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检测第10课 第1框强化训练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到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而如果你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B)①外部矛盾阻碍事物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自己发展自己 ③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 ④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强调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故选②④。①强调外部矛盾,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2.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B)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实现发展的基础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创新思维能够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守破离”指的是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强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B正确;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3.“微课”是一种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学生网络在线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微课”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方式有了转变,学习能力大为增强。从哲学上看,“微课”的运用(C)①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颠覆 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证否定 ③体现了创新仅仅是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④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学生通过‘微课’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方式有了转变,学习能力大为增强”说明“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证否定,其实质是“扬弃”,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认为“微课”的运用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颠覆,否认了传统课堂的重要性,排除;③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故选C。
4.漫画《筛选》告诉我们(C)
A.否定就是创新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辩证的否定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
[解析] 《筛选》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选C。A项错误,创新符合辩证否定观原理,不是只有否定;B项错误,否定中有肯定,不是彻底抛弃;D项错误,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5.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全国统考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让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更加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文理兼顾,不可偏颇,未来办学在不分文理科的前提下,也可以针对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特色培养。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B)①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他事物,全国统考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 ④部分决定整体,在不分文理科的前提下,要注重进行特色培养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否定,①错误;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这说明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②正确;“让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更加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这启示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③正确;部分不决定整体,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6.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其多年的研究,以青蒿素获得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不得不说是中国国粹——中医学向世界的一次展示,是对中医这一国粹的认定和传承,也是在西方普遍不看好中医的情况下,中医千载难逢的救赎机会。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理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的成果。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社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
有人认为,“传统中医药只有打破传统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展”。请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
[答案] 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传统中医药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传统中医药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应予以保留,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得到更好的发展。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传统中医药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示例二: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该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彻底打破传统理论的说法是片面的。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中医药,我们应批判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中医药,我们既要尊重、保留其基本内涵,又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解析] 本题既可以从创新的角度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从“打破传统理论”的角度论证其片面性。结合辩证否定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有一棵树的部分枝条生了虫子,而树的主人却把整棵树都砍了。砍树的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否定是(D)A.事物自身的否定 C.发展的环节
B.既克服又保留 D.全盘否定
[解析]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材料中砍树的人因为树的部分枝条生了虫子就要把整棵树砍掉,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表现为全盘否定。选D。
2.戏曲大师裴艳玲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说,京剧创新首先要继承。每个演员必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须先继承,大量的继承。等你这一碗水装得满满的了,你想让它不往外溢都不可能,这个时候,创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B)①鼓励人们敢于否定传统文化中消极过时的部分 ②体现联系是辩证否定的重要环节,创新需要继承 ③看到了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忽视量变就不可能有质变 ④主张京剧创新要立足实践,顺应时代的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否定观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文化创新首先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积极部分,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正确;一碗水装满了,往外溢出则是必然的,这一比喻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③正确;材料只强调了继承对创新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也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顺应时代,排除①④。
3.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A)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②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画龙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瑕不掩瑜——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正确,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②正确,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错误,画龙点睛——抓主要矛盾;④不选,瑕不掩瑜——抓主流。
4.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讽刺了一些人(C)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 C.②④
B.①④ 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漫画名称明确漫画的讽喻主题。①绝对化;②④正确点明了漫画中行为的错误实质;③错误,失误和错误本身不一定是宝贵的财富。
5.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B)①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 ②运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①错误,④正确。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错误,③正确。
6.毛泽东提倡“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强调:“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这蕴含的哲理是(C)①坚持“扬弃”可以标新立异 ②既肯定又否定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③大胆质疑是开拓创新的根本 ④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体现了辨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有利于培育创新精神,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坚持“扬弃”的目的不在于标新立异;③错误,大胆质疑并不是开拓创新的根本。故选C。
7.我国国家领导人表示,对过去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都要扎实推进,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朝令夕改。同时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已有的东西,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这是因为(C)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①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观点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对过去„„都要扎实推进。同时要着眼于当今时代„„”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一个联系的环节,他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一个发展的环节,②正确;既对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加以肯定,又对不符合时代的东西加以否定,这体现了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④正确;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答案] 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解析]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主要观点是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因此回答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主要应从科技工作者具有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角度展开进行回答。百度文库最新出品
第二篇: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山东肥城市第六中学 韩爱丽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2.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板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国别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中国 英国
中英两国的概况(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驰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扭转逆差
借口
(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
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承转)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承转)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参考答案)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第三篇: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2.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板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中英两国的概况
国别 中国 英国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驰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扭转逆差
借口(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
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承转)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承转)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参考答案)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作业设计
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 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音乐与美术》教学案例
一、课标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这节课的特点,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的课标要求: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音乐和美术领域硕果累累,贝多芬、莫奈、德彪西、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名家辈出,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节可让学生了解:艺术空前繁荣的时间、流派、作用以及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作用等内容,每种艺术形式,呈现的不同流派,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
三、学情分析
本节专业性强,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现在的高中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其在文学、音乐、美术诸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常识,有些还获得了相当高的资格,因此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2.本课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
3.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突破:①由于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可预先给学生准备学案,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利于学生发现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扣19世纪以来所出现的音乐与美术杰出的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这一主线,围绕近现代世界艺术发展历程、成果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变迁等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授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知识点如何学,方法如何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还会产生什么新问题,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突出重难点,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效果!
六、教学方法
1.情境式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问题式导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
4.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
七、教学资源、手段和课时
1.教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19课)、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插曲及其有关印象派的FLASH等
3.学生课前浏览 “音乐与美术”有关的网址和网页:
http://
http://ccd.zjonline.com.cn/sjmh043.htm
4.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自学园地: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课堂教学资料,或者进行学习活动,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我最喜爱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举办艺术作品欣赏会或贝多芬(德彪西)音乐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艺术作品。
课堂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投影,教师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随即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听贝多芬的音乐。接着提出问题:从贝多芬身上什么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说说你的理由。导入新课。
在解答导入新课问题的答案上不必拘泥统一答案,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各抒己见。
2.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后,用问题式导学,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随堂指导。或者让学生围绕导学提纲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还能自己提出问题最好)来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边调控课堂边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授课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1),给出贝多芬雕像,提出问题:从旁边的图中,再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进步和自由,献身音乐。
(幻灯片投影2)给出一段材料:他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他是拿破仑当时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抓住乐谱的封面撕个粉碎。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他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然后让学生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什么思想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试列举他的三部代表作。他对音乐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两者统一于印象派这一大派别之内,后者更是由前者启发而来,故可把两者结合起来掌握。
用FLASH多媒体演示介绍印象派由来和莫奈及其作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3)出示目标探究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讨:A、印象派绘画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B、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有何关系?C、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何共同的特征?有何艺术价值?(展示此问题时播放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一边欣赏,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一边学习活动。)D、印象派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印象画派的产生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学科、现实生活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
①印象派的发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的发生;②光学研究解开了光谱的真面目,艺术家知道了,光不是透明的,而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③蒸汽火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到郊外写生成为一件方便而时髦活动;④许多内在的、外在的、社会学的、物理学的、文化的多元复杂因素,催化了如黄金般光灿的艺术时代产生。(中心:这是资本主义崇尚个性的体现,也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启发)
(幻灯片投影4)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的共同特征,具体讲授如何理解作品艺术价值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①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②印象派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印象派主张追随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绘画特点。(第一组学生回答)
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二组学生回答)
共同点:它们都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三组学生回答)
历史意义:印象派艺术的崛起,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第四组学生回答)
过渡:现代艺术的兴起包括美术与音乐,“现代艺术的兴起”是承接“近代艺术成就”,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与19世纪的近代艺术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差别,但其创新与革新的内在精髓却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这一问题时首先让我们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3)现代艺术的兴起(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5)①后印象派绘画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更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其代表:塞尚、高更和凡高等。
(幻灯片投影6):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幻灯片投影7)提问:从下面六幅毕加索的自画像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画家?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教师讲解:
从毕加索六幅自画像里,我们可以透过毕加索的眼睛看毕加索。这几张自画像能看出毕加索的某段时间内的艺术轨迹。他是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索者,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但在各种风格中始终都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激昂而狂躁,无限崇尚自由,这在后面几张自画像上更显露无疑,在他的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
②现代美术和音乐的主要特征。
过渡:在印象派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派,现代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创新与多元化的特点,刚才欣赏毕加索的画,结合课本知识你认为现代美术有何特征?现代音乐又有何特征?
(幻灯片投影8)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现代艺术是如何创新和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其艺术价值与影响作简要评价。
在美术方面,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现代音乐也出现了许多派别,作曲家根据各自的创作理念谱写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乐曲,如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迅速变化。现代艺术反映了人们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在艺术创作上重视直觉和下意识活动,着重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心灵世界”、“自我表现”。
3.归纳小结:强调本节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节的知识结构:
4.布置作业:创新探究题:
(1)(新华社10月14日电)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创作的一份手稿最近在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图书馆中被发现,这份手稿在沉寂多年之后,13日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份手稿长达80页,如同一本杂志般大小。手稿上写着一首钢琴二重奏的乐谱,上面还有贝多芬本人所作的多处修改。根据文献记载,这首乐曲创作于贝多芬去世前几个月,当时贝多芬已经耳聋。根据估算,这份手稿可能会被拍卖出200万美元的高价。
问题:贝多芬的晚年手稿估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2)凡高的作品在伦敦和纽约的拍卖中,边创历年来世界名画的最高价格。
问:凡高的画为什么那么贵?
(3)有些人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即否定它们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你认为对艺术品的评价是否存在永恒不变的单一标准?
推荐理由:
(1)创设了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抓住了历史教学的精髓和核心,上出了历史课的历史味。
(2)运用了情境导入、问题探究、课件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较多,教学难度较大,必须“粗”“细”结合突破重难点,“粗”是让学生认识这一时期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细”让学生通过某一个人物及其作品,认识、体验他的伟大与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
第四篇: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西方、、、等思想的传播。
②以 为首的北洋军阀在 领域推行 反动政策。新 2.时间:。3.兴起的标志:。4.代表人物:、、、。文 5.口号(旗帜):、。
①提倡,反对。
化 6.内容 ②提倡,反对。
③提倡,反对。
运
④提倡,反对。
① 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以 后,新文化运动以宣传 为主。动 7.发展: ②1918年, 在《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
他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创办了。
①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
8.评价: ②作用:新文化运动启发,探索,为。
③不足:新文化运动也有。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 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 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 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①材料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②请归纳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分别对应的 事件?
③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五、当堂测试(一)单项选择
1.创 办《新青年》杂志的是()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
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 利》 b.《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 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 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9.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第五篇: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最新同步精品练习:第10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2框
基 础 演 练
一、选择题
1.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其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2017 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4.9205 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D)①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②其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利用闲置资源参与价值创造 ④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分享经济是需求侧改革,不是供给侧改革,④不合题意。故选D。
2.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地,不时会看见一座漂亮的两层小木屋,上面写着“青城驿站”,这就是呼和特市的“青城驿站”城市服务综合体。其核心功能是免费公厕,此外,还设有手机充电桩、ATM自动柜员机、免费Wifi、母婴专区等便民设施。此举(B)①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②保障民生,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是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表现 ④有助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此举是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表现,有助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③④正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①错误;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②;故选B。
3.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D)①使得绿色交通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共享单车迎来发展机遇 ②可实施差别信贷,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融资成本将高于节能环保企业 ③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据环境评估结果发放贷款 ④可以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绿色金融主要是指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非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①与题意无关;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绿色金融可实施差别信贷,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融资成本将高于节能环保企业,可以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故②④正确;并非所有贷款都需要环境评估,③表述错误。故选D。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结合的最佳途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做法未体现产业融合发展的是(A)①文明村采用新技术使西瓜在春节期间上市,价格为平时的四倍
②富强村着力推进蘑菇种植规模化,打造H省蘑菇种植繁育第一村
③和谐村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3 000元
④健康村引进机器设备对红薯进行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采用新技术使西瓜在春节期间上市”、“推进蘑菇种植规模化”的做法都未做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故①②符合题意;“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了融合、“引进机器设备对红薯进行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业与产品加工工业融合,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将垃圾转化为可用资源,需要巨大的投入和环境代价。也正是看到垃圾资源化过程的环境成本和风险,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渴求的心理,不断寻求垃圾出口渠道,期望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这警示我们(B)①谨慎对待全球化的影响,转嫁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危机 ②转变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③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不足压力 ④提高对国外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水平,提高引进来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各国应该用科学方式自己解决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危机,而不是转嫁给他国,①错误;鉴于将垃圾转化为资源要付出环境和投入的代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垃圾进口,最终不进口垃圾,而不是提高引进来效率,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6.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答案]①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体现了共享发展的理念。③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建设与其他建设相协调,有利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④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解析]本题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考生对新发展理念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创 新 拓 展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下列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有(A)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 ②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③大力推进消费征税改革→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 ④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会提高而不是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②传导错误;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而企业的产品结构不一定优化,④传导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2.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优化提升,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的发展有利于(B)①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增强居民获得感
②解决社会就业,快速增加居民的收入
③优化资源配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突出旅游业基础地位,发挥龙头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全域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增强居民获得感,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快速增加居民的收入”说法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④错误;故B。
3.2018年2月22日,为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贵州将全面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重点围绕最急需、融合发展最迫切的各主导产业,以应用为核心,深化云计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推进大数据建设(B)①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②发挥其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③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实体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④主导世界科技市场,左右经济发展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推进大数据建设,既有利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实体企业带来重大机遇,又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决定作用”夸大了大数据建设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错误,排除;④中“主导”“左右”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4.湾区经济是指以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发达的港口物流运输为依托,整合周边城市优势异质资源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滨海型区域经济形态。由此可见,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有助于(A)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真正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 ②优化经济空间组织关系,促进经济深度融合与发展 ③以“港澳”为中心,形成联合“走出去”的新优势 ④发挥大湾区自然地理优势,共同打造生态发展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有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优化经济空间组织关系,真正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促进经济深度融合与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湾区经济并不是以“港澳”为中心,③错误;湾区经济主要是整合周边城市优势异质资源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滨海型区域经济形态,不是共同打造生态发展特色,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5.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苏宁金融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三农”合作模式,通过对目标客户群的不断细分,推出多款核心服务。譬如,针对个体农户,基于“金融+电商+农业生产”的闭环农产品供应链,打造了个人信贷产品“惠农贷”等,率先抢占农村金融市场。这种经营模式(B)①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赢得市场先机 ②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了融资效率 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了服务范围 ④通过细分市场拓宽了营销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这种经营模式“通过对目标客户群的不断细分,推出多款核心服务”,这说明它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赢得市场先机,也说明它通过细分市场拓宽了营销领域,①④正确;材料中只是推出了新的信贷产品,并没有体现出融资效率的提高,②不选;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并没有优化产业结构,③不选,故选B。
6.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旅游业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促进全域旅游发展(A)①旨在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 ②有利于规范旅游治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③是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④意在提高各景点门票收入,增加旅游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着力推动旅游业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这说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旨在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①正确;“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说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有利于规范旅游治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②正确;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是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③不选;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景点门票收入,增加旅游效益,④不选,故选A。
7.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政策(D)①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②旨在加快消除城乡差异,加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③通过创新城乡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城乡生产力 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解放城乡生产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③④符合题意;①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②中“消除城乡差异”说法错误,城乡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8.近年来,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去产能等大背景下,某市煤企为了摆脱煤炭依赖,主动去产能,挖掘新动能。统计显示,近五年来,该市43%的煤企彻底转型,累计投入资金120亿元,54个新转型项目涉及现代种植养殖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十多个行业。15%的煤企成功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家落户。25%的煤企先后与中科院和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主动减产量,通过创新,推动煤企向高端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剩余的僵尸企业正在寻求合适的转型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市煤企成功转型给其它产能过剩的企业哪些借鉴。
[答案]①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主动去产能,挖掘新动能。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投资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向高端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煤企为了摆脱煤炭依赖,主动去产能”体现了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涉及现代种植养殖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十多个行业”体现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的煤企成功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家落户”体现了其实施“走出去”战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25%的煤企先后与中科院和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体现了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向高端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