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老师点评实验,纠正错误,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学生为中心,教师适时指导,创设出一个积极地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提升与发展。
第三篇: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物。B.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C.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2.过程与方法
A.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直观体会到那的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并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质硬的,深刻理解所有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B.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会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A.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物及化学方程式。B.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教学难点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掌握。三.教学过程
1.钠的物理性质的讲述 【教学情境】
我们都知道很多金属都是质地坚硬的,但不知道金属钠的质地会是坚硬的吗?金属钠又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学生活动】
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切割钠的实验,大家来观察现象,并总结钠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述】
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熔点低,密度小于水。长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情境】
既然钠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一些让我们出乎意外了,那么钠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吧。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钠的表面的颜色,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从而进一步猜想生成了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那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而钠在点燃条件下会
点燃 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 + O2 = Na2O2。【学生活动】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归纳那溶于水的现象,并推测可能生成的物质有哪些。
【教师讲述】 金属钠与水反应
现象: 解释: ①金属钠浮在水面 ①密度比水小
②熔成闪亮的小球 ②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③小球向各方向迅速游动,③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
④溶液变成红色 ④反应后溶液显碱性
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3.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情境】 上面咱们知道了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那么它们又有怎样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通过PPT演示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与水、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以及推测可能的产物。
【教师讲述】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Na2O+H2O=2NaOH 可见过氧化钠的稳定性强于氧化钠:2Na2O+O2=2Na2O2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情境】
大家知道厨房里用的小苏打吗?又有人听过苏打吗?那有人观察过它们的样子吗?它们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并归纳现象,推测生成的产物。
【教师讲述】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2.热稳定性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3.与酸或碱溶液的反应 CO32-+ H+ = HCO3-HCO3-+ H+ = H2O + CO2↑
总反应式 CO32-+ 2H+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酸或碱都能反应 HCO3-+ H+ = H2O + CO2↑ HCO3-+ OH-= H2O + CO32-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关系
Na2CO3 通过加酸﹙H2CO3、H+﹚可转变成 NaHCO3 NaHCO3 通过加碱﹙NaOH、OH-﹚可转变成 Na2CO3 【课后作业】
钠及其化合物的对应练习册。四.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现象,使其更加深刻地掌握了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多的运用实验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针对此缺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更多形式来教学,完善此不足。
第四篇: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法的成功:
本节课中,学生兴趣大,学习态度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本节课多处创设生活情境,如用水点火、用二氧化碳点火实验引入;以人们在制造苏打饼干、焙制面包时,常往面粉中掺进小苏打粉的事例引入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这些都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滴水生火实验的解释是让思考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并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又如,关于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特地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获得了实验创新的乐趣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需要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本节课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设计多个“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2)重难点突破的成功:
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从滴水生活、棉花投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燃烧等违反生活常识的情境引入,实验设计探究、问题解决与拓展来层层深入落实相关重点,突破难点。
(3)学法的成功:
在本节课里注重于对学生进行把握已有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以生活常识水能灭火引入实验:滴水生火,让学生大胆设想、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4)实验改进的成功:
本节课对书本中的以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一是Na2O2与水反应。二是 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不仅节约时间,同时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在本课中,还增加了一个Na2O2与CO2的实验,将一团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投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几秒钟内,棉花剧烈燃烧。该实验有力说服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产物中有O2。该实验简单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之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深怕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还很不够。
2、由于我校的学生基础不强,本节课只能完成课本的基础知识教学,没有进入更深一层的探究与思考,使教学存在不足。
3、本节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如果能在课后让学生也进行教学反思,这样会使该课更完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能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
第五篇:《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钠的化合物》是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的内容。以前在处理本节课时,我常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分析,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中获取新知。教材在设计中,针对钠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配设了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如果经过进一步的设计,把这些实验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素材的形式呈现,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体验认知的过程,进而提高课堂质效。基于这一构想,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实验探究结合讲授的方式完成了其中过氧化钠教学的相关内容(具体过程见本文附录)。本节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实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目标,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方式、学生活动控制及过程评价等侧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分析:
一、课题的引入具有趋动性。课题的提出是每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节课通过一篇新闻报道“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来引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你想了解钠的哪些知识”的探究欲望。好的课题引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二、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组织学生实验时,通过让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研究实验原理。对每个实验的操作都力求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把以往的机械操作变为活的思维过程。变照方抓药为主动探究。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通过实验的指导、问题的归纳、思路的整理分析,引导学生初步的总结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即以结构为核心、以性质为重点,为以后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做好准备。
四、突出问题的研究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资料中自己提炼研究的课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讨论实验的操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去组织教学。特别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分析实验现象、不同角度推断反应产物,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重过程而不仅仅是重结论,知识的获得是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