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意见2
关于加强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意见
一、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现实需要。
(二)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国内外优秀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共同选择。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是:按照公司关于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增强公司财务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以财务资源的集团化、集约化运作为中心,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财务与其他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为基础,以优化调整财务组织结构及职能为组织保障,以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深化“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三、主要内容
(一)会计集中核算。
以会计工作标准化为基础,统一会计政策,优化核算流程;整合会计机构,压缩核算层级;集中会计数据,改进报告模式,构建以网省公司为主体,涵盖各级分公司、子公司的“一本账”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统一。
1.统一政策标准。
统一发布会计政策,保证公司会计政策的一致性。统一制定财务手册,优化核算流程,规范科目体系、核算内容和信息标准。网省公司在统一标准下,结合实际细化完善,实现会计标准的集中统一和分级使用,提高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和可比性。
2.账务一体核算。
一是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二是内部财务处理协同。
三是改进报告编制流程。四是实现两级贯通。
3.业务动态集成。
积极同步推动财务与其他经济业务的协同集约管理,建立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的业务管理新模式。
一是推动业务整合。二是重塑业务流程。
三是强化优质资源重点集中。四是开展一体化运作。
(二)资金集中管理。
推行资金全面集中、支出统一审批、融资统一管控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构建统一的“资金池”,增强总部对资金资源的管理调控能力,实现公司资金的统一归集和封闭运行,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1.资金全面集中。
一是调整资金管理体制。二是构建“资金池”。
三是优化归集方式。四是强化账户管控。
2.支出统一审批。
3.融资统一管控。
一是加强融资集中管理。
二是加强资金统一运作。
三是加强融资战略合作。
(三)资本集中运作。
强化总部对公司资本的统筹安排,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推动资本向电网主业和优质产业集中;压缩产权级次,实现资本向上集中;探索战略投资、优质产业改制上市、产业投资基金、国际并购等方式,深化产融结合,拓展资本运作空间,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1.存量资本集中。
一是横向产业集中。二是纵向压缩级次。
2.总体统筹运作。
一是区域协调并进。二是产业协同发展。
3.加速资本增值。
(四)预算集约调控。
按照“一级决策、两级管理、各级监督、层层落实”的总体思路,在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科学化、精益化上下功夫,强化对公司经营目标的总体调控,增强总部预算主导能力,扩大预算覆盖面,深化细化项目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支出标准,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
1.加强目标预控。
2.做实项目预算。
一是细化项目预算编制。二是加强项目评审和储备。
3.成本精益管理。
一是建立统一的标准成本定额体系。
二是推行作业成本管理。
三是强化基建成本管理。
4.强化执行控制。
一是推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二是细化项目支出控制。
三是逐级限额审批。
(五)风险在线监控。
集约化管理对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监控手段,调整监控重点,完善监控体系,以实时在线监控为抓手,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强化监控手段。
2.调整监控重点。
将监控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
一是监控工作流程。
二是监控经营活动。
三是监控政策执行。
3.完善监控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业务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技术保障。
五、实施步骤
按照力争两年左右基本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的总体设想,按以下步骤安排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2009年6月底前)
第二阶段:开展试点(2009年7月至年底)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2010年),主要任务是深化完善2009年试点应用成果,全面推广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预定工作目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二)规范先行,制度保障。
(三)业务集成,协同推进。
(四)平稳过渡,有序实施。
第二篇:财务集约化管理
(二)财务集约化管理
1、加强预算管理
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和《现金预算管理办法》,制订《资金审批报销管理规定》、《预算外支出管理办法》等。
深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公司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现金预算管理,加强预算与实际收支的差异分析,有效促进项目预算与现金预算的有机结合,提升预算对资金流动的管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预算会审制度,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明确预算会审流程;建立配网及成本费用会审标准;以规范性文件将公司预算会审流程、标准及内容等制度化。
2、强化成本管控
探索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开展管理性费用支出分析、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的成本分析、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的成本分析,建立相应的标准成本库。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高效完成成本结算进度。修订《成本管理办法》;制订《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生产、营销等各系统成本项目实施、结算管理办法;按照市公司成本管理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深化标准成本管理,实现规范有序引导需求。实行预算会审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加快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沟通融合,深入一线开展基层单位业务需求调
研,征求基层单位业务需求建议,确保取得祥实、准确的第一手预算支撑材料。
正确处理好工程“管好与管活”的关系,做到动态管理,实现可控在控。围绕“工程造价、各项消耗指标、可控管理费用、非生产性支出明显降低”的目标要求,推行“项目动态储备”与“资金集中安排”相结合的支出安排方式,优化资金投向。
3、提升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对存量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完成账、卡、物的清理核对以及核心资产的价值管理细化工作,做到资产卡片与资产实物的对应一致。
健全固定资产保险及报废制度。制订固定资产保险制度和固定资产报废财务制度,完善逾龄资产、报废拆除资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责任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探索引入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技术。严把固定资产购建关口,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引入条形码、射频等技术,建立设备、资产的动态连接,探索设备、资产实时互联、信息双向流动的方式。
4、提高会计核算业务工作效率
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电费核算信息化通道。探索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核算的关联业务协同处理,建立营销电费信息到财务账务的实时自动传递,提升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
加大工作协调与督导力度。从2011年预算编制开始,针对各部门在工单填报、固定资产卡片创建、外维服务确认等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与前端业务部门的协调与督导,确保各项业务满足会计核算要求。
夯实会计核算基础。按照“六统一”要求,细化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及时掌握相关业务的核算模式,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扎实规范。
第三篇: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
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讲座
一、集约化管理
(一)集约化的来源及概念
《辞海》解释其本义为:“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经营”的内涵,则是从前苏联“引进”的。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也就是说,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所以,集约化的管理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内涵,就是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企业通过集中统一配置人、财、物、机,以及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组织高效运转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就一个:通过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高效益,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使企业持续性地发展。
简单说:“集”就是集中资源和生产要素,并统一配置。
“约”就是以节俭、高效的价值取向,从而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达到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二)集约化管理模式的适用环境
在集约化的概念中,说道,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何为“规模适度呢”?
1、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粗放型经营管理以企业的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规模。
集约型经营管理则以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会比较注重企业外延式扩张。这对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市场认知度、迅速占有市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是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到注重企业内涵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的同时,把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外延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当社会其利润增长已不能支撑扩张需要的资金量,毕竟企业是始终是以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此时只有走集约化管理,追求内涵式利润增长,才能使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长期有效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集约化管理的中心内容
就是对企业的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集中,统一配置。以成本的经济分析为管控手段,以标准化作业为实施手段,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
我们局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
慨括地说,就是“5化”管理体制,即:组织构建专业化、经营承包责任化、要素管控集中化、劳务建设组织化、基础管理精细化。
具体地说,就是:
1、成立专业公司,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对物资、施工设备、试验检测仪器等施工生产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2、成立架子队和劳务队,对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3、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成本管控载体,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5个集中”,即:资金集中、物资集中采购、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租赁、劳务资源集中管理、商业保险集中投保等生产要素进行集中管控。
二、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以人为核心,制定详细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进行施工生产,各工序和岗位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执行,规避各行其事,制止结果五花八门,杜绝质量参差不齐,截断成本质量难以控制的后果。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二)集约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关系
前面说过,集约化管理是管控手段,标准化管理是实施手段,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最终目的是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仍然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使企业能长久生存。
(三)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也是“5化”建设,组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制度标准化。
1、组织标准化
组织标准化就是确定“谁来做”,1)成立管理体系,或者说是管理机构,制订部门职责,确定岗
位人员及岗位职责。
2)制订管理体系运行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各部门、各工序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3)制订成本控制系统,如:经济承包责任合同,成本控制红线,月经济分析,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奖罚措施等。
4)人员培训制度、计划、目标
2、流程标准化
确定怎么做。
1)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
a、纵向管理流程,明确上下级的管理权限
有三个原则:服从指挥的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逐
级的原则
b、横向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和相互制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2)施工工序流程
编制《实施性施组》,确定个工序间的前后施工顺序,施工起讫地点。
3)质量监控流程
4)安全监控流程
5)财务流程
6)经济活动分析流程
7)外部协调工作流程。
8)物资采购、计量、保管工作流程
9)设备租赁、维修、保管工作流程
10)后勤及内务工作流程
3、质量标准化
通俗地说,就是做成什么样子,做到什么程度。
质量标准化包含三个方面: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1)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
包含: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施工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成品的质量状况记录。
2)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
包含:质量管理流程的教导;质量管理流程的实施;质量管理流程的核查。
3)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收集;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改进。
4、作业标准化
通俗讲,具体怎么做。
作业标准化指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遵循安全生产及施工规范的要求,选取最经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从而形成企业的作业程序标准并贯彻、执行该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施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核心,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文件。现场每一项作业都是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全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必须明确具体施工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
《作业指导书》中的施工方法必须达到作业程序合理性、规范化;作业动作经济性、标准化;作业过程连续性、顺畅化。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2)在施工作业开始前编制,按照施工内容、施工规范、施工要求,量化、细化、标准化每一施工工序。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3)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4)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制度标准化
就是做好了或者做坏了怎么办。
当一个项目组建以后,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就要制定适合该项目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包含: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资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办公室总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执行包括六个步骤:收集数据编撰、实施、检查、反馈、考核和总结
第四篇: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2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财务部职责
1、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公司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审核各项资金使用和费用开支,清理、催收应收款项,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费用报销、税费缴纳、银行票据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和空白票据。按日遍报资金日报表,配合公司做好融资工作,处理、协调与工商、税务、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依法清缴税款。
2、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年报、季报、月报、日报表,每月报表必须在当月最后一天报公司总经理:年报必须在年终奖最后一天报公司总经理,每推迟一天,公司将进行处罚。
3、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明细账、分类账、辅助账、及时记账、结账、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帐表相符,账证相符,管理好会计档案。
4、负责公司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设置成本核算帐表,做好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收集登记汇总各项成本数据资料,及时、准确地为成本预测、控制、分析提供资料。按合同结算、审核支付各项材 1
料、设备、工资等款项,完善各项成本辅助账的设置,健全各项统计数据。
5、配合公司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参与公司内部监督考核工作。
二、财务管理制度
(一)资金审批制度
1、所有款项的支付,须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如果总经理不在公司,应以其他方式与其联系。确认是否批准款项的支付,并有据可查,事后在支付单上请总经理补签。
2、财务专用章、公司法人章及支票必须分开保管,公司法人章、财务专用章和支票由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保管印章人员出差不在公司期间,印章应交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专人代管,印章代管必须有交接手续,代管人员必须对印章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3、财务部原则上不得将已加盖印章的支票预留在公司,更不得在空白支票上加盖印章,如因工作需要,需先填好限额,并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所有开具的支票须写明经批准同意的收款人全称,收取的发票或条据须与收款人相符,如收款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公司予以配合支付给第三者,必须有收款人的书面通知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4、非正常经营业务调出资金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并签署相关批准文件。非正常经营业务的往来款项的冲转处理,必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5、用以支付各种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保存原件、复印件不得作为原始凭证。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二)现金管理制度
1、财务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现金管理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报销和个人借款,个人借款、对外借款、付款等要实行总经理一支笔审批制度。
2、出纳员不得兼管有关债权、债务、收入、费用的账务登记工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日记账要逐日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相核对,月末与总账相核对,短款且又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归公,短款由负责人赔偿。
4、公司内部人员因公外出或业务需要,需先预借款的,须经总经理批准。办事回来后的五天之内及时到财务结算报销,做到一次一清,不允许跨越结算或报销。对于前账未清拖欠占用公款者,可按月息10%计收利息,本金利息均从工资内扣除。
5、公司可根据业务大小核定合理的库存现金限额(三天零用量),当日收入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留存超限额的过夜现金,以确保公司财产的安全。
6、公司职工报销费用时,财务人员要及时扣除各种借款、罚款等,不允许职工长期占用公司资金,各种借款条据月底必须入账,不允许出现跨月白条顶库现象。
7、收入的工程款、售房款等款项必须先进入银行存款账户,不得提前坐支。以现金收款的必须当日进账,否则,将按违规处理。
(三)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财务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银行结算办法的暂行规定》。银行支票等结算凭证和印签要有2人分开保管。
2、财务人员要严格银行存款支出控制,银行付款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手续齐全。银行支票要建立支票领用登记薄,以便核对,因使用支票不当造成公司损失时,应由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3、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逐日登记,每日结出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四)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制度
1、财务部要根据公司业务的内容和户别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即:按债务人的具体名称设置登记明细分类账,不准笼统的以地名代替。应收账款的发生和确定必须有所取款项的凭证(包括合同、结算、收款条、欠款条及业务经办人员的保证书等),不得单方入账。
2、财务部应会同房产开发、销售、建筑公司、物业公司、宾馆、商贸等公司下属各部门建立健全客户档案。
3、各项债权债务要定期清理核对,每半年核对一次,并编制债务期限分析表,并上报有关领导。对发生的应收款、其他应收款项,按照谁经办谁回收的原则,损失者或已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死账,由当事人按责任赔偿相应损失后要及时处理账务。
4、收回的账款要及时上交财务,如发现应收款已收回而被私自挪用不交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财务部要严格控制内部职工的业务借款和生活借款,健全借款审批制度,职工离开公司时财务部门应当与其他部门搞好各种债权债务的清算工作。
6、支付预付账款必须有合同、协议等书面文件,根据合同需预付账款时,经经办人签章,经领导批准后方可付款。
7、公司各部门的往来结算业务,各部门应配合财务及时结算挂账,采购类业务(材料、设备)必须在采购之日的60天内结算挂账或支付,过期有业务经办人自己处理,公司概不签字清算。
(五)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财务部以搞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于每月月末将有关会计凭证等档案装订成册,做好封面整理入党。
2、财务部负责建立会计档案目录,严格档案调阅手续。
3、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编制移交清单,分清前后责任,确保会计档案的连续完整。
4、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会计凭证类5年,总账15年,明细账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辅助账薄15年,季度财务报告3年,财务报告(决算)永久,会计移交清单15年,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第五篇: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10
□ 中 国 水 利 电 力 物 资 有 限 公 司 韩 旭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 晶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 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开展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
第一,节约采购成本和交易费用。同一种产品的批量采购具有价格优势,更容易争取到价格的主动权,在确保供应的基础上力保优价。同时,与这些供应商间的联络主要依靠电话和传真,日程安排紧凑,占用时间较短,能够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第二,质量有保证。集中采购易于吸引供应商提供更先进的产品技术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支持,有利于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力保质量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优厚待遇。第三,减少资金占用。集中采购可依据工程进度灵活把握材料进场时间,既可以保障供应,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使资金效益最大化,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
第四,获得供应商资源。长期的合作逐步形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买方积聚了一批宝贵的供应商资源。以中国大唐集团开展阳光采购物流平台建设工作为例。根据物资特点制定分级管理目录,设计相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采购监督约束机制。实行“集中组织采购和基层企业自行采购”的分级采购方式。对基建工程及生产检修所需的具备集中招标条件的物资,集团公司实施统一打捆招标,由基层企业与供应商签约结算;对采购量大、通用性强、能够形成批量采购优势的设备、备品配件和大宗材料,集团公司统一规模采购,由物资公司与供应商签约结算,物资公司再配送给各基层企业。通过集中招标、规模 采购,降低工程造价和生产成本;利用中国大唐采购网,构建物资采购网上交易平台,大力推进阳光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保护供需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
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
第一,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业务流程是企业运作的542010.10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生命线。电力集团公司只有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电力集团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第二,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使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除了按手工操作方式实现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外,电力集团业务程序和办事方式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翻新业务流程,如尽快推出电子商务网上采购,同型机协作网管理等,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最大潜力。
第三,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发电集团作为企业创造效益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对于目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且从今后二三年的发展来看也没有明显业务突破的二级、三级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经过企业的资源有效整 合,降低了营销成本,能够利用各自的渠道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第四,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集约化管理除了要求在效益、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上投入较多的经营要素外,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一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
采取统一管理。二是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物资集约化管理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品种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实行集约化管理,大力开展集中采购,能够控制采购成本,并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开展集中采购,把常规的物资采购工作提升到集团层面来,这样就可以制约小范围、小区域供应商相互哄抬市场价格等现象发生,并能让区域 内采购方逐步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从而买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的产品。开展集中采购工作,不但有利于对供应商的管理,而且能够增加采购方的谈判筹码,并减少了物资采购的中间环节,从而削减了采购成本。预计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为7亿千瓦,约占73.68%。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物资 数据统计,每千瓦机组年物资采购费用约亿元;电厂自控采购资金约此可推算,全国电力年物资采购金额约唐集团物资公司对系统采购各种备品配件等质量产品价格较同期市场价格降低50%的电力物资实现规模集约化管理,每年可以减少成本支出近从以上数字可以总结出,电力企业开展物资集中采购,不但完善了物资管理中的采购流程,而且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益明显、透明度高等突出特点。但是,另一方面,集中采购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集中腐败”标过程带有明显的倾向,验收时采购人串通供应商不按合同供货,以种种理由拒绝或延缓合同验收以及付款,采购反对商业贿赂,严格执法,准确把握集采机构发挥作用的着眼点,采购环节的程序关和组织关;商业贿赂领域的前哨阵地上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健全集中采购领域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赂的一种长效机制;后续教育、廉政从业实行宏观监管,真正建立起一整套集中采购领域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集中采购机构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应该严格执法,化集中采购的强制执行性质,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0亿元,总计年技改及检修物资采购额约42家发电企业进行了集中采购配送工作,20余类,为集团系统节约采购成本近。在电力企业买卖合同执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采购计划或者评采购人不按法定程序确定中标或成交供应商,重要的是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集中采购机构承担着法律赋予的采购职能,推行集中采购制度本身就是治理商业贿赂的有效措施和防治商业贿在行业自律组织中,严格把好采购环节的程序关和组织关; 24 元,合计采购费用约16亿元;技改费用约46亿~580亿元。从 2009 年 1 月至 2009 累计招标采购额近1000万元,实施集中招标采购的同10.8%,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由此可推出,如果 30 亿元。
集中采购遇到的问题集中采购具有采购规模大、合同版本与招标不符,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推迟项目验收时间,以此向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集中采购机构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应该强化集中采购的强制执行性质,应在治理政府采购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准确把握集采机构发挥作用的着眼点,建立健全集中采购领域2050亿元,由 12 月,大 1亿元,采购效 采购人严格把好强年电力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