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与测量 说课
《图形与测量》说课稿
陇西县崔家湾小学 董进军
一,说教材:
《图形与测量》 这一课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所有图形预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教学的。同时本节课是“空间与图形”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其知识点、方法、思维训练和应用都比较多,真正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的一次大汇总。面对容量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中在复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多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时,通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设置问题,包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有初步的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进行单位的换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主要采取自主学法进行教学。教师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学会”目标:理解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以及各种单位之间的进率。“会学”目标: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乐学”目标: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认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各种单位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各类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说教学过程: ⑴、创境激疑
1、利用生活各类图形实例,说明测量在现实中的必要性。
2、要计算出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要认识一些单位,关于这些单位你知道你又已经知道哪些?
3、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⑵、互动解疑,启思导疑
1、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再认识。
结合实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度、面积、体积的理解。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面积:平面的大小;体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2、有关常用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你已经知道哪些? 教师:归纳,整理
3、认识单位的大小(借助实物、举例理解)
4、单位间的进率(重在尝试,题目简单,但为后面继续学习打基础)(1)3千米=()米 10分米=()米(2)归纳整理
5、单位换算方法。
(1)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方法:乘进率(2)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方法:除以进率 口诀总结: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⑶、当堂训练,题目设计由难到易,针对性强,有层次性,最后一道题是复名数的改写,是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先让学生做完前面一道,然后分析前后题目的内在联系,进而轻松解决复名数问题,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到课外
⑷、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强调:
1、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换算时应注意什么?
七、板书
重在语言简练、抓住教学重点。
《图形与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大力推进新课改的号召,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
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比如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我要求学生整理所学过的单位及公式,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检测问题设计胜在“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
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看情境图,并不一定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导学案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斟酌。
第二篇:图形创意说课
图形创意说课案 一说教材
本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联想思维的特征,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通过分组增强学生合作,团结能力,提高思维设计技能。
1、从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意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比赛讨论法,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明白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命题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意活动。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及怎样发掘学生的图形创意的思维
措施:用讲解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PPT课件展示创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是他们注意集中于课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级学生,他们爱想象爱联想但课堂上相对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我利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接—演示法”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及时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课环节(20分钟)
我通过示意图和不同的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理解发散思维的作用。可能学生不能全部掌握这种创意思维,但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一些创意图片,并且机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教学重点。
3、课堂练习,小组比赛(20分钟)
让分组的同学按规定进行“鼠标”、“城市”、“复杂”、“历史”、“年轻”等进行联想绘画的方式表达,同事让每组学生对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
4、布置课下作业(20分钟)用苹果和条形码为素材做联想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5、小结
6、通过下一节课的讨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联想)的发掘和开发。
第三篇:认识图形 说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篇:认识图形教案说课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
(一)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二)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五、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正方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一些同样长的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主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课件出示)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认识四边形(课件出示)
出示两张图片实物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各是什么形。请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纸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摸一摸正方形纸的边,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在数学大家庭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板书:四边形)追问: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是几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里打“√”。
2()()()()
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用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例题2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图形纸片)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组织汇报。
提问:大家刚才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你知道这两类图形分别叫几边形吗?
要求学生分别举起手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教师讲解并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能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设计:
都是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都是五条边,都是五边形
都是六条边,都是六边形
《认识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一些简单图形的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图形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认识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平面图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数、比、拆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概念。
②: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去探索、实践、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五、说教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认识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我是先通过出示地砖模型让学生分别认识它们的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我首先出示例2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边,给它们分分类,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并全面检查学生的 学习情况。
第五篇: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说课
我汇报的主要内容有⒈课程定位 2.教学内容 3.教学设计 4.教学组织与实施5.课程特色与创新。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形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由三个平台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施工员及相关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平台课程体系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知识、能力逐级递进 15门专业核心课程组成,其中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测绘保障作用。显然,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
3.本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平台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各种建筑施工测量技能,今后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4.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衔接
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具有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CAD绘图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的基础,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各门主要课程在内容上的先后传承关系,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合理得当。先修课程:施工图识读与会审 建筑CAD绘图等。后续课程: 建筑基础施工、建筑主体施工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指导和借助相关资料,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制定平面控制建立、高程控制建立、基础施工测量、主体工程施工测量、沉降观测的测量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测量方案的实施、检查、评价和反馈。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进行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和五道测量工序的测量、记录、分析、检查、处理工作。”
其中:专业能力有“能正确地制定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立、高程控制建立建筑基础施工测量、主体施工测、沉降观测的施测方案和运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和设备按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方案的实施并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成果,以便指导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 “/
5方法能力有“具有较好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的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 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 工作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理解 能力表达能力。“
社会能力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⑴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⑵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
①明确行动领域
②拟定课程目标
③设计内容体系
④选择教学载体
⑶以行动为导向,综合设计“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性施工测量项目,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
⑷多方位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体现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⑸建立开放式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的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建筑平面控制建立、高程控制建立、基础施工测量、主体施工测量、沉降观测五大教学情境。
每个教学情境采用项目教学,项目任务进行完整的情境描述,设计合理的学目标和学习内容、适度的教学课时。
项目的设置要求“全真性、实用性”原则,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二、内容序化
本课程经过序化后的教学内容由五个项目组成,建议96个教学学时,共计5个学分。整个课程以项目教学为主线,采用单元项目化,内容任务化的结构。
三、表现形式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料和相关资源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与企业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2.编写与课程项目训练体系一致的讲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3.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案例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
4.便利的网上答疑和网上测试系统
5.实用的课程核心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赛
6.丰富的网络资源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单元组织项目化, 内容实施任务化
二、方法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的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等,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教师示范教学法 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如:教师示范教学法针对某一项目任务,教师进行示范,同时向学生讲解操作要领。学生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理解示范过程,再模仿着进行操作训练。
2.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本课程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⑴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展示实际生产场景和过程
⑵建设模拟仿真的教学环境
⑶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三、保障条件
1.教学团队
长期以来学院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向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2.实践条件
3.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的课程评价方式,引入国家职业岗位标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通过过程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机制,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养成。
第四部分: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以项目五“沉降观测”为例,进行说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学分析
⑴教学目标分析
• 根据工程类型制定沉降观测量方案并分析实施的可行性;
• 完成一般建筑的沉降观测工作;
•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编写报告。
⑵教学内容分析
• 沉降观测方案制定;
• 沉降观测的实施;
•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 沉降观测报告编写。
⑶学生情况分析
识图能力、精密水准仪使用能力、精密水准测量计算能力
⑷教学条件分析
• 仪器设备: 精密水准仪,多功能计算器,• 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联系真实的工程项目);
• 教师安排:两名教师
• 学习资料:学习材料工作页、仪器说明书、工程测量规范、视频资料、教学案例
• 可利用的工程项目、场地条件
⑸教学方法分析
案例教学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设计
⑴问题引入(教师占主导作用)
由上海楼倒倒、广西楼歪歪、成都楼靠靠引出测量技术监控施工质量,通过沉降观测,获取建筑真实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提出技术规范。进一步提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观测路线如何先择观测数据如何记录、计算、检核;数据如何整理
⑵案例学习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⑶工作任务安排(①图纸识读 :需要哪些图纸?如何识读,找到你所需的信息?
②方案制订 ③外业观测 ④成果整理)
⑷学生自学(工作页的填写)及观测方案制订
⑸方案陈述与可行性评价
⑹现场施测与检查
⑺成果整理与评价
⑻课余时间任务再学习安排(实验室开放规定)
3.教后总结
⑴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⑵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⑶工程项目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⑷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如何改进
二、教学效果
1.学生评价
2.专家评价
3.社会评价
第五部分:课程特色创新
一、课程特色
1.校企联合共同开发课程,直接面向生产实际岗位
2.以项目教学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课程考核引入行业质量验收标准
二、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1.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对项目下的工作过程及其能力训练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多媒体课件的完善。
3.继续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进一步研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效果的最优化。
汇报完毕,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