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青春励志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
国内青春励志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
韩卫娟
随着《奋斗》、《我们生活的年代》、《五星大饭店》、《青春舞台》、《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剧的热播,作为电视剧的一种类型,青春励志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青春励志剧着力追求叙述青春的形式载体、寻找能够代表青春的符号,以快节奏、精致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其特点是在“青春剧”原有的“友情”、“爱情”两大主题的基础上,突出了“励志”特色。所谓“励志”是指激励、勉励在学习、生活、职场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发愤图强。在总体架构上是围绕青少年成长、成功的传奇历史;叙事上一般是按照“困难—奋斗—成功—新的困难”这种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叙事顺序,重点表现的是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随着国内青春励志剧逐渐走向成熟,我们也看到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助国内青春励志剧更好地发展。
一、国内青春励志剧存在的问题
电视剧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它要追求市场盈利。收视率是电视剧收回成本及盈利的关键,拍出的电视剧不受观众欢迎则可能血本无归。因此,电视剧的制作者们最大限度地迎合、取悦观众,大量复制模仿那些比较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元素,并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由此形成某类电视剧中的一些固定构成元素,从而形成某种电视剧类型。每一种类型在叙事套路、情节结构、人物原型、人物关系的固定模型以及语法构成等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可循。类型一旦确定便会被大量复制生产,但再优秀的类型片,观众看多了也会厌烦。观众有求异和追求新奇的心理欲望,因此类型需要不断创新,这也是电视艺术创新性的需要。青春励志剧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剧形式,其类型还尚未打造成熟,而其中的弊病已显露端倪。
1.演员选择上—青春靓丽成为唯一标准
国内的几部热播青春励志剧,都是以“励志”为主题,以“青春”为基础,在表现“青春”方面,都是用青春偶像来“保戏”。
“艺术就像一面魔镜,每个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臆想出来的另一个人,还能在这个虚构的人身上看到真正的自我,看出自己身上的许多非常深刻和重要的自我。“偶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的心理无意识与下意识的这种心理投射效应,给人以可能获得成功的幻想。国内青春励志剧利用这种心理投射机制,打起了“青春偶像”牌,剧中演员要么选择已经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很有号召力的明星来扮演,要么选择具有青春靓丽、英俊潇洒、有
偶像气质魅力的年轻演员。像《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青春舞台》等剧中就是既有佟大为、马伊琍、陆毅、韩庚、容祖儿等大明星出场,也有新生代偶像气质的王络丹、文章、赵子琪等加盟;剧中演员或是青春靓丽或是个性鲜明,都具有偶像气质。
人物是电视剧的骨骼,之所以有的电视剧能够具备夺人的气势和收视张力,关键在于其间充满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生活空间中运行着自己的命运轨迹,恣肆着生活态度、行为准则,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美感和生活的感悟。因此,电视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角色的影响力,也就是他(她)的个人魅力。青春励志剧中青春靓丽的演员虽然更易于被观众快速识别,选择消费,但过于注重对青春靓丽的偶像化外形塑造,却忽略了人物性格丰富性的探求,从而使得人物显得单薄和不够真实。
2.故事设计上—“青春”有余,励志不足
国内青春励志剧的故事安排多以主人公刚刚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人,从梦想走进现实为故事背景,以年轻人面对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围绕“困难—奋斗—成功—新的困难”这的励志模式,展现他们积极向上,坚持自我,顽强不屈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展示重点应该在于突出人物面对困难的具体和复杂,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问题,从而在过程中突出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国内青春励志剧中,有表现“青春”的谈情说爱,有表现“青春”的吃喝玩乐等“青春”生活,而青春期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搭建事业舞台,设定自我定位,寻找人生方向以及在此过程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冲撞也最为激烈,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冲突应该是励志剧的重点所在,而现状是,重点部分这些固然在剧中有所表现,但更多时候励志更像爱情故事开展的背景或者塑造偶像的陪衬。比如剧中面对爱情,他们总能随心所欲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面对事业,刚刚毕业的他们不是碰了一头灰,就是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但最终总能轻而易举地“转危为安”。像《奋斗》中陆涛的励志人生就是因为他的两位父亲,给他指引道路;《五星大饭店》中潘玉龙的励志人生,是在金碧辉煌的五星饭店中书写,每遇困难总有贵人相助„„浪漫美丽一如童话;在《奋斗》中,着力传达的是坚持理想不放弃的“奋斗精神”,但几个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中对理想的坚持,从浮躁冲动走向成熟的精神历程并没有得到充分深入的展现,而只是在感情的转换中一笔带过;《青春舞台》中夏磊为了自己的梦想与父亲争斗,但他心中的迷惘、欲求和人性的挣扎并没有深刻地体现出来。这些就不能给人真实的励志感,不符合励志剧应该满足的受众期待。
3.价值取向上—没有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价值观念
当前,电视仍为第一媒体,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电视剧又是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艺术形
式,对社会文化形态、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青少年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要指导和提醒人们怎样应对生活,引出看待世界的视角,按照艺术规律,树立正确的导向。虽然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的等等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受众数量及受众的平均文化素质的关系,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才不会让人产生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国内青春励志剧中的群体偶像形象和青春生活的表现,折射着青春生活中多种价值观的开放。像《奋斗》中,陆涛因为家境优越,所以对“奋斗”的理想化追求,向南要过“没出息”的平凡小日子,夏琳为了爱情背叛友情,露露为了亲情而放弃爱情;《青春舞台》中夏磊放弃从小学习并具备天赋的射箭运动,不惜与父亲反目成仇;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舞蹈;《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李霹雳拼命挣扎,试图从母亲打造的成长模式破茧而出,要在“世俗成功”和“自我实现”两者之间,找一个自己内心希冀的方向,16岁起在英国留学,有大好前程但最后选择做厨师。每一部剧中都是多种价值观的显现,虽然多种价值观的展现是一种时尚与开放,但这样的表达容易消解一部出色的励志剧拥有指导和组织人们心灵和情感体验的话语权力。
4.台词语言上—一半是幽默一半是玩世不恭。
国内青春励志剧中,以台词语言直接展示个性和情感需要,让人物对白“小品化”,使这些“小品化”对白通过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了当前日常生活语言精华的浓缩和再现,在观众中引发流行。“一条道走到黑比站在十字路口幸福。”、“我的脑子和电脑的区别,它用电,我不用”、“从现在开始,我要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永别康桥,我爱厨房!”、“我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支持你行动的权利,但请尊重我耳根清净的权利。”、“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既然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就不能太客气!人在哪里,我们就混哪里!”、“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作为你过期的女友我也就配喝过期的可乐。”、“你说死就死,都没有跟我们告别一声,你是我们当中最了不起的人。谁也没有你有性格,谁也没有你酷”。
电视是视听兼备的媒体,所以对于电视剧而言,台词就如同血管一样贯穿着全剧。青春励志剧能够把握年轻人积极使用新鲜的语言,甚至主动创作新鲜语言以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这一青春特征,创造了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创作者通过语言透视青春,甚至引领青春。但是语言不仅是人类的沟通符号或媒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的体现,更是人类思想、生命之具体表现及历史文化之承载者,同时也是民族情感认同之表征。
语言幽默固然重要,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调侃和耍贫的。量变引起质变,过度的幽默就是把一切都看作笑话,妄加嘲讽,从不认真对待,那就会形成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目前国内青春励志剧中,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话语方式,从幽默流于玩世不恭。
二、国内青春励志剧的发展方向
青春励志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为中国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营造了一片温馨朴实、积极向上的精神园地,使其在面对各种困惑时得到心理支撑和精神慰藉,潜移默化地对当代社会的时代风尚、价值观念、文化潮流产生着复杂和深刻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要呈现出一批优秀青春励志剧和完善的青春励志剧市场,要突破的东西有很多,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塑造平民化的小人物
青春叙事要符合青春的规律,记录真实的青春,把故事安置在中国青年集中的环境中,真实反映中国青年的生活和思想。青春励志剧中要注意寻找生活化、平民化的励志元素。比如社会背景的合理性、人物的丰富性、故事的真实性等。向观众展现小人物在其平凡的生活中的奋斗与成功的传奇经历,即以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为叙述对象,淡化英雄化、理想化和崇高化,是普通平民世俗生活的实录,这样的故事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并产生思想的共鸣。像《奋斗》中的华子、露露,《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钱小样、方宇等平民化的励志经历,才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2.尽量拓宽题材的选择面
青年时期最富于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但也最具叛逆精神。在这段时间里,充斥着勇于尝试、不怕犯错的冲动和强烈的好奇心;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喜欢特立独行;强烈地渴望成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开始背离家庭而转向朋友,但却非常容易因为小事而对朋友失去信心。因此,在青春励志剧中,应该多展现青年朋友之间幼稚的,甚至荒唐的,但却饱含激情的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探讨。而并不是作者和导演的讲述与心愿,要把作者和导演的意图隐藏起来,通过对于形象的塑造让观众自己解读青春,并能与剧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悬念。国内的青春励志剧一开始就走的是偶像剧的大众文化路线,精英意识与主旋律意识缺席。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我们的青春励志剧创作有了新的变革,像《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虽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青春励志剧,但也算是青春励志剧的新元素。这两部电视剧的成功,实现了青春励志剧在创作立意、创作风格上的突破和超越,对青春励志、青春偶像、红色经典等时尚语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内涵创新,在探索和推行“青春励志剧”新模式的艺术实践
中,创造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意识和主旋律意识的完美结合。
3.挖掘时尚背后的传统价值观
新一代的青年虽然是个性张扬的“个人主义”追求者,但其无法脱离中国传统的成长环境,其内心,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其行为,也就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人的道德评判标准,他们应该是“循规蹈矩的个人主义”。所以在青春励志剧中既要表现青年的张扬个性,也要找到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发掘青年文化中“循规蹈矩”的一面。现在摆在青少年面前的问题就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一手承接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成果,一手创造当代开放的中国青年文化。我们的青春励志剧就是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适合青少年特点和个性需求的文化产品,增强对青少年的凝聚力。剧中可体现青年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依赖家庭的责任感;体现对“家”的维护,对长辈多一些理解而不是苛求,既从长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又可以发挥青年文化的“文化反哺”作用,向长辈传送新知识,实现父母与子女的和谐相处,弱化代沟现象,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4.培养更多的受众群体
目前国内青春励志剧的传播很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受众基本上是年轻人。其实在剧本创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加入其中。对于成年人来说,青春已经是“过去时”,现实生活会让他们产生对童话般的生活方式的渴望。成年人在观看青春剧时可以弥补自己青春生活的空白,支撑对于美好的希望,也通过青春剧了解正值青春的孩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青春是“将来时”,他们对青春时光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也希望自己的青春会像童话那样美好,他们观看青春剧时设想自己的未来。对于青春正值“进行时”的年轻人,他们希望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得精彩,他们在青春剧中体会更加丰富的人生,与剧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这样的创作会形成老中青三代受众,家长还会鼓励孩子去看青春励志剧,以实现“电视教育”帮助“家庭教育”的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趋向发生明显变化,青年思想活动的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青年励志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我们的影视作品就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娱乐口味,还要想到寓教于乐,通过青春励志剧,激发青年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大家求真、崇善、趋美,培养
青年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今天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励志剧来感动和鼓舞人们的心灵,我们需要既有时尚、幽默的娱乐性也有体悟人生的思想性的优秀作品来激励青年奋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原载中国电视2010年 第03期
第二篇:国内夏令营发展方向预测
国内夏令营发展方向预测
随着现代教育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家长们开始把夏令营作为学生们暑期生活的一种课外教育方式。夏令营市场的强劲需求使得夏令营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夏令营市场的混乱和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这个行业将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夏令营的路该如何去走?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下预测。
预测1:个性化时代日渐来临与其他服务产业一样,夏令营这一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抓住市场,通过定位找准自己的营销方向。奥德曼夏令营认为,中小学及大学学生是夏令营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针对这些特定的目标人群,由于每个人的成长方向和需求是不同的,夏令营提供者要做的,一方面是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市场份额,抓住市场空白点,做“人无我有”的特色经营;另一方面是为受众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及时掌握目标人群的相关情况后建数据库,整合资源进行战略营销。奥德曼针对目前市场上主要是旅游、出国、学科夏令营的特点,重点推出针对学生成长目标的夏令营,开办未来领袖、小鬼当家、TOP10励志夏令营,这在国内堪称首创,就是依据市场细分原则,针对学生推出的个性化服务。预测2:品牌塑造更加受到重视个性化的时代,也往往意味着市场上所存在的夏令营品牌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家长和学生们在选择时就会面临诸多选择,而品牌夏令营由于良好声誉和优秀服务内容会受到更多惠顾。奥德曼夏令营认为,夏令营将会是以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的企业取胜,企业打出成功的品牌,形成统一品牌指导思想,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朝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
预测3:服务朝专业化方面发展在服务资质方面,环球精英相关专家指出,今后夏令营主办机构的分类应该更加清楚,便于不同的主办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经营,比如主办方有教育机构与非教育机构背景,教育机构可能会更注重紧密联系课堂知识,以社会民办结构为主的非教育机构则发挥在社会生活教育、社会经验教育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生存技巧、法律知识及安全方面的知识。清晰明了的分类,让消费者全面了解主办方性质,合理选择,放心消费。为此,教育人员方面将会朝着更加专业化的趋势发展,营队活动教师岗前的专业化培训成为必须,将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密集培训后持证上岗,建立完善严格的职级机制,形成合理的行业师资配比。同时,服务的专业还包括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健全、安全管理规范化,活动承办方、保险公司和相关行政部门三方将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和善后工作,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安全问题归责到人,以保证万一在发生事故问题时及时协调各方力量,妥善合理解决。
预测4:夏令营运作更趋规范化,在今后几年里,国家将逐渐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规政策方面对夏令营组织者有更高的规定和要求。基础教育部门联合其他行政部门进行行政监管,规范对夏令营机构的资质的认证和加大对夏令营市场的监管力度。夏令营行业自身也有望出台行业规范,成立行业组织,进行自觉的行业内部监督。此外,在未来政府将引导夏令营行业的健康发展,注重社会责任感和盈利目标的平衡,对于那些社会正面效果
显著但临时有经营困难的夏令营承办方,政府将积极发挥政策的扶助作用,对夏令营企业进行扶持。可以预见,中国夏令营产业发展环境在未来将会不断改善,行业规范的建立和企业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感都将促使夏令营产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前进。
第三篇:近十年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岳立涛
摘要:农村垃圾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农村垃圾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一个较全面的回顾与概括,同时指出在当前的研究中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指引。
关键字:农村垃圾;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研究综述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量也随之迅速上升,农村垃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农村垃圾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点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落脚点。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其中对“村容整洁”的要求,使农村垃圾问题进一步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吸取城市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重演,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十年来,国内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的回顾与概括,以期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指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宏观理论分析
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宏观理论研究主要从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及处理难的原因和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入手。学者一致认为,农村垃圾问题令人堪忧,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上,研究者认识到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和经费的缺乏,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是造成农村垃圾问题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扩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成为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必然举措。
同时,不同学者的研究又各有侧重;在分析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汪国连提出,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公有地悲剧”现象和农民之间的模仿效应是促成农村垃圾问题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他建议建立市场导入制度,把农村垃圾处理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而不是仅作为一项事业来做。陈冬银则总结了当前农村垃圾问题的几个特点:垃圾数量膨胀、构成成分复杂、清理过程简单、造成资源浪费。陈冬银认为,很多公共服务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生产任务,比由政府自己承担更有效率。他主张政府授权和鼓励社区组织从事垃圾清运服务,或者,政府也可以将某种公共服务的生产任务,通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签订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复旦大学罗如新副教授总结了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管理的现状,认为实现垃圾就地消纳才是长久之策。雷弢指出,现在城市垃圾已成为农村垃圾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必须警惕城市垃圾污染农村的现象。徐晓春和张赟则主张适当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以具体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各地农村垃圾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在当前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占重要地位。如果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细作划分,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对库区、湖区及江河流域农村垃圾问题的分析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研究,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昆明市环境保护局等对滇池流域农村固体废弃物所作的研究,李国朝等对环鄱阳湖地区农村垃圾的调研分析,刘永德等对太湖流域农村生
活垃圾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三峡库区、滇池流域、鄱阳湖地区、太湖流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农村垃圾问题及其影响已相当严重。
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研究选择了3个典型行政区的18家农户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18家农户在经济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垃圾的产量与农户的经济条件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垃圾的人均产量也随时间呈一定规律性,一般而言,农作物收割季节和春节期间,农村垃圾产量最高。刘蜀治等对实现滇池流域农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作了对策分析,从技术支撑、经济扶持和管理引导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力求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秸秆粪便资源化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三大任务。对都阳湖流域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以鄱阳镇为例,分别对城区、农村和工业园区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分类收集、焚烧、填埋、堆肥和建沼气池等多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刘永德等对太湖流域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则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该流域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物理组分为食品废物、砖石、制陶废物和包装废物(包括塑料、玻璃和金属等)。该研究重点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活垃圾产生的影响,指出,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家庭养殖的萎缩、燃料的气体化和水冲卫厕的普及与垃圾量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对各省、市农村垃圾问题的具体分析
基于各省、市农村垃圾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较典型的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不失为重要的研究视角,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实证研究已覆盖全国很多地区,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
所有相关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各地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第二,农村垃圾的来源及分类;第三,农村垃圾产生的原因;第四,农村垃圾对环境和村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五,治理农村垃圾问题的措施。
从对各地农村垃圾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来看,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着严峻的垃圾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多,而且农村垃圾的成分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机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如北京市玻璃台新村这样的新农村试点村,由于发展旅游业,游客数量的上升和旅游业带动村民购买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垃圾问题的恶化(周燕芳等,2009)。城边村的垃圾问题相比一般农村较好一点,但是,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工作一度成为制约整体环境卫生质量的薄弱环节(姜洪,2009)。
尽管农村垃圾的成分正不断复杂化,但是,相比城市垃圾的构成,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仍然比较单一。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按其来源分,农村垃圾可分为农村生活垃圾(剩菜剩饭、人体排泄物、煤渣、厨余物、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废旧电池、废旧家用电器、一次性塑料制品、各种塑料包装袋或包装盒、各种废弃工具、破旧衣物、废弃的医疗针头、空药瓶等)、农业生产垃圾(农作物秸秆、空农药瓶、地膜、果藤和稻草)、工业垃圾(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废料)等三种类型(谷中原,谭国志,2009;曾兴华,李建,2008)。第二,根据垃圾的化学成分以及是否可回收利用和是否有害,可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四类:(1)可回收利用垃圾(塑料、玻璃、纸张、金属);(2)无机垃圾(建筑垃圾、炉渣、草木灰);(3)有机垃圾(厨余、果皮等);(4)有害垃圾(过期药品、油漆桶、废旧电池、日光灯管、灯泡、废弃农药瓶等)(吉崇命等,2006)。
毫无疑问,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危及农民的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农村垃圾中含有和产生的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威胁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谷中原,2009;周燕芳,2009;李碧芳,2009)。
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主要是客观上基础设施薄弱和主观上不重视。首先,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忧患意识普遍偏低;其次,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差,而且缺少技术支持;再次,基层政府缺少足够的重视,环卫管理力量弱(姜洪,2009;王珏,2009;周祖光等,2010;)。归根结底,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村的经济水平。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中饱私囊,把国家下发到村镇的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全部或部分挪用,也是造成农村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原因之一(刘刚,潘鸿,2009)。许春玲和宋丽萍认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此外,城镇的生产垃圾、生活垃圾转运到农村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谷中原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社区缺乏约束村民恶性使用公共场地法治条件,是导致农民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重要原因。
针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加大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扩大技术信息支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引导的同时,不同学者还提出了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的具体方案:吉崇喆提出,将城市生活垃圾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李碧方认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将各种有机垃圾资源化也不失为有效地垃圾处理办法。姜洪和谷中原主张加强卫生费收缴工作,贯彻落实环境卫生法。周祖光则提出建立农村垃圾处理处置考核体系。刘刚和潘鸿提倡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垃圾产业化。许春玲和宋丽萍则提出了“村庄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三、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技术和策略研究
对农村垃圾的研究目的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终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已进行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专门对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技术和策略作了分析探讨。
陈军根据建设部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列举的垃圾处理方式,结合农村垃圾的具体特点,提出农村可以通过堆肥、卫生填埋和焚烧来处理垃圾问题,他还结合沈阳市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套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管冬兴的研究更加深入,他在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常规处理技术和新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李颖和许少华则以旅游生态村北京韩台村为例,通过对该村自然社会情况、经济情况和技术因素等各种因素的评价得出,适合该村的垃圾处理方式是转运和卫生填埋。
在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策略方面,李齐云和张维娜探讨了农村第三部门提供垃圾治理服务的可行性,认为农村第三部门可以克服市场和政府的不足,但仍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村第三部门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杨荣金和李铁松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及其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三次分化,用不同措施分别处理不同特点的农村生活垃圾,从而使其处理度和费用最小化。复旦大学罗如新副教授以上海市松江区新洪镇许家草村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农村实现垃圾“就地消纳”的可行性和必备条件。另外,也有学者提出建立环境押金制度、设立环境税以及进行环境教育立法等对策建议。
在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新技术方面,管冬兴,楚英豪和张旭等分别论述了蚯蚓堆肥处理技术和微生物菌剂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可行性,主张将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
学者提出的策略和具体技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但在适用性和实效性方面仍有待深入的探讨和进一步测定。
四、学者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概述
农村垃圾问题不容小觑,值得每一位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同时,农村垃圾问题背后隐藏的理论更需要研究者去挖掘探索。章也微认为,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他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得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是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造成的。因此,农村垃圾问题,不仅仅是生活在农村的每一个农民应该面对的问题,更是政府应该面对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环境资源配置进行最恰当的干预来弥补因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马润生和李超锋通过对长沙市郊区农村社区的实证调查,考察了
农民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知。研究得出,农民对“两型社会”及其相关内容的了解非常少,而且乡镇政府和村委宣传工作也不到位,由此,他提出,两型社会建设应该从意识层面逐步向实践层面推进,同时加强相关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五、农村垃圾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
目前,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农村其他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缺乏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深入探讨。
农村垃圾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正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学界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远不及对城市垃圾问题和农村其他问题的重视,真正涉及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的文献较少。查阅中国数据期刊网,以“农村垃圾”为关键字的相关论文仅有28篇,题目中包含“农村垃圾”一词的论文也不过65篇。而且,已进行的研究大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各地垃圾问题现状得出结论式的简单分析,缺少从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狭隘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说明对农村垃圾问题的重视不够,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缚了民众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关注。
(二)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实证研究相对滞后。
生活垃圾问题是全国各地农村普遍面临的重大难题,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对策方可解决。但是,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目前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垃圾问题关注甚少。理论研究可以为具体实践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的欠缺,必将减缓中西部广大农村垃圾处理的步伐。
(三)侧重于孤立的实证研究,缺少对不同地区农村垃圾问题的比较研究。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农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垃圾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加明确各地农村垃圾问题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法规政策,提出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目前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学术研究大都侧重于孤立的具体研究,只有曾兴华和李建以南北方典型农村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但是,该研究并没有对南北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比较。各地农村垃圾问题比较研究方面的空自,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出路。
参考文献
[1]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2.[2]徐晓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2).[3]杨晓波等.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4]罗如新.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6(12).[5]张赟,陈玉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垃圾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6]雷弢,万红友.农村垃圾污染及其治理措施[J].学术交流,2007(8).[7]汪国连,金彦平.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2008.[8]陈冬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垃圾管理问题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8).[9]魏星等.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刘蜀治等.滇池流域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对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6.[11]李国朝等.环鄱阳湖地区农村垃圾现状调研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2).[12]刘永德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13]周燕芳等.新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治理对策分析——以北京市玻璃台新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姜洪.着力解决城边农村垃圾问题——牡丹江市城乡结合部环卫工作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谷中原,谭国志.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曾兴华,李建.农村垃圾处理调查报告——以南北方典型农村为例
[EB/OL].[2009-01-04].http:///Article.Show.asp?ArticleID=14575.[17]吉崇喆等.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4).[18]王珏.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探析——对湖南省桃江县高桥乡杉木桥村垃圾处理的思考
[J].青年科学,2009(10).[19]周祖光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垃圾处理处置研究——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刘刚,潘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研[J].全国商情,2009(9).[21]徐春玲,宋丽萍.陕西省渭南市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华商,2008.[22]李碧芳.广东新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3]陈军.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7(12).[24]管冬兴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李颖,许少华.适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北京市韩台村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
[26]陈军.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7(12).[27]李齐云,张维娜.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第三部门供给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经济,2010
(1).[28]杨荣金,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10).[29]罗如新,黄文芳.农村废弃物“就地消纳”可行性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新派镇许家草村调查[J].生态经济,2007(1).[30]李新鑫.论构建我国环境押金制度[J].法治与社会,2009(7).[31]王慧.环境税如何实践?——环境税类型、功能和结构的考察[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5).[32]姜明,张敏纯.从可持续发展看中国环境教育立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3]管冬兴,楚英豪.蚯蚓堆肥用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9).[34]张旭等.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新思路——快速处理菌剂[J].环境卫生工程,2009
(10).[35]章也微.农村公共品匮乏应引起重视——从农村垃圾问题谈起[J].经济论坛,2003.[36]章也微.从农村垃圾问题谈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事务中的职责[J].农村经济,2004(3).[37]马润生,李超锋.从垃圾处理看农民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以长沙市郊区民望村为个案的实证研究[J].湘潮,2008(9).(来源:中国环境管理)
第四篇: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将国外学者对移民研究所取得的社会融合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国内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
第一,再社会化理论,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主要集中于经济、心理、社会和文化层面上。
第二,是马西恒提出的新二元关系学说,主张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逐步从隔离排斥走向兼容合作的关系。
第三,是学者张文宏和雷开春在学者田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融合递进说,主张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涉及多个层面,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各个层面之间的递进关系。
最后,是学者杨菊华所提出的一个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了经济、文化、行为及身份四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心理或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在经济层面上。流动人口和城市原著居民相比,作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但从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上看,其在城市的经济融入还远未实现,和城市原著居民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者认为,流动人口的待遇较差,比如低工资收入、长工作时间、恶劣的劳动环境、缺失的社保及就业歧视等问题,对其经济融入方面造成进一步的阻碍。与此同时,其在流入城市的消费情况也进一步反应了其经济融入情况。他们在流入地的消费结构单一且消费水平较低,除去日常开支,多数人的收入都转换为储蓄并通过汇款等方式流入农村家乡。流动人口收入高回流这一情况,表面了其和亨氏社会消费模式存在较大差别,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部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在社会层面上。流动人口在城市交流交往的对象,依然集中于和其有亲缘或血缘关系的老乡上,他们很少与城市社会主流法伤持续的沟通互动,对社会团体的参与度较低,在社区选举等政治性活动中也较少出现。而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团体的参与是其社会融入情况的重要体现。从目前看来,中国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于缺乏一种以组织形式出现的载体。另外从社会角度看,流动人口是一群城市的无归属群体,城市里的各种社会群体,无论是文化团体,还是社区组织,亦或是福利团体等,都极少涵盖到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同时,由于文化的同质性,流动人口在外部社会交往上也呈现出一种交往的内倾,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相比于和城市原著居民,他们更愿意和老乡或者其他地区流入城市的农村人交往,这一交往倾向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和城市人的接触,阻碍了城市价值观念或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造成流动人口在社会层面融入的封闭。
第三,在心理层面上。从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这一层面的研究停留不多。研究现有文献可以发现,流动人口几遍认为自己适应了城市生活,也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适应,只停留在经济或社会交往的适应上,离精神层面的适应还差距甚远。另外,从价值观和归属感两个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层面的适应进行分析证明,其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适应性依次递减。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城市外来人口,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做了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已取得到丰硕成果。主要有第一,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维度以及层次上进行探讨,基本支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多维度的这一观点,并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几个方面。第二,有学者在居住状况、社会交流和活动参与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社会融入程度较低,仍和城市原著居民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
第五篇:青春励志
青春励志演讲稿5分钟1
这段关于20岁青年人如何看待人生的演讲引起了许多TED粉丝的讨论,来自TEDx组织团队的David Webber就说:Meg指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青年人需要及早意识到积累经验和眼界,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都是有利自己发展的重要事。”30岁不是一个新的20岁,生活决定权在于你自己。
记得见我第一位心理咨询顾客时,我才20多岁。当时我是Berkeley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生。我的第一位顾客是名叫Alex的女性,26岁。第一次见面Alex穿着牛仔裤和宽松上衣走进来,她一下子栽进我办公室的沙发上,踢掉脚上的平底鞋,跟我说她想谈谈男生的问题。
当时我听到这个之后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同学的第一个顾客是纵火犯,而我的顾客却是一个20出头想谈谈男生的女孩。我觉得我可以搞定。但是我没有搞定。
Alex不断地讲有趣的事情,而我只能简单地点头认同她所说的,很自然地就陷入了附和的状态。Alex说:“30岁是一个新的20岁。”没错,我告诉她“你是对的”。工作还早,结婚还早,生孩子还早,甚至死亡也早着呢。像Alex和我这样20多岁的人,什么都没有但时间多的是。
但不久之后,我的导师就要我向Alex的感情生活施压。我反驳说:“当然她现在正在和别人交往,她现在和一个傻瓜男生睡觉,但看样子她不会和他结婚的。”而我的导师说:“不着急,她也许会和下一个结婚。但修复Alex婚姻的最好时期,是她还没拥有婚姻的时期。”
这就是心理学家说的“顿悟时刻”。正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30岁不是一个新的20岁。
的确,和以前的人相比,现在人们更晚才安定下来,但是这不代表Alex就能长期处于20多岁的状态。更晚安定下来,应该使Alex的20多岁成为发展的黄金时段,而我们却坐在那里忽视这个发展的时机。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这种善意的忽视,确实是个问题,它不仅给Alex本身和她的感情生活带来不良后果,而且影响到处20多岁的人的事业、家庭和未来。
现在在美国,20多岁的人有五千万,也就是15%的人口,或者可以说所有人口,因为所有成年人都要经历他们的20多岁。我专门研究20多岁的人,因为我坚信这五千万的20多岁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了解那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和生育专家已经知道的事实:你的20多岁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你20多岁的时光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
这不是我的看法。这些是事实。我们知道80%决定你生活的时刻发生在35岁之前。这就意味着你生活的重要决定、经历和突然的领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岁之前发生的。那些超过40岁的朋友不要惊慌,我想这群人会没事的。
我们知道职业生涯的前10年,对你将来的收入有重大影响。我们知道到了30岁的时候,超过半数的美国人会结婚,或者和未来的另一半同居或者约会。我们知道人在20多岁的时候,大脑停止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重组,以适应成年世界的快速发育阶段。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想怎样改变自己,现在是时间改变了。
我们知道在20多岁的时候,性格的改变多于生命中任何时期。我们也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时期,在28岁的时候达到顶峰,35岁之后生育变得困难。所以你的20多岁正是了解你自身和选择的时期。
当我们想到孩童的成长时,我们都知道1-5岁,是大脑学习语言和感知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日常的普通生活,都会对你的未来道路影响巨大。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成年发展期,而我们的20多岁正是成年发展期的关键。
但是20多岁的人却听不到这些,报纸讨论的只是成年年龄界线的变更。研究者称20多岁是延长的青春期。记者就引用傻傻的外号称呼20多岁的人,比如“twixters”(twenty-mixters)和“kidults”(kid-adults)。这是真的。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的忽视的正是对成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十年(从20岁到30岁)。
雷昂纳德·伯恩斯坦说过:要想取得成就,你需要一个计划和紧迫的时间。这是大实话啊!所以当你拍着一个20多岁的人的脑袋,跟他说,“你有额外的10年去开始你的生活”,你觉得这改变了什么?什么都没改变。你只是夺走了那个人的紧迫感和雄心壮志,绝对没有改变什么。
然后每天,那些聪明有趣的20多岁的人,就像你们和你们的儿子女儿一样,走入我的办公室开始说:“我知道我的男朋友对我不够好,但是我们的关系不算数。我只是在消磨时光而已。”或者说“每个人都告诉我,只要能在30岁的时候开始我的事业,这就足够了。”
但是实际听上去却是:“我马上就要三十了,却根本就没有东西展示。我只是在大学毕业时,有过一份最漂亮的简历。”或是这样:“我20多岁时的约会,就像找凳子。每个人都绕着凳子跑,随便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