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

时间:2019-05-12 06: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

第一篇: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

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

“张简斋先生外貌长相怎么一个样子?”

“张简斋先生平易近人,谦恭和蔼,但是身材瘦矮,貌不惊人,右脚还有点儿跛。”

“ 张简斋先生的家住在南京的哪里?是怎么一个样子?”

“张简斋先生当时家住在鞍辔坊,房子很大,所以他就在家中看病。他的客厅布置得特别的典雅朴素,墙壁上挂着一幅陈立夫先生亲书的对联。”

“汪阿姨,你还记得陈立夫先生撰写的对联的内容吗?”

“张简斋先生说,对联的内容是他自己撰写的,只不过请陈立夫先生代为书写一番。对联的上联是:‘不谏往者追来者’; 下联是:‘尽其当然听自然’。”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疑难疾病的?”

“张简斋先生对于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病人只要出现口苦、尿黄,一般都使用甘草泻心汤。”汪阿姨回答道:“许多疑难病病证的病人,只要出现上述的胃肠症状,都有较好的效果。”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的甘草泻心汤常用于什么病?”

“甘草泻心汤使用于较多的疾病,”汪阿姨说,“如肝炎、胃炎、肠炎、口腔溃疡;如失眠、癫痫、癔病、嗜睡、梦游病;如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巩膜炎、泪囊炎;如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痛;子宫内膜炎、盘腔炎、阴道炎等。”

她一口气讲出了诸多病名,好几个病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汪阿姨,虹膜睫状体炎是什么病?”

“是眼科的疾病,”汪阿姨说,“这个病预后不好,如果使用甘草泻心汤的话,要用生甘草一两,还要加赤小豆一两与一些活血祛瘀的中药。赤小豆要浸湿,使它萌发出一点小芽,然后晒干。张简斋先生说:‘病人眼睛发红,但是红的地方不在结膜与角膜,在瞳仁的中间,与赤眼的斑鸠相似,所以仲景有目赤如鸠眼一语’。”

我随便一问,引出了汪阿姨的诸多话语。对于她的回答,当时我基本上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如实摘录不误。等到后来阅读《金匮》时,才发现汪阿姨讲的都是符合经旨的。特别是甘草泻心汤治疗有慢性腹泻的疑难病患者,这一个张简斋先生的心传之秘法,更使我在临床上左右逢源。

“汪阿姨,你开方子有没有按脉啊?”

“我父亲教我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去世了,”汪阿姨说,“我不想当中医师,所以也就没有去学脉象。”

“为什么不学?”

“如果要想以中医为业,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脉诊,”汪阿姨说,“即使对脉象一窍不通也要装装样子,不然的话,就不成样子,就像演员上台要化妆一样。”

汪阿姨的话,使我知道天下有一些滥竽充数,假戏真做的中医师,对于脉象只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汪阿姨,你在没有脉诊的条件下诊治疾病,有没有觉得不方便呢?”

“我反正在几个方子里面翻来覆去,”汪阿姨说,“治疗自己家中的小毛病,有没有脉诊也无所谓。我看一些中医师临床上虽然也在按脉,其实都是摆摆花样子,看病认证一点也没有谱,真的还不如我。”

“你有没有遇见脉诊过硬的医师?”

“假如把民间的流言蜚语当真的话,我父亲也是以脉理高明饮誉乡里的。”汪阿姨说,“大家都传说,他能凭着脉象就能一五一十地把病人的病症说得活灵活现,头头是道。对这些神化了街谈巷议,我父亲也不明确地表示承认或者否定。”

“你父亲的脉诊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父亲在教我脉诊的时候告诉我,”汪阿姨说,“他学了一辈子中医,在脉诊方面的进步最慢,甚至可以说一直保持在初学时的水平,没有大的突破。”

“你父亲初学时的脉诊水平是怎么样子的?”

“我父亲如实地和我交了底,”汪阿姨说,“脉诊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寸、关、尺的脉诊法,父亲把它称之为‘全脉’ 诊法,主要是在外感病的时候使用。这一方面。父亲说自己除了学会脉律不齐的‘结、代、促’脉之外,只学会八种‘全脉’的脉象。那就是诊察病位的‘浮、沉’脉;诊察病性的‘迟、数’脉;诊察体能的‘虚、实’脉;以及反映病情紧张度的‘弦、紧、缓’脉。”

“对不起”说了这句话,汪阿姨起身到后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拿着一包香烟步履缓慢地出来。

“另一种诊脉法是怎么样子的?”我继续问。

“另一种诊脉法就是寸、关、尺的‘分部’脉诊法,”汪阿姨说,“父亲说自己的体会是:先确定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

汪阿姨抽出一支香烟,点燃上以后就抽了起来,她的抽烟动作极为优雅。

他看我有点少见多怪的样子,就笑了一笑。

“你父亲所理解的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是怎么样子的呢?”

“两寸的脉应该是浮取即得,”汪阿姨说,“两关的脉应该是中取而得,两尺的脉应该是沉取才得。反之,就是病脉。”

“为什么是这样?”

“两寸的脉是上焦心肺功能的体现,”汪阿姨小口地抽着香烟,慢慢地吐出来以后说:“浮取即得,反映心肺功能正常运转,若浮取不得,就是上焦心肺功能失常。寸脉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如果右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两关的脉是中焦肝脾功能的体现,中取不得,反映肝脾功能失常。关脉也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胸胁苦满、烦躁不安;如果右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脘腹胀满、胃肠症状。”

我觉得‘胃肠症状’所指不是很明确,就插话:“汪阿姨,什么叫‘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纳呆、肠鸣、便秘、便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我父亲称为‘胃肠症状’。” 汪阿姨耐心地解释。

“汪阿姨,如果两尺的脉沉取不得,临床会有什么症状?”

“尺脉不分左右,”汪阿姨说,“如果沉取不得,可能就有腰酸背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不育不孕等症状。”

“汪阿姨,你的记性真好,表达得也层次分明,你父亲在临床上都是这样地去使用的吗?”

“我父亲说,病人一进来,虽然没有开口,其实把什么信息都带进来了。”汪阿姨说,“再结合以上的脉诊所得,病人不开口,我们把他的症状综合分析,连猜带推地说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附)(一)

一九七一年春天,我们搬进了新房。

我新建房子周围都是山与农田,隔壁住着一个汪阿姨,算起来还是我母亲那边的亲戚。她当时年老体衰,诸病缠身,所以经常来我家与父亲谈论自己反复变化的病情,由此得知汪阿姨对中医并非一无所知。

有一天下午,我到汪阿姨家跟她聊天,想从她那里了解到一些与中医药有关的事情。

虽然是毗邻而居,只有一墙之隔,一步之遥,然而汪阿姨依然泡茶递水以客人相待。

“汪阿姨,听我父亲说,你对中医学有较深的了解,能够得心应手地开方用药,这些事都是真的吗?” 汪阿姨笑着说:“虽然我从小对中医药耳濡目染,但还从未认真学过,对它丰富的内容也只是略知皮毛。”

“汪阿姨,我想学习中医,所以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我开门见山地说。

“学中医好啊,我自己有什么大大小小的毛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医,基本上都是自己开个方子给自己吃。不过现在中医师好的不多,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如今社会上的一般中医师还不如我呢。”

想不到,汪阿姨对自己的中医药水平这么自信。

“汪阿姨,你说中医在现代有没有发展前途?”

“我的内心一直在惊叹中医的神奇疗效,”汪阿姨说,“比方说,一些被西医宣布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经过中医治疗得以延续生命或者康复,众多西医无法治疗的慢性病在中医药的调养下都能慢慢地恢复,一些严重的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的患者西医可能要截肢,但中医却可以让其康复或者复原,一些恶性肿瘤中医药的诊治可以带病生存。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学会了怎么会没用呢?”

“汪阿姨,你是怎么学会中医的?”

“学会中医还谈不上,我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但是惭愧的很,我没有学好它。”

“汪阿姨,你父亲在学习中医药的时候,对哪几本书最重视?”

“我父亲最珍重的是两本书,”汪阿姨想了想说,“一本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另一本是清代沈源的《奇症汇》。”

我怕自己记不住汪阿姨所讲的内容,就回去拿来一本新的硬面抄。我先把前面的内容补写进去,然后做好继续扎录的准备。

“汪阿姨,沈源的《奇症汇》你看过了吗?”

“我看过,一共八卷,是清代医学家沈源先生编辑的。”汪阿姨说,“编者搜罗医书及笔记、小说中有关疑难、怪疾等治案四百余则,按头、目、耳鼻等人体各部位加以记叙,间或加入按语,阐发心得体会或个人见解。《奇症汇》一书的序言是李篪写的,我记得其中有‘或得之朋侪坐对之时,或得之风雨孤灯之夜,饮食而梦寐者胥是也’几句话。我看到的是手抄本,据父亲说是我祖父的笔迹。扉页上有我父亲的题字:‘披览遗物,徘徊旧居,手泽未改,领腻如初’。父亲说是引录晋朝潘岳《皇女诔》中的文字。”

汪阿姨的这一番话语,使我听了目瞪口呆,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我连她讲的好几个字都不认识,如‘篪’、‘侪’、‘诔’等字,从发音到字义都一无所知,但她却能如此轻松地脱口而出,真是大开眼界。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子,一辈子就这样消耗在庸常的家庭生活之中,真是令人悲哀。

“汪阿姨,你父亲诊治过的典型病例能讲几个出来给我见识见识吗?”

“我记得父亲诊治过一个年轻妇女面部红肿的病症,那个病例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欣喜万分,她的回忆可以把一些他父亲的临床经验发掘出来,给我以后作为学习的材料。

汪阿姨陷入沉思之中,所以我不敢接话,怕一不小心就打断了她的对往事的回忆。

“患者二十五岁,”汪阿姨一边回忆一边说,“因为婚后五年未能怀孕,服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后,脸廓变得暗红而肿, 痛痒难熬。月经淋漓不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失眠多梦,胃纳不香一年多,经四处诊治,病情依然。后来经人介绍,求治于我的父亲。父亲给她投大黄黄连泻心汤,三帖后就有明显效果,接着给她黄连阿胶汤合黄连解毒汤十帖而愈。过了半年患者就怀孕了,后来足月生产,母子平安。我印象之中,这个病人除了满面红肿之外,身上有还一种难闻的气味,后来随着病症的减轻其气味也逐渐减弱,治愈以后这种气味也就没有闻到了。我父亲说,身上闻到这种气味的人,方中就要重用黄连。”

真是一个鲜活的病案,一个奇病怪疾,临床表现千头万绪,然而诊治的方法却是如此地简单与平常,疗效如此地快捷与明确,这就是我心中追慕的目标。真要感谢汪阿姨的讲述,虽然我听了之后只知道一个病案的情节与结果,而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与过程,但对我来说,这个故事的正面作用已经够大了,够我记忆它一辈子。特别是闻病人体味而辨识用哪一味中药的事实,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中国人认为鼻子是最重要的器官,闻香识臭非它莫属,所以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时候,往往口中说着“我”,大拇指或者食指会不由自主地指向鼻子。古代中医对辨别病人的身体发出的气味非常重视,这种辨别就是“望闻问切”中的闻诊,被列为四诊中的第二位。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闻诊在临床上偏重于“听声音”,在中医学的典籍中仅仅强调对病人的口腔、分泌物与排泄物的区别。如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等,仅此而已。因此,医师的嗅觉也不能像史前时代那样地敏感,更罕见它在诊察中与药征相关的微妙作用的记录。

我与汪阿姨交谈以后,就一直倾力于中医病人身体气味闻诊的探秘,长年累月的留意,一人一病的积累,渐渐地似有所得。在我的临床中这一诊察方法已经发挥着择方选药的作用。无独有偶,许多许多年后我有幸遇见江阴的薛蓓云医师,交谈之中,她说自己一闻到某些病人的气味就能知道该用什么方药,这样的心得真是不期而遇。

以上的经历是在和汪阿姨交谈后若干年以后的事情,我只想说明和汪阿姨的这一场谈话对我是何等的重要,影响是何等的深远。

(二)“汪阿姨,你父亲诊治过的奇病怪疾还能再讲几个吗?”

汪阿姨讲的病案我越听越想听,真是得陇望蜀。

“好吧,”汪阿姨看我听得如此投入就说,“我父亲遇到一个腹内发热三年的中年男性病人,三年来常觉腹内阵发性灼热,摸之肌肤却不热,已多处求医,也求神保佑,均未能取效,全家惶恐不安。父亲诊时发现:病人烦躁不安,腹内发热因心情变化而波动,四肢自觉发凉,医者触摸之而不冷。告知无大病,请其放心,并予以四逆散。服药七帖后,腹内热感减轻,心烦减轻。再服七剂,烦热消失。停药观察,再无复发。”

汪阿姨讲的他父亲诊治的腹内发热三年的怪病,十四帖四逆散就把它治愈了。其方法简约之极而又意味无穷,当然,其中的缘由当时我还真的不明白。

我很想知道,一生和疾病打交道的汪阿姨,对中医师这个职业有什么看法?

“汪阿姨,有人说:‘能医好的病,不治也会好;医不好的病,医师也没有用。’你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汪阿姨陷入了沉思,半天才开口。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之路,”她说,“医师也只是减少与消除疾病的苦痛罢了,总体上是阻止不了死亡的,所以做一个医师首先要知道有的病是医治不好的。不然的话,初学时会过于乐观而盲目,到后来就会过于悲观与自责。”

她的一番话,使我突然对古人的“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这一句话,有了新的解读,尽管这一种解读有可能是误读。

“汪阿姨,你父亲要你学中医的目的是什么?”

“我父亲认为,”汪阿姨说,“在社会上普及中医知识和培养优秀中医师同样重要,病人把治愈疾病的希望全盘寄托在医师身上,事实上只有病患者自己才是治愈疾病的决定因素。一个懂得中医的基本道理和疾病的一般知识的人,才能找到良医,才能信任良医。不然的话,你如何选择良医呢?你如何判断诊治过程中的疗效呢?所以父亲要求我学习中医来自保自养,而不是当医生。”

汪阿姨父亲的见解与陈修园的见解颇为相似,都认为普及中医知识才能选择良医,才能自保自养。也许汪阿姨父亲就是受到陈修园的影响。

“汪阿姨,中医知识对你的身体健康有什么样的作用?”

“那作用可大了,”汪阿姨说:“我依靠这一点点的中医知识,对一般疾病就有了认识,也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这样就有了一种生命的安全感与主动权。”

“汪阿姨,你诊治疾病一般是从哪里入手?”

“我这一种是家庭简易治疗,上不了台面的,你不要当真。”汪阿姨客气地说。

“汪阿姨,中医就是从单方与简易疗法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效,就是宝贝,请不要客气了。”

“我父亲叫我先掌握住十六个方剂与相对应的病症,”汪阿姨说,“然后了解常用的六十来种中药的适应症,其实十六个方剂的中药组成就差不多就有六十多味了。在这样的方、药、病、症的基础上,就可以加减变化了。”

想不到医理深奥,几万首方剂,几千种药物的中医药学也可以以如此简易的形式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汪阿姨,你常用的是哪几个方剂?”

“我掌握的十六个方剂是:桂枝汤、小柴胡汤、香苏饮、三仁汤、五苓散、平胃散、当归芍药散、二陈汤、小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四逆汤、香连丸、左金丸、藿香正气丸、甘露消毒丹、金匮肾气丸。”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桂枝汤的?”

“我用桂枝汤治疗伤风感冒效果很好,”汪阿姨说,“普通人的伤风感冒一般加葛根;身体结实的人要加麻黄;咽喉痛加生石膏、桔梗;咳嗽气喘加杏仁;对于平时形寒肢冷,体弱多病的人要加附子。”

“汪阿姨,病人伤风感冒有发热,体温升高的时候,你也是这样使用吗?”

“一般感冒发热,”汪阿姨说,“体温升高的时候,只要有恶风恶寒就可以用。如果病人口苦得厉害,就要加柴胡、黄芩;如果口干得厉害,就要加生石膏。真的超过40℃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医院里去,以防万一。但是给我治过的人当中,还没有人因为感冒发热而去医院的。”

“汪阿姨,你是如何去学会与掌握这些方剂的?”

“这几个方子药物组成很简单,”汪阿姨说,“如香连丸、左金丸只有两味药,最多的藿香正气丸也只有十四味药,记住它们不难,做成卡片五、六天就记住了。使用时最初只要记住每个方子的辨证要点,慢慢地就能熟能生巧了。”

“汪阿姨,请你举例说几个方子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汪阿姨说,“我这个是土办法,给自己使用的,不过效果很好。譬如我使用五苓散就是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病症:一个是用于突然水泻不止,另一个用于口渴不止,水入立即呕吐;当归芍药散就是抓住病人有贫血与浮肿倾向,脸色不华,或黄或白;香苏饮的辨证目标是:饭后胃脘胀而不痛,口淡胃冷加高良姜,瘦弱的人加党参、大枣;左金丸就是抓住口苦、头痛、吐酸,只要三个症状里有两个症状同时存在,就可以使用了;香连丸抓住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三个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有关,就是说,病症一出现就马上服药效果最好,等到第二天服药效果就差多了,所以我家里这几种中成药是终年必备的。”

后来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汪阿姨使用香连丸与左金丸的经验真的是非常宝贵。在我从医的生涯中,有不知多少口苦的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用这个成药得以有效地治疗。特别是香连丸的三个目标症状——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概括得准确极了,用法也极为重要。

(三)我可以举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证实。譬如二零零二年的暑假,单位组织我们到海南岛旅游。在途中,一个女同事突然出现腹痛,司机不得不中途停车。车门一打开,她箭一样冲下车,十来分钟以后才上来,一脸的痛苦面容。上来后汽车刚刚准备开动,她又大叫起来,又一次重新打开车门,好几个女同事就陪她一起下去。大概又过了十来分钟时间,几个同事左右搀扶着她从路边的草丛中出来,脸色惨白,还没有搀扶上车就痛苦地重新折回草丛中去。全车的同事都是医务人员,大家都已经猜到这个女同事一定是患了急性肠炎,然而周围是大海、沙滩与丛林,不知医院在哪里,个个心急如焚,什么旅游啊,休闲啊,全被这个女同事的腹泻一事搅黄了。我想她突然腹痛、腹泻,又加上拉了一次又一次,肯定有里急后重,所以具备香连丸的方证,就马上从身边的手提包中取出一瓶香连丸,叫人向草丛中的这个女同事送去,让她用矿泉水把一瓶盖量的香连丸马上吞下。过一会儿,这个女同事走出了,虽然体力差一点,但是已经没有痛苦的病象了。

她看见大家担心的样子,就说:“好了,好了,全都正常了,大家上车吧!”

大家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一样,禁不住欢呼了起来。

“这个香连丸太神了!”这个女同事笑着对我说,“吞下去不到两分钟,肚子就不痛不泄了,元气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虽然司空见惯香连丸化险为夷的功效,但是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你急性肠炎的治愈,不仅仅是药的问题,主要是方证相对应,才能取效。”

“你怎么知道我会腹泻啊,中药丸都已经带在身边了。”这个女同事一脸的笑容,开起了玩笑。

“古代中医师身边都要随身携带一些急救的中成药以备意外,”我说,“香连丸就是其中的一种。我这次出门旅游也带了几种中成药在身边,我还把针灸的工具也带上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诊治。刚才你服用了香连丸如果还没有效果的话,我会给你针灸、刺血、拔罐,同样可以止痛止泻,恢复健康的。”

刚才给这个女同事的诊治,既没有按脉望舌,也没有玄奥的理论指导,就是使用方证相对应的疗法,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多好啊!

当听到这个女同事对中医药疗效的由衷赞叹时,我一下子就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在青山村的这个山坳里,第一次聆听汪阿姨讲叙香连丸使用经验要点的情景。

听汪阿姨讲香连丸的使用目标,当时只是感到简单好学,容易记住,还没有想到它有如此效果。

“汪阿姨,请说说平胃散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我使用平胃散只注意三点,”汪阿姨说,“一是舌苔白厚而腻;二是头身困重;三是腹部胀满。”

“汪阿姨,听父亲说,舌苔白厚而腻和许多疾病有关,都可以使用平胃散吗?”

“使用平胃散的时候,”汪阿姨说,“一般病人没有发热。如果外感发热的时候,病人出现平胃散的舌苔,我就分别使用下面三个方剂。一般用三仁汤;有口臭,咽喉肿痛,我就使用甘露消毒丹;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我就用藿香正气丸料煎煮成汤剂;如果病人只是舌苔白厚而腻,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没有发热,可以直接使用藿香正气丸。”

“对于藿香正气丸,我父亲还有一个诊治的目标,就是治疗‘暑天消化道型流感’。” 汪阿姨意犹未尽,继续补充。

汪阿姨讲的内容很具体,很实用,又很好懂,我把它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她戴着眼镜弯着腰在我的身边看我一笔一划地写。

“汪阿姨,如果临床上除了有平胃散的舌苔以外,还有口苦、恶心、胃胀等症状,你如何加减化裁呢?”

“我一般是在平胃散的基础上加黄芩、苏梗与香附。”汪阿姨说,“去年古历三月末,我觉得自己浑身不自在,头昏脑胀,四肢困重,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口苦口臭,便溏尿黄,舌苔黄腻而厚,我就给自己开了两贴平胃散的加味方子,就是平胃散加黄连、黄芩、苏梗、香附与砂仁。服了两天以后这些症状明显地减轻了,胃口也好了起来。”

我听了以后佩服地不得了,想不到中医也可以如此处方投药。

我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对于甘草泻心汤的证治比较模糊,汪阿姨把它列为常用方剂其中必有奥妙。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的?”

“这是张简斋先生治疗疑难疾病的常用方。”

我不知道张简斋先生是谁,但是一定是汪阿姨心仪的一个名医。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是谁?”

“张简斋先生是南京名中医,”汪阿姨说,“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程潜、谷正伦等都求诊于门下。一九四六年,我居住南京,经人介绍认识了张简斋先生,他为了病人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当时诊务很忙,门人很多。然而听说我一个弱女子却喜欢岐黄之术,又出身于中医世家,已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就感到十分好奇,与我交谈之后,认定我具备学习中医的素质,就同意我到他家学习。不过他要我先在随翰英医师的‘南京国医传习所’学习三个月以后,再到他家中侍诊。可惜我在张简斋先生家侍诊的时间不长,一共只有半个月,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了这次机会。”

原来如此,汪阿姨曾经受过名家指点,所以有这般的见识。

(娄莘杉整理)

第二篇:韩绍昆事迹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韩绍昆虽然个子小,可干起活来却是心细如丝,作为一名钳工技师,他主要负责重整装置设备检维护工作。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他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钳工技术,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被人亲切地称为”韩技师”

“干就干好!”这是他的的座右铭。干钳工十多年来,他坚持把每天的工作都当作一本精彩的书去精研细读,把每一台设备、每一次检修都当作艺术品去精雕细琢,使自己检修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成为“免检产品”。

2014年3月12日,重整K102A在更换活塞环、支撑环后仅仅运行了17天,东侧排气温度及活塞杆沉降突然升高,排气量明显下降,故障导致停机。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拆机检查,快速的找出了故障原因,发现气缸内壁及活塞表面附着大量油泥和粘性很强的黄色黏稠物质,并且活塞环、支撑环严重磨损。在这关键时刻,他主动请缨,修补、更换损坏件,反复进行调整检查。由于K102A气缸采用的是无油润滑设计,这对介质的清洁度要求比较高。正常情况下重整氢气比较洁净,但这两次检修均发现气缸内带有大量油泥和黄色黏稠状物质,这些物质粘附在气缸壁及活塞杆表面,造成了活塞环及填料摩擦阻力增大,最终使活塞环,支撑环和填料磨损加剧,填料发热,冒烟。这是造成这次故障的直接原因。

从微观上来说,形成这些物质的原因不仅仅是入口过滤器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工艺流程中,压缩机前的分液罐损坏,不能有效地分离出这些物质而带入到压缩机机体内。他认为要彻底解决故障还是要从工艺上入手。之后,通过同装置操作人员及技术员有共同商讨,针对每个细节排查分析,彻底根治了K102A所存在的缺陷,开机运行正常。事后,大家称他为设备的“好医生”

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他由普通技术维修工人到小组组长的这一转变,并很快成为一名修保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

韩绍昆同志的身上有股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拼劲,常常主动承担攻克最难于解决的问题。于今年7月,针对K601A运行时电流增高,突然跳闸,导致设备停机。他马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开机运行时检查发现,电流较高250A(平时只有200A左右),机械振动和声音正常。于是准备停机拆几个阀,进行空试诊断。在拆阀盖时他发现有大量液体流出,说明这次故障是由汽缸内带液造成压缩机负荷增加,而超电流。根据诊断情况,他采取了相关维保措施,先将压缩机进行了排液处理,再进行观察和判断,最后开车成功。通过这次事件,他不断强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运行机组的巡检,当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根据公司要求规定,当压缩机有异常时,特别是气缸出现不明原因的异响和振动时应先作排液处理,再进行观察和判断。但由于发现的及时,避免了一起机组设备事故。

不管是在大修K102A,还是在处理K601震动偏大的问题上,他都层层把关,抽丝剥茧。让机器运行稳定,流畅工作。对工作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本着一次开机成功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微小细节。让这次检修取得圆满成功。说起韩绍昆,没有同事不为他竖起大拇指。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一直在默默奉献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了不菲的工作业绩,受到了公司领导、员工们的称赞。在平凡中演绎着人身路途应有的精彩,在平凡中闪耀出企业价值理念的光芒,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为企业的未来,注入了更为灿烂的希望之光。他决心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公司企业的技革技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一位老中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推荐)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一位老中医

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

本文转载自舍得《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一位老中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汪阿姨,你诊治疾病一般是从哪里入手?”

“我这一种是家庭简易治疗,上不了台面的,你不要当真。”汪阿姨客气地说。

“汪阿姨,中医就是从单方与简易疗法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效,就是宝贝,请不要客气了。”

“我父亲叫我先掌握住十六个方剂与相对应的病症,”汪阿姨说,“然后了解常用的六十来种中药的适应症,其实十六个方剂的中药组成就差不多就有六十多味了。在这样的方、药、病、症的基础上,就可以加减变化了。”

想不到医理深奥,几万首方剂,几千种药物的中医药学也可以以如此简易的形式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汪阿姨,你常用的是哪几个方剂?”

“我掌握的十六个方剂是:桂枝汤、小柴胡汤、香苏饮、三仁汤、五苓散、平胃散、当归芍药散、二陈汤、小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四逆汤、香连丸、左金丸、藿香正气丸、甘露消毒丹、金匮肾气丸。”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桂枝汤的?”

“我用桂枝汤(1)治疗伤风感冒效果很好,”汪阿姨说,“普通人的伤风感冒一般加葛根;身体结实的人要加麻黄;咽喉痛加生石膏、桔梗;咳嗽气喘加杏仁;对于平时形寒肢冷,体弱多病的人要加附子。”

“汪阿姨,病人伤风感冒有发热,体温升高的时候,你也是这样使用吗?”

“一般感冒发热,”汪阿姨说,“体温升高的时候,只要有恶风恶寒就可以用。如果病人口苦得厉害,就要加柴胡、黄芩;如果口干得厉害,就要加生石膏。真的超过40℃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医院里去,以防万一。但是给我治过的人当中,还没有人因为感冒发热而去医院的。”

“汪阿姨,你是如何去学会与掌握这些方剂的?”

“这几个方子药物组成很简单,”汪阿姨说,“如香连丸、左金丸只有两味药,最多的藿香正气丸也只有十四味药,记住它们不难,做成卡片五、六天就记住了。使用时最初只要记住每个方子的辨证要点,慢慢地就能熟能生巧了。”

“汪阿姨,请你举例说几个方子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汪阿姨说,“我这个是土办法,给自己使用的,不过效果很好。譬如我使用五苓散(2)就是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病症:一个是用于突然水泻不止,另一个用于口渴不止,水入立即呕吐;当归芍药散(3)就是抓住病人有贫血与浮肿倾向,脸色不华,或黄或白;香苏饮(4)的辨证目标是:饭后胃脘胀而不痛,口淡胃冷加高良姜,瘦弱的人加党参、大枣;左金丸(5)就是抓住口苦、头痛、吐酸,只要三个症状里有两个症状同时存在,就可以使用了;香连丸(6)抓住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三个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有关,就是说,病症一出现就马上服药效果最好,等到第二天服药效果就差多了,所以我家里这几种中成药是终年必备的。”

后来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汪阿姨使用香连丸与左金丸的经验真的是非常宝贵。在我从医的生涯中,有不知多少口苦的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用这个成药得以有效地治疗。特别是香连丸的三个目标症状——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概括得准确极了,用法也极为重要。

“汪阿姨,请说说平胃散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我使用平胃散(7)只注意三点,”汪阿姨说,“一是舌苔白厚而腻;二是头身困重;三是腹部胀满。”

“汪阿姨,听父亲说,舌苔白厚而腻和许多疾病有关,都可以使用平胃散吗?”

“使用平胃散的时候,”汪阿姨说,“一般病人没有发热。如果外感发热的时候,病人出现平胃散的舌苔,我就分别使用下面三个方剂。一般用三仁汤;有口臭,咽喉肿痛,我就使用甘露消毒丹(8);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我就用藿香正气丸(9)料煎煮成汤剂;如果病人只是舌苔白厚而腻,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没有发热,可以直接使用藿香正气丸。”

“对于藿香正气丸,我父亲还有一个诊治的目标,就是治疗‘暑天消化道型流感’。” 汪阿姨意犹未尽,继续补充。

汪阿姨讲的内容很具体,很实用,又很好懂,我把它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她戴着眼镜弯着腰在我的身边看我一笔一划地写。

“汪阿姨,如果临床上除了有平胃散的舌苔以外,还有口苦、恶心、胃胀等症状,你如何加减化裁呢?”

“我一般是在平胃散的基础上加黄芩、苏梗与香附。”汪阿姨说,“去年古历三月末,我觉得自己浑身不自在,头昏脑胀,四肢困重,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口苦口臭,便溏尿黄,舌苔黄腻而厚,我就给自己开了两贴平胃散的加味方子,就是平胃散加黄连、黄芩、苏梗、香附与砂仁。服了两天以后这些症状明显地减轻了,胃口也好了起来。”

我听了以后佩服地不得了,想不到中医也可以如此处方投药。

我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对于甘草泻心汤的证治比较模糊,汪阿姨把它列为常用方剂其中必有奥妙。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10)的?”

“这是张简斋先生治疗疑难疾病的常用方。”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疑难疾病的?”

“张简斋先生对于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病人只要出现口苦、尿黄,一般都使用甘草泻心汤。”汪阿姨回答道:“许多疑难病病证的病人,只要出现上述的胃肠症状,都有较好的效果。”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的甘草泻心汤常用于什么病?”

“甘草泻心汤使用于较多的疾病,”汪阿姨说,“如肝炎、胃炎、肠炎、口腔溃疡;如失眠、癫痫、癔病、嗜睡、梦游病;如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巩膜炎、泪囊炎;如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痛;子宫内膜炎、盘腔炎、阴道炎等。”

她一口气讲出了诸多病名,好几个病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汪阿姨,虹膜睫状体炎是什么病?”

“是眼科的疾病,”汪阿姨说,“这个病预后不好,如果使用甘草泻心汤的话,要用生甘草一两,还要加赤小豆一两与一些活血祛瘀的中药。赤小豆要浸湿,使它萌发出一点小芽,然后晒干。张简斋先生说:‘病人眼睛发红,但是红的地方不在结膜与角膜,在瞳仁的中间,与赤眼的斑鸠相似,所以仲景有目赤如鸠眼一语’。”

我随便一问,引出了汪阿姨的诸多话语。对于她的回答,当时我基本上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如实摘录不误。等到后来阅读《金匮》时,才发现汪阿姨讲的都是符合经旨的。特别是甘草泻心汤治疗有慢性腹泻的疑难病患者,这一个张简斋先生的心传之秘法,更使我在临床上左右逢源。

“汪阿姨,你开方子有没有按脉啊?”

“我父亲教我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去世了,”汪阿姨说,“我不想当中医师,所以也就没有去学脉象。”

“为什么不学?”

“如果要想以中医为业,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脉诊,”汪阿姨说,“即使对脉象一窍不通也要装装样子,不然的话,就不成样子,就像演员上台要化妆一样。”

汪阿姨的话,使我知道天下有一些滥竽充数,假戏真做的中医师,对于脉象只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汪阿姨,你在没有脉诊的条件下诊治疾病,有没有觉得不方便呢?”

“我反正在几个方子里面翻来覆去,”汪阿姨说,“治疗自己家中的小毛病,有没有脉诊也无所谓。我看一些中医师临床上虽然也在按脉,其实都是摆摆花样子,看病认证一点也没有谱,真的还不如我。”

“你有没有遇见脉诊过硬的医师?”

“假如把民间的流言蜚语当真的话,我父亲也是以脉理高明饮誉乡里的。”汪阿姨说,“大家都传说,他能凭着脉象就能一五一十地把病人的病症说得活灵活现,头头是道。对这些神化了街谈巷议,我父亲也不明确地表示承认或者否定。”

“你父亲的脉诊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父亲在教我脉诊的时候告诉我,”汪阿姨说,“他学了一辈子中医,在脉诊方面的进步最慢,甚至可以说一直保持在初学时的水平,没有大的突破。”

“你父亲初学时的脉诊水平是怎么样子的?”

“我父亲如实地和我交了底,”汪阿姨说,“脉诊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寸、关、尺的脉诊法,父亲把它称之为‘全脉’ 诊法,主要是在外感病的时候使用。这一方面。父亲说自己除了学会脉律不齐的‘结、代、促’脉之外,只学会八种‘全脉’的脉象。那就是诊察病位的‘浮、沉’脉;诊察病性的‘迟、数’脉;诊察体能的‘虚、实’脉;以及反映病情紧张度的‘弦、紧、缓’脉。”

“对不起”说了这句话,汪阿姨起身到后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拿着一包香烟步履缓慢地出来。

“另一种诊脉法是怎么样子的?”我继续问。

“另一种诊脉法就是寸、关、尺的‘分部’脉诊法,”汪阿姨说,“父亲说自己的体会是:先确定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

汪阿姨抽出一支香烟,点燃上以后就抽了起来,她的抽烟动作极为优雅。

他看我有点少见多怪的样子,就笑了一笑。

“你父亲所理解的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是怎么样子的呢?”

“两寸的脉应该是浮取即得,”汪阿姨说,“两关的脉应该是中取而得,两尺的脉应该是沉取才得。反之,就是病脉。”

“为什么是这样?”

“两寸的脉是上焦心肺功能的体现,”汪阿姨小口地抽着香烟,慢慢地吐出来以后说:“浮取即得,反映心肺功能正常运转,若浮取不得,就是上焦心肺功能失常。寸脉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如果右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两关的脉是中焦肝脾功能的体现,中取不得,反映肝脾功能失常。关脉也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胸胁苦满、烦躁不安;如果右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脘腹胀满、胃肠症状。”

我觉得‘胃肠症状’所指不是很明确,就插话:“汪阿姨,什么叫‘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纳呆、肠鸣、便秘、便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我父亲称为‘胃肠症状’。” 汪阿姨耐心地解释。

“汪阿姨,如果两尺的脉沉取不得,临床会有什么症状?”

“尺脉不分左右,”汪阿姨说,“如果沉取不得,可能就有腰酸背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不育不孕等症状。”

“汪阿姨,你的记性真好,表达得也层次分明,你父亲在临床上都是这样地去使用的吗?”

“我父亲说,病人一进来,虽然没有开口,其实把什么信息都带进来了。”汪阿姨说,“再结合以上的脉诊所得,病人不开口,我们把他的症状综合分析,连猜带推地说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汪阿姨,你觉得这一套脉诊方法对临床诊治的意义大不大?”

“对于临床中医师,这一套脉诊方法是有用的。”汪阿姨说:“因此你不妨也学学,起码可以引起病人对你的信任与尊敬。然而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基本症状没有遗漏的话,脉象也应该包涵在其中了。再说要花上好多时间去旁敲侧击地试探病人,以求一问就知的症状。这一个作法,有点儿‘医卜星相’ 的江湖术士的遗风,所以我不刻意去做。但是,我父亲晚年对脉诊的价值有他自己的心得。”

“汪阿姨,他的心得是什么?”

“他认为在正常的状态下,每一个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汪阿姨说:“特别表现在寸、关、尺的‘分部’脉象上,这种区别是与生俱来的,中医师本来应该记录在案。医师知道了病人不生病时候的脉象,才能够对比与区别生病时候脉象的异常。我父亲认为《新唐书》记载许胤宗一番‘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可解,口莫能宣。且古人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的议论,其实是影射脉象因人而异和临床上以病定脉的无奈。他认为许胤宗的一番议论表面上听去是矛盾的,其实是别有新意。许胤宗深层的意思可能强调医师当时感觉到的病人的脉象,要和病人平时正常状态下的脉象相比较。”

汪阿姨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几十年以后读到黄煌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脉象与病人的体质有关,使我想起了汪阿姨父亲对脉象的心得,两者似乎在某一方面有共同之处。

“汪阿姨,资深的中医师通过望诊就可以诊治疾病,这有可能吗?”

“你说的是不是指张仲景给王仲宣色候的事?”汪阿姨反应灵敏。

魏晋针灸学家皇甫谧撰写的医籍,想不到汪阿姨也已经读过。皇甫谧告诉我们:仲景见侍中王仲宣,王当时二十多岁,仲景预言其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犹不信。想不到真的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

“是的,《甲乙经》的序文中说到这件事。”我说:“在许多医话中也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记载。我不大相信这类‘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现象,你说中医师的望诊能否达到这个境界?”

“达到这个境界的中医师肯定有,”汪阿姨说:“张简斋先生就具有这样的诊察能力。我亲眼目睹他仅仅依凭望诊就毅然投以桃仁承气汤三帖,药到病除,就治愈了一个中年官员的狂躁症。”

“汪阿姨,你认为如何学习才能达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

“我认为‘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无法传授的,”汪阿姨说,“医者修炼到一定的火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我想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不等于被动地等待,总应该有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渠道吧。

“汪阿姨,你为什么认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无法传授的呢?”

“望诊中一般的望诊是可以通过教育与阅读的方式学会的,”汪阿姨说,“然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一个例外。不要说诊察病症了,就是在菜场上买蝤蠓(青蟹),能够通过观望就能识别哪一只蝤蠓是膏黄肉肥的人也没有几个。我的一个亲戚,是一个识别蝤蠓的老手,在一大群满地乱爬的蝤蠓之中,他不用动手去抓扑蝤蠓进行近距离地察看,而只要远远地站在那里,叫人把在他手指点划下的蝤蠓拿来,只只蝤蠓都是百分百的肥美壮实,因此人人佩服他有一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眼睛。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做水产品生意的,个个都想学会父亲的这一手绝活,渴望练就如父亲一样的‘火眼金睛’,去直接看透了本质而不执着于纷繁的表象。我的亲戚也想把自己如何挑肥拣瘦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下一代,然而就是难以用言语与动作表达出来,一直到死也没有教会他们。”

记得以前读《学记》中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几句话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匠不能授人以巧的道理,现在通过汪阿姨这个浅显的例子,我终于就有所领悟。

突然想起张简斋先生仅凭望诊就治愈狂躁症的病例。我的一问,离题千里,还没有了解清楚病人具体的临床表现。

“汪阿姨,那个中年官员的狂躁症有什么表现呢?”

“面色暗红而紫,狂躁不安,骂詈不休。”汪阿姨说。

“汪阿姨,这个病例真好,还有别的典型病例吗?”

“有一个我哥哥的同事,”汪阿姨说,“是个矮矮胖胖的军需官员,满面红光,体重两百五十多斤。他是来要求张简斋先生帮他减肥的。还是我领他去的,那时候我还没有跟随张简斋先生侍诊。张简斋先生只问他一句话,他点点头以后,就给他开了一张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的用量是一两。服药以后就有效,后来原方稍作加减,连服两个月,体重减少了三十斤,多年的慢性肠炎也随之治愈。”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问他一句什么话?”

“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我其实心里也有数,那一句问话一定是大便有否溏薄腹泻,只是为了核实一下才多问了一句。

张简斋的经验经过汪阿姨的转述,一直到我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前前后后已有六十多年了。从临床明显的疗效中,可见方证相对应的方法简明可行。临床经验丰富的张简斋先生可以望而知之,举手取效;愚钝如我也可以通过“有是证,用是方”探索着一步一步地前行。

在汪阿姨家中学到了这么多东西,我心里的高兴无以复加。

临别时,我以感谢的眼光看着汪阿姨明亮的眸子。

我回到家,没想到阿骅表兄也正在我家,他与父亲一边饮茶,一边聊天。我对他们讲了刚才与汪阿姨的一场谈话,父亲也肯定了汪阿姨的诊治水平,为她不从医而感到叹息。

“汪阿姨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同时也见过大场面,所以能在‘田螺壳中做道场’。” 父亲叹息道。

“阿大,你们认识多久了?”

“我认识汪阿姨已经二十多年了。”父亲说,“那时候我在南京工作,你外公一家人也都住在南京。我就是在你外公家里认识汪阿姨的,说起来还是远房的亲戚。那时候汪阿姨的丈夫在大学教书;她的哥是骑兵学校的校长。汪阿姨知书达理,虽然涉及中医不深,但是心性聪慧,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领悟,她的中医心得可能得益于张简斋先生。这是因为汪阿姨哥哥患严重胃病,天天清晨呕吐清水,张简斋先生用二十帖的苓桂术甘汤把他治愈的。因为这个缘故,汪阿姨哥哥后来就恳求张简斋先生带教汪阿姨。”

“阿大,你认为她的中医诊治水平怎么样?”

“汪阿姨的中医水平很不错的,”父亲说,“我们家刚搬迁到这里的那段时间,我的老胃病又发作了。病情是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嘈杂不适,食入胀满。我给自己针刺疗效不明显,试着服用香苏饮一帖,苏梗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二钱,枳壳二钱,炙甘草一钱,一共五味药。但是服后无效,反而更加嘈杂。思前想后就转为小建中汤,连服了多贴也无效。后来我与汪阿姨偶然之间谈起病情的纠缠,她劝我服用香苏饮加味,就是加上姜、枣、参。我根据她的所言,开了二帖方子,服药以后非常有效,二帖服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真使我刮目相看啊!”

“阿大,你还记得方子的药物吗?”

“记得,一共只有八味药。”父亲说,“苏梗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二钱,枳壳二钱,党参三钱,大枣三个,干姜二片,炙甘草一钱。”

为什么父亲使用香苏饮无效,而经过汪阿姨加上参、姜、枣就有效,真是奇妙无比啊。

第四篇:“四走进”心得体会

“四走进”活动心得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区教育系统开展“四走进”活动,就是要组织广大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长、走进教室、走进学生”深入到基层中去,去听听学生家长的声音,看看学生家长生活,了解学生家长的困难,认真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要着力解决困难学生家长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要通过走访慰问去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走访慰问活动不仅要送温暖,更要送精神,为困难学生家长解决眼前困难,最终过上好日子。我们走访了一学生家,这家困难户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是他们并不懒惰,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微薄的收入,维持家里的开销,对这样的家庭,我们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实践中去,为他们的生计出谋划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不仅送温暖,更要送政策。我们的慰问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让他们靠自己的工作来养活自己,这才是他们和我们共同的出路。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人。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立足岗位,做好工作。我们除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来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第五篇:走进红十字之四

走进红十字之四:实现四个目标:切实加强教师指导、全面提升会员素质、倾力打造红会品牌、有效扩大社会影响。

 切实加强教师指导:学生分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我校红十字会在不断加快教工分会建设的同时,尤其注重学生分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由学校和院系团委书记担任各级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指导教师,负责各级学生分会活动开展、组织建设、人员培训,确保学校各级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有专人指导,工作由专人负责。同时,我校红十字会每月定期组织指导教师进行红十字工作学习、研讨和交流,提升红十字工作能力和指导教育能力,保证教师指导责任落实。

院级红十字指导教师红十字工作会议

校级红十字指导教师红十字工作会议  全面提升会员素质:红十字会会员三级梯队培训

红十字会会员的能力素质是高校红十字运动开展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红十字队伍,我校红十字会针对大一至大三不同年级的红十字分会,开设初级、中级、高级三级会员培训班,由我校红十字会聘请省红十字会、学校医院、学校团委及相关领域的领导、老师,进行红十字知识传播、红十字技能学习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培训,促进红十字会会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中,高级会员培训由学校团委统一组织,利用学生暑假期间开展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2010年举办了第13期,培训内容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社交礼仪等多方面内容,受到参训同学的普遍好评。

省红会老师精彩讲授后又进行包扎示范,第十三期高级会员全神贯注地听讲 听讲

学员外出采访外国友人 学员热烈讨论突显真知

会员社会实践动员大会

Logo :我心飞行  倾力打造红会品牌:健康知识竞赛暨急救员急救技能竞赛

2010年,我校红十字会根据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开展健康教育和急救培训的工作要求,在原有的世界卫生日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急救员培训工作,开展全校性的健康知识竞赛暨急救员急救技能竞赛。竞赛包括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现场展示等多种竞赛形式,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红十字会单方面普及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工作方式,不仅使我校全体师生加深了对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关注健康的意识,而且进一步检验了我校急救员急救技能培训成果,有效推进了我校急救教育工作,现已成为我校红十字会重要品牌活动。

各位选手实力不俗

你来我去互相切磋

路人横躺奈何奈何

应急处理一丝不乱

小小年纪大大诗人

演示包扎毫不含糊  有效扩大社会影响: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我校红十字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以做大做强,凸显成效为目标,广泛参与省市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重大活动,敢于请进来,更敢于走出去。

今年,我校红十字会经江苏省红十字会推荐,有幸参与中国红十字会与欧洲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防艾同伴教育项目,成为江苏省参与该项目的两所高校之一。这些敢于请进来举办和走出去参与的重大活动,显著提升了我校红十字会的影响力,为我校红十字会发展争取了良好的机遇。

防艾同伴:AIDS IS NO EASE “大西瓜-小西瓜”游戏

花絮:吹出来的才算牛

简单介绍国际红十字运动

演示使用安全套

花絮:没有最大只有更大4

下载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娄绍昆:《走进半部伤寒论》(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四:走进《西游记》

    主题四:神通广大美猴王 次主题一: 走进《西游记》 教学活动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片中人物服装、神态、动作,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2、关注道具......

    四课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doc

    四课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 教学目标 1.体验社会的复杂和美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2.培养正确观察体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3.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美好和变化发展。 教学重难......

    走进名校试题四(5篇范例)

    走进名校试题四诗词姓名: 一、按要求默写古诗 1、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李白的《赠汪伦》写到: 杜甫的《赠别贺兰铦》写到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

    走进上海老校园(四) 上海交通大学

    走进上海老校园(四) 上海交通大学 走进上海老校园(四) 上海交通大学在走访完中山公园后面的华东政法学院后,紧接着就来到了位于徐家汇附近华山路上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

    “四创建一走进”活动汇报

    “四创建一走进”活动汇报“四创建一走进”活动汇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文件要求,现将东风区机关党组织开展“四创建一走进”活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机关现有党支部20......

    让戏曲艺术走进音乐课堂作业四

    让戏曲艺术走进音乐课堂 当前的现状分析:现在的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杂志中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他们钟情流行音乐,特别是DJ摇滚音乐,而对戏曲音乐持“拒之门外”的态......

    “四比一访两走进”心得体会

    “四比一访两走进 ”心得体会 我校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自制定我校的方案后,我校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我作为其中一员,在参与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心得体会。 一、 校领导的重视......

    发改委四走进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本委各处室、各党支部,市信息中心:为把我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带头实践,现决定在委机关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