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

时间:2019-05-14 16:1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

第一篇: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

集约化管理及配套措施

所谓施工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具体指的是通过优化配置各种要素,采用各种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来将成本减少,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企鹅也的成本,促进企业始终想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应用为资金、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筑业也随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施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高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资金投资,发展模式依然为粗放型,集约化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集约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袭,施工企业应当不断的创新集约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推行集约化管理的优越性

效益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就是通过集约化管理实现企业的稳健快速发展。施工企业不仅仅要提高企业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还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资源的效能,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越性一:有效的弥补了“项目法”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采用“项目法”管理,此类管理方法具有单一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一方面,施工生产缺乏固定的对象,项目通常都远离企业总部,要想完成特定的施工任务就需要将施工中用到的设备、资料、资金等花整为零且分散处理,因此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工程项目在生产的过程中可变因素过多,施工条件变化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材料、资金、设备的利用率。通过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施工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简企业资产,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优越性二: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益

我国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均设置了三级管理机构,即公司总部、二级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在这三级管理机构中,项目经理不是一个临时组建的组织,它的目标是实现二级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也就会必然存在着只顾自身利益而无视企业整体利益的短期利益行为,使企业的内部资源无法良性循环。在二级公司层面上,也存在着小集体行为,各单位都想占有更多更有利的资源,各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只根据本企业的需要购买设备,这样容易造成单位之间的设备和材料的重复购买,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成本。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资源无法在企业的内部实现资源化配置,这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粗放型的管理无法抑制项目的短期行为,甚至会导致项目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不一致的现象。项目的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能力,但是个人是存在差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通过专业的机构对企业进行集约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短期行为,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的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是企业内部的目标趋于一致,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

二、施工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企业集约化的管理主要包括经营管控集中、采购管控集中、资金管控集中、人员管控集中和知识管控集中五方面的内容。

1、经营管控集中

经营管控集中包括市场资源集中、项目策划集中、合同评审与结算控制集中三方面的内容。市场资源的集中就是客户关系和市场商机的集中。企业内部设有市场经营部门,业主政府部门等重要的客户关系都由同意的部门进行维护和管理。项目策划集中,项目策划遵循的原则及时“先算后干、技术先行、全员参与”,公司总部对项目的进度、劳务计划、分包计划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形成策划书,作为管理的依据。对合约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范本、统一的合同管理流程,并且合同要集中结算。

2、采购管控集中

各个二级公司设立一个专职的采购部门,对工程的材料进行集中采购和管理,统一配置到各个项目,优化管理程序,降低采购成本。项目中的主要材料进行集中管理,合同的订立和采购要由企业统一进行具体的安排,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制度,建立材料信息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分包及劳务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从项目和企业管理的层面统一进行分包管理。应当不断完善分包的模式,杜绝转包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切块分包,积极的推广分块专业分包。加强对承包商的信誉、资质、能力进行审查,培育战略性合作伙伴。对机械设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实现机械设备被审批与信息管理,机械设备要按照计划在多个项目之间统一调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的集中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企业法人要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周转率,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的信贷诚信度。企业要抓好财务管理,将项目工程款项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的管理,各个小项目切勿有独立的账款,工程项目的财政管理要集中到企业的财务部,以此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的浪费。

4、人员统一集中管理

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经理的考核、薪酬、奖励等的权利要集中于企业,项目经理可以对项目的相关的工作人员予以推荐,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要集中于企业,人员的任免由企业统一作出安排。企业必须建立风险分担、奖惩要分明,建立一套系统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内每个人员的职责,使人尽其用。要想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这套机制能够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激励,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要对人才进行激励,定期的对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更好的为相关项目服务。

5、知识管理集中

企业进行知识集中管理就是指将信息、数据和知识加以统一的管理利用。一些标准规范、专业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新的资料,可能会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服务。在企业内部对各种知识进行集中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各个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施工企业集约化管理

施工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是增强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要编制一个有效、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方案要符合先重点后普遍,先总体后具体的原则,对项目中应用的材料人员资金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且对采购的材料成本也要进行有力控制,在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相关的验收和交接手续,并且要对材料的使用做好严格的把控,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提高材料设备的整体利用率。人工成本方面也要做好精细化的管理,人工成本也是项目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费用必须与当时的市场相结合,适当的控制人工费用的支出,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合理用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施工单位要想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合理的处理好质量、工期、安全着三方面的关系,在保障项目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的评估,尽量避免进度不合理、超付分包队等现象的出现,在预算和决算前要对项目中出现的各个因素进行合理且综合的评论,促使企业由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实施集约化的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强项目的质量,避免项目安全事故的出现,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刺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篇:财务集约化管理

(二)财务集约化管理

1、加强预算管理

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和《现金预算管理办法》,制订《资金审批报销管理规定》、《预算外支出管理办法》等。

深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公司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现金预算管理,加强预算与实际收支的差异分析,有效促进项目预算与现金预算的有机结合,提升预算对资金流动的管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预算会审制度,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明确预算会审流程;建立配网及成本费用会审标准;以规范性文件将公司预算会审流程、标准及内容等制度化。

2、强化成本管控

探索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开展管理性费用支出分析、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的成本分析、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的成本分析,建立相应的标准成本库。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高效完成成本结算进度。修订《成本管理办法》;制订《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生产、营销等各系统成本项目实施、结算管理办法;按照市公司成本管理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深化标准成本管理,实现规范有序引导需求。实行预算会审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加快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沟通融合,深入一线开展基层单位业务需求调

研,征求基层单位业务需求建议,确保取得祥实、准确的第一手预算支撑材料。

正确处理好工程“管好与管活”的关系,做到动态管理,实现可控在控。围绕“工程造价、各项消耗指标、可控管理费用、非生产性支出明显降低”的目标要求,推行“项目动态储备”与“资金集中安排”相结合的支出安排方式,优化资金投向。

3、提升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对存量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完成账、卡、物的清理核对以及核心资产的价值管理细化工作,做到资产卡片与资产实物的对应一致。

健全固定资产保险及报废制度。制订固定资产保险制度和固定资产报废财务制度,完善逾龄资产、报废拆除资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责任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探索引入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技术。严把固定资产购建关口,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引入条形码、射频等技术,建立设备、资产的动态连接,探索设备、资产实时互联、信息双向流动的方式。

4、提高会计核算业务工作效率

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电费核算信息化通道。探索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核算的关联业务协同处理,建立营销电费信息到财务账务的实时自动传递,提升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

加大工作协调与督导力度。从2011年预算编制开始,针对各部门在工单填报、固定资产卡片创建、外维服务确认等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与前端业务部门的协调与督导,确保各项业务满足会计核算要求。

夯实会计核算基础。按照“六统一”要求,细化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及时掌握相关业务的核算模式,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扎实规范。

第三篇:街道改革配套措施及建议

街道社区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及建议

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坚定决心,是街道社区改革的关键,科学、合理、规范、严格的顶层设计是街道社区改革的保障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转变街道职能、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深化网格化管理、调整职能部门功能等诸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涉及到各功能区及其职能部门的方方面面,可谓是矛盾重重、困难巨大。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定的决心、合作区党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是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严谨的项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理念,是推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立足我市街道社区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党政领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街道社区改革的唯一标准。

按照构建“一委一站一居”(社区党委、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新型社区管理架构,通过资源下沉、剥离街道经济指标等创新性举措,减少职能交叉和协调损耗,引导街道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缩减层级、便捷工作,直接为辖区居民服务,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

二、明确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街道办事处上为政府、管委会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根本属性 街道办事处主体地位不明显,现行体制下,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属性作用发挥不突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在协调所辖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自治组织时权威性不足,致使各项矛盾纠纷突出,各项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开展,具体工作中出现了社区好比一只筐,大事、小事往里装的局面,在社区内,本该属于政府管理的事情也不得不由社区承担,导致街道社区不该管的却不得不管,该管的却管不好,阻碍政府与街道、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与现在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街道办事处的职权以及各种资源(人财物制度、信息等)严重不足,职责与权限严重失衡,条块分割,条块矛盾普遍存在,导致在城市实际管理过程中矛盾突显,表现为:“看的见,摸的着,无权管”,“有权管、看不见”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有能力管的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的局面,城市管理呈现出“纵向管理不到底,横向管理不到边”的严重弊端。

建议:适当下放权力,确保街道在协调关系中的权威性,充分履行政府派出机关属性。街道党工委在“块”的主体权威作用,并适当给予街道下放一定的人事权、财权、新的形势下,街道办事处应作为“服务者的服务者”而存在,为促进百姓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其重心应体现在制定和执行社区发展规划、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事务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环境上来。因此,应明确现行政府运行体制与街道改制下相适应和匹配。

三、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应与市、区各职能部门改革相配套,才能取得实际成效

(一)采取“倒逼工作机制”,实现市职能部门和社区工作的有效无缝对接

街道、社区改革的同时,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街道社区改革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规章流程的前提下,对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责任倒逼”机制,将政府职能部门由原来的后台运作推向前台,给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建立各职能部门和社区服务站有效无缝对接,改变现行体制下各职能部门直接对话庭审笔录会和办事处,然后再由管委传会、办事处“二传”至社区的工作方式;探索建立完善一套由职能部门直接对接社区服务站的新型工作机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社区服务站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方便百姓办事,使服务型政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使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真正落实到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上,落实到民生问题上,真正做到“问民、亲民、抚民、为民”,不再是围绕着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转,而是围绕着居民需求转,工作成效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唯一标准。

建议:市里应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下沉工作事项(清单)和相应措施,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相应下放权力和工作经费,以实现职能部门与社区服务站的无缝对接,使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社区百姓中得到最 大化体现,实现在家门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真正达到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基层百姓。

(二)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形成街道、管委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市四级联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主体责任,消除“中梗阻”现象

(1)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专门机构,简称“社建委”(下同)。由市委、政府党政副职兼任“社建委”主要领导,对区属街道社区实行统一管理、领导,负责监督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综合治理重大方针、决策情况的贯彻执行;统领各职能部门,制定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统一协调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的行政工作,形成部门联动解决社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普遍性问题,消除和化解民怨,解决好事抢着做、麻烦事无人做、遇到问题、责任踢皮球的顽症,杜绝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

(2)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联动方式和职能定位。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网格负责人,负责网格内的日常巡查、综合信息采集,如:重点服务对象的需求、重点问题人员、重点问题户的盯防,大部分百姓的需求和呼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等,采取定期对责任区住户进行上门走访服务或电话询问服务,及时掌握社区的社情民意。社区服务站定期对网格人员收集上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对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个别涉及影响安全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会同办事处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直至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使重大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持我市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街道社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和市委、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继而形成由下而上、由上而下解决问题,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工作机制。

同时应着力解决在处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工作中的“中梗阻”现象,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明确责任主体,一旦出现问题,采用责任倒查、倒逼的方式,揪出责任单位和个人,畅通解决问题的渠道。街道、社区承担网底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协调上报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管委会、相关部门能解决的在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市社建委”,“市社建委”能协调解决的负责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市委、政府加以解决。形成街道社区发现问题,管委会、职能部门下沉解决问题的去机关化精细化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体系。

(3)运用考核机制检验评估各职能部门为民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委组织部门在考核中,结合社区党委、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对相关部门、街道的评价分值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对社区相关成员单位在服务社区、协调配合社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主要考核各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是否和社区服务站进行了有效对接,是否简化了工作流程,老百姓是否得到了方便实惠等,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一并纳入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

第四篇: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

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讲座

一、集约化管理

(一)集约化的来源及概念

《辞海》解释其本义为:“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经营”的内涵,则是从前苏联“引进”的。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也就是说,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所以,集约化的管理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内涵,就是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企业通过集中统一配置人、财、物、机,以及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组织高效运转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就一个:通过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高效益,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使企业持续性地发展。

简单说:“集”就是集中资源和生产要素,并统一配置。

“约”就是以节俭、高效的价值取向,从而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达到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二)集约化管理模式的适用环境

在集约化的概念中,说道,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何为“规模适度呢”?

1、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粗放型经营管理以企业的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规模。

集约型经营管理则以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会比较注重企业外延式扩张。这对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市场认知度、迅速占有市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是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到注重企业内涵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的同时,把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外延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当社会其利润增长已不能支撑扩张需要的资金量,毕竟企业是始终是以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此时只有走集约化管理,追求内涵式利润增长,才能使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长期有效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集约化管理的中心内容

就是对企业的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集中,统一配置。以成本的经济分析为管控手段,以标准化作业为实施手段,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

我们局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

慨括地说,就是“5化”管理体制,即:组织构建专业化、经营承包责任化、要素管控集中化、劳务建设组织化、基础管理精细化。

具体地说,就是:

1、成立专业公司,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对物资、施工设备、试验检测仪器等施工生产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2、成立架子队和劳务队,对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3、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成本管控载体,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5个集中”,即:资金集中、物资集中采购、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租赁、劳务资源集中管理、商业保险集中投保等生产要素进行集中管控。

二、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以人为核心,制定详细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进行施工生产,各工序和岗位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执行,规避各行其事,制止结果五花八门,杜绝质量参差不齐,截断成本质量难以控制的后果。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二)集约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关系

前面说过,集约化管理是管控手段,标准化管理是实施手段,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最终目的是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仍然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使企业能长久生存。

(三)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也是“5化”建设,组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制度标准化。

1、组织标准化

组织标准化就是确定“谁来做”,1)成立管理体系,或者说是管理机构,制订部门职责,确定岗

位人员及岗位职责。

2)制订管理体系运行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各部门、各工序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3)制订成本控制系统,如:经济承包责任合同,成本控制红线,月经济分析,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奖罚措施等。

4)人员培训制度、计划、目标

2、流程标准化

确定怎么做。

1)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

a、纵向管理流程,明确上下级的管理权限

有三个原则:服从指挥的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逐

级的原则

b、横向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和相互制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2)施工工序流程

编制《实施性施组》,确定个工序间的前后施工顺序,施工起讫地点。

3)质量监控流程

4)安全监控流程

5)财务流程

6)经济活动分析流程

7)外部协调工作流程。

8)物资采购、计量、保管工作流程

9)设备租赁、维修、保管工作流程

10)后勤及内务工作流程

3、质量标准化

通俗地说,就是做成什么样子,做到什么程度。

质量标准化包含三个方面: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1)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

包含: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施工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成品的质量状况记录。

2)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

包含:质量管理流程的教导;质量管理流程的实施;质量管理流程的核查。

3)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收集;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改进。

4、作业标准化

通俗讲,具体怎么做。

作业标准化指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遵循安全生产及施工规范的要求,选取最经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从而形成企业的作业程序标准并贯彻、执行该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施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核心,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文件。现场每一项作业都是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全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必须明确具体施工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

《作业指导书》中的施工方法必须达到作业程序合理性、规范化;作业动作经济性、标准化;作业过程连续性、顺畅化。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2)在施工作业开始前编制,按照施工内容、施工规范、施工要求,量化、细化、标准化每一施工工序。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3)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4)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制度标准化

就是做好了或者做坏了怎么办。

当一个项目组建以后,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就要制定适合该项目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包含: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资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办公室总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执行包括六个步骤:收集数据编撰、实施、检查、反馈、考核和总结

第五篇: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10

□ 中 国 水 利 电 力 物 资 有 限 公 司 韩 旭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 晶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 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开展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

第一,节约采购成本和交易费用。同一种产品的批量采购具有价格优势,更容易争取到价格的主动权,在确保供应的基础上力保优价。同时,与这些供应商间的联络主要依靠电话和传真,日程安排紧凑,占用时间较短,能够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第二,质量有保证。集中采购易于吸引供应商提供更先进的产品技术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支持,有利于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力保质量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优厚待遇。第三,减少资金占用。集中采购可依据工程进度灵活把握材料进场时间,既可以保障供应,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使资金效益最大化,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

第四,获得供应商资源。长期的合作逐步形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买方积聚了一批宝贵的供应商资源。以中国大唐集团开展阳光采购物流平台建设工作为例。根据物资特点制定分级管理目录,设计相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采购监督约束机制。实行“集中组织采购和基层企业自行采购”的分级采购方式。对基建工程及生产检修所需的具备集中招标条件的物资,集团公司实施统一打捆招标,由基层企业与供应商签约结算;对采购量大、通用性强、能够形成批量采购优势的设备、备品配件和大宗材料,集团公司统一规模采购,由物资公司与供应商签约结算,物资公司再配送给各基层企业。通过集中招标、规模 采购,降低工程造价和生产成本;利用中国大唐采购网,构建物资采购网上交易平台,大力推进阳光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保护供需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

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

第一,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业务流程是企业运作的542010.10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生命线。电力集团公司只有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电力集团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第二,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使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除了按手工操作方式实现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外,电力集团业务程序和办事方式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翻新业务流程,如尽快推出电子商务网上采购,同型机协作网管理等,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最大潜力。

第三,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发电集团作为企业创造效益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对于目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且从今后二三年的发展来看也没有明显业务突破的二级、三级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经过企业的资源有效整 合,降低了营销成本,能够利用各自的渠道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第四,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集约化管理除了要求在效益、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上投入较多的经营要素外,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一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

采取统一管理。二是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物资集约化管理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品种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实行集约化管理,大力开展集中采购,能够控制采购成本,并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开展集中采购,把常规的物资采购工作提升到集团层面来,这样就可以制约小范围、小区域供应商相互哄抬市场价格等现象发生,并能让区域 内采购方逐步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从而买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的产品。开展集中采购工作,不但有利于对供应商的管理,而且能够增加采购方的谈判筹码,并减少了物资采购的中间环节,从而削减了采购成本。预计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为7亿千瓦,约占73.68%。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物资 数据统计,每千瓦机组年物资采购费用约亿元;电厂自控采购资金约此可推算,全国电力年物资采购金额约唐集团物资公司对系统采购各种备品配件等质量产品价格较同期市场价格降低50%的电力物资实现规模集约化管理,每年可以减少成本支出近从以上数字可以总结出,电力企业开展物资集中采购,不但完善了物资管理中的采购流程,而且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益明显、透明度高等突出特点。但是,另一方面,集中采购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集中腐败”标过程带有明显的倾向,验收时采购人串通供应商不按合同供货,以种种理由拒绝或延缓合同验收以及付款,采购反对商业贿赂,严格执法,准确把握集采机构发挥作用的着眼点,采购环节的程序关和组织关;商业贿赂领域的前哨阵地上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健全集中采购领域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赂的一种长效机制;后续教育、廉政从业实行宏观监管,真正建立起一整套集中采购领域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集中采购机构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应该严格执法,化集中采购的强制执行性质,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0亿元,总计年技改及检修物资采购额约42家发电企业进行了集中采购配送工作,20余类,为集团系统节约采购成本近。在电力企业买卖合同执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采购计划或者评采购人不按法定程序确定中标或成交供应商,重要的是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集中采购机构承担着法律赋予的采购职能,推行集中采购制度本身就是治理商业贿赂的有效措施和防治商业贿在行业自律组织中,严格把好采购环节的程序关和组织关; 24 元,合计采购费用约16亿元;技改费用约46亿~580亿元。从 2009 年 1 月至 2009 累计招标采购额近1000万元,实施集中招标采购的同10.8%,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由此可推出,如果 30 亿元。

集中采购遇到的问题集中采购具有采购规模大、合同版本与招标不符,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推迟项目验收时间,以此向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集中采购机构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应该强化集中采购的强制执行性质,应在治理政府采购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准确把握集采机构发挥作用的着眼点,建立健全集中采购领域2050亿元,由 12 月,大 1亿元,采购效 采购人严格把好强年电力企业集中

下载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研究

    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研究 摘 要:当前不动产档案的数量越?碓蕉啵?不动产所牵涉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给不动产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集约化管理是不动产档案管理的主流......

    集约化行车日志管理标准

    HYJYH09 集约化行车日志管理标准 为正确引导集约化车辆的运行管理工作,加强对集约化车辆行车日志的日常管理,分公司结合集团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标准》,根据分公司集约化车辆......

    集团企业备品备件集约化管理

    工商管理系物流二班王冠军学习资料库 第1页 集团企业备品备件集约化管理 目前,国内仍有部分集团企业的备品备件采购包括众多物流服务环节分别由其下属单位独立完成。因这种运......

    强化成本管理,推进集约化工作

    强化成本管理,推进集约化工作 ——访职工代表、公司合同管理处处长檀小兵 赵刚经理在这次“两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制”,“ 要进一步推进经营集约化、......

    污水处理公司集约化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扩大、工业建设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城市、工业等污水也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公司而言责任是......

    推进财务集约化 实现管理大跨越

    【摘 要】 财务集约化的推进,对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夯实财务基础,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建设符合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财务队伍,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推动公司......

    浅谈预算集约化的管理过程优化

    浅谈预算集约化的管理过程优化 摘 要:随着企业地不断发展壮大,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地逐渐增多,企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开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随之财务集约化管理开始出现。目前,实施......

    分析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

    分析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 【摘要】随着中国银行业务不断的快速发展,银行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除了没有科学管理档案、对职责分配不明确、管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