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3.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东胜街道童玲燕
加强全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的青少年教育网络是必须,也是必然。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所以,青少年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因素,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生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青少年体验社会、实践社会的主要平台。作为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青少年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等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社区中完成的。粗略的统计一下,一年中在校的青少年大约有160多个假日、休息日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加之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工作较忙,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
本文旨在介绍通过抓住制度、阵地、队伍、活动等四个关键环节,推进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引发如何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联合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构建起社区教育大课堂,增强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一、以健全制度为保证,构建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
社区要健全以街道为核心,区、街、居并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发挥职能作用,保证运作顺利;要建立青少年教育联系线:一条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一条是: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辅导员——学生。同时要建立健全制度,做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互相渗透,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新网络。
一是建立调查摸底制度。深入居民家庭,定期对辖区内青少年的数量、年龄结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思想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完善社区青少年档案。重点关注社区青少年特殊群体,细心体察不同群体青少年的需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多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
二是建立社区团队活动制度。通过建立社区学习团队组织,按照就近就便和自主自愿的原则把少先队员组织起来,组建小队和中队,实现社区青少年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三是建立社区与学校、家庭工作协调制度。街道、社区可成立由党工委、各社区支部(总支)书记、街道相关科室、辖区有关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组建由教育、团委、妇联、城管、综治等部门参加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加强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社区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延伸,通过开放教育阵地、为社区学校提供师资等方式,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需求;要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资源向社区倾斜,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在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资源在社区共享,教育内容在社区结合,教育情况在社区沟通,教育工作在社区衔接的良好局面。如推广“四点钟”学校、“社区家庭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建 1
立社区活动联系卡,社区认真记录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定期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同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等等。
二、以拓展场所为前提,完善青少年教育阵地
加强社区内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的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和社会环境,建立各种类型的活动基地、教育基地、文化基地、实践基地。如在街道、新村、楼群建立老少乐园、青少年教育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少年法律学校、少年军校、家长学校、青少年帮教协会等多项社区教育服务设施,以丰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青少年社区教育领域。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向青少年开放,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局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一是落实相关政策,规范阵地建设。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明确标准,积极腾、租、借、建,拓展活动场所,保证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配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提倡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益。在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建设好综合性活动场所,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同时充分挖掘辖区有关单位的物质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学校、幼儿园的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使设施充分得到利用。如充分发挥小学的教育基地作用,以“四点钟”学校为依托,通过各种活动、多种方式,开展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海军干休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老红军、书法家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书画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三是净化文化环境,全方位营造健康成长氛围。强化网吧管理,联合有关执法部门以查处网吧接纳青少年、超时经营和黑网吧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还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电子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和兜售不良出版物行为进行清查、整治,确保学校周边的“文化安全”, 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三、以建设队伍为重点,增强青少年教育力量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对象层次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做。在发挥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作用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支来源多样、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懂得社区教育规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青少年教育队伍。
一是推行社区教育辅导员进社区。在区社教委的统一协调下,辖区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选派优秀教师到各社区担任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既解决社区教育工作力量不足和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又促进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沟通、有效结合。
二是积极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各类人才社会热心人士和大学生等人员有组织地汇集起来,如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社区工作者、英雄模范、技术能手、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工作人员等,积极投身社区青少年教育,形成来源稳定、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队伍。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悉青少年教育的方式和特点;第二,应了解我国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能够认真总结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
三是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是广大青少年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好这一支队伍,让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社会风尚监督员。
四、以实践育人为宗旨,拓展青少年教育新载体
实践活动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生命。开展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不仅能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而且能提高青少年的实践动手能力,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概括起来,社区可以开展科普推广型活动,社会实践型活动,主题教育型活动,法制教育型活动,家长学校型活动,寓教于乐型活动等。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要注意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精心设计富有社区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载体,努力形成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亮点活动项目。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
一是突出教育,重在实践。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践行荣辱观、感恩社会、关爱他人、送温暖。如“阳光牵手.人生导航”行动是针对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推出的特色帮扶活动和亮点载体。可组织辖区内未成年的外来、单亲、留守家庭子女与大学生“阳光牵手”结对交流学习、理想和生活,或走进大学校园或热线联系或相约互助,让结对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是强化养成,快乐体验。街道、社区可经常开展一些益智益情活动,使青少年在活动实践中接受熏陶,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在玩中学做人,在乐中明道理,在体验中成长。如“社区小义工,体验中成长”系列活动,街道、社区可组织青少年在开展社区的各项服务中增长才干,小义工分成助老、助学、环保、宣传、制止不文明行为等5个分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助老小分队为社区里的老人们送去文艺节目并帮助打扫卫生,助学小分队为困难学生家庭送去慰问金,环保小分队包片清除户外涂鸦的“牛皮癣”,清除乱贴乱画、清洁公共卫生等,宣传小分队拿着小喇叭穿行于楼栋小巷间宣传文明知识,而制止不文明行为小分队则在马路沿线提醒并劝告叔叔阿姨们纠正交通违章,不要乱吐乱扔、乱堆乱放等。
三是灵活安排,小型多样。从青少年实际需要出发,灵活机动地做出安排,列出活动内容、时间“菜单”,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选择参加。重点组织好“四点钟”学校的活动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解除家长的后顾之优,使“四点钟”学校形成与学校相衔接的“接力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五老”队伍、社区志愿者等人员的作用,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模拟法庭”、“法制之窗”电脑平台、“四自五爱”教育、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体验做“小楼长”学会自信、体验“走廊革命”学会自立等等。如在“四点钟”学校的展板上,孩子对父母、老师未能说出口的话,居民对每个孩子点滴成绩的点名表扬和不良现象的劝导都可以写出来,沟通、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在“快乐课堂”里,孩子们可以读书、下棋、写作业;专职教师每天迎送着每个孩子,在“心理小屋”里,孩子的小秘密会有人倾听。从而在社区中形成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帮困助残的良好氛围。
五、思考
社区的发展为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机遇与挑战。针对于当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呈现的新特点,社区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与社区建设紧密相连,赢得跨世纪的新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关于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创新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主要强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工作,一方面,要通过社区有效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符合青少年特点、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青少年接受教育,提倡愉快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此外,要特别注重青少年教育的特点。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不同。突出表现为松散性、随机性、不稳定性、潜隐性的特点。社区教育大多是零散的、不连续的,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力比较弱。因此,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创新,必须在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同时,利用好社区的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力量,注重教育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强调教育内容的创新,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主旨是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其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法制纪律
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着力解决的是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成才。
第二,强调教育方法的创新,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社区青少年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贴近社区生活的实际。一些常用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诸如:榜样示范、环境熏陶、座谈交流、载体运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关于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建设的创新
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的着力点是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它是服务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组成部分。社区服务青少年,建设青少年服务基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共青团在“青年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进入社区,为社区服务青少年阵地建设奠定了基础。扩大这些活动的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青少年中的作用,使之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化是创新的基本思路。社区青少年服务内容的创新应本着“需求+可能”的原则,围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以及社区互助等方面有重点地创办一批富有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社区服务项目。
其中,要特别关注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少年子女和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创造条件为他们服务。这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改革开放、促进新城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少年子女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成才权等合法权益必须受到保护。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围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需求提供便利服务。
(三)关于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
青少年社区文化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区群众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文化建设在青少年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要构建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的社区文化形式,并通过这种文化形式的教育,让青少年在他们愿意接受的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升华,形成精神力量、人格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区教育活动、社区科普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社区娱乐活动等都是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形式。社区应以 “大家唱、大家演、大家跳、大家写、大家画、大家读、大家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及科学观念,培育社区理念,动员、吸引社区青少年和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增强青少年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责任,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净化成长环境、加大保护力度、引导健康成长、矫正不良行为、加强实践体验、强化养成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努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董倩,《务实创新 积极探索社区青少年工作新途径》,北京共青团网 2006年2月13日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与思考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9月10日至9月30日我们对全县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走访,走访了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等单位,到永丰、梓门、杏子、井字等乡镇及城北学校进行调研,有关调查情况如下:
一、我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
各级各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了青少年法制观念, 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格局。
(一)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各乡镇都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理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理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全县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 镇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中小学校普遍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载体有创新,阵地有拓展。全县建立了包括城北学校和国藩实验学校在内的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并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每年的9月份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各乡镇都集中认真开展了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三)校园法制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利用政治课、班会、校会、专题教育等渠道,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自护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第一课堂作用。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乡镇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合力。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要特别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发挥整体效应。近年来,全县共青团、综治、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侦查、检查、审判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严厉打击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做好安臵帮教,预防和减少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积极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做好孤残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文化、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精神生活空间;发挥舆论、传媒优势,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大胆揭露、曝光 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效果显著。加强青少年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对青少年健康有影响的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制造、销售和经营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商品、文化制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同有关单位的联系,促使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整顿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警校共建文明单位活动,强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安臵帮教工作,全县共建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站16个,家长学校18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死角盲区,尤其是社会青少年群体这一块;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据双峰县人民法院统计,2006年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9.6%,与上年同期6.2%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县公安局统计2006年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70余人,比上增长0.2个百分点,受治安处罚的也略有上升。2007年到目前为止,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人数已经接近去年,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青少年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缺乏刚性机制,制度难以落实。虽然制订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习培训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以至于这些制度大部分都只停留在文件或只是上墙而无法真正落实。
(二)政策错位。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现行各项政策导向迫使各类中小学校围绕高考、中考指挥棒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法制课很难进入学校正式课堂。学校的法制教育要求“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但与教育部的规定产生冲突,根本不能进入教育系统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内容既然不在教学大纲目录,特别是中、小学,要做到“四落实”是不可能的,产生了法制课教材不统一,法制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致使法制课计划难落实,法制课时无保证。
(三)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尚法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四)法制教育方法老化,没有针对性。对于在校的青 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不少地方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了相应的法制课教材,但出于学生减负的要求和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该教材无法进入学校,各地学校的法制课教学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形不成规模。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令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社会青少年尤其是闲散的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绝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初中毕业辍学的青少年,既无工作单位,家庭管理又差,思想不定型,精力又充沛,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盲区,几乎谈不上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缀学及闲散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大高于在校青少年学生,据县人民法院统计,在校生犯罪仅占全部青少年犯罪的9%,其余大多数为缀学的社会青少年,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滞后。
(五)经费严重不足。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工作,虽然涉及这一项工作的部门机构多,但有专项财政拨款的单位很少,即便有专门的财政经费,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与工作需要相比缺口太大,据统计,“四五”普法期间,各乡镇用于法制宣传教育的经费平均每年不足万元,到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块那就更少了。学校法制课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据调查了解,在各学校法制课教师中,没有一人是法律专业的,只有十余人通过函授或自考学习了法律专业。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加强领导,健全保障体系。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二)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形成合力。首先,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 育中的职责,严格考核,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其次,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学校不可能包揽青少年的一切事务。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要推广好的经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发挥社区熟悉情况,近便安全的优势,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对社会青少年,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加大辍学青少年再教育或技能教育的范围、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谁用工,谁负责”等原则,由用人单位和居住地基层组织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同时,积极为社会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死角和盲区,降低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 纠正。
(三)加强学习培训,搞好队伍建设。召集一批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标准建好一支普法讲师团,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只懂与自身相关法律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现状,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课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离退休老同志更新知识,提高关工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优秀、生动、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抢占各类传媒阵地,引导青少年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作品和黄、黑、恶网吧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与其它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的结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到全民学法用法的总体规划中,用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良好表率激励青少年 的学法积极性,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发展。第三,要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法律与道德规范有着天然的联系,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领会也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法律、道德、文化三者在内容、形式上都互为补充,互相衔接,搞好三者的结合,一举多得。第四,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仅要让青少年学法、用法、护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守法、用法、护法,提高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水平。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省关工委和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调研内容和方式,并制作印
发了分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别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内容的两种调查问卷。2003年11月5日-12日,我们对洛阳、三门峡两市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开了调查,分别走访了汝阳县、灵宝市,深入到洛阳市涧西区城关镇第三中学、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等地,召开了有关工委、公、检、法、司、教、综治、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学校老师、学生、司法所等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4次,查看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增强。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洛阳、三门峡两市普遍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市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三门峡市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洛阳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法制工作机构;灵宝市县、乡、村及400多所学校全部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达685个,参与工作的达3000余人,特别是灵宝市关工委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下设“一室三科三团一站”(办公室、学校工作科、法制教育科、社会青少年教育科、德育报告团、法制报告团、科技报告团、《关报》灵宝记者站)。同时,两市普遍为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抓基地,拓展工作阵地。“四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1—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积极筹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涧西区在社区建设中,把社区有无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全区已有65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占社区总数的81%。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三门峡市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9个,中学以上学校建成法制教育室685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抓载体,创新形式。〖HT〗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各地普遍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让服刑劳教青少年现身说法、法律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农村青少年“三无两有”(无犯罪、无缀学、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知识)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三门峡市把每年的11月份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四)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地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汝阳县2003年6月以来,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五)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HT〗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洛阳、三门峡两市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第四篇: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省关工委和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调研内容和方式,并制作印发了分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别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内容的两种调查问卷。2003年11月5日-12日,我们对洛阳、三门峡两市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开了调查,分别走访了汝阳县、灵宝市,深入到洛阳市涧西区城关镇第三中学、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等地,召开了有关工委、公、检、法、司、教、综治、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学校老师、学生、司法所等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4次,查看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增强。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洛阳、三门峡两市普遍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市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三门峡市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洛阳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法制工作机构;灵宝市县、乡、村及400多所学校全部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达685个,参与工作的达3000余人,特别是灵宝市关工委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下设“一室三科三团一站”(办公室、学校工作科、法制教育科、社会青少年教育科、德育报告团、法制报告团、科技报告团、《关报》灵宝记者站)。同时,两市普遍为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抓基地,拓展工作阵地。“四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1—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积极筹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涧西区在社区建设中,把社区有无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全区已有65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占社区总数的81%。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三门峡市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9个,中学以上学校建成法制教育室685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抓载体,创新形式。〖HT〗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各地普遍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让服刑劳教青少年现身说法、法律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农村青少年“三无两有”(无犯罪、无缀学、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知识)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三门峡市把每年的11月份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四)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地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汝阳县2003年6月以来,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五)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HT〗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洛阳、三门峡两市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洛阳市组织共青团、综治、公、检、法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侦查、检查、审查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切实维护青
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严厉打击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做好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劳教、服刑的青少年进行改造、帮教;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积极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做好孤残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文化、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精神生活空间;发挥舆论、传媒优势,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大胆揭露、曝光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效果显著。加强青少年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对青少年健康有影响的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制造、销售和经营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商品、文化制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三门峡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同有关单位的联系,促使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整顿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警校共建文明单位活动,强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全市共建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167个,家长学校56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关工委组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市涧西区关工委调动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利用社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区、社区、学校关工组织协调一致,共同行动,利用假期,提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每学期放假之前,社区关工组织去各中小学把本社区的学生接回社区,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假期表现做好假期鉴定,开学时,再把社区内的学生送回学校。假期组织社区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等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灵宝市焦村镇万渡村关工委成员杨天资,自费购买科技、法制资料,创办了科技文化大院,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义务讲解科技、法制知
识,还走村串户,进行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戒赌,促进了该村治安状况的好转。
二、存在问题分析
各地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据三门峡市法院统计,2003年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6%,与去年同期27%相比,增长45个百分点;市公安局统计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增长62个百分点,受治安处罚的也略有上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依法治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学校对“双差生”嫌弃或歧视的占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18%,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教育观念的偏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凡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其工作开展得就扎实有效;凡是认识缺失,工作就推拖应付,虚浮搞花架子。
(二)政策错位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现行各项政策导向迫使各类中小学校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法制课很难进入学校正式课堂。“四五”普法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对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要求“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但与教育部的规定产生冲突,根本不能进入教育系统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内容既然不在教学大纲目录,特别是中、小学,要做到“四落实”是不可能的,产生了法制课教材不统一,法制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致使法制课计划难落实,法制课时无保证。
(三)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洛阳市的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不少地方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了相应的法制课教材,但出于学生减负的要求和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该教材无法进入学校,各地学校的法制课教学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形不成规模。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
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令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社会青少年尤其是闲散的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绝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初中毕业辍学的青少年,既无工作单位,家庭管理又差,思想不定型,精力又充沛,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盲区,几乎谈不上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缀学及闲散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大高于在校青少年学生,据灵宝市法院统计,在校生犯罪仅占全部青少年犯罪的9%,其余大多数为缀学的社会青少年,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滞后。
(五)措施棚架 “一五”到“四五”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调查问卷显示,认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职能作用发挥一般的占被调查人员的28%,认为不起什么作用的占4%,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制副校长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十分理想。
(六)保障不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工作,虽然涉及这一项工作的部门机构多,但有专项财政拨款的单位很少,即便有专门的财政经费,也往往少得可怜,与工作需要相比缺口太大。学校法制课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据了解,洛阳、三门峡两地的所有法制课教师中,无一人是学法律的。在我们召开的座谈会上法制课老师自己都说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法制课老师很难从法理上给予合理、正面的回答。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优秀、生动、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抢占各类传媒阵地,引导青少年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作品和黄、黑、恶网吧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与其它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的结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到全民学法用法的总体规划中,用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良好表率激励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发展。第三,要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法律与道德规范有着天然的联系,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领会也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法律、道德、文化三者在内容、形式上都互为补充,互相衔接,搞好三者的结合,一举多得。第四,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仅要让青少年学法、用法、护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守法、用法、护法,提高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水平。各部门各类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二)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首先,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居中协调指挥;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比如,加大校园及周边坏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等等。其次,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学校不可能包揽青少年的一切事务。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要推广洛阳涧西区的经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发挥社区熟悉情况,近便安全的优势,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对社会青少年,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加大辍学青少年再教育或技能教育的范围、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谁用工,谁负责”等原则,由用人单位和居住地基层组织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同时,积极为社会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死角和盲区,降低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提供保障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只懂与自身相关法律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现状,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离退休老同志更新知识,提高关工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要加强各种法制教育阵地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组建法制宣讲团,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等,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第五篇: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
查与思考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0月,省关工委和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调研内容和方式,并制作印发了分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别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内容的两种调查问卷。11月5日-12日,我们对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开了调查,分别走访了汝阳县、灵宝市,深入到洛阳市涧西区城关镇第三中学、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等地,召开了有关工委、公、检、法、司、教、综治、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学校老师、学生、司法所等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4次,查看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增强。
抓组织,健全网络。洛阳、三门峡两市
普遍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市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三门峡市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洛阳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法制工作机构;灵宝市县、乡、村及400多所学校全部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达685个,参与工作的达3000余人,特别是灵宝市关工委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下设“一室三科三团一站”。同时,两市普遍为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抓基地,拓展工作阵地。“四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都要建立1—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县积极筹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
了新的发展,涧西区在社区建设中,把社区有无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全区已有65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占社区总数的81%。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三门峡市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9个,中学以上学校建成法制教育室685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抓载体,创新形式。〖ht〗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各地普遍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让服刑劳教青少年现身说法、法律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公民道德规范
进万家”、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农村青少年“三无两有”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三门峡市把每年的11月份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地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汝阳县6月以来,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
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ht〗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洛阳、三门峡两市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洛阳市组织共青团、综治、公、检、法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侦查、检查、审查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严厉打击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做好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劳教、服刑的青少年进行改造、帮教;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积极为权益受到侵
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做好孤残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文化、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精神生活空间;发挥舆论、传媒优势,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大胆揭露、曝光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效果显著。加强青少年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对青少年健康有影响的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制造、销售和经营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商品、文化制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三门峡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同有关单位的联系,促使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整顿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警校共建文明单位活动,强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全市
共建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167个,家长学校56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关工委组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市涧西区关工委调动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利用社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区、社区、学校关工组织协调一致,共同行动,利用假期,提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每学期放假之前,社区关工组织去各中小学把本社区的学生接回社区,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假期表现做好假期鉴定,开学时,再把社区内的学生送回学校。假期组织社区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等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灵宝市焦村镇万渡村关工委成员杨天资,自费购买科技、法制资料,创办了科技文化大院,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义务讲解科技、法制知
识,还走村串户,进行法制教育,帮助
青少年戒赌,促进了该村治安状况的好转。
二、存在问题分析
各地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据三门峡市法院统计,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6%,与去年同期27%相比,增长45个百分点;市公安局统计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增长62个百分点,受治安处罚的也略有上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依法治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学校对“双差生”嫌弃或歧视的占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教育观念的偏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凡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其工作开展得就扎实有效;凡是认识缺失,工作就推拖应付,虚浮搞花架子。
政策错位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现行各项政策导向迫使各类中小学校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片
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法制课很难进入学校正式课堂。“四五”普法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对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要求“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但与教育部的规定产生冲突,根本不能进入教育系统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内容既然不在教学大纲目录,特别是中、小学,要做到“四落实”是不可能的,产生了法制课教材不统一,法制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致使法制课计划难落实,法制课时无保证。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洛阳市的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方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