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

时间:2019-05-12 05: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

第一篇: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

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

请示和报告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种,但其撰写方法比较相近,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其主要区别在于:请示的最终目的是就某项自己无法决策的工作让领导决策;报告的最终目的是就某项工作让领导知晓(领导不一定作批示)。要想写好请示、报告,一定要搞清楚、写清楚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问题。写请示,就是要让领导就某个问题作出决策。那么,把握好“问题”和“决策”两个层面的内外逻辑联系,就是撰写请示的核心关键(关于逻辑,在前面更新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这里不再细说)。下面我们就来厘清思路。先说“问题”层面。从事务发展的规律来考虑,既然出现了“问题”,那么问题是哪来的——来源,问题有哪些表现形式——现状,问题会导致哪些影响——趋势。这就是“问题”的逻辑联系。再说“决策”层面。从“因果”的逻辑来思考——为什么需要领导决策,主要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单位无权决策;二是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个方案造成的影响不同,本单位无法决策。从“联系”的逻辑来思考——如何才能让领导做出决策,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领导对“问题”的来源、现状、趋势以及不同决策方案带来的影响充分了解、认真权衡、科学评估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就是“决策”的逻辑联系。问题是核心、决策是目的,所以问题层面应该是请示的主体框架,决策层面应该蕴含在问题主框架之中。那么我们的总体写作思路就应该是:

1、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开展了某项工作(一般是领导安排、文件要求或者为了办理什么事情);

2、因为什么因素的影响,产生了问题(既然计划开展某项工作,那就应该科学安排,就不应该出现问题。目前确实产生了问题,那就应该有合理的理由,即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

3、“问题”的现实表现及发展情况(表明出现的问题影响大,必须尽快解决,且本单位无法解决);

4、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案(不同方案要写清优缺点);

5、针对“问题”,我们自己的工作建议。把握住了请示的核心关键,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你就会发现,写请示是有章可循的,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要求的,相信只要多练习、多思考,一定可以把请示写好。因为工作繁忙,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写请示的核心关键,后面再谈论报告、汇报、总结等文种。谢谢大家!

第二篇:把握行政体制改革关键点

把握行政体制改革关键点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16:39

来源:《瞭望》作者:翟安鱼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又要讲究政治智慧,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历史地研究、系统地分析、现实地解决

党的十八大全面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概言之主要包括: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创新体制机制、严控机构编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连续进行了七次以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切实加强政权建设。二是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核心,准确把握行政体制适应经济体制的阶段性特征,循序渐进解决矛盾问题。三是始终把机构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统筹考虑方方面面因素,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四是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配置政府职能,设置机构,配备编制。

这些宝贵经验带有规律性,应在今后的改革中继续加以坚持、发展和完善。当前,更应立足发展全局,把握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内涵式”改革着眼长远

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由“外延式”改革转向“内涵式”改革的新阶段,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三个方面分析判断和准确把握。

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来看,主要是做好“机制—体制—制度”三大调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机制是指制度化了的方法;体制是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35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这就是:不断下放行政权力,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强调权责一致,由起初的注重机构撤并、编制精简、人员裁减,变为现在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概而言之,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精干人员、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搞活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主要是围绕“机制—体制—制度”三大调整。特别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条,既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准则,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动摇。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这个正确方向。尤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必须有利于巩固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从政府行政走过的路径来看,一般都要经历“管制—管理—治理”三个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当代的政府管理来源于创建新中国时的军事化动员体制。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突出强调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注重自身作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政府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管制效果,很少顾及其他因素。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这方面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市场经济发育初级阶段,政府比较注重发挥自身和市场两者作用,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管理成效。

而在完善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则会注重发挥自身、市场和社会组织三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治理效用。作为当今一个新管理理论流派,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各种公私机构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从本次大部门制改革的方案内容来看,这正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从行政体制改革的实现目标来看,应逐步迈过“效力—效率—效能”三大跨越。通常来讲,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其政府改革创新都经历了“效力—效率—效能”三个阶段,有的还在继续进行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

所谓“效力”,指的是管理的功效,侧重于管住,很少计成本核算。所谓“效率”,指的是管理的时效,侧重于管好,不讲价钱多少。所谓“效能”,指的是管理的绩效,侧重于管活,还讲求投入产出。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讲:“效率是指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是指做正确的事。”

由于我国区域面积很大,在追求行政体制改革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政府管理所处的阶段肯定有所差别。总体来看,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目前正处于由管理向治理、效率向效能转变的阶段,经济更发达地区的政府管理则处于领先地位,已处在治理、效能阶段。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改革。

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

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一重要思想,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指针。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又要讲究政治智慧,讲求方式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积小胜为大胜,既不能“简单化”盲目冒进,也不能“复杂化”畏缩不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历史地研究、系统地分析、现实地解决。要按期保质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应着重把握好四方面的关系。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是关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合理的东西不一定合乎实际,尤其是目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应首先从理论层面搞清楚,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就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应务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方向要正确、步子要稳妥、方法要得当。

对于一些从理论层面尚未阐述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地方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尝试,坚持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通过改革成果消除模糊认识、聚合推进改革的正能量。

对于理论层面已经阐述清楚、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这一命题,各级政府都应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切实转变职能,切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

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

地方政府则应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关于责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做到“既走马观花,也下马看花,有时还拴马栽花”,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进行科学归纳分析,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命题,绝不能就事论事,要“跳出改革看改革”,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认真分析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应把着力点放在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上,做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克服“权力有限、责任无限”这一突出问题。

三是关于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既要坚持好的传统,又要进行新的开拓,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更应如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本届政府也向社会公开承诺,五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在严肃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多年来“一支笔”审批、“实名制管理”、编制人社财政三部门相互约束机制等制度办法发挥了有效作用,但有的地方违规问题屡有发生,这种情况应严格制止。

此外,还应走公开透明之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编制事项均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不仅有利于对权力的监督,更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当前许多地方推行的行政服务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另外,有的地方还试行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离任审计制度等好经验好做法,应注意总结推广。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四是关于“切一刀”与“不一刀切”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即使在同一省份,不同地市、不同县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各地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文件要求“切一刀”进行改革,破除一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但同时改革又“不一刀切”,应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点,防止将改革“泛化”。

比如,中央文件已经明确提出,地方政府机构设置要体现本级政府的功能特点,机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名称、排序等,可在中央规定的限额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县乡两级政府工作具有综合性、应急性特点,其功能定位、职能转变和机构设置要区别对待。而就乡镇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而言,各地情况更是千差万别。

又比如,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的地方,可以实行“以钱养事”、“花钱买服务”的制度。但如在其他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强行推进这样的制度,效果不一定好。因此,要坚定信心“切一刀”搞改革,但“不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分步推进。

(作者单位:中央编办事业单位改革司)

第三篇:把握面试关键点才是上策

很多求职者熟读“面经”,在面试中也足够积极主动,对答技巧更是熟练掌握,然而依旧被企业无情拒绝。症结在哪里?记者发现,针对不同的求职者,面试官的提问侧重点各有不同。特别是应聘中高层管理者、技术类职位的求职者,把握面试“关键点”才是上策。

中高管:看有无行业观在近日召开的“酒店餐饮业”招聘会上,某五星级酒店一位20多岁的年轻HR正在面试一位40多岁的求职者。该求职者有10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应聘餐饮部经理。“目前我们酒店正在筹备中,预计下半年正式营业。若你担当餐饮部经理,目前你会安排哪些工作?给予哪些建议?”面试官问。“招聘部门员工,进行员工培训等。”求职者答道。“我的意思是你对于餐饮部门的设置、各楼层的餐饮特色定位、客户需求方面的总体规划是什么。”面试官提醒道。“这个……很复杂了,我会做些市场调查。你要让我说具体的设置,这个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再说我就算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求职者为难地答道。求职一点通:中层管理者的面试问题一直是老大难。由于是重要岗位,企业格外重视,面试内容五花八门。求职者虽然有备而来,但是大多只是抓住了表层技巧,而往往忽视了职位的本质。中高层作为参与企业发展决策、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者,对行业整体结构、行业特性与现状、行业发展趋势、行业资源、战略眼光、市场趋势预测等方面的把握能力至关重要。于是针对高管的面试,考官的侧重点就是要求他们结合企业现状,给予战略性的建议并附上操作性强的方案。然而很多求职者的回答含糊不清,不是“太复杂”,就是“一下子说不清”,给面试官的感觉是“雾里看花”。对此,求职者应该在面试前和面试中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行业研究。作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不应只专注于眼前工作,要在把握行业整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日常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招聘的不仅仅是一位有经验的执行者,还要是有判断力、决策力的人才。遇到这类提问,应积极表现出行业眼光,而不是闪烁其词。

2、锻炼表达能力。有些有经验的中高级人才拥有行业经验和想法,然而总觉得问题涉及面太广,很难三言两语表述清楚。就像上面这位面试者,觉得提问“大而全”,所以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具体操作方案。其实,这类问题关键是说思路,说框架,不一定要具体到操作细节。

3、尊重面试官。当面试双方年龄相差悬殊,且面试官又不懂专业技术时,求职者很容易产生“鄙视”或“不屑”心态。记者多次在招聘会上遇到这种情况,如一位年轻的面试官向应聘“财务总监”职位的中年男子提出专业问题时,求职者回答“这个太复杂,说了你小姑娘也不懂”,或当场指出面试官问题中的“纰漏”。这样的面试只能是不欢而散。技术岗位:看是否诚信在近日召开的“IT/电子/通讯行业”专场招聘会上,某IT公司的技术面试官面试一位java工程师。“你是否接触过这类大型机的研发工作,有怎样的工作计划?”面试官问道。“对不起,虽然我以前是做保险行业软件研发的,但我并没有接触过大型机的研发工作。我想进入你们公司,也就是为了熟悉这一行业,让我对金融行业的软件开发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相信以我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应该能很快上手。”求职者真诚地回答道。求职一点通:无论是IT电子行业,还是机械制造业,技术类岗位一直在招聘会上占据着较大比重。企业普遍表示,虽然求职者很多,但一般很难找到完全符合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只要是符合企业精神、有良好专业背景的,即使没有100%符合的技术经验,也会考虑给予机会。于是,求职者是否诚实可信成了面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上面这位求职者的真诚和自信,以及良好的技术背景,让招聘公司颇为满意。而有些求职者却对自己不甚了解的技术含糊其词,企图蒙混过关,结果自然不理想。其实在技术方面,每个人都会有不懂的地方,都需要不断学习,进入公司后会有几个月的上岗培训期。求职者只要在基础专业技能上过得硬,对于不懂的问题不必遮遮掩掩,可以把话题引向你熟悉的领域,谈谈你对该领域的看法,乘机表现你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和以上两类人才的面试“关键点”考核一样,其他职位也有不同的考核侧重点。比如“总经理助理”类高管助理职位,面试关键点在于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智联编辑:闻燕燕)文章来源:人才市场报

第四篇: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一、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是项目法人资金实力的体现,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根据我行《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及《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有关规定,项目资本金是指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中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应为非债务性资金(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项目法人无需返还,且不承担任何利息。投资者可按其出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项目资本金到位后,在项目法人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中体现。但所有者权益并不简单等同于项目资本金,其中可用于项目建设的才可作为项目资本金,包括可用于项目投资的货币资金和可用于项目投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

当项目法人同时筹建多个项目或拥有贷款对应项目外的其他业务时,项目法人自有资金不等同于项目资本金,核定项目资本金时应根据法人及项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或全部扣除其他项目的资金占用。

此外,除项目法人所有者权益外,符合我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项目资本金范围的项目筹集资金也可作为我行认定的项目资本金来源。

二、切实按照信贷批复内容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要求

我行信贷批复中常见的项目资本金要求及其具体涵义如下:

(一)“项目资本金与贷款同比例到位,并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项目资本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行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与贷款(或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和各家金融机构实际发放贷款之和占项目总融资需求(含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的比例相一致;“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或先行投入使用)指项目资本金按一定比例投入项目建设后,贷款可以同比例发放。

(二)“项目资本金与农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于贷款使用”,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农行实际发放贷款占农行项目贷款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三)“项目资本金与银团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银团实际发放贷款占银团贷款总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四)“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位”,指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全部到位。

(五)“项目资本金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银行贷款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全部先于农行贷款到位并投入项目建设使用”、“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并先于农行贷款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 2 位并投入使用”,均指项目资本金全部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

各类固定资产贷款业务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执行《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农银办发„2009‟595号)的规定。各级行要严格执行批复要求,确保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及使用。

三、各岗位分工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相关要求

信贷业务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和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岗位均对项目资本金管理负有责任,各岗位按职责要求共同完成项目资本金管理工作。

(一)受理调查评估环节。受理调查岗应收集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生产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在调查评估环节应调查评估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等,并在调查(评估)报告中反映。

(二)审查环节。审查岗应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和资本金出资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本金来源和到位的可能性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情况等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做出风险提示。

(三)审议审批环节。信贷批复中关于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对是否要求全部到位、是否要求全部投入使用、与银行贷款总额或农行贷款额度同比例到位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文字描述应尽量统一,使用规范用语,减少文字歧义,便于操作执行。对在审批前认定项目资本金已按要求到位的,不 3 应再将其作为信用发放条件提出,避免用信环节重复审核。

(四)信用发放与放款审核环节。

一是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对项目资本金、农行贷款及其他项目资金到位进度等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使用制式合同的,应在新修订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相关条款中认真填列有关要求。

二是客户部门负责落实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的有关要求,并收集客户提供的资料。

三是放款审核岗应根据客户部门提供的资料,对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审核。项目资本金有关要求作为信用发放条件的,按照分层审核的原则由有权审核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作为贷款使用条件的,由经营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为提高效率,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下,经营行放款审核岗可按照批复要求,根据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核准一定的放款额度,额度内的贷款资金支付使用可不再经放款审核岗审核。

(五)贷后管理环节。客户部门要监督项目资本金及其他项目资金是否按约定到位,是否存在抽逃项目资本金等问题。发现问题应督促借款人及时纠正;问题严重、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按规定及时预警和报告,调整风险分类,并视情况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或其他风险控制及化解措施。特别是对于项目资本金非一次性到位项目或超概算项目,客户经理要密切关注项目资本金到位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项目 4 工程进展及项目法人日常经营和资金周转状况对后续的项目资本金到位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及早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加强用信环节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的审核 由于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运作时间较长,在项目审查审批环节项目资本金往往尚未足额到位,实践中,在用信环节加强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的核查对于控制风险尤为重要。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明确要求将项目资本金按比例到位情况作为提款条件,安排专门岗位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各级放款审核岗要切实负起责任,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对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的合规性审核。

(一)审核方法。

1.对以货币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公司章程、项目验资报告、逐凭证核对资金到位证明(如银行入账凭证)等资料;审查各股东认缴出资的合法性、出资额及实际到位金额。

2.对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应审核客户提供的权属证明、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重点审核其所有权是否归客户所有,是否办理合法有效的产权转移手续,估价是否合理,是否属于项目建设需要,是否用于项目建设,占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3.对于验资报告、评估报告等,应由有资格的验资机构、评估机构等出具。上述合法有效证明主要由借款人来提供,必 5 要时我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核实认定。

4.除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外,还可通过分析借款人及出资人的财务报表确定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内容及变动情况,注意分析实收资本明细账等。

5.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投入项目使用,可通过对设备及原材料等的购置发票、付款凭证、交易合同以及银行对账单等资料的审核进行判断。

6.对使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项目,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和项目实际使用其他银行贷款情况,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二)审核中应重点关注内容。

1.防止企业以流动资金或搭桥贷款、股东借款(未明确承诺次于我行贷款偿还)、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工程垫资等债务性资金充作项目资本金。

2.防止企业利用不法代理机构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中介机构出具否定意见、拒绝发表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等不能作为项目资本金审核的依据。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有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应分析保留意见对企业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能否作为审核依据。信誉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相对可信。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信度相对较差,6 要特别注意审查其真实性。

3.对于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并投入使用的,除了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外,还要注意审核到位的项目资本金是否已经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关要求,新放贷款前按要求审核政府融资平台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及与具体项目的对应情况。审核中注意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的应予以扣除。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信贷业务 固定资产贷款 通知

送:各审计分局,苏州分行。

内部发送:审构计业局务、部法、律农事村务

产部业、金风融险部管、理三部农、信内贷控管合理规部部、、房公地司产业信务贷部部、小、信企贷业管金理融部部、、授大信客执户行部部、机。

拟文部门:授信执行部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2010年7月26日印发

第五篇: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从铁路运输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来看, 人、机、环境、管理等均会对运输安全产生影响。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大联动机的特征, 运输的完成涉及大量的人员、设备、部门和生产环节。其中, 既有铁道部、铁路局、运输站段、车间、班组等各级组织构成的纵向垂直管理关系, 又有车机工电辆等各个系统构成的横向协调配合关系。同时, 铁路运输又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成为影响运输安全的不可控因素。因此, 实施安全管理, 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从铁路运输和各种事故的规律着手, 将着力点放在影响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上。帕累托法则认为,“不平衡”关系普遍存在, 抓好关键的少数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 如果总结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的无序, 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众人皆知, 但是, 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去确保安全, 不能找准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 也不能解决好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大量的非关键因素上,从而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找准安全工作薄弱环节和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基础上,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这些少数的关键因素上, 以少带多、以点带面, 推动安全工作的全面提升。就目前来看,安全管理的重心在现场, 特别是班组;人员管理的重点是主要行车工种, 如机车乘务员、车站值班员等;设备管理的关键是铁路的要害设施、设备, 如车站、运输调度指挥系统、铁路机车车辆、桥梁、隧道、道岔、道口、通信信号设备等;安全信息管理的关键是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的状态监测以及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预防;结合部的管理作为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如果说“安全第一”是铁路运输根本目标的概括表述,那么“预防为主”则是明确了“安全第一”的实现途径。关于预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有论述。如我国东汉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指出: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也就是说,实现安全目标, 应该做到预防、抢救和惩戒, 但这三方面有前后顺序和重要程度的差别。预防为上策,“救”与“戒”仅仅是应急手段, 是不得已而为之。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机、环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重要特征是事故存在潜在性, 即事故在发生前就存在隐患。如果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 事故隐患包括人、机、环、管等各个方面, 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也会表现为环境不良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根本方针, 必须从认识和发现各种隐患入手,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不断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 要树立预防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前提, 预防意识是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预防管理的先决条件, 要通过教育培训、奖励惩罚、竞赛、宣传等各种手段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管理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其次, 要实施细节管理。细节虽小, 事关全局, 运输环节上任何细微的误差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 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是将安全管理活动渗透到人椈??环系统的各个方面, 对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细节管理, 抓苗头、防隐患, 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覆盖。最后, 要管理重心前移。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法则表明, 在每330

次事故中, 可能会造成死亡或重伤事故1 次, 轻伤、微伤事故29 次, 无伤害事故300 次。该法则表明, 在事故产生的初期, 正是由于意外情况的出现, 产生了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同时对它们的控制失效, 逐步升级到轻伤害事故、重伤害事故甚至发生死亡的事故。这说明, 对事故的预防要从基础做起,“预防为主”强调防在先, 要求管理的重心前移,着重点在于提高铁路运输现场管理者和职工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意识与能力, 杜绝管理者违章指挥和职工违章作业等行为的发生。

四、积极创新安全管理制度

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整体来看, 正确处理和协调人、机、环的关系, 实现三者的最优组合非常重要, 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对运输安全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 铁路职工也是如此, 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均对职工的思想产生影响。与此同时, 大提速带来的管理标准和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 使得铁路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特别是现场职工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两个大背景下, 必须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 化解各种矛盾, 理顺管理关系, 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首先, 创新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来看, 选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既是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 有事故频发倾向的职工可能更容易产生发生事故的倾向, 其科学性虽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参考。大提速、长交路、结合部管理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对一些重要岗位的要求与职工的不适应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不仅仅表现在思想意识上的不适应, 同时也有工作能力上的不适应。因此, 必须严把入口关, 特别是铁路运输的关键岗位, 要做到择优使用、严格要求。

其次, 创新激励约束制度。一些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 工作方法简单、管理方式粗暴, 重惩罚轻奖励、重结果轻目标、重刚性管理轻柔性约束、重负激励轻正激励, 引起了职工的不满。创新激励约束制度, 就是要建立以安全管理目标为导向、以满足职工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动机为重点, 改变管理一手重一手轻的状况, 增强职工的自我约束意识,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后, 创新考核监督机制。目前, 考核监督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将考核简单等同于处罚;重视事后处罚忽视事前监督;检查监督的内容和标准简单量化, 缺乏科学依据。因此, 一方面, 考核者要正确认识考核工作, 考核不是目的, 而是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是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准确评价的依据, 是寻找差距和不足以便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 要加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有效沟通, 改变职工对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 增强职工对考核的支持与理解;另一方面, 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根据具体情况, 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细化与量化相结合, 在考核与监督的过程中, 要做到客观公正, 尽量减少对职工工作业绩评价中的各种误差, 不断提高考核的公信度, 取得考核与监督检查的实效。

下载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准确把握撰写请示、报告的核心关键点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 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

    做展会策划方案如何把握关键点

    .做展会策划方案如何把握关键点? 展会策划方案是一个展会的“眼睛”,展会组织者通过它培育和挖掘市场,而市场透过这个“眼睛”看效益。 一个优秀的展会策划方案不仅体现了展会......

    做展会策划方案如何把握关键点

    展会策划方案是一个展会的“眼睛”,展会组织者通过它培育和挖掘市场,而市场透过这个“眼睛”看效益。一个优秀的展会策划方案不仅体现了展会组织者组织展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

    做展会策划方案如何把握四个关键点?

    展会策划方案是一个展会的“眼睛”,展会组织者通过它培育和挖掘市场,而市场透过这个“眼睛”看效益。 一个优秀的展会策划方案不仅体现了展会组织者组织展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

    申请美国大学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申请美国大学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2013年08月16日10:17新浪教育 微博我有话说自动播放美国大学申请注意事项 本文节选自《尹宗禹[微博]的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撰写报告(请示)的注意事项

    撰写报告(请示)的注意事项 公文是管理工作的外在表现和形象体现,文风反映工作作风。只有以简洁、精准、易懂的公文为载体,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管理要求和措施。报告(请示)等公文要......

    准确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起草讲话的关键

    我与综合文字 工作 征 文准确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起草讲话的关键领导讲话稿是领导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领导讲话稿必须充分表达领导的思......

    准确把握班组建设的核心与基础之我见

    时间:2012-8-9 点击:360 前几天,我有幸参与策划和接待了一次观摩活动,结果还比较满意,在回家的路上,公司某位领导和我提到了班组建设,征求我的意见,一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想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