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发展策略
摘要: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我国如何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应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挑战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银行业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逐步减少和消除各种金融服务的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使金融服务贸易活动逐步纳入自由竞争法则的轨道,使贸易体制逐步由保护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我国加入WTO至今,金融服务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开放的地域、数量、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贸易额逐年增加、开放度不断提升的特点。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1、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第一,技术转移。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一方面可以成为技术转让的渠道,另一方面国际竞争的压力会迫使金融服务业加快技术创新,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中国银行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已经从战略投资者引入、海外上市、合作经营等诸多方面获得了许多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等,从而促进了银行业自身技术含量的提高。
第二,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效应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管理制度的引入,促进了中国银行业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二是新金融商品的引入,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同时,有助于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信用基础的建立。三是金融管理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促进了银行业自身实力的增强。第三,外资吸引。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一方面大大地方便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活动,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自由流动,对我国银行合理利用外部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得我国银行业务增加,将外币和外汇业务纳入本行的业务范围,形成了更大的资金后盾,较好地适应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金融需求,改善内部投资环境,便于资本市场的流动,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
2、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
第一,市场份额下降。首先,银行业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银行在外币储蓄业务、人民币存贷业务、国际结算业务、优质大客户的贷款业务、零售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等方面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金融创新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外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优势突出,有成功的经营和营销经验,可凭借在母国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优势,如果我国银行业不善于利用金融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外资银行将会占领我国金融创新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第二,人才流失。随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和发展,外资银行业丰厚的待遇和优良的管理机制、工作环境等,都对我国银行业专业人才队伍造成巨大冲击。首先,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坚力量流失严重。其次,国内培养为国外所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年轻的银行业人才在经过国内银行几年的培养后,日渐成熟之时却纷纷被外资银行聘走,严重影响了国内银行业后备力量的积蓄,造成了业务骨干梯队结构的失衡,影响人力资源年龄、知识结构的科学分布,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运行风险加大。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获取世界金融资本与服务资源的同时,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一定风险。首先,银行业原有的金融风险会被放大。我国原有的金融风险如果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城乡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遗留问题较多、金融机构的各种违规违法活动比较严重等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和放大,我国金融的脆弱性会显现出
来。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容易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第三,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威胁。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在我国的外资银行机构及其母行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我国金融体系的动荡。
二、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发展策略
1、推进多元化经营,逐步实现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首先,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在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上逐步扩大投资银行业务、对工商企业持股、证券经纪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保险业务、财务顾问与咨询服务、外汇业务、国际银团贷款等。其次,利用各类资源推进银行的多元化。可利用金融自由化打开国际金融市场的契机,采取银证合作、资本证券化、海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广泛利用资金资源;尝试、探索利用新的金融商品资源,不断拓展银行自身的业务领域;利用人力、资本、硬件、管理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升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第三,逐步建立适合银行业混业经营法制体系,给银行业的经营构建一个健全、稳定、有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最后,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和沟通。
2、推进银行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银行业的兼并重组。首先,完善银行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金融企业框架。目前,应加紧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结构法律框架,明晰金融产权,推动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公平的产权收益分配制度,逐步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把有条件的银行改造为“产权体制股份化、资金营运市场化、经营目标盈利化、业务总类综合化、发展方向国际化”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其次,应当从法律层面规范银行业兼并重组的行为。近几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合并,通过优势互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一有益的经验应当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重视。
3、提高银行业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提高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说,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只有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企业才可能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打造优质的企业品牌,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必须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大力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大力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资金安全度。最后,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人力资源的改革。对人力资源的改革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关键。依据我国的国情,可采取将银行领导行政级别同剩余索取权相结合,建立商业银行领导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在领导干部问责制基础上建立行长领导银行的长效机制等制度。
4、重视对国际化金融经营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人手,为优秀金融经营人才成长、成才提供环境。应当建立起从人才引进、员工培训、人事管理到人才使用的一整套具有激励、吸引效果的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力,增强对国际金融经营人才的吸引力,为优秀金融经营人才的引进和成长奠定基础。其次,要广泛开展高级金融业务及相关知识培训,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资源。通过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为我国银行业作好高级人才储备。最后,建立优秀金融人才资源库,为银行业挖掘、引进优秀的国际化金融经营人才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海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2005:15~17.
[2]李丽.金融服务贸易模式与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J].新金融.2005.03.[3]方友林,冼国明.市场准入交换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2.[4]刘辉煌.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模式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01.01.
第二篇: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策略
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策略
刘菲 国贸1 2008301900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玉要的地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拓国际服务市场,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的要求。我国贸易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法律的不健全,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都迫切需要服务业的重视和解决。
关键字:服务贸易;贸易结构;法律法规;专业人才;进出口
服务业是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保持我国外贸优势的迫切任务
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额每年以30 %的速度高速增长,截止到2004 年底,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世三年来,我们正逐步履行人世前开放我国服务业的承诺。无论是从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来说,还是从适应国际竞争来看,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扩大服务贸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扩大差异产品,积极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更具有改善当前我国贸易结构的现实意义。总之,发展服务贸易既关系到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只有46亿美元,2004年以上升到1286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美元。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2003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2.8%,居世界第9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主要动力,据统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2001年我国占有33.6%,而发达国家大都在65%以上,美国则高达76%,1
像印度、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
在此产业基础上,我国服务贸易,一方面,自改革开放来的确获得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具体而言,我国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 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落后。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规模小,占GDP总额的比率小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仍然较少,占GDP的比率也比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第三产业总值为84721.4亿元,占GDP的40.0%;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03879.6亿元,占GDP的40.4%;2008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20486.6亿元,占GDP的40.1%。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美国来说其GDP的80%来自于第三产业,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50%。
(二)贸易结构不合理,局限于传统服务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金融、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各发达国家的亲睐而根据我国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值,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占40%,金融业占10%,房地产业占11.4%;2008年我国40%的第三产业来自于传统服务行业,14%来自于金融业,10%来自房地产,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三)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现代服务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需要大批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但由于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提供者只需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加之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不科学,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数量也较少。一方面,我国立法技术滞后、专业性、技术性程度低,表现为内容陈旧,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某些法律冲突严重,表现为内外不
一、相互矛盾。不少立法对外国服务贸易提供者规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与GATS原则不符,易招致“非歧视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质疑。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都是对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提供方式进行规范,对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很少涉及,甚至空白。这反映出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类别仍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等低附加值行业上,而像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性、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出口严重不足;从服务的进口看,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正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极不均衡,形成了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
四、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观念,把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把服务业发展放到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中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力度,参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与合作,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在服务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对GATS等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其发展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等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GATT、GATS、WTO有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将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保护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权益。要根据GATS的要求,逐
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想要使服务业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既要继续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优势,又要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保险、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新的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培养服务贸易专业型人才,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服务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对国内外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批进入而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为服务贸易积累和培养长期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加速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竞争,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有序的承接国际现代化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
(五)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中国应根据WTO、GATS的规定,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有符合国际现行标准的法律法规。一是修订完善已经颁布的法律,解决不同法律之间的问题,将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释性条款补充到程序法和实体法之中;将按照职能部门设立或带有职能部门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订为统一规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化发展原则的政府规章,将立法层次较低的政府规则和地方法规,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三是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存在的法律空白,我们要加强探索与研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
服务贸易良性发展
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企业监督,促进国内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引导外资合理有序流向服务贸易领域,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服务外包承接业务,吸收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服务出口也需要“走出去”的行业,如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直接面对国外的不需要流动的消费,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巩固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地位。
五、总结语
综上分析,中国虽处于服务贸易大国之列,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服务贸易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服务需求的比重。二是要加快调整产业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同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建立动态指标评价体系,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重视教育和人才,加强对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鼓励竞争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与社
会.2009(3)。
[2]杨利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3]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经济问题(10)。[4] 钟宁波.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商业现代化(4)。
[5]张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 .中国市场,2009(35)。[6] 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 .经济研究导刊,2009(2): 169-474
第三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 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 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 保险、国际运输、教育 培训、信息技术、民族 文化 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管理 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 环境 建设。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3)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4)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正像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 图所表示的,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 APEDC其他一些成员经济体相比,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以及统计数据和信息收集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应有目的地区分禁止开放、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型,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具备条件的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讯等。而中西部等地区则可待成熟了再推广。
3、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
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限;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行自由化的政策,但应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和推迟外资进入。另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加快服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波。
5、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建议中央、国务院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6、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ˇ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ˇ加强政府作用ˇ打破壁垒ˇ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ˇ据关贸总协定统计ˇ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ˇ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ˇ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
题。因此ˇ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ˇ打破壁垒ˇ发展服务贸易ˇ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ˇ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ˇ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ˇ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ˇˇ1ˇ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ˇ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ˇ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ˇˇ2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ˇ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ˇ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ˇˇ3ˇ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ˇ的基础行业ˇ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ˇ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ˇ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ˇ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ˇ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ˇ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ˇ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第四ˇ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ˇ目ˇ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ˇ不开放ˇ不允许外资进入ˇ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ˇ目ˇ允许开放ˇ允许外资进入ˇ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ˇ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ˇˇ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ˇ目ˇ要安全开放ˇ实行自由化的政策。
第五ˇ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ˇ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ˇ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ˇ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ˇ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ˇ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ˇ可见ˇ为出口而进口ˇ以引进促出口ˇ能够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ˇ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ˇ改善出口结构。服务贸易是新世纪重要的贸易形式ˇ中国ˇ由一个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ˇˇ
第四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视 角,2007;(7):49~ 51
第五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发展策略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21 11:10:42 点击:1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方略不仅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亲善交流、开放包容的精神,更结合当代国内外局势,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其重点是实现“五通”,其中“贸易畅通”即与贸易伙伴在协调透明的贸易环境中展开更加密切和广泛的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于2014年11月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通过,我国于次年9月正式接受该议定书,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与主要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改革。
一、贸易便利化的提出及发展
贸易便利化最早是1923年在国际联盟的议程中被提出的,当时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体系,尽可能地降低国家间的交易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并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议题,受到各类组织的关注。世界贸易组织认为贸易便利化是对国际贸易程序的简化和协调,包括了国际贸易货物流动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沟通及处理数据的活动、做法和手续,即国际贸易程序和文件的系统化与合理化;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对贸易便利化中贸易程序的界定更加具体,即指海关程序、国际运输、贸易保险和支付及过境时必须履行的程序和手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提出贸易便利化通常是指运用新技术和其他相关措施,简化和协调与贸易有关的程序及行政障碍,降低成本,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流通;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指涵盖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可以使贸易流动更便利的信息流及相关程序的简化和标准化。
世界贸易组织在1996年召开的首届部长级会议中开始将贸易便利化纳入其工作议程,在2001年于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中细化了在该领域应该开展的工作,2002年根据《多哈宣言》的授权,进一步提出了确定各成员尤其是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贸易便利化的优先权等工作重点。2004年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谈判工作组成立,正式启动贸易便利化谈判,但由于牵涉到各方的切身利益,对贸易便利化文本一直未达成共识,进展缓慢。在经历了激烈和漫长的多轮谈判后,僵局终被打破,世界贸易组织在2014年11月通过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这也是多哈回合谈判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主要体现为贸易程序的简明化、法律规范的透明化、数据传输的电子化及贸易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其最终目标是协调各国独立的贸易体系,创造一个更透明、更简单的环境,推进全球贸易更便捷、更有效地发展。
二、相关文献梳理
国内外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侧重于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效益研究;其二主要是对贸易便利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其三是对贸易便利化基础理论和相关议题的研究。
(一)在贸易便利化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
基姆(Kim)等[ 1 ] 通过研究发现,在海关程序上的改进,可促使APEC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进口有一定的增幅;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发现,只要海关程序方面的便利化条件有所改善,则APEC区内进口就会有相应的升幅[ 2 ];弗朗索瓦(Francois)等[ 3 ]在测算关务费用对经济的影响后发现,如果各国的海关费用下降,则全球GDP总值将相应增加;菲利普(Felipe)等[ 4 ] 运用物流绩效指标值测算了提升贸易便利化质量的绩效,发现在出口国该指标值每增加1%则会使出口增加5.5%,在进口国该指标值每增加1%则会使进口增加2.8%,并且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最大。王慧彦等[ 5 ] 认为,贸易便利化能带来增加商业机会、节省通关时间等至少六方面的利益,同时以发展中国家秘鲁为例,分析了该国从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改革中获得的收益。胡超[ 6 ] 基于对中国与柬埔寨、泰国等东盟8个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提出,贸易便利化是推动未来中国—东盟合作实现钻石十年的重要助推器,其中缩短跨境通关时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总体上如果进口通关时间每下降10%,可带来农产品贸易额提高5.68%,增加15亿美元。
(二)对贸易便利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世界银行研究人员约翰·威尔逊(John S.Wil⁃son)因为常年致力于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的研究而在该领域极具影响力,他和几位合作研究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贸易便利化分为四个指标体系,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体系对于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指出提高港口效率对提升贸易额有显著的影响,海关环境等其他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改善也与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7 ] 且通过实证测算的结果表明无论是进口国、出口国还是世界都会从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改进中受益,在制造业的贸易流总值将会因为贸易便利化的改善达到约3 770亿美元。[ 8 ] 此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曾提出过如海关指数、港口环境指数等贸易便利化的指标,[9 ] 虽然囊括的内容更丰富,但之后在具体量化方面仍然沿用了威尔逊的构建方法。另一位学者约翰·雷文(John Raven)[10 ] 则认为主要指标有海关环境指数、商务诚信水平指数、支付系统效率指数等,但他没有对各项指数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我国学者彭羽等[ 11 ] 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特色和目标,将市场准入、商贸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效率设置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一级指标。
(三)对贸易便利化理论和相关议题的研究
娄万锁[ 12 ] 对贸易便利化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特别是从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制度根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王俊[ 13 ]则从三螺旋模型的理论视角提出贸易便利化是三螺旋模型下国内链措施、区域链措施和全球链措施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全球经济交融发展的深化,贸易便利化是一个逐步摆脱外部束缚、使贸易趋向便捷和自由的渐进过程,每个经济体采取的贸易促进措施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应当对包括贸易便利化在内的国际贸易规则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让贸易便利化离我们更近。胡晓红[ 14 ] 则以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为视角,对由于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不平衡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造成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差异性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三、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数分析
(一)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鉴于威尔逊提出的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最为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参照其评估方法,整个测评体系包括四个主要指数: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制度环境及电子商务环境。在数据的选取上主要来源于2015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2016》(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2016)
和2015 年4 月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5》(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5)。这是世界经济论坛最著名的两大系列报告,每年在发布之际都会引来各界注目,报告中各项目的评价结果和各国排名不仅受到经济界学者和商界精英的关注,更被各国政府高层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参照。
从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来看,四个一级指标项下都有其相应的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口岸效率指数(Port Efficiency,PE)
口岸效率指数中包括了港口设施质量(Quali⁃ty of Port Infrastructure)、空运设施质量(Quality ofAir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铁路设施质量(Quali⁃ty of Railroad Infrastructure)。取值1~7,1代表所有国家中评价最低的国家,7代表所有国家中评价最高的国家。2.海关环境指数(Customs Environment,CE)
海关环境指数主要体现在两项指标上,一项是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盛行程度(Prevalence of NontariffBarriers),取值为1~7分,1分代表该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非常盛行,通关时间很长,7分代表该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很小,通关较为便捷;另一项是海关程序的效率水平(Burden of customs procedures),取值为1~7 分,1分代表该国的海关效率水平很低,7分则代表海关效率水平很高。
3.制度环境指数(Regulatory Environment,RE)
制度环境指数反映了贸易便利化实现的宏观环境,主要有两项:其一是不合法收入指数(Irregu⁃lar Payments and Bribes),取值为1~7 分,1 分表示该国经常会出现不合法的收入,制度混乱,7分表示该国很少出现不合法收入,制度清晰;其二是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指数(Transparency of GovernmentPolicymaking),取值为1~7分,1分代表政府的政策透明度很低,7分代表该国政策透明度很高,企业和个人能非常容易地了解其政策变化。
4.电子商务环境指数(Service Infrastructurefor E-business,SI)
电子商务环境指数主要体现了互联网在该国运用的普及程度,通常由两个主要指标来反映:一个是电子基础设施指数(Internet & Telephony Com⁃petition),取值为0~2分,0分代表该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处于劣势,2分代表该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很好;另一个指标是企业使用互联网广泛程度指数(Business-to-business Internet Use),取值为1~7分,1分代表互联网使用率很低,7分代表互联网使用率很高。
(二)数据处理与样本的选取
在贸易便利化的测评体系中,因为各指标体系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法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取值1~7分,有的则取值0~2分,为了使综合评估更统一协调,必须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调整。
本研究采用公式IIj= Ij/Imax(0 本研究根据相关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进行了分析。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独联体等共计64个国家和地区。当然,“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原则,欢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因为这是中国提供的全球机遇。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的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6 370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达到4 834亿美元,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的同比增速都远高于我国总进出口贸易增速,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有越南、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泰国、伊朗、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等11个国家,而进口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的除了涵盖以上11 个国家中的8 个外,还包括了阿曼,本研究拟通过我国与这12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在贸易便利化指数上的数据分析,来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三)评估结果分析 利用以上方法,我们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2016》和《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5》,以中国及这12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为样本对象,进行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估分析。在描述性的数据中,可看到各二级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2分为最大值的电子基础设备竞争指数的均值为1.67,其余以7分为最大分值的均值在3.82~4.99 之间,标准差在0.38~1.11的范围内,具体参见表1。 结合中国每项指标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港口设施质量和空运设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指数都略低于均值,全球排名为第50位左右。铁路设施质量较好,不仅高于均值,且位居全球第16位。贸易壁垒的盛行程度排名第78位,海关程序的效率水平排名第56位,都低于均值,处于中等略低的水平。中国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指数较好,高于均值,且全球排名第36位,意味着政府政策对于从事贸易的企业和个人都较为公开和透明,应继续保持。但不合法收入指数低于均值,说明法律法规还不够明晰,不合法收入指数的控制效果也不是很好。电子基础设备竞争指数从全球排名来看,有很多国家都排在我国之前。我国企业使用互联网的广泛程度则处于中等水平,与均值基本持平。 根据公式IIj= Ij/Imax(0< IIj≤1),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复合统计后,得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各项指标的新参数及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TFI的数值和综合排名,参见表2。 通常,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会根据得分情况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据此可以得知:新加坡、阿联酋、马来西亚得分均在0.8以上,属于第一等级,为非常便利;沙特阿拉伯、阿曼、印度、中国得分在0.7~0.8之间,属于第二等级,为比较便利;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俄罗斯的分数在0.6~0.7之间,属于第三等级,为一般便利;伊朗则在0.6分以下,为不便利。在这13个国家中,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最高的是新加坡,TFI 值为0.994,与之相比,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只有0.710,排名第7,与新加坡差距比较大,说明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发展策略建议 (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施联通,中国当前的港口与空运设施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现处于中游水平,虽然与沿线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铁路设施质量更是处在较为领先的位置。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孤立的,不能仅靠中国一方的力量,我们应积极推进新亚欧大陆桥、泛亚铁路等重要通道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我国出资的丝路基金成立和由我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更加被重视,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为相互间的产业合作等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进而更有力地增强中国与伙伴国和地区的合作。我们应充分利用丝路基金和亚投行这两大平台,在提高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助推沿线国家尤其是西部周边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互联互通的建设进程中实现互利共赢。 (二)构筑高效便捷的通关便利化改革通道 创造便捷的海关环境,打造高效的通关通道是贸易便利化改善措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海关环境项目指数及排名都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应主动向领先的国家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便利化综合指数最高的新加坡,凭借便捷的通关程序、高效的海关管理、合理的通关政策在通关便利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在通关便利化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早在1989年就建立了贸易网(Trade Net)自动化系统,这是一个涉及所有相关部门的中央通关信息处理系统,全天候以电子形式传输单据和批准许可,以“单一窗口”的方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有效地增强了海关的监管和行政执法能力。为了使“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更便捷,我们应学习先进经验,改变传统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创新通关模式,畅通国际通道,扎实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同时也要遵循风险控制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自上海自贸区2014年2月开始“单一窗口”的试点工作以来,2015年起南京、天津、福建也相继启动了“单一窗口”的改革。但目前我们的试点改革还局限于海关商检合作,未来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向多部门延展。 (三)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制度环境当前,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规则已从边境延伸到境内,涉及到相关国家的制度环境。因此,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就更具挑战性。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贸易便利化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在法律上并不完备,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因为在国际上,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和监管体制等制度环境的完善是一国良好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如北欧的跨边境边检合作制度、日本的提前审单制度等都是较好的改革实践。我国也应积极建立和健全满足贸易便利化要求的机制,加大海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当前外贸的新发展,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协同联动,推进在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互相监督等方面的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从制度改革和机制建设层面真正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发展。 (四)提高电子基础设备和信息技术水平 电子信息化建设是贸易便利化改革中不容小觑的要素,综观国际上贸易便利化水准高的国家,其电子设备与信息技术都是很发达的。在《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5》所调研的143个国家中,电子基础设备竞争指数达到满分并列第一的就有62个之多,而我国排名靠后,仅列第116名,这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电子基础设施跟不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样,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运用上,我们也要紧跟世界步伐,加大投资与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配套设备的水平,尤其要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口岸建设和海关管理中,使海关与外贸企业、外汇管理局等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实时互动,实现智能联动与自动处理,随时了解货物在存储移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增强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基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还要推动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增进信息交流,完善信息通道,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加强信息联通,让“信息丝绸之路”畅通。 (五)主动参与贸易便利化相关规则的制定 当前,作为贸易便利化的受益者,发达国家一直极力倡导,在该领域规则的制定中也甚是主动。但是,随着全球经贸发展的深入,相关的贸易规则也应与时俱进地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这些新变化,而在多边贸易谈判博弈中,各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贸易便利化规则,因此应该共同推动达成一个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应尽可能多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伙伴国,捍卫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应有权益。世界贸易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柏年就指出,现在的中国与刚“入世”时相比,对全球贸易机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话语权也同时在不断增强。[ 15 ] 我国政府应借此影响力,加强与“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国的沟通,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有关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论坛,提出我国和伙伴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因各种差异产生的贸易障碍,并立场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争取有利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发展的条款。我们不仅要用改革动力助推贸易便利化,也要以主动的姿态加入和参与到相关规则的研究和制定中。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硬件层面上,我们应借“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东风与沿线伙伴国“互联互通”;在软件层面上,要通过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扎扎实实地将贸易便利化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Sangkyom Kim,Innwon Park,et al.Measuring the impact ofAPEC trade facilitation:a gravity analysis[Z].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EC EC Committee meeting in Santiago,Chile,2004.[2]APEC.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fromShanghai to Bogor [R].EC Committee,Singapore,2004.[3]Joseph Francois,HV Meijl,FV Tongeren.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J].Economic policy,2005,20(42):349-391.[4]Jesus Felipe,Utsav Kumar.The role of trade facilitation inCentral Asia:results from a Gravity Model [J].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12,50(4):5-20.[5]王慧彦,王健,纪啸天.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利益分析[J].商业时代,2008(6):29-30.[6]胡超.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及比较研究——基于不同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4(8):58-67.[7]John S.Wilson,Catherine L.Mann,Tsunehiro Otsuki.Trade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approach toquantifying the impact[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3,17(3):367-389.[8]John S.Wilson,Catherine L.Mann,Tsunehiro Otsuki.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J].World economy,2004,28(6):841-871.[9]APEC.Economic Leaders' Declaration:delivering to thecommunity[R].Bandar Seri Begawan:Brunei Darussalam,2000.[10]John Raven.Trade and transport facilitation:a toolkit foraudit,analysis and remedial action[R].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1.[11]彭羽,陈争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10):63-75.[12]娄万锁.贸易便利化理论根源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1):31-37.[13]王俊.贸易便利化:三螺旋模型的理论视角及实现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2-119.[14]胡晓红.论贸易便利化制度差异性及我国的对策——以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为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2015(6):42-49.[15]高路.多边贸易体制仍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访世界贸易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柏年[EB/OL](.2013-12-02)[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