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及提升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及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李小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7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专业镇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专业镇政府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专业镇政府的执政能力主要由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体制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构成。专业镇政府需要在重构县乡之间的权力结构、强化公共服务效能、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执政机制和挖掘执政资源等路径提升执政能力。[关键词]专业镇;执政能力;能力结构;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中国专业镇政府管理体制与能力的创新性研究:以广州狮岭皮具专业镇为例》(07GO05)和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东“三旧”改造模式与政策创新研究》(10A14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小军,广州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和政府治理,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7-0035-000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能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政府能力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外,1997年世界银行提交的《变革世界中的政府》最具代表性;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和国内政府能力问题已然凸现的情况下,逐渐认识到政府能力研究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能力的涵义与结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的来说,国内对政府能力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而且集中探讨的是中央政府的能力问题,对地方政府能力进行专门研究的尚不多见,对专业镇政府能力的研究更显薄弱。本人在借鉴国内外政府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及提升路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
所谓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简而言之就是政府执政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聚集状态、比例关系等。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专业镇政府的执政能力结构,就是指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织方式、集聚状态及其比例关系。那么政府执政能力的大小强弱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汉密尔顿认为“使行政部门能够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这说明,汉密尔顿视野下的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与行政权的大小与政府内部的管理水平有关系。这表明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与政府所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社会支持有关。据此,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可解析如下:
(一)专业镇政府的资源汲取能力
政府要维持存续和实现职能,必须要依赖一定的财政资源。财力是政府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财力是政府执政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恩格斯曾形象地认为,“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16世纪的布丁甚至认为“财力资源是国家的神经。”因此,在社会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有足够的权利获得经常而充分的货币供应,应被认为是每个政体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专业镇的资源汲取能力就是要努力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做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专业镇需要在四个方面强化资源汲取能力:一是确保专业镇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专业镇政府财源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通过扩权强镇举措,在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同时,配置以相应的财权,可考虑将专业镇范围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存专业镇,从而使专业镇的财权与事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匹配;三是增加专业镇的预算外收入,包括企业上交的利润和管理费;到社会上争取资金,利用社会关系招商引资以开辟财源;争取上级部门拨款等;四是专业镇政府应提高征管技术、防止税收流失,从而增加专业镇财力。
(二)专业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专业镇政府需要承担镇域内的公共管理职能,需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专业镇政府首先要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专业镇与一般建制镇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口总数急剧膨胀,外来人口比例大于本地人,从而给专业镇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外,在专业镇还频发企业欠薪和逃薪事件,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和适时地介入,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给专业镇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确保专业镇社会稳定,是专业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央提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专业镇政府作为我国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需要承担起基层政府合理分配社会价值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公共职能。这就需要专业镇政府具有协调各方利益,划解各方矛盾的能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理顺分配关系,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专业镇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
政策执行能力是专业镇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前提条件,是专业镇政府各项政策实施和产生效果的根本保障。专业镇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政策质量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更多依赖于政策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和执行水平。首先,要提高专业镇政府政策执行中的理解力。专业镇政府要对上级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精神实质要吃透并能准确运用,在对上级政策执行不发生重大偏差的情况下,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次,增强专业镇政府政策执行中的变通力。专业镇政府必须要改变一般建制镇四平八稳和“照猫画虎”的行事风格,一定要具有灵活机动的变通能力和迅捷的应对能力。当上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决定不符合本地实际需要时,要善于利用相关民主原则和沟通技巧化解冲突和矛盾,灵活变通地实施政策,而非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方案,最终既能对上级有所交代,又不致对地方社会发展造成大的损失。再次,强化专业镇政府政策执行中的领导力。专业镇政府创造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能力
是专业镇形成的根本外因,专业镇政府在专业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职能,主动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创造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挥资本优势等。
(四)专业镇政府的体制创新能力
对于专业镇来说,没有什么比体制创新更重要的了。随着专业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乡镇体制的许多弊端已全面暴露出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镇事权和财权的严重脱节。因此,体制创新能力就成为专业镇政府推动专业镇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专业镇发展活力,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专业镇政府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将一些没有效率或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修正、合并或撤消;根据专业镇的发展实际,创造新的制度;或改变传统乡镇制度的功能和地位,使其更适应专业镇的快速发展,更具有效率和效益。
(五)专业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当前,专业镇大部分税收被上级政府抽走,专业镇本身财政留存少,导致专业镇财权与事权的严重失衡。专业镇政府承担着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任务,但专业镇本身的财权又不能支撑这种公共服务供给。为此,就需要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镇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镇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提高专业镇竞争力的基础。
(六)专业镇政府的危机管理与处置能力
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专业镇政府的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反应能力、执行能力、动员能力、规制能力等各项能力的综合反应。2008年2月,广州狮岭皮具专业镇就制定了《狮岭镇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提出了“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公共危机处置原则。建立了“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抢险组、事故专家组、医疗救护组、现场保卫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新闻报道组等事故应急处理专业组。狮岭镇还建立“专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指挥部及事故分管部门”,并将镇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分A(重特大)、B(较大)、C(一般)三级,实行分级响应。
(七)专业镇政府的规划发展能力
专业镇政府的规划发展能力对专业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专业镇地区发展的方向、质量和速度。广州狮岭镇的发展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就是因为镇政府未雨绸缪、思维超前的对专业镇进行总体发展规划,并根据专业镇的发展实际不断提出调整。早在2004年,原狮岭镇的总体规划就已获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2020年的建设用地总规划为25.3平方公里。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及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为此,狮岭镇党委于2006年4月召开该镇总体规划调整咨询会,邀请市城市规划局、市城市规划协会、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及区规划分局、国土局等部门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对狮岭镇总体规划调整
“发展取向”和新行政中心选址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在,狮岭镇已确立了新的总体发展规划,从而为该镇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专业镇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消除传统的“压力型体制”,重构县乡之间的权力结构
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县、乡)为了实现经济赶超任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专业镇政府仍然是传统的建制镇管理模式,专业镇政府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税收、经济增长、计划生育等,是完成县委下达任务的主要力量。在县级经济增长过程中,其运行过程大致可分为指标任务的确定、指标任务的派发、指标任务的完成、指标任务的评价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是由上至下层层施加的。由于县乡之间这种压力型体制的存在,导致压力承受者专业镇政府公共权力的异化和乡镇角色的变异:一方面是自下而上地逐级集中财税资源和自上而下地逐级将事权下压力,层层向下“甩包袱”。另一方面,县级政府只关系专业政府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专业镇政府动用何种手段完成任务并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专业镇政府角色的蜕变。
为此,一定要重构县乡之间的权力结构。专业镇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乡镇自治,虽然当前还缺乏专业镇自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在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专业镇作为我国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者,理应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专业镇应建设成为能有效领导和管理本镇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的地方基层政府。专业镇的上级政府一定要从壮大当地镇域经济的大局出发,从重构县乡财政体制新框架为突破口,明晰界定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培育新的主体税种,下放税权并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将应由专业镇政府履行的权力坚决地下放给专业镇,将专业镇政府的职责和权利统一起来,以强化专业镇政府统一管理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县级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县乡条块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七站八所”进行重新清理、分类和精简。对设在专业镇的各种站所,凡是有明确规定要下放的,要一律下放到乡镇管理;转变执法队伍和经费管理方式,将相关部门的执法权委托给各站所,并将人员、经费充实到乡镇,同时完善县直部门的评价考核,从而增强专业镇派出机构的综合执法权力;一些垂直管理、双重领导的站所,也要完善管理制度,服从专业镇政府的统一协调,使专业镇各站所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建立起政令畅通、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二)专业镇政府要重构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专业镇政府原有的公共职能经常出现“缺位”和“越位”情况,无法有效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专业镇政府公共职能的重构,要从体制上建立专业镇政权与镇域内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在市场体系下,提高专业镇政府有效运作的关键则是合理划分政府、市场与社会功能
边界的基础上,从体制上重建专业镇政府的功能,提高专业镇政府的规制能力和调控能力,真正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机制的良性互动。
为此,专业镇政府应强化政策调整、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专业镇政府要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做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制和监管,确保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通过激励性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在公共服务生产资格方面形成专业镇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合作共治的格局。专业镇要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放归社会和市场,将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政策规制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上来。
(三)提升专业镇政府在专业镇技术创新中的服务功能,培育专业镇核心竞争力
虽然有人主张在专业镇的深化发展中要逐渐淡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但在关系专业镇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上,专业镇政府的职能将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市场要素发展迟缓和专业镇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专业镇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镇技术创新项目的确立、筛选、立项、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均离不开专业镇政府的的支持和督导。特别是在专业镇辖下的企业对技术创新因信息不足和预期不明朗而采取观望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迫切。专业镇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引导专业镇企业树立忧患意识,克服小富即安情节,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和细化服务功能,逐步净化专业镇的技术创新环境;专业镇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那些依靠技术创新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典型企业案例,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逐步调动专业镇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专业镇政府要不断加强专业镇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加快专业镇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专业镇龙头企业或民营资本组建行业性会员制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专业镇政府要克服困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借此带动民间投资。专业镇政府应成立专业镇技术创新的基金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专业镇企业技术创新贷款的审验、发放、检查和督导,防止冒领、多领或者挪作它用,对于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移送司法机关从重从快地予以打击。
(四)要优化和提升专业镇政府的执政机制
首先,专业镇政府要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发展公共参与机制;同时增加制度化的容纳能力,整合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出现阶层和团体的参政要求,扩大专业镇政府的执政基础。其次,专业镇政府要完善民主竞争机制。要特别完善专业镇政府中公务员制度,对一般公务员的考选、晋职晋级等实现公平竞争、民主管理;对于行政领导的上岗竞聘、考核、交流、提拔等都需要有更加公正合理的机制配套。第三,专业镇政府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专业镇政府机构和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体系内行政监察和权力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政府规范行政,这实际上也是提升专业镇政府施政效果、促进政府能量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法。第四,专业镇政府法治保障机制。通过法制的健全和程序力量的彰显减少行政力量的随意性而造成的破坏性,增加力量积累、减少能量四溢,有助于专业镇政府进行责任化的执政,从而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稳步提高和持续强化。
(五)不断挖掘专业镇政府执政资源
专业镇政府虽然是我国最底部的基层政府,但其执政仍需要一定资源支撑,政治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各种资源的持续供给是专业镇政府不断获取和保持高效能的基础性条件。专业镇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专业镇政府开发以下执政资源:一是雄厚的财政资源,这就要求专业镇政府要管理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汲取、动员、控制与分配等能力,为专业镇政府执政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制度资源。这就要求专业镇政府的理念、制度和行为文明化和理性化,特别注重专业镇政府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规范性与正义性,提高政府制度的综合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构建延展性强、容纳性广、整合度高的执政制度基础。三是心理资源。公共执政需要专业镇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力,有良好的政府绩效,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能够把直观的绩效转化成广泛的合法性资源,确保政府拥有持续的权威资源供给。为此,政府的制度设计、政策规定和行政行为都必须具有公共性,必须理性化,其治下的社会机会、权责义务、福利保障等要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心理落差和公正的待遇感,从而激发公民较高的政治效能感、公共认同感和对政府的忠诚感。四是人力资源。用好用活专业镇政府体系内的人才,科学开发人力资源,形成梯级人力资源库,支持专业镇政府的科学执政。五是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专业镇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在信息化、电子化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提高政府综合应对和快速、公正处理公共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林燕.政府能力问题的国内研究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汪永成.新时期我国政府能力建设的意义与任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3]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J].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6]狮岭镇人民政府.印发狮岭镇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通知[Z].
第二篇: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执政能力
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执政能力
新华社记者徐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全党要坚持不懈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续写发展奇迹,推进复兴伟业,中国如同一艘巨轮驶向广阔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就是这艘巨轮的掌舵人,肩负着引领伟大航程的历史使命。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巨轮能否抵御风险,破浪前行。
中国发展面临的考验,决定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严于律己的执政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海雨天风中劈波斩浪,引领着巨轮不断驶向新的航程。
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恒心意志,从严管党、治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挺立潮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所在。
世间事,作于细,成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铁的纪律正风肃纪,兴利除弊,激浊扬清,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战略高度,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党风清则政风清,治党严则国运兴。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政治宣言,是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奔向美好未来的坚强保障。面对新形势,要清醒不能麻木,要谦虚不能骄傲,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期,四川省简阳市人民法院大力开展了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的谈心谈话专题活动。
四个重点,明确谈心谈话内容。一是结合中共资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和中共简阳市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重点强调政治立场和政治纪律,确保干警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注重与个人的思想、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相结合,重点围绕思想作风、岗位职责、工作执行情况等方面开展谈心谈话,明确廉政风险防范方向,以廉政保发展、以廉政促发展。三是围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的工作目标,重点强调提高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和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角色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把好选人用人关。四是围绕争创“两个一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专项活动,重点强调增强干警司法为民意识,提升广大干警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强调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干警做好群众信访、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意识。
三项制度,确定谈心谈话方式。采取集体谈话和个别谈
话相结合的方式,党组成员由党组书记进行谈话,中层干部由分管领导进行谈话,其他干警由中层干部进行谈话。创新谈心谈话方式,采取请进来谈、走下去谈、打电话谈等形式,有效增强了谈心谈话的灵活性。一是修改完善了谈心谈话制度,明确干警必须谈、可以谈的情形和方式,要求各部门把谈心谈话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做好谈心谈话记录,定期向党组汇报干警思想动态。二是建立电话沟通谈心制度,对因工作、个人原因不能面谈的,通过手机进行沟通,加强对重点岗位的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状况。三是建立不定期下法庭谈心谈话制度,通过下法庭一对一“单独谈”、“重点谈”,一对多“集体谈”等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干警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日常履行职责、思想动态、家庭生活等情况,避免在执行过程中的“走过场”等止于“谈”的状况,真正实现谈到关键处、谈出好建议、谈出凝聚力。
两个结合,实现谈心谈话目标。我院把谈心谈话活动作为沟通党群、干群思想和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一是结合法院重点工作,关怀、解决干警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结合争创“两个一流”、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通过定期定向定时的谈心谈话活动,将自律与他律结合、互助与共勉并行,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加深了领导与干警之间的感情沟通,达到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收到了正品行、促干劲的预期效果,对进一步推进法院各项工作,争创“两个一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提升乡镇干部的执政能力
提升乡镇干部的执政能力
作者:张仲灿
东阳市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切实发挥乡镇领导班子在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着力构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车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坚持正确导向,选优配强班子。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是关键。始终坚持“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凭公认”的用人导向,放开视野,拓宽渠道,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配到乡镇领导岗位。选配“一把手”突出“三个优先”,优先考虑会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优先考虑在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过的干部,优先考虑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配备班子成员坚持“两个注重”。注重知识结构合理和注重选用渠道多样。2009年开始,东阳市每年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从“村官”中选拔“乡官”,不仅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也拓展了村干部的发展空间,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定后备干部实行“公推双考”,探索建立后备干部资源库,通过公开推荐、理论考试和组织考察等方式,有计划地储备一批乡镇班子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动态管理。还把乡镇班子后备干部的范围扩大到优秀村干部,努力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
重视培养锻炼,提升执政能力。积极探索乡镇领导班子培养锻炼新途径,紧贴实际,按需施教,着力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执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开展主题教育,结合东阳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教育。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东阳先锋”创先争优、东阳人文精神大讨论、执行力建设、“文明在东阳”思想道德建设和争当“五事”干部等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
部包括镇乡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魄力、强化执行的锐气得到全面激发。实施培训工程,采用建立培训基地、开展联合办学、委托培训等方式,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理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市委读书会、开设“文化大讲堂”、乡镇干部论坛以及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多种形式,引导乡镇领导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开阔视野。注重实践锻炼,将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进行探索和完善。要求乡镇新提任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到信访接待部门、重点工程等岗位锻炼,让乡镇领导干部经受了考验,增强了本领,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
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整体功能。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积极创新方法、举措和机制,促进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健全工作机制,在完善民主生活会、干部谈心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制定和实施了乡镇正职每周工作预安排交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镇村干部联合接访、乡镇班子成员联系村企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办事档案”等制度。加强监督约束,从思想作风、权力运用、组织纪律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乡镇财务、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乡镇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等制度,确保权力正确运行。强化考核评比,不断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的目标量化考核。尤其是2008年以来,对乡镇实现分类考核,将乡镇分城市社区型、中心镇型、工业经济型、生态经济型四个组,按组分别考核,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系数,增强考核评价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注重激励关爱,促进干事创业。乡镇领导干部处于基层第一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需要上级激励关爱,激发工作干劲。推动权力下放。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扩权强镇,推动财权、事权以及人事管理权的下放,激发乡镇工作活力,着
力构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车组。注重从乡镇选人用人,进一步突出“重基层”的用人理念,确定机关部门单位党政正职及金华市管后备干部一般须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原则规定,积极推荐具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同志担任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在全市镇乡积极开展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等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各乡镇拉高标尺,敢于亮剑,形成了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镇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推进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势头全面向好,去年全市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从3个增加到6个,许多乡镇自我加压,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的结构研究
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的结构研究
摘要:会计电算化及网络会计的普及对中国高等会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影响,现状,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和构想,认为应根据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社会培养、输出合格的会计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构想
1高校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影响
1.1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
手工记账规则规定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使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干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
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是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目,打印数量大,一般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帐证、账册核对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入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更改的痕迹。
1.2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处理程序,其共同特点是“序时、平行登记”,即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总是序时、等量、平行地记录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这样,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账发现可能出现的记账错误,及时加以纠正。
但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处理的结果又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在会计软件程序的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按总账或明细账的格式输出。
1.3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操作下,有不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手工核算下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3.1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操作下的人员均是会计人员,由他们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而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原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凭证的借贷平衡审查;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分为以组织控制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控制程序为主的系统控制。
1.3.2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
计算机介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及软件的操作,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职责等。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技术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下降。某些会计人员可能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的输出、报送,他们可能在熟悉数据来源的相互关系、数据如何处理、分配及输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识的同时,也熟知内部控制的缺陷,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非法的删改处理,加大了出现错误与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
1.3.3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按不同的职责,划分操作权限,设置操作密码,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计算机软件。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在排除故障时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2.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力培养现状
2.1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高校中对其课程性质还是把握不准。第一,侧重实务课程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论功底的课程。有些院校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某一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则主要介绍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把它变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软件培训课。第二,将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大有用程序编写来替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第三,各大高校在授课方式和教材的选择上,五花Ad-I,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共识,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稳定的教学体系。
2.2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会计边缘学科,因此目前在高校中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中,一方面是原来的会计老师经过短期计算机软件培训后来担任的,计算机的功底一般都比较薄弱,只能把计算机作为会计工具来讲解;而另一部分则是从计算机专业抽调部分教师来授课,而其本身没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往往将这门课变成了纯粹的软件开发课甚至是编程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交叉性系统的学习,没有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较好地整合。
2.3教学方法单一化,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首先.在高校中目前采用的方式多是“课堂讲授+课后实验”的方式。一般是先进行集中授课,事后安排相关的实验课进行练习,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没有现学现练,对某些知识点会遗忘,其实就是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使用的过程。缺乏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些高校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安排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
3.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力培养构想
3.1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第一,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应当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扎实,掌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电算化课程和会计专业课程的联系,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可以考虑引人诸如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边缘性交叉学科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业务素质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关键。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首先,应特别注重引进高素质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偏向于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在财经院校深造的研究生中有很多人具有理科背景,其中有一部分更是由计算机专业转向过来的,而这可以作为人才引进需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其次。为了紧跟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脚步,专业教师要定期进行专业进修,例如可以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业研修。了解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社会实际需求,达到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3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第一。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授课的方式,“讲授+演示+实验”全部放在实验室进行,现教现学,教与学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通过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由教师先讲授知识点并演示,而后学生进行练习,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第二,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提交数据。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将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3.4促进校企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第一,学校可以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实习,让他们接触到具体的业务操作,进一步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第二.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就业。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合理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维护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21世纪会计电算化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1]黄锡远.“六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2]刘承焕.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3]邢淑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