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时间:2019-05-14 16: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第一篇: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谨以此文缅怀先生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

(西安六棉: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鲁迅先生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P835)他“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2](P175-178)是中国现代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中的最杰出代表。

先生以耗尽毕生精力,忠心耿耿地投身于文艺创作事业、思想、革命等领域,到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竭思弹虑地步,从而导致积劳成疾,进一步导致英年逝世,过早地令亲者痛,仇者快。笔者为此表示诚挚的哀悼。

今天“曙光初到演兵场”,笔者本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呵护生命的精神,冷静思考先生等民族精英、民族魂的英年早世,这一具有共性问题,旨在以便引起后人警戒和借鉴。

关键词:鲁迅;逝世;思考;警钟 中图分类号:1210.96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4.06.作者简介:实名侯亿轴(1937年一),男,陕西商州人,中学教员。

鲁迅(1881.9.25-1936.10.19)先生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P835)是“雄视百年的文坛圣人 惶惶巨著 字字玑珠 一部中国近代诗史 洪钟大吕 高山深泽 永远的鲁迅不朽的导师”[8](题词)在年仅56岁的人生旅途上著译等 身,竟然“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2](P175-178)的精神精品。

先生获得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丰硕成果,真可谓比山高,比水多,太阳月亮比不过;令高山仰止,令世人五股投地的跪拜,亦更令世人汗颜。

然而,先生仅仅享年56岁。笔者认为其只相当于一个七、八十岁之人的七八成人生嘛,本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呵护生命的角度,应该冷静思考一番,以便令后人予以借鉴和警钟长鸣是不过分的。

一个人一生能否像孔子、徐特立等等老前辈那样,既做到有极大作为,又做到健康长寿。即鱼和熊掌兼得的双满赢、双丰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为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呢”?

一句话旨在:能否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更长久的一点奉献。通俗一点而言:让敲开世界历史大门的“敲门砖”,在质和量上“更上一层楼”。无疑是世上的共同心愿。

对于敬爱的先生、不朽的导师的英年早世笔者表示诚挚的哀悼。莫大的惋惜和极大的遗憾。现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先生的早逝原因;从现实的角度来借鉴;从科学态度对待人生的事业和生活,为中华民族之强盛早日步入“全民健康长寿国”行列奠基,添砖加瓦,推波助澜,笔者笃信:中国人民一定会有志气、有能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在世界民族林立的历史和接力跑的长河中,一定会居于遥遥领先地位的。

一、鲁迅先生何以英年早世

1、先生劳作上竟一贯坚持着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竭思弹虑,而将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置之脑后,导致积劳成疾进而英年逝世。其表现在:

(一)我“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 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的文字”。[2](P11)

(二)“我在过去的近十年中„„常常整天没有休息”。[9](P87)

(三)“我这几年„„拼命地做,忘记吃饭,减少睡眠,吃了药来编辑,校对作文”。[9](P87)

(四)“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2](P178)

(五)“我不玩,我把我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9](P86)

(六)描写鲁迅先生的某文艺作品里有过这样的镜头:先生在雪白的手绢上喀出来红的鲜血„„。令人毛骨刺然,目不忍睹。

2、先生忘记了睡眠的神奇作用。

“现代科学把睡眠视为人类健康的补药。实验证明,动物可以30日不食,却不能10日不眠。我国民间素有‘日食三餐、夜思一眠’的说法”。“睡眠是大自然的神奇秘密,它恢复人的一切力量,肉体的精神”。[5](P18)

“讲究睡眠卫生,就是要睡好,一有‘量’既是要睡足;二有‘质’,即要睡好”。[5](P18)

总之,睡眠和休息、娱乐和事业,如男人和女人一样,各顶半边天;如文学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缺一不可;如人之两条腿、臂一样的重要。

3、看先生与《中外著名的教育家》享年对比。

中国的有19位,计1256岁,人均66.1岁,先生低10.1岁; 外国的有25位计,1776岁,人均72岁,先生低16岁; 中外平均享年68.4岁,先生低12.4岁。[1](P826-852)

4、看先生与中外著名文学作家享年的对比:[1](P306-355)中国作家27位,共享年1771岁,人均享年65.6岁,先生低9.4岁; 外国作家38位,共享年2276岁,人均享年59.9岁,先生低3.9岁。

中外作家平均享年63.3岁,先生低7.3岁。

5、看看名人主张劳逸结合的论述:

(1)毛泽东“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道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2](P455)

(2)陶行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2](420)

(3)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个好好地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三部分;劳动、享受、休息或消遣”。[2](P456)

(4)叔本华“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财务!”[2](420)

睡眠和休息、享受与消遣与事业,即劳逸结合。像男人与女人的结合才是一个完善的人生。

5、先生忘记了烟草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1)例证《藤野先生》文尾有“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3](11)

(2)烟草的为害的概述:

《中华医学文化大观》中有《烟之害》的精辟论述:“除了核战争、饥荒和瘟疫之外,烟草是对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世人称之为‘第一杀手’”。[5](P4)由此可见烟草是人们健康的第四位罪魁祸首。

“对烟民最具诱惑力的是香烟却能醒脑提神”。[5](P5),但香烟对人大脑中枢神经仅起暂时的兴奋作用,长久而言,香烟只是裹着糖衣的炮弹——暗藏着杀机的“糖衣炮弹”。恳望世人提高警惕,别误人歧途。“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60万肺癌病人,其中80%-90%与吸烟有关”。“更有研究表明,成人口服4毫克尼古丁即可出现中毒症状,50毫克可致人死亡。医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烟的烟雾中含300多种有毒化合物”。[5](P5)

总之,“吸烟有害健康”。烟不是好东西,希望不充当烟民,而烟民尽早“拜拜”吸烟,“饭后一支烟,赛过老神仙”。“酒开路、烟搭桥、要办事、抡马勺”中“烟搭桥”是“老皇历”陋习。

(3)对吸一支烟也别小瞧它的为害。

据《陕西信息报》2002.10.16“有关专家称:‘吸一支烟>吸10天废气’据董教授介绍,近20年间,我国肿瘤病人的人数增长了近30%。导致肿瘤病发病率上升最主要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精神持续紧张等,其中吸烟的为害排名第一”。“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足一杀死一只小白鼠,吸一支烟通常可吸入0.2-0.5mg的尼古丁,成人一次吸入40-60mg尼古丁就可能致命”。

笔者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吸一盒20支烟里含尼古丁4-10mg;(2)吸10盒200支烟吸入尼古丁40-100mg,可见“第一杀手’是何等的可怕与厉害呢!

烟民增多的策源地:家庭成员中多在父亲吸烟;母亲心慈手软;子女幼稚而好奇,为了“耍牌子”到难于自拔。社会里的污泥浊水,像个大黑染缸,有几个人像周敦颐那样所言所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P184)

笔者也爱莲,且据有莲之特性。为从祖父——父亲——自己——“一对小雄鸡”,保持一家四代不吸烟的鲜见家庭史而甚慰。

二、鲁迅先生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2014年是敬爱的鲁迅先生、不朽的导师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纪念。笔者怀着无限崇敬而十分沉痛的心情,为先生写几个文字,聊表缅怀寸心,供今人参考。

1、人生应具有鱼和熊掌兼得意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效欲者也”。这一点可效发孔子、徐特立等等老前辈,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即事业与健康双喜临门、双赢,乃世人的共同心愿。

2、人生应具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愁柴烧”意识。

(1)从“护林防火说”。凡在林业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护林防火制订有一套法规和监督机制的。不仅严禁和惩罚乱砍盗伐的行为,更严禁和惩罚火灾性的毁林行为。这样不仅保障了世人有柴禾烧,更有效的保护了林业资源,尽而保障了有取之不尽的栋梁之类的优质、耐用木材市场。

(2)从候鸟迁徒说。大雁、家燕等,尤其大雁,每年当“秋风扫落叶,满长安”,“葵子姜开花”时,大雁们便有组织、纪律严明的向气候暖和的南方迁徒飞翔以达到“适者生存”。

(3)从动物自身生长保护色说。动物们为了“适者生存”。狼虫虎豹、鱼龟海怪,自身生长与生活环境相似或几乎一样的肤色,以减少敌害的伤亡。

(4)从生产劳动的保护和安全措施说,均为保护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产。

(5)从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说。运动员为了避免受伤以延长运动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如倒立落地时的口诀是:“落地之前要低头,屈体团身像个球”。

(6)从兴奋与抑制平衡说。人之中枢神经系统像一架天平,要保持平衡,才能使用的长久。不能像玩具“跷跷板”,可忽高在天,可忽低在地。

(7)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说。德、智、体、美是一个对立的统 一问题。应该做到“三好、四好”。

从认识上说:德育是统帅,是灵魂。以德育为首为龙头,是牛鼻子,是火车之头。“理想,生活的舵”;“道德,才华的翅膀”;“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翼”;“纪律、成功的保证”。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智育为主。“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翼”。平地上的万丈高楼大厦、锦上添花。

体育是基础。“健康第一”嘛,“体为载知识之车,寄得智之舍,无体者无德智也”。万事兴衰之根基。笔者有一首简单易行的健身格言诗:健身观念树得牢、病魔如同鼠见猫。要得身体壮如牛,风雨无阻走和跑。(《中国体育报》2000.11.28)一句话,世上没有空中楼阁亭台的。

从实际生活中说,从小学至大学阶段,每周体育上有“两课”每天有“两操一活动”,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值得人们终身铭记借鉴,孔夫子这一点也值得借鉴的。

3、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的艰巨性意识。

(1)从《愚公移山》角度说。战略上邈视移山,战术上重视移山。二千多年里,邈视强大的中国封建王朝,有数百次地农民起义,终于才被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并领导的辛革命推翻了。要有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每日挖山不止的精神。

(2)从“万里长征”角度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28年才推翻了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社会主义建设搞了一花甲,仍处于初级阶段。

(3)从绘画、绣花、写文章角度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字字句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结晶。而《聊 斋志异》则是蒲松龄先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1962年题词)的终生心血。

(4)从“马拉松赛跑”角度说。42195米,它是将近423个一百米,超长距离的赛跑呀!不仅仅要求运动员要有速度,更要求参加者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不仅是“屈指行程二万”二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精神。

(5)从《论持久战》角度说。面对强大一时的日本鬼子,速决战不行,只有靠持久战解决。

(6)从论马的角度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都是一个意思等。

(7)从中国历史角度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寿命角度而言,“人生几个百寿春”|,“两头”人养、中间“养人”,只有四五十年时间。从《帝王词典》获悉中国的历史是以皇帝为代表490余人,传接而成。中国的历史无疑使一百多代人连续创造而构成的。

4、应具有借鉴意识

西安南城墙外有一人高三块镀铜大镜:分别书写有:“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A、借鉴:“孔子养身”

“孔子活了73岁,比起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应算是享年很高啦,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生之道有关。首先,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的富贵,孔子则‘视 若浮云’。其次,孔子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饭时不与人交谈,就寝时不同人说话,孔子还非常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会弹琴、爱唱歌,他最喜欢的乐章是‘韵乐’”。

B、借鉴:不善于休息的后果

“俄国作家杜波罗留夫天生体质虚弱,而又不善于休息,拼命读书,13岁就读完了一个藏书室的全部书籍,还夜以继日地写了许多论著,透支生命,只活了25岁,无独有偶,英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息时间是半夜12点起床,工作16个小时,甚至18个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过度的紧张劳动使他积劳成疾,在创作的高峰就因心脏病去世了。

5、要具有兴利除弊意识。

A、以有利物替代危害物。以辛辣,食物代替“第一杀手—吸烟“。熟悉电影某战斗故事片的人,都知道:守卫在前线阵地上的战士,为解决瞌睡虫的困扰,咬口辣椒刺激大脑以保持暂时兴奋性。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上了文艺作品的。还有葱、姜、蒜等。鲁迅先生如能仿效此法,岂不善哉!B、以咖啡、茶代替吸烟。

咖啡、茶叶亦能醒脑提神,亦有营养。鲁迅导师如能仿效,亦不失良策。吃辛辣食物、喝咖啡、茶应在《三十六计》列为上策,吸烟不仅是下策,严格说应列为失策。

三、结语

屈指算来2014年,将是敬爱的先生,不朽的导师鲁迅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笔者怀着深厚而沉痛的心情写几个文字纪念先生,供后人借鉴和警钟长鸣的参考。

如前所述,先生的奉献价值是“重于泰山“的,先生的精神是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的,永垂不朽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的。对 于先生在暗无天日、社会环境恶劣至极中,却表现出:“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空前的民族英雄。“方向”、“旗手”„„笔者敬佩到五股投地。

皆在继承先生的遗愿,誓将遗愿化鸿图,更好的发扬先生韧的战斗精神,把人生的“蛋糕”做的更好更大一点,像跳高运动员跳的更高一点,像跳远运动员跳的更远一点。敲开世界历史的大门的“敲门砖”制作的数量上更大更高更厚一点,质量上成黄金砖、合金砖„„更上一层楼。在激烈的世界的“历史与接力跑”的历史长河中传,接好既无槐先生等老前辈,有对得起后人的那一棒。

正如毛泽东主席生前所教导我们的那样:“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前进吧!”

为了表示笔者诚意向先生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 在“马到成功”之年祝世人“金玉良言”二条:

爱人爱己和田玉

惜时惜墨如黄金 扎住

商 周

乙丑岁末初稿

[参 考 文 献] [1]张念宏主编

教师手册[M]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86 [2]谭蘅君主编

中学生议论文经典论据大全[M]重庆出版社2007 [3]薛金星总主编

中学教材全解[M]语八(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宋艳平主编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M]吉林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5]谭电波主编

中华医学文化大观下[M]怎样多活二十年,拨开人生的迷雾,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5 [6]季平

枚之

古代散文选介[M]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4 [7]张积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J]论鲁迅的人生观2000[3] 陕师大出版社

[8]鲁迅著

鲁迅小说全编[M]北京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社 1994 [9]洛阳农机学院

鲁迅学习[M]洛阳市印刷厂 1968 [10]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3

实名:侯亿轴

邮箱:2665938580@qq.com 地址:西安纺织城六棉前进小区6-1-3

邮编:710038

电话:029-83512509

第二篇:鲁迅逝世前后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16日 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 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 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 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 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 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 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悼鲁迅先生

巴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做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十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渺小——()

2.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分别填人文中A、B、C三处。

①战士

②朋友

③导师

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3.“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1.出生 分散 欢喜 伟大

2.A:③ B:② C:①

3.鲁迅先生逝世了

4.比喻 悲痛

5.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

6.文章倒数第2句。

第三篇:热闹中的冷静思考

我在学校数学教研活动中对《认识人民币》进行了教学,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的多媒体动画故事导入,并用这个贯穿设计了认钱、换钱、用钱三个大的小组活动环节,孩子们看到喜爱的懒羊羊、美羊羊、喜羊羊,都兴奋的不得了,课堂气氛活跃,很是热闹,热闹中的冷静思考。但在热闹过后,冷静的思考一下,我的这堂课存在很多问题:

一、热闹≠思维活跃

整节课,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时,没有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人民币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换钱的小组活动中,只是让学生进行了教材上“做一做”第1题: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二角,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五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二角和()张一角的练习,没有进行思维的拓宽,如:一元钱换零钱:既要有五角的、又要有二角的、还要有一角的,怎么换呢?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启发学生有序的思考,让孩子们内在的思维活跃起来,这节课才会更精彩!

二、热闹≠全员参与

整堂课我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有表现欲望的孩子们,给他们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忽略了众多“灰色儿童”的存在,教学反思《热闹中的冷静思考》。如在小组认钱、换钱、用钱的活动中,都是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而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如刘子康、程思怡、刘旺凯、宋思艺等等的目光就游离与课堂外;在活动过程中,虽然我之前就提出要求要互相交流,可是只有少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在说,多数同学没有说,我甚至怀疑他们也没有听别人的发言。

对这一节课的深入钻研和反思,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在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追求中又跨越了一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将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堂有效的整合,让我的数学课堂热闹而又有内涵!

第四篇: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

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17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鲁迅简要介绍: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濂溪村,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1]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速速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旧社会是暗无天日的,人们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反动派的迫压,而人民革命则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

关于写鲁迅的文章: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作者:冰轩雪蝶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作品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时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他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有感

作者:道人生

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曾著书、译书无数。他关心下层劳动人民;他那无数著作像茉莉花香一样,随风飘过,但却让有幸闻到花香的人一辈子回味它,记住它。他那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曾影响过无数学者,而我也深受其之熏陶。

《狂人日记》主要描述了在旧社会时,“我”觉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团”的下一头猎物,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哥哥就是他们的老大,而自己虽然要被吃,却永远也要背负一个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当“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想吃自己时,发现孩子也想吃人,也吃过人。“我”不由得发出感叹:“救救孩子!”

我看完这一篇日记,很伤心,也很骄傲。伤心的是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揭露旧社会的丑陋,在抨击旧社会。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这无疑是鲁迅先生眼中的旧社会,这也是广大穷苦劳动人民眼中旧社会的写照。虽然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吃人的人,可还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谓吃人,其实吃人指的是剥削百姓,鱼肉百姓。而虽然“我”不是干伤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腐败官员却干了昧良心的事儿,而他们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虽无直接的血缘关系,却还都是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这时鲁迅先生的无奈,也是广大爱国者的无奈。兄的的唇边不但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还装满了吃人的意思,这怎能不叫人悲哀,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骄傲,因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救过英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他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唤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国人。他就好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中国人看清前面是万丈悬崖还是灿烂阳光;他就好像一根灵魂都是坚硬的棍子,帮助国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绿光,直勾勾看着国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旧社会,也许有人会认为安是最好的,但我却认为不安才是最好的。在祖国危难之际,在人民危难之时,前者安是苟安,后者是大爱,比小爱更伟大,更朴实无华。只有在祖国危难时,舍小家而顾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狂人日记》笔下的我对吃人的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的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这不是鬼话,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话呀!即使亡国奴再多,但救国的人会更多,把亡国奴给消灭、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从华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实人要以树为榜样,树的叶子就像各种挑逗你内心底线的诱惑,虽然树在平时都在犹豫,就像叶子虽长在树上,但风儿一吹,会颤动,有时甚至会掉落下来一样,但一旦到了危难之际——冬季,树就会把叶子脱落,只剩主干和树枝,就像把各种诱惑搜甩掉一样,这时,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干了。鲁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树,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诬陷所妥协。鲁迅之妻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中说:”鲁迅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确实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狂人日记》中的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道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确实,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没有受旧社会影响的孩子,或许还有。从此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非常重视对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广大穷苦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不朽的,永远是嘴高尚的。

鲁迅先生的伟大,深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灵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东西。

鲁迅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8]。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很多作品[9]被收进小学、中学、大学课本,比如小学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少年闰土》和《雪》[3]。

小说

《呐喊》短篇小《阿Q正《白光》 《端午节》 《**》 《故乡》 《长明灯》 说集(1923年,传》 新潮社初版)

《孔乙己》 《狂人日《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肥皂》

记》

《一件小事》 《鸭的喜《药》 《祝福》 《幸福的家庭》 《在酒楼上》 《弟兄》

剧》

《彷徨》短篇小《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

杂文

《坟》论文集(1927年,未名社)《题记》

秋夜

《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年,新潮社)《热风》[4]杂文集(1925年,北新书店)《华盖集》杂文集(1926年,北新书店)《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年,北新书店)《野草》散文诗集(1927年,北新书店)《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年,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年,北新书店)《三闲集》杂文集(1932年,北新书店)《二心集》杂文集(1932年,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年,天马书店)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年,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年,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年,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年,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年,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年,兴中书局)

《集外集》诗文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年,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年,天马书店)《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年,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年,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年,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年,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补遗》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编,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卷一(《坟》《热风》《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3、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8、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9、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11、一直写下去,不要回头。——————鲁迅评写作[2]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五篇: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

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

王迪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系统提出的。在这本被誉为“21世纪管理圣经”的书中指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个人熟练、心智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内大中企业、大小城市、团体组织以“运动”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创建学习型组织,例如,青岛海尔运用学习型组织理念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上海宝钢开展的自主管理,安徽江汽集团实行的“40+4”培训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但究竟有多少企业真正清楚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创建的条件和实施步骤以及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变革等问题。众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机关”、“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成人教育”、“学习型领导”等“学习型XX”的词汇横空出世,难免使人们出现对学习型组织会日益“务虚”而流于过场的担心,因此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可谓迫切而必要。

一、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存在已久,圣吉博士对这些凌乱或分散的、潜意识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理论论证,并整合了一些其他内容,从而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近年来两种力量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学习型组织的兴趣:一是各种组织对变革的需要,二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部而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标志: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的标志和特征对于处于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各种定义也应运而生。有关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现状使我们认识到要形成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具有很大的难度。各种定义都从各自的角度把握和突出了其某一方面的特征,难以全面而透彻。圣吉博士自己也曾表示,没有人真正理解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甚至包括他自己,每个人对学习型组织的描绘只是有限程度的近似。在国内各行各业兴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热潮的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学习型组织概念只是语言和文字的游戏,或是受其启发后的丰富联想,而不是反映其真正的客观状态。

二、学习型组织的“泛化”和“虚化”

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从最早的“组织学习”逐步扩展到知识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其内涵不断扩大,内容越发庞杂。虽然这种倾向可能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体系的完善,但是不免增加导致学习型组织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的危险,从而使其失去鲜明的特色,也就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泛化”倾向在实践领域的一个普遍表现是泛用概念,将其范围肆意地延展。林林总总的“学习型XX”分属于不同范畴的组织,存在显著的特性差异,却硬要用同一套理论去套用。另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与业务流程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甚至研讨会、学习班、送技术下乡等都被贴上“学习型组织”的标签,诚然“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如果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被作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那么很难想象学习型组织将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学习型组织的“虚化”倾向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表现为浮躁、不切实际,只停留在表面,讲大道理,或做官面文章,甚至随便生搬硬套、拼凑和抄袭。学习型企业不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会,学习型组织就难以在中国立足生根,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而目前在这方面虽有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着手研究,但是国内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原创性的重大研究成果,甚至连案例整理也流于表面层次。在实践领域,学习型组织“虚化”表现在创建活动公式化、形式化

和表面化。圣吉斩钉截铁地说:“成功的学习型组织计划没有来源于高层的,一个也没有。”

但我们国家的情况似乎刚好相反,是各类组织的领导人在极力倡导、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学习方式,效果有天壤之别。再者创建活动没有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不少组织只是领导者个人到处“炒作”,大肆宣传其“政绩”的一种新方式,对于实际工作则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连学习型组织概念还没有明白,就争先恐后地开始学习型组织建设,不免有搞“运动”之嫌。

三、学习绝不是组织的目标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一经提出与推广,许多人禁不住感叹其所描绘的美妙前景与产生的神奇功效,希望很快将自己的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并简单地以为它的建立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这种想法注定是要碰壁的,因为学习型组织更应视为是一种引发持续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力量,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渐进式的,例如,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计划利用3~5年的长时间来研究学习型电力企业如何制订战略方案。

任何组织绝不能仅把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其实它只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手段。换句话说,学习这种行为确实能产生新知识,而新知识本身并不足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新知识必须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实际行动方能显现其价值,这正是学习作为一种手段的意义所在。

出现这种认为学习本身便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的错误概念,与缺乏公认的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这一现状潜含着让人们各取所需的对学习型组织作出自己的理解的危险。

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是万金油和万能钥匙,不是为各式各样的组织定制的。对于国内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城市和社会而言,理应领会其理论精神,灵活运用其思想精髓,而不可盲目照搬“五项修炼”,更不能狭义地将其简单理解为通常意义的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

四、学习型组织该是个什么样子

尽管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新闻报道多见于媒体,例如,我国第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联想集团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实际上中国还没有很多真正有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有一些企业宣称自己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实际上仅是从培训入手,这当然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但是仅建立培训还不够,还必须具备系统的观念,必须与企业文化和精神、企业远景战略、管理体系与制度、技术和信息手段(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协同工作)等相结合。国内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更应注重组织成员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精神的变革,而诸如电子化学习、知识管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以及协同等技术能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推进与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创建学习型组织可考虑以下具体工作先行,一是建理念、搭框架,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经营和服务理念群,落实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二是建愿景、立标杆,明确企业与员工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出差距,开展对标活动;三是抓重点、带全面,把握领导是关键、部门是重点、团队是基础的原则,从而带动学习型组织的全面发展。

一个现实存在的学习型组织该是个什么样子,也许很难有个标准的范本,但如果一个组织具备了注重学习、鼓励平等交流、开放进取、共同目标、激励创新的特征,这样的组织无疑也就具备了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要素。

学习型组织已被称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定义为“修炼”,这个过程是相对长期的。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型组织,并且能结合行业特点,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下载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警钟声声》的思考[5篇材料]

    《警钟声声》的思考 喀喇沁旗农电局高志芳 2013年12月11日,喀喇沁旗农电局纪委下发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读本《警钟声声》一书。在工作之余,仔细拜读了该书36起典型案例,读之令人......

    冷静思考才是真理哲理故事[五篇模版]

    物理课上,老师对我们说:“运动是永恒的,我们大家处在地球上,地球动,我们也动,而静止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停下,就可以发现有什么东西在动。”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则物理知识,同时也是生活......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冷静思考发展方向(xiexiebang推荐)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 冷静思考发展方向我校2013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参加高考312人,二本以上上线123人(含艺术、体育特长考生),上线率为39.42%;一本上线23人,上线率为9.01%。呈现四大......

    熊宁爱心社十周年暨熊宁逝世四周年发言稿

    熊宁爱心社成立十周年暨更名四周年发言稿 纪念远去的西安美丽女孩——熊宁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此我谨代表熊宁爱心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

    鲁迅文章被删之后的思考

    鲁迅文章被删之后的思考 有同行对中学课本里鲁迅的文章减少甚为快意,似乎这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语文的进步。我倒不反对大家快意,作为老师有快意的时候实属不易的。但是快意的原......

    关于对鲁迅的一点思考

    关于对鲁迅的一点思考 2012121133 何雯 选取观点:茅盾1921年发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罗良平《再论对鲁迅的评价问题》梁实秋 《关于鲁迅》 我现在所处的是初中学段,在初中......

    问问堂专家提醒:公考需要冷静的思考

    问问堂专家提醒:公考需要冷静的思考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但某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在即,李英还有好几场“硬仗”要打。同李英一样,她身边的不少同学也加入了公务员考试大军......

    作文:鲁迅文章大撤退的思考

    【题目再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