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从口出
----谈学校管理中的语言暴力问题
引:说几个小情景,第一个情景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我好几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但最近坚持把这个电视剧刷完了。里面真实的再现了常见的几个家庭类型,成绩好的孩子,家庭破裂,感觉不幸福;父母身居高位的,孩子叛逆,与父母不亲近;家庭和睦,氛围宽松的,学习成绩又不好。不过最让人揪心,还是那个成绩好又懂事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乔英子,她活得太累了,被母亲以爱之名捆得死死的,得了抑郁症。
第二个是我家里的情景,女儿刚上一年级,放学回家后我陪着练钢琴,每次她看到我回家就紧张,因为我在陪练的时候会很严厉,上周有一次她在弹的中途我出言纠正,她竟然浑身一颤,被我吓到了。这说明她很紧张,很怕我批评她,那晚我反思自己,回想起她那么多次一边流眼泪,一边弹琴,我就很难受。
第三个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周末回家,因为学习压力大,几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学习,有一次烦闷,出来透气,我妈见我出来了,小心的走过来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我脱口而出什么也不想吃,我用余光看到妈妈居然被我那句话吓得退了一步,这个情景多年来我一直记得,现在妈妈不在了,每次回想起来都痛心不已。
述:我想通过这几个情景说的是,第一,做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很难,他们不论是地位还是认知都是弱势群体,即使很多时候并没有错,但是成人仍然可以大声的呵斥,而他们只能接受,当承受不了的时候便走向极端;第二,当我们从孩子转化为成年人,会很容易不自觉的利用这种优势,面对的对象很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学生,还有家人。
立:语言暴力,轻则伤心,重则伤命。
论:语言暴力的发生,追根溯源还是人的自我中心导致的,常常是我要你接受而不是我给你需要的。自我中心的状态有潜意识的和主观意愿的,前者是偶尔本能性的表现,往往表现为冠之以爱之名,为了对方好之类的,后者则是世界观问题,主导性的认为自我就是中心,外在一切应当为我所用,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是利己主义。这两种情况的塑造都是逐步的,在特定的人文环境渐进的。
破:基于以上成因的分析,语言暴力的关键在于破除自我中心的利己主义,它需要多种手段引导孩子成长过程里形成角色切换意识,再由意识到能力。这里的手段包括人文教育和行为教育,比如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社会交往,公益活动等。
结:语言暴力需要高度重视,但由于其属于认知层面的教育引导,目前还缺乏相关的体系化的研究和策略,从校园安全的角度,管理者应当从更高的站位着眼,从细微的角度着手,这是推进校园安全工作更上一层的重要抓手。
2019/10/8
于北碚城南
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