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花山的特点来写景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花山的壮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五花山的美丽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五花山不同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想象,激发兴趣。
1、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五花山”。请同学们举起手,和老师一块写课题。“五”,五彩斑斓的“五”;“花”,花团锦簇的“花”;“山”,巍巍群山的“山”。(板书:五花山)
2、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山名,你想象中它是一座怎样的山?关于五花山,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放声读、与好朋友一块读等等都可以。
2、交流初读感受。
读了课文,你觉得五花山怎么样?
3、联系旧知,迁移学法。
有谁发现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篇课文很相似?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怎么学?
(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相似,都是按季节转换的顺序写的。我们可以分季节学习。)
三、精读深思,赏析积累。
你觉得哪个季节最能体现五花山的特点?
1、品读第4自然段。
(1)最想在秋天去五花山旅游的同学先一起读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金黄色 杏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3)关联词积累并运用。
①谁发现了这么多的颜色,作者是用哪个关联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②指名读、齐读这部分句子。(4)句子比较。
①出示句子: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②指名读两个句子。
③与原文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④齐读原句。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五花山上的游客真多呀!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6)欣赏五花山色。(课件出示)
2、品读第5自然段。
(1)欣赏了五花山秋天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2)文中的哪一句话又最能体现秋天的特点呢?(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补充省略的内容。
(一片杏黄、一片紫红……)
3、背诵大擂台。①学生准备。
②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背诵,教师引导背诵,独立背诵。
四、读写结合,运用升华。
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春、夏、秋三季的五花山,那么冬天的五花山又会是怎样的呢?你能想象一下吗?
2、学生交流。
3、欣赏冬天图片。
4、学生动笔写。
5、交流。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五花山》听课反思
本课的第四段描写秋天的颜色的句子非常优美,不仅有排比,还渗透有拟人、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秋天的颜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异常动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仿写训练。现在就老师涉及到的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这一方面,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不高,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第二篇:五花山教学反思
反思一: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这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所以本学期的考评课我决定上这一节。
在课堂上我首先是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接着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
在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在欣赏了几张冬日的五花山后,学生一片哇,哇的惊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起了学生的情绪,紧接着就让学生说。在课堂上,个别学生只是停留在先前的语言积累状态,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联想,表达得不够形象。不仅要关注人文性,还应该关注它的工具性。在感悟秋日美景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并在写冬日美景时,将这个方法用上,加上联想的写作手法,文章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思考着、学习着,表扬让人精神振奋,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我们组的老师,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不断增强交流实效,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二:五花山教学反思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生成。
在学习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一句话时,一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紫红紫红,就联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接下来的操作是让学生看看紫绒幕布和紫红的树林的对照的图片。这孩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话,可能是前面联想的句子的理解让他学得太专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没劲地说: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红紫红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绒幕布,这紫绒幕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这个环节上得有点郁闷。
现在我想,如果我当时能这么引导
你很会想象,老师可以看出刚才我们学习联想的句子,你学得是非常认真的。你能由紫红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的紫绒幕布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再让学生看紫绒幕布的图片,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颜色虽然也是紫红色,但是给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够强。而紫红色的树林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棵棵树相连着,所以说他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个样应该更恰当些。
二、课堂的教学评价语不够丰富。
反思三:五花山教学反思
12月29日,我上了一节教研课《五花山》,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思考着,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那么多的不足。教导处徐老师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这堂课,以及平日里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如何把握教材?
对于课文的定位是什么?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却显得那么不清不楚,似乎一节课下来,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回想备课的过程,我只想着怎么把课文思路理清楚,怎么把我的课上完,而忽略了如何去把握教材,如何将本堂课的新知识带给学生&&
如:在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而且提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颜色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比较难说的。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处理肯定会有进步的,至少现在这个问题我已深深记住了。
二、如何走近学生?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而这节课,我的师本地位显得特别明显,是我牵着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生怕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像徐老师说我的,我一直拿着书本站在课堂上,无意间筑起了一道墙,跟学生的距离就显得更远了。
三、如何渗透写作方法?
在研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联想说一说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很可惜,学生普遍想到的是被子、纸片、地毯、白云,比较局限,在引导上也很乏力。
学习着、思考着,表扬的话固然能让人精神振奋,能对自己的付出给予点滴慰藉,但是,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老师们,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不断增强交流实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努力思考,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四:五花山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
这是值得教师们反思与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吧.一,需要教师练就规范,精确,生动的语言基本功.规范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艺术的语言,固然离不开生动,离不开情趣,离不开得体,但根基在于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特别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作艺术处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种活生生的情景点拨,它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想火花,渐渐与作者心灵上的隔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教学语言也应讲究精确,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绕桑卖槐,婆婆妈妈,其结果肯定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对比,设问,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特别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文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二,需要教师掌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篇:《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教学反思 苍岭小学
陆 洋
《五花山》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秋天的五花山这一段的学习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紧紧围绕五花山的色彩,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读写结合。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通过三个季节美景的阅读,我在课要结束前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有吐露的机会,训练了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虽然只有一半的学生写得流畅,一两个学生写得不切合实际,但是学生总的表
第四篇:五花山教学设计.DOC
五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简单了解分号的用法,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认识句群,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准备:收集描写山的有关词句.收集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谁能说说描写山的词语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五花山)。
师:你来猜一猜:为什么叫“五花山”?
(生:山上有五朵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薛卫民的家乡五花山寻找答案吧。
(学生初读课文)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
(生: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
三、品读课文,重点了解。
师:课文描写了五花山的几个季节?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像美?
生:秋季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师: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划出来,标出序号,读一读。
教师随学生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1)金黄色(2)杏黄色(3)火红色(4)紫红紫红(5)翠绿
四、美读课文,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轻轻地走进五花山的秋天,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这种颜色的喜欢读出来,读得让听得人也喜欢。)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大声读句子。
师:谁喜欢金黄色?谁喜欢杏黄色?谁喜欢火红色?谁喜欢紫红色?请你们来读一读。
(四名学生分颜色读句子,随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如:
指导朗读杏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悦、高兴„„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
指导朗读火红色。
师:为什么说“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指导朗读紫红色。
师:瞧一瞧我们班同学今天穿紫红色衣服了吗?(即兴观察,认识紫红色)
老师范读,分颜色和角色读第四自然段。
师(引读):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师(引读):只有松柏不怕„„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大自然真神奇,温暖的金黄,成熟的杏黄,动感的火红,庄重的紫红,刚劲的翠绿,形形色色,美不胜收!让我们捧起书本,跟着音乐,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五花山的图片和优美的伴奏)多么美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句子,老师真想把它们永远记在脑子里。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背诵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师生齐背)
师: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比喻句说话?
学生思考,自由想象说话。
师:五花山就这些颜色吗?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区别?
(春天的山是淡淡的绿,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指导感情朗读。
想象说话:假如你漫步在五花山的林间小路上,徜徉在美丽的五花山里,一定会让你——?(学生说感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师:这五花山的美走进了大山孩子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
板书:
五花山
秋
五
颜
六
色
↑
淡淡的绿
浓浓的
春
夏
第五篇: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
乐平七小
石慧尹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作者家乡的美。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五花山的美。
2、从美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在感受五花山美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2)五花山的春、夏、秋的图片进行欣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山的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出的课文。
4、对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二.初步感知课文。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1、轻声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看看文中的五花山是怎样的。
2、回想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3、课文最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在这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 ̄ ̄”划出来。
5、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课件)
6、在这些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美美地读一读。
7、分别指导朗读这些句子,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打乱顺序指导)(1)表示金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师:对,就带着这样的美再去读一读这句?(请一位学生读)
师:在你的读的时候,你们眼前有没有出现这美丽的画面,当我们读文章时,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章里去,自然就会把文章读好来。(请几位学生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还有谁喜欢的颜色的句子来读一读?
(2)表示杏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是呀,秋天的五花山不仅美丽,而且还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景象,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尽情地想象一下,山上哪些东西会象熟透的杏和梨。师:在你们读这一句时,你们发现了吗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师:你们在看课外书时有没有积累过这样的比喻句?(3)表示火红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作者不仅把树林比喻成了火苗,还把树林和火苗当作了人来写,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课件)
(4)表示紫红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紫红色吗?你们再想想什么是剧场里的紫绒暮布,在今天上课的地方找一找有没有,看前台的这幕布不正是紫绒幕布吗?
8、这么美的文字,大家想读吗?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提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词来造句,进行语言Y这B的训练。
9、大自然真神奇,让我们走进多彩世界,感受自然自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欣赏五花山的图片。(出示课件,生边欣赏师边朗诵:多么美的五花山,落叶松的金黄,枫叶的红,红松的绿,好像一枝大自然的神笔在大地上作的一幅艳丽的水彩画。)
10、是呀!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多么美呀!优美的句子多么令人神往,使人陶醉,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份美。(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师生共读)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五花山就是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知道?
2、齐读最后一段。(学习省略号,作者还省略了哪些颜色呢?谁来补充?)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春、夏、的五花山的颜色的不同和相同。
1、五花山的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有什么共同的颜色呢?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
2、他们共同的颜色都是绿色,那么它们绿的相同吗?哪不同?
3、我们通过朗读来区分这不同的绿。
4、我们来看看春夏这两个季节绿的到底如何不同?(出示课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绿)
5、五花山不仅秋天美丽,而且春天和夏天也别有风味,我们一起把春、夏、秋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6、生齐读二———四自然段,再次感受这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总结。
1、读到这老师想写一句话送给大家:淡妆浓抹皆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
2、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大自然是神奇的,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神奇的,以后我们都要多多地来用这优美的语言文字把祖国神奇的景色给描述出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