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读好你的研究生
怎样读好你的研究生?
很早之前就想提笔写这样一篇文章,但时间总不给我一个喘气的机会,趁今天有一点小空写写,一方面算是总结自己对人生、科研、梦想的认识,一方面算是给自己的师弟、师妹,以及我带过的本科生们一些方向上的东西。
从2002年起,中国的研究生数量(绝对数量),以几何级的幅度增长,走在大街上,以及每次在火车上,总能遇到和我一样的无数研究生们,而在招聘会的狭窄场地上,放眼望去,遍布研究生,似乎读研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如果做一个调查,你为何选择读研?结果可能不是很乐观,因为大部分人只是为了逃避,或者是因为迷茫而选择。
众多高校里,这样的思维更加普遍,但这样的一种潮流,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或许若干年后,带来的不只是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一种迷茫以及缺乏综合情商的泛滥,因而,如何读好你的研究生?这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学生,以及决策者层面的迫切的问题,作为学生,该如何读好自己的研究,做好自己的研究,是极为关键的。
一、早与晚
有这样一种认识常常充斥于我们耳边。“研究生又怎样,工资和本科生也没差多少?”,这样一种声音无数次充斥于耳,基于现实与功利的考量,这话没错,这里所显现的是一个早与晚的问题。硕士三年走来,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没有白读,究竟读研的真谛是什么?我的认识是,你要学会一种自学的方式,属于你自己的方式,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这一点对于你将来一辈子是受用的;其次,就是学会提升快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实验仪器出了问题,没有工程师在身边,你怎么快速解决,你如何保质保量的解决?你的上司交给你一个任务,周围没人敢接你是否有勇气接,是否足够的自信去完成好?最后,就是学会提升自己的综合情商,综合情商是我自己提出的一种概念,何为综合情商,就是学习之外的人格魅力,这里的人格魅力不是说你多会拍马屁,多会阿谀奉承,多会耍嘴皮,而是你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我们常看到一种近似传染的低级情商的泛滥,在外人看来,这些学生是如此的光鲜亮丽,是如此的天之骄子,但实际呢,曾经是全国奥赛金牌的保送生,天天沉迷于DOTA、魔兽,这样的人或许几年后堂而皇之的成为保研、直博生,然后进入最好的条件的科研环境,但是,放眼看去,实验室仅次于垃圾场,不夸张的说,似乎不如垃圾场,这就是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培养出的,光鲜亮丽的高层次人才,不知道这样的未来,诺奖离我们是近了还是远的,所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情商,你能否做到真的注重细节,但不拘泥于细节,你是否能做到自私与大公无私的平衡,能否做到在科研之外的种种综合情商的体现,这是读研的最重要一课。读研,需要无数的历练,这种历练对于每个人而言,就是你自己的“后发优势”,这是你读本科远远不能提升的。
二、不抱怨,做最好
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导师,你或许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学校,还有,你更难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但你可以选择怎么样去做。经过我三年的观察,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导师无外乎为以下几方面的排列组合:
有(无)大量科研经费,人品好(坏),实验室氛围宽松,自由(压抑,强权),对学生学术与生活关心(漠不关心);
无论你遇到的是哪一种导师,其实没有所谓的好坏,因为这与导师的年龄、生活经历、科研经历、性格等有关,所以正如那句话,没有所谓的绝对差学生,也没有绝对的差导师,只有一个导师遇到懂他的学生,或一位学生遇到懂他的导师的情况下,才会是最佳,但凡没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两方均感觉不舒服。但作为学生,你要记住,你的导师永远的你的导师,你要做的就是记住,你的一点一滴都是你导师的脸面,所以,无论做科研,做学生,做学问,始终记住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们生在这个世界,责任是第一位的,不要抱怨这个世界的种种,因为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做好的就是让自己做到最好,我始终相信,没有哪一个导师不喜欢爱思考,做事踏实认真,能力强,办事可靠的学生,只要你做到,你的导师绝不可能对你很差,因为大家都是人,人心可见。
三、做好你的科研
为什么说是你的科研呢。因为你接到一个课题,你就要让自己成为它的主人,你要牵着它走,不要它牵着你走。接触到任何一个课题,首先,通过阅读硕博论文(中英文均有)、相关专业书籍、综述文章,掌握课题的来、去,接着结合自己的前期学科背景,知识背景,找到课题与自己的契合点,然后阅读最新的顶尖期刊的相关论文,找到一个或几个未来可能的方向,再结合自己的基础,进行前期研究,中间必定会挫折不断,然后要在每次挫折后,及时找到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多和导师探讨(如果导师不和你探讨,你就多看些资料,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改进方案,继续做,经过大约半年的时间,你基本可以进入自己的课题了(初步状态),接下去就是做细,做深,大约一年左右,不出意外(指的是你认真对待,好好做),初步成果基本可以发表,做的好的话,几篇文章不成问题。经过这样一个锻炼,加上后期撰写学术论文的锻炼,一方面你的科研能力提升很快,一方面自己的综合学科素养基本建立,研究生可以算没有白读。
以上仅仅是研究生读好的几个极为窄的侧面,如果毕业时,你可以回答好下面的问题,你的研究生就基本没有白读:
1.你是否形成一种自己特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你能否在接到一个新的课题时,能尽快找到突破口与入手点?
3.你是否具备足够的领导力,能否带领一个团队?
4.你是否能快速保质保量做好一个近乎完美的PPT,能否用中英文将其展示给大家,并让所有听众能觉得有所收获?
5.遇到困难时,你能否找到其本质问题,能有效解决,并且得到收获,而不是抱怨与逃避?
6.你能否书写一份好的基金或项目申请书,能否写好很多的文书?
7.你是否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能否在周围所有人自私、或者不协作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好的协调者,能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改变一种工作氛围?
8.你是否常怀一个梦想,一个支撑自己的梦?
9.你的导师在你毕业后,是否常和师弟、师妹们说起你,你是否成为你导师不可缺的左膀右臂?
10.你能否具备综合情商,在生活、学习、处事、做人等多方面,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
注:以上所写不适用于混学位,懒散,没人生追求,混日子的。
第二篇:怎样读好古诗[范文模版]
怎样读好古诗?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诗经》风、雅、颂的区分也是由干音乐的不同。诗和乐象一对孪生的妹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既然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输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本文拟从汉语的特点入手,结合诗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节奏
中国大典诗歌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的,既不是长短格,也不足轻重格,而是由以下两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顿,有人叫音组或音步。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须指出,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通常吟诵对倒需要拖长。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运。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远,这个远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这是构成诗句的基本格律。
其次,押的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要素。
押韵是字音中韵母都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古典诗歌的押韵,唐以前完全依照口语,唐以后则须依照韵书。总之;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二)、音调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一幅图画往往用各种色相组成,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一首乐曲由各种声音组成。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调。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厌组织起来的。平厌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反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书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戍音调的和谐。
那么,平仄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一句诗里每个字读音的长短,要受诗句节顿规律的制约。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读音的长短并非固定不变的。例如,平声字应当是较长的音、但若在诗句的第一个音节的位置上就不能拖长,“寻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两句诗中的“君”字、“巴”字如果该成长音岂不可笑,相反地、一个厌声字本来应该读得比较短,如果在一句五言诗的第二个音节的位置,或七言诗第四个音节的位置,却须适当拖长一,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那个“尽”字,都是仄声,却要读成长音。这样看来,在诗句之中平仄的区别主要不在声音的长短上,而在声音的高低土。可以说平仄律是借助有规律的抑扬变化,以造成音调的和谐优美。
初学者往往觉得近体诗的平厌格律很难掌握,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它的基本规律,只是死记平厌的格式。它的基本规律只有四条,只要掌握了这四条。自己也可以把平仄的格律排对出来。这四条规律是:一句之中平平仄仄相间;一联之内上下两句平仄相对;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平仄相粘;句末不可出现三平或三仄。概括起来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除了平厌之外,大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同、叠韵词、香音问和象声同来求得者调的和谐。
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调。韵母相同时叫叠的,叠合同是声音完全相同的同。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三)、声情
以上所说的节奏和音调,是就声音论声音、是一首诗中各个字的字音内配合组织。然而。古典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是人音组合卜效果,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就象作曲时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选择和变换节奏。调式一片。写诗也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所以,朗读古诗应注意:
1、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李商隐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2、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3、学习古诗重点应是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第三篇:《怎样读好课外书》读后感
《怎样读好外书》读后感
书,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更能激发我们的情怀。读了《怎样读好外书》后,我深有感触,即学会了许多读书的方法,也从中知道了自己以前读书的不足。
书中写道:“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读。”我觉得很对。以前我从不这样做,哪一天有兴趣了,拿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哪一天觉得这本书没意思了,就又把它放进书柜里等待我的命令,然后,再拿出一本来看。就这样,换了一本又一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一个月里,到底有没有看完一本书。为此,我还闹出不少笑话。当别人谈论自己看了哪些书时,我总是一会儿说历史,一会儿说天文,一会儿说文学,一会儿说地理……搞得别人都不知道哪门对哪门。你瞧,读书没目标、没计划,笑话就这样诞生了!
另外,我还知道了“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采百花之粉”。以前,我可从来不这样做。一些教科书、文艺书,我是从来不看的,认为它们像白开水一样,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可读了这篇后,我知道了读书的范围要广。原先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我们必须像小蜜蜂一样,勤采百花之粉,这样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我坚信,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够成为新世纪的好少年!
书的海洋是那样广阔,有待于我们去寻宝,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探索、研究!我一定能够胜利地到达书海胜利的彼岸!读《怎样读好外书》有感
第四篇:读怎样当个好老师心得
读《怎样当个好老师》有感
今年学校发了一些书,我借了几本抽空看看。其中有一本是孙明霞老师著的《怎样当个好老师》,一看题目就不错,遂迫不及待拿起来看,我是一位对待自己学习很懒的人,对那些文字晦涩难懂的教育专著,总是静不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但这次却很奇怪,一打开这本书,就被孙老师质朴而富情感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在这本书里,孙明霞老师采用答问的形式,分别从我们如何提升幸福感?我们如何提高专业素养?怎样做才能让课堂更美好?怎样才算真爱学生?等几个方面充满深情地回答了36位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的许多困惑。那些一线教师所遇到的困惑确实是我们从教者难免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而孙明霞老师的答惑很到位,确实让我感受到她是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人生感悟和盘托出了,同时我自己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以致看完一篇又想看下一篇,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通过读《怎样当个好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
第一、自己既然走上讲台,那就把教师的工作做好,要尽职尽责,让学生因遇到我们而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教育,而我们也在创造美好的教育过程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第二、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服务于成长中的人的工作,故步自封、简单地重复,不仅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还会让自己更加狭隘、封闭。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专业素养,既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三、学生能从我们的课堂中获得什么,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四、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我们只是老师,是用不同知识教育学生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
愿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发展自己,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也愿所有的老师新的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事业成果更辉煌!
好的书籍是良师、是益友、带来心灵上的慰籍,情感上的共鸣。读好书能塑造我们高尚的专业人格;读好书能让我们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捕获到益人心智、怡人情性、滋养人生的知识与信息,使人不断自我完善。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优秀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正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写的那样:“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和道德的引路人。”让我们带着崇高的专业精神不断读书,不断探索,用我们高尚的专业人格影响学生,让我们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为座右铭,并努力吧。“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要做到献身、求真、创新,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同行们,让我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吧!
以诚相待,快乐你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解开了不少心结”,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影响你的一生。
做个好老师也很容易
——初读《怎样当个好老师》有感 汪结乐
2012年2月20日
(一)明霞老师要出第三本新著,我是从1+1教育网上得知的。出版方设计了好几帧封面,请明霞老师自己裁定,明霞老师把它挂在1+1教育网上,请大家帮助出主意、提建议。所以在拿到明霞老师新书的时候,眼前真的为之一亮。封面一抹淡黄,素雅而清新,页面左上方寓示着诗意、生命和善良的浅紫色、呈透明状的菩提叶子,使整体显得更加通透而高贵。
最先拿到明霞老师的书是在农历年前,源创出版社快递过来的。正式出版前,我就跟出版方联系,想订一些明霞老师的新著给学校的老师读。不仅仅是因为有吴非、杨瑞清等几个特级教师的推荐,更重要的是明霞老师书中的内容,大都是在《中国教师报》上专栏刊载的,我曾读过,觉得对于我们的一线老师来说,非常有实用价值,也非常有指导意义。记得同出版方联系时,对方这样问我,“您是要那好老师的书吗”,我十分肯定地说“是的”。现在想来,也不知对方话语中的“好老师”是指明霞老师自己,还是就其书名《怎样当个好老师》而言。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明霞老师当之无愧地算得上一位真真正正的“好老师”!
接到明霞老师自己给我邮寄来的书,是2月4日立春那天,这我清楚地记得。明霞老师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她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请汪结乐先生雅正”的话,欣赏拜读是自然的,我一个农村学校的普普通通的老师,“雅正”何谈得上!除此之外,明霞老师还郑重地在扉页上签名和盖章,右下角“明霞之印”,一款白文印章,左上角 “迎春花开”,一款朱文印章,上面的文字都是古朴清劲的篆体文字。在迎接春天来临的时刻,收到“迎春花开”的书,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我想每一个读到明霞老师文字的人,都会觉得,明霞老师总是给我们带来阵阵和风,带来缕缕春的气息,带来盈盈满满的生机和希望。孙老师的新著《怎样当个好老师》,其副标题为《答一线教师36问》,我不知道我的揣测是否正确,但我却愿意做这样的揣测。孙老师答36问,孙子兵法36计,其实这36答,何尝不是解决一线老师疑惑的36计?!
(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推荐明霞老师的新作说“这本书很有意思。书中的问题都来自一线老师的工作与生活,那些困惑我也曾有过。作者的答问很精彩,如老友对谈般坦诚、实在,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问题作者也遭遇过——明霞老师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典范,另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答问中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热情,一如其人!” 是的,明霞老师的答问非常精彩!我们学校德育处的周老师在读这本书时说,很多书他是不爱读的,可孙老师的这本书,他是读着读着就上瘾了,读过上一篇,就想马上接着往后读下一篇,真是越读越觉着有味。
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名言:“一名优秀老师应让人充满希望,让人有一千个拥抱生活的理由!” 你看看明霞老师对一线老师的答问,就不得不承认:明霞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老师,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她说,“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文字,把美好、积极、乐观的情绪传递给他人,让更多的人也阳光起来、快乐起来,这样我得到的也将是阳光。”
明霞老师在回答“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落”时,告诉我们,“荣誉只不过是成长路上不经意的一道风景”,因为工作是我们自己的,荣誉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它既不代表成功,也不代表幸福。在现实生活中,荣誉的高低和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并不一定都成正比,所以,不必把荣誉看得过重。有了荣誉,得之泰然,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旅途增加一道风景;没有荣誉,也处之泰然,旅途中还有许许多多别样的风景。斤斤计较个人荣誉得失的人很难走得远。她说她自己就不是什么特级,也没有获得过什么荣誉,甚至连学校的优秀教师都不是(她2010年才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在回答“怎样把‘副科’教得有声有色”时,明霞老师就结合自己教生物课的切身感受来说,即便别人不重视,自己也要重视。虽然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生物是“副科”,但她坚定地认为,既然教授生物学是我的事业,那么我就必须把生物教学作为我最重要的工作来做。所以,不管教了多少年,她都觉得每堂课是新的——新的学生、新的环境、新的智慧生成。她说“我不可能沿用很多年前的教案,不可能重复过去的教学,必须要根据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备课,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常教常新。”
针对时下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与苛求,明霞老师是这样看的——“我想,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只有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幸福的家庭,才能把这种幸福与阳光传递给学生。我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孩子和父母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能够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选择做老师,绝不是选择‘寂寞’和‘付出’,而是选择了一份较其他行业更有创造性、更能给人带来无穷乐趣的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天真、纯洁的心灵,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当我们举起火把的时候,它在照亮学生心灵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自己的心。只要用心做好自已的工作,就能及时得到来自孩子的反馈——喜欢、依恋、信任、尊重、爱戴„„”所以,她说,不要做“春蚕”和“蜡烛”,而应像一棵树一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要在不断的创新和创造中品尝工作带来的乐趣和幸福!对于那些有发展意愿而发展环境又不是很好的老师,明霞老师敬言,“人,最难逾越的高山不是环境,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在困难中抱怨、沉沦,而要在困境中发展自我,让自己丰富起来、优秀起来,用自己的优秀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个改变,不是消极地适应这样的环境,而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我们一定可以有用武之地。”
(三)我是一口气读完明霞老师新作第一辑的。这八篇答问文字,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提升幸福感”这个话题。明霞老师告诉我们,既然走上了讲台,那就要把教师的工作做好——要尽职尽责,让学生因遇到我们而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教育,而我们也在创造美好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愿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发展自己,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也愿明霞老师新的一年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事业成果更辉煌!
第五篇:读《怎样当一个好老师》有感
读《怎样当一个好老师》有感
近日我很荣幸地读到了一本来自一线教师心声的书,即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孙明霞老师的答一线教师36问。本书孙老师从36个方面解答了一线教师提出的困惑与迷茫,书中的文字,真诚、亲切,没有半点的简单说教,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这是一位一线教师富有尊严、充满智慧、包含温情的答问,这是一位真正觉醒了的、真正获得了内心自由与快乐的良师的心声。下面是我的几点收获:
一、老师要有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
每一位教师在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都想做一个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好教师。可是,工作几年后,困惑与彷徨,平淡与平凡的日子悄然滑过,上进与创新的精神在日渐消退,职业倦怠随之而来,各种抱怨随之而生。曾经的理想真的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泡沫,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从今天就可以看到退休后的自己,这样的教师一边叹息着单调的生活却满足现状,没有丝毫的进取心,即使进取也是为了追求功利、追求应试成绩而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孙老师是一位一线教师,她深知一线教师的甘苦,她会站在普通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谈她的理想、情感和教育智慧。例如她在回答一位老师提出的“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落?”问题时,说到:不必吧荣誉看的太重,那只是一道不经意的风景,荣誉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没有荣誉也应处之泰然,我们干工作是受到一种责任心的驱使,是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又如回答一位老师提出的“怎样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时说到: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环境,但我们可以在雨天撑起一把伞为孩子们留一方晴朗的天空。是种子,就会发芽;是生命,就会长大„„只要我们给她一点泥土,只要给她一丝空隙,她就能发芽、生长、开花。不在乎她是卑微还是伟大,她都是一如既往地向上,抬头挺胸,不屈地舞动身姿,把笑容留下。其实这也是孙老师的自我生存的真是写照,她把美好、积极、乐观的情绪传递给他人,让更多的人阳光起来、快乐起来。这些都是她生命中的发现,能让一名教师的讲台绽放出绚烂的光辉。她用虔诚的心思索教育,用约会的心情对待每一堂课,用真诚的心对待教育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用生命在场的心态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负责,她以朋友的口吻,侃侃而谈,谈自己对工作、对学生、对人生、对荣誉的态度„„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孙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她引领我们走出倦怠,去关注生命,走进学生的心灵,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
二、老师要有自信与发展的专业情怀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专业的自信和发展。专业的自信来自哪里呢,来自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素质,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和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积累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事件的智慧。应如何提高这些素质呢?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孙老师建议,每天都坚持“听、说、读、写”,“听”主要是多听专家的报告和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说”主要指表达和交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困惑,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把说出的做出来,把做出的写出来,把写出来的再研究出来;“读”就是读书,教师 首先应该是读书人,读陶行知,让我们知道“生活即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走近儿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理论的滋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才不致成为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有了理论的指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更加富有智慧和活力;有了理论的熏陶,才能涵养你的精神,丰富你的内心世界,完善你的人格——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你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让你知道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怎样的人。“写”就是写作,不一定天天写,但要养成写的习惯,写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思考,这样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探寻根源。一个人的眼界有多高,就看他脚下垫了多少本书;一个教师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就看他用多少书做支撑!
三、教师要有真爱的生命情怀
孙老师追求“生命化课堂”,她把这样的课堂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需要教师用生命去备课;第二,需要教师用生命去教学,;第三,需要教师用心关注、呵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这样的课堂才体现真爱大爱。我们可以看出,一位一生都在用心备课的老师,他的生命也始终是鲜活的、灵动的,始终处于生长的状态;他可以不断吸纳优秀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不断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课堂;他可以不断清空自己的大脑,随时都在吸收养分。她把课堂定位生命场,定位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过程,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是底线,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课堂会因生命的投入而变得更加鲜活,因生命的相互润泽而成长,因生命的自由成长而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总之,课堂是传递知识的场所,也是让学生人格更加完善的地方。我们不是语文老师,不是数学老师,不是英语老师,不是思想品德老师„„我们只是‘老师’,是用不同知识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教育,我们既然走上了讲台,就要让学生因遇到我们而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教育,而我们也在创造美好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