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2015年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发布
报告精读 |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
2015年06月16日 13:41 来源:中国皮书网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578.5万)、俄罗斯(1104.8万)、德国(984.5万)、沙特阿拉伯(906.0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2.7万)、英国(782.4万)、法国(743.9万)、加拿大(728.4万)、澳大利亚(646.9万)和西班牙(646.7万)。
(2)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
2013年,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国际移民有8230万,出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国际移民为8190万人。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共有3800万亚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其中,有1900万亚洲人生活在欧洲,1600万亚洲人生活在北美洲,300万亚洲人生活在大洋洲。而出生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海外移民构成了国际移民的第二大群体,这部分国际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北美洲,有2600万人。
(3)欧洲和亚洲是最主要的国际移民目的地
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而生活在亚洲的海外移民有7100万。2000~2013年的13年间,亚洲的国际移民数量增长了2000万,这主要是由于亚洲西部的石油生产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4)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流动
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从欧洲国家来讲,遭受经济重创的国家,例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遭遇了大规模的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数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1450人、643808人。
2.中国的出境人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援引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指出,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入境旅游人数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接近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我国的境外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同年,我国入境旅游1.29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达到540亿美元。据相关专业人士估计,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5亿人次,同比增长17.5%;出境旅游花费将达到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超1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的增加,北美、欧盟等地均加大签证的便利程度,吸引中国游客。据美国官方提供的数据,2013年共有180万中国公民前往美国,大部分为赴美旅游和留学,为美国经济做出了211亿美元的贡献,同时为其增加10.9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21年,该数字将会跃升至每年850亿美元。因此,2014年11月APEC期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为对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商务、旅游签证,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人赴美旅游。
蓝皮书指出,2013年申请前来申根地区国家访问的外国人签证申请量高达1720万份,比2009年的1020万份增长了约68%。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量约150万份,是欧盟申根区的第三大客源国。截至2014年9月,英国政府颁发的旅行类签证数增长至19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旅行签证总数增长最大的为中国公民(增加了36342,比去年同比增加13%)。2013年,法国巴黎接待游客人数达2930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洲人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9.5%。在巴黎大区接待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增长数量排在第一位。2013年巴黎大区的中国游客数量较2012年增幅达50%,为90万人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游客旅行欧美国家的日益升温,可以预见欧美国家简化签证申请手续的举措将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赴欧美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增长。
3.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
蓝皮书研究发现,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呈下降趋势。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年度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年度增加2041人,比重提高了4.9%(2012年为23.3%)。
蓝皮书研究发现,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2013年中国入籍美国的人数为35387人,比2012年度增加3519人,增幅为11%。中国新入籍人口占美国新增户籍人口总数779929的4.5%,仅次于墨西哥(99385),印度(49897),菲律宾(43489),多明尼加共和国(39590)。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放弃公民身份的美国人或缴回绿卡的长期居民人数达到2999人,比2012年的932人增加了221%,创历史新高。在这 2999人中,华裔的人数在180~190人左右,比例约为6%。
4.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蓝皮书指出,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约为6000万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保持稳定。2013年,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分别约为71798人、34000人、27334人,总数为13.3万人。
(1)中国是美国永久居留移民第二大来源国
蓝皮书研究发现,美国是中国海外移民首选的移民目的地国。2000~2013年,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大陆人口约为90.3万人。近三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墨西哥。
蓝皮书还指出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年度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年度增加2041人,比重也提高了4.9%(2012年为23.3%)(2)中国依然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显示:2013年有近34000名中国人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在过去15年里,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在加拿大,出生于中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63.9%,由2001年的332825人增长至2011年的545535人,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地区)。2011年数据表明,超过49%(267780人)的中国移民居住在安大略省,其中84%(224915人)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30.7%(167535人)的中国移民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其中95%(159200人)居住在大温哥华地区。
(3)中国持续第二年成为英国第一大移民来源国
蓝皮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等国家,成为英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当年进入英国并居住在英国的中国人为4万人,占英国外来移民人口的8.7%。其他国家依次为印度(3.7万)、波兰(2.9万)、美国(2.9万)和澳大利亚(2.7万)。截至2012年12月,在英国的中国移民总数为41~43万人。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英国外来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共有4.6万人,占外来移民总数的9%,其他国家依次为西班牙(3.3万人),印度(3.3万人),澳大利亚(2.9万人),波兰(2.7万人)。2010~2013年,新入籍英国的中国人维持在7000人左右。
蓝皮书研究指出,2013年获得英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共计154689人,2013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达7244人,为第四大取得永久居留权居民来源国,仅次于印度(26198人),巴基斯坦(18095人),尼日利亚(7699人)。2012年,英国政府批准了419个投资移民签证,中国是仅次于俄罗斯(101份)的第二大投资移民来源国,共有95人获得了投资移民签证,比2011年39人增加了1.4倍。
(4)中国成为澳大利亚除技术移民外其他各移民类别的最大来源国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显示:2013~2014年澳大利亚共颁发了19万个永久居留签证,其中27334个永久签证为中国人持有,占总数的14.4%。
蓝皮书指出,过去10多年,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上升。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第一大商务交流来源国,第一大国际游客来源国。
澳大利亚重要投资者签证有九成发给了中国公民。2012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在商业创新与投资项目里新增重要投资者签证(Significant Investor Visa, SIV)。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286个重要投资者签证被颁发给申请者,给澳大利亚经济注入了14.3亿澳元的资金。中国是重要投资者签证项目的首要输出国,90.5%的签证持有者来自中国。为了进一步吸引高端投资者,2014年10月14日,澳大利亚移民局推出“高端投资者签证”。蓝皮书认为,该签证的推出,也为中国移民者提供了新的渠道。
2013~2014年度,获得澳大利亚积分制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人共8340人(约占总数的11.2%),比2012~2013年度增加310人;经济危机后,自2011年起,获得澳大利亚积分制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人数量连续三年增长。
2013~2014年度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颁发留学签证总数达292060份,比2012~2013年留学生签证总数(259278份)增加了12.6%。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有60315位中国人获得留学签证,比上一年增加11.7%,占该类签证总数的20.7%;其他留学生生源国依次为印度、韩国、越南与巴西。
蓝皮书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以及商务人士关注澳大利亚。2013~2014年度,约有400万(3969215名)游客获得来澳大利亚的旅游签证,较2012~2013年间颁发的旅游签证数(3728879份)增长了6.4%。中国游客获澳大利亚旅游签证数为549458份,较2012~13年增长了16.1%,占旅游签证总数的13.8%,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大游客来源国。2013~2014年度,澳大利亚共颁发了434024份短期商务签证,较上一年度减少29535份,其中75399份颁发给中国人,比上两个年度有所减少,但中国仍是第一大来源国。蓝皮书认为,2014年2月7日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针对中国商务人士开放了三年有效、多次入境的签证政策,这一政策将为中国商务人士提供极大的便利,减轻处理中国签证申请的工作量,将促进中澳之间的商务交流活动。
(5)中国是对日本国际人员流动最多的国家
蓝皮书研究发现,日本民族虽然非常保守,但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近些年也在接受移民方面有一些改革措施。如2010年1月,日本法务省提出日本吸引外国“高级人才优遇制度”,实施“积分制”来引进人才。2011年6月确定了积极吸纳拥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外国人才的方针。2012年7月正式出台了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评分政策。2014年6月12日,日本参议院通过新修正案,规定拥有符合资格高级技术的外国人,住满3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
蓝皮书指出,中国(含台湾、香港)是对日国际人员流动最多的国家,“新规入国”的中国人占“新规入国”的外国人总数的四成。2013年,新到日本的中国人共计983268人,其中,赴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有24583人,占总数的35.1%,比2012年减少1971人;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共计890265人,占2013年新进日本中国人数的绝大部分。2013年已定居日本的中国人共计649078人,占定居日本外国人总数的31.4%。2013年定居日本的中国人数较2012年减少0.5%(-3517人),为2009年以来最低值。其中已获得永久居留身份的中国人数达204927人,较2012年增长了12969人。获得特殊永久居留身份人数为1963人。2013年,在日本进行中到长期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107435人,占外国中长期留学生总数的55.6%。定居日本人数仅次于中国的其他国家分别为韩国(519740人,25.2%),菲律宾(209183人,10.1%),巴西(181317人,8.8%),越南(72256人,3.5%)。
5.投资移民将继续成为重要移民群体,对我国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1)中国赴美投资移民出现快速增长
通过投资签证(EB-5 visa)移民美国的中国公民稳定增长。2014财年度,美国发放的投资移民签证名额为10692份,其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有9128份,比2013年度增加2878份,增长46.0%。中国目前为美国投资移民最大来源国,中国大陆公民获得EB-5签证的人数比例从2008年的26.7%增长到85.4%,并且近三年均保持在85%以上。
蓝皮书认为,美国非常重视EB-5项目,未来该项目将获得持续支持。美国移民局局长Leon Rodriguez先生表示,仅在2014年EB-5项目就创造了55亿美元的投资机会。所以,该项目对美国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投资移民项目办公室主任Colucci主任也对2014年EB-5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并概括了2015财政年移民局的三大计划,包括:提高和扩大客户服务,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EB-5项目的完善性。2015年9月,EB-5法案将再次面临法案的存续问题,这将促使两党暂时放下彼此政见分歧,重新审视及评估EB5法案在美国未来长期经济复苏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及其价值,届时配额问题或将随该法案永久化、签证发放由一万张签证变为一万个家庭等多项改革政策而迎刃而解。
(2)投资移民将继续是重要的移民群体,对我国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蓝皮书研究预测,投资移民将继续是重要的移民群体。主要原因包括:
其一,投资移民与其它移民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蓝皮书以美国为例,EB-5投资移民与其他移民条件相比,具有面试成功率高、取证时间短、资金安全、无学历语言、年龄限制、可以享受当地的福利、子女可以和当地人一样的教育条件等,这些优势是中国人选择通过投资方式而移民的重要原因。
其二,国内对于居民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放松将扩大海外投资渠道。从2007年开始,外管局将个人年度换汇额度从2万美元调至5万美元,同时温州、上海等地个人海外直接投资试点也在不断推进。2014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自贸区将允许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开设个人资本账户。自贸区允许个人开设资本账户,也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公民海外投资渠道。
蓝皮书指出,受国内经济、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移民的需求相对较为旺盛;同时由于美国等国家大幅调整移民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海外移民的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外迁移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并不大,对人口规模和结构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6.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蓝皮书指出,来华移民成为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近年来,中国国际形象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蓝皮书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在2014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此背景下,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蓝皮书认为,中国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蓝皮书援引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Expat Explorer Report 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其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外籍人士的比例差不多是欧洲的三倍(亚洲为14%,欧洲为5%)。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多(中国为29%,全球的平均比例为7%)。
7.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高净值移民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大量高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反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蓝皮书援引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道,截至2014年3月的一年间,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中国人在美国买房的成交价中值为每套52.3万美元,而全美现房成交价中值为19.9万美元。蓝皮书认为,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美国、英国地产正在复苏,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2013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即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2014年9月,复星地产收购了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收购了日本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认为,中国投资移民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在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抵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移民通常是“移民不移居”,其资本和移民身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投资移民的业务和事业依然在国内,即使获得了移民身份,也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移民身份也有利于其经营跨国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另外,第三代移民潮移民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他们了解中国的情况,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中国移民的国际形象等方面也正在发挥作用。
8.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蓝皮书研究指出:十八大以后,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出境的签证便利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4年12月,有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十八大以来生效的有21个,2014年生效的有16个;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协定数量达到53个。截止2014年9月,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给予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中国护照“含金量”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这一措施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我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蓝皮书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我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我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我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我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我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蓝皮书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
9.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1)“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
蓝皮书指出,对移民比例高的国家而言,移民的经济贡献突出。如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美国,每年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他们带来的专业技能、资金、文化和人力资源促进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皮书援引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2014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推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移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他们的得奖、研究、创业和教育等方面。”报告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1965年国会通过的《移民和国籍法》,废除了关于国籍来源配额的种族歧视条款,使美国向亚洲移民打开了大门;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移民法》,增加了与工作相关的绿卡发放数量。这些政策变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吸引着全世界人才,并直接反映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从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1/4左右。
蓝皮书指出,移民已成为美国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蓝皮书研究发现:外国出生的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4%,而他们获得的美国创新专利却占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比例高达62%。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移民创建了美国1/4的高科技公司。中国、印度和韩国是向美国输送移民创业家的前十位的主要国家。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而在硅谷,36.4%人口出生于国外,1/3初创企业是印度裔美国人创立。
蓝皮书援引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指出,每7家英国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属于移民企业家。来自155个国家的海外移民在英国创办了企业,创业者人数接近50万。伦敦约有19万移民企业家,远比伯明翰(1.9万人)、贝尔法斯特(1.7万人)多。由于伦敦占据了多数的移民企业家资源,其获益也最多,其移民企业的数量为18.8万家,约为伯明翰的20倍。
(2)中国需要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蓝皮书根据国家外专局的统计指出,2013年,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为61.2万人次,比2011年(52.9万人次)增加8.3万人次。2004~2013年,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4600多人取得中国“绿卡”。自2008年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至2014年5月,有1306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蓝皮书认为,外国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在推动“中国创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我国外籍人才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基本上为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指出,外籍人在中国的流动也有待提升。2013年,外国人入出境中国共5251万人次,比2012(5435万人次)、2011(5412万人次)均有所下降,降幅为3%~4%。而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达1.95亿人次,为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的3.7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都在增长,比2009年内地居民出入境9491万人次增长了106%。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建议,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越来越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10.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成效明显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政策的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或者来华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人,其中2013年有35.35万留学人员回国,同比增长29.53%。2013年“千人计划”达4183人,同比增加861人。2013年,公安部批准1402人获得“绿卡”,比2012年的1202人增长16.6%,自2004年中国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获得绿卡人数达到7356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引用国家外专局的数据指出,2011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外专千人计划”以来,有242名外国专家享受有关政策和待遇在华工作,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发达地区;涉及工程材料、生命科学、环境、信息等专业领域。“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在出入境、居留、医疗、保险、住房、税收、薪酬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逐步落实。
11.海外侨胞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常态下,走向世界,助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发展理念。从北京到经莫斯科到北欧、从北京经中亚到欧洲大陆,从东南沿海经东南亚、南亚到非洲大陆,“一带一路”贯穿整个欧亚非。从历史上中国移民的走向来看,“一带一路”正是华人走向世界的“路线图”,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经中亚走向欧洲,走出了“陆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冲破重重的巨浪“下南洋、走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蓝皮书研究指出,据统计,目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约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四分之三,以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居多,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改革开放后出去的934万国际移民中,有大部分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亚和非洲的中国国际移民也在增加,他们已成为加强中欧、中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在我国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新华侨华人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部分人才的自身素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软硬实力的转换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既是国家“硬实力”的载体,如投资经商、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如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开展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际人才的支撑。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他们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他们具有中华血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母国”情怀;其次,他们在国内都有亲属,相对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中国社会,认同国内价值观。再次,他们中很多在中国还有产业基础,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环境、法律,甚至在当地也创立了企业,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这一海外移民群体的优势,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同时,应以更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胸襟,设立相应的途径,维护海外侨胞的合法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更自觉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12.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蓝皮书及与会专家指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随着中国日渐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建立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政策构成的系统的人才移民政策体系,开辟来华移民的新时代,开发好国际人才来华的红利,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移民体系吸引人才,体现的不只是一个身份、一张护照,还有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机会和梦想,以及一个国家给予公民的尊重、机会、保障和福利,也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基础。
蓝皮书认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留学生回国和在华留学生、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等多种制度并立的行政管理模式,相互之间并没有衔接,不成体系。所谓系统的人才移民体系,即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构成的递进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规范了国际人才的进入、工作、居留、成为公民的各个环节,是一整套引进、选拔、评估人才的招募机制,是世界各地顶尖人才来到中国寻求发展、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并且安家扎根所的基本保障和配套政策。其中,签证应对的是短期人才需要与流动,以及人才环流的行为,避免非长期需要的人才留下来成为负担;绿卡和入籍制度,则是欢迎长期需要的人才以及杰出人才永久性地流入并最终归化为本国人才。
蓝皮书建议移民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来华留学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衔接,从制度上放开留学生毕业在华工作的限制,设计来华留学毕业生在华寻找工作的临时签证,以及临时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转换,畅通“在中国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中国人”的路径,留住来华留学生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投资移民法》和《技术移民法》;三是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四是完善经济移民制度,放开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五是完善包括非常规移民、亲属移民等相关移民制度。
13.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1.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
2014年12月,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阐述了奥巴马移民法案的具体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新设“投资”移民签证(投资创新企业、初创公司和技术),允许相应数额资金支持或在美收入的创业家们在美国创立并经营企业,若该企业稳步增长并为美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则创业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EB-5投资移民的绿卡名额将由每年约10000份增加至约14000份。H1B签证限额将从65000份提高到 115000份;H1-B签证持有人的配偶将能够在美国合法工作;而且H1-B雇员享有60天的换工作过渡期。
(2)取消部分职业移民种类的名额限制,取消国家年度名额限制。将在140000份职业移民年度限额中免除STEM专业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从美国高校STEM专业毕业的国际留学生将可直接申请绿卡。
(3)允许2011年12月31日入境的符合条件的非法移民获得“注册临时移民”以合法工作和出入境。同时将为符合条件非法移民提供比以往更快捷的五年入籍程序。
(4)免除注册临时移民的配偶和未婚子女的年度名额限制,与公民的配偶和子女同等对待。
蓝皮书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将有助于美国保留住发展中在当地的优秀人才。2013年有约10.2万个亚洲出生的外籍人士通过职业移民申请获得绿卡。当前申请条件下,申请排期最长的为印度人和中国人。截至2014年11月1日,在等待职业移民绿卡的申请者中有超过7.8万人来自亚洲,主要来自印度、中国和韩国,此次改革将极大地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申请者的等待期。
蓝皮书认为,调整后移民法案对在美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台湾和越南等国的STEM领域国际留学生提供更多申请绿卡的机会,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美就读的27.4万学生中,STEM领域的学生占37%,意味着有超过10万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毕业即可获得美国绿卡。同时,移民法案的调整也将使得目前在美国的130万亚裔非常规移民更加便利和快捷地入籍美国;也使得约有180万亚裔亲属移民申请人更快地获得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2.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的外国专家,乃至华侨华人、侨民、难民、非常规移民等国际移民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和越来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单一学科,外国专家、公安部门、侨务部门、民政部门、外交部门等单一部门的力量都很难胜任。技术移民事业应运而生。技术移民事业是党和国家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资金,维护非传统安全,增进国际流动人员融合,保障国际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一项综合事业。当技术移民成为一种事业以后,便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法律、规章制度、人员责任等,从而使其具有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系统性,人员的规范性,评价的制度性,时间的秩序性等。
刘国福教授认为,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需要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探索技术移民事业,要认真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的法治化和服务化。
刘国福教授建议,我国应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技术移民法推广于21世纪初。最近10多年,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自己的技术移民法。中国必须在世界各国的移民法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否则,引进国外智力将在法制环境竞争先失一筹。
14.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收国的关注,我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1)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收国的关注
蓝皮书研究发现,移民占发达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10%,如美国为14.3%,加拿大为20.7%,英国为12.4%,德国为11.9%,澳大利亚为27.7%,新加坡为42.9%。移民对这些国家的作用日益受重视,“移民后时代”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成为这些国家的关注重点。新加坡在2009年4月建立了国民融合理事会,推动和促进新加坡人、外来新移民以及外国人三者之间的融合。法国总理埃罗于2014年2月提出了“支持移民融入与防止歧视纲领”的计划,内容涉及帮助移民学习法语,防止移民歧视等28条措施。并设立融入的“部际代表”职务,负责内政部、教育部、就业部等部门工作的协调措施的执行。2014年,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推出了面向中国学生的“移民桥梁计划”(IU Immigration Bridge Program),帮助中国留学生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帮助他们毕业后就业等。2010年12月,德国柏林出台《融合法》,为移民参与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基础。
(2)我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蓝皮书研究及与会专家指出,需要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随着中国在非洲的人员的增加,非洲人民对中国的印象开始发生变化,大量非洲人为中国所吸引,到中国来发展。由于广州等地的气候与非洲相近,数十万非洲人集聚广州。
蓝皮书指出,大量外籍人士(包括大量非洲非常规移民)进入中国,在为繁荣经济、促进中国城市国际化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社会稳定以及安全环境带来了挑战。蓝皮书建议我国应该正视国际移民带来的这一挑战。我国虽然还不算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越来越多的贫穷国家的移民将进入境内。因此,蓝皮书建议:
其一,正视移民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与风险,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上,对外来移民及时做出相应的准备。
其二,对于合法、守法的外籍人士,以服务为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便利,增进国内公民与移民的相互理解,使其能尽快融入我们的社会,消除文化隔阂与排外情绪。
其三,借鉴国际经验,依法管理“三非”人员。治理“三非”外国人员和欢迎国际化人才并不矛盾。可借鉴其他国家处理“三非”的经验,分阶层对待“三非”人员,对工作时间短的“三非”人员依法遣返回国;同时加快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减少“运动式”地打击“三非”的活动,加强常态性管理。
第二篇: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精读
2015年10月27日 10:35 来源:中国皮书网 作者:字号
报告精读 |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
2015年10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
国际高等教育区域化趋势明显,欧共体、东盟已在建设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空间
报告指出,全球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更为明显;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格局均有所改变,新兴国家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国,中等收入国家成为留学主要生源国;国际高等教育区域化趋势明显,欧共体、东盟积极建设高等教育市场。
1.全球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目的地多样化
报告指出,全球学生的跨国流动程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以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为例,2013~2014年,在美国、英国、中国等八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为2921141人,比2012~2013年增长了4.7%。其中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达886052人,同比增长8.1%;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也实现了8.6%的增长,达356499人;德国和加拿大的人数增长也非常明显,分别达6.4%和10.6%;英国和日本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英国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从488380人减至481050人,降幅为1.5%,日本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也减少了2237人。而据统计,2013~2014财年,新西兰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为至73510人,比上一财年增长了14.4%。其他留学热门国家,如韩国,国际留学生人数也从2013年的81871人增长至84801人,增幅为3.58%。总体而言,全球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跨国流动速度明显加快。
蓝皮书发现,随着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和选择的多元化,全球留学目的地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来看,2001年与2014年八大留学目的国所接收的国际留学生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基本保持在65%左右,但具体的国家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动。虽然OECD国家仍为主要的留学目的地,但全球前八大留学目的国正从传统的欧美国家逐渐分散至欧美和亚太地区。老牌留学目的国如西班牙、比利时正在被新兴国家和热门留学区域中心如中国、加拿大等国所取代。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国际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这些现象表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留学国家和热门留学区域中心正在越来越受国际留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本区域内其他国家留学生。
2.国际高等教育区域化趋势明显
报告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区域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特点。世界范围内,两大区域已经在建设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空间。欧共体的高等教育区的建设—Erasmus Mundus计划,已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在欧洲经济情况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实习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更容易引起各类学生群体的关注。
报告显示,随着东盟一体化的进程,东盟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也越来越被重视,推出“Common Space of Higher Education”计划。东盟高等教育已有“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东盟大学网络(AUN)”、“东盟教育保障组织(AQAN)”等机构或组织。而根据AQAN的报告,东盟国家目前正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协调:一是构建统一的教育框架,在东盟区域范围内实现基本一致的课程体系;就区域认证问题,对东盟范围内的大学、学院等教育机构给予评估并授权认证;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东盟范围内正在筹建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以对高等教育一体化进行质量保障。
中等收入国家成主要留学生源国
报告指出,中等收入国家逐渐成为主要的留学生源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00年至2012年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国中,增长最快的主要是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中高收入国家。2012年,中高收入国家的出国留学人数达到142万人,与2000年的54万人相比,增长率高达160.9%。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低收入国家,留学人数从2000年的34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75万人,实现了120.6%的增长。相比之下,高收入的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留学人数输出相对稳定,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下。
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高收入国家和以印度为代表的中低收入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教育上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也导致越来越多中等收入国家的学生选择去发达的欧美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而高收入国家学生流动率较低,主要因为高收入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对发达,但人口基数比中等和低等收入国家要少,因此学生流动规模相对稳定,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较慢。
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中国留学生重视,建议增加亚投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
1.中国留学目的国主要以英语国家为主,但“一带一路”沿线等与中国有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重视
报告指出,目前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仍是英语国家,但与中国有活跃经济交往的国家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将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
根据报告对2012-2014年主要留学接收国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统计,目前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仍是北美和英联邦等英语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公布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日本、韩国、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平缓增加,而法国和新西兰留学人数略有减少。从近五年对本科毕业生留学的调研来看,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留学的学生占比在2014届有较大的减幅,从前四届的55%左右降到40.7%,赴英国留学的学生占比从前四届的24%以上下降至17.3%;赴美国、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占比从2013届的31.4%降到23.4%。而赴日本、韩国、德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留学的比例均有较大提升。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拉共体论坛”、“一带一路”的提出、APEC举行及中澳自贸协定签订等经贸大事的发生,与中国有较为活跃的经济交往的国家将成为留学生关注的目的地。根据CCG的观察,“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后,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全球共有4亿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而在美国有600万人、法国有200万人、德国有50万人学西班牙语。中国学习西班牙语者不足2.5万人,远不能满足经贸交往对西班牙语言人才的需求,由此相关国家留学生也将成为重要人才。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也将会成为核心稀缺人才,也将刺激中国留学生向相关国家分散。重点国家如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对留学生所采取的优惠措施对中国留学生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此外,部分非英文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吸引留学生,也将促进中国留学生进一步从英语国家分流。如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德国16个联邦州将全面取消收取学费,仅萨克森州还在收取每学期不超过500欧元的学费。日本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明治大学等30多所名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全英文授课(G30)课程。
2.建议增加亚投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中国留学生重视,CCG建议增加亚投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
随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推进,中国社会面临着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国际化的人才无疑成了转型能否成功地关键要素之一。而“一带一路”、亚投行所涉及的区域对中国诸多企业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地区,没有大量的专业性人才的储备,很难推动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从全球跨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落地国企业用人还是以当地人才为主,因此,培养熟悉、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而人才培养方面,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好分布在134个国家的495所孔子学院,依托他们培养起来的数百万亲近中国文化的学员和已经打造好的文化交流基础,加强来华留学,并且从孔子学院学员、来华留学人才中,培养和挑选“一带一路”所需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相应国家中国海外留学生和孔子学院培养起来的数万名中方院长及外方院长,为我国未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解决国际人才缺口问题。
蓝皮书认为,加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而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大留学教育的投入,将成为培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需国际人才的重要抓手。
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商科降温,国际关系等有所上升
1.FAME专业和STEM专业最受青睐
报告指出,FAME专业(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和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最受国际留学生的欢迎。主要因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薪资丰厚。尤其是商科专业,近十年来一直是大部分国际留学生的首选。但根据QS在2013年的调查报告表明,相比于2009年,国际留学生对商科专业的偏好有多下降,减少了近9%,而其他如STEM专业,国际关系等却都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主要受就业情况的影响。
在英美两国的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中,前十名几乎都是STEM专业。尤其是工程学,包括化学工程、能源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航天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在入行时拿到的年薪远远超过其他专业。
研究发现,就读STEM专业的国际留学生有85%来自亚洲。其中从印度赴美的留学生中,有80%的学生选择STEM专业,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商科等其他专业的学生比例;伊朗的国际留学生也主要就读STEM专业,比例高达77%;尼泊尔的国际留学生对STEM专业也非常热衷,约61%的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相比之下,中国、沙特、韩国等地的留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相对更多样化。
2.中国留学生专业以商科、理工科为主,商科有所降温
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专业分布统计结果来看,中国留学生的专业分布以商科、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主。人数较多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22.19%)、工程技术(15.66%)、数学与计算机科学(8.57%)、社会科学(8.04%)、医学(7.62%)、生命科学(6.66%)、艺术与应用艺术(5.66%)。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学习工商管理的留学生不断下降,占全体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从2010届的45.1%下降到25.5%,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选择工程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与科学技术的学生比例在增加。2014届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近半数(48.6%)的学生选择就读STEM类专业。
工商管理、工程科学仍是最主要的热门专业。近些年,选择工商管理的学生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而STEM领域专业的热潮持续高涨,这与主要留学国家针对STEM类专业学生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如移民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吸引STEM类专业学生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持续增加,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质量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
1.出国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向增加
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同比增长了11.09%;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从2000年到2014年,15年间中国留学人员人数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接近22%。其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历年的增长率也经历了微妙的变化。比如,2003~2005年期间,受到主要留学国家如美国的移民政策等影响,中国出国留学生增长率曾一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从2008年起一直到2012年,持续5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虽在2013年出国留学人员增速相对放缓,不到4%,但2014年的增长率再次加快,达11.09%。
研究显示,留学回国人数持续增加,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总人数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人次,增长了3.20%。截止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
蓝皮书认为,留学生归国的趋势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高度吻合。2008-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就业难度加大,大批留学生归国就业,这两年回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均超过55%,2008年达到最高值57.50%。同理,由于受到欧元危机和欧盟经济衰退的影响,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因为本土就业问题而限制留学生就业的政策影响,2012年在欧洲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出现大规模的归国潮,当年归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再次达到峰值。
2.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质量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
报告指出,留学人员回国现象逐年明显,约六成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已回国,回国后近五成居住于直辖市。回国的就业毕业生三年后的主要去向是工作、读研以及自主创业,其中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读研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具有国际化特点及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国内读研毕业生相比,国外读研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高。报告分析了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现状及就业的特点。
一是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在过去十年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约六成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已回到中国,实际回国的比例比该届毕业生在出国半年后的回国意愿比例高。该届国外读研毕业生回国后多居住于直辖市。
二是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78%集中于工作,15.7%读研,工作的比例比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的比例低,读研的比例比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的比例略高;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约是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的3.3倍;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有约四成就职于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等具有国际化特点的企业,五成以上就职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
三是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质量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月平均收入比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高1854元;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综合看来,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在职场中的综合竞争力要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
中美留学单向流动趋势明显, 建议加大力度发展来华留学,突破政策挖掘国际“人才红利”
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在美留学人员数目仍远超美国在中留学人数,同时中美留学单向流动趋势明显。而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发表重要演讲,指出“未来三年,中美两国将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去学习”。建议我国要加大力度发展来华留学。
1.留学“赤字”持续增加,来华留学亟待增长
报告特别关注了留学“赤字”这一近十多年来中国留学发展的突出现象。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在外深造的中国留学生总数达到108.89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1.38万人。然而同期来华留学的数据却相差甚远。2014年共有37.71万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相比前几年,处于比较平缓发展的态势,但增速从2012年12.21%的增速下降到2014年的5.77%。
蓝皮书指出,近些年我国对来华留学愈加重视。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指示,强调留学工作“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首次提出“来华留学工作和出国留学工作并重”的工作理念。但是与出国留学人员相比,来华留学生的增幅和数量上都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也造成了中国的留学“赤字”依然高位运行。2014年,我国的留学“赤字”略有收窄,为71.78万人,尽管与高峰时期的2011相比,留学“赤字”已经收窄了超过10万人,但是中国留学“出超”的状况仍没有根本缓解。不仅数量上有明显的差距,质量上差距更为明显。2014年,我国在外深造的108.9万留学生,全部为攻读专科以上学历的学历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而同年,约37.7万来华国际留学生中,只有16.4万即43.6%的学生来华是为了攻读相应学历和学位,与在外留学的学历生相比差距近6倍;其中读取硕士和博士的人数相对更少,仅分别为3.5万人和1.2万人,约占总人数的9.4%和3.2%。而且出国留学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商科、理工科为主,来华留学生大多以学习语言、文化等社会学科为主。2.中美留学生单向流动趋势明显
报告特别指出,中美之间留学生单向流动的趋势愈发明显。2013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为23.56万人,同期美国来华留学人数仅为1.44万人,二者差值达到了22.12万人,与五年前(2009年)的8.45万相比,差值扩大了161.78%。2014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为27.44万人,尽管美国尚未公布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但从二者增长的趋势来看,中美之间留学的单向流动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留学“赤字”现象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表明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仍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国际化水平较低,对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吸引来华留学生的政策力度尚待加大。
就进一步为来华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蓝皮书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合作热潮,将吸引沿线国家人才来华留学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大力推动海外“一带一路”来华奖学金项目,开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才资源双向流通渠道,培养生源国的未来精英。
二是树立“教育消费”理念,增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市场意识和“留学经济红利”意识。一方面要注重教育质量,提升吸引来华留学生能力;同时,要提高来华教育的市场属性,实现学校和来华留学生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的动态平衡,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教育模式。
三是注重与孔子学院等现有载体结合,拓展来华留学生源渠道。
四是重视来华留学生的“人才红利”,给予优秀在华留学生“实习签证”和“工作签证”。
五是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学分转换和学位互认。
六是放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学费定价权,提高高校招生来华留学生的自主
七是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加大外籍专家学者的引进。
八是开展多样性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领域的融合工作,调整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宿舍分离政策。
九是加大对技能型、专业化的中高等学校以及武术、太极、语言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专业的开放。
蓝皮书认为,面对汹涌奔腾的人才流动浪潮,来华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亮点。积极应对人才流动潮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人才友好型社会环境,是吸引国际人才“为我所用”、充分挖掘国际“人才红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低龄留学现象加剧导致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建议推进高校国际化的战略,鼓励高校面向全世界招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合作研究机构麦可思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度持续。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就读高中或者本科的比例明显增加。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者是预科以及语言学校,这意味着其中大部分学生不会参加高考,也不会选择读完国内高中的课程。可见,虽然大学阶段留学仍是中国学生选择的主流,低龄留学升温趋势十分明显。关于低龄留学扩大的原因,蓝皮书认为,主要是留学生为了能够进入教育质量更好的国际知名大学。
低龄留学加剧导致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相比2004-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13.62%的增长速度,我国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增长速度不容乐观。
蓝皮书同时指出,部分国家和地区肯定中国高考成绩,也将进一步加剧中国高校的生源危机。截至2015年5月,我国高考成绩已获得澳大利亚、美国、韩国、香港、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认可。对高考成绩的肯定,反映了国外大学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方式的肯定。但是另一方面,对高考程序的信任,也可能会激发各国对我国高中毕业生生源的争夺。
另外,全国每年近百万弃考大军中,因选择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者达两成。这些都加剧中国高校的生源危机,同时也将会倒逼中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开放程度。
高校国际化的两条建议:
一是放宽限制,加强合作办学。应鼓励高校建立更多国际化交流交换项目,并应适时放开国外大学在华设立分校的有关限制,留住部分优秀生源。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高校与我国顶尖中学合作的经验,加大知名高校与国外优秀高中的合作,提前培育优秀本科来华留学生生源。
二是鼓励高校积极探索“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招收优秀生源。国内高校“走出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北京语言大学在东京设立北语东京学院,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联合创建全球创新学院,成为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在高校“走出去”方面,为国内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留学生面临诚信危机,亟待加强对留学生法律意识和知识的培养
报告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诚信问题已引起美国高校关注。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国留学生作弊和造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作弊行为体现在SAT、托福等各大类型的留学考试中,也体现在入学材料中的申请短文代写以及成绩单造假等方面。
蓝皮书指出作弊事件的盛行,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留学市场中存在相应的作弊需求。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盲目追求高分和名校,往往不会意识到制造假申请资料或作弊的严重性。不少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考上好学校和有利于提升母校的形象以及教师的荣誉感,也加入其造假行为,帮助学生修改最终的成绩单;代考和代写之风盛行之下,很多考生甚至“被代写”文章,因为担心自己准备材料不比相关机构专业而被迫找相关代写机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二是中国有大量的留学服务中介为了市场竞争和公司利润,公然违背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作弊风气推波助澜。由于在中国,进入大学的方式单一,主要以高考为主,因此中国学生并不熟悉国外学校复杂的招生程序,没有准备整套申请材料的文化和习惯,从而加大了对留学中介机构的依赖,也滋养了作弊造假的风气。虽然目前在国内有330多家留学中介机构取得相关教育部门的认证,但仍有大量中介机构没有取得相关认证,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监督。部分留学中介机构针对中国学生和家长追求高分和名校的心理,推出了相应的代考和作弊等服务,为急功近利的学生提供了非法的捷径。
很多通过作弊或作假踏上留学旅程的留学生,在完成学校相关学术要求方面受阻,因而也产生了论文代写等灰色产业链。澳大利亚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华人论文代写机构My master 为华人留学生提供论文代写的丑闻。经调查,有16所大学近1000名学生曾使用过My master 论文代写公司代写学术论文或代考在线测试。目前调查不仅涉及在校生,也涉及已毕业的学生,确认交钱雇用代写服务的70多名学生面临不同程度处罚,部分已毕业的学生如确认雇佣代写,将面临被取消毕业证的风险。
蓝皮书认为,留学生入学考试的作弊,不仅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业问题,还关系到中国学生的整体入学率的问题。目前,海外主要高校学校也开始更加严谨查看中国留学生的申请资料,防止作弊造假等行为的发生。不少学校在收到高成绩的申请人选时,都必须仔细检查申请人的学术背景,有时学生甚至还要通过面试或发表个人声明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在中国,抄袭现象严重,知识产权保护严重不足。很多学生考SAT考了2300多分,口语却无法正常交流;正因为抄袭严重,导致哈佛大学对中国学生无从评价,也导致了配额的大量减少。因此,作弊造假不但对作弊者不利,也对整体申请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蓝皮书建议加强留学生法律意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的培养。
对于准备出国的留学生及学生家长,首先要做好自身功课,如主动学习留学国家的法律规则,提升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减少触犯法律的概率,同时保证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二,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增强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能力。其三,建议我国在驻外使馆设立留学生法务参赞,为我国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提供所在国的基本法律法规咨询和法律援助。同时驻外使馆也可以通过编印发放所在国《基本法律规定问答小册子》等方式,为留学生、在当地工作或旅游的华侨华人、国内相关企业开拓业务等提供便利。其四,对于年龄偏小、自控力较低、心智尚未成熟的留学生而言,积极倡导海外留学生监护人制度,为留学生指定当地监护人,加强风险防范。
海外留学创业教育需求明显,建议发展中外合作创业教育,大力培育创业型国际化人才
报告指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象”。在大学生创业需求增加和政策鼓励下,创业教育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开始重视来华留学和吸引国际外来人才。如果能够构建国际化的创业教育环境,则可以对外国优秀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建议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蓝皮书针对发展中外合作创业教育、培育创业型国际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高校与国际名校合办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首先可在重点省份酌情创立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在全国开设推广创业课程,将创业内容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之中,鼓励并打造创业创新的学习体验,在学校里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而不局限于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其次借鉴美国在大学科技园设立创业扶持项目的模式,总结清华大学在设立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探索,鼓励相关大学或国家级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及扶持项目。通过这样的阶梯级体系,倒逼传统大学真正进入创业教育改革中,有参照物的实施创业教育以达到最好的结果。再次允许试点颁发创业文凭,吸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加入。
二是创办中外合资创业大学。结合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外资创办企业的相关经验,引进国际上优秀的创业教育机构,实行以点带面的试点模式,在有历史积淀、办学条件成熟的城市率先开办设立领军创业大学;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为各领域培育创业型人才;再以这些领军的创业大学作为试点,向全国推广好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三是中外联合培养更多创业教育教师人才。以商学院师资力量为基础,从商学院选拔若干批教师人员,赴海外进修、培训,或直接与外国创业大学、创业学院、培训项目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创业教育高级教育人才。
全国合法留学机构数量有所下降,留学中介市场分散,缺乏引领型企业
报告从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及地域分布、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外部监管环境、机构竞争力等方面阐明中国合法留学中介机构的现状、发展环境和竞争力水平,并形成了中介机构的竞争力排名。
报告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我国留学市场的发展,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我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已能充分满足留学发展需要。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机构自律意识的提高,我国的留学中介行业逐步走向完善,但其在地区分布、服务收费以及满足日益个性化的留学需求等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学中介机构地区分布不均,东、中、西部差异显著;二是全国合法留学机构数量有所下降;三是留学中介市场分散,缺乏引领型企业。
第三篇:国际移民趋势报告: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人才输出国地位
国际移民趋势报告: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人才输出国地位
关键词:国际移民趋势 香港资本入境计划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移民行业的发展比天气还瞬息万变永利移民专家坦言,其实压垮移民行业的多是政策性因素。
近年来,中国移民行业的发展比天气还瞬息万变,移民潮可能一夕之间即转为平静,甚至比平静还寂寥,压抑中窒闷。永利移民专家坦言,其实压垮移民行业的多是政策性因素。很不幸,这种担忧伴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及美国等接踵而至的不利消息终于还是到来。这其中,最为致命性的打击则是2014年初加拿大魁北克投资移民的限额政策及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退案政策。提案一经公布,引起业内哗然。但令业界人士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如此,2014年中国大陆人士对移民的意愿热情不减。
永利移民集团的移民专家在多年的工作中分析出,大陆人士移民意愿的强烈程度与持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紧密相关,也与环境污染问题、财产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医患关系问题等密不可分。从移民原因上分析,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子女教育问题。与之相对应,2012年以来,除政策性因素的调整之外,从客户层面释放出移民紧迫性需求明显增多,要求快捷办理海外身份比原要求稳定获取海外身份的人士的比例大幅攀升。
一边是紧缩性政策,一边是喷涌的移民意愿,中国移民行业要想继续发展下去,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项目问题。从整个行业现阶段的市场来看,目前受热捧的欧洲移民目的国以塞浦路斯、葡萄牙、西班牙三国为代表,这些项目是当下的热点。而多米尼亚、圣基茨和尼维
斯、韩国、日本、几内亚等曾经非常冷门的项目也有走热的趋势。
虽然早在国家形成、国界划定之前,人类的先民们就一直翻山越岭,泅江渡河,在迁徙中寻找机会,在适应中建立家园,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移民”,则是近代民族国家从概念到实体都清晰化之后,才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现象,进入当代人密切关注的视野之内。
随着全球化时代跨国经营情况日趋普遍,跨国纳税人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利用不同国家税法、或不同国家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或缺陷,设法规避或减轻其纳税总额。在跨国避税的诸多方式中,通过实际上、或名义上的跨国迁移而改变个人的国籍身份,或者虽迁移进入某一国境内经营,却避免成为该国居民,都是比较常见的,这就是当代最受大陆富商欢迎的投资移民方式。
在当今世界上,巴哈马、百慕大两个岛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都是最著名的国际避税地。例如,中国的香港是著名的纳税人的“天堂”,香港的个人所得税率在全世界局域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中是最低的。有调查显示,在香港,一个年工资为4.58万美元、抚养4口人之家的职员,在交纳所得税和其他税金后,其年收入为全年工资总额的95.7%。但如果统一收入水平者生活在瑞典,那么,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余下的,仅为全年工资总额的57.2%。
由于香港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大陆距离很近,仅一海之隔,往来方便快捷,而且又是全球金融中心,中国香港的投资环境明显优于世
界大部分地区,经济、金融体系高度发达,教育质量极高,因此,2014年,香港成为了最受中国大陆富商青睐的移民目的地。而富商们移民香港,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香港资本入境计划。
香港投资移民项目要求投资人将1000万港币投资到香港移民局认可的金融产品,为期七年,即可申请香港投资定居,全家人均可获得香港永居身份,子女可享受12年免费教育。
项目优势:
1.配偶和孩子都可享受香港居留权; 2.全球147个国家及地区出入境免签证; 3.香港大学及教育学院受到国家认可;
4.通过香港,孩子将来容易申请欧美地区的学校留学; 5.社会福利完善,居民享受终身医疗保障;
6.无移民监、保留内地户口,不影响在内地的事业和生活; 7.澳门政府停止投资移民项目,大陆富商持香港身份可直通港澳,来往不受阻。
当今世界人口的跨境迁移,无论是距离之远、流量之大乃至构成之丰富,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通过跨国迁移改善个人的生存状况,实现个人的理想和希望,是众多普通民众走上移民道路的基本动因,因此,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的国家,自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北美、澳洲、中国香港年年登上热门移民目的地排行榜前列的原因。
在席卷全球的国际移民潮中,不同国家、地区呈现出不同特色。
无论是绝对数量或是相对比例,美国一直是高居榜首的全球第一移民大国。
美国的跨境移民人口超过其人口总数的12%,换言之,全美国平均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国际移民,而且这一统计数据还不包括在美国境内实际生存、打工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证移民。美国能够拥有如今在世界上高居榜首的经济地位,千千万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移民的贡献功不可没。
调查显示,当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企业主最希望移民的目的国就是美国,而这些企业主中有50%已经申请或成功移民美国,他们主要是通过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
美国EB-5项目要求申请人在美国投资100万美元或在美国政府认可的低就业地区投资50万美元,同时要在当地提供十个就业机会即可成功移民。
项目优势: 1.办理快捷;
2.条件宽松,无年龄、经商、学历、英语能力要求; 3.一人申请全家得绿卡,自由进出美国;
4.申请人子女可免费就读公立中小学,大学毕业后可以自由在美国找工作、定居,享受各种权益;
5.享受美国公民同等待遇;
6.持美国护照的移民到其他国家旅游无需签证; 7.优质项目增加,投资渠道优化,风险大大降低。
永利移民专家认为,国际移民是移民群体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国际移民流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以过去20年南欧与拉美移民流向的逆转为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强劲增长,大批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的劳动力纷纷北上打工。但是,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南欧经济跃升,西欧经济疲软,不仅原本北上打工的南欧人相继返回原居国,而且还吸引了来自非洲、亚洲的新移民纷纷进入当地劳动力市场。
由此可见,当今世界人才、人力资源的基本流向是从低收入国家流向高收入国家,而移民目的国从国际移民中获得了可观的人才、人力资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大陆向境外迁移的人口猛增,但与传统的移民国家相比,当代中国跨国移民人口总量还是相对有限的。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跨国人口迁移在世界人口流动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世界,国际移民以空前规模在全球流动,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国际移民的影响,国际移民大潮使众多主权国家不得不直接面对从人权正义到国家安全等一系列尖锐挑战,国际移民政策已不再是单一国家可以自说自话的内政,而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厘清国际移民的定义、类别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化的世界,催生了全球范围人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
移民现象,中国开始成为移民大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人才流失现状,如何改变人才输出国的地位?
永利移民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好在,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过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中国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建设创新型国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基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国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移民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国际移民的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国际移民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但永利移民专家也提醒投资者,在做海外投资、移民选择时不可盲目跟风,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个人生存发展的投资移民项目,并选择一家专业的、认可度高的投资移民机构。
“我们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投资移民服务的专业机构,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投资移民成功率,我们希望用实力来证明客户的选择是正确的,用最好的服务为投资者带来便利。”
自90年代成立以来,永利移民集团在业界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广大客户最信任的合作伙伴。
我们欢迎想要移民、海外投资的顾客来电咨询,我们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和详细的解答。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移民市场,我们集团也会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各移民局的最新动态,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大家通报,请广大客户及时与各自的顾问保持联系或密切关注我们的网站信息更新。
第四篇:中国国际移民报告:3年170亿人民币资金外流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3年170亿人民币资金外流《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蓝皮书2012年12月发布,报告显示,在中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而近3年至少有170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
移民对中国影响并非全负面
报告的数据再次刺激了民众的神经,也引发了民众对人才和社会财富外流的恐慌。近几年,“中国富豪移民现象”常见诸媒体报端,且大多成为舆论抨击的对象。
蓝皮书显示,富豪群体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外逃的问题。一些人通过资本投资移民将“灰色收入”转移到海外,既可以实现避税,又可以逃避国家法律的追究,也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
对此,移民报告主编、知名移民法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希望公众能积极、客观的看待这一现象:“从长远看,人才的流动是利大于弊的,国家不应该刻板地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流动,这不合理,也不合法。”
刘国福解释说,资产外流并不意味着资产从中国消失。对于个人合法收入,所有人都有权自由支配,包括携带资产移民其他国家。
刘国福进一步解释道,有能力积累大量资产的企业主必定有着相当的经营能力和工作欲望,即使移民海外也必然继续开展经营活动,很少成为坐吃山空的闲人。
“中国人无论到哪里,做的生意主要与中国有关。如果他们带出去的资产仍然用来同中国人做生意,那么这笔资产就没有完全流失。”刘国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事实证明,国际移民输出大国也是主要国际移民汇款接受国。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排在世界前10位的国际移民输出大国中,墨西哥、印度、中国、法国和菲律宾5个国家是接受国际移民汇款最多的国家,汇款总额达到1658亿美元。
中国部分企业主,以投资项目移民的方式,达到海外移民和拥有更便捷海外找项目投资条件的目的。对于这部分移民的未来发展,刘国福认为,一些西方国家的市场相比中国更为自由,政府干预较少。不排除一些中国企业主移民后发展良好,进而入籍的可能。同时,也一定会有一部分人,移民后因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再次面临选择。“如果他们移民后在移民目的地国发展不顺利,他们再次回到中国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中国始终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大的靠山。”刘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对于公众所担心的贪官携款潜逃海外的现象,刘国福教授建议,国家可以完善目前反洗钱、个人携带外汇出境、个人结售汇、官员财产公开、官员出境申报等方面的规定,用法律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中国海外移民原因众多
在一家移民中介机构,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不少人正准备办理移民手续。江苏的张先生近期就在考虑投资移民。张先生40多岁,经营一家钢铁企业,资产过千万。他有一个儿子在上中学。张先生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听说了投资移民的事情。
张先生表示他移民并非为了自己,主要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我为什么要移民啊?我不会讲英文。”张先生笑称。
国际移民是全球化时代和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日趋显著的产物,不仅发生在中国,全世
界较之以前来说更为普遍。有媒体报道,2011年有近1800名移居海外的美国人前往美国使馆放弃自己的美国国籍。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法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胡天龙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到,中国海外投资移民的理由通常包括,为了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为了美国的医疗和社会的高福利资源,为了享受较好的环境条件,还有就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的要求,或者出于私密信息的保护要求;美国相关法律相对健全,且对资金合作有需求,投资收益的合法性和保障较高。
“中国富人移民海外的现象其实是‘内推外吸’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刘国福教授分析道。
所谓“内推”,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大批中国企业难以维持此前相对理想的发展速度和企业收益,并且中国的综合生活环境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企业主们急需寻找机遇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流入本国市场刺激经济,出台了更为宽松的投资移民政策以吸引外国具备一定资产的移民者。西方国家相对完善的市场经营和更为优良的综合生活环境一直被中国企业主看好,很多人愿意尝试移民海外寻找更自由的经营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内外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中国富人阶层大规模携资产移民海外的浪潮。但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认为,投资移民并非全部放弃中国国籍,入籍他国;移民并非就不爱国。
投资移民反作用中国发展
近几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经历严酷的经济衰退和就业形势,许多中产阶级受到打击,银行贷款也愈加困难。所以,美国政府开始鼓励投资移民,美国每年都有1万个EB-5移民申请的配额。
常年居住于美国的北京安诚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左飞律师为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美国EB-5投资移民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其移民法的立法意图来看,“爱”和“家庭”是能否移民的衡量标准。而相应的,对其他形式的移民,例如投资移民等,审核是相对严苛的。
刘左飞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美国,有很多中国的绿卡持有者并不愿意入籍,成为美国公民。入籍美国的普遍理由通常是为了享受美国公民全球旅行免签的便利。
近些年,美国投资移民的门槛却大大降低。EB-5投资移民要求投资人最低只需要投资50万美元,且要为与申请人无关的美国公民提供10份全职工作岗位,完成“有效投资”后,就可获得永久居住权身份,即持有绿卡。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配偶及/或未满21岁的未婚子女)都可以成为绿卡持有人并获得美国永久居住权。
有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2505人获得批准,占EB-5签证总数的75%。
虽然,伴随着投资移民潮高涨的是国内财富和人才的境外转移,也影响了国内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相应地使国内工作机会减少。
但胡天龙分析道:投资移民对中国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使目前中国潜
在的巨大投资能力得到海外发挥;另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多方面的使用已有的资金在线,有助于国内相应的投资行业机制的完善,自己投资海外,反作用于中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
投资移民还可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带来收益,增加工作机会。“这个钱投出去还是会回来的,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回来的。”胡天龙解释说,投资移民,即投资和移民,用投资的方式达到移民的目的,用移民的途径来实现投资的回报。“并非很多人以为的是用钱买一个移民的身份。很多人片面的看到投资移民只是资本的流通,没看到人员的流入和投资盈余的流入。”
制定措施吸引高端人才回流
刘国福认为,中国国内的投资环境、医疗、教育、养老等都是影响富人移民决策的主要因素。“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力图改善这些,但根本性的转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在未来5-10年内,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富人移民海外”。
尽管如此,刘国福认为公众应该看到移民潮好的一面。美国等国家为了找资金缓解经济危机期间本国的就业压力,在放宽投资移民政策的同时,收紧了技术移民政策并提高了外籍人员就业门槛。导致技术移民要求大幅提高,留学转移民难度大幅增加。
“很多缺乏资金的中国高端人才无法在海外实现移民,最终回国,客观上加速和壮大了人才回流。许多发达国家人才由于就业压力,希望在中国找到新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中国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刘国福认为这批人才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各领域来说,这一时期都是吸纳人才回流的好机会。
刘国福说:“这个机会可谓千载难逢,却又稍纵即逝。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伊始,我们就呼吁国家利用这个大势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吸引中国人才回流和外国高端人才。”2012年12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部门联合发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刘国福认为这为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同时,他希望相关政策的配套和落实能更快和系统一些,内容能更开放和更注重制度创新。“若等到经济危机过去,西方国家技术移民政策再次放开,中国只能望才兴叹了。”他说。
第五篇:国际工程公司人才之道
国际工程公司人才之道
核心提示:国内工程公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关注工程三大控制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不断地强化人才优势,吸引、培养并留住优秀核心人才。
在工程公司内部,人力资本(知识、经验、能力)、结构资本(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技术资本(包括信息技术、专有技术、工程经验、资质、创新等)、网络资本(包括关系、品牌、声誉等)是其得以生存壮大的四大资本。而其中人力资本又是最重要的资本,因为技术的创新、流程的改进、科学的管理都有赖于员工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创造,如果没有员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客户资源、企业声誉和效益将会迅速流失。目前大多数工程公司也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公司的重要性,然而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似乎还是大伤脑筋,公司通常花大价钱网罗人才,殊不知买得到人才,却又留不住人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人才问题,必须在如何留住人才,留住核心人才上下功夫。
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公司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得尊重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人尊重,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就更是如此。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尊重员工,员工才能更好地尊重你,配合你的工作。对员工的尊重跟员工的职能无关,跟员工的教育水平无关,尊重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认可,无论它在这个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
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可以有计划地帮助员工掌握运用新技术所必须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满足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留住人才的“稳定剂”;此外对员工培训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最后,要为员工提供一个事业发展的平台。要注重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由《亚洲华尔街日报》和知名HR咨询机构翰威特联合进行的“亚洲地区最佳雇主”的调查结果显示,雇员一致将培训和职业发展列为雇主应该提供的两种最重要的东西,其热衷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薪水和福利的渴求。员工希望自己的职场、事业有所发展,更希望能被提升。如果他们看不到近期的前景,就会掉头离开,另找前途。
国际工程公司的管理实践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国外工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早已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博莱克•威奇公司作为美国一家典型的国际工程公司,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口号为“People First”(以人为本),副口号为“Treating ourselves as we want to treat our customers”(像对待我们的客户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优斯(URS)公司也是如此,在优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指出: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将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他们实现卓越,我们将积极支持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强大的团队精神、尊重和开诚布公的沟通是我们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原料。对于人力资源的珍视以及对员工的尊重,是保证大型国际工程公司永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重视对员工持续性的培训。对国际工程公司而言,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保证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持续性的对员工加以培训,是获得技术竞争优势的捷径,培训在确保员工掌握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会不断丰富公司的知识库,帮助员工理解如何在团队中有效的工作,同时可以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
博莱克•威奇公司推崇的培训理念是“Training without the travel”(足不出户的培训),主要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拥有大量的多媒体光盘、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课程资料,课程内容也相当广泛,包括项目管理、成本管理、商业法规等,员工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或是在午餐期间甚至在家都可以接受培训,而且每门课程都是完全互动的,课程的时间及进度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自主调整。另外公司配备了培训管理的信息系统,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及每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随时监测员工培训的进展情况并编制评估数据,考察员工的培训效果。
柏克德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进行技术管理培训。这些培训主要有三种:一般性项目管理培训课程、具体工程项目上的项目管理专门课程、项目管理专项课题等。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的在于长期的收益。正是企业培养出来的一批批技术过硬的人才以及凭借以往百年积累的经验使得柏克德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规模大、难度强、要求高的项目,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德西尼布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员工培训的公司,2007年,公司提供的培训时间高达498955个小时,大约68%的员工都接受了相关培训。德西尼布公司的培训集中在技术及管理知识两个方面,公司专门成立了“德西尼布教育中心”,每年都会有70多个专家专门负责给160多个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培训,以增强他们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也丰富公司的知识库。2008年,公司还成立了“德西尼布弹性研究所”,以研究柔性管技术,同时培养出一批设计、制造柔性海底管道的人才。另外作为一家国际公司,德西尼布也会组织许多多元文化交流的活动,客观的解释文化差异、分享知识、协调发展。
制定并实施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国际工程公司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也被列为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战略组成部分,以协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愿景,以此来组建更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博莱克•威奇公司为例,公司为员工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对于一个新入职的员工而言,可以随着自身技能和经验的成熟,选择符合自我职业兴趣的发展通道。如工程/建筑系列的相关岗位体系划分为8个级别。最低级别的职位为助理工程师/建筑师(1-2级),他们一般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他们主要在项目中担任支持的角色,并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对于项目的理解以及人际沟通能力。随着项目经验和技能的增加,可以晋升为设计工程师/建筑师(3级),在项目团队中独自对所下达的工作任务负责。在这之后,员工可以根据自我的职业兴趣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一条通道的目标是成为技术专家,可以从主管工程师/建筑师(4-5级)发展到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6-8级),他们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是年轻人的导师,能在一些大型复杂的项目中作为技术带头人提供专家级的技术和指导。另一条通道是成为技术管理专家,可以从技术经理(5-6级)发展到高级技术经理(7-8级),他们是工程服务部门的不同专业的经理,主要负责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
英国莫特•麦克唐纳公司作为一家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也制定并实施着公司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这种方案分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不同的员工而展开:大学生发展方案——指导并支持刚毕业的大学生,使他们能更快的融入世界性的工作,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实现目标;地平线及领航员发展方案——地平线发展方案主要针对公司的新人才,而领航员发展方案主要面向中级职业经理人,公司会给他们在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个人修养及技术水平;阿什里奇领导方案则是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设置的,目的是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公司业务的领导人。这种阶梯式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给公司每个层次员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员工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历程,并有所期待。
对国内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国外大型国际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给每个正在朝国际工程公司方向努力的国内工程公司树立了榜样,让国内工程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在关注工程三大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同时应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不断地强化人才优势,吸引、培养并留住优秀核心人才。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抓好以下几点:
建立以育人为基础的培训与开发系统。企业招聘来的新员工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潜在的人才,要想把他们变成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真正人才,还需进行加工和锻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确保员工掌握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帮助员工理解如何在团队中有效的工作,同时可以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另外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工程公司的培训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工程公司能否有能力承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承包,能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公司是否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设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开车经理、控制经理、计划、质量、费用,材料控制工程师等项目管理人员。其中特别缺少的管理人才是项目经理。
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进程中工程
公司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懂项目运作,既懂工程又懂商务、金融、法律,既懂设计又懂采购施工的复合型人才。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定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项目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合同管理工程师、融资工程师、经济法律师等复合型人才,无疑是一条捷径。
培养具有各类工程资质的人才。工程公司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关系到市场的准人,也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资质包括注册工艺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
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才。工程公司拥有的大量工程软件、工程参考资料,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才的培养,必将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专业外语培训。国内工程公司的人员素质与先进的国际工程公司相比,专业外语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语言是沟通的基本工具,没有语言即没有沟通的桥梁,国内工程公司欲成为国际工程公司就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开展外语培训,创造健康愉快的外语学习环境是国内工程公司培训重点的重点。
制定并实施以留人为基础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这个“终身职业”不复存在的时代,留住关键人才是公司获得长期发展的基础,而有效地制定并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留住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的良策。工程公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建立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工程公司应该依据员工个人职业定位的不同及管理类、技术类岗位工作特性的根本差异,建立包括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的双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在这过程中必须明确不同职系的晋升评估、管理办法及职系中不同级别与收入的对应关系,让员工可以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升路径。
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设计。在这过程中可以借鉴博莱克•威奇公司的导师制度,为每个低等级的员工配备职业发展导师,通过导师与员工充分的沟通,并且利用人才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个人特长、技能评估和职业倾向调查,明确员工职业发展意向、设立未来职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表。建立即时的反馈与纠正系统。职业发展管理的成功,关键还在于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计划不应成为一成不变的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适时地反馈与纠正,这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找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向,同时为每个职位找到更适合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争取和留住关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策略,因此工程公司必须重视对关键人才的管理,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良性的工作机制,确保公司关键人才不流失,同时吸引并留住其他优秀人才,让公司在发展中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