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06: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

第一篇: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

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协作体系的逐步深化,服务业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状况也逐渐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步伐,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以不变价计)30年间增长了近120倍。但是,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在1985年超越第一产业后至今未能超越第二产业;其就业量在全国总就业中的比重在1995年超过第二产业后,也一直徘徊在35%左右。

现代服务业包括: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③.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④.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服务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①、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快速,但总量低;②、服务产业吸收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对社会整体就业贡献率低;③、服务业内部构成变化小且水平低;(四)、服务贸易总量迅速增长但规模不足,贸易盈余由正转负且逆差逐年上升。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为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概括起来中国服务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一)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各国水平,但相对落后于国内工业增长速度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服务业随着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较大发展。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改善,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征明显的行业比重有所提高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提高幅度最大的是行业分类中的“其他”服务业。

(三)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吸纳就业的效果显著。以1994年为转折点,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后持续上升且一直高于第二产业。在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服务业五大趋势:

目前,我国服务业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结构优化调整,生活性服务业总量提升。总体看来,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中国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虽然中国服务业在过去20多年年均增速10%以上,但仅占经济总量的四成左右,低于印度的52%,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以上的水平。中国和印度同属亚洲发展中“大国”,两国的服务业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印度,发达的是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则比较欠缺。而中国则正好相反:传统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一般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饱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仍占据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而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技研发与服务、高等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仅占第三产业的25%左右。

趋势之二:多资本同台竞争,促进服务业服务水平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晚于制造业,尽管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一直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积极促进服务领域的开放,当前开放度依然相对较低(约为62%,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依然严重不足,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电信、铁路、邮政、民航等领域中的垄断性经营 既限制了行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更不利于这些行业“以客为尊”职业心态的形成和积累,制约了行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在2005~2006 年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相继调查并公布了公众对于6 大服务行业(民航、银行、保险、移动通信、旅游、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感受的评价情况,在百分制评价体系下,公众给予这六大服务行业的评价分值从67分到73分不等。

趋势之三:虚拟化、无形化的现代化服务,对诚信提出更高要求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一般传统服务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服务模式,服务过程往往具有虚拟性(电子与网络化),服务产品往往具有无形性(咨询与技术提供),服务成交往往具有滞后性(保险理赔等),在这些特点之下,行业信誉将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而2005~2006年间,零点集团公布的系列行业服务指数的结果却表明:公众对于六大服务行业的信任程度并不高,特别是对于保险、旅游、医疗等服务行业,信任程度相对更低,而行业行为欠缺规范性是公众对于这些行业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旅游服务为例,签约容易履约难、行程和费用不透明、合法利益难有保障、投诉和其他问题解决机制不完善等等,严重下拉了公众对于整个行业的信任感。诚信建设将是现代服务业必须要做的基础工程之一。

趋势之四:国际服务业对华转移,本土高端服务业人才将是稀缺人才。有统计说,中国每1.1万人才有一名律师,而美国每300人中就有一名律师。这是我们高端服务人才匮乏的一个小佐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端服务人才短缺现象已经出现。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际服务业对华大量转移之下,中国服务业不仅要解决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尖端人才匮乏难题,还将面临外资服务业“抢挖”我们高级服务人才的潜在危险,而培养和储备高端服务业人才,需要各服务行业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共同努力。

趋势之五:政府公共服务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有专家认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改革滞后、低消费率、产业性质定位不清、就业压力和企业体制压制服务专业化、开放程度低、观念与政策等影响。但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但剔除价格因素影响, 中国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主要与我国产业发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走向及人均GDP水平密切相关。(1)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迫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压力,我国实行重化工业导向、工业优先的产业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由封闭向开放、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虽然在土地、资源与劳动力的等初级要素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但经济发展依然摆脱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生态等四条“短边”的约束。因此,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非均衡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即我国长期以来产业倾斜政策是以重工业—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发展轨迹的。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短缺,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以工业化为主的非均衡产业发展战略导向下,FDI在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截至2003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分布比重分别为119%、67%和3111%;2007年该指标依然为1189%、56167%和41144%,明显集中在工业。并且FDI对三大产业的总贡献率分别为1148%、3167%和0137%。因此,若剔除FDI的影响,我国三次产业构成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业的增加值及其占比均居三大产业首位。换言之,在当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国际产业分工转移趋势引导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倾斜,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三)人均GDP水平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的进一步研究还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并最终超过农业和工业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证实。

五、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届时,中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为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重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中国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六、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伴随着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需求的急剧萎缩,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危为机”关键。要突破服务业发展瓶颈,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应主要实施以下对策。

(一)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首先,应分阶段、有重点地通过人力、智力资本的投入,逐步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产业内部结构,培育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实现服务业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其次,应积极拓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第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是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随着现代工农业发展的深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第四,要鼓励各地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服务外中心(园区)的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离岸外包”服务。

(二)多元化培育服务业发展主体,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扶持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这是短期内我国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 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 展资金要给予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

(三)积极有序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与竞争力

一方面,积极有序“引进来”。目前产业国际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我们应积极引导外资进入以知识为核心要素,以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利用跨国公司经营渠道与市场网络,输出我国服务产品。各有关部门要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对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对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帮助,简化出入境手续,并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第二篇:据中国市场调研调查研究整理

据中国市场调研调查研究整理,石油钻井设备指对陆地和海洋的石油、天然气等钻用开采设备的制造包括:—石油钻井设备: 陆地石油钻机、海洋石油钻采设备;—采油设备:抽油机、系列搅拌机、潜油电机、取样器、车载多元配注装置、其它采油设备;—修井设备:系列修井机、其它修井设备;—固井压裂设备:泥浆固控系统、泥浆震动筛、防喷器及井口装置、除沙清洁器、泥浆清洁器、真空除气器、圆弧齿蜗轮泥浆搅拌器、砂泵、其它古井压裂设备;—原有稳定站专用设备:普通型高效分水器、智能型高效分水器、油井多项存储收集器、其它原油稳定站专用设备;—石油钻探、开采钻用设备零件:石油或天然气钻井零件、其它钻探机械零件;—石油钻井该工具:井上工具包括吊钳、吊卡、卡瓦、吊环等其它井上工具;井下工具包括:钻头、螺杆钻具、打捞工具、扶正器、震击器、减震器、取芯器、安全接头、高压旋塞阀、射孔枪、井下测试设备、其它井下工具。

二、中国石油钻采机械设备产品现状

2.1钻采设备产品现状及技术突破

随着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取得突破。一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的石油设备研制获得成果:宝鸡石油机械厂研制的ZJ70DB钻机,采用全数字控制交流变频等多项新技术,进入国际先进钻机行列;宏华公司研制的ZJ40DBS钻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汉石油四机厂研制的2000型成套压裂设备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山西永济电机厂研制的YZ08、YZ08A石油钻井直流电动机由国家科技部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江钻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间的技术合作,获得“单牙轮钻头”等国家专利21项。该公司现共拥有国家专利56项,美国、伊朗专利5项。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成功F35-105防喷器,能满足深井、超深井钻探的井控工艺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至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有能力实现对防喷器生产的全系列覆盖。该公司研制成功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油田中后期开发过程中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的重大技术难题;宝鸡机械厂下属公司研制成功的BSJ5080TSJ60油田专用试井车体积小、用途广、适应性强;华北油田第一机械厂研制的新一代节能抽油机获得中国、印尼、和加拿大三国专利;胜岛石油机械厂成功推出液压反馈式抽稠油泵、长柱塞防砂泵、高效旋流泵三种抽油泵;华北油田大卡热能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ZXCY系列直线电机抽油机通过河北省产品鉴定。该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量和占地面积仅为常规抽油机的50%,且节能效果很好;在海洋石油方面,胜利油田自行建成我国国内最大吨位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赵东一号、生产平台——赵东二号主体结构,胜利油田钢结构承造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兰石国民油井公司承包建造的重达1700吨的南海油田自升式井架钻井模块于3月23日完成陆地建造。该钻井模块用于香港正南20公里海域的南海油田作业的番禹4—2和5—1项目。井架可以依托安装在井架下端的导向轮滑行分段起升,无须重型起重设备,在海洋设备安装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由中石油管道局承担的“大口径弯管及装备国产化研制”、“西气东输工程用感应加热弯管技术条件”、华北石油第一机械厂承担的“大口径感应加热弯管制造工艺的研究”、吉林化建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感应加热煨制X70钢级、直径1016大弯管工艺研究”4项课题通过中石油鉴定,技术条件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的先进水平、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胜利油田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口径管道全自动开孔机,满足管道、容器带压下开孔、接口、碰头等施工作业。中石油管道局为西气东输工程组织开展了125项科技攻关,其中“PAW-2000型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PFM3640管道坡口整形机”“PPC3640管道气动内对口器”技术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总体来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技术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

2.2石油钻采机械设备产品质量提高

国内各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如华北石油一机厂为保证其专利产品异型游梁式抽油机的质量,满足批量出口美国等的需要,打破常规,配套产品由原来招标改为联合国内几家获得国际API资格的厂家进行共同攻关,发挥联合优势叫响国产品牌;山西永济电机厂的石油钻井直流

电动机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授予《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防喷器产品占据国内市场80%销售份额,跻身于世界4大防喷器制造商行列;江苏阜宁宏达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小厂,公司推出的四款新采油工具QS型系列可取式桥塞、KYLM型系列液力锚、DS90-Y241型组合式油层保护封隔器和Y341型系列软卡瓦封隔器,大大提高了采油作业的成功率,降低了油田生产成本,受到油田用户的欢迎。山西永济电机厂生产的直、交流系列石油钻井电动机已达30多种,国内油田钻机所用配套电机的98%来自该厂。

2.3中国石油在世界的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磨炼,我国石油钻采设备企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大量出口,并在全球市场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产品中获得二十多项国家专利,畅销国内各大油田并远销北美、东南亚、西欧等国际市场。曾荣获´99美国华盛顿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两度被国家五大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根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海关总署和Spears数据:我们推测我国石油钻采设备业销售收入中出口占比达40-50%,而在全球新交付的钻机中�产自我国的占比也近一半。

近年以来我国石油钻采设备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期增速均达50%以上。因为我国石油钻采设备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国内油企海内外勘探力度,而这又刺激了三大油企的设备采购。12000米超深钻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石油钻采设备业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全球仅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过一台12000米模拟控制直流电驱动钻机而这台钻机在系统配置、技术参数和操控性能都与我国的全数字化交流变频钻机有很大差距。伴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固有的成本优势我国企业在出口市场势如破竹欧美企业则逐步退出这一领域。

2.3.1石油钻采设备突出成绩

江钻股份公司是世界石油钻头三强之一,石油钻头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宏华公司已交付中亚ZJ70D钻机5台,又新接中亚国家的10台ZJ50DBS电动钻机订单;南阳石油机械厂先后有7台3000米车装钻机随长城钻井公司和大港油田等用户赴墨西哥作业,其钻机性能给用户留下了良好印象。

2002年,750马力电动拖挂式钻机在墨西哥中标;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向土库曼出口成套钻机及其外围设备;中原油田特车修造总厂石油钻采特车出口土库曼、格鲁吉亚、哈萨克;新疆石油局采研院研制的一批固井工具、抽油泵出口哈萨克;四川射孔器材公司批量射孔器材出口哈萨克等。

第三篇:中国国有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07级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暑期社会调查论文

中国国有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班级: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0782061班

姓名:熊威龙

指导老师:李经亮

1.摘要: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现状 对策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导致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

(1)建筑市场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 工程招投标中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行为比较严重, 虚假招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工程立项审批不严, 业主行为缺乏制约, 导致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企业资质时把关不严,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施工队伍发展失控,的供需关系失衡, 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

(2)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滞后。

长期以来, 我国建筑业执行的是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和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 即定额取费制度, 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套瞬息万变的市场, 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 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效率水平, 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 造成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 无法激励企业降低消耗, 提高效率, 挫伤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监督弱化。

一是成本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宏观成本控制、监督职能弱化, 使企业的成本行为失去了约束。二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 把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 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 使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三是在国家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 反映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标数量明显偏少;在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 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这样, 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

(4)在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成本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消失后,观念转变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压力主要来自企业内部, 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 成本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 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 只包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任务, 而不问成本, 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 千方百计地抓利润, 不遗余力地承揽施工任务、扩大生产规模, 认为成本管理是难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 因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12.成本管理内容片面

(1)仅仅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许多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 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忽视投标报价、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

(2)只注意成本水平本身的高低, 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

许多企业由于受“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的传统成本管理观的影响, 仍然把成本的升降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片面强调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消耗和节约开支, 忽视整体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企业的信誉, 为获取长期效益设臵了障碍, 又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损失, 有悖于降低成本的初衷。

(3)只注重节约, 忽视工程索赔的管理。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是现代成本管理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国有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节约”、轻“开源”的倾向, 特别是对作为“开源”重要内容之一的工程索赔管理重视不够。

3.成本管理作用弱化

(1)成本失控。

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效益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健全, 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使成本管理工作长期停留在事后评价阶段, 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 一旦反映到会计账目上, 已是既成事实。

(2)成本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在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不真实、不准确, 主观臆断造成本的情况比较严重。成本信息失真, 除了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力等外部原因外, 主要还是企业内部原因所致。例如, 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完成承包经营目标, 突出任期内的工作业绩, 或为了偷逃税收, 谋求不正当利益, 要求财会人员根据领导意图任意编造虚假成本, 把成本指标作为利润的“调节器”, 使成本失去了客观真实性。另外, 企业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业务素质低, 也是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3)成本补偿不足。

足额的成本补偿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在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补偿中“不足”与“过头”并存, 但补偿不足是主要倾向。这里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不尽合理、完善的原因, 但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突出近期效益, 短期行为严重, 故意不提或少提折旧, 该摊的费用不摊, 该提的费用不提, 或在核算利润时只转收入, 不转或少转成本等, 从而造成成本补偿不足。

4.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1)从成本管理方法来看, 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管理相互脱节。

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 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 缺乏严格的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另外, 由于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一些现代管理方法, 如ABC 分析法、价值工程、经济数学模型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推广、运用很不普遍,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的效果。

(2)从成本管理手段来看, 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电算化程度偏低, 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计算机在成本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成本管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培训等方面投入不够, 二是适用于工程成本管理的软件开发相对滞后, 已开发的一些工程管理软件不够成熟, 实用性较差。

(3)成本管理机构不健全。

从宏观来看, 国家缺少一个专门机构, 负责统一协调运用计划、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审计等宏观调控手段, 对企业成本进行宏观指导、控制和管理。从微观来看, 尽管多数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组织, 但其职能、工作目的、程序、手段、要求等并不明确, 而且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成本核算, 对如何确定企业的成本经营目标, 如何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往往无暇顾及。

二、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

国有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上至企业法人, 下至项目经理、作业队长和班组长, 都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 充分认识到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牢固树立起“抓效益必须抓成本”的观念, 把抓成本管理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成本与效益、成本与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 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竞争观念, 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 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 成本管理素质全面提高, 才能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 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 并使之成为持久、自觉的行动。

2.完善成本管理组织和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

首先,建立健全专职成本管理机构。即在企业财会部门内部设臵成本管理科, 负责统一协调供、产、销和人、财、物各方面有关成本的经济活动, 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 组织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 对企业的成本实施专业化的综合管理。其次,要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费用开支、工程量统计、工程洽商变更、工程质量、未完施工盘点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 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施工定额, 并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报废和清查盘点制度, 完善计量检测设施, 严格计量检验制度, 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后,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横向落实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 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服务、控制和协调作用, 保证企业对施工项目的宏观控制;纵向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层次, 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 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 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管理为重心、作业层管理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

3.丰富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内容

(1)重视成本预测, 做好投标报价工作。

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投标班子, 其人员组成除了企业法人、三总师和预算人员外, 还应吸收成本管理人员参加。在投标决策前就注入成本思考, 根据招标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本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等条件, 在深入研究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踏勘施工现场的基础上, 对招标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 并注意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现代成本预测方法, 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 应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估计中标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对业主的资信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进行分析评估。

(2)加强工程索赔的管理。

工程索赔形成于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 是承包商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首先, 国有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索赔机构,配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熟悉法律、掌握谈判技巧、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其次,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索赔意识, 在招投标、签订合同和施工全过程中尽早预测, 随时发现可能索赔和应索赔的因素。

(3)重视工程质量, 强化质量成本管理。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 提高工程质量与降低工程成本是统一的。因此, 国有施工企业首先应端正经营思想, 贯彻“质量兴业”的方针,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其次, 加大科技进步与提高工程质量的结合力度, 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提高施工生产的技术含量;再次, 强化质量成本管理, 正确、及时地做好质量成本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重点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适当增加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以减少或避免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内部返工损失和外部索赔损失。

(4)完善供应过程的成本管理。

一是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管理, 将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的采购权收归企业法人层次,实行集中采购,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以及材料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大力推广招投标采购方法,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内控制度,杜绝盲目采购、重复采购和采购过程中的营私舞弊现象,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二是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确定实现资金成本的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加大资金的回笼力度和筹措运作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周转。同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杜绝乱借、乱用资金的现象,保证施工生产所需资金不受影响。

4.以项目管理为重点,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项目是施工企业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的立足点, 是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汇点, 是创造效益的源头。因此, 国有施工企业应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上。

(1)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代理人, 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推行项目经济与管理责任考核办法, 取代企业与项目签订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 变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营承包关系为经济责任的监督与执行关系, 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和“企业是利润中心, 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地位, 消除项目承包制下“以包代管”、“以包抗管”的现象, 防止项目成本失控和企业效益流失。

(2)做好目标成本的制定和分解落实工作。

制定先进、可行的目标成本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项目中标后,企业应及时组建项目经理部, 由企业法人会同“三总师”组织技术、投标、财会等部门的人员和项目经理, 根据中标项目的合同价格、项目技术含量的高低和难易程度以及外部条件,在充分考虑拟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 正确预测目标利润, 合理确定上缴费指标, 采用倒推法制定项目的目标成本。

(3)加强目标成本控制。

一方面,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 制定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按企业界定的成本核算范围、内容和程序, 建立目标成本控制信息反馈制度和监督机制, 把住人工、材料、机械、费用、进度五大控制关口, 及时将实际成本脱离目标成本的信息反馈到各责任单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企业应加强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的成本监控, 推行项目财会人员委派制,经常组织财务检查, 加大审计监督工作力度, 防止项目成本失控和成本信息失真。

(4)实行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考核严格与否, 直接关系到目标成本管理的成效。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企业,项目经理部→作业队→(或项目内部各职能部门)→施工班组→个人的目标成本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做到奖罚分明。

5.加强宏观管理, 改善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外部环境

完善宏观成本调控体系, 强化成本监督。首先, 国家应建立宏观成本管理的专门机构, 负责制定和颁布成本管理的法规制度, 统一运用计划、市场、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 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其次, 完善宏观成本管理法规, 尽快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本法》, 从法律上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范畴和主要内容, 规范成本构成和形成机制, 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及其结果;再次, 财政部应尽快出台行业会计核算办法, 完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 明确国有企业应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成本报表, 并适当增加成本指标在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最后, 加快推行和不断完善财会人员委派制, 并加强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 遏制成本信息失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张东超.项目法施工的成本控制[J].陕西建筑.2006,(7).43-47.[2] 刘牛生.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施工企业管理.2006,(9).60-61.[3] 冯莉莉,薛林立.浅谈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经济师.2003,(3),283-284.

[4] 高继红,杨荣利.施工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探索[J].经济师.2000,(3),141-142.

[5] 李济贵.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财会月刊.2003,(9),22-23.

[6] 姚梅炎.工程成本管理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第四篇:中国商务服务业分析

中国商务服务业分析

一、引 言

中国商务服务业设已经历了4个阶段。最早是EDI网络,它基于点对点的连接,不能够提供社区化交流和市场透明度。EDI的标准非常复杂,其建立和维护需要高昂的费用,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无力承担。第二阶段称为基本商务服务系统。企业自建商务服务网站来发布信息,少数可以有交易功能,用户上企业的网站便局限在这个企业,选择面窄,不易比较,灵活性差。第三阶段是商务服务社区,通过第三方将各交易伙伴聚集到一个公共社区,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社区的买方和卖方如果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就有可能产生交易。在第三阶段基础上,增加交易之前、交易期间和交易之后的其他商业过程的支持,即是合作型商务阶段(第四阶段)。合作型商务更全面地反映了供求之间复杂的工作流,超越了纯粹的交易。商务服务第三和第四发展阶段都需要商务服务平台的支持,这个商务服务平台既可以由买方企业建,也可以由卖方企业建,还可以由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企业建。从宏观上分析,卖方企业自建商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顾客更多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买方企业自建商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使自己以更低的价格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显然,不管是由买方还是由卖方搭建商务服务平台,其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很难保证,平台的利用率也受到限制。

二、中国商务服务业特征

由第三方建设的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为多个买方和多个卖方提供信息和交易等服务的电子场所。其特性包括:保持中立立场以得到参与者的信任、集成买方需求信息和卖方供应信息、撮合买卖双方、支持交易以便利市场操作。买卖双方企业与第三方平台集成,能够很好地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规模效益。因此,选用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买卖双方企业应用商务服务的一种好的选择。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中立商务平台,是一种有盈利潜力的商务服务模式,其以创新的方式提供传统的功能,用增值的形式服务于买卖双方企业。这个解决方案对买方和卖方都有益处:

1.使交易双方不需要直接连接对方网络或昂贵的增值网络(VAN),只需要访问第三方界面,而不是多个被交易方界面,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2.大量卖方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买方访问平台,从而增加卖方的商业机会;

3.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可以使买方搜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买方不限于和特定的卖方交易,这使卖方不只在价格上,还要在质量、交货时间、定制化等方面竞争;

4.中小企业与单独的买方或卖方一般没有大的交易量,因此相比买方系统或卖方系统,这样的市场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企业更实用,为中小企业应用商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商务服务业与直销型企业间商务服务根本区别在于,直销型的商务服务服务平台是由参与交易的一方提供,一般是产品服务的销售方;而中国商务服务业则是交易双方都参与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平台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交纳一定佣金费用即可。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一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或者大企业建设自己商务服务站点不合算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方式。由于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模式服务的对象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没有限制,因此这种方式形成的交易平台也称为电子虚拟市场。

根据提供服务的层次不同,可以将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模式区分为简单信息服务提供型和全方位服务提供型。前者一般主要是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通过中介服务买卖双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成交对象,选定交易对象后并不直接在网上交易,而是另外接触和签订合同。这种方式中介无法全面深入参与交易,提供的只是简单的信息服务,如阿里巴巴网站。后者是指在网上不但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还提供全面配合交易的服务,如网

上结算和配送服务等,这类站点要求中介机构对贸易特别熟悉,特别是国际贸易业务更要非常熟悉,如专门针对中国商品出口的网站“相约中国

三、中国商务服务业功能

中国商务服务业是为企业之间、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服务的,是为最终消费者从事信息沟通和获取、产品传递、资金流转以及辅助决策,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服务的。它是构成交易环境的主要因素,为买卖双方提供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交易途径,使买卖双方可以因时、因地、因物、因人和因事制定对双方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中国商务服务业是实现市场一体化机制的渠道机构,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其显著功能归纳如下:

1.最基本功能是为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服务。买方或者卖方只要注册后就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采购信息、或者产品出售的信息,并根据发布信息来选取企业自己潜在的供应商或者是客户。网上发布的信息一般是图片或者文字信息,随着带宽增加,发布信息将越来越丰富。

2.提供附加增值服务。即为企业提供相关经营信息,如行业信息、市场动态。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沟通渠道,如网上谈判室、商务电子邮件等等。阿里巴巴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期将客户关心的买卖信息发送给客户。

3.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第三方平台商务服务的产生源于交易费用的控制,交易费用包括使当事人相互搜索的信息费用;收集和传递有关交易条款的费用;起草合同、履行合同的费用等等。交易费用是市场价格机制运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既然交易费用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损失,那么,对于一个给定的产出,组织交易的费用大小反映了交易的效率。提高效率就要节约交易费用。中国商务服务业使得商品买卖双方不必去两两交易,不必单独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最终消费者和原始材料供应者,他们只要加入到市场中去,与自己最接近的市场中介交易即可,寻找这种市场中介的交易费用相对要小得多。

4.提供与交易配套的服务。最基本的服务是提供网上签订合同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等实现网上交易的服务。相约中国网站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帮助客户申请报关和联系认证等贸易服务。

5.提供客户管理功能服务。即为企业提供网上交易管理,包括企业的合同、交易记录、企业的客户资料等信息的托管服务。当然这些属于企业的保密资料,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有一个安全保密的托管服务机构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以接受的。

6.防止市场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国商务服务业在确保市场交易安全方面有较高的激励,并且确保交易中的双方实践其交易谈判的结果。因为交易中每一方在未来都必须同第三方商务服务联系,市场第三方商务服务可能处于一种较有利的位置来防止机会投机行为。而且,市场第三方商务服务比任何单个的生产商或者消费者所处理的交易都多,所以,他们在其投资监控技术方面就会产生规模经济,或者他们能够更好地确保市场的存在。

四、中国商务服务业应用

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也就是那些急需拓展市场,但又缺乏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企业。对于大型企业,他们可以凭借自己资金实力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服务更贴切的企业间商务服务系统。

与网上零售不一样的是,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的产品是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是工业品、消费品,也可以是科学技术成果等无形的东西。只要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可以通过网上中介实现交易。如阿里巴巴网站提供的中介服务覆盖了17个大行业。

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商务服务服务实现网上交易,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市场范围拓宽。可以将市场覆盖到原来难以覆盖的地区,同时向国外延伸,因为网上市场是无国界的,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利用网上第三方商务服务服务,买卖双方可以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原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还可能出现网上来的新竞争对手。因此,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市场对中小企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中小企业必须不失时机上网参与网上交易。

企业利用网上第三方平台实现企业间商务服务的应用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自身力量和情况。首先,企业如果自身有力量建设以自己为主的直销型的企业间商务服务系统,则应该考虑自行建设;如果企业缺乏力量,则可以利用中介服务实现网上交易。其次,企业在选择中介服务时要慎重,一是要选择提供的服务与自己行业比较相近的中介服务,二是要选择有一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中介型网站,企业可以选择几个中介网站提供服务,但不宜过多,如果选择过多可能影响到企业收集到商业机会信息的质量,有的网站提供中介服务信息缺乏有效控制,导致虚假商业信息过多,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五、中国商务服务业发展

中国商务服务业系统一般是由新兴的第三方屯子商务服务公司提供。这类公司在建设初期,一般通过风险投资推动市场的发展,对加入客户一般采取免费策略。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网站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由原来的综合型服务向专业型服务转型,如针对性的市场(如相约中国就是服务于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或者针对性的行业(如书生公司服务的是图书出版行业)。二是由提供初步的信息服务,向提供全方位的交易支持服务发展,如提供支付结算、配送全方位服务。

提供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公司由原来的专业性信息技术类公司,扩散到传统企业参与进来提供中介服务。如目前许多传统企业,在行业内纷纷联合建立网上虚拟的采购市场,实现原材料的统一采购,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如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联合建立网上汽车零配件的采购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企业联合建立网上市场时,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而对于产品的销售则是企业倾向于建设自己专用的网上销售渠道。

一般而言,第三方的成本包括前期建设商务服务平台的巨大投入和之后的维护费用;其收益来自收取加入方的服务费(包括注册费、建设费、维护费和按交易量或交易笔数收取的费用),还可以按照交易双方的市场力量对交易双方收取不同的费用。第三方为吸引企业应用其商务服务平台,在企业开始应用平台的一定时期内只收取企业加入平台的服务费,超过这一服务期之后,可能会按交易量或交易笔数收费,这个服务费既是第三方的收益,也是企业加入平台的成本。然而,第三方提供商务服务平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它必须提供满足买卖双方企业要求的有效的商务服务解决方案,使得企业应用商务服务平台能减少其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二是要保证自己能通过提供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获得收益。

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商务服务的现状是:技术问题不是实现商务服务的主要瓶颈,由于配套环境发展的滞后(如基础设施、相关法律、物流配送及社会意识等),商务服务的实践相对落后,此时市场上可能的情况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商务服务平台功能较弱,自建商务服务平台成本较高,商务服务还不够普及。

六、结束语

商务服务的作用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重复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行业范围内实施商务服务显然比单个企业实施商务服务要经济、高效得多。将企业聚集到一个第三方的大平台,将为商务服务联盟中的成员带来新的采购、计划和决策优势,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为不同企业提供商务服务交易平台和解决方案,是开放的系统,是多对多的商业模型,特别重要的是,这种第三方平台最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尚没有能力也没必要投巨资建一个商务服务系统,它们通过加入中国商务服务业进行企业联盟并实现网上交易,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同时对于第三方而言,目前正是发展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的有利时机,从长远来看,建立这样的公共平台将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效益。

文章由《中国商务服务平台》http:// 提供

第五篇: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果名称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成果类型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出版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为制定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文件,委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白重恩作为主持人)进行研究的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的总报告。总报告于2006年6月提交国家发改委,报告全文6万字,共分为三个部分,篇章结构如下: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多维度分析

1、与服务业有关的若干概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3、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

4、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5、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认识

二、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行业分析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路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与服务业的发展

2、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

3、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思路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报告在课题组进行的扎实调研、广泛的数据分析、多个分行业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中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各种服务业分类、概念问题,报告认为对服务业做合理的分类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同时也会给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概念会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报告认为关于服务业领域较重要的概念有: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自然垄断型服务业、行政垄断型服务业、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提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分随着时间而变化。报告建议以我国非公共服务业中各行业对制造业的贡献与OECD国家差距程度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分为传统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2)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跨国经验研究发现,报告指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一国制度的质量、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国民的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其中制度质量对于穷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于富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一国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对其服务业比重有负向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相对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现象并非难以理解。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的拟合表明,我国服务业比重低于印度10个百分点问题是可以解释的。制度质量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是理解中印服务业比重差别的重要因素。

(3)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上,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表现在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所占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发达国家。其次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我国服务业消耗了更高比例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最后,与一般常识有所差异的是,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更高的比重被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这似乎表明我国服务业的生产性更强;然而,按照第二产业产出中消耗了多大比重的服务业来看,我国的这一数值远低于OECD发达国家。综合这两方面的证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持作用还需大力加强。

(4)通过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报告指出各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按照各服务行业产出中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以及其在第二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方面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报告将它们分为传统

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类。其中传统服务业的两个比例都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的这些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支持作用已较为充分;传统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较为接近OECD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我国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都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

(5)在总结提炼课题组对各个服务行业进行的研究后,报告指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是否存在失灵;二是政府的干预政策是否适当。各个服务行业在外部性,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品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的适当干预,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关于各服务行业的政策又存在诸多不适当之处。为促进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根据各服务行业市场失灵的特点和范围,制定适当的干预政策。

(6)总结以上国际比较以及分行业的研究,报告认为制定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基于这一思考,报告认为在总体上,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点在于: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尽量减少政府对国民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促进服务业发展;注重培养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选择性地扩大服务业开放;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协调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占领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高地。另外,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政府管制对其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到对各服务行业的合理管制。报告中还详细论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全面考查了目前服务业领域的各种流行概念,对服务业做出合理的分类。

(2)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关于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比较研究后提出,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方面,我国的传统服务业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传统型现代服务业较接

近OECD国家;新兴服务业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国家;我国服务业较其他国家消耗了更多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

(3)基于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计量检验结果,提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观点。其中,制度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在2006年10月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Working Paper

(WPS4032),“Do Institution Matter More for Services?”中,同样利用跨国数据提出了与本报告类似的观点。

(4)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国际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国际比较中,注重利用世界发展指数(WDI)、各国制度评分等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同时注重利用多国投入产出表考查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的差异。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项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种观点与政策建议,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帮助。在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果将本研究报告与国发(2007)7号文件“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相比较可以发现,本研究报告的多项观点都被该文件所吸收。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见第1章第3节的“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一,见证明材料)。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社会反映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后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并获得“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司)委托申报人作为主持人研究的课题,“促

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的总报告。研究报告在提交后,成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的重要支撑性研究。本项成果的多项政策建议,被该文件采纳。

成果获奖情况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由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

一)。

下载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服务业的调查研究(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http://.cn/edigi/2009年01月16日00:05来源:eNet硅谷动力作 者:eNet字号:小 | 大1月14日,“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倡......

    中国孤儿收容问题调查研究

    跨国“中国孤儿”凸显收养事业忧虑 美国妇女邦妮前后三年分别收养了两名中国女婴,后来发现竟是亲生姐妹。近日,长大了的姐妹想回中国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孩......

    中国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研究五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 一、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3) 二、农民收入问题的表现„„„„„„„„„„(4) 三、农民收入问题产......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来源:《农村经济》作者:王友华 摘 要: 本文利用 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

    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

    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 2013-05-14 13:53:55 来源: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 作者:商贸服务管理处 浏览次数:337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最终定稿)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李广卿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

    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一、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一)服务业发展:增长迅猛,但滞后格局未变1.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李广卿学号:0385080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