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城市共同配送模式
浅析城市共同配送模式
摘要:共同配送是解决多品种、少批量经营与低物流成本运作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市商贸领域物流配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南京市商贸企业共同配送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商贸企业,共同配送,配送方式,配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改变其传统物流体制,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的发展。这种管理观念和模式上的重大变革是由于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竞争的日益激化,企业的经营已逐渐从原来少品种、大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大众营销阶段转向了以多品种、少量生产经营为特征的差异化营销阶段[1],这种差异化营销要求放弃原来推进式的产品生产经营策略,形成以消费者群体的细分化和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及时指导、反馈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战略,产品的开发和流动相应地要求建立在及时对应消费者的需求之上,使得物流体系的再构筑成为历史的必然。
随着消费者消费个性化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必须充分对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这种趋势,从而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将恰当的商品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这无疑大大推动了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配送。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1年的调查表明,1988年以来,生产企业对各类下游企业的商品配送频率都大大提高,商品的前置时间也极大地缩短。因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商品配送已日益成为企业经营服务的重要一环。在这种即时化物流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的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和竞争的巨大压力,一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不具备商品即时配送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物流系统;二是由于经验少、发展时间短以及不具备物流服务所必需的技术等各种原因,因此难以适应多频度少量配送的要求。而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虽具有这些能力,但限于经济上的考虑,也要等到商品配送总量能达到企业配送规模经济要求时才能够开展,这又有悖于即时化物流的宗旨,如果将这种成本转嫁给终端的消费者,又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方式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物流配送开始追求运输时间的缩短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导致企业对运输方式和运输业者的选择产生了较大变化,即汽车运输产业急剧成长,从而导致加重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
面对上述情况,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发展的新方向,旨在弥合流通渠道中企业规模与差异化需求矛盾的共同化物流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以及对商品物流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行动,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1国外共同配送发展情况随着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流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物流配送的运作类型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组合。其整体发展趋势是系统内的“自有自方便”的配送中心逐步缩小,而商品配送社会化、物流设施共享化物流配送共同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零售业为了使供应物流效率化,探索向店铺共同配货,特别是便利店总部向连锁店共同配送等新形态的共同配送方式开始普及。据2001年连锁经营协会的物流调查,大多数零售业利用共同配送方式,共同配送采用率达55.4%,其中41.4%由配送中心进行配送【2】。
日本的7—11企业是当今世界零售业中最大的便利店,其销售商品品种大约为2700—3000多个,年平均库存570多万元,其中有70%的商品每年都要更换。在共同配送方法上,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某一特定批发商(即所谓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域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这样不仅配送距离和配送时间缩短,费用大为降低,同时也减轻了7—11管理批发商物流的工作量,这也被7—11称之为物流通路集约化。后来,随着
物流量、物流品种的扩大和7—11店铺规模的发展,物流通路的集约化还不能完全符合便利店彻底降低物流费用的要求,特别对于便当、牛奶等每日配送的商品来说,各产品窗口批发企业分别向店铺进行配送,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为此,7—11又逐渐将物流通路集约化转化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由于逐步推广共同配送,7—11在14年之内将送货车辆从72辆减至12辆,交通流量削减了83%,其通过共同配送系统配送的商品占所有商品的85%。
在日本还有许多成功的共同配送案例,如日本大和运输公司实施了大件家具的共同配送、日本菱食公司以及日本关西物流中心的电线产品共同配送、日本南王运送株式会社有明综合物流中心开展的百货共同配送等。百货店、量贩点、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连锁店,为了提高各店铺的进货效率及验收业务效率,将发货者发来的商品先集中到配送中心再共同配送到各店铺,这种进货物流共同化的方法,在日本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大荣集团为代表将自己的转运中心作为物流中心。这是为了追求多店铺功能性的优势,同时也追求自己公司资产增大这一财务上优势的方法。
二是以伊藤洋华堂为代表的共同配送中心。这种方法构筑在本公司专用物流结点和物流系统上。是将自己掌握主动权的物流网络进行信息化,因此是一种完全统合地开展市场营销的方法。
除了日本,美国、欧洲等国也在共同配送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本公司内部的集中配送就是最成功的例子。沃尔玛投资7000万美元,建立零售型配送中心,该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洲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实行集中配送。此外,美国的福来明公司建立仓储式的配送中心,为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其中有1200个品种必须共同配送。另外,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国主要利用第三方专业性配送公司为大中型零售企业提供共同配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南京市商贸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南京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商贸业比较发达。从结构上看,以连锁超市、零售大卖场和各类批发市场为主的商业形态占很大比重,特别是以苏果连锁超市、新百商场、中央商场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企业发展迅速。同时,南京市的市场化程度也很高,如金桥、金盛、白云亭、应天路等都是年销售额很大的各类批发市场。从配送形式上看,南京市目前的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其配送中心自身的配送能力有限,大多局限于为本系统提供配送服务,物流企业还没有参与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各个连锁企业虽然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资源,却无多余的配送力量参与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以南京市最大的连锁超市——苏果超市为例【3】,目前苏果超市的配送中心共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客户服务区、6个食品区域和5个百货区域;拥有低温库、冷冻库、普通常温库、常温高架库等仓储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国外先进的升降车、搬运车等库用车辆设备25台;自备冷藏车、保温车、箱式货车、大货车等各式配送车辆30多台。现有的配送车辆和仓库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本系统内各连锁店的配送需要,但极少承担社会配送服务。其配送网络见图1。
相对于连锁企业而言,大型零售商业集团的物流配送还处于薄弱环节,基本上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如南京新百集团有自己的储运部门,但集团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虽有6千平方米的仓库一座,只是作为一些日常销售货物的存储作业。其物流运作方式是储运部门根据商场各销售部门的进货需求向各生产企业在南京的供货商发出订单,供货商利用在南京的库存产品送货上门,或者利用社会运输力量从生产地运送货物,集团本身的运货车辆很少。而南京中央集团虽急切需要物流配送中心,但还在规划建设之中。除了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商业业态外,南京市已经形成了众多的各类专业化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市场10多个。专业化的市场大多已形成规模,如经营日用品的金桥、玉桥、银桥市场等,经营蔬菜
批发的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建筑装饰材料的金盛装饰城,经营水产类的南京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等。这些批发市场的市域配送大多是经营业户自行配送,配送效率低,有时仅仅为了一件货物而进行距离较长的送货服务。由于缺乏管理,市场周围停放各种送货车辆,既阻碍交通,又影响市容。如金桥市场零售约占到总销售量30%,批发约占到70%。市场没有专门的配送中心,销售后,一般是通过经营业主的自备车辆送货或者买主自行运输的方式,整个市场经营业户大约由80辆自备车,多数车型是载重约1吨的小面包车,车辆的交错运输和空载率程度高。
3共同配送的基本模式共同配送总的指导思想是尽管单个车辆的运载效率较低,但是,可以将共同的货物和商品集中在一起,一方面提高单车装载率,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削减在途运行车辆,缓解车辆运输对社会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从美、日等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共同配送发展历程看,适合于商贸企业商品配送共同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配送模式[4]:
(1)横向共同配送商贸企业的横向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1)商贸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配送中心集中运输货物。其具体做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商贸企业各自分散拥有运输工具和配送中心的情况下,视运输货物量的多少,采取委托或受托的形式开展共同配送,亦即将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少的商品委托给其它企业来运输,而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多的商品,则在接受其它企业委托运输的基础上实行统一配送。
(2)以大型运输企业为主导,通过合作开展共同配送,即由大型运输企业统一集中货物,批发商将商品让渡给指定运输业者,再由运输企业分别配送。这是一种运输企业主导型物流,即运输企业发挥着组织、管理和调度的领导作用,而非隶属于配送中心。其最大优点是由于物流空间的共有,以及实行统一运费,削减了物流成本,并且支付业务较为合理。
(2)纵向共同配送商贸企业的纵向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
(1)厂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共同化。一是在厂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了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厂商自身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与支援,这是保障企业向最终顾客销售更多产品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而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将商品保管、运输等物流活动全部委托给批发商进行。
(2)零售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共同化。一是目前大型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批发商经销的商品都必须经由该中心,再向零售企业的各店铺进行配送。二是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他们不是自己建立配送中心,而是依托一家大型批发商,由该批发商对各中小零售店进行共同配送。
4南京市商贸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的几种模式从南京市商贸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看,南京市有基础发展以商业企业共同配送为主要形式的物流配送市场,且商贸企业共同配送应成为南京市未来物流业发展重点之一。由于连锁超市、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大市场三类商业业态在南京市商贸流通业中占主要地位,所以,对这三类商业业态开展共同配送是南京市商贸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的切入点。
4.1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基本框架
(1)以南京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配送中心为基础,对与苏果超市经营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中小型经营体,如中小型商场、食品店、小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开展共同配送。见图2。该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苏南京宁、南京五星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图2 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一中小型经营体的购买频率高、业务量相对稳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配送渠道。而目前南京市大部分中小型零售企业的进货渠道和经营品种相对分散、进货时间不确定、进货运输方式复杂,对开展共同配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了中小型零售企业商品配送的交错运输频繁,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京本土化的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其商品线宽度和深度要优于市内的集贸市场、批发企业和大卖场,苏果超市通过充分利用综合化的商品优势,将整个超市数万种出售的商品当作样品展出,供中小零售商挑选。同时,将连锁超市强大的配送系统作为共同配送的支持系统。这对降低中小型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是吸引中小企业加入共同配送网络的良好选择。中小型零售企业通过与苏果的合作,由最初的业务稳定关系发展到自由连锁和特许加盟,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到合资合作,真正成为伙伴。随着入世和流通领域的不断变革,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困难,而发展自由连锁是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不能加入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的中小单体店、小企业,通过自由连锁以小聚多,以多聚众,形成群体优势,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以苏果超市等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可以集聚一大批中小零售企业开展共同进货和共同配送,从而在不改变各自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商品流通效率最大化,提升各加盟企业的竞争力,准确及时地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对于苏果、苏宁、五星等各种业态的大型连锁企业,先自己承担本企业一部分的配送业务,剩余的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再逐步过渡到将全部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见图3。图3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二按照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发展要求,南京市正在加快商贸中心的建设步伐,如组建大的商贸集团。苏果、苏宁、华诚、五星等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加上新百集团、中央集团等大型商业零售集团,为现代物流配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对于大型商贸企业的物流服务体系,政府应该鼓励他们从企业剥离出来,组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构成战略联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带动中小型商贸企业物流市场的形成。连锁企业将物流外包或整合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这样,连锁企业本身既无建库养车之虑,又可潜心进行连锁的卖场管理与营销;而对于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则可充分发挥其精于物流配送的管理经验和齐全的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根据连锁企业提出的配送要求进行配送。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可能是某一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也可能是企业间相互组建的共同配送中心,也可能是独立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尤其是后者,它不属于任何连锁企业,其优点是配送网络设施及管理体系相当健全,在配送服务方面非常专业,配送能力很大。要实现上述共同配送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要加快大型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向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转化,直至最后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另一方面要按照服务项目分类,在南京市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发展潜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牵头各自成立大型社会化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使之了解连锁企业的业务特点,在经营管理及配送资源上逐步适应连锁企业商品配送的要求。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南京建立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共同成为连锁企业商品配送的主体,互为竞争、互为服务,共同致力于挖掘物流利润,为南京市的连锁超市提供高质量商品配送服务。
4.2零售大卖场的共同配送模式零售大卖场的共同配送发展模式可考虑将大型商贸企业原有的自有仓储改造成为配送中心,或由大型商贸集团选择一家合适的批发商共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管理,其它批发商或生产商向大型商贸集团的供货都先集中到该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完成各种物流作业后,再利用专业物流公司集中配送到大型商贸集团各店铺,见图4。图4大型商贸集团共同配送模式随着新百、中央等零售大卖场的商品经营向多品种、少量化的方向发展,商品配送的次数日益增加,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相应的物流费用,加大了各批发商或生产商的负担,同时,对新百、中央等大型商贸集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批发商或厂商为了尽量减轻物流费用高涨对其产生的压力,会相应地提高批发价格,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大型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展集中化的物流能够避免上述情况,能有效地发挥物流管理的规模效益。例如,新百经营卫岗、光明、伊利等多个品牌的牛奶,需要向多个批发商进货,同样是牛奶产品,由于生产商不同,进货也是分
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订货数量是多是少,都需要货车进行配送,而如果将商品先集中到指定的配送中心,然后统一配送,则除了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外,也对店铺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配送的迅速化、及时化之外,也包括配送方式的变革对零售经营的影响。例如,现阶段新百、中央等服装的发货是以货箱为单位进行的,各零售店铺接到商品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拣、陈列。而实施上述模式后,这些工作全部由配送中心处理,实施服装货架展示配送,能大大减轻店铺工作的强度,提高货物在店铺内的周转速度。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加强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商品产销的联动,加强对单品的管理,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4.3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南京市的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由单一的数量型向规模型、效益型、管理型转变。但南京市的大部分市场还主要采取各经营业主自主租赁仓库的方法,由于许多市场仓库现状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内经营业主的仓库需求量,许多业主在外租赁仓库,导致租赁仓库分散,不利于开展共同配送。如金桥市场目前仓库面积仅有1.5万m2,而仓库需求量估计需要3万m2,且现有仓库周围没有扩张的余地,其它各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可考虑在附近物流园区内集中市场内各经营业主的仓库,也可在适当的地方重新规划用地,作为市场的统一仓储用地。因此,南京市大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可采用统一市场仓库群,由专业物流公司集中管理客户的仓库,以达到开展末端共同配送的目的,见图5。图5大市场共同配送模式批发市场在开展共同配送过程中,应把批发市场的仓库建设与原有商业批发企业的仓储设施的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储设施的空间资源,改变一方面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储业萎缩,另一方面批发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状况。原有商业批发企业仓库用地性质的改变,首先要考虑用于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的建设,而不宜过多地用于房地产的开发,使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仍可以仓储设施作为其依托的条件。批发市场的现有仓储用地要积极向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邻近的批发市场之间可考虑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如金桥市场与玉桥市场之间等,建成的配送中心应由专业物流公司来组织、管理和调度,批发市场将商品让渡给专业物流公司,再由专业物流公司开展共同配送。通过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能加速商品库存的周转次数,从而减少经营业主的库存,达到缓解市场仓储面积不足的压力。同时,利用物流园区内的仓储用地,集中市场内的各经营业主的仓库,实行由专业物流公司统一管理;对于距离物流园区较远的市场,可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规划市场仓储用地,已达到统一管理各经营业主仓库的目的。
5结论本文针对南京市的商业特点,提出了南京市商贸领域共同配送的几种模式。应该说集约化的共同配送是多品种、少批量经营时代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多品种、少批量经营本来与低物流成本是一个矛盾对立物,集约化的共同配送却使这种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但集约化的共同配送要得到成功的实现,还需要共同配送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及参加共同配送的各企业之间在整个产业链物流管理上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 [2]俞仲文,陈代芬著,物流配送技术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东南大学,南京市物流配送发展研究[R],2003.9 [4]张建鲁,吴军,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新起点[J],经济师,2004(10),162-163
第二篇:城市蔬菜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城市蔬菜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配送对于城市蔬菜配送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对于蔬菜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蔬菜批发市场意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据调查,我国蔬菜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对于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的运营,高效的物流配送是其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及降低综合成本的关键所在。
1城市蔬菜市场的物流配送现状
1.1国内蔬菜市场的物流配送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具备发展蔬菜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对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的经验。但是也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城市蔬菜配送的迅速发展。目前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主要是通过现货协商确定价格的方式进行,这是与目前蔬菜市场主体主要为小规模农户和个体私营商贩的状况相适应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很多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存在较多问题,如管理粗放、秩序混乱、信息不畅、交通拥挤、影响市容、效益滑坡等,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不适应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许多蔬菜批发市场正面临着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艰难转型。对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蔬菜配送业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小区内部都有配送中心,订购业务发展很快。**的蔬菜配送公司万家欢,从1995年成立至今,已吞并30多家蔬菜配送公司,不仅垄断了广东市场,还伸展到**、云南、福建,而一个**市场仅蔬菜配送年产值达百亿。
1.1.1现有蔬菜配送模式
(一)蔬菜基地自营配送
这是传统蔬菜配送主要形式之一,即由农户或蔬菜基地将农产品自己送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种模式反应快速、灵活。农户或蔬菜基地可以很好地控制农产品配送活动,而不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但是,这种模式的不足也很明显,首先,一次性投资大。对于资金有限的农户或蔬菜基地来说配送系统建设投资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其次,成本较高。单个农户或蔬菜基地的物流量一般较小,农户或蔬菜基地配送系统的规模也较小,这就导致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再次,抗风险能力低。单个农户或农产品基地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对市场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农户得不到保障,蔬菜市场也会受影响,以致双方受损。
(二)共同配送
由多家农户、农产品基地、蔬菜批发市场或蔬菜配送中心组成共同配送新公司,或以现有配送中心为核心,从不同的地方分散集货,统一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也可以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从农户、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或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由于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它的劣势:共同配送由多个主体共同结成,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可能造成成员经营机密的泄露;运作主体多元化,可能会出现管理效率低下;成员之间的合伙关系,致使管理难控制,易造成物流设施费用及其管理成本增加。货物种类繁多,产权多主体,服务要求不一致,可能导致服务水准下降等。
(三)第三方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三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蔬菜的配送渠道短,环节较少,在配送损耗、蔬菜质量、管理成本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它的劣势就在于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配送中心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并且,农户、蔬菜基地对蔬菜的配送控制能力降低,不能对进入市场的蔬菜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这样就很难满足蔬菜大批量、快捷高效交易的需要。
(四)合作配送
批发市场与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契约形式合作配送。合作配送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户与运销企业的合作;二是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合作;三是农户与批发商的合作。合作配送的最大优势是:由于消费者对蔬菜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必须加大对蔬菜的优选、仓储、深加工,分散的农户不具备这个能力,而蔬菜批发市场则可以达到相应要求,显著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它的缺陷: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农户及整个蔬菜批发市场,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产成品销售环节上竞相压价,从而使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降低;另一方面在原材料收购环节上竞相抬价抢购,市场信息歪曲,使得农户对生产的调节受到错误的引导。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1.1.2城市蔬菜物流配送的现有障碍
(一)城市蔬菜配送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一方面,现阶段的蔬菜配送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且未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平衡、管理等作用,不能满足蔬菜用户和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蔬菜的配与送未能形成有机结合,目前大多数蔬菜配送企业因受其配送设备、设施、技术以及配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造成配与送的相互脱节,大部分蔬菜配送只以送货为主;再一方面,加工型配送发展缓慢,配送蔬菜的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城市蔬菜配送的整体功能。
(二)城市蔬菜配送的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城市蔬菜配送的用户较少且分散,蔬菜配送率较低,既无法优化蔬菜配送路线、节省配送费用,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有待拓宽配送服务领域。
(三)全民对城市蔬菜配送的认识不足并且发展蔬菜配送所需的人才短缺
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对蔬菜配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认识,对开展或接受蔬菜配送积极性不高。就全社会而言,对蔬菜配送的发展前景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发展起步晚,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已成为制约蔬菜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城市蔬菜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主要是现行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与改革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城市蔬菜配送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必要条件。促进我国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的因应对策。
1.2国外蔬菜市场的物流现状
国外蔬菜配送已经很发达,在欧洲,集体订购和家庭订购量已占了40%,其余需求量一般由超市供应,而超市作为配送中心也可以看作蔬菜配送的一种。日本由于生活节奏快,在蔬菜配送上做得更为出色,年产值数以百亿计。
1.2.1芬兰蔬菜物流现状
芬兰蔬菜主要依靠进口,芬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水平较高,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较高。芬物流设施及技术先进,蔬菜等农产品流通顺畅、损耗低,并十分注重产品保鲜和食品安全。在规范流通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芬主要遵循欧盟的物流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相关法规,并建立了本国相应的物流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流通管理及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和体系。芬兰蔬菜等农产品采取市场经济规律的流通模式,即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再经零售商、加工企业和大的消费团体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目前,荷兰、法国等不少欧洲国家也采用这种模式。芬农产品流通中检验标准高,每个流通环节严格把关,在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知晓产品来源。
1.2.2加拿大蔬菜物流现状
加拿大蔬菜物流做的最成熟的要数其温室蔬菜低温保鲜。加拿大地处高纬度,气温较低,为了保证人们一年四季吃上新鲜的蔬菜,温室种植十分普遍,超过蔬菜总产值的30%,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也正因为如此,生产者对蔬菜的分级、包装尤其严格,蔬菜的贮存、运输绝大部分都通过冷链物流,以减少污染和损失。蔬菜收割后,分拣人员马上会根据蔬菜的品种、颜色、大小等对蔬菜分类。一般蔬菜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小相当,品质最高的包装蔬菜;第二类是稍微次点,按固定重量用塑封包装的;第三类是按扎售卖的蔬菜。不论哪一级的蔬菜,都在产地现场装箱,蔬菜箱规格统一,均为涂蜡瓦楞纸箱,轻便防水耐冲击。采用这种标准化包装箱的目的,一是减少运输损耗,二是免于蔬菜被污染,而且纸箱还可循环使用。由于加拿大蔬菜的贮存、运输大多通过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始终保持在低温环境下,有效地控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滋生与蔓延,保障了食品安全。数据显示,通过低温保存、运输蔬菜,加拿大的蔬菜损耗仅为5%,是中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中国的1/2。早在19世纪末加拿大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储运已取代了菜园和菜市间的点对点运输,使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
2我国发展城市蔬菜配送的必然性
物流配送制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也是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方式。
2.1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现在我国成为世界上蔬菜生产的第一大国,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致使蔬菜市场开始出现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加之蔬菜市场信息不灵,蔬菜物流不畅,使广大蔬菜集中产区的农民一度出现卖菜难的局面。随着蔬菜买方市场的形成,蔬菜增产不增效的矛盾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各级政府积极推行蔬菜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和发展蔬菜龙头企业、蔬菜配送中心和蔬菜批发市场等蔬菜流通、加工企业,构建现代蔬菜物流新体系,大力推行订单蔬菜、合同蔬菜,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兴起与发展。可以说,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是我国蔬菜产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2.2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蔬菜配送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和一种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蔬菜生产单位少库存甚至零库存,降低社会生产的总成本。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蔬菜配送的推广与发展对改革我国现行不合理的物流体制,合理配置资源,稳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显示了重要作用。为此,不少蔬菜物流企业把配送作为一种从用户需要到用户满意的营销策略加以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城市蔬菜的配送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蔬菜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3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消费品,城市蔬菜的供应与消费事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日渐繁忙,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使蔬菜配送逐渐成为蔬菜消费社会化的需要。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蔬菜消费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这种城市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大趋势已为蔬菜配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商机。因此,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成为了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3城市蔬菜物流配送模式的影响因素
由于蔬菜物流具有鲜活性、易损性、及时性以及物流成本高等特点,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必须从产品特点出发,找出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3.1成本因素
因为参与的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和规模的不同,他们的配送成本也不一样。以上四种配送模式各自的成本因素各异。对于自营配送来说,成本主要是自己在配送上所要担负的;对于第三方物流会涉及到转换成本,市场的参与方为了提高核心业务能力,把转换成本高的物流功能转给于自己合作的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是市场上的物流企业为了共同发展需要,为了更有效的节约双方的成本,针对市场的参与者的情况而涉及的成本;合作配送决策就市场上的参与者因为源于各方的需要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而要建立合作关系。
3.2管理因素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是从自身来讲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物流配送商,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3.3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另一方面,许多蔬菜批发市场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
3.4环境因素
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蔬菜批发市场物流缺乏有效的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4蔬菜物流配送对策
4.1现有的城市蔬菜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第二节提到的现有四种配送模式在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应用中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对每一种模式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4.1.1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
对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将信息进行充分的共享。信息共享的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具体地,信息共享可以在商商之间、商农之间以及市场上互补性的其它主体之间。
4.1.2基于共同需求的合作配送
在蔬菜市场上各个供应商(商贩),因为经营的产品大都相似,来源都是从各个蔬菜生产基地,甚至是各个农户的农田。而这样的物流需求也都可以由很多的商贩联合起来,寻找合作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根据多个商贩的需求进行配送。这种合作配送既可以是统一管理的合作配送,也可以是商商集中的合作配送。
4.1.3基于特殊产品或特殊主体的第三方物流
相对于一般商品,目前在零售行业中生鲜类商品的配送门槛比较高,生鲜类商品物流牵扯到比较高的投资。而对于在批发市场里的各个商贩来说,他们的自给式的物流配送模式就不会适合到所有产品的品类。比如:冷冻食品,这些保鲜技术要求较高的品类,就需要商贩或者市场把这个物流功能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自己可以保留自主的核心功能,使自己能够灵活的应对市场。
另外,有些商家也并非能在所有方面做全做好,这样的商家就可以联合把相同功能的产品的物流作业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自己则可以在市场上把持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调料品的配送并不是属于非日配类的商品,而且每次的量也不是特别的大,就可以多个商家联合一起配送。
4.2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依托蔬菜批发市场,在原有的集散、交易、中转等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净菜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增值服务,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4.2.1建立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一)保证居民消费的质量和安全,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蔬菜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事关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蔬菜的质量安全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各种有害生物(病毒、细菌等)等残留超标,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净菜加工的净,一方面体现在要把蔬菜清洗干净,另一方面体现了要通过产品检测,消除蔬菜中各种有害物质残留的隐形污染,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方便卫生、品质放心的净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真正追求,净菜已成为人们膳食消费的新趋势。
(二)降低城市蔬菜物流成本,减少蔬菜流通损失
当前我国蔬菜物流一般经过流通的多个环节,而且在整个物流链条上,以自然形态或常温形态物流为主,未经加工、没有冷藏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这样一方面,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中的泥土和残枝败叶等增加了蔬菜物流的负担及其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新鲜是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没有冷藏的蔬菜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造成蔬菜的流通损失。物流配送中心的净菜加工和冷链配送,将有效降低蔬菜物流成本,减少流通损失。
(四)是蔬菜市场调整经营,多元发展的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买方市场基本形成,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居民消费相应地逐步呈现出品种多样化、品质绿色化、购物方便化、食用保健化的消费趋势,蔬菜销售超市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传统以摊位租赁为主的蔬菜市场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居民对蔬菜消费方式变化的要求。这就要求蔬菜批发市场必须调整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其蔬菜品种全、覆盖面广的优势,注册商标,树立品牌,积极推行净菜加工、冷链配送。通过引进检测、加工、冷冻、冷藏、包装等技术和设备,建立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在原来集散、贸易的基础上,形成净菜的加工、包装、配送、销售及进出口等又一个业务增长点,从而形成蔬菜批发市场的基地生产、市场交易、批发中转、净菜加工、物流配送、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利于形成生产放心菜、买卖放心菜、消费放心菜的良性循环。
4.2.2建立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
(一)蔬菜品种多的优势
批发市场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加上其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基地,加工配送品种多达几百上千种。原材料丰富品种多样,是开展蔬菜加工配送的最大优势。
(二)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品牌优势
经过多年的爬摸滚打,蔬菜批发市场一般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市场管理运作经验,这为进入净菜加工配送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竞争和提升,很多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在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公信度和知名度,获得了周边广大百姓的认可,并逐渐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借助已有的品牌,净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较快获得成功。而且加上近几年国家政策的鼓励,在蔬菜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净菜加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也有较大扶持和优惠,开展蔬菜加工配送的政策环境也很有利。
(三)网络和信息优势
多数蔬菜批发市场交易的商品来自四面八方,经营网络遍及五湖四海,有的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代理点、信息点。依托蔬菜批发市场的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配送中心可以很快起步。由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网络完善,信息灵通,因此开展蔬菜加工配送,容易获得成功。
4.2.3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依托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物流配送中心的原材料,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就地取材,或者来自于批发市场的生产基地。原材料首先送到检测部门进行有害物资残留检测,不合格的按照规定处理或就地销毁。检测合格的进入流通加工程序,分类后分别暂时存放到普通仓库、冷藏库或冷冻库,以调剂余缺、存储保值等。流通加工后的蔬菜,除了少部分用于销售展示外,绝大部分由配送中心自己或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到终端客户如大卖场、连锁超市、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若渠道畅通,质量过硬,甚至可以出口到海外市场。
4.2.4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包括综合办公大楼、加工区、配送区、检测区、仓储区、冷藏保鲜库、展示销售区、出口商品区、停车场和后勤服务区等工程。
综合办公大楼是配送中心的管理和运作中枢,并入驻与物流配送相关的服务部门,以保证配送中心运作顺利。功能包括配送中心的管理运作部门、信息中心、结算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等,入驻银行、工商、税务等公共服务部门。
检测区为配送中心所有要加工的蔬菜提供检测,同时还承担蔬菜批发市场的常规检测工作。检测蔬菜的药物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等。
加工区是配送中心最主要的作业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加工作业包括蔬菜清洗、加工、营养搭配、货物分装等,包装作业则对加工好的蔬菜进行计量、包装、贴标签等。
普通仓库是用来存放保存时间较长的蔬菜,如干的菇类、木耳等。冷藏保鲜库用来存不易保鲜的蔬菜如时令性蔬菜。
配送区则负责车辆调度、搬运装卸、货物配装、配送作业安排、配送路线设计等,把已经加工好的净菜产品或半成品等送达到终端客户手中。
展示销售区设有展示冷柜、LED大型电子显示屏与销售交易区。可提供无公害产品及加工成品的展示、销售交易及信息发布如政务信息、实时菜价变动信息等服务。
出口商品区主要为新鲜蔬菜、干货等的出口提供一关三检(海关报关、商检、卫检)、集装箱拼装等服务。
停车场为配送中心提供停车服务。后勤服务区为配送中心提供后勤如保安、水电等服务。
4.3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导向
为了加快我国城市蔬菜配送的发展步伐,有效解决蔬菜配送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将开创我国城市蔬菜配送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新局面。
4.3.1加强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对蔬菜配送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要提高蔬菜流通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蔬菜配送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增强企业的流通能力、扩大流通职能,使蔬菜流通企业真正成为蔬菜流通的主渠道,从而增强搞好蔬菜配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提高蔬菜生产企业(基地)和菜农的认识,通过配送前后蔬菜生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发展配送能真正使企业和农户受益,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消除配送用户的后顾之忧,能使配送用户方便蔬菜消费,节约事务开支。再次,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政府杠杆部门的认识,发展配送能为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蔬菜增产提效,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同时蔬菜集中库存、集中配送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干线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等。
4.3.2建立统一的社会流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要把各种从事流通的部门逐渐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但考虑实现这一目标涉及面广,绝非短期能迅速见效,必须建立起蔬菜流通宏观调控决策、协调制度,协调配送各方在权益上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使配送关系得以巩固和完善。
4.3.3应用高新技术激活蔬菜流通与配送
进入新世纪,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战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电子商务将对传统的商品购销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网上销售将成为蔬菜销售与配送的主要方式。其一,创建菜篮子网站,电子商务充满商机。其二,推行网上订单蔬菜。网上订单蔬菜是21世纪蔬菜购销的重要手段,产销双方能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在网上谈生意、订合同、支付定金,可节省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其三,建立蔬菜配送网络。建立蔬菜配送网络有利更快掌握蔬菜配送信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3.4拓展蔬菜配送的外延和内涵,提高蔬菜配送的规模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蔬菜配送业由兴起到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需要,亟待拓展蔬菜配送的外延和内涵,提高蔬菜配送的集约化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4.3.5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城市蔬菜配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加快城市蔬菜配送事业的发展步伐,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及时为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排难解忧。其一,尽快制定我国蔬菜批发市场法规,完善蔬菜物流政策、规章,对管理体制、企业的税费负担、交易收费标准等主要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蔬菜流通市场的运行。其二,进一步完善蔬菜商品标准化体系,包括蔬菜的品质、等级、规格、农药残留量、保鲜处理、包装、运输、计量等方面标准,建立质量认证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测。其三,加大投资力度,更新改造和完善蔬菜配送中心的设备、设施,提高城市蔬菜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其四,重视物流专业教育,加快物流专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步伐,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大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其五,进一步深化蔬菜流通体制改革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不断完善现行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营造城市蔬菜配送事业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第三篇:共同配送中心探讨
共同配送中心探讨
“共同配送中心”近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就我公司对共配的看法发表一下浅见: “共同配送中心”顾名思义也就是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的模式,然而这种集中配送有利于提高车辆的满载率、提高配送效率,比如,以前几个厂家,每个厂家都有物流,都需要往共同的商场送货,继而进行排队等候,往往一个厂家要费时两个小时,如有四个厂家就需要8个小时完成配送,但实行共配后,一共也就是两个小时,这样不仅在时间上节省3.75%,车辆也减少了75%的排放,这无疑从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上、减少拥堵上都有好处。共配有利于实行物流的集约化配送,从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角度来看,人口密度、土地资源都比我国高,但日本的物流成本反而比我国低,之所以这样,就是实行共同配送的模式,从而提高了车辆、仓储的利用率,所以总成本是最低的。并且,采用共配模式,虽然使得配送网变少,但服务的功能却大大的增强了,从而有效的实现了集约化的成本。为了全面的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全社会应提倡从缓解能源的紧张、土地的紧张上,都实行共配模式,这对从土地、人力、资源的效率提高上都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我国应借鉴邻国日本的经验,大力发展共配模式,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土地、能源的供应。共配模式的难点:
共配模式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非常高,由于为实现仓储、运输、加工单一化的配送模式变为集仓储、运输、加工一体化的多业务能力,相应的对物流配送企业的管理要求就要提高,要求企业必须从半开放式向集约化发展,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迈进。展望物流行业: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的逐步关注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愿我国的共配模式也能够逐步从无到有,逐步深化,向国际化水平发展,实现学习、引进、超越的最终梦想。
北京傅瑞物流有限公司
市场部
第四篇:2017年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精选)
2017年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议书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概况 1.1.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地点 1.2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设计目标 1.3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市场分析 3.1.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市场近况 3.1.2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城市共同配送中心 市场总结 3.1.5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的SWOT分析 3.3.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优势(STRENGTH)3.3.2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劣势(WEAKNESS)
3.3.3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区建设条件 4.1市区域概况 4.2区域文化特色 4.3区域人居环境 4.4区域交通网络 4.5基础条件
4.5.1.自然及气候条件 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第五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项目组织管理 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工程招标方案 11.1 总则.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项目损益分析 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结论 13.2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建议 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现金流量表 1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现金流量表 12、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损益表、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资产负债表 15、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8、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第五篇:浅谈配送模式
浅谈配送模式
——海尔物流配送模式分析摘要:物流配送是共同化的服务模式,物流配送共同化包括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物流管理共同化等等。物流配送在企业的运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达到零库存铺下了一定的基础。海尔物流发展与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密不可分, 企业要发展物流,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统一企业内部 的物流运作.才能使企业在诸多企业中做强做大。
关键词:海尔公司 物流配送模式物流配送
0引言
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物流思想的综合产物。物流配送作为供应链的尖端环节和市场营销的辅助手段,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课题将以我国著名企业海尔公司的物流配送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尔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极其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和运用物流管理相应理论为海尔公司提出建议的方案与对策。
1海尔公司及其物流配送的现状分析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初步搭建了国际化企业框架。
海尔自1995年就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到目前,海尔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企业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链”对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进行再造,实现企业面向流程的组织再造。
海尔物流注重整个供应链全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不断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使物流业务能够支持客户实现快速获取定单与满足定单的目标。物流配送系统的诸多要素分析
2.1物流配送及要素
物流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2配送功能要素
(1)备货: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
(2)储存: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3)分拣及配货: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
3案例分析
3.1海尔物流配送的模式分析
目前,海尔物流配送网络仍在向纵深发展。要使系统的整体成本最小化,就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站在端到端供应链全流程的角度来挖掘利润空间。海尔物流注重整个物流供应链全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不断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
所以海尔物流网络规划的重点不在于简单地使运输成本最小化或者减少库存,而是通过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库存成本等供应链总成本各个环节上进行创新、改善及优化。
3.2海尔物流配送的改造
海尔物流JIT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通过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JIT配送模式。从物流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到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标。
3.3海尔的JIT配送
(1)24小时随时配送,保证生产的需求。
(2)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配送,在库存上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这是一个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的关系。
(3)以配送的速度降低库存水平。为了挑战零库存,为了把库存降低到极限,配送速度就要快;配送运作的速度越快,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量相对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