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建议案
关于加快XXXX开发 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建议案
根据2018年工作安排,在主席会议领导下,今年5—6月份,围绕“加快XXXX开发,推进主城区建设”这一专题常委会议题,区政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主席会议专题座谈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常委、委员组成调研组紧扣我区主城区建设成果及薄弱环节等情况展开专题视察、座谈讨论。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区政协X届X次常委会专题讨论,形成如下建议案:
一、我区主城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XXX年区划调整后,我区“有区无城”现状更加突出,因此建设主城区是我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自X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三化”互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勇于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做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举措。以“四区”建设为依托,棚户区改造工程为契机,逐步形成以XXX建设为核心,XX街道、XXX街道、XX镇为重点区域的主城区建设的战略布局,主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XXXX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XXX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站XXXX发展战略。XXXX开发建设是全市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历史机遇。几年来,经过市、区相关领导及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制约XX地区发展的极具历史性和现实性挑战的瓶颈问题现均已破解,2条220千伏、1条66千伏高压线迁改工程全面竣工,XX铁路专用线成功拆除,涉铁问题全部解决;高标准完成XX、XXX、XX市民休闲公园、滨河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现正在进行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总投资XX亿元的XXX地区道路及给排水等市政综合管线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XXX万元的XXX千伏供电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均已开工建设;XXXXXX分院今年7月可正式运营。作为全市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之一,XXX已经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目前,主城区域内完成道路建设14493米,完成了XXX、XX等16条道路建设,城区式路网初显雏形;XX、XX、XX、XXX建设拉开了主城区发展框架;2015年配合市公路处进行了XX、XXX改造,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加强城市水、电、气等设施建设,建设排水管网2.27千米、供水管网1.97千米,安装路灯645盏,架设10千伏电力主线路共计5940米,“气代煤”工程有序推进,积极开展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大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行垃圾全域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主城区形象建设,XX镇正积极申请“撤镇设街”,目前已得到各级领导支持,进入到正式报批阶段。
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是事关民生福祉、事 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加快推进主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现阶段性成果显著。XX镇、XX街道、XXX街道范围内征收工作任务XX个项目,棚改受益约XX户XXX人,涉及改造面积6150亩,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其中,XXX、XX、XXX10栋棚改回迁楼主体已经封顶,XXX一期已经建成,二期完成主体工程;众兴置业房地产开发、XX地块项目、XXX建设项目、XX化工住宅楼项目地块已按时完成,振兴社区东西委棚改工作已基本完成,XX6栋楼项目、XXX二期工程将适时启动征收工作。
二三产业发展势头不断提高。产业支撑是主城区建设的必要因素。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XX镇、XX街道XX街道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从业人员约7000多人;经济开发区建设呈现新局面,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对主城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达到37家,现代物流企业达到9家;在原有专业市场集聚区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总投资XXX万元的市场路已经建成通车,2条10千伏高压线迁改工程已经竣工,铁路专用线接引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XX铁路局审批;XXX、XXX、XXX3个专业市场异地还建项目启动实施,XX进行还建方案和规划方案对接;自2017年截至今年5月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 约XX亿元,商品房销售总额约达到XX亿元。
二、推进主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区主城区建设正快速推进,成效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影响与制约城区发展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资金压力大。地区经济总量较小,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主城区建设的项目建设、房屋征收、基础设施投入等受资金、市场的影响。项目建设方面,大多数地块都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平衡缺口,项目融资难,建设资金压力大,保持XX良性运行的资金链存在一定的压力。
二是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政策问题。由于受占补平衡指标条件的制约,XX异地安置还建项目用地还没有获批,极大地影响着XX开发建设进程;受部分地块及区域征收进度影响,部分项目无法进场施工。
三是人员匮乏。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房屋征收、社会稳定等工作日趋繁重,目前均有工作人员一人兼任多个岗位情况,使得难以胜任目前繁重的工作任务。随着主城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准有待提高。
四是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村民思想意识淡薄,村屯卫生管理难度大。对于村里自然形成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集散地、相邻街道垃圾管理方面,存在界限不清、责任不清问题;各村、社区全部纳入区环卫体系,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但在运行资 金方面,XX、XX等贫困村无以为继,欠款数量增大,随时有停运可能;作为高速路出入口,XX、XX、XX附近急需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厕所。
三、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主城区建设是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加快XX开发、推进主城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运行体制机制。推进主城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关键在于创新体制,理顺关系,有效突破相关要素瓶颈制约。一要完善管理体制。推进主城区建设是事关全区大局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尽快成立推进主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主城区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对外招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主城区建设机制,形成有统有分、条块结合、指挥有力、运转有效的主城区建设格局。二要构建考核机制。建立推进主城区建设工作责任和任务分解制度,明确细化各部门的权责分工,并形成主城区建设考核机制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界定职能,避免职责重叠交叉,把精力集中到抓建设、抓发展上来。三要创新经营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强化资源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强化专业开发经营班子,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土地推介,吸引更多有实力、有品牌的开发商来主城区投资,实现土地市场充分竞争,提高土地经营收益。
2、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按照未来主城区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注重与我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超前规划好主城区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基础配套,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经营,树立崭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区形象。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明晰XX镇、XX街道、XX街道城市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区域内其他基础较差的偏远村屯,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和村庄环境整治,形成“发展商业、繁荣产业、带动旅游、建设新农村”的城区空间规划和人口梯度转移格局。
3、加快政务中心迁移。现阶段,将政务中心迁移到XX区域内是推进主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加快XX和XX广场建设,切实实现便捷进站新功能与模式,为XX发展聚拢人气的同时,采取土地置换、厂房改建等方式,应早日完成对区政务中心的规划选址迁移工作,使之成为推动主城区发展的牵引。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区实际情况,适度商业的开发,要完善政务中心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区面貌,带动XX开发成为宜产宜居、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核心区。
4、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是主城区建设的活力之源和后劲所在。辖区内各镇街现状、规模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推进主城区建设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以一个模式整体推进。除了经济 开发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XXX、汽车4S集聚已有的产业模式,还要将高端服务业和现代旅游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主城区建设的引擎。一是依托高速路出入口、北环西环路网建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在XX街道建设开发“XX酒文化之旅”、“月季花卉浪漫之旅”、“XX公园历史文化之旅”等一系列文化体验的现代旅游综合业态。二是充分发挥XX自然环境优势,搞好城区内河流的升级改造,以上王家XX月季生产基地为龙头,利用XX湿地,规划附属建设XX坝外沿河花海观光带、沙滩旅游、摆渡、林下休闲等沿河休闲娱乐的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业态。
5、因地制宜慎建少拆。主城区建设是循序渐进的长期建设过程,必须加强政府统筹调控,防止把主城区建设简单为房地产开发,违背自然规律和文化传承的造城做法,从而增加了新的地方债务。坚持拆改建相结合,集约利用城区土地,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传承城区历史文化记忆。激活主城区域内闲置国有资产,XX街道辖区内现有闲置老国有企业12家,闲置厂房面积10.8万平方米,闲置空地75万平方米,重点鼓励这些企业进行“退二进三”。对于企业中可以修复的近现代建筑进行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尽快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改造性详细规划,把地域文化融汇到主城区各类建筑单体中去,适度改造可利用的废旧厂房、建筑,改造成彰显地域特色风貌的博物馆、体育馆、酒吧、主题宾馆等XX休闲商业街区,赋予强烈的城市识别感。
6、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承载城区功能运行的保障,又是城区形象的载体。在推进主城区建设的时序把握上,要根据我区现有的财力和发展后劲,先做好基础性工作。一要抓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主城区城市路网,实施路网和市政管网配套工程,为各项工程提供便捷的通道,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高起点规划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务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三要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做好水系、绿化、景观的空间处置与综合利用,在美化亮化绿化的同时,努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完善便民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购物、休闲、娱乐、生活的需要。四是规划必要考虑利用水系、绿化带等方式实现XXX与经济开发区软隔离,留足公共绿地空间,为人口集聚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谐的居住社区、适宜的创业环境。
7、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主城区建设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建议制定落实推进主城区建设各项优惠政策。一是土地保障。土地指标关系建设和招商,积极统筹用地指标,对基础设施项目和具有拉动效应的重点项目实行土地优先保障。二是资金保障。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政策引导、企业、银行、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成多样化的投融资体制,健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经营机制,做大做强主城区投融资平台。三是人才保障。选派优秀人才,抽调精兵强将,增强工作力量。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共享模式,用足用活各项人才政策,广揽各类人才参与主城区建设及管理,提供智 力支持。四是服务保障。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推介力度,整合各种招商资源,吸引财团、企业和开发商前来投资兴业,为企业的入驻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主城区的持续开发、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关于县政协推进生态县建设建议案的复函
文章标题:关于县政协推进生态县建设建议案的复函
县政协:
《政协__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建议案》悉。县政府经过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对建议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落实,现将落实情况函复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公众对生态县建设的认识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
生态县建设为主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要求,并把生态县建设作为县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县级班子配备到位后,及时调整了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一位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环保局长任生态办主任,切实加强了对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全县乡镇(街道)、部门在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的基础上,专门确定人员主抓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对有关部门落实了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加强了与县生态办的联系沟通,确保乡镇与部门有人管“生态”、有人干“生态”,从而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六月份开展的“环保宣传月”,采用标语、广告等形式,将生态县建设的目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等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阐明生态县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阐明生态县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作,引导全社会、广大公众自觉参与到生态县建设工作中来。同时在县委党校和中小学校增设生态课程,把生态课程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教育内容,切实增强干部和学生的生态理念,提高社会各阶层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订规划,明确生态县建设目标
我县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根据《__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目前已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分或分阶段实施方案,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有关建设内容已逐步细化分解,并将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对生态县建设的责任单位,要求其在对照自身建设内容的同时,帮助乡镇(街道)开展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生态建设的有关工作。同时要求县生态办加强对乡镇(街道)、部门生态建设的工作督促,要求加快乡镇、街道生态规划的拟订工作,年内力争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建设和2个市级中心镇生态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生态县建设的规划体系。
三、强化考核,层层落实生态县建设任务
去年以来,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中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我县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与具体措施,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乡镇街道在生态县建设中的任务。
今年起,县政府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书》,对有生态县建设任务的19个部门和15个乡镇(街道)的生态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分内,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乡镇(街道)、部门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合力。年终将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绩进行奖优罚劣,对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部门、乡镇(街道)将给予奖励;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度滞后甚至导致重大污染事件的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及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的给予重奖。
四、转变观念,夯实生态县建设的经济基础
正如建议案中所提的“落后不等于生态,贫穷建不起生态”,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是生态县建设的有效载体。对照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分析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尚较大,所以,经济发展在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将始终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首位。一是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从我县经济结构来分析,工业是我县经济的主导,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是提升工业结构层次、提高产品外向度、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着力建好经济开发区及功能分区这个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有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能源、用地、用工等要素瓶颈,不断完善财政扶持工业经济的机制,为工业经济的腾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努力达到经济提升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二是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进一步结合生态立县战略,突出“青山、绿水、生态”三大特点,树立精品意识和大旅游意识,努力整合我县的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充分体现我县旅游业“品人文精华、游青山绿水、尝农家菜肴、购名优特产”的特色,做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篇文章。三是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在突出高山蔬菜、有机茶等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倡小区化养殖业的发展,着重创建一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依法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行动”计划
加强环境整治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仍是水污染的整治。按照浦阳江“碧水行动”计划的目标,到年底,浦阳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黄宅上游主要江段基本达到四类水质,上仙屋到黄宅断面水质基本控制在五类水以内。
一是努力完善水环境治理设
施。首先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建设。目前一期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下半年将出台污水处理费征收等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达标排放。日处理2万吨污水厂扩容工程已于8月初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其次抓好纳污入网工作。已完成城区污水截流一期工程,恒昌、班班等重点企业已完成污水入网,城区污水截流二期主管网工程已启动建设,支管网工程可于八月底进行招投标,即可开工。再是加快三类园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将浦阳江上游无生化处理设施且超标排放的七家污染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努力减少进入浦阳江水系的污水总量。
二是强化水污染企业的污染整治。结合实施“碧水行动”计划和开展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县域内造纸、印染、电镀等行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污水排放达标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依法严惩。同时督促排污企业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对至今尚无生化处理设施的造纸印染企业要求年内建成治污设施,目前“兰塘”造纸厂已完成生化治污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蓝天”造纸厂已基本完成生化处理土建工程;海塘袜厂、前陈漂染整理厂治污设施已通过验收;众望集团特种印染公司的治污设施完成达标排放验收。要求兰塘、蓝天二家造纸企业在年内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
六、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环境状况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引流工程,总投资近350万元,于7月份开工,预计9月底前完成,即时填埋场产生的污水在经过初步处理后可以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从而消除对城区饮用水源的污染威胁。制定仙华山景区对水源污染的解决方案,重点对仙华山35家农家旅社、塘下6家餐馆对水源污染进行治理,切实减少景区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二是城区以噪声整治为抓手,以整治水晶加工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区噪声整治活动。加快“万家水晶加工园”建设进度,适时组织工商、公安、环保、建设、电力等部门和浦阳街道开展联合行动,先把分散在各居民区内的切割、平磨等重污染工序统一纳入到水晶加工园中,改变“低、小、乱、散”的生产局面,使居民生活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增加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饮甘泉用水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特别是中心镇和中心村,逐步建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垃圾集中收集,根本改变目前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筹建进度,解决城乡垃圾出路问题,切实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联系人:__联系电话:__
二OO五年九月三日
《关于县政协推进生态县建设建议案的复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县政协推进生态县建设建议案的复函。
第三篇:关于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
关于扎实有效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
**区人民政府: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调研活动和服务新农村特色活动。最近,区政协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听取了调研情况汇报,交流了服务新农村特色活动经验,专题协商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我们形成的《关于扎实有效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报送你们,供你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参考,并请将采纳情况反馈给我们。
我们认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时间很短,但特点非常鲜明。第一,工作抓得非常主动。区委、区政府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1+6”文件、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并进行试点示范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展开。全区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发动,特别是区级六个宣传服务团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区多数村提出了发展思路,部分村制定了发展规划,示范村和推进村制定了建设规划。第二,试点示范层次较高。在市委、市政府做出“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和“统筹城乡”试点决定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了更好的试点条件。全区共有5个村成为全市示范村、28个村成为全市推进村,所占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静观花木和旅游农业产业带列入全市“一区一带一镇”统筹城乡试点范围,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有机农产品生产和认证工作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区已成为全国“百县百企”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第三,工作效果比较实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已经激发出来,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整治村容村貌力度加大,农村税费减免等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群众已经得到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惠。
我们感到,当前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区的层面看,试点示范的进度还不够快,全面推进的势头还没有完全形成;从镇村的层面看,带倾向性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镇村带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等待”倾向。部份村工作热情高,发展规划好,但组织实施差,等待上级给钱给项目的要求比较强烈,有的还产生了埋怨情绪。二是“畏难”倾向。部份村基础条件差,畏难情绪大,工作按部就班,体现不出建设新农村的新气象。三是“急躁”倾向。个别村在修建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方面,超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有可能形成经济债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充分;多数镇村和农户经济实力薄弱,投入能力不强;各级对新农村建设的许多问题还来不及深入研究,政策措施还不配套;各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还不够到位,新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我们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牢牢把握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所谓扎实有效,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防止走“过场”;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要实实在在,造福农民,防止出“偏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新农村建设,要从进一步形成工作势头、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切实抓好具体工作三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进一步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势头
我区新农村建设面临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农民群众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继续向前推进,一方面要继续搞好试点示范,另一方面要积极搞好全面推进,进一步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势头。
(一)要有新的思想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方面都要有新的思想认识。第一,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研究和落实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各项政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努力形成新型的城乡关系。第二,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要全面落实“5句话20字”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乡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第三,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国家主导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大力培育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尽快健全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工作引导的保障体系,有效激发工商企业、部门单位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热情,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有新的目标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提出的目标要求。第一,把握总体目标。建设新农村,要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第二,落实工作任务。建设新农村,要搞好“培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打造村镇建设的新面貌,推
动社会事业的新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局面,促进农民素质的新提高”的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第三,达到总体效果。建设新农村,要达到“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明进步程度明显提升、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的工作效果,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要有新的工作举措。各级都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第一,加大项目投入力度。要制定项目投入规划,明确工作措施,做到具体可行,效果明显;拓宽投入渠道,增加发展投入,做到财政、金融、社会各界的投入有较快增长;发展二、三产业,扩大收入来源,做到镇街财政、村级组织和农户家庭三个层次的经济实力有明显增强。第二,强化政策法律支撑。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区镇两级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力争“十一五”期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要调整金融信贷结构,逐步提高支农贷款在信贷资金中的比重,力争“十一五”期间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要建立以工补农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对支农企业及其化肥、水泥等支农产品给予税费优惠,对农村工商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给予政策扶持。要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尽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探索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第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镇街党政及其部门以及村干部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镇街要充实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力量,区镇街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充实工作力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具体责任。区镇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纳入任期目标和目标进行考核,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大奖惩力度。
二、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长期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和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关系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按照既快又好的要求健康发展。
(一)正确处理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当前工作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长远发展要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当前要加强宣传引导,突出工作特色,形成工作亮点,同时要从长计议,搞好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克服短期行为和急躁情绪。
(二)正确处理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试点示范要为全面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发挥带动效应,全面推进要借鉴试点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5个试点村、28个推进村、静观花木和旅游农业产业带的试点工作,争取尽快出特色、出成果、出经验,充分发挥带动效应。新农村建设要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广大农民。试点示范既要实行项目资金相对集中,又要考虑试点经验的推广价值。要把全面推进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适时作出安排部署。村的工作类型应当在“试点村”、“推进村”的基础上增加“跟进村”,把“试点村”、“推进村”以外的村纳入“跟进村”。“跟进村”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正确处理农民收入与农民素质的关系。增加农民收入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继续抓好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同时要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培养、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三大工程”。实施“三大工程”要紧紧围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来进行,既要举办田间地头的短期适用技术培训会,又要举办三月期、半年期和一年期的长期职业技术培训班。要探索创业培训的新途径,为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四)正确处理客观条件与发展需要的关系。客观条件要为发展需要提供科学依据,发展需要要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增强可行性。新农村建设,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又要准确把握镇村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等基础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盲目建设、浪费资源。对不同条件的村要在发展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
(五)正确处理国家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国家主导要惠及农民主体,农民主体要依靠国家主导。国家要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管理服务和考核激励等方面成为主导。农民要在参与建设、投工投劳、享受成果等方面成为主体。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国家资金的引导作用。要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把建设新农村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引导农民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搞好投资投劳和自主创业,支持招商引资,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三、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
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要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具体工作。
(一)制定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要注重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做得了,防止规划成为第一个被浪费的资源或者成为制约发展的第一个因素。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城镇周边村、交通干道沿线村、调整整治村和搬迁新建村的不同特点。规划要突出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同时要注重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村镇建设要注重特色风貌,加强规划指导。规划工作可由区新农村办公室负责培训、指导和评审,除场镇周边村和有特殊要求的村外,由镇村负责制定方案,并征求农民意见。规划费用要尽量降低,并由市区镇村多层次共同解决。
(二)搞好项目带动。项目带动要突出特色性和覆盖面,做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发展项目。规划发展项目,镇村社户要层层落实,并抓好组织实施。要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搞好招商引资,鼓励农民投资兴业,大力推行农村小额信贷。选择发展项目,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有效性,防止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和“烂尾”工程。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途径。要大力实施主要人行便道硬化工程和乡村公路整治维护工程,提高通达率和通畅率。要积极实施“生态家园”工程,提高沼气普及率,带动农村改灶、改圈、改厕。要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尽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镇村要加大“一事一议”、“八步工作法”等制度的推行力度。
(四)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要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行农业业主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发展“两社两化”,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立足本地资源,找准发展项目,落实投资来源,搞好经营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两年内消除空白村。
(五)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未来命运的大事。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紧张、设施简陋、师资外流等突出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快农村学校危房改造,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严格实行城市支援农村学校的“支教”制度,尽快解决2003年前“普九”债务。
(六)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医疗保障制度。我区目前还没有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减免,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愈加突出,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实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需要量大,单靠农民和区镇财政难以解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都要共同努力,向市里积极反映情况,努力争取有关政策,力争尽快纳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范围。
(七)进一步帮扶特殊群体。我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移民人口、煤矿采空区(含地质灾害)影响人口、贫困人口⒊6万人左右。他们是我区农村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应当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要采取教育引导、培训转移、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搞好住房建设、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已纳入国家政策范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煤矿采空区和整体扶贫的村社,要尽快组织实施搬迁或治理工程。对没有纳入国家政策范围的村社和农户,区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力争纳入有关政策范围。
(八)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村“四职”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要配齐村级“四职”干部,尤其是民政部门要和组织部门一道做好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要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要关心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前应适当提高区镇财政对村“四职”干部的补贴标准,同时增加必要的办公经费,今后要建立起与财政正常增长相一致的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
(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要组织区级部门、社会单位和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区级部门和社会单位要联系一个村,开展政策宣传、了解和反映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联系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规模以上的工商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自主选择联系村,除自愿捐赠外,要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要鼓励企业到联系村投资兴业,搭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平台。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商企业,要从土地规划、项目资金、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把参与效果作为区级部门、社会单位和工商企业评先评优的基本条件,并由联系村的干部群众进行评议考核。
(十)弘扬**乡村建设运动精神。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所积累的经验是我区乃至中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借鉴**乡村建设运动“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实业、改良社会,精英倡导、大众参与”的成功经验,弘扬**乡村建设运动“关注民生,兼善天下,科学求实,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努力培育和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激发人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大力支持和推进“现代都市·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协助业主单位办好“乡村建设论坛”和“中国·**乡村建设展览”。
第四篇:(3.15)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工作方案
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工作方案
(送审稿)
《重庆市宁静行动主城区实施方案(2011-2013年)》(以下简称《方案》)于2011年2月28日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为确保“宁静行动”的顺利实施,全面完成《方案》中制定的总体目标任务,根据《方案》和《重庆市环保“四大行动”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欧顺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城各区政府,市财政局、经济信息委、教委、城乡建委、交委、公安局、监察局、环保局、市政委、文化广电局、园林局、国资委、政府督查室,重庆海事局、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民航重庆管理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
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宁静行动”推进办由市环保局抽调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宁静行动”推进制度和机制,协调推进主城区“宁静行动”日常工作;负责督促市级有关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履行“宁静行动”确定的职责,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宁静行动”项目实施进展和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定期对“宁静行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市级相关部门及主城各区 1
政府应根据《方案》,结合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并分解任务到所属相关部门,同时报“宁静行动”推进组备案。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采取多种方式对“宁静行动”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知识、法律法规和工作进展。
1.召开新闻发布会
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宁静行动”的进展情况,各部门实施“宁静行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2.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针对建筑噪声、交通噪声、KTV等群众投诉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建筑工地、文化娱乐场所等应张贴降噪承诺;采取街头宣传、交巡警平台等社会宣传方式分发宣传降噪知识和法规及市级相关部门职责的资料。
3.开展“宁静行动”征文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举行“宁静行动”征文活动,以征文形式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通过征文比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环保意识,以学生影响家长、影响家庭,营造“家家关心环保,家家宣传环保,家家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联合执法,从严查处噪声污染行为
完善噪声执法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为,加大对噪声污染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严格的监管促“宁静行动”推进。
1.开展机动车违章鸣笛专项执法行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4月,开展机动车违章鸣笛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利用交巡警平台,严格查处机动车违章鸣笛、营运车辆用喇叭招揽乘客、机动车安装高分贝喇叭、民用车安装使用警报器、特种车违法使用警报器等违法行为。
2.开展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5月,开展经营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噪声扰民投诉较多的卡厅、迪吧等歌舞娱乐场所、兼营KTV的酒吧和水吧,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
3.开展高、中考期间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市政委、市工商局、市文广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6月,开展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对高、中考考场周围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噪声污染投诉,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4.开展居住区小型企业和物流公司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
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委、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7月,工商、商委、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居住区小型企业、物流公司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噪声扰民的企业,依法采取限期治理、关停、搬迁或取缔等措施,引导现有物流企业逐步搬迁至内环以外或物流园区。
四、推动重点工程建设,从源头控制噪声污染
降噪工程建设是《方案》重要内容之一,推动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各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是“宁静行动”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手段。
1.推进隔声窗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建委;责任单位:市市政委、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加强隔声窗建设。对主城区主、次干道和其他噪声污染严重路段的临街建筑,结合“立面改造”和“节能改造”等工程推进隔声窗建设,降低对学校、医院、居民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交通噪声污染。
2.推进声屏障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市政委;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交委、市建委、市环保局)
加强声屏障建设。以保护敏感目标为原则,在符合城市景观和安全要求、确实有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声屏障建设工程。
3.推进绿化防护带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园林局;责任
单位:主城各区政府、城投公司、市市政委)
森林工程实施和主城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道路两侧绿化防护带建设应统筹考虑景观、降噪等功能。为保证降噪绿化效果,合理设计道路两侧绿化防护带的宽度和长度,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搭配密植,以增强降噪效果。
4.推进路面降噪工程(牵头单位:市市政委;责任单位:市建委、主城各区政府、市交委)
市政部门制定主城区道路“白改黑”实施计划,到2012年,主城区主次干道改性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对主城区减速带进行全面清理。对必须设置减速带的路段,减速带材料选择低噪声材料进行建设,减轻噪声对周边的影响。
5.推进公交车更新淘汰工程(牵头单位: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商委、市财政局)
交通部门制定并实施老旧公交车更新淘汰计划,对重点线路的老旧车型开展降噪改造。到2012年,全面完成主城区1700余辆普通公交车淘汰升级工程,更换为低噪声中高级车,车辆噪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五、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查督办,1.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
将“宁静行动”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主城区创模的主要内容,每年分解下达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区政府,并将任务的完成
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主城区创模督查考核与奖励问责的范围。
2.实行工作会议制度
建立“宁静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由“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每半年召开一次市级机关及各区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宁静行动”推进中的有关问题,部署有关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不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会、现场会、协调会,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协调研究市民关心和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3.完善信息通报制度
各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每月向“宁静行动”推进办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每年年底报送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4.建立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制度
“宁静行动”推进办定期向社会公布“宁静行动”实施进展情况,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市民作为“宁静行动”特约监督员,参与有关“宁静行动”的督促检查工作。
5.完善配套法规,建立长效机制
修订和完善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出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噪声污染防治规定或实施细则;制定机动车噪声检测的有关规定;制定社区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社区新建项目公告、公示和听证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主城区开展房地产项目居住适宜性
评价细则;制定建筑施工开展噪声污染环境监理制度的规定;制定声屏障、隔声窗、噪声绿化防护带低噪声路面的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
第五篇:关于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的建议案(精选)
关于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的建议案
***政协提案委: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高成长性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年,***实现区级税收收入***万元,居纳税企业排行榜***位,占全区金融业实现区级收入总额的***,本提案从地方金融机构对税收的贡献度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积极建议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
一、***地方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是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以***为主体,***等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地方金融体系。
二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我区已经基本形成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多元并存的金融体系。
三是地方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成立了区政府金融办,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
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二、地方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金融业总量偏小。金融资产总量偏小、银行分支机构较少、人均存贷款指标不高,说明我区金融业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金融结构不尽合理。银行业是我区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直接融资比重低,融资渠道和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我区目前企业间直接融资明显不足,而且是传统信贷业务发展较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这些都反映出我区融资结构还够合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三是金融机构实力较弱。随着商业银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基层网点撤并较多,同时,适合经济发展的其他金融机构没有相应建立,金融产品单
一、金融业务萎缩、金融服务落后。
三、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本土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本补充,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促进银行尽快将机构网点覆盖全区,加快***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土地银行,农村互助合作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
二是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外资通过各种形式参股地方金融机构,壮大机构实力。
三是继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继续加强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服务,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融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发展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
四是建立金融人才聚集机制和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在枣高等院校和金融科研部门的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完善地方金融法制环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法律体系。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手段,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