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公司的成功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苹果公司的成功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创新课感想
111171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姚陶
苹果公司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其一路走来所积累的经验及教训对其他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苹果公司成立1976年,一开始以生产苹果电脑为主要业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发展,苹果公司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诸如手机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并且一直在该领域保持领先者的地位。不论是早期苹果电脑的发展还是后期智能手机的开发,苹果公司独具的创新力都对其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苹果公司的创新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管理上的创新,是思维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创新能力才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管理,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公司产品的良好推广,因此,苹果公司所具有的管理策略、营销策略也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说起苹果公司,任何人都不会把乔布斯忘记了,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后期成功的灵魂人物,他的存在对苹果公司的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下面,本文就着重从苹果公司的技术创新、企业营销策略、领导人管理策略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企业发展所能获得的经验。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技术创新要求使用特定的相关资料来生产和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电脑、手机等高科技领域脱颖而出,关键在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苹果和戴尔是这一行业为数不多的赚钱的公司,戴尔靠的是学习沃尔玛,我们靠得是创新。”从乔布斯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创新是自苹果公司建立以来其一直秉持的理念,是苹果公司成为行业领军人物重要推动力。苹果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无数次在IT行业引领了创新的浪潮。从苹果—II计算机引发的计算机革命,到ipod系列音乐播放器引发了数字音乐的风潮,苹果公司以其领先市场的ipod系列便携式数字播放器和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引发了数字音乐的革命,再到iPhone系列的智能手机掀起了手机行业的革命风暴。这些代表性的经典产品对其所在领域带来的变革足以说明苹果公司的核心创新能力是多么强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如果要获得长远发展,这些企业势必要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先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不要再做不成功的模仿设计。由苹果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创新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成本、质量、效率及产品柔性提供支撑,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根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展开大规模的生产,利用先进的生产流水间降低人工费用;通过技术,提高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行高性能的设计和保持产品的一致性;通过技术创新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消费者能尽快得到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柔性,使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总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的必备竞争力。中国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产生像苹果公司一样优秀的公司。
二、企业营销策略
一个优秀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后,必须有很好的营销策略才能让消费者认同该产品,那么产品才会逐渐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因此,正确的营销策略也是一个公司成功的重要条件。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是非常出色的。苹果公司在营销的过程中,以消费者需求为向导,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提供软件增值服务。典型代表就是iPod+iTunes和iPhone+App store的创新组合营销。iPod和iTunes的结合,将数字音乐市场和MP3播放器结合起来,实现了独特唯一的便捷体验,完善了苹果封闭式操作系统,而且在线商店的软件增值服务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应用软件开发市场,使消费者与开发者利益最大化。苹果网上下载商店里可用于iPad的应用程序超过了70000款,而可以应用于iPhone和itouch的程序更是多达30万款。据苹果财务报表报道,苹果公司通过网上商店的应用的下载在2011年就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由此可看出,苹果公司在产品性能、操作系统、销售渠道、服务等方面都做到了差异化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苹果公司的饥渴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运用也非常到位。饥渴营销是指有意下降产量以达到调控供求关系、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提高品牌形象、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的营销方式。苹果每次推出新产品时都会采取饥渴营销策略,每一年新iPhone发布后旗舰店门口排起的等待购买的长队足以证明苹果公司饥渴营销策略的成功。而且,公司的研发过程的高度的保密机制也很好的提高了消费者的饥饿强度,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营销。除此之外,苹果公司还有宗教营销、病毒营销等营销策略。正是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对这些营销策略的灵活交叉使用,让苹果公司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得来了很好的推广。
中国企业的产品要走向世界,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正确的营销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营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向导,要正确把握营销渠道。目前,像小米公司这样的中国公司正在迅速崛起,其营销策略很大程度上都在效仿苹果公司,但是在效仿的同时,不能忽略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良好的营销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苹果产品之所以在全世界备受瞩目,与其遍布世界各地的苹果旗舰店以及其与客户所建立起的密切沟通和交流是分不开的。有了和客户良性互动关系,就更能明白客户的需求,也能为新产品的研发指明道路。因此,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只有制定了正确的营销策略和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渠道,才有可能成为像苹果公司一样优秀的世界级公司。
三、公司管理策略
一个好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对人才的管理是一个公司管理的核心部分,好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基础。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一直奉行人才第一的理念,乔布斯经常不惜重金募集人才,甚至亲自参加找招聘,坚持用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制造最好的产品。正因如此,大批顶级IT精英慕名而来,甘愿为苹果公司效劳。在乔布斯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的领导下,苹果公司形成了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的极其鲜明的价值观。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首先是尊重和激励人才。在苹果公司收到微软和IBM的巨大冲击时,公司并没有大幅度裁员,而是更注重员工的价值,凝聚人心,提高整体效率,从而保持了公司后期的快速稳定发展。其次,苹果公司实行朋友式管理,打破沟通障碍,开阔思维,增强凝聚力,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让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当然,在苹果公司后期的成功中,不得不提乔布斯作为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始人之一,其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苹果,但是在苹果危机的时刻回到苹果并让苹果重新成为一流的企业,其个人领导能力也是苹果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苹果的企业文化中,那种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和乔布斯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正式因为有着卓越的团队以及优秀的管理者,苹果公司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中国企业要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重视关键人才的引进和吸纳,并且要注重培养和笼络有是件经验的人才。人才不仅仅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人才聚集更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我国目前人力成本较低,高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因此企业在吸纳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员工较好的福利待遇及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主权利。在公司的管理中,要多借鉴先前优秀公司的发展经验,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策略。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优秀的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并让员工们对企业文化形成认同,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是一个优秀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者,一个能让员工对企业形成认同能够激励员工努力的领导者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的选择要慎重。中国企业只有有了恰当的公司管理策略和良好的领导者,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苹果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苹果公司的成功也给众多中国企业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的企业要成为诸如苹果公司这样的一流的世界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求,但是只要我国企业积极借鉴经验,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
第二篇:苹果公司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苹果公司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作者:李馨童 赵晓明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
MAC(Macintosh,苹果电脑)公司是一家拥有众多电子科技种类的大型企业,公司创立伊始就遵循着科技、环保、人性、智能、创新的经营文化理念,这一理念的贯彻执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苹果公司采用的是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它的企业文化的重点在于设计与创新。
在科技方面,苹果公司的系统区别于大众普通电脑上装有微软Windows系统的电脑(PC-DOS系统),而所有苹果电子产品自身装配的是自家公司独立设计的Mac OS系统(简称为MAC),这一系统完全属于苹果机的专属软件,市场上所有关于PC系统的软件都无法在苹果机上安装使用,这一独立系统可有效地帮助消费者躲避感染电脑病毒的风险,因为在目前电脑科技方面大多病毒都是针对PC系统的攻击,而MAC系统的的构架很少受到病毒的感染,这种小风险染毒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电子安全保障,从而避免了消费者电脑因中毒而丢失数据的损失。同时苹果公司不断地为消费者独立开发自己的软件,在操作上彰显苹果独有设计系统的个性技术需求。通过精心设计的操作,按照苹果的设计理念设计软件,使其在运用的过程中和PC完全不同,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新的符号融合,完全打破原有系统的操作手法,给消费者带来新鲜的操作手感,各项很有设计感的系统LOGO让人们急切地想去探寻它的功能。但在完全突破的情况下,有些常用的系统会令人们形成固定的模式,很难突破它的优点,从这一点来看,苹果公司并没有把自己陷入绝对的孤立中,而是从中寻找契机与各软件尽享沟通与合作,在不丢失自己企业文化的同时将系统模式积极与其他软件联合开发MAC版本的系统,以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使它在各个软件领域既保持着独立系统又开发新的合作项目,使市场的开发更加广阔。
苹果的设计文化中人性化设计和环保方面为公司文化提供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保障。苹果公司始终保持人性化设计,努力探求人类与机械之间如何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关系。重视以人为本,设计的出发点从人体工程学为起始点,所有的功能均以为人服务为前提。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统筹兼顾地协调各方面的配合度,从而做到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在生产材料减少的同时,苹果公司更注重有毒材料的控制,要设计环保的产品必须考虑到产品组件的材料对环境是否会造成污染,通过玻璃、塑料和金属代替原有的有毒物质材料。从包装上尽量使用小的空间,但制作更小空间保护性强的包装,减少塑料在包装中的比例。
苹果公司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在苹果企业文化中,它的创新是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忘记一切从零开始的思考。它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的不断探索。苹果的创新是人们对苹果产品认识能力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进步,是苹果公司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苹果公司市场开发的不竭动力。苹果从单一的电脑硬件厂商向数字音乐领域多元化出击,于2001年推出了个人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再到现在的iphone和ipad
龙源期刊网 http://.cn的上市,逐步成为强大的企业。创新虽然意味着改变,但苹果的创新始终是坚持自身的文化理念,推陈出新,努力创造设计的新思维,同时创新也意味着一定的市场风险。但从苹果的发展历程来看,每次的创新都提升了自身产品的价值和在市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综上所述,苹果公司企业文化中的科技、环保、人性、智能、创新等经营文化理念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通过科技上的软件独立开发设计,将公司的文化提升到个性生产的行列,使其自身具有独立的优越性,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形式上的MAC时代,引领科技电子的带头作用。在环保方面每次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都做到相关产品设计虽然有些系列产品的升级比原产品的功能更强大,屏幕尺寸也扩大,但在材料上往往都减少了50%的组建,而排放量也降低了35%,从而在生产的真正意义上达到低碳减排。最后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将公司的生产提升到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的企业,它激发了人们的创作潜能,不断突破电子的极限使用度,将环保和设计与人性化相结合,再加上独树一帜的创意设计理念,使消费者用得舒适,无需更多的广告,产品自身的优越性就是最好的广告,只要苹果公司将企业文化保持住,那么企业的发展将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贾春峰.文化力.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郭纪金.企业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第三篇:对苹果公司成功原因调查报告
对苹果公司成功原因调查报告
班级:工业设计工科
姓
名:芮一雪
学号:1008031003
指导老师:沈燕
在为期四周的调查中,我发现苹果公司成功有以下原因: 1.苹果公司历时悠久,具有深刻的公司文化背景。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华尔街上市。2010年。4月6日苹果iPad正式在美国发售。2010年5月26日,在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竞跑了30多年之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这位苹果公司创始人终于将他的公司送上了纳斯达克的顶峰位置。2010年6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苹果公司盛会WWDC2010(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2010)正式开幕,在本次大会上,乔布斯正式发布了近来一直引人瞩目的苹果第四代手机iPhone 4。其显示屏像素也将由原来的480×320升级为960×640。2011年3月3日,苹果公司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二款平板电脑iPad2。这一连串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苹果的成功离不开文化背景。2炫丽的外形。当1998年发布iMac电脑时,全世界的计算机全都是矩形的屏幕和灰色的外壳,全世界都像是一个管理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史蒂夫乔布斯看来饱满,明亮的色彩,豪放的特色,才是iMac电脑最大的卖点。我们不再害怕电脑的蠢笨,自豪地将它展示在客厅。创意人发誓让矩形屏幕和灰色外壳变成过去,让他们只能出现在电影里面。这是一个对计算机行业的巨大冲击。苹果给电脑市场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体现了其永不放弃精神。在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带领下,苹果的品牌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眼睛。精细的包装(甚至是一种享受的包装),他们永远都关注细节,把每件事都做到做好。因此,广受欢迎的iPod于2001年发起,除了它的光滑和优雅的造型,还有他没有难看的螺丝钉。同样,iPhone每一个集成按钮,让眼睛流连忘返。他惊奇地注意到,在Mac软件接口(半透明窗口设计,图标式)是计算机外壳一模一样的。键盘和鼠标也采用了同样的代码。其中最成功的产品包括2002年向日葵的的iMac G4,其中包括在屏幕底部的CPU,笔记本电脑的超薄的MacBook Air,还有最终流行的iPhone。3.简洁的应用。在桌面上用鼠标和双击该文件以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与小的时候Macintosh移动回旋的箭头(1984年苹果推出的)截然不同。电脑在执行操作面前,不得不使用代码,这在苹果中将得到改变。喜欢总结的史蒂夫乔布斯说道:我们的的市场理念,就是产品结合了优雅和实用,将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当我们谈及设计时,我们就要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如何使用他。事实上,苹果的所有产品,都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理念。现在的Mac OS是Mac上的驱动程序,即使是门外汉也可以熟练的使用,轻车熟路。无需搜索驱动程序(软件)设备安装,当您要删除一个应用程序,只要把它放在垃圾桶中即可。蛋糕上都会结冰,但Mac是不受病毒侵袭的,而且电脑本身也有网络安全工具。I还有iPod(260万张售出的光碟和触摸屏)已经人被体工程学证明。对iPhone的特色,这里就没有必要说了,谁仍抵挡住八岁孩子般的聪明头脑呢?、4.苹果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事,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你会说,电话又找我了,而对于iPhone的使用者来说,他们会说,我想我的iPhone了,这就是产品本身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所以说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苹果的员工都为产品得到美誉而感到自豪,这种感觉从苹果创立伊始就有了,是1984年。那年1月22日,是当年美国最大的体育赛事美国超级杯举办的日子,在球场上,数以百万计的观众们惊奇的看到第一台Macintosh诞生了,像是一场集权的世界革命,当时的老板是乔治奥威尔,他当时把产品的发展趋势定义为反向,在当时也就是和微软公司完全对立的产品理念,这也就意味着和微软公司建立了一种长期的商战关系。他经常在广告中用极其讽刺的语气了阐述了苹果的产品根本就是给人们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你买苹果,他给你的不仅仅是销售给你产品,而是向你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你买苹果,就是因为他和路易威登和香奈儿一样价格居高不下。苹果的专卖店就像是一个庙宇,卖的是一种信仰。
我个人的对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有如下看法;1.我觉得苹果造型上是独特的科技感审美,要说一体的、薄的、线条简洁漂亮、有自己特殊风格的电子产品,苹果真是比较出彩的。2.操作上,我看过一个视频叫“如果苹果统治世界”,非常有未来感,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触摸式操作、能拖来拖去的,什么车站路牌啊、商场试衣服啊什么的,科技迷对这种东西没有抵抗力。
3.苹果公司比硬件更重视软件,好像iphone一上市就把代码公开给苹果迷开发软件,所以爱疯的软件是所有智能手机里最丰富的,我很喜欢最近电视上播的爱疯广告,其实发展到现在手机就是个平台,关键看里面能装什么,像诺基亚那种靠硬件升级和外观翻新(翻来翻去也就那么几样,还不如苹果经典),这种思路被爱疯打败也不足为奇了设计时专注于顾客想法和需求,专注于简单易用,苹果公司实际上抓住了用户体验最实质的东西。当苹果产品以精致诱人的造型面市时,就已经超越了时尚。从设计意图,到概念的提出,到实现概念的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一直到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最后到外在的华丽外形,都体现了“简单即终极复杂”的设计理念。
4.苹果的形象一向是叛逆的,但在中国并非如此。在中国,用户喜欢传统元素,而通常的苹果广告在中国的播放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苹果并未在中国播放“Think Different”主题的广告。在中国,苹果突出的是“酷”,而不是叛逆。苹果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奢侈品公司。由于产品价格高于中国平均的消费水平,因此这一定位是准确的。5.苹果之所以与众不同,是由于苹果并不以盈利为核心,它注重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很多大公司喜欢说“客户第一”,但其实只是在装模作样,真正能遵循这一信条的寥寥无几。当面对外界压力时,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CEO必须在客户利益最大化和季度获利最大化之间做出选择,而多数CEO选择了後者。苹果则坚若磐石,因为苹果有不同的世界观。利润不是苹果的决策重心,其重心在于生产伟大的产品,让自己的员工都爱不释手的产品。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苹果全球创新企业的美名。
综上,我觉得苹果公司的成功,是创新和科技结合的成果。
第四篇: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
业发展的启示
商旅学院工商管理20081040001陈鑫
2011/4/1
1什么是殖民地?殖民地的定义就是输出原材料,输入工业制成品。如果在这个定义下,美国已经不折不扣的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了,因为如今的美国到处充满了日本货。但是日本获得成功的原因何在呢?这不仅是西方学者的关注焦点,更应该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与日本有相同儒家背景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日本成功的事实,首先得益于其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良好衔接,即传统因素的转化。例如,德川时代“家”的意识转化为现代化“公司”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公司的经营。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神风特攻队式的为国效忠,也转化为对“公司”的效忠。这是西方所无的,却为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所共有。东方人对西方人而言,永远是所谓的难以捉摸。日本今天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恐怕与战后全国民心之“同仇敌忾”,“发愤图强”有关,就是要争一口气。东亚历史文化上的统一,乃是中国文化向东亚邻近诸国幅射的产物。中国文化具有吸引力,而诸邻亦善于接受。日本,其文化仍源自中国,但是却演变得与中国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竟形成一种日本特有的创作。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正是这种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使得日本,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弹丸岛国,忽然从没没无闻的幕后窜上了台面,并且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成为亚洲唯一的世界性的二等强国。更在二十世纪末叶,迅速从战败国的灰烬中,重建、复原、振兴、一跃为经济强权,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之一。也正是这种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催生了同样别具一格的日本企业文化,使得这个国土面积只及美国的蒙他州的大小,几乎不产原料,工业原料的百分之九十五仰赖进口;又多天灾、地震、飓风、海啸、不断肆虐;人口稠密,食物缺乏,实在可算是赤贫的国家出现了许多的世界级标杆企业,如:丰田、松下、京瓷、富士通、朝日啤酒、东京电力等。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于对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感到好奇!
首先日本的企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率先创新,但是把细节做到极致。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比如与谷歌、微软借助创新,不断推出革命性产品的核心能力相比,日本软银的优势在于其旗下直营和投资的众多企业已构成了庞大的互联网方阵,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同时,作为一名精明的投资商人,软银的总裁孙正义希望这种群狼优势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近十年来,软银集团几乎把全部身家押在互联网上,先后投资了800多家互联网企业,他也因此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投资商。诸如新浪、网易、携程、盛大、分众传媒,还有阿里巴巴、当当、淘宝网等知名企业都先后得益于软银的金手指而一举成名。
但是不率先创新并不等于不创新,虽然日本企业不率先创新,但是它却在模
仿时实现模仿时滞的最小化。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之,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之,然后用全球领先的工艺迅速地生产成品,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西方数千年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人只要十五年就把它变成了囊中之物了。西方学者花费三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只要五天就握于掌中了。让欧洲人去费脑子好了!为了达到今天的水平,欧洲人已牺牲了多少代人,有多少人成为殉道者而倒下。但我们只用十五年就把西欧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了。”这句1909年一位匈牙利作家剧本中一段日本留学生的台词能够很好的诠释这一现象。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企业不能够盲目模仿,现如今大部分的国内企业也是不注重创新,只会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往往已超低的价格来夺取市场份额,那些不正当的竞争使众多厂家使用非正当的手段销售,国人的技术一直停留在仿制过程中;而中国的商人除了重视利润还是利润,完全没有想过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高端的产品,在一个品牌推出了新款之后陆陆续续的大量仿牌就出来。这使得如今的国货被贴上了劣质的标签,“国产货”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低端货。这样既不注重细节,也不注重创新,动辄就花巨资购买,但却不定很快的笑话吸收,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可以这样发展下去。
日本企业文化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质量、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这是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两人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日本的企业都提倡节约,以丰田汽车工厂为例。丰田汽车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企业,2006年的净利润比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加起来都多。但是其在日本的工厂厂房低矮、窄小,甚至有些破旧,厂区内道路也很窄,各种加工设备、传送设备也看不出有多先进。直到看到半自动的CAMRY轿车生产线,你才能暗暗惊叹于丰田汽车生产的准确和高效,而丰田汽车的总部也是一幢不起眼的棕色建筑,相比国内的一些大型汽车厂和机加工企业,虽然产值、名气要比丰田小很多很多,但其厂房、厂区都比这位全球汽车巨头要宽敞、豪华、大气甚至先进很多。如果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够用就好的办公室、够用就好的设备以及够用就好的人员规模,至少直接就能降低很多管理成本。务实地把精力放在提升生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比铺张浪费地做表面文章要来得实在很多。在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丰田的管理者们更多地是思考如何使用准时制生产和看板管理方式节约成品和零部件的库存,如何安灯和固定速度的流水线来节约加工时间,如何使用拒绝品质检查,而将不良品消灭在生产中的机制来节约减少产出不良品,并不断改善再改善,节约再节约,最终能形成震撼全世界的物美价廉。而我们中国企业家们,是不是应该沉下心来,花在表面上的大把投入,转投在做点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呢?再者日本企业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人刚进公司,往往会做些琐碎细致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无聊没劲,事实上这是管理层考验员工的第一步。通过这一关后,尤其在某些中小公司,管理层往往会给员工很大的自由,让其放手去干一件重要事情,借此来考察一个员工应对压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一旦员工通过了这项考验,就可能被重用,否则就会被贴上不堪大用的标签。这种从每件事情成功与否,来决定下一件事情是否分配给特定员工来干的做法,看似不给犯错误的员工第二次机会,显得不合情理,实则是要求员工集中精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率。
同时日本企业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虽然终身雇佣制名义上已经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
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
日本企业提倡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其中的人包括公司的员工和顾客。因为一个企业成功靠什么?人!只有人是推动进步的主动力。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如果没有人的全情投入,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相反,看上去陈旧的设备,在人的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反倒可以生产出高质高量的产品来。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是发自于上上下下的所有人,更多的,是最基层员工的聪明才智。日航班机上空姐对旅客的悉心服务、日本餐馆里对顾客的服务、日本商场里对顾客的服务,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从内心的精神,到外在看似夸张繁琐的礼仪。企业的产品,首先是人。有了优秀的人,才能有优秀的产品,才能有优异的客户满意度。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往往嘴上高喊以人为本,但实际上又做了多少呢?做到了多少呢?
俗话说:“一年的企业靠管理,五年的企业靠制度,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中国企业若想延续百年,必须借鉴学习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日本,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第五篇:日本与美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与美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第七集从讲述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于企业的冲击到讲述不同公司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后者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两种不同特色的文化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到底哪种更易于激励企业快速发展呢?我将先从两个国家企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谈起。
一、两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如果用拟人语句的话,日本企业像成熟稳重的中年人,而美国企业则像一个朝气蓬勃现代年轻人。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以其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震撼了整个世界。以“和”“勤”“人本”为精髓的日本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以“和”为代表的团队精神,从社长到员工,都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戮力同心,上级对下级的关爱照顾无微不至,都是为了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以“勤”为代表的进取精神,日本企业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日本人时间观念极强,办事都是一溜小跑,日本人的勤奋还表现在精益求精上;围绕着以“人本”为代表的重视人才的精神,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还是企业工会制度,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这三大支柱相互关联密切配合,紧紧围绕人这个中心,从不同侧面来调节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与化解矛盾。在这样一种仁爱而奋进的环境
下,日本企业发挥理想、信念、精神、道德等群体意识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人、财物、管理技术等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较高的技能。从而推动了整个大和名族的发展。
美国是现代管理的先行者,企业文化管理经验是其企业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同时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概括来说,美国的企业文化具有这样的特点:尊重个人价值,美国企业非常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崇尚个人自由,尊重个人价值。1997年,美国修订了原有的每周工作40小时的劳动法案,制定了弹性工作制度,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充分信任员工的工作能力,相信员工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调查发现,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员工的责任心更强了,工作效率更高了。这种重视还表现为美国企业会发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员工的激励上,如对员工进行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并给员工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支持冒险,激励创新,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挫败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从成功中得到鼓励,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是他们在很多的高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务实精神,美国人认为 “有用就是真理”,注重实际效果,少有形式主义,上级与下级沟通直接,表达意见明确;制度大于人情,为了便于管理自己的企业,使企业的工作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美国企业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工作标准,对员工的工作
内容进行规定,分工精细,职责明确。这样的制度下,管理行为就有“法”可依,凡事有理有据,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二、日本及美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它必将改变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企业的组织和机制,变革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的企业也正处在变革的阵痛中,过去和现在的变革中,不能不涉及企业文化。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如何进一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个社会认同的、能够凝聚企业成员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了解日本及美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功加以借鉴可以让我国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努力:
(一)注重制度杜绝在企业管理中赋予太重的人情味
在中国企业中,很多还是沉迷于家族式或类家族式管理的模式。而正是这种做法大大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只将企业交给自己非常熟悉的人管理。这样一来,有才能的人都被挡在了门外,企业如何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现在中国企业领导人的深思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中国企业人情味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中国企业领导人处理奖惩问题时不够理性,对亲人或是朋友轻惩罚重奖赏,这样一种奖惩
不明的做法,会大大消减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这一点美国企业做的很好,在奖励时毫不吝啬,惩罚时也没有人情可讲,这也算是中国家族企业或类家族企业的另一个缺陷。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制定制度时,谨慎,全面,在执行制度时严格按制度行事,才能够杜绝人情味占主体位置的现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注重将效益原则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相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包含着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重科技、轻人文,重利益、轻道德,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精神,会导致缺乏社会诚信,使企业缺乏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无论是日本企业还是美国企业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所暴露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如果一个企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失范,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恶化。因此,企业应准确地把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尊重人性的辩证关系,倡导团队意识与个性发挥的辩证统一,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培育的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当然,中国企业也
要更为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更多的给员工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现代激励制度中不仅仅包括物质奖励,中国企业在激励上不仅仅不能吝啬更需要注重精神激励,这也是一种从心理上杜绝维护一己私利的方式。
(三)在谨慎发展的同时注重创新
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中国企业出现了不该有的毛躁气氛,一味的想做大做强,甚至有的企业提出的战略发展方向严重偏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向,这样一个企业,怎么会具有长远的发展动力。再者,现在的中国产品过多的是“中国制造”,而“中国创造”的产品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的愿望不禁让人心寒。泛而不精,就像读书也是一样,这种方式,肯定是要改的,我认为中国企业,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研发团队,给予较大的资金支持,在战略上,开发的产品应该精益求精,而不是随意扩范产品涉及范围,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能做好的。
如何将两者结合也有很多的企业做出了典范,美国企业的务实和创新就是很好的结合。我认为微软就是不错的一个例子,中国企业在作者方面的决策时应该谨慎。
091420002
公管0901 郑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