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2: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

第一篇: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

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

代军

太原市阳曲县青龙小学 sxdj911@163.com

第一部分

“国培”进行前:培训前的认识和态度

有幸成为2011年“国培计划”的一员,既有一丝意外与惊讶,也有一丝欣喜与得意。因为“国培”在我眼中有着特殊的涵义与分量。

本次培训从9月13日开始到12月30日结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山西大同大学进行为期50天的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在太原市实验三中进行为期50天的实践培训。从所在学校校长通知我开始到县教育局人事科做行动安排,我就已经在心理及思想上做好了准备。对于各种培训,我是经历了很多的,每次培训我都有收获与思考,屡获优秀学员的称号,而且每次根本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及不适应之说。

参加过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培训已经多次,并且每次都表现良好且学有所获。但国家级培训是首次参加,本次培训的级别之高规格之高是我始料未及却心颐已久的。因此一开始就有一种期待之心与憧憬之意。

本次“国培”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位高校师范实习生置换一位在岗骨干教师。大同大学选派二位毕业生到我所在学校顶替我的岗位,教学实习五年级数学,置换出我前往大同大学与太原市杏花实验三中进修学习和培训。

本次培训是继2010年“国培计划”所进行的第二轮国家级教师培训。从网络及有关政府文件中可知,为提高“国培”项目质量与效果,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做出重要指示与安排,主要表现为:坚持面向农村、突出骨干、提升能力、促进均衡的原则,坚持需求导向,要求分类、分层、分岗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教师需求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并将需求调研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坚持问题中心、案例载体,要求培训课程必修与选修结合,专业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结合,充分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突出培训方法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强化培训能力建设和优质资源开发。优化项目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管机制。高度重视学员和实习生安全。各项目均为免费培训,项目经费由中央财政专款支持,不向学员收取培训费、书籍资料费、餐饮住宿费等费用。培训后要求高校做好资金使用专项审计工作。需将经费预算报告及资金管理制度作为培训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见,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对国培是十分重视的。

从网上得知,就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而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据我观察,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多数学校师生比长期过高,大量的教师不得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在农村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专业视野狭隘、自主发展意识不足;在不少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所占的比重并不高,校长队伍中专家型校长还比较少。一些教师对自身道德水准的要求不高,与社会的期待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没有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教师通常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来展现自己所秉持的知识观和价值观、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常常是寻求采取何种行动来解决问题,并非首先考虑采用什么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需要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性”和空间上的“在场性”,这就使得各种理论常常显得“难以适用”。加之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工作“场域”和行动逻辑,因此教师往往难以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跳出来,系统地、理性地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从国家的大政方针看,从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需求出发,分阶段实施以素质教育包括学科教育素质、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题的培训,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如果培训贴近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的实际需要,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提高师德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那么,这样的培训就会是行之有效的。

为此,进行“国培计划”项目是必要的紧迫的,同时是重要的关键的。作为农村一所中心小学校的基层教师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自己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种子教师,提高学科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历史赋予农村教师的责任与梦想。为此,我只有充分准备与全身心接纳,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实现国家级高等学院对教师培训学习活动的各种目标,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回到本职岗位做到一名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行动起来,为当地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部分

“国培”进行中:培训中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指出,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从理论上讲,培训可实现三种需求或三种目标: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培训的终极目的是改善行为,是把所学各种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发挥培训对知识所起的“解调器”和“放大镜”作用。培训目的从总体看来应该是指明整个教师培训的方向和思路,明确培训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因此,进入新世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确立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目的,转变教师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新理念,提升教师实践行动能力,在课程发展中促进教师自身专业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次国培计划中有效培训的具体目的,应该理解为: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教育实践创新能力。

一、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不断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所教学科知识的更新,也是为了适应观念更新以及能力发展的大势所趋。教师培训必须把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其一要强化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信心。其二要促进教师掌握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其三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捕捉、收集、选择、分析、处理等运用现代信息进行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培训的目标要从不断地补充所教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转向侧重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策略的研修和锻炼上,指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与信息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准备。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激发教育科研意识与动机,培养科研基本能力,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尤其是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发展教育实践创新能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必须定位在重点强化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上。在培训中促进教师把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密切结合起来,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努力方向和途径,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在培训中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优秀实践经验转化为自身教育实践的有效动力和能力资源储备,使创新实践行为成为动态发展过程,让创新能力成为动态的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培训单位相关安排,每天有一门理论学习课程或科目,有时是专题报告,安排一名专家或教师进行讲授。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学科或数学教育教学的。有:国际上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教学改革趋势、数学统计与概率、数学教学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研究、新时期对数学教育教学的新认识、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中外数学教育比较、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估算教学的案例研究、几何画板的操作、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学习的问题、数学学习心理模式、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等。

有关理论告诉我们,把教师当培训的主体对待,要求培训者始终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充分的发言权。培训者要与教师平等交流和对话,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讨论,边培训、边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提高。制定培训计划时,教师要参与其中,要有选择培训者、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的机会。培训计划完成后,对培训过程、培训效果,教师有发言和参与评价的权利。同样对培训全过程的管理水平、课程计划的针对性、授课质量的高低、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的实效性等问题,参加培训的基层教师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落实教师有效培训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培训就是要为教师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土壤。不仅仅关注工作改进,更重视教师发展,这种培训必定是更具主体性和人性化的培训。当一种培训真正体现了发展性,培训不仅能帮助教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成长,还能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专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教师培训才能为广大基层教师所接纳和认同并且真正实现培训的有效性。为此,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要考虑其培训理论的指导性与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考虑用什么组织形式将层次、类别和水平各异的众多教师纳入到培训活动的系统中来。我们应着眼于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组织形式系统,形成合理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组织网络。

进入新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数学教育的时代。中国数学教育必将有一个较大发展,历史赋予数学教师任重道远的担当。新世纪关于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为数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的实践土壤。只谈基础不谈改革创新的数学教育肯定是行而不远的。这是本世纪初数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总结。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角色也已经或正在重新定位。古老的科举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将会越加淡化以至消失。“数学教育软件流行,标志着数学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数学教育问题也会不断产生,对旧的问题或将有新的看待角度。如数学哲学的贫乏问题、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课堂数学文化的建构问题。山西省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数学教育的步伐是否应该更快一点更稳一点更放得开一点呢?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学一线教师,这样的叩问岂不预示着新的思考吗?

期待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数学教师培训体系。因为能力取代知识必将成为教师任职的首要考量。有人说中国数学教育学派将会形成,并开展新的教育科学研究。那时的数学教育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让我们共同期待与憧憬。

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再创造恢复数学火热的思考,用自己的心血展示朴实无华的数学思考魅力与数学本质,将抽象的数学形态转换成教育形态。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结,并提高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这不只是理论上的思考,更是实践中的行动策略。如果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那么每位参训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并在学习中坚定不移地树立长远的目标,还需要不屈不馁的意志作支撑。

第三部分

“国培”进行后:培训后的体会与展望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态度和教师的素质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的课程改革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具有两重性的,一是积极促进作用,即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意图和编制者的设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积极作用。二是消极、甚至是抵制作用,它将使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应当看到,教师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为提升教师素质培养教师理念进行不同样类的培训是必要的,但实际上培训结果或效果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层次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即使经历相同的培训过程后教师的理念、行动与策略也不必然会齐头并进。这是可以理解的并应该接受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可以做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那么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培训是外在需要,不是内在需求的心理。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过程形式化严重,不求实效。个人努力程度与反思能力不足,动机水平与意志力所限。培训者水平与能力有限。学习与培训时间可能难以保证。培训条件困难。组织管理或监督水平低。后勤保障机制不健全。这其中既有内在因素的消极作用,也有外在条件不够的原因,不一而足,要具体对待和分析。

为此,要求培训者或培训机构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适合的培训目标与任务,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模式,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学思结合、教学与培训相关。加强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聚焦问题解决与疑难案例,兼容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及问题解决三个维度。此外要加强领导与组织管理及监督,执行多元化评价手段或奖惩措施。

当前教育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培训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走向自主与开放。“省时、省钱、简约、高效”是新时期所倡导的“绿色研修”,这在网络时代成为可能。集中研修式的培训要与常规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相结合。这方面的实践与研究正在大力开展。国培计划或有更多期待。

经过培训,教师要最后回到教育教学的一线,为此要学会终身学习、持续反思、实践探究,这三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其实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体制问题、职业伦理问题和教育哲学反思问题在我看来可能是更主要的。限于篇幅与行文目的,在此不作详述。

展望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后,“国培”之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与超越。希望本次培训能够给数学教育带来新的色彩,助推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人生幸福指数!如此则学生幸运,教育幸运,社会幸运。

第二篇:经历国培

经 历 国 培

2010年10月中旬,乘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离开熟悉的校园和朝夕相处的学生,走进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门,参加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陕西省首期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初中英语”培训班,再次接受系统的英语专业课培训,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体验名校师生的风采。这次培训历时三个多月,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国培”带给我思想上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教育理念上的更新,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从培训伊始,为使本次培训真正成为高水平,有实效的专业级培训,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领导们为我们精心挑选,安排了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勤奋敬业的培训老师。他们有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赵凌郡副教授、曲文婕副教授等,有来自美国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KAREN、DAVID。在他们的辛勤执教下,我们学习了英语口语、听力、语言交流(外教)、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国外英语教育(外教)等课程,填补了某些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空白,更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他们纯熟的英语口语,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时刻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促使我们决不能懈怠。我们每天认真听讲,细心记笔记,晚上翻书查字典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常能看到有学员挑灯夜战复习早已遗忘的词汇,有人早起不顾寒冷,不厌其烦地练习口语。这种迫切的弥补不足的学习热情感动了周围许多在校生,也赢得了外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尊重和赞扬。

为使我们接受到最先进、最科学、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院还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的英语教育学专家郝建平、李静纯、屠蓓、Catherine Johnson(加拿大)、张广友等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更有省内名校一线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庄力、肖娟等来现场进行授课、作案例分析,使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三个月里,我们先后听了近四十节讲座。如:郝建平教授:讲授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及课例片断》,张广友教研员:讲授的《怎样进行英语说课》和《Focus on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的系列讲座,杨萌老师讲授《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庄力老师讲授的《自主学习及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跟进》等等,这些讲座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更有较易掌握的实际操作程序,它们

1就像灯塔为我们拨开了云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越听越觉得心里亮堂,越听越觉得信心倍增。讲座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互相交流,商讨对策。每位主讲的教授、老师倾其所有,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丰富的教学实战经验悉心传授给我们。他们渊博的知识,特有的讲课风格和独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每一位学员,使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听课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对自身的升华。

为了对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深化,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院在课余时间,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讨论、英语话剧排练、课件制作培训、英语电影欣赏,学员联谊活动等。尤其是“小组讨论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如何进行大班的有效教学”,“如何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校本研究”等主题班会的研讨,使我们对原本较为模糊,较难操作的一些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清晰而有主见。学员们由陌生到熟悉,由各自为政到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研讨。在收获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同时,也收获着友谊、信任和感动,并深深地感受到各自的压力和责任。

12月21日至31日的“影子”培训,是学院为我们安排的又一重要的教学模块,目的是为参训的教师创造一个与中学一线学校一线教师“一帮一”的教学交流平台,从而切实体会和实践在外院培训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培训的效果.学院为我们联系了西工大附中、铁一中、交大附中等6所重点中学进行“影子”培训。很幸运我被分到西工大附中实习,这期间,我们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参观了实习学校的基因实验室,航空实验室等,观看了师生校园活动,参加了英语教研组活动,与任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聆听小组讨论、评课,并参与了所在年级监考阅卷等活动。西工大附中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技能,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流利的课堂教学用语以及他们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尽显了名校教师的独特风采。学生们思维敏捷,基础知识扎实而全面,值日生报告内容丰富,口语流畅,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施展和锻炼。这些都使我们感叹而受到鼓舞。亲身领略到省一流名校教师的风范和学生的风貌,更坚定了我们必须致力于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开拓出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快捷有效的教与学方法,为本校的英语教学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个月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鞭策与反思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水平,思考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怎样使学生爱学、乐学?思考如何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思考如何做一个“学生欢迎,同事欣赏,领导认可,学术精湛”的老师,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积极地进步。回头看看自己在三个月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我将带着微笑和欣赏走进课堂,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竭尽全力地扶助他们,引领他们,促使他们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学习,追求上进的人。

感谢“国培”!它使我觉醒,给我快乐,催我奋进!

2011年3月30日

第三篇:经历高中后的感受与思考

经历高中后的感受与思考

邹丹黎

炎热的夏天,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了自己中考成绩。由于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相差几分,爸妈决定让我上私立高中。可是不服输的我,毅然决定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从下了决定开始,便明白这将是一段辛苦的历程,风雨兼程。面对父母,我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用行动来表示。

军训的收获

酷热的炎夏,我们便迎来严厉的军训。教官是20出头的小伙,由于年龄相距不大,让我感到几分亲切。小小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可是帽檐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口湖南话。教官主要训练站姿走姿坐姿,还教我们整理内务。烈日下,我们每天都需要站立30分钟,站完了,有的趴下,有的坐下,溃不成军。然而教练正兴致盎然,“你们将要面对是残酷的高考,没有坚强的体质和体魄,是不可能熬过三年高中生活。。然而军训不仅只有辛苦和泪水。喜悦的感动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最让我们开心莫过于拉歌,比比哪个班声音大。日子就在汗水度过。我们与教官的感情也日益增长。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苦难是一笔财富。

离别的晚会让我们终身难忘。我们总以为教官无情,那样严厉的训练我们,每一个姿势都要求到位。就是这样的硬汉,当他唱起军中绿花,眼睛里含满了泪花。台下一个班都感动的鼓掌。离别在即,不知是谁想起的主意。集体在一把木扇上签名,送给我们敬爱的教官。

平淡的两年高中的生活

从上高一的第一学期,语文老师就满脸严肃对我们说::“别以为你好是高一新生,还有很多时间玩,两年时光是很短暂的,现在你面对就是高考。高一如果不打好基础,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无稽之谈。。。老师的话语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心知肚明的我们也知道这是老师打的预防针。

温暖的阳光泻在宽敞的教室,有认真听课,也有的趴在课桌上打盹的。

最让我们头疼就是一场场大大小小考试。每次考后排名,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人掩不住喜悦,愁的人也暗自下决心好好认真,一雪前耻。岁月如梭,时光如剑,一眨眼我面对高三。

成长的高三

提起高三的生活,其中的苦涩现在依旧体味的出。三点一线,吃饭的地方,睡3觉得地方和教室。试卷像漫天的雪花飘下来,我们埋下头,一题一题的做,做错了,再小心翼翼的修改。把错的题目一笔一笔抄下,最终成为一本厚厚的错题集。之所以这样认真,因为我们都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正确的。

晚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沙沙的写字声。手写累了,抬起头望一眼窗外满天星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夜空蔚蓝,月光如水,漫天的星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这不仅让我想到,这么大的世界,我也应该努力的发光发热,温暖他人的同事温暖自己。高三的学习并不全是枯燥,我们并不孤单,老师鼓励我们优势互补。互相帮助,热情讨论让班上同学在学业上齐头并进。同学与同学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我们收获不仅有成绩还有友情。

短短的三年,想说的还有很多。同窗的感情永远深深刻在脑海中。。。

第四篇: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8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旅游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而作为替代旅游的扩展和派生方式的生态旅游,其发展是弥补传统旅游不足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阐述,就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一)“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

1.自然环境,

第五篇: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什么是“三农”问题

1.国情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三农”问题分析

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5月25日在《思想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再快一些》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而是富,但这种富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会谈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只有农民都富裕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分析“三农”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农业的脆弱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由于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还很不到位,因此,中国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不是主要由供求关系等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为的不良偏好所决定的。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对农业投入的减少,直接源于利益比较法则。当某些政策倾向和外部环境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时,农民就会采用减少投入、甚至撂荒的方式表示不满,由此导致减产。前年全国粮食总产仅4亿3千万吨,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去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总产达到4亿6千9百多万吨,但能否巩固住这一趋势还很难说。中国粮食一旦出现较大缺口,由于人口众多和交通不便的缘故,靠国际市场调节是没有保证的。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其基本立足点应放在国内市场上。

资源瓶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耕地仍然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要素。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却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中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数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减少。

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现有金融体系根本不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农民即使有合理信贷需求也融资无门。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至使大量农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村公共用品供给严重不足。

人力资源是发展农业的主体要素。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总量概念,而从结构上看,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却数量有限,极为稀缺。这种状况不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竞争考验着农业的今天和未来。在计划体制和普遍短缺状态下,增加实物产量几乎成了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需求的约束使实物产量偏好风光不再。卖粮难、卖果难、卖猪难、增产不增收构成对农业的新困扰。农民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疯狂竞争,也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

2.农民的贫困

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急剧下降,1996年为9%,1997年为6.4%,1998年为4.7%,1999年为3.3%,2000年为2.1%。1995年每亩农业纯收入为376元,而2000年下降为161元。2001年以后增幅虽有回升,但仍在低水平徘徊。去年取得6.8%增幅的好成绩后,继续保持难度很大。

从农民收入平均值看,还是在缓慢增长,而不是绝对量减少。正是这个“平均值”容易模糊人们的视线,看不清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2万多被调查农户,2000年最高1%收入农户拥有全部收入的9.6%。这部分1%的人口拥有的收入是最低20%收入人群收入合计的1.7倍,按照人均收入计算达到26290元/人。每户家庭纯收入达到102700元,分别是最低20%收入人群的37.34倍和33.94倍。这样算下来,去掉高收入户的份额,相当数量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是缓慢增长,而是绝对下降的,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绝对贫困化。

农民增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农民穷困既是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长期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产品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将受到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的卖难,令扩大内需方针难以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从而产生大量“流民”,危及社会安定;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

造成中国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主要是:

1)税负。沉重的税费负担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无底洞。”十多年前农民自己早就作了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概括。据有关方面调查,税改前的农业税全国平均只占耕地产量的2.5%,很轻;三提五统费总额是农业税的三倍,较重;而在规定的税费之外,所谓的社会负担、以资代劳、达标集资等“三乱”收费的金额比税费总额还要多,而且没有什么约束,随意性很大,确是无底洞。

2)债务。巨额的债务负担是悬在农民头上的又一利剑。乡村巨大的债务负担,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

3)无组织。农民没有集体谈判能力,也是造成其贫困的重要社会原因。在社会现阶段,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各自能够从社会利益总量中分到多大的份额,一方面取决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贡献,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组织程度和影响政策的能力。在这种集团性的利益角逐中,哪个集团的组织程度高,自己的劳动争取社会给予较高评价的能力强,哪个集团就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由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性,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人数众多的优势被组织程度的松散所抵消,因而表现出的群体力量十分微弱。他们只能充当社会利益分配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很少有可能以主动进取者姿态和实力影响社会利益的分配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倾斜。

三、解决方案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1)尽量推广机耕和深耕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还田” 增加农家肥施用量,从而改善土壤条件。

2)乡镇政府、村委会应组织村民做好已有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其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对农民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兴修水利设施在政策上应予支持,在资金、技术上应予帮助。

3)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良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力度,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家应加强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既要防止“谷贱伤农”,又要防止通货膨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其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国家可以采取经济和财政手段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平稳或适度上涨,防止“谷贱伤农”,同时也要防止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会引发与农产品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商品是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这就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引起我国经济的动荡,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3.国家应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管理力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长期密切配合,才能抓紧抓好。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依法打击不法奸商的投机欺诈行为,从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各级政府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4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逐步减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温家宝总理的郑重承诺引起了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农业税在农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政府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农民每年少交几十块钱的税,对农民脱贫致富意义并不大。但我认为,对于富裕的城市居民而言,几十块钱仅仅意味着可以买一条普通品牌的香烟,可以听一场中等档次的音乐会,对富足地

区的部分富裕农民来说也不算什么,但对于我国的大部分普通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而言,几十块钱意味着可以使一个失学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可以为整个家庭购买一年的酱醋油盐。更重要的是,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种态度,意味着农民需要关心、帮助,农业生产需要保护;意味着政府多年重点宣传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真正取得了实效。我认为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受到社会主要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各级政府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领导广大农民再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5.积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受农产品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制约,短期内增加农业收入的空间比较小,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针对这种状况,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应该主要转移到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上来。

后记: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种媒体上曝光率颇高的一个新名词,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和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不得不对这一焦点问题做出一点思考。

我出生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西部地区,也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消除目前东西部的贫富差距,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因此,我在作业中选择了这个论题。在准备过程中,我参考了政治课本中定义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翻阅了近期的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上的有关新闻报道和评论。然后结合国情针对问题做出了几点分析。论文中的内容仅作为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全集》第三十卷人民出版社

下载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国培经历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业......

    国培经历、体验及感受

    “国培计划(2015)”学习经历、体验及感受 我有幸参加贵州乡村教师访东部名校小学语文国培学习,这次学习带给了我思想上的洗礼。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

    加强我国酒店业网络营销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我国酒店业网络营销的思考与对策 2010-05-04 11:02:36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友浏览1132次 网络营销必将成为酒店今后的主要营销方式,将带给客人更多个性化的产......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矿 山 环 境 保 护 论 文姓名:陈路路 学号:310903020211 班级:环境09-2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分析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进行了......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精选合集]

    吉林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小论文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财政学1140102号曹木贤摘 要: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固定......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在经济体制不断被改革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也越发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

    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改革回顾与思考

    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改革回顾与思考 孙启鹏 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形成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让全国公路运输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