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新疆民族篇七年级下册教案
中国新疆民族篇七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疆特有的民族风情的了解,让学生去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第一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第二周: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三周: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四周: 新疆的古代居民;
第五周: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第六周: 手足相亲的各民族;
第七周:民族平等辩证看;
第八周: 民族平等得保障;
第九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第十周: 民族团结高于天 ;
第十一周: 兄弟姐妹一家亲; 第十二周: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第1课时: 开设地方课的意义和学习要求
新版新疆地方教材以综合本形式出现,涵盖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经济社会,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真实、客观反映新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课程在1至9年级开设,中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学年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设新疆地方课程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疆的地理、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疆的情感。如何将身边的人、事、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时事政治的了解,进而认识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总之,通过地方课的教学和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要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1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的中国。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新疆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新疆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难点:知道新疆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特点。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安排: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新疆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因此可以将本节内容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以各民族的衣着服饰图片或影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融合?】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四个重要时期及其特点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黄河流域各部落的大联盟,并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成为可追溯的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华夏族肇兴的腹地.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一词常被用以区别中原地区的民族与其周边的民族(即蛮夷戎狄),然而,华夏族实际上也并非全为中原之旅.它融夏、商、周三族初具雏形之后,就像滔滔东注的长江,涵化万水,汇合百川,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大体在周代,在这个族体中,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内迁异族已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四周,齐、鲁吞并诸夷,秦霸西戎,楚征服统一诸蛮,边疆地区民族融合、兼并的速度也在加快.而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即使是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与周边各族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总之,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布置作业:复习
1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融合?
六、课后反思:
2中华民族大家庭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
2、了解各民族在传统节日中的服饰特点和礼节及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传统活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认识我们的兄弟姐妹: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2、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华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2中华民族大家庭
1.认识我们的兄弟姐妹: 2.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3.民族名称歌
七、课后反思:
3中华民族共同体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主权
2、感受爱国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国家的主权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在新疆守望南京我们不会忘记 各族学生朋友们:
七十七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南京被日本侵略者攻陷,三十余万中国同胞被惨无人道的杀害。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中国人民的惨痛经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你和我们一起,向被杀害的三十余万同胞默哀,献上我们的追思和祭奠。
回想七十七年前,神州大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和民族存于危亡之间。虽然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我们的父辈同样为国土沦丧而捶胸顿足、夜不能寐,为同胞惨死而痛心入骨、感同身受。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父辈曾为捐助抗战,倾其所有。他们发出的呼喊掷地有声:“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抗日一日不停,吾人的募捐活动一日不停止”。
你可能不知道,南疆少数民族同胞为了支援前线,把自己节衣缩食所织的和田挂毯甚至耕种所用的牛马、大车送到献金台边。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上献金台,用满是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放进募捐箱。一位和田维吾尔族贫民艾沙苦于贫困无法捐助,将自己的儿子捐送前防,誓灭日寇。你可能不知道,仅1938年一年,新疆各族群众就捐助省票近24.1亿两,折合大洋60余万元,并将大批金银首饰、银元、金衣、皮衣、布匹等物资折价变卖,购买了10架战斗机,取名为“新疆号”。这10架“新疆号”战机满载新疆人民的拳拳之心,飞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我们可能不知道的细节,但当我们悉心回首,我们会发现这些真实的细节自有万钧之力,让人无法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抗战期间,为保证国际援华物资能够抵达前线,新疆各族群众自备干粮和工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2000多公里的运输线。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0年,新疆人民从苏联向兰州运输的抗战物资有:飞机1235架、大炮4317门、汽车2050辆、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亿发、炮弹190万发。
我们不会忘记,在抗战后期,苏联由于战事吃紧放弃了对华援助,同时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际运输线,抗日前线物资紧缺。几名青年学子和一百八十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驮工,硬是带着1000余匹骆驼、牛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从印度运回了抗战急需的4444套汽车轮胎、782包军用布匹、588件油袋和各种医疗器械。然而,十余位少数民族同胞却因为恶劣气候而永远长眠在青藏高原上。
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胞悲痛欲绝时,我们感同身受;前线身陷囹圄时,我们全力相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守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新疆儿女亦是,再遥远的距离,也抵挡不住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热忱的心。2,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意识
马克思主义通过论证现代民族形成的经济原因,强调了经济因素,尤其是共同的经济联系、经济生活在民族形成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等全部体制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是中华民族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等全部要素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商品交换的等价性、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宏观调控的稳定性原则,通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调控机制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民族地区更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微观经济主体,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存在决定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统一开放意识等共同经济意识,形成经济体制与经济意识良性互动格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地域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共同地域而有相同族称的人们,不能列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共同体经济联系赖以建立的空间领域,“民族区域的联合” 是民族聚合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狭义地方性的行政、民族、宗教信仰界限必然会被打破,民族联合的区域和民族聚合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尽管这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从国家形成要素来看,国家首先是是以土地山川海洋为基础的空间实体,是国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爱国不是虚拟口号,爱国首先要爱护祖国每一寸土地、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国家是以共同历史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各民族同甘苦、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爱国就要爱自己的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爱国表现。国家还是以文化制度为基础的文化实体,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爱国就要爱中华文化,遵守各项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就是爱国表现。
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国家统一意识、主权神圣意识、领土完整意识等中华民族共同地域意识,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内化为精神生活、外化为世俗生活领域的实际行为,真正做到思想上共识、情感上共鸣、行为上共识。
鉴于民族地区既是资源富集区,又是生态屏障区的“家底”,国家要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而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要把爱国情怀付诸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聚合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流通的需要会迫切地推动各民族学习一种最便于他们进行商业往来的语言,同时清除阻碍这种语言发展的一切障碍。
对中华民族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构成要素。其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规范汉字是指经过国家公布的简化字和没有简化的传承字。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普通话交流交往意识、“学习普通话,走遍全中国”等中华民族共同语言意识,形成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共同语言意识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消解由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引发的民族隔阂现象,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方言千差万别,很多汉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难度不亚于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目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同时,任何以传承区域文化名义进行的“保护方言”行动也得到了有效制止。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刻阐明了我国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历史趋势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趋势。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到2013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5亿,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人为流动人口,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为两千多万。从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来看,东部占比为90.5%,西部为7.1%,中部为2.4%,可见东部依然是人口流入集中区域;从省际流动结构来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流动人口集聚明显趋强,广东、江苏趋弱。另外,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趋于增加态势,分别增加0.6岁和62.5%。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讲,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举世无双;从发展上看,方兴未艾”。
处在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要采取尊重差异、尤其是语言文字差异,包容多样文化的态度,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更好地融入城市。其次,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力度,有效推进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培养规模宏大的民汉双语兼通人才,支持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建设,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民族语译制工程,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
3中华民族共同体
1.在新疆守望南京我们不会忘记 2.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后反思:
4新疆的古代居民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
2、了解新疆自古属于中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道了解新疆的发展历史。
3、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简介新疆的发展历史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1,新疆的古代居民迁徙往来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4新疆的古代居民
1.简介新疆的发展历史
2.新疆的古代居民迁徙往来的特点
课后反思::
5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1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 一 新疆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新疆有的地方可能贫穷,但是那里的瓜果举世闻名,大片的牧场,大群的牛羊,寺庙,有田园诗意。二 少数民族漂亮?
那边主要是维族,哈萨克,俄罗斯等族,来源于欧洲人种,腿长肤白高鼻深眼,能歌善舞。
其实维族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明确种族,而是俄国近代对新疆当地民族的统称。
王洛宾整理的一些维族或者新疆歌曲,在中国耳熟能详。三
少数民族是原著居民
新疆者,新的疆土也。那是汉族的叫法。对维族人来说,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千百年,何来新疆?
如果和当地居民一起长期生活过,就知道他们和所有民族一样,感情丰富,爱好和平。
他们感觉家园被侵占,所以连其女性都为独立和自由而战。维族人也难拿到护照。
如果不是绝望,一般人不会自杀式攻击 四 俄罗斯对新疆的影响 历史上,新疆的维族等民族,在宗教,生活习惯,血缘上更接近俄罗斯,而远离汉人。
俄国圈走过大量新疆土地和人口。
60年代初,中国的大跃进导致大饥荒,新疆还有数千少数民族越过边境逃到苏联境内。
俄国宗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吸引力,内地的汉人是体会不到的。汉人,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只有一个祖国。2,新疆的主要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现在还有人口流动而来的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民族。
5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1.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 2.新疆的主要民族
七、课后反思:
6手足相亲的新疆各民族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爱国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
3、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团结村”的故事
—生产互帮互助,生活不分彼此
67岁的庞永富,是新疆泽普县维吾尔族农民与汉族农民和谐相处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一部泽普县近50年变化的活历史。50多年在阿依库勒乡生活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脸上和额头的皱纹里。
回想50多年前,穷困也是留给庞永富最初的记忆:“公社离县城5.5公里,那时还是土路,县委大院还是土块围起的房子,农民都穿得破破烂烂,住在土房子里。吃的菜,只有少量的黄萝卜、土豆等几种。”
当时,14岁的庞永富随母亲和一批自流来疆的汉族人来到了叶尔羌河畔的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庞永富所在的汉族农民居住村,就被称为“团结村”。
“团结村”的汉族村民将他们带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居住在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让这里逐渐变成当地最富庶的地方。
阿依库勒乡乌其吐玛村的亚森江·阿布力孜住在庞永富的对门,两家仅隔一条马路。这个36岁的年轻人7年前开始跟庞永富学种土豆。过去几年里,他承包的17亩地,除了土豆还种皮牙子(洋葱)、核桃、西红柿、红枣等,一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
他家曾经一贫如洗,过去的穷困从院里不同年代的房子便能看到:左边是一间墙皮夹杂草梗的黏土房,屋内只有一张土炕,亚森江在这里出生;右边是面积稍大的两间房,刷过水泥、铺过地砖,建于上世纪90年代,亚森江在这里成长。
亚森江即将搬往他的第三处房子—离老房子200米远的一栋乡村别墅。这是一片由83套新房组成的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新居。2014年,阿依库勒乡实施富民安居工程,亚森江参加了这项工程,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二楼,连装修花了22万元。
乌其吐玛村村委会主任努尔买买提·卡德尔江也住在这里。他说,这里部分维吾尔族村民富起来的经验就是:汉族农民种啥我们就学着种啥。现在邻村汉族农民说,维吾尔族农民种的菜比他们种的还好!
在一个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的居住区,当年像庞永富一样的汉族农民视语言为一道很难跨过的鸿沟。三五年后,庞永富和“团结村”的汉族农民都能用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和相邻的维吾尔族农民打招呼。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也能够用汉语简单地向汉族农民问好。
“他们特别纯朴,对我们也很好奇,认为汉族人的脑瓜子活,都愿和我们交朋友。”庞永福说。
如今,“团结村”的汉族农民与周边的几个村的维吾尔族农民早已融入在一起。维吾尔族农民家里的菜地里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族农民,无论那个汉族农民,对维吾尔族农民都能做到有求必应。汉族农民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只要打个电话,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赶来帮忙。
就这样,从庞永富到他的儿女们,几代人与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之间习惯了串门,遇到正吃饭毫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要使用农具,吱一声就拿走了。更有趣的是,很多汉族农民操着甘肃腔说着维吾尔语,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听得很亲切。而有很多维吾尔族农民则是说着一口甘肃腔的汉语,如果不见其人,只听其声,真以为是甘肃农民在说话。
6手足相亲的新疆各民族
一,“团结村”的故事
五、课后记:
7民族平等辩证看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2,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3,新疆人民自古认同中国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平等 概念
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就是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英国的T.莫尔和意大利的T.康帕内拉早就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贫苦的根源,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J.-J.卢梭又进一步对国家和人权问题作过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从而为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争取民主自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民族平等要求创造了思想前提。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美国的革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民族压迫的性质。1765年“反印花税法”大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北美殖民地居民(即美利坚人)要求与英国本土的居民(即英吉利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斗争。
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重要文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巩固,从而标榜民主自由。即使并非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也高唱民族平等。但是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不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便不能生存,因此,当它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变成新的民族压迫者,对广大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实行残酷的奴役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平等完全成为资产阶级骗人的口号。因此Β.И.列宁指出:“关于一般平等问题,其中包括民族平等问题的抽象的或形式的提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所特有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271页)。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无产阶级坚定不移的主张。无产阶级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有各自的特点、特长和悠久的历史,都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应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既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和剥削,也反对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和剥削。F.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这就是说,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以及一切阶级的差别,才能彻底实现民族平等。
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平等可言。辛亥革命以后,在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民族平等。由于辛亥革命(1911)没有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以来若干民族平等的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成为地主、资产阶级欺骗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把民族平等载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政策部分),1954年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政策部分),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产生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基础已经铲除;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7民族平等辩证看
1.民族平等是指
2.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课后记:
8民族平等得保障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1,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已经完成,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的条件业已成熟。因此,1955年1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关于成立省级自治区的指示》,要求把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并指出:建立省级自治区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进一步发挥维吾尔族和其他各民族的积极性,促进各族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共同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中央就新疆建立省级自治区的原则、方针、步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中央指出,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这在新疆有更为重大的实际意义;必须坚持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要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更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1955年4月,中共中央复电新疆分局,同意新疆建立省级民族区域自治的名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时还指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务必深入进行教育工作,除继续防止和克服汉族干部中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残余外,亦须注意防止和克服维吾尔族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中央重申: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大民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应该更加注意照顾其他少数民族,以利进一步增加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发展新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议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的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至此,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备工作就绪。
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9月30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高锦纯、买买提明·伊敏诺夫(维吾尔族)、帕提汗·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当选为副主席,委员37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构成。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这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8民族平等得保障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要求
五、课后记:
9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利益。
2、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国家的利益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问题及产生的基本因素 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的诱因。
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和文化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一、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他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1].明确指出:“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2]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3]但需要时间,需要用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4]历史上饱经苦难、备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只有亲眼看到,只有亲身经历并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汉族对他们的平等友善的态度,只有实际得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心理、隔阂心理逐步减弱,民族间的信任感逐步增强,才会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阶段,远远不是完成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阶段,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民族矛盾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长期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平等之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将长期存在;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间误会、纠纷和摩擦,特别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械斗或冲突;四是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领域,有些人做出伤害民族感情,侮辱少数民族,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民族关系;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国内的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民族、宗教两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总之,时代发展的进程和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和政策.9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1.民族问题及产生的基本因素 2.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五、课后记:
10名族团结高于天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问题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简答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我国加强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简答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只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中华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10名族团结高于天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中华民族团结的意义
五、课后记:
11兄弟姐妹一家亲 2018年
月
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3、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关系,名族政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①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区,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②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2.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每个公民责任和一项基本义务。
三,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①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逐步强占的。
②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①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②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11兄弟姐妹一家亲
1.民族关系,名族政策
2.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五、课后记:
第八课:民族团结平等得保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思考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这一课。
民族知识知多少?(学生自主回答有关民族知识)讲授新课
1、提问: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有多少个?说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
2、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教师提问:我国目前现阶段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格局的情况如何?
3、针对上述特点,建国后,我党采取何种方式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提出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实行意义师: 民族区域自治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就因为如此,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我国各民族关系融洽,在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西藏民主改革
幻灯片展示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对比,请学生归纳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变化。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出三个典型地区:
西藏自治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橡胶基地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援藏干部 孔繁森 作业:同步解析 板书设计:
第八课:民族团结平等得保障
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
我国目前现阶段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格局的情况如何? 课后反思:
第二篇:新疆七年级汉语下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并运用。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朗读,并重点词语模仿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读课文掌握本课词语的意义。
难点:掌握词语的用法,并联系实际生活,能运用词语。三,教学方法:指导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寒假过得怎么样?简单讲述一下寒假生活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们现在有没有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呢?请大家说一说。
(三)初学课文 1,方法和任务(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2)分小组朗读并交流初步感知。2,预设问题(1)谈一谈你对“扬起理想的风帆”?(2)为什么说理想是指路明灯?(3)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什么非常满意?(4)为了祖国的腾飞,我们都要做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解难答疑 词语例释
(1)旅途:旅行途中。如:旅途愉快,旅途见闻。区别与“旅行”。旅行:为了游览,参观,办事等到外地去。(2)腾飞:升。如:祖国腾飞,腾飞的祖国 常用的相关词语:飞黄腾飞,腾云驾雾。
(3)胖乎乎:脂肪多,肉多。例;这个孩子胖乎乎的,真可爱。
(六)课文小结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方向------------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巨变要求“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作业 1, 口头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2,书面作业:抄写词语2遍。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一课时)(1)旅途:旅行途中。如:旅途愉快,旅途见闻。区别与“旅行”。旅行:为了游览,参观,办事等到外地去。(2)腾飞:升。如:祖国腾飞,腾飞的祖国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理解,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提倡学生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自读理解,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方法:指导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2.掌握课文结构。3.朗读课文。
(三)深学课文,串讲课文 1-2自然段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就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
1.提问:1,)关于人生的意义,作者是怎样阐述的?(有的„„有的„„)2)你是如何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的?(没有„„就没有„„)2.“没有„„就没有„„”的句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课堂操练:用“没有„„就没有„„”改写句子。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成绩。完成下列句子.1)没有古丽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2)没有艾山的提醒,就没有今天的这个聚会。第3自然段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
1.提问:1,)大家是如何回答校长问题的?(为„„而„„)2)周恩来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运动的?(此后)2.“为„„而„„”的句型。
为做官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句型操练:我们要为世界的和平而奋斗终身。
中国人民正为祖国经济的繁荣而努力着。
学校为迎接国庆而进行大扫除。课堂操练:用“为„„而„„”改写句子。
因为要方便大家借阅,所以阅览室延长了开放时间。-----阅览室为方便大家姐月儿延长了开放时间。3.“此后”句型。
句型操练: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此后,我学习更用心了。课堂操练:用“此后”改写句子。
1)爱山被选为班长;他的担子更重了。
2)北京的交通方便多了;环城地铁通车了。第4自然段
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提问:1,)如今,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怎样?(用,现实,发生,腾飞)2)我们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的目的是什么?(为了)2.“为了”句型。为了长大后更好地建设祖国,建设家乡。
句型操练:为了学好汉语,他想了不少办法。
中国人民正为祖国经济的繁荣而努力着。课堂操练:改错句。
也许是为了天气不好,或者是为了早晨的原因,路上行人很少。---也许是因为天气不好,也许是因为早晨的原因,路上行人很少。
古丽为了腿受了伤,不能去上课了。----古丽由于腿受了伤,不能去上课了。
(五)课文教学总结 1.归纳文章的结构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方向------------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巨变要求“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这篇文章通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的巨变,要求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扬起理想的风帆,行动起来。
(六)作业 1.口头作业:复述课文
2.书面作业:抄写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二课时)1-2自然段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就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第3自然段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第4自然段
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表达想象力。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的训练。难点:说的训练,复述课文。
三,教学方法:指导法,引导法。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抽生读课文
(二)听的训练------听老师讲故事
老师对课文内容加以改编,使故事能简单地口语化,让学生容易听懂。
(三)听说训练------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
学生分小组或在班里自由结合,分角色表演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和校长对话的场景,即课文第3自然段。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演,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说的训练------复述课文
1.方法和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互相补充完善,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汇报。2.复述要点
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能够指引前进方向------------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巨变要求“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文中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1)在班里进行复述比赛,看哪位同学复述的好,分别记分。(2)说说你帮助过别人的事或你受到过别人帮助的事。
(五)作业
1.口头作业:背课文
2.书面作业: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三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课文为材料,进行学习。认识自渎课文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词语并运用。难点: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指导法,自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抽生背课文
(二)读的联系
自读课文按一定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
(三)我的小词典
1滴水穿石 dishuichuanshi:同“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光滑guanghua:物体表面平滑。
用大理石做的桌面非常光滑。3.圆润yuanrun:饱满而润泽。
迪力拜尔那圆润的歌声真好听。
4.微不足道weibuzudao: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你不用放在心上。5.持之以恒chizhiyihe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6.不懈buxie:不松懈。如:坚持不懈。
7.半途而废bantuerfei: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你这样半途而废能办好什么事情?
(四)作业
1.口头作业:熟读自读课文
2.书面作业:抄写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课后练习。小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四课时)
自读课文
(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过程与方法:通过真实场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
难点: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运用交际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指导法,自主学习交流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写词语
2.抽生背课文
(二)交际话题
1.每一个同学讲一个关于世界名人为理想而奋斗的小故事。2.大家讲一讲自己为理想奋斗的经历。
(三)学生分组讨论上述话题,写出演讲话题提纲 1.方法和任务
要求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演讲的提纲经销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2.活动提示
为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提议成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同学的意见,给个小组评分,记录成绩。
(四)当堂作文
用以下词语写一段话。(50字以上)指引
梦想
曾
夸
(五)作业
1.完成作文。
2.预习下一课的词语和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五课时)
第三篇:最新版一年级下册中国新疆教案汇总
第一课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教学目标:
1.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
德育渗透: 热爱家乡,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塔里木河的特点,感知母亲河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内陆河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内陆河的定义吗?不留到大海里去的河就叫内陆河。你们说一说塔里木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会有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将土地从沙漠中夺回来。塔里木河贯穿整个塔里木盆地,养育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因此被称为“母亲河”
A.第一幅图:塔里木河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连杆的胡杨林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茫,形成别具特色的绝美景观。
B.第二幅图:图片展示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产鱼类—大头鱼。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水量丰足的外流河——伊犁河
教学目标:
1. 直到伊犁河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
2. 结合图画理解课文。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伊犁河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说说伊犁都有哪些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知道那里有什么特产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所到之处,水草丰茂,硕 1 果累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
A.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时伊犁河的瑰丽景象。
B.第二幅图:图上的伊犁河仿佛一天噢条明亮的带子在草原上蜿蜓迂回。伊犁河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富饶。
C.第三幅图:伊犁是薰衣草的故乡。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水量丰足的大河——伊犁河
课后反思:
第三课 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
教学目标:
1. 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2. 知道额尔齐斯河的位置。
德育渗透: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感受额尔齐斯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额尔齐斯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一想额尔齐斯河在哪里?流到哪儿去了?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A.第一幅图:图上是静静的额尔齐斯河,河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他们的英姿静静的映在河面上,一派水乡的柔媚。
B.第二幅图:这是航拍的额尔齐斯河。
C.第三幅图:图上是一座吊桥,桥对岸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
课后反思:
第四课 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开都河
教学目标:
1. 知道开都河是我国西游记中的通天河。
2. 知道开都河的位置。
德育渗透: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感受开都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开都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开都河在哪里?流到哪儿去了?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知道开都河是我国西游记中的通天河
我们前往巴音布鲁下个景点开都河的九曲十八弯,它是开都河的奇景,形成九道河湾,最美是在日落时分,西边太阳倒映在每道河湾上,据当地人吹嘘,最美时可以倒映出九个太。
开都河《山海经》称敦薨之水,唐代称淡河,《西域水道记》称海都河,俗称通天河,极言河之广,上通天山之意,《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即指开都河,从此开都河天下闻名,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来此观瞻。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开都河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天鹅之乡——巴音布鲁克草原
教学目标:
1. 知道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大致位置
2. 知道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主要特点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能说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有名的风景区
教学难点:能通过交流,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去过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吗?请说出自己对大草原的见解。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和静县西北,天山南麓,为山地高位盆地。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
A.第一幅图: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的盛会人们骑着马儿从四面八方赶来。
B.第二幅图: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群山拱抱,河流如带,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第二大草原。
C.第三幅图:美丽的天鹅湖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天鹅湖是我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乡——巴音布鲁克草原
教学反思:
第六课 世外仙境——那拉提草原
教学目标:
1. 知道那拉提草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2. 知道那拉提草原是一个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地方,那里有许 多的古庙宇和文物古迹。天山庙和烽火台是其中最有名的。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哈萨克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
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那拉提草原犹如一块镶嵌在新疆浩瀚大漠中的翡 4 翠那样斑斓耀眼。这里山峦起伏,绿草如茵。既有草原的辽阔,又有溪水的柔美,既有群山的峻秀,又有松林如涛的气势,随处飘荡着大自然的气息。凭着它特有的原始的自然风貌,向世界展示出一幅绿色的多彩画卷。A.第一幅图: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B.第二幅图:平坦的草原上,人们从各地赶来,从沙山上滑下,体验着鸣沙山的神奇和独有的乐趣。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世外仙境——那拉提草原
课后反思:
第七课 马儿的天堂——巴里坤草原
教学目标:
1. 知道巴里坤草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2. 知道巴里坤是一个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地方,那里有许 多的古庙宇和文物古迹。天山庙和烽火台是其中最有名的。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哈萨克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哈密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位于新疆的第一门户哈密地区。这里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晰,一年四季绿草如茵。
A.第一幅图: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B.第二幅图:平坦的草原上,人们从各地赶来,从沙山上滑下,体验着鸣沙山的神奇和独有的乐趣。
C.第三幅图: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上居住着很多哈萨克族人。D.第三幅图:一座古老美丽的庙宇静静的站立着,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巴里坤悠久的历史。E.第三幅图:巴里坤有许多古烽火台。
F.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马儿的天堂——巴里坤草原课后反思:
第八课 世界自然遗产——喀拉峻草原
教学目标:
1. 知道喀拉峻草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2. 知道喀拉峻草原是一个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地方,那里有许 多的古庙宇和文物古迹。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哈萨克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哈密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喀拉峻——新疆最美的草原
世界一流草原——喀拉峻,哈萨克语,意为:“黑色莽原”。喀拉峻山横亘其间,呈东西向,绵绵延延,长42公里。属高中山山甸草场,主山两侧梳状沟谷密布山地。山峦起伏跌宕,生长着茂密的雪岭云杉,苍苍莽莽。山顶是浑然一体向南倾斜的高台地貌,犹如一座悬空草常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坡麓平缓,无垠无际,恰似一幅美妙的碧色地毯,一直铺到冰雪皑皑的高山脚下,望之令人心旷神怡。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
世界自然遗产——喀拉峻草原
课后反思:
第九课 天造之城——魔鬼城
教学目标: 1.知道魔鬼城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说一说魔鬼城景物的特点。
课前教育: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魔鬼城”吗?
二、进入新课:
1.看看书上有几幅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3.小组交流。
4.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三.学生朗读本课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板书设计:魔鬼城 课后反思:
第十课瑰丽之城——五彩城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彩城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说一说五彩城景物的特点。
课前教育: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彩城”吗?
二、进入新课:
1.看看书上有几幅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3.小组交流。
4.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五彩城又称五彩万湾,因其五彩缤纷的地貌 特征而得名。五彩城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东部的吉木萨尔县境 内。5.结合“金蜜蜂”,指导学生讨论:是谁把魔鬼城,怪石沟,五彩城 变成童话世界的? 三.学生朗读本课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板书设计: 五彩城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奇幻之城——怪石峪
教学目标: 1.知道怪石峪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说一说怪石沟景物的特点。
德育渗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怪石峪”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怪石沟是中国西部巨大怪石裙裤之一,位于博乐 市东北38 千米处。
本课所展示的图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怪石沟奇特的自然风貌。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怪石峪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神秘之地——天山大峡谷
教学目标: 1.知道天山大峡谷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说一说天山大峡谷景物的特点。
课前教育: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天山大峡谷”吗?
二、进入新课:
1.看看书上有几幅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3.小组交流。
4.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天山大峡谷为景区名,新疆境内有两个天山大峡谷,一个位于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一般称为库车大峡谷或克孜利亚大峡谷,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一个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南山旅游区内,为国家AAAAA级景区。
三.学生朗读本课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板书设计:天山大峡谷 课后反馈:
第十三课
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
教学目的:
1、知道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运输和通讯中心。
2、初步了解乌鲁木齐市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发展。教学重点:介绍乌鲁木齐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教学准备:师:新疆版图、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哪个部位?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什么?
小结:我们生长在乌鲁木齐市,并不十分了解乌鲁木齐市各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新疆的首府。
二、新课:
(1)、乌鲁木齐的地势状况:(新疆版图)
师:古老的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
城东:海拔5400多米,(博格达蜂)。
城南:天山山脉。
城西:妖魔山。
城正中:红山。
(3)观看图片:
板书设计: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 南疆重镇——喀什
教学目的:
1、知道喀什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面积、人口等。德育渗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喀什的美丽富饶更加热爱喀什,热爱新疆。
教学重点:喀什地区概况、资源状况、人文和自然景观。教学准备:师:资料、地图。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请同学们回顾你们去过新疆哪些地方?谈一谈,你对这些地方的感受?
小结:你们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你们并不十分了解各地区的地理概况、历史背景、特点等。今天让我们共同来了解美丽富饶的“喀什地区”吧!
介绍人文、自然景观:
师:喀什古老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又如何呢?
生:资料汇报有关知识。
观看:图片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以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来祝福“喀什”的明天更加美好吧!
板书设计:南疆重镇——喀什
课后反思:
第十五课 神奇的火洲——吐鲁番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吐鲁番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方课兴趣。
教学重点:吐鲁番地区的特点。教学准备:师:资料、图片、版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去过吐鲁番吗?你们去过吐鲁番哪些地方?将你对吐鲁番的感受说一说:生:(略)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但是,你们对吐鲁番的某些地方的形成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洲古韵——吐鲁番地区”
板书课题:《火洲古韵——吐鲁番地区》 1观看:幻灯片(各个景点)
2、思考:你们观看这些景点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吐鲁番自古就是歌舞之乡,是盛产葡萄的城市。
师: 吐鲁番是我国人民的旅游地区,也是世界人民向往旅游的地方,是我们新疆人民的自豪和骄傲,让我们用优美的歌舞来祝福它吧。板书设计:神奇的火洲——吐鲁番
课后反思:
第十六课
戈壁新城——石河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石河子市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石河子发展离不 开 广大的军垦战士的努力,把一个戈壁滩变成了现在优美的城市。
教学重点:新型城市的建设。教学准备:
师:版图、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去过石河子吗?
生:去过。
请你说一说石河子的概况?
生:(略)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石河子市——戈壁明珠”。
板书课题:
戈壁新城——石河子
二、新课:
1、师:石河子位于新疆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叫“石河子”呢? 为什么称石河子是军垦新城?
2、介绍:石河子市面积:460平方千米。人口:64万多。石河子市是市政府和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
戈壁新城——石河子
课后反思:
第十七课
石油新城——克拉玛依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克拉玛依市的形成及发展状况.2.了解克拉玛依市对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人类的好处.教学重点: 克拉玛依的发展。
教学准备:师:版图,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克拉玛依吗?那里怎样?
生:去过.生:非常优美.小结:但是,谁能想到这里是一片沙滩呢?没有水,没有草,鸟儿也不飞的克拉玛依亘古荒原上,却变成了一座新型的石油城市。今天,我们就学习“ 克拉玛依市—戈壁油城”.板书课题:
《克拉玛依市—戈壁油城》.观察:克拉玛依市的图片.12 板书设计:石油新城——克拉玛依
课后反思:
第四篇:新疆民族小学汉语教案
小学汉语第二册十八课《汉语课》教案
一、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9个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怎样”、“怎么样”、“读”、“跟”、“问”、“注意”、“举手”、“回答”等重点词语。词组“可好了”之要求理解(强调非常好,多用于口语)。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型的运用:(1)老师怎样给你们上汉语课? 名···给+名···动(2)老师读,我们跟着读。老师问我们问题,我们举手回答。
小句······小句(并列关系。后一小句表示随着前句的意思而进。
(3)我们跟着读。我们照着写。
动+着:前一动词后加“着”表示后一动作的进行方式。(4)老师问我们问题。动词···名1+名2 动词带两个名词,第一个名词是问的对象,第二个名词是问的内容。(5)老师讲得怎么样?
动词+得···词组
动词加助词“得”后面再接表示动作结果的词组。(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和上课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本课学习关于上汉语课的一段对话,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边读边想,自己在上汉语课时是怎样做的,是不是认真参与课堂教学了,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理解课文
(一)复习旧课。
1.每个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的班委,要求说清楚每个班委的姓名、职位、工作情况和你们的评价。
2.按要求书写:列表写班委的名单。
(二)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从上面的练习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汉语学习进步很快,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进步快的原因。在谈的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引导,让学生谈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和学习方法得当。
阅读前老师提出要求:
(一)从全篇文章的理解转到具体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二)把没有弄懂的句子、词语提出来。1.阅读理解课文
(1)在小组中,自读课文。要求:
①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语、汉字和句子提出来。②大家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所有的词语。
③基本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理解全篇会话。④总结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汇总整理大家尚未理解的问题,选派代表到大班介绍。
(2)大班学习讨论
①各小组代表介绍小组讨论学习情况,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征求问题的解答。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讨论,解决疑难词语问题和个别句型问题。
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自己理解和解决难点。
老师可以预测本课的疑难点:
词语:“怎样”和“怎么样”的区别]“着”的用法。动词“问”带双宾语 句子:两个连续动作,中间加“着”和不加“着”的区别(3)如果有的同学摸索到好的学习方法,或者与平常不同的方法,可以加以总结,然后向全班介绍推广。
2.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学生跟读;也可以让学生跟录音听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3.小结,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熟练地朗读课文。
(2)把不懂得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向家人或同学询问。
第二课时 讲练课文,强化语言知识学习记忆 1.老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任务:
(1)结合课文,强化疑难词语和句型的学习。(2)理解最后两个大段的意思和关系。2.串讲和练习课文
(1)比较课文的第一、二段话,学习“喜欢”一词的用法,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
喜欢······名词:你、他们、老师、班长 喜欢······动词:画画、打球、照相、学汉语 练习:让学生按不同的要求练习造句。(2)第三段话“老师怎样给你们上汉语课?” 句型1:名词···介词“给”+名词···动词
意义:表示某人“给、为、向”另一人或事物做什么事。例句:
1、我给母亲买药。
2、李斌给我讲课文。
3、小组长给老师介绍学习情况。练习:用上述句型模仿造句。
(3)第四段话是说我们怎样学习汉语的,用了三个并列句型“老师读,我们跟着读”、“老师写,我们跟着写”、“老师问我们问题,我们举手回答”。①句型2:小句1···小句2 意义:前后两个小句是并列关系,叙述两个关系密切的先后发生的动作,特别是后一个动作前加了“动词+着”,表示这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果。
例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鸭子,我们照着画鸭子。母亲扫地,我学着扫地。
②句型3:名词···问···谁·什么
意义:问这个动词可以支配两个宾语,一个是问谁,一个是问什么。
例句:他们问我两个问题。我问老师怎样造句。
练习:先让学生单独用“问谁”、“问什么”造句,然后再合起来造句。联系实际学习课文:学习这一段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你是怎样学习汉语的?把学生的课文学习和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4)第五、六段是讲老师上课上得怎么样,学生对上课的评价。这一段有两个难点:
①词语:“怎样”和“怎么样”的区别
意义比较:两个词都是表示对动作进行的状态或结果提问,在意义和使用上基本一样,只是“怎么样”多用于口语。
比较练习:
你怎样(怎么样)学习汉语的? 教室布置得怎么样? 你的家乡有怎样的变化?
②句型4:名词···动词+得···词组
意义:本句型强调一个动作的结果或状态。注意与维语的区别,维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方式,通常采用状语,即把表示结果的“怎么样”和词组放到动词之前。
例句:我们学得怎么样?他读得很快。你写得太好了。练习:运用本句型评价你们的学习、家庭生活、城市、农村面貌、环境等。
本段主要评价老师的教学。注意和上一段的练习: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满意,学生才会学得好。所以这一段可以看成是上一段的原因。联系实际学习本段课文:评价你们的老师教学怎么样? 3.朗读课文。4.小结,布置作业:(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做练习三、四、五。按所学的4个句型模仿造句。第三课时 运用课文材料,结合实际进行真实交际
1. 老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
任务: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
要求:认真听,模仿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锻炼说能力;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
2.听力训练
(1)老师口述课文内容,学生不许看书,专心听,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做相关的练习。老师口述时,不能照着课文读,而是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新词语、语法点)串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可以编成小故事,也可以边说边表演,让学生猜出所讲述的内容意思。
(2)首先问学生所讲的是关于什么的,要求他们能够大体说出讲话的话题。再让学生提一提哪些内容没有听清楚或没有听懂。
(3)老师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分别提出4—5道问题,请学生回答。
(4)老师的讲述哪些和课文中的不一样。3.复述课文(不让看书)
分小组进行对话或一个人讲,每个人围绕你在课堂上是怎样学习的、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和评价等问题进行说话训练。要求流利,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尽可能结合每个人平时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说。有困难者,起码也要流利地按课文的内容来说。注意,不要把复述搞成朗读课文,最好是不看课文说。
4.大班表演
各小组派出代表到全班参加表演比赛,评出表演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表扬或奖励,并将成绩装进学生的业绩袋。也可以跨组比赛,由一个组提问,另一个组回答,看能不能把他们问倒。问倒了的小组为失败者,他们再来问其他组,以求得成功。
5.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第四课时综合交际练习
1.听力练习:做书上的两道听力练习题。2.汉字书写:
(1)比较“着”字与已经学过的“看”字的区别,让后再写“着”。(2)分析上下结构的汉字“意”“答”“举”,并联系意义来记忆汉字的字形。
意:由“立”“日”“心”三个字组成,可以理解为“每天起床后想的有意义的事”。
答:由“竹”“合”两个字组成,表示把写好的答案折合好后交给老师。在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人是在竹子上写字的,写好后要用绳子串好,捆绑(合)起来保存。
举:可以看成是“用手把装着食物的盘子高高举起”。上面的三点代表食物,中间的一横代表盘子,一撇一捺代表盘子的腿,下面的字形代表手。
(3)分析左右结构的字“样” “注”“跟”“读”,联系读音记忆字形。
样:木字旁,读音为“羊”; 注:三点水,读音为“主”;
跟:足字旁,读音为“根”,“脚后跟”的意义。
读:特殊,言字旁,表示跟说话一样的言语行为。右边为“卖”字。2.口语交际
座谈老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体会和认识,共同努力搞好课堂教学。
座谈方式:可以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
4.总结本课的学习,评讲作业。
对学习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最好能让他们在班上介绍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好的学习方法。5.布置下一课词语预习。
一共有7个词语,7个汉字。全部是关于方位的名词。学习的方法可以采用:
(1)分析法:所有表示方位的词都是由方位词+边构成。例如;前边、左边、下边、旁边
(2)联想法:按照上边的格式去组合,你学过得可以用来表示方位的单音节词还有哪一些,看是不是能组合成上述的方位词。如:
里 外 上 下
第五篇:中国梦。新疆篇
中国梦〃新疆篇
—平凡人的不平凡中国梦 梦想的价值在于激发行动。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的先辈给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甩开膀子埋头苦干,用我们的双手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有梦想,创机会,勤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国梦”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新疆新和县,了解新疆基层公务员“不平凡”的中国梦。
新疆基层公务员“个性”的中国梦是新疆人民的梦,自己的梦,异彩纷呈地展现了新疆人民对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的孜孜追求,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民生工程的翘首期盼。“共性”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民的心血和夙愿,是每一位新疆儿女根植于心的殷切企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人民始终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每个人用自己梦想和奋斗,活出亿万个鲜活出彩的人生,才能撑起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想时代。梦想的实现,需要宽广的舞台、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为
其保驾护航,但更需要有甩开膀子的勇气和毅力,需要用勤奋实干践行诺言,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筑梦、逐梦、圆梦。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作为一名刚踏入社会的新疆基层公务员、人民公仆,虽位卑但未敢忘忧国,当走上这条路时,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生舞台已发生质的转变,没有光鲜亮丽的舞台,也没有掌声和鲜花,呈现在面前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卷,从此平凡踏实过一生。作为新疆基层管理者的一份子,怎样在平凡的日子里过出不平凡来,怎样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加强学习,积累充实自我,适应新疆的大环境,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锻炼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一路走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不平凡。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此,我认为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辅之以相关党报期刊,对有思考、有领悟的地方仔细做好笔记,讲求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不断增强自己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并结合工作环境适时创新,以期做到更好地服务于民。同时,利用闲暇时间,扩充现代技术应用方面知识,特别是电脑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把现代高科技产物应用到工作中,用活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公众媒介平台,使得下乡工作除了与群众面对面的谈话交流之外,还能有高效的第三方平台作为辅助,既助推了群众话语权的表达又提高了单位部门的办
事效率,真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另外,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地跟基层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党员群众学习交流,少说多听,虚心求教,以此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从思想上真正入党。并通过以上学习积极思考人生,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塑党性,为自己“补钙”,预防“软骨病”,努力做一个德能兼备的人民好公仆。圆梦,只争朝夕。在管理的岗位上,做到时刻将自己置于群众之中,换位思考,出炉的文章能多表民意、接地气,切实反映群众诉求和基层情况,上传下达效果显著,取得领导与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把这项工作的桥梁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撰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文章”,这就是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中国梦”!如此这般,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梦坐实、让梦发声。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坚决不做只有哗众取宠之心,全无解决问题之意之人。在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将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大胆创新,服务于党和人民,将自己的“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让自己“个性”的中国梦恣意飞扬。
新和县农业局:李晓201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