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0: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第一篇: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艺术发展同汉字的演进相联系。中国汉字最古老的系统是甲骨文和金文。书法肇始于汉字的萌芽,结体于汉字的成熟。至今,先后经历了篆、隶、行、草、楷五体演变,成为多形态的汉字系统。中国书法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秦变大篆为小篆,两汉通行隶书,魏晋出现楷书、草书和行书,唐代臻于高峰,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书艺皆有发展。

陕西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摇篮。周秦汉唐时代,书艺灿烂。青铜文化的重器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铸有的铭文堪称陕西书法瑰宝。以《石门颂》《石门铭》为代表的汉魏摩崖刻石,哺育了包括于右任、康有为在内的无数书法家。《九成宫》《玄秘塔》《郭家庙碑》《勤礼碑》等唐代碑刻,更成为中国学书者的范本。

清末甲骨文的出土和1954年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证实从大约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汉字,随之孕育了书法艺术。

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113个陶器刻画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符号特征,学者们称其为原始刻画符号。20世纪50年代从宝鸡北首岭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绘画符号被考古学家郭沫若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此后,临潼姜寨、零口,铜川李家沟,长安五楼,合阳等处均有类似发现,其中以临潼姜寨最为集中。从1972年到1974年,共发现129个,这些符号弥补了从史书记载的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之间的历史空白。周原是西周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1975年出土于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的西周早期带字甲骨290多片,卜骨290多片。其字体结构与殷墟

甲骨文差异不大。锲刻刀法与殷墟甲骨文不同,刀法凝重,字体较为整饬俊秀。形体较大,起笔重而收笔轻,用刀如笔,轻松流畅,骨文细若黍米,小至毫米,在指甲大小的甲骨上刻有30多个字,笔画如发丝,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微雕艺术。两相比较,足见商周文化的承继关系。

周原还出土了众多青铜器以及铸造在上面的铭文,这不仅是周文化的载体,也是西周书法艺术的表征。史载,西汉时代扶风有“尸臣鼎”出土;东汉章帝时,岐山发现了酒樽;北宋时出土的“师奂父盨”上有铭文“师奂父作旅盨”六个字。清末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有铭文497字,是商周两代7000多件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也是中国现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这件2800多年前的宗庙礼器,铭文内容大意为周宣王整治朝政,国力富强,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内外大事,毛公族人为禁卫军,护卫王室和国都,最后颁厚赐,毛公因之铸鼎记其事,传之子孙。毛公鼎对研究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尤其是研究西周文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建国后,在周原地区的岐山、扶风等处不断有西周青铜铭文出土。据文献资料统计,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铭文的约三四千件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出自周原。这些青铜器既是精美的工艺品,也再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华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铭文因铸造于金属器物之上,故称金文。金文内容仍以记事为主,体现文字的表意功能。字形结构、整篇布局已比甲骨文演进了一步,其形式赏心悦目,结构更趋严谨。金文是大篆书体的代表。当时

在青铜器上制作铭文的工匠已具备了相当的文字造型水平,可以说,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家。唐代初年在岐阳(今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其书体被誉为“篆之祖”,是中国最早的石刻书法艺术。它是西周末期或先秦时期的遗物,其笔画坚劲如铁,结构天成,神韵超逸,上接大篆,下启小篆,为中国书法瑰宝。

西汉初多用篆书,遗物以瓦当为多,有茂陵出土的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刻字和咸阳出土的木砖墨迹,当时陕西书法家代表有张敞、杜邺、谷永、张世安、陈遵等。东汉隶书称作汉隶,在陕西遗存的典型刻石作品有《石门颂》《华山碑》《郙 阁颂》和《曹全碑》。东汉时长安人杜度创“章草”。东汉陕西书法家还有史学家班固、曹喜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光前裕后,繁花似锦,各种书体创制齐备。陕西书法家代表有章诞、杜畿、杜预等。西安碑林藏有当时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隋代陕西书法家代表有隋炀帝杨广及华阴人杨素。唐代是中国书法的辉煌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并在国学中立书学,以书取士。当时陕西书家众多,有颜师古、薛涛(女)、杜牧、韩滉、韩偓、致光、杜如晦、李泌、杨钜、李靖等。陕西遗存书法名碑,有欧阳询《皇甫诞碑》《九成宫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楷书、行书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圣教序碑》,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序帖》,徐浩《不空和尚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白居易《惠王墓志》等数百种。五代时期陕西华阴杨凝式的《韭花帖》、李建中的《土母帖》影响深远。宋代延安抗金名将韩世忠及其子韩彦质以及长安薛绍彭、王持、宋湜、李元直,合阳雷简夫,彬县张舜民均善书。金时大荔人党怀善的书法名震一时。元代书法在陕西也有不少遗迹,如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乐志论》等。明代陕西书家有临潼华爱,长安米万钟、孙一元,旬邑文翔凤,三原来复,华阴郭宗昌、李唐僖、乐肇商,泾阳张恂,华阴许宗鲁,蒲城王进德等,皆有书法遗作。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的书写均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清代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就全国而言代表人物有朱耷、郑板桥、金农、何绍基等。当时陕西华阴王弘嘉与其弟王弘撰,蒲城张士范、王鼎,韩城王杰,均为一代书法家名流。辛亥革命元老,三原人于右任,不仅是诗人,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草书既有“二王”的秀劲娟美,又具魏体的苍老古拙。他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第三位创造家。他的书法熔篆、隶、北魏、章草、今草多种笔法于一炉,创造了一种字型简括、笔画凝练、法度谨严而又跌宕有致的艺术风格。与之同期的书家还有寇遐、茹欲之、岳松侪、党晴梵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支持下成立了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小组。在康师尧主持下,先后举办过多次书法展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常有作品参展。1972年5月23日,省博物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1973年,省群众艺术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1976年全省遴选20多名书家作品参加了中国对日本的三个书法展览;同年8月26日,陕西 书法研究室成立,专干薛铸。1977年5月23日,西安西城门楼上举办群众书法展览;5月,省博物馆举办陕西书法作品

观摩展;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主席石鲁,副主席方济众、段绍嘉、宫葆诚、陈执中、刘自椟,专干西丁,研究会由省美协代管。1981年5月,陕西选出代表方济众、刘自椟、钟明善、薛铸,出席中国文联在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代表会。同年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改名为中国书协陕西分会,并增选李子青、陈少默、王子武、薛铸为副主席,此间,陕西一些地、市相继成立了书法组织。1983年,陕西书协代表中国书协举办了黄河流域十省书法联展、陕西书法展览和薛凡珍藏历代碑帖展览。书协陕西分会还组织部分中青年书家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联展和在广西举办的陕西部分书画展。省书协先后编辑出版了《陕西书法论文集》(第一册)、《陕西书法选》(第一集)。书法理论工作者相继撰著的文章有《试论于右任的书法艺术》(钟明善)、《书法和辩证法》(葛韶峰)。1982年开始开办陕西书协业余书法学校,一年一期,每期学员150名。1983年,陕西书协会员参加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篆刻评比,有四人获奖,位居全国第四。至1990年,陕西省加入各级书法协会的会员逾万,其中,中国书协会员逾百,省级书协会员逾千

浅谈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其造型具有社会化规约下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民间、皮影、造型、审美、人伦、寓意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第二篇:书法是一种艺术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参与书法活动的人非常广泛,凡是读书人自幼就得开始习字,由此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也是最初的审美训练),此后相伴终身,所以书法又是中国最实用、最普及的艺术。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臵,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六、心灵意境美: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字为心声。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等等,无不给书家某些启迪。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绝的江河,天空飞翔的雄鹰,葱郁有趣的山林等等,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第三篇: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野夫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最为鲜明。拂尘先生认为它是“力的形式”、“生命的形式”(见1986年第三十六《书法报》),实在很有见地。由于中国书法艺术构成材料的特殊,因此书法艺术的形式的美、气势美、节律美、流动美、形体美等诸因素的交叉组合,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使书法艺术的形式变得既抽象,又具体。但我们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书法艺术上述诸形式美的要素,归根到底还是由线条美决定。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最集中最概括的表现。

一般认为,线条美是一种抽象的美。抽象的美比具象的美更合虚,更高级,更富有艺术魅力。书法正是一种借助线条来反映书法家复杂气质和情绪的艺术。书法中的线条,不仅形美,而且质美。所谓“屋漏痕”、“折钗股”、“银钧趸尾”描绘的不仅仅是它的形,而且是它的力度、气势、质地,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欧阳询“八法”中描绘它如“万岁之枯藤”、“高山之坠石”、“ 千里之阵云”、“长空之初月”、“劲松之倒圻”,也就是描绘了它的形质美。

那么,书法艺术中的线条为什么具有形美质美的基因呢?

英国著名画家荷迦兹(1697—1746)说过:波浪线和蛇形线组成的物体,能“引导着眼睛作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直接地引起秀美的感觉。”西方心理学实验证明:“线条图画中信息最多的部分是各角和锐曲线。”(转引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奥秘》)构成中国汉字的线条,正具备了这种特点。无论是甲骨文、或篆、隶、草、真、行各体,线条组合变化之多、之复杂,表情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它取万象之意,顺应自然规律,或温柔如少女,或如万岁之枯藤;或拙朴

暗含人伦之理,或屈伸显露生命之机。徐涩处可见生之力的压抑和延伸;流丽处可见畅达之情绪等等,这些线条,或横、或竖、或弯、或曲,交叉组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对立统一,从而使人们根据这些包含丰富情绪、哲理的线条,产生任意的联想和想像,获得审美愉悦。

书法艺术中线条美的构成,出除了构成汉字本身点画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用笔。

中国书法是借助中国特有的工具——毛笔来进行创作的。书法中用笔很重要,它决定着作品线条美。行笔中,有起止、缓急、映带、回环、轻重、转折、虚实、藏露、偏正等,这样就使本来静止的单一的线条通过用笔的变化而变化,使构成作品的线条有了动态感、力度感、气势感,节律感、形体感等,从而使线条具有丰富的生命力,诱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激发欣赏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

同时,审美心理说明,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中,运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书法艺术中的用笔,正是使线条在静止不变的背景(宣纸)中显示状态,所以特别容易显示线条的生命感。“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而骨力是生命的支架。可见用笔是形成书法艺术线条美的重要因素。

上述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美的形成,使书法艺术有了动态美、气质美、力度美,从而形成了“力的形成”、“有生命的形式”。诚然,艺术离不开情感,这种美的形式出现,离不开书法家的激情。没有情操的线条不会成为艺术的线条的,就如几何曲线那样。

第四篇: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名联佳对,浩如烟海。这里所辑录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是沧海一粟。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欣赏我国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第五篇:春联书法的艺术形式研究

春联书法的艺术形式研究

春联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它承载着的不仅是文化的积淀,更多的则是几千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未来的期盼。其生命力之顽强并非偶然,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春联的形式已甚为完备。春联早期起源于民间巫术的制作桃人。之后改成在桃木板上刻降鬼大仙的名字,称为桃符。五代时,有人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句。至宋代才出现在纸上书写联句的情况。到明清之际始称春联,在民间已经得到普及。它每一次的发展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真切的表达出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并营造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我们春节年味儿的象征。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春联书法的形式问题更有研究意义。传统、现代纸张两相宜

纸是春联书法文化的承载者,无论何种形式的春联书法,都以呈现在纸上作为最终表现结果。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电子产品高度发达,人们庆祝新年的形式也丰富起来,但是纸质的春联依然是人们过节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

1.1 普通现代纸张的选用

此类纸张只适用于现代印刷春联。由于这种纸表面光滑,油性较大,不适合用毛笔蘸墨汁书写,书家无法在光滑的纸上随意挥毫。另外,普通现代纸张吸水性较差,无法很好地表现艺术感。但是,普通现代纸张展现在印刷春联中却又其独特的魅力。印刷春联的用纸的颜色一般为红色,配以黄色字体或金色镶边,颜色艳丽美观,尤其春联是在春节期间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更能彰显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1.2 传统宣纸类纸张的运用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宣纸种类繁多,由于春联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一般用于书写春联的宣纸颜色要喜庆艳丽,楹联的用纸非常讲究,有生纸、熟纸、花纹笺、洒金笺、泥金笺、蜡笺、珊瑚笺、虎皮笺、瓦当纸等等,其中颜色又有石青、大红、粉红、金黄等异常丰富,说明当时社会对楹联的极大需求和书法家对楹联创作的重视。现代的书写春联常用纸大致可分为:普通红宣纸、万年红宣纸、洒金红宣纸、描龙红宣纸、瓦当格红宣纸等等带图案者。

不同的纸在创作的时候会产生各自独特的艺术效果,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书写技巧也会有细微的区别。首先,普通的红宣纸纸质较差,沁墨性差,书写感受与普通现代纸张接近,但比其效果好。在这样的纸上写的时候要注意用墨的浓淡,并且写完要平放在地上或桌子等水平的地方晾晒,如若处理不当墨汁容易四处流淌,从而影响整体的美观。另外,万年红宣纸、洒金红宣纸及描龙红宣纸的纸质沁墨适中,其中在洒金红宣纸等印花的纸书写要注意字与印花融为一体,要稳重大气,不可花哨。最后,瓦当格红宣纸等自带格子的宣纸在书写时章法要处理得当,大小轻重,字形扁长等,最后要求的整体的统一,最忌两联之中有忽大忽小的者。墨汁、金粉各取其妙

墨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其形态的发展也是多样的。在中国古代墨的使用是比较早的,最早的墨是天然矿物质或植物性的木炭。在此之前人们记录文字是则是用刻划的,所以墨的出现是一种质的改变。发展到现代社会,墨逐渐从普通家庭中退出,转向了专门从事书画事业的书画家们,但即便是这样,墨还是等到了很好地发展。

2.1 现代书画墨汁的使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写字常备有书童,书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磨墨,所以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墨汁一经出现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在写春联时一般选择使用墨汁书写,用时先将墨汁摇匀。在墨汁内加入少量带有碱性成分的物质,如:洗衣粉、肥皂水、茶叶和酒等,可使墨色充分地渗入纸里,使书写的效果更佳。要注意的是整瓶墨汁的浓度一致,所以在使用时,应根据纸质的沁墨程度调整墨的浓度。例如:与一般书画创作不同,春联纸较普通书画宣纸沁墨差,书写时墨不宜太浓,根据纸的情况判断兑水多少,从而使提高书写质量。相反的,春联纸太洇就不可再兑水,要么放在通风处凉晒,是水分蒸发,但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兑入适量宿墨,来减轻沁墨程度。

宿墨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抬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漫漶),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絪緼之气。既是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则墨色最黑,所以在过于洇的墨中加入适量宿墨达到调整墨的浓度是可行的。宿墨在单独使用时会出现独特的效果,因含水旁渖(漫漶),在书写时黑色的墨周围会洇出一圈水环,形成立体感的独特艺术效果,若用于春联书写定会令人眼前一亮。

2.2 用墨锭研墨书写春联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后,压制而成,配合砚台使用。研墨写字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是研的墨在使用上与现代书画墨汁有质的区别。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为焦、浓、重、淡、清,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此墨分五色说的就是用墨锭研墨时出现的,在书写春联时更适合研墨,可根据纸的质地缩短或延长研磨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墨。

2.3 用金粉书写春联

金粉是有着黄金光泽、具有颜料性质的一种金属颜料,这种颜料颜色靓丽美观,气质高贵。现在有许多书家在写春联时选择用金粉书写,以金粉在万年红宣纸上写出的效果极佳,给人以光彩夺目、心旷神怡的视觉印象,但这种颜料较一般墨汁在价格上要高,并且在使用时也需要技巧,可用天那水(或松节水)调开,再加些适量清喷漆(或光油)等胶水,这样会促使金、铜粉紧粘在纸面,即便干后也永不脱落,但是要注意天那水和清喷漆的比例为4:1或5:1,调好后要及时使用,放置时间久了会失去光泽,所以在使用时要留意这些细节,方可写出好的春联。

下载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字书法欣赏

    《汉字书法欣赏》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欣赏,增进对汉字源流的认识和了解。 2、感受汉字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 3、感受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锋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必须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首先一环就是抓......

    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指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确的文化导向、良好的文化机制与氛围以及突出的文化成果和较强的文化辐射力。学校在构建以生命关怀......

    用手写好汉字是一种文化担当(含五篇)

    用手写好汉字是一种文化担当 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它让人们惊叹汉字达人超强的听写能力之余,也敲响了汉字手写的警钟。面对现场只有30%的观众写对“......

    生命是一种伟大的存在概要

    生命是一种伟大的存在 汉阴黄冈创新学校 初二(2 杨世林 当我们看见小草翠绿, 树影婆娑; 听见虫鸟鸣叫, 天籁之音; 闻道清新空气, 百草芳香时, 我们会感到万物欣欣向荣, 世界......

    汉字和书法教案5篇范文

    第一课汉字和书法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了解汉字的书法艺术。 通过对书法知识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对中华五千年的......

    汉字书法基本结构

    汉字书法基本结构 一、点 1斜点;2直点;3挑点;4撇点;5反点。 二、横 1短横;2长横。 三、竖 1悬针竖;2垂露竖;竖折;4竖提。 四、钩 1竖钩;2竖弯钩;3竖折折钩;4横钩;7卧钩。 五、撇 1短撇;2......

    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一幅好的作品,应该留下自然所不能替代的东西。即:我们因个人的喜好、性情、学识,对所感受的物象根据立意进行取舍、整理之后,采用相应的绘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