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研究
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研究
摘 要:当前不动产档案的数量越?碓蕉啵?不动产所牵涉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给不动产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集约化管理是不动产档案管理的主流方向,它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大大提高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效率,对加强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不动产;集约化管理;探讨
1.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与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不动产登记档案资源整合与集约化管理时,必须要准备相应的依据,其主要是依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来执行的,要求不动产档案要让相关的登记部门或机构来管理,并对档案资料进行长久性的保存与管理。因此,相关部门要在登记材料基础上进行重建与整合,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处理。实施物权登记时,会需要一定的档案资料来进行支撑,且这些不动产登记档案是登记部门所形成的资料,主要是针对不动产物权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此外,为了得到便民服务的效果,也要准备好相应的档案资料,且这些登记档案资料是物权归属的基本依据。档案资料整合与集约化处理的开展,应采取统一利用的基本方法,便于群众更为快速、便捷的查询到相关的不动产登记信息,以求更大程度上减少群众负担。为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把相对分散的登记档案资料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进而更大程度上提高服务水平,以求从更大程度上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与财产安全。
2.当前我国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档案管理不全面
目前我国的不动产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国土和房产登记方面,主要为了解决房产交易和拆迁安置,但对其他一些资源的建档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我国湖泊的建档管理。这些资源的档案管理,往往比较分散,这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对不动产档案的管理缺乏动态性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活跃,不动产交易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的房产权属也要发生变更,但由于对房地产档案管理的不善,经常出现虽然已经发生了实质上的权属变更,但档案的内容却没有相应的发生变化,这极易造成房地产纠纷的产生。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土地改革,土地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期间,很多土地证明已经丧失的法律效率,需要进行重新确认。有部分农民以原来的土地证明为凭证,来要求政府进行土地所有的变更,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档案管理的不及时性,延误了档案变更的最架时机。
2.3对国土资源档案的分类标准落后
我国对国土资源档案的分类一直沿用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颁布的土地档案分类方案,它将土地管理档案分成了八大类,随后又改成九大类。但我国土地资源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分类标准已经不能和现实相适应。这些分类标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档案管理员在对其管理时,经常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混乱。
3.加强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有效途径
3.1打造市区的协调与集约化管理机制
实施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时,可在市级地区设立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中心,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以求更好的将业务关系与人员关系理顺,进而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档案集约化管理时,应及时对档案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形成一个统一化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此外,对档案管理业务的实施开展监督与指导,并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干部团队,对档案资源实施集中化管理与科学性配置,设置一定的档案管理主库房,以实现对档案资源的集中化、数字化管理。同时充分结合权限设置情况来完成一系列的查询服务,旨在能让人们就近办理相关业务,借助统一化的信息化平台来为同城的人们办理相关的业务,提供档案资源的查询与归档服务。
3.2统一管理标准,确定好业务流程
在统一与规范档案管理业务时,要充分结合各类业务的具体属性与特征,设置归档流程,建设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对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统一化处理,为档案的集约化管理奠定基础。对登记档案进行整理时,应划定整理的标准,规范好业务流程与执行工序,对档案管理的质量要求进行统一化处理,采取此种方式能为档案资料的流转、交接和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条件,以求借助信息化平台能对各类档案资源进行高效而科学的管理。只有将不动产档案登记与业务处理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才能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3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
面对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对不动产档案的集约化管理与综合性管理,应构建相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能以此为重要载体来共享大量的电子档案数据,还要形成更为完善而集约化的查询机制,旨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能全面集中力量来合各项历史数据,全面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模式。同时,应开通网络自助、触摸屏与远程查询等服务模式,能尽量减少窗口区域的查询量,且查询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3.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不动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这要求各部要做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可以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化管理软件,熟悉相关的不动产登记知识,提升他们对不动产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还要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发从业资格证,对那些考核不过关者,应该对其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过关。在档案管理中,应该提升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对那些泄密人员,且对相关人员的利益造成伤害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不动产市场也日益繁荣,这造成房地产档案的数量持续增多,房地产档案处理任务也明显增加,这给我国的不动产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科学地建立档案管理的电子平台,这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侨燕.探析加强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J].民营科技,2018(02):188-189.[2]解丽萍.加强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150.[3]尹少兵.不动产档案的传统管理方式中信息记载方式变革的思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56.[4]刘冠施.不动产电子档案管理和有效利用研究[J].城建档案,2017(06):20-21.[5]王素芳.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有效策略研究[J].城建档案,2016(07):16-18.(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第二篇:分析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
分析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
【摘要】随着中国银行业务不断的快速发展,银行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除了没有科学管理档案、对职责分配不明确、管理流程不顺畅、档案库房尚未达到安全标准之外,还存在由档案数量激增导致的档案库容紧张,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和存储成本等问题。因此,推行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将对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进行分析,并总结提出相应几点策略及措施,希望对各位银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所帮助。【关键词】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
在实行银行档案集约化之前,为了加强内控防范风险,银行需要将主要业务的档案都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并且要求从分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慢慢向专人管理专库分设档案室的模式发展。各个业务部门不仅要管理好相关档案,还要对对应业务线的档案管理负责指导和检查。通过对管理机制及其流程来看,可以发现存在各条业务线多头指导、各自为政的情况,综合档案室没有充分发挥其统筹管理的作用。从管理的成本角度进行分析,以条线实施小集中进行档案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或重复配置资源,这种做法明显不够经济。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大集中管理,要求管理层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还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对流程整合和机构、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给予一定帮助,还有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确保集约化所需库房等硬件设施的经费支持,以上所述都是银行档案实现集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下文将对银行如何实现档案集约化管理的目标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如何实现银行档案集约化管理进行相关分析
(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为了丰富档案集约化管理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对集约化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下,逐步地将集约化管理发展成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中国银行在十多年前早已尝试开展这项工作,其旗下一家分行在2004年便成立了档案管理中心,将包含主要业务档案在内的各类档案全部实施集中保管的方案,在制定了相应的规避风险制度的同时,对库房安保人员的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策略。该分行的管理模式和做法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由于各单位的资源配置方面的条件有所不同,档案管理的水平也各有差异,无法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只能够自上而下地进行分类规划并指导,注重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1]。积极倡导各行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寻找出合适的集约化管理模式。
(二)调解矛盾,统筹规划
在银行档案种类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其中几类主要业务档案先后被归入全行规范管理的范围,形成了一个部门牵头管理档案的模式,不再是由单一部门主导,而是多个业务部门共同管理的复杂局面。在实现集约化的目标指引下,科学合理对各部门进行分工是十分必要的,还应该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在政令一致和畅通的情况下工作。此外,档案化的管理还要注意避免本位主义,努力突破条线限制,对全局统筹规划、并且将时效性低、简单的档案资料整合纳入电子化管理。
(三)集约高效,简约高能
允许分行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这就要求在集约的管理基础上为各分行提供多种备选方案,让分行根据各行具体情况进行集约化管理。例如,可以建立不同区域共享的档案中心,让毗邻的分行可以共同享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库房在使用前期时空置的成本;还可以推行“一城一库”的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同城集中;还可以选择专租赁业化库房或是外包整个档案管理服务;还可以根据档案的种类对库房和装具的类型进行合理安排,比如说预先做好数字化处理、调阅次数相对不多的档案就可以选择仓储式库房,若是跳跃较为频繁的档案采用密集柜则更为妥帖。以上所述管理模式,皆以“集约高效、简约高能”为目标,为持续提高档案集约化管理的水平而努力。
二、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实施重点
(一)以中国银行为榜样,做到“应归尽归”
档案管理的覆盖面积应该包括银行各项业务一切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保证重要档案的“应归尽归”[2]。在中国银行《档案分类规则》中,对于档案分类和归档要求都有明确的规范,并对集约化收集和管理工作的范围也有详细的介绍。因此,各行可以以中国银行为榜样,争取对称和同步其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发展所产生的信息。
(二)完善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和构架
明确集约化管理的职能,健全相关机构,对管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并完善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与构架。现阶段二级分行以下已经开始不设档案管理单位,这是档案管理构架逐渐扁平化的结果。因此,对于各一级、二级分行在不同阶段分步骤实现全部集中管理档案实体的目标给予鼓励,条件相对较好的分行可以施行“人随档案走”的管理方针,对各业务分档案室的职能和相关人员进行整合,并设置档案管理中心,对于所有档案进行集中、专业、规范的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管理层级,还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加大相关设施投入,改善档案保管环境
加强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科学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为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集约化进程努力。要以安全、环保、经济、方便管理以及尽可能集中的原则,对档案的库房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且以各行长远的业务发展为基点,对高风险、小而散、高成本、低标准的临时库房进行整合工作,再进行高标准、集约化、仓储式档案库房的合理规划建设。在条件相对较差时,可以在遵守国家档案局相应的要求与确保严格防控档案外包风险下,通过档案寄存、库房租赁或是档案托管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库容的压力[3]。并且必须对到期档案进行鉴定并销毁,尽可能增加档案的库容量。
(四)数据集中化,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准
坚持用先进发达的科技,推行数据集中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行需明确档案信息数据大集中的步骤和时间安排表,也要加快推动档案存量数字化与档案查询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让各级管理人员更好更快的进行管理工作。【结束语】
在推进档案集约化管理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专业、集中、仔细的管理优势,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争取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所以,推进档案管理的集约化也可以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做出一定贡献。【参考文献】
[1]王琳.浅谈农商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功能[J].卷宗,2016,6(6):22.[2]李小莉.邮储银行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10(5):191.[3]牛娟娟.浅谈商业银行档案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5,7(12):56-57.
第三篇:加强电力企业预算现金流集约化管理研究
加强电力企业预算现金流集约化管理研究
【摘 要】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控制收支过程为重点,分解、落实预算目标,细化预算项目和执行期间,统筹安排月度预算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将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延伸到基建、生产、营销等前端业务活动,实现资金管理和业务活动协调统一,提高月度现金流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水平。科学合理地对现金流预算管理进行现金流动的预测和安排,调控资金的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并确保资金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月度
一、研究背景
现金流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安排和控制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程序,对现金的流入流出作出预测,也保证了企业的资金运行和筹集分配,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以及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所以加强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目前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预算意识淡漠
很多业务部门对内部现金流管控缺乏深入的认识,或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内部管理的范围内。这主要是现金流管控工作大多与财务管理有关,省公司考核的也是财务部门,因此,不少人把现金流管控当作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各业务部门的管理阶层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也不可能对现金流管控产生由上而下的推动,对现金流出的全面监控、健全现金流控制制度等关注不够,或者根本未予关注。
2.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基础薄弱
预算编制数据准确性不高,过去由于缺乏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前端业务数据提供不准确,资金使用计划缺乏可靠性依据支撑,总是持“预算多比少好”的理念,未能站在整个集团公司融资成本考虑。部分数据甚至是由业务部门个别人员自行“拍脑袋”提供的,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预算执行力有待增强
(1)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由于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基础不牢,甚至有些基层业务部门并不参加预算编制过程,这就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
(2)预算外事项偏多。依前所述,由于缺乏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责权利没有挂钩,从而导致项目预算管理不够精细,预算外事项偏多,预算执行力有待增强。
4.信息化支撑能力彰显不足
由于内部现金流控制信息的载体还不健全或不完善,预算执行缺乏自动化、流程化的跟踪控制手段,很大程度上都是财务人员手工控制。这不仅导致执行信息反馈不及时,而且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削弱了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力。
二、目标和思路
针对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现金流预算和执行数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提出了管理思路。
1.管理思路
(1)明确责任,以部门为单位控制。依前所述,不少人把现金流管控当作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采取明确责任、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控制,不再由财务部门全权管理,而是要求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月度现金流计划表,根据部门每月涉及到的各项费用进行填报工作,各部门应保证本部门的现金流预算在可控范围内,做到超预算、无预算的不支付,各部门负责人要求负责现金流预算的专责务必紧盯预算执行情况,确保本部门现金流预算准确执行到位,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2)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月度现金流预算作为财力集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符合资金支付条件业务能够及时支付,一方面加强业务单据审核情况的沟通与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不定期对在支付业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会议或培训形式进行指导。
(3)全面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建立资金支付与项目预算、费用预算准确关联,提高预算的执行力、调控力;通过动态预测财务收支状况,保障了预算执行。以预算为中心,通过按月分解、按项目分解、按月度考核等方式,将预算逐层分解落实,实现总体收支预算与具体资金收付准确对应,从而全面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
(4)预算执行有效、资金安排有序。现金流预算涵盖电力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各业务部门所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月度现金流预算促进预算按月排进度,按月度需求安排资金,通过与资金支付系统的协同,真正将现金流预算管理作为预算执行的“支撑”。
(5)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积极推进业务集成融合。按照月度现金流预算和资金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每个单位或部门的申报预算和申请付款都由业务部门发起,财务部审核,最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支付凭证。从去年披露问题的分析看,很多问题看似财务问题,但根源在业务源头,财务环节只是个结果。随着月度现金流预算和资金支付系统的上线,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变的更加重要,有力的促进了各业务的集成和各部门工作的融合。
(6)提高现金流预算准确度,整体提升管理精细水平。本着“有支出必有预算”的原则,每笔通过电力企业管理平台的现有系统的支出,必须关联月度现金流预算,申报月度现金流预算的误差将直接导致无法通过资金支付系统支付,从而促进各业务部门在申报现金流预算时必须结合实际需求来申报,有效避免了“不申报资金但开支”和“多吃多占但不开支”等现象。
2.提升目标
加强预算管理,降低现金流预算偏差率;培养各业务部门预算意识,按月上报月度现金流计划;出台月度现金流管理制度,降低各部门现金流偏差率;严格执行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合理化费用开支。
三、目标提升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制度约束
制订《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切合电力企业的制度,让各业务部门明确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填报要求和报送时间。能够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实际,建立涵盖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工程项目、工资、检修运维、收入、物资采购等经营各环节的现金流入、流出。同时,也应明确财务部及各业务部门对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的工作职责,规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流程和审批程序,加强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分析、评价和考核机制。
2.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每月20号左右,各业务部门资金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财务部向各部门收集并审核下月份月度资金计划表,同时及时解决编制过程中的问题,从机制上保障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各业务部门填报的下月现金流预算,与历史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于变化较大的现金流量预算事项和编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从整体层面进行平衡、协调;(2)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上报数据的核实,同时分析上月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避免各业务部门误报、重报的现象。月度现金流预算流程如下:
同时,一方面每季度组织相关专业职能部门集中培训,详细说明业务流程的重要性,使各部门兼职预算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对影响现金流的业务进行培训,逐步理顺编、审、报流程,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也进一步增强了资金使用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建立了专线联络互动机制,答疑解惑,同时也提出预算管理建议,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应用系统,为企业建立起适应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内部工作机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刚性化支付管理,强化支付审核
根据业务部门提交的支付申请性质,财务部在月度支付审核时将各项支出合理划分为刚性支出和柔性支出。税费、工资及附加及其他有规定或约定付款期限的支出划为刚性支出;其他需要在近期支付、但无具体时间约定或要求的为柔性支出。刚性支出为当月现金流量支出的最小数额,当资金紧张或受客观因素影响现金流收入达不到预期时,需要压缩支出规模时,优先保证刚性支出需求。
4.根据信用合理预计收入、费用
对于业务部门提交的柔性支出申请,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执行合同支付条款前提下,合理利用合同的条款,优化现金流支出预测。比如检修运维支出业务,后勤部门上月收到发票100万,在扣除5%的质保金后,在本月填报预算时,填列检修运维支出95万,预算准确率就为100%;在预算收入时,将信用度较好的单位承诺的转款优先考虑,计入下月的刚性收入预算,而由于其他客观条件造成的差异,造成的收入预算执行不准确,应计入柔性收入预算,并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合理利用信用水平的办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柔性收支的预算准确性,有效地控制现金流量预算偏差率。
5.加强预算过程管控,实现“三重”管控
(1)部门内管控:在各业务部门填报的月度资金计划表中,明确有各项费用的预算数、实际执行数、以及未执行数,各部门按照上报的各项费用进行财务报账,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一定开支”的原则,确保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通过财务管控系统,部门能够实时查询上个月各项费用发生情况,根据年初预算计划,为合理安排下个月预算提供参考。同时,能实时查看部门月度现金流使用情况,根据月度预算,为合理使用费用提供指南。
(2)中心宏观调控:对于各部门填报的月度资金计划,财务部门起到督促执行的作用,每月报销结点前,财务部将预算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督促未完成月度预算的部门,对于无法完成的柔性支出,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通过其他有预算的备选项目填补此项支出的空缺,若确实无法填补,则考虑通过未达账项目的方式减少现金流偏差率。
6.强化分析考核,树立预算重要性
财务部每月末对现金实际收支进行认真分析,并纳入业绩考核,同时分析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在月度例会上,办公室将对各业务部门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同时,将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情况作为财力集约化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开展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成效
1.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业务活动更加有序
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现金资源分配的整体框架,指明了业务活动的方向和重点,约束了业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机制下,各业务部门按照月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针对性,把握要点,突出重点。
2.统筹安排资金支付,收支过程更加有序
经过批准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是开展本月资金支付的主要依据,财务部严格按照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组织资金收支,控制了支付风险,降低了审计风险,根据预算确定的项目、额度及时间安排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全面推进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创新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三重控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强化月度现金流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业务流与现金流的紧密结合,在降低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偏差及提高电力企业财力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上取得了成效。
参考文献:
[1]马?鎏?.浅谈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管理纵横,2013(28)
[2]刘国萍.ERP环境下供电企业现金流管理及其信息化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12
[3]朱若晶.浅谈电力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 2014(121)
[4]葛巍.姚丹靖.章继琼.电网企业现金流预算精益化管理研究.华东电力,2014(47)
第四篇:污水处理公司集约化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扩大、工业建设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城市、工业等污水也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公司而言责任是重大的,而如何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功能的实现与环境的保护。所以引进适合自己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还起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这对于企业本身的未来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将在着重针对处理公司的集约化管理优势及作用进一步进行探析,以促进我国污水处理管理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集约化管理;系统;污水处理
随着人们收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宗旨下,政府对污水处理的标准越来越高,人们也更加注重身心健康,且对于环境的质量与保护意识也越发的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从而导致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污水处理是污水处理公司的头号任务,而且它工作的运行与管理的好坏甚至关乎到我国政经发展。所以污水处理公司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必须要不断的去陈更新,把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完善或者弃掉,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1,3]。因此将高效能低成本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引进企业管理中来便是明智的管理策略,且这无疑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及对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综合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意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将该概念运用到生态、经济、技术方面也一样可行。集约化管理是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并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公司的集约化管理便是集中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该聚集功能,以避免其它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终以达到企业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简而言之如图。
2、集约化管理体系与应用效果
污水处理公司集约化管理的集就是将公司分散的核心生产资源进行集中,由少到多,进行配置,依据价值取向从低级升级到高级过程,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1 调整公司结构、高效管理
传统公司一般采用的是“厂长制”,因此每个分工厂的管理力量是分散的,且配置的人员,如:维修人员、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就为各自分工厂而工作。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且不能共享。而通过集约化管理首先就是将分散力量集中,也就是调整了公司结构,建立唯一的一个“管理调度集控中心”统一调度、监控所管辖的分工厂,分别下设“各核心力量中心”,再分别对各工厂所需进行配置。如:江门市碧源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水污染治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污水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为城镇污水工程和工业污染水治理工程提供咨询服务,污水治理项目投资等业务。现下属8个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的污水处理厂,且随着政府、人民对环境健康的重视,以及企业的扩建与投资规划,都在推动着公司污水处理业务数量、规模的增多,以及公司管理上不足等问题的出现[2]。因此为了公司得到有效经营管理以及公司“合理控制成本,高效低耗”的运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公司引进了集约化管理,首先建立了“运营调度中心”,再下设“中心调度室”、“维修中心”、“设备技术室”。借助集约化管理模式功能,集中公司核心力量,根据企业管理价值取向对各水厂统一配置,为实现高效管理、降低投入成本,以保证竞争实力与优势做准备。工作流程如图:
2.2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各分工厂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如若要想实现集约化管理,就必须要保证信息之间的流通与共享,所以要在调整公司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属于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先建立一个集中的SCADA监控中心,对各个污水分厂的PLC信号进行采集,并将数据集中,实现对各污水分工厂的集中监控;同时建立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与集中SCADA系统的通讯连接,生产管理人员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或移动平板实时监控生产运行状态,运营中心各个班组及生产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流程、进度跟踪、设备管理都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平台记录收集大量事实数据、输入运行数据及输入化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报表曲线及数据库,对生产管理以及工艺的操作情况都产生重要作用,不仅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上级部门的核查,都有完善的历史数据及详细记录;由于是在信息管理中心调度系统下,依据安全可靠的信息相互协调工作,及时正确的反映了各操作情况的数据变化,保证了工作系统的稳定进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了机器设备的损害,更是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且提高力量工作效率;由于集约化管理模式,使公司得以对各个污水厂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可制定规划适合各工厂的发展计划,同时确保设备设施的检修与维护,避免了闲置浪费或者检修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4,6]。如: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共有三个地理位置分散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积极探索信息化企业管理,通过郊区市场化项目大胆尝试“无人运营,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技术运用普及化的集约化管理创新模式。公司设置“集控中心”,由“集控中心”统一调度、监控三个厂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污水厂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了生产管理多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运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与人力成本。同时,成立专业队伍完成三厂的设备巡检、保养和维护工作,各厂的值守人员只需负责特殊设备操作、异常情况下的及时响应和资产安保工作,将生产人员由原来的“一岗一专”转变为“一岗多能”,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为了适应市场要求,企业必须要把工作效率与质量放到首位,这关乎到公司商誉与前途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公司管理机制,优化公司职能结构以为提高工作效率做准备。而集约化管理模式无疑是现阶段污水处理公司发展的良药,它通过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核心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强化了工作能力与效率,同时由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更是促成了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局面,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4 有助于完善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由于在集约化管理模式下进行工作管理,利用其监督作用,为完善公司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达到奖励先进,惩罚消极。使工作环境明朗化,切实的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将员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以提高公司目前的工作运行效率,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能,达到强化提高公司的集约化管理与经济效益与企业目标的实现[5]。
3、结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公司集约化管理不仅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功能的实现,还促进该地区经济良好发展。所以污水处理公司应该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借助相关理论与其它成功企业的经验,合理规划,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与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王倩,陈绍鑫,陆英.电网企业定额物资供应模式管理创新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9).31-33+50.[2]白云,贾晨.基于集约化管理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5,(03).82-84.[3]郭久连.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集约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07).17-19.[4]李阳.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方法[J].企业导报.2012,(12).190.[5]郭桂珍,魏嫦,桌雅云.集约化管理在内镜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117-118.[6]喻晓芬,袁琼.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内镜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13).1193-1196.
第五篇:财务集约化管理
(二)财务集约化管理
1、加强预算管理
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和《现金预算管理办法》,制订《资金审批报销管理规定》、《预算外支出管理办法》等。
深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公司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现金预算管理,加强预算与实际收支的差异分析,有效促进项目预算与现金预算的有机结合,提升预算对资金流动的管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预算会审制度,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明确预算会审流程;建立配网及成本费用会审标准;以规范性文件将公司预算会审流程、标准及内容等制度化。
2、强化成本管控
探索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开展管理性费用支出分析、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的成本分析、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的成本分析,建立相应的标准成本库。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高效完成成本结算进度。修订《成本管理办法》;制订《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生产、营销等各系统成本项目实施、结算管理办法;按照市公司成本管理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深化标准成本管理,实现规范有序引导需求。实行预算会审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加快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沟通融合,深入一线开展基层单位业务需求调
研,征求基层单位业务需求建议,确保取得祥实、准确的第一手预算支撑材料。
正确处理好工程“管好与管活”的关系,做到动态管理,实现可控在控。围绕“工程造价、各项消耗指标、可控管理费用、非生产性支出明显降低”的目标要求,推行“项目动态储备”与“资金集中安排”相结合的支出安排方式,优化资金投向。
3、提升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对存量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完成账、卡、物的清理核对以及核心资产的价值管理细化工作,做到资产卡片与资产实物的对应一致。
健全固定资产保险及报废制度。制订固定资产保险制度和固定资产报废财务制度,完善逾龄资产、报废拆除资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责任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探索引入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技术。严把固定资产购建关口,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引入条形码、射频等技术,建立设备、资产的动态连接,探索设备、资产实时互联、信息双向流动的方式。
4、提高会计核算业务工作效率
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电费核算信息化通道。探索建立营销电费与财务核算的关联业务协同处理,建立营销电费信息到财务账务的实时自动传递,提升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
加大工作协调与督导力度。从2011年预算编制开始,针对各部门在工单填报、固定资产卡片创建、外维服务确认等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与前端业务部门的协调与督导,确保各项业务满足会计核算要求。
夯实会计核算基础。按照“六统一”要求,细化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及时掌握相关业务的核算模式,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扎实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