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之思考
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之思考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在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但目前税务系统专职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尤其是对基层广大税务干部培训的需求。为此,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税务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兼职师资队伍。本文从乌兰察布市国税系统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为了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人才强国、人才兴税的战略思想,建设一支适应税务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师资队伍已成为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专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要求培养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税务工作特点,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来从事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从乌兰察布市国税系统施教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来看,90%的培训工作由兼职教师完成,10%的培训工作由专职教师完成。此外兼职教师由于本身从事具体的税收工作,为教育培训提供大量前沿信息资料,对拓展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剖析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覆盖各学科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乌兰察布市国税局施教机构办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多渠道动脑筋、想办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兼职师资队伍。但兼职教师的数量还是较少,兼职教师课程的门类不够齐全,经费也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制约了我们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应当在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壮大兼职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促进税务培训教育的快速发展。
现针对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如何建设兼职师资队伍提几点对策。
一、挖掘社会资源,充实兼职师资队伍
一是建立我校与扬州税务进修学院、江苏省税务干部学校、上海市税务干部学校等兄弟院校的师资共享机制,降低用人成本,扩充备用资源。分析各校教师的特长,并定期组织教师联席会议,从兄弟院校挖掘一批能为我校所用的兼职师资。二是积极网罗长各高校教授和党校教师。紧紧依托()学院、省委党校和上海市委党校的师资力量,完善师资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三是在系统内干部中选拨兼职教师。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税务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能解决税务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税务干部长期从事实践工作,对这类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税收政策变化的背景有详细的了解,甚至参与过国家税收政策的制订工作,这部分人才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面向社会搜集能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专家、学者的信息,并与之保持经常性联系。
二、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兼职师资管理
为了有序管理兼职教师,更好的发挥兼职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学校应在兼职教师管理上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
一是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档案,跟踪他们的事业发展和新课题的开发情况。在专业类别上形成AB角和多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员层次和不同的需求聘请不同的教师。
二是建立兼职教师教务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程序上,教学实施前将教学计划培训目标与学员名单及时传达到兼职教师手里,并且提出教学要求,使得兼职教师既能备课又能备到学生。课程结束后第一时间向兼职教师反馈学员反映的情况和有待于以后完善的地方。三是创新兼职教师人才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上,由于兼职教师不占学校编制,不属于学校正式员工,为了便于管理,可以将兼职教师队伍挂靠在省局教育处名下,主管部门要在教师的编制中明确规定兼职教师的比例。
四是建立兼职教师经费保障制度。在每年的预算支出中设立聘任兼职教师的专项基金,使得兼职教师在经费上得以保证。
五是建章立制做好兼职教师聘请、接送、接待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来有人接,走有人送,专人负责全程跟踪。
三、强化动态管理,保持兼职师资的高标准、高质量
应把好兼职教师队伍准入关,并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
首先从准入上把好质量关,明确兼职教师的条件。兼职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好的口才和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是学校缺乏的急需人才。一般邀请的社会上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必须是学科理论功底深厚,学科前沿信息新,课题研究成果多的专家;系统内的税务工作者,必须是从事税务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税收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其次是完善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兼职教师师资库,及时扩充和更新兼职教师师资库信息,不断地将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工作情况和培训教学效果动态地记录下来。第三要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建立对兼职教师工作质量的监控评价机制,研究确定测评标准与测评指标;定期听取受训者的评价反馈意见,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定期委派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职教师听课,总结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经验,进行交流研究,听取兼职教师对教育培训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比,制定配套激励政策,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建立兼职教师证书制度,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保持兼职教师的高标准、高质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建立上门回访制度,组织兼职教师思想与业务的交流,增强兼职教师为施教机构服务的意识。
四、健全培养机制,促进系统内兼职师资的成长
(一)通过举办系统内师资培训班选拔并培养兼职师资。
每年通过省局教育处定期举办系统内兼职师资班,从中选拔一批系统内的业务骨干,作为法定的兼职师资,以后再配上调员上课的使用机制。将专兼职教师按系统内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组成以我们的专职教师为主系统内兼职教师为辅的研发备课小组,共同开发与研究税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优秀的税务干部,充实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每年对聘任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特色及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对每名教师做出书面鉴定报省教育处;教育处每年根据兼职教师的职责履行情况、服从税校管理情况、授课提纲或课件准备情况、学员评估情况、学校测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兼职教师的评价档次,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兼职教师予以解聘,优秀的由省局教育处给予表彰。兼职教师的考核结果还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兼职教师的继续培养机制。作为系统内岗位培训上专家教师,他们的培训应该是高起点、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培训量身定做,每年上升一个台阶。定期组织他们召开研讨会,以研究促教学、促成长。
(二)利用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业务合作培养特色兼职教师
在旗县国税局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兼职教师负责该项目、完善该项目,税务局成了我们教育培训的分课堂,使干部培训经常可以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的观摩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培训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兼职教师的特长。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和“素质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新的使命与要求。几年来,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对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其发展途径与措施,必将会造就一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要求,推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快速持续发展,能为国家税收工作培养更多更高水平人才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之思考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在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但目前税务系统专职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尤其是对基层广大税务干部培训的需求。为此,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税务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兼职师资队伍。本文从乌兰察布市国税系统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为了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人才强国、人才兴税的战略思想,建设一支适应税务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师资队伍已成为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专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要求培养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税务工作特点,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来从事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从乌兰察布市国税系统施教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来看,90%的培训工作由兼职教师完成,10%的培训工作由专职教师完成。此外兼职教师由于本身从事具体的税收工作,为教育培训提供大量前沿信息资料,对拓展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剖析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覆盖各学科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乌兰察布市国税局施教机构,为提高教学质量,多渠道动脑筋、想办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兼职师资队伍。但兼职教师的数量还是较少,质量层次不齐,兼职教师课程的门类不够齐全,旗县兼职教师的经费也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制约了我们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现针对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如何建设兼职师资队伍提几点对策。
一、挖掘社会资源,充实兼职师资队伍
以省内为基础,辐射各市局。降低用人成本,扩充备用资源。在系统内干部中选拨兼职教师。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税务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能解决税务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税务干部长期从事实践工作,对这类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税收政策变化的背景有详细的了解,甚至参与过国家税收政策的制订工作,这部分人才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会搜集能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专家、学者的信息,并与之保持经常性联系。
二、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兼职师资管理
为了有序管理兼职教师,更好的发挥兼职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应在兼职教师管理上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一是建立兼职教师的档案,跟踪他们的事业发展和新课题的开发情况。在专业类别上形成AB角和多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员层次和不同的需求聘请不同的教师。二是建立兼职教师教务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程序上,教学实施前将教学计划培训目标与学员名单及时传达到兼职教师手里,并且提出教学要求,使得兼职教师既能备课又能备到学生。课程结束后第一时间向兼职教师反馈学员反映的情况和有待于以后完善的地方。三是创新兼职教师人才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上,为了便于管理,可以将兼职教师队伍挂靠在省局、市局施教机构名下。四是建立兼职教师经费保障制度。在每年的预算支出中设立聘任兼职教师的专项基金,使得兼职教师在经费上得以保证。五是建章立制做好兼职教师聘请、接送、接待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来有人接,走有人送,专人负责全程跟踪。
三、强化动态管理,保持兼职师资的高标准、高质量 应把好兼职教师队伍准入关,并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
首先从准入上把好质量关,明确兼职教师的条件。兼职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好的口才和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是急需人才。一般邀请的社会上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必须是学科理论功底深厚,学科前沿信息新,课题研究成果多的专家;系统内的税务工作者,必须是从事税务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税收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其次是完善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兼职教师师资库,及时扩充和更新兼职教师师资库信息,不断地将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工作情况和培训教学效果动态地记录下来。第三要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建立对兼职教师工作质量的监控评价机制,研究确定测评标准与测评指标;定期听取受训者的评价反馈意见,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定期委派参加知识更新培训。总结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经验,进行交流研究,听取兼职教师对教育培训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比,制定配套激励政策,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建立兼职教师证书制度,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保持兼职教师的高标准、高质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兼职教师思想与业务的交流,增强兼职教师为施教机构服务的意识。
四、健全培养机制,促进系统内兼职师资的成长
(一)通过举办系统内师资培训班选拔并培养兼职师资。
每年通过省局、市局施教机构定期举办系统内兼职师资班,从中选拔一批系统内的业务骨干,作为法定的兼职师资。将兼职教师按系统内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组成系统内兼职教师的研发备课小组,共同开发与研究税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优秀的税务干部,充实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每年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特色及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对每名教师做出书面鉴定报省施教机构;施教机构每年根据兼职教师的职责履行情况、服从管理情况、授课提纲或课件准备情况、学员评估情况、学校测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兼职教师的评价档次,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兼职教师予以解聘,优秀的由省局、市局施教机构给予表彰。兼职教师的考核结果还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兼职教师的继续培养机制。作为系统内岗位培训上专家教师,他们的培训应该是高起点、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培训量身定做,每年上升一个台阶。定期组织他们召开研讨会,以研究促教学、促成长。
(二)利用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业务合作培养特色兼职教师
在旗县国税局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兼职教师负责该项目、完善该项目,税务局成了我们教育培训的分课堂,使干部培训经常可以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的观摩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培训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兼职教师的特长。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和“素质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新的使命与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对税务系统施教机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我们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其发展途径与措施,必将会造就一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要求,推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快速持续发展,能为国家税收工作培养更多更高水平人才的兼职师资队伍。
第二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更是学校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永恒性课题。通过学习和多年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应特别注重以下问题。
一、建章立制,形成共识
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之上,人人参与、全员认同的规章制度才会激发起广大教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幼儿园建立各种制度,目的是以规范制约人、塑造人,树立学校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在对教改的思考探索和研究实践中,我园逐步理顺了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并正在努力尝试“人人参与管理”的想法和做法,目的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教职工的潜力、调动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我们陆续对幼儿园制度作了修改和补充。如,为了激发教师参与“课改”实践的工作积极性、凸现教职工的工作业绩、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我们通过教代会修改了教职工日常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各岗位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各岗位考核指标,规范了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了培养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队伍,我园出台了中原幼稚园骨干教师、特长教师评审制度。我们还对幼儿园师资培训制度作出了修改,突出了师资培训工作的“园本化”,让培训真正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培训更有针对地瞄准我园教师的实际现状,促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上更上一层楼。
我们努力使规章制度呈现出其与学校发展同步的态势,体现出我园“人人参与管理”的管理思想;体现出我园提倡的“为人大气、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于负责”的幼儿园师德氛围建设的要求;体现出我园对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尊重;体现规章制度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规章制度以内部法规的形式定型下来,成为做事行为的准则,让教职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我们希望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逐步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性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二、全员培训,整体推进
确立培养目标,对各级教师实施突现重点的“基于问题”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每年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园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园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打造一支年轻有为的教师队伍。启动青年教师培训计划,要求做到:一年,师傅带教,常规入门;二年,自主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总结经验,发展优势;四年,登台唱戏,崭露头角;五年后,闯出校门,走向成熟。
对各层面教师展开行动研究:立足现场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教科研专题展开,采用“专家引领,教师践行”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效拓展教师的思路。我园有教研员参与对教师进行专业把脉的听课活动;有针对每位教师成长手册中提到的薄弱环节的整改活动;有与名园、名师结对的滚动式或专业性较强的听评课活动;还有本园教师的师徒带教活动,我园开展的结对形式是多层面的,有同伴间互补式结对、强弱间师徒结对、园长与组长间引领结对、骨干教师与园外名师结对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指导教师学会观察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及时总结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策略。
采用的研讨方法可以是理论学习、案例学习、现场观察记录、辨析式研讨等。开展研讨的形式可以是级组内互动交流的反思、级组与级组间、园际之间的交叉互动,互动互助的学习创设了让教师善于察觉别人长处的机会,促成了教师的分享和合作,并生成教育智慧,提
高学习效能,拓展信息和视野。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这些活动,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学到专业技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保教能力的切实提高。
三、建立梯队,以点带面
我园师资培训的另一目的是“登峰和填谷”,预期的培训结果是在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出中原幼稚园的“名师”,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为此,园内开展了“琢玉成器”的“登峰”工作,为好苗子创设各种途径、搭建各种平台加以培养,落实和拓展幼儿园业务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园实行了“骨干教师、特长教师评聘” 的工作,希望通过教学展示、课改讲座、带教徒弟、公开研究成果和实绩等形式,给骨干教师加压担子,培养在区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高端教师人群,从而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我园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填谷”工作。每学期,由园长室与该类教师交流其教学特点,分析她们身上存在的明显的缺失性问题,为其提供学习菜单,供其选择学习对象和途径,有效提高这一群体的专业化技能和水平。希望形成比例合理的成熟型、合格型教师梯队。
四、教科研结合,提升研究能力
在幼儿园实施课改的重要时刻,我们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实践,并逐步成为一个自觉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我认为,幼儿园应开展基于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实实在在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我园的研究课题“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其内容紧紧围绕和依托教研展开,每个年级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至二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们请来科研专家作辅导,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我们请来教研员作有关学习、游戏、运动以及有关课改信息的主题讲座,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幼儿园教研紧密结合科研的学习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梳理和总结教育教学的策略;园长和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心得为教师作专题讲座,起到抛砖引玉、启发带动的作用;采用让教师走出校门,与姐妹园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增加信息;全园教师开展专题论坛,交流心得和体会,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学期结束召开教科研小结会,对教师的实践和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回顾走过的路。
我园科研课题就是为了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而设,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保教观念和行为。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规划、实践、反思和修正等过程,系统地研究课题中的具体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发展、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互相促进、同步进行。
【内容提要】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作为服务行业的窗口,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建园路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势在必行的。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本文从幼教师资的内部管理入手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以及将激励的手段、机制引入整个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之中等一系列措施,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师资素质管理
有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其意不言而喻,说白了,关键就是抓好人,抓好队伍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注意优化整体结构,促进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负责人,要想使自己的幼儿园能跟上幼教改革的步伐,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淘汰,那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幼儿教育各项工作质量的高低及完成任务的优劣,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本园中教育目的,计划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实施效果对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本园的兴衰成败。
幼儿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做支撑,更需要强有力的软件——教师做底蕴。那么,如何抓住教师这个核心,立足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这是一个另本园感到势在必行而又困惑的问题。本人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归结出来有如下几点共同行们参考。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建设良好师资队伍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幼儿园规章制度对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正常工作次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必须指定具体的制度,教职工岗位职责是所有幼儿园制度的核心,应让全体教职工了解其内容,明确其要求,弄清其责任。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知道幼儿园里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到人人明确职责,事事有章可循。以教职工岗位职责为依据,本园还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考评过程中坚持原则,奖罚分明。园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副园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细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职工心服口服,各负其责,照章办事。并逐渐将外园规范制约内化为自觉责任意识,培养起良好的工作作风。而良好的工作作风正是建设良好师资的保障。
二、“以德治园”是现代幼儿园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基础教育,同样需要“以德治园”才能搞好幼儿园建设。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推崇者和实践者。任何时期,人们都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将师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必须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幼儿园拥有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提高师德素质,这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以德治园”的建园理念,注重对教师的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学习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有关的法规、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的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安心民幼幼教,服务民幼幼教”的思想。我园还制订了《幼儿园“十五”教师师德发展规划》;逐年制订师德计划、年末小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拟订了西林县民族幼儿园教师的形象要求如:进取、诚信、关爱、互助、奉献、„„,在考核中,我们把师德行
为作为考核评分的重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规范了激励机制,强化了教师的师德意识,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我们利用身边优秀教师的成功事迹作为学习的内容,帮助教师认识到成功的秘诀中最主要的是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有责任感。责任心是事业取得进步的根本保证,有责任心的人就不怕付出,就会对事业做出贡献。其次,在整个幼儿园中,营造一种人人都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觉工作的氛围。以诚相见,坦诚相助,这是我管理工作的基本心理。我认为:园领导不能处于高高在上的位子,应该融入到教师中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时刻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俗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且对待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而不是权威式的。因为,教师始终在教学第一线辛勤的劳动和付出,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能得到园领导的关心、理解、支持和肯定。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发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把这“闪光点”点燃。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的热情,让他们的爱赋予他人,赋予每一位孩子,赋予幼儿园,赋予自己的事业。如:我园有一位教师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可是,我在活动中,发现这位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特别亲热,在保育方面很细心,家长反映很好。于是,我在大家面前及时的肯定了她。从此,这位教师对工作充满了自信,在保育工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认为,对教师应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这样,会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职工集体荣誉感。
(一)积极营造温暖、温馨的工作环境。需要幼儿园领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经常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和肯定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的教师,又要根据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确立奖励机制,让教师体会到在园干的好,干的时间长,则效益越多。每学期在特殊的日子里,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欢乐。开展一些集体联欢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在传统节日里,如:端午节、中秋节,给老师送上一份礼物和祝福,礼物虽小,却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过教师的心田;当教师生病休息时,别忘了细心慰问,让教师感受到被关心的快乐,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家”的归属感。逢年过节慰问退休教职工,使退休教职工感受到“家”亲切感。
(二)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园长要管理好幼儿园,一定要坚持思想领先,通过一些活动,如:“爱岗敬业演讲活动”等,不断提高全园教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领导教职工自觉以教师应有的从业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为人师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态度,使教育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之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这对于稳定教师情绪,实现专业成长是很重要的。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教学活动,为教师打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县里举办的教师“金手指”美工类活动、才艺表演活动等,本园根据比赛结果看到教师的特长,从教师的特长优势出发,让李茜希、贺凤英负责绘画,陆梦南、王卫负责音乐舞蹈,邱玉兰、吴美兰负责手工制作,使他们有成就感,在获得个人成功体验的同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进而使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四、开展“园本自培”活动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倡导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主要理念。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不能光靠个别教师,而是要全园教师共同的努力。而且我们作为一所偏远山区幼儿园,教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获取的教育信息也不全面,因此,要想提高广大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我们除了走出去、请进来;师徒带教等方式外,“园本自
培”是一条最佳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1、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全部工作的灵魂。园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领导,以帮助他们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学习”、“师生互动”、“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等新的教育观念,都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在业务管理中,我园以教研组为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我们通过集体学习、小组交流、个人自学、撰写小结、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我们还组织学习优秀的文章、杂志。
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幼儿园的“六个一”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在“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我们除了集体读一本书以外,还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为其选了一本书,如:《走进孩子的音乐世界》、《环境与教育》、《艺术教育》等等。期末,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读的这些书写一篇论文,并与大家交流,说说自己读书后的启发、问题等,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我们的教师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保教实践研究
为了帮助教师将观念的转变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自培活动。如:“教学活动日”即:每周三有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的活动,其他教师观摩,然后由执教老师自评、其他老师互评,一起探讨活动中的不足。而且活动中要求上课、说课、评课相结合。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园领导还带头展示活动。所以,我们每年开展的活动要有20多次。通过这一次次的实践,我园的老师在不断地成长着。在活动中,他们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自然;从缺乏自信到现在的信心十足;从不敢讲评到现在的侃侃而谈;从纯实践到现在的与理论相结合等等。如我园年近50岁的丘老师,从1994年来园到现在,连自己也感慨地说:“通过这一次次的磨炼,自己真的变化很大。以前那种与孩子的师生距离现在没有了,活动中总想多教会孩子一些知识、技能的想法现在变了,现在关注到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孩子的潜力问题”,王老师从小学调入幼儿园没满两年,一开始她教学方法以及对孩子的要求都带有小学教育的色彩,后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以及自己的实践,如今已是一位行家里手。她所提出的问题注重了开放性,如:你认为怎么样?为什么不同意,说说你的理由?等等,由于她不断地努力,2006年在参加县老师“教育论坛”论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后来,该论文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深受同行的赞誉。目前,“教学活动日”沾沾自喜参我园老师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它是促进我园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我们将理论融入具体实践的一个专业平台。
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在本园建立有完善的教师在岗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的计划。使每个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阶段性的学习,将实践经验积累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园教师队伍年龄平均43岁,教师们拥有的理论知识还停留在书本上,联系实际实施的能力较弱,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少,要使教师素质有效地提高,继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园内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本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好的经验进行小结,并在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也将日常教育环节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供大家探讨,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走出去,请进来。本园拿出一部分资金,供教师继续学习进修。重视、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以轮流的方式让教师外出学习,并在学习回来后组织交流反馈活动。或是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将经验丰富的教师请进来,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三)关注幼教信息动态,即时向教师引荐优秀幼教书籍。做为公办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园长应关注幼教改革动向,把握正确的方向,引领教师前进,将优秀幼教书籍推荐给教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西林县民族幼儿园要打造一支凝聚力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分析本园教师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走一条适合本园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金 波
金波,1962年9月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发展的支柱,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者,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师素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科建设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发展、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领域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一、树立终生学习、全面学习、处处学习的观念,不断培育和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
高校教师首先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掌握系统的高层知识,才能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厚重的知识积淀,教师就不可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教学水平和才能的发挥便成为“无源之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高校教师的学历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美国高等学校中9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德国教育法令也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取得博士学位。日本在高校中任教的教师包括助教在内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占98%以上。近年来我国也明确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外对高校教师高学历的要求反映各国充分认识到教师知识丰富程度的重要性和价值。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使知识更新增长的速度大为加快,知识在社会各领域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个人在其学习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够终身受用,人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教师而言,尤其如此。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全面学习、处处学习的观念,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自身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与方法,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储备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个自觉的过程,即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身对推动学科专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只有两方面意识共同提高,才会将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克服各种困难,自觉、主动去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和炼就自己的才干,而不会抱怨“学路无门”。这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二、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带动教学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只有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新颖的思想,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所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对此极为重视,他指出:“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使他晓得一项科学技术的来龙去脉,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对于一个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好自己这门课,指导好学生学习,都非常重要。”(1)
教研相长是高等学校师资成长壮大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条经验需要我们持久地遵循下去。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职能正在向科学研究领域扩展,正在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研究型大学转变。因此在处理教学和研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树立科研是第一位的新观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会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2)钱伟长先生也指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3)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研究出学问、出学术、出知识、出思想。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是科学创新的“源头活水”。
新世纪的高等学校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迎难而上,以科研为动力,以雄厚的研究实力,开拓创新,推动教学和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铸就自己的学术大师。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形成学术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教师成长与活动的土壤,是当代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放在高校建设的首位,并以此为突破口,来推动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师资问题,没有一批德才兼备、成果丰硕的教师,学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我国各高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新世纪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根据各高校的专业学科特色、优势及自身实力,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力量,形成学术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使学科专业成为凝聚、吸引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根据地,做到“事业留人”。没有学科建设方向,没有学术团队,专业建设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做大做强。
四、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激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热情,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新世纪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涉及到教师个体或群体素质的提高、各学科点群体力量的加强,更涉及到整个师资队伍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培养和形成。各高校师资队伍隶属领导关系不同,不可能通过加强领导来形成合力,只有通过广泛地交流和合作来加强整体队伍建设。
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信息流通,增进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学历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高校与各级行政、业务管理部门及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的能力,密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同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信息交流和科研教学合作,可以增进同各国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开阔眼界,“面向世界”。总之,通过交流和合作,扩大教师之间的交往,使教师感受到学科发展的气息和自身的存在,获得先进经验并找出自身的差距,从而激活教师个体乃至整个专业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热情,自觉投身于事业发展的洪流。在新世纪,高等学校应积极参与,创造机会,扩大专业教师交往的力度和范围,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营建并形成有利于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专业师资建设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并构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一环境在宏观上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在微观上包括学校的学科发展导向、收入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各种管理措施、激励政策等等。教师自豪感和自我意识的获得、群体素质的提高、合理的群体结构的形成、学科发展的潜势等都与这些外部环境都有着明显、直接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的才能被湮没,学科队伍和学科建设便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单从学科内部谈建设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应当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教师以支持,形成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营建外部环境的同时,学科内部在可控范围内也应当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尽其才的角度重视人、使用人、吸引人,形成学术团队,并着力营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内部机制。
通过内外结合,个体、群体、整体相结合,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新世纪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一定能发展、强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注释:
(1)钱伟长:《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载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编《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第7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转引自周宗诚:《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3)钱伟长:《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载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编《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第74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四篇:实战化条件下军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实战化条件下军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摘 要:建设一支适应实战化教学需要的军校师资队伍,必须准确把握实战化对军校教育师资队伍的新要求,找准现行军校教育师资的问题,理清推进实战化军校教育师资转型的思路。
关键词:实战化;师资队伍;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意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作出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军委总部实战化训练要求,就是要加快提升军校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事人才。军校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官兵素质的主渠道。军队院校的基本功能是要培养造就大批能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而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军事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深入推进,军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任务的变化,制约了师资队伍向实战化方向发展。着眼实战化需要,加快师资队伍转型迫在眉睫。
一、实战化对军校教育师资队伍的新要求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实战化意味着时刻“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而军校教育作为培养能打胜仗新型军事人才的主渠道,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变化,聚焦强军目标实践、信息化发展和实战化训练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力推进军校教育实践创新发展,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培养能打胜仗人才,必须靠一流的师资。实战化教学对师资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教员要不断提高军事专业素质
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国防科技大学工作汇报时指出:“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鲜活实践,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院校教育的使命就是围绕部队建设和未来作战需要来培养打赢人才。军事人才的核心素质就是打仗的能力、实战的能力,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教员必须晓于实战,通晓战争,传授战争之道,教授战争之技,解打赢之疑惑,夯实学员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本领。这就需要着力培育实战化的教员,但是,目前部分教员对部队建设发展了解不够,精通打仗的教员数量与实战化教学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不断提高教员军事专业素质,培养实战化的教员。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员要熟悉部队,了解部队建设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部队建设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等情况,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增强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教员要熟练掌握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增加,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员要有专业的装备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二)教员要不断提高实战化教学组训水平
教育训练实战化,就是要加快提升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事人才。客观上要求教员根据实战需要严格施教,具有实战化教学组训能力。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要按使命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使命任务是教学和训练的牛鼻子,具有全方位引领和检验教学水平的功能。要按实战化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实战化训练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炼什么,把战斗力标准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各层次、全过程,要把作战思想、战斗作风、战斗精神融于教学中,把打赢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研讨式,使学员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把理论讲解转变为实践体验,让学员在体验中、在操作实践中形成岗位适应能力。
二、现行军校教育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任职教育师资队伍能力素质与实战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知战教战的认识不高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主席指出:“‘传道’是第一位的。”这个“道”就是战争致胜的规律。军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传授如何打赢战争的“道”,让军人认识战争、了解战争、驾驭战争。客观上对教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听取国防科技大学工作汇报时指出:“名师必晓于实战。”做合格的实战化教员,既要晓于实战,又要精于实战,还要教于实战。所谓“知战”是指教员要了解部队,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教战”是指教员要具有较强的实战化教学组训能力,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知战是为了教战。目前,部分教员对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研究不深,对现代战争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了解不够。教学内容与任职学员的需求、与部队作战实际贴得不紧,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操作比较少。实践性教学还有待完善,综合演练难度深度不够、实战标准不严;现地教学存在走过场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员队伍的年龄、学缘和任职经历结构不尽合理,有的教员阅历单一,部分教员缺少部队任职经历;教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本专业相近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了解少;教员聚焦实战意识不强,有的教员认为“仗打不起来”,没有树立教为战的理念等。
(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与实战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实战化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学员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多少知识直接转化为实战能力,培养学员具备较强的履职尽责能力,具备组织联合作战指挥和联合训练的核心能力素质,这就要求教员具有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实践指导。部队任职教员队伍应当成为军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军校教员的军事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具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比例明显偏低。从院校到院校的教员占大多数,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锻炼,教学基本功有了大大提高,但是绝大多数教员没有部队代职经历,比如,指挥、专业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员缺乏其他军(兵)种院校任职经历,教员对部队、武器装备以及部队训练等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军事指挥素质与能力欠缺。二是参加部队实践活动太少。由于观念、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院校与部队交流不畅,教员接触部队的机会较少。有些老教员虽然是从部队调到院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很少有机会再回到部队体验生活,对部队的作战训练、军事斗争准备以及对学员岗位任职现状和需求等方面也不了解。因此,加大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力度,推动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双向交流迫在眉睫。应借鉴外军院校的经验做法,比如,美军更加注重院校教官和部队指挥军官轮岗交流,美军军种中级院校的教官必须有10%来自其他军种和一线部队,军种高级院校的教官必须有25%来自其他军种和一线部队,这样就使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实际始终保持“热同步”,这有利于解决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脱节的问题。
三、推进实战化军校教育师资转型的对策
军校教育师资转型,主要包括军校教育师资的教育理念转型、能力素质转型、角色转型等内容。
(一)以师资教育理念转型为先导
理念转型是最根本的转型。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注意总结经验,借鉴国外军事院校有益做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努力走出一条有利于高端军事人才成长的新路子。”这客观上要求教员要更新教育理念。目前,妨碍实战化条件下军校教育师资素质的提高往往不是我们的知识不足,而是对过去做法过于熟悉和过度依赖。只有突破既有理念,才能为加快推进实战化军校教育师资转型创造前提条件。
首先,从“以教员为主”向“以学员为本”教育理念转变。实战化军校教育客观上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员为本。客观上要求教员与学员多元互动,与学员之间展开交流与沟通,真正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让学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他们的实践经验与教员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员与学员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转变。对学员进行知识传授有利于打牢科学文化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实战化军校教育客观上要求学员所学的知识重在应用,以适应未来任职岗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员尊重学员学习自主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具有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担当意识的军事人才。再次,从兵种合成教育理念向军(兵)种联合教育理念转变。适应作战方式和作战力量的发展变化,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是实战化军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客观上要求教员牢固确立军(兵)种联合教育理念,遵循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客观规律,将联合作战素养的普及和提高贯穿于军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需要运用联合思维去塑造学员,通过创建、积累、传授以及运用知识,提高学员从联合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投身于院校部队一体化训练的实践探索中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二)以提升师资能力素质水平为核心
军校教育师资能力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着眼于实战化军校教育的需要,军校教育师资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课堂讲授能力为主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能力转变。开展实战化的教学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当前院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力度还不够大,重讲授、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能力生成问题还比较普遍;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统一组织多、分类指导少,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还不够,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不明显。目前,部分教员不能根据实战化院校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走过场现象依然存在。灌输式教学重点突出教员的课堂讲授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利于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学员的主动性被压抑。因此,对于实战化军校教育来说,要紧紧围绕信息化联合作战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教员要采用多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研讨式,实施“自主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和战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使学员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使学员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把理论讲解转变为实践体验,开展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等实践性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员在体验中、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实战化院校教育应从学科本位向岗位本位变革;从单一封闭向开放多元变革,真正实现从讲解式到交互式、从“背答案”到“找结论”的有效调整,重点是引导学员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作战能力。
二是从传统知识素质向信息素质转变。未来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统关系,信息流成为控制物质流和能源流的主导性力量,信息力决定战斗力,信息主导成为制胜的关键。推进实战化军校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员要组织好信息系统教学。因此,提高教员信息素质水平,信息素质包括要具备信息意识,主动获取信息;要掌握信息知识;要具备开发信息能力。把信息系统作为手中武器,把熟练运用信息系统作为必备能力,在各个层次落实一体化指挥平台、战术互联网等信息系统操作训练,提高教员依托网络系统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着力提升教员的信息技术研发能力,从而实现由信息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随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使之转变为学员的知识和能力。
(三)以师资职业角色转型为抓手
职业角色是指个人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在实战化军校教育的大背景下,军校教员队伍的职业角色也要发生重大转型,向塑造者、引导者等多种教员职业角色转变。主要的有:一是从理论灌输者向核心价值观塑造者转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军校教育中居于首位。军校教员肩负着革命军人和军校教师的双重职责,既要加强学员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又要承担为人师表的职业角色,成为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者。因此,教员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员铸牢精神支柱,强化学员的军魂意识。以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引导学员坚定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决心。教员要全身心投入到实战化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带动学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崇高的学术道德操守带动学员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引导学员成为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军人。二是从教学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转变。开展实战化的教学需要教员成为学员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但当前教员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与实战化教学有差距。适应实战化教学的需要,教员要从教学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转变。首先,在教学中发挥“导演”的作用。教员一方面除了要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进行精心设计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前与学员交流沟通,了解学员所需,修改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中发挥“演员”的作用。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员的团体合作能力和批判意识,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在学员遇到难题时,要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实战化军校教育要以师资转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实战化军校教育步伐,全面提升实战化军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劲松主编.实战化的军事训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2]刘洋著.实战化的政治工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3]张仕波.着眼强军目标 深化军事教育改革[J].国防大学学报,2015(10).
第五篇: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加强 基层党校 师资队伍建设 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对党校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等,才能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1]
一、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尽合理
大多数的基层党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没有形成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型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中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很少,没有真正的从党校师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或相关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从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看,不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师较多,而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导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基层党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不同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均为“杂家”,具有稳定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教研团队数量极少;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看,取得中级(或以下)职称资格的教师较多,而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另外,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上,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分离”只停留在形式上,基本上评上职称就是“终身制”。[2]
2.教师的理论素养面临挑战
尽管基层党校教师中的多数人专业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毕竟面对的是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员了解信息的渠道完全不弱于党校教师。况且,现在实现的是干部的多头培训、高层次培训,多数学员参加过疆内外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训基地的培训,学员的学历高了,层次高了,见识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厚实了,这必然对党校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党校不时还会出现没有当过领导的给领导讲领导科学,没有搞过经济的给领导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下过基层、干过基层工作的给基层干部讲基层组织建设等现象,受训学员对党校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教师面临着“要给学员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或常流水”的理论知识压力。
3.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相对匮乏
目前党校学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大多数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在高等院校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学习培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强,认知能力高,眼界开阔,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基层党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常年围着讲台转,实践经验与面对的教育对象相比相对匮乏,因此导致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空洞的说教多,对县情、民情及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少,甚至绕着问题走,这使得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多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对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已晋升为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搞科研与个人收入不挂钩,因而不愿受”伏案之苦”;有些教师仅仅把科研看作评职称的一项硬件条件,参加科研的目的在于职称晋升和成果奖励,科研工作缺乏持久性;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能力,不懂得基本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一提到课题研究就感到无从下手,没有形成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忽略了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因而所写出的调研报告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没有参考价值。[3]
二、加??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教师结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基层党校要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意识,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在思想上重视,生活上关心,感情上尊重,教研上支持,管理上到位,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广大教师热心教学、潜心科研的氛围。二要创造条件、放开视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有真才实学、立志党校事业、党校急需的人才到党校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以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为主,积极引进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三要开发社会资源,大力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4]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抓好知识更新,提高理论素养,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二要加强岗位培训,创造培训机会,丰富培训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疆内外培训基地、上级党校或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进行短期培训、进修深造、跟班学习、考察交流,特别是参加专门的党校师资培训。三要加强学术研究、教学经验的交流交往,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学习班、研讨会等,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精品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示范、岗位练兵竞赛等教学交流活动。四是发挥党校系统优势,加强兄弟党校的交流交往,实现党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资源共享。聘请专家教授讲学,把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县直部门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请进党校来授课,吸取精华,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机会。五是实施党校“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效应,结合“蓝青工程”,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加大党校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
3.加强基层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要坚持一线锻炼。挑选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有挖掘潜力的年轻教师,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敢于把年轻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教学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熟起来。二要坚持社会调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热点、难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大调研活动,使党校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方面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要坚持挂职锻炼。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组织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每年选派1至2名党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带着课题深入到基层、机关单位或业务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一要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党校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个教学专题就是科研专题,也是调研专题,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二要紧紧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搞科研。党校教师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及时带进课堂,给学员以科学回答和正确指导。三要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术文章和调研报告,支持申报承担创新性课题,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
5.探索创新机制,健全教师考评激励制度
一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聘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选聘程序和条件,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党校事业发展中来。二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抓好评教结果的综合运用,形成奖优罚劣的评教结果运用制度。三要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的,在教研经费上予以倾斜,在拔尖人才推荐专业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党校发展,又能满足教师个体成才和事业发展需要的激励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2015年12月14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2]陶玉梅 横县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 年第1 期
[3]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北京 中央党校出 版社2008.[4]曲毅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基层党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EB/OL].校长论坛2010 01
作者简介
黄贵芬,汉族,1976出生于新疆额敏县,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新疆塔城额敏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校教学培训、教研科研等管理工作及基础理论、党史党建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