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团管理架构与思路方向
集团管理架构与思路方向
一、中能源建设集团运营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总体思路
适应营销发展新形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构建业绩型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推进建设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三化”),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三统一”),加强业务承接和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队伍和建设队伍管理(“三加强”),全面提升工程项目承接和建设能力与水平。
{原因:企业最大的成本是:(1)没有共识;(2)专业不足;(3)重蹈覆辙;(4)时间成本}
2、总体目标(1)构建适应坚强工程建设要求的业务运营体系,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工程建设 “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2)明确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参建队伍管理定位,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实现建设管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
(3)明晰职责界面,优化管理流程,健全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建立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的集约化管控,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工艺水平,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4)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强化业务承接队伍、技术支撑队伍和参建队伍管理,加强公司业务队伍和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公司工程承接和建设整体能力。
二、中能源建设集团管理架构的构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能源建设集团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特大型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辖子集团,作为在中国华中地区建筑行业新兴崛起——建筑企业集团,不仅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体制与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实现管理上的新突破。在企业集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中,集团母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关键。所谓功能定位,就是在通盘考虑集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和生产力活动规律以及集团各成员企业在集团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再造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母子公司型管理体制。
1、建筑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功能定位 实践证明,建筑企业集团母公司能否发展成为总承包市场主体和资本经营主体,除了受外部市场环境、内部产权结构以及发展战略、经营机制等决定性因素制约外,当前在运营上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强化集团母公司的经营功能和管理功能建设。经营功能包括工程总承包、资本经营和科技开发功能等;管理功能包括重大人事控制、财务监控和规划与计划功能等。
上述功能是集团母公司应具备或者应强化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取决于集团类型、集权与分权处理、内部管理体制。
1)强化经营功能,提高集团母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总承包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和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高层次的市场空间,但能否抓住机遇则取决于集团母公司能否在自身经营功能建设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为此,
中能源建设集团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在调整结构、规范集团运营机制的同时,按照“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营战略,着力改变筹建阶段的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状态,增强高层次的经营功能。
(1)完善工程总承包功能,提高集团发展的综合优势。目前,其他建筑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法人层次、管理层次比较多,各层次经营功能定位模糊,力量分散,集团母公司与下属企业处在同一经营层次上同业竞争,特别是集团母公司经营层次较低,没有发挥出集团的整体优势;二是集团各成员企业在对外经营中,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在同一地区、同一项目上互相贬损、变相压价压级、恶性竞争,这不仅损害了企业集团的形象,也造成了经营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就需要对企业集团内部各层次的经营进行合理定位,明确目标。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中能源建设集团将经营功能应定位在“开拓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上,确立了“分类分级经营”的经营策略,即:一般施工项目由子公司参与投标竞争,大型项目和重点项目由中能源建设集团发挥集团优势参与投标竞争。对承接到的总承包项目,实行内部招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并在施工过程中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在工程质量上实行四级保证监督体系,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现场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逐步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母子公司联合经营开发的经营体系。
(2)完善资本经营功能,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和规模结构。国内外成功企业集团的实践经验证明,集团的资本经营职能主要由集团母公司履行。集团母公司要运用资本经营手段,调整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使之符合集团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地区布局;运用资产重组优化成员企业的规模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但是,作为以行政手段集合国有资产而组建的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因其子公司经营着较大规模的国有资产。积聚了丰富的管理、技术和人才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集团的综合实力,井决定着集团资本经营的运行必须兼顾集团发展战略和母子公司间的各自利益。所以,中能源建设集团将按照“既要维护出资者权益,又能保障法人财产权落实;既要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又能保障母子公司利益”的原则,根据母子公司不同的经营功能定位和集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通过股份联合组建如中能源建设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能源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能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所属企业根据《中能源建设集团关于进一步构建产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的指导意见》,在机械设备、物资供应、辅助料具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组建有限责任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8-10个,总资本预计达10000万元,其中自有投资4000万元,引进外资6000万元;在职职工达到1000余人;让新企业从开始就显现新机制的活力和良好发展势头,起步即与世界同步。
(3)完善科技开发功能,提高集团竞争能力。中能源建设集团要保持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研究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以科技技创新作为长远方向,致力于技术、人才等基础建设,提高竞争能力。中能源建设集团坚持科学技术是
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变革。作为具有产品生产和资产经营双重职能的集团母公司,其管理工作要体现“合理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思想,根据市场竞争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形成既能保证集团优势的发挥,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
(1)完善规划与计划功能,增强集团母公司对于公司的约束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母公司必须用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与计划来指导、规范子公司的行动,保证上下步调一致,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因此,中能源建设集团将特别重视建立与完善集团的长期计划制度。在对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认真调研、预测基础上,从既定战略和政策规定的方向、重点和限度出发,并制定“一五发展计划”、“二五发展计划”,计划明确提出经营目标、保证措施和有关政策;根据目标管理的思想,对于公司实施有严格约束力的年度计划管理,用资产经营责任制将计划、考核、奖罚相结合。为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建立以经营规模、效益水平为基准的客观公正的企业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净资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将全资子公司划分为三个类别,以企业类别确定其目标值和考核,奖罚标准。每年年初由中能源建设集团与子公司经营者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主要指标有实现利润、国有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职工年平均收入增长率、企业总产值、工程质量优良率、国有资产收益上缴等;考核结果与经营者的年度收入挂钩。
(2)完善产权管理功能,规范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作。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具有资产分散、经营分散、成员企业独立对接市场等特点,使集团内多个利益主体共存,分散经营生产与集中控制管理的矛盾比较突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建立起一套既强化集团调控功能,又有利于子公司开拓经营的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集团治理结构。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是基于产权(股权)的占有以及相关契约的联结,是以股权为依据,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按规范程序来行使。股权控制主要表现在人事控制、要素控制以及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控制等。在人事控制方面,中能源建设集团不断健全完善产权代表的管理体系,依据集团章程,制定有关产权代表的确定、考核、奖惩和监督制度。属于全资子公司的,由集团母公司聘任或者解聘,一般产权代表和经理由一人担任;属于控股子公司的,由集团母公司推荐外派,依照法定程序产生或者更换,一般产权代表与经理分设;属于参股公司,按照出资比例来确定是否选派产权代表。
(3)完善投、融资功能,建立集团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企业的集团化有利于增强规模经济的优势,可以更广泛地利用经济资源和市场空间,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融资实力,降低或者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但是,集团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使得集团内部客观上存在着各利益主体的不兼容性和行为目标的不一致性。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而财务控制则是集团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集团母公司作为集团的投资中心,要抓好投资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在投资战略中,投资组合是关键。投资组合包括行业(事业)组合、地区组合、投资规模大小等。在实施投资战略时,最好把投资与融资结合起来。陕建总公司根据集团母公司、子公司两个不同层次的投资主体职能,实行不同的办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监督和风险控制,把实行资金预算管理、投资额度控制、确保资产收益上缴作为控制的主要内容,建立成本发生、收益实现和资金使用的责任制度。建立对子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标考核制度、年度财务计划审批和财务决算审计制度、资产处分和抵押贷款报批制度、财务人员定期考核认证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集团财务计划的落实;强化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根据建筑产品多样性和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制定了《项目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对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分部分项控制和跟踪管理,并将项目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效益考查机制,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对事业部、分公司和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建立内部银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投放。
2、建筑企业集团母公司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集团母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是其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途径和重要组织保证。行业特
点和企业规模以及地域经济的差异,往往对使功能发挥作用的管理组织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管理组织结构。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集团多采用职能制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已不适应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企业集团管理组织结构的研究,综合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管理组织结构在处理集团事务上的优点,中能源建设集团将提出“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管理组织结构。以建立企业集团“三个中心”(即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为前提,综合考虑产品生产、地区经营和职能部门三者之间的关联因素,形成事业部、地区性公司、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四类主要的管理组织结构系统。四个系统管理内容各有侧重,管理程序相互衔接,其各自的职能定位是:事业部按产品或者市场划分设立,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负责协调管理母公司的关联企业或者分公司。地区性公司按地区市场划分设立,是母公司对各地区市场开发的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负责协调管理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各地区的关联企业或者项目经理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是工程项目成本中心,由母公司授权对于程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职能;一方面要接受母公司的领导,并向其负责;另一方面又接受事业部在生产技术、财务成本、劳动人事、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是集团的专业管理和决策咨询机构,对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项目经理行使“指导、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在集团总部,中能源建设集团将设立4个事业部(海外经营部、工程承包部、产业开发部、房地产开发部)、8个地区性公司(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重庆、山东)、12个总承包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设置8处4室2部。通过“职事结合”模式,减少了管理工作中的扯皮、推诿、脱节现象,实现集团的集权领导、分权管理的基本思路,提高集团的凝聚力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中能源建设集团母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集团发展的规模和相应的功能定位,调整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做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争取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战略规划能够明晰企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指南针。集团公司要着眼于集团中远期制定战略规划,依照集团公司章程实施并监督。同时,各子公司应在集团战略框架下,综合分析政治经济形势、所处行业的背景状况及企业实际运营等多方面因素,在集团战略框架下制订各子公司发展规划,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确立进行审核和指导。集团公司规划与子公司应相互配合。通过战略规划的制订,一方面使集团公司、子公司对自身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白自身的优势、弱点、企业发展机会和威胁在哪里,确立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给自己准确定位。有利于集团公司、子公司有效调配所掌控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促进其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使集团公司、子公司发展规划相互形成有力的支撑,推动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3-11-11
第二篇:集团财务组织架构与财务职能
集团财务组织架构与财务职能
一、财务管理的原则:实行集团统一管理,对分公司垂直管理的体系。日常财务工作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安排,各分公司具体贯彻实施。
集团财务部由集团常务副总直接领导,分公司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经理负责对财务主管、出纳人员招聘,财务主管由财务经理任命;财务部经理、副经理人选由集团常务副总审定、董事长任免。财务部经理对财务人员有考评其工作业绩的权利。
二、财务组织架构
三、财务部基本职能
集团财务经理室
1、按照集团经营目标,制定集团财务工作计划及工作重
点。
2、组织制定集团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3、制定资金计划,统筹资金运作。
4、监督各项财务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5、考评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考核。
6、财务人员的聘用、任免。
集团财务部
在集团董事长、常务副总的直接领导下,集团财务部具体实施集团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其职能为:
1、组织编制集团及分公司的财务计划、相关成本费用核
算。
2、逐月检查集团整体财会工作计划完成进度,针对执行
中存在问题,及时控制、调整,定期、不定期地总结工作,向财务经理及常务副总汇报。
3、在组织实施计划、完成财务工作中,坚持原则、执行
财会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会计法规,不定期对集团及各分公司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会计工作秩序状况进行自查。
4、定期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考核评价集团整
体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5、协同集团有关部门审查对外投资,对重要投资方案进
行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及预测。
6、根据集团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本着合理、节约、有
效原则,搞好资金的筹集、运作、回收,组织好集团资金供应分配、调节、控制、融通,压缩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7、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
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组织本集团的会计人员,正确、及时、完整地记账、算账、对账、结账、报账等日常核算任务,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报告及时、手续严密、制度完善、合乎规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8、负责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
9、负责办理投资、变更资本的验证及公司资产的评估、财产清算、会计报告审计等事宜。
10、会同集团有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处理盘盈盘亏问题,监督账账、账实相符,同时督促销售部对客户应收账款的清理。
11、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财会人员的招聘、录用、调配、奖惩工作,安排相关的会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12、各分公司财务人员在集团财务部的领导下,负责本公
司的财务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管理要求落实到责任人,责任明晰,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第三篇: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目前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仍然属于试验性质,这项改革仍然是在旧的城乡利益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的背景下进行的。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是按土地的常年总产量计征,既不是对农民从事农业的净所得征收所得税,也不是按商品流转额征收商品税,税制不科学。与其他产业和社会阶层承担的税负相比,对农民按土地常年总产量征收8.4%的农业税,税率偏高。农业税并没有起征点和免征额,在税收制度上对农民明显不公。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我国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专门对农民设置的税制体系,使农民作为纳税人取得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纳税地位,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城乡统一税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税收体系,可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具备了取消农业特产税的条件,要及早取消农业特产税。下一步农业税的改革,可采取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取消对农民单独征税的税种后,把农民的税收负担纳入相应的税收系统。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长期以来农民负担重,农村需要休养生息,不应把从农业中征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应该有所倾斜。这种“以税惠农”的办法最能保证农民直接受益、管理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建国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税制度,它对我国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有农业税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说,它已经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障碍。改革农业税制度已经成为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业税的目的及性质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税制运行中的问题,指出我国的农业税制度改革涉及到整个农村的税费改革,并根据我国的客观经济情况分析我国农业税制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业税制度的目的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我国农业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并有利于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显然,这些词句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说明农业税制度的目的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来说,税收的目的在于规范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分配关系、筹集财政收入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适度的公共产品及服务。而农业税制度的目的则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政府与农村居民的分配关系,规范政府与农民在农业收入上的利益关系;二是保护农村居民的土地使用权益,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三是为基层政权的运转提供一定的财力基础,但不是其全部财力基础。总的说来,现有农业税制度的目的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2.农业税制度的性质不清晰
根据农业税的性质,可以将农业税分为三种类型,即收益型农业税、流转型农业税和土地(财产)税。第一,收益型农业税是对农业生产的收益进行课税,它有总收入与纯收入课税之分。第二,农产品流转税是指将农产品流通纳入税收分配体系,欧共体实行的增值税将课税范围扩大到农业,就是这种性质的农业税。第三,土地(财产)税是指对土地本身进行课税,可以分为土地财产税(狭义)、土地使用税、土地转让税等。狭义的土地财产税是对土地所有者的课税;土地使用税是对土地使用者的课税;土地转让税包括土地所有权转让税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税。
农业税制度的改革方向取决于农业税制度的性质,而目前我国农业税制度性质则相对比较模糊,无法确认现行农业税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按照现行农业税法,我国的农业税根据农业生产总收入进行课税,属于总收益型的农业课税。但是,由于受到征管水平的制约,农业税的征管不可能按照每年的实际产量进行课征,而是确定了一个常年产量;且现行税制不是根据每一块地分别确定常年产量,而是对某个地区实行一个相同的常年产量。这样,将农业总收入作为计税依据就名存实亡了,也就模糊了其总收益课税的性质。以统一的常年产量为基础,按照土地使用面积来征税,与其说是总收益课税,不如说是土地使用税。上地使用税是以调节级差收益、保护土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税种。我国按照比较大的行政区划来确定常
年产量,具有调节级差收益的性质:它不以农业收入为直接课税对象,因而在中国更具有保护上地使用权的性质。但是,现有的农业税制正好忽视了其最本质的特点,因而造成无法有效地实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规范农村分配关系的目的。
3.农业税的管理混乱
按照税法,现行农业税应当依照农村实际耕地来征收。但是由于垦荒、筑路、城市化等原因,农村实际耕地与早年确定的计税面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地无税”与“有税无地”现象普遍存在,降低了农业税的公平性
现有农业税很大程度上是委托当地财政部门和粮食收购部门来征管的,征实与折征代金并存,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征管难度大,基层政府及村组干部大量涉入农税及相关负担的征收,增加了农业税征收中的非规范性操作。而基层政府及村组干部在征管过程中的某些非合规性行为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负担,使政府与农民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更加复杂,从而降低了农业税的权威性。农业税收管理的无序性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和农民的纳税奉行成本,极大地降低了税收效率,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4.农村税费负担比较重
目前,农村税费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农业四税、村提留、乡镇统筹及其他收入。据对四川某县的调查,2001年农村税费收入合计数为14043万元,人均负担为117.101元(含两工)。其中农业四税为2436万元,占17.35%:村提留为2006万元,占14.28%:乡镇统筹收入为2242万元,占15.97%:其他收入为7359万元,占52.40%。而其他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入237万元,各种集资112万元,以劳折资3377万元,其他社会负担3633万元。由此可见,农业税在整个农村税费中的比重不大,真正影响农民负担的是各种提留、统筹、集资及乱收费。农业税制度的改革,不能只从农业税本身出发,必须通盘考虑农业税费的全部问题。
二、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制的调整
我国的农业税制度改革不仅是农业税制本身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整个农村的税费改革。
1.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 目前税费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笔者认为,减轻农民负担只是税费改革的个方面,而且是一个很初级的目标。农村税费改革要与农业税制的调整同步进行,否则农业税制的调整将很难实现。因此,农村税费改革不仅要减轻农民负担,而且要保证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保护农民土地的自由流动;不仅要提高农业税收的征管效率,而且要为今后农业税制的高级化创造条件:不仅要改革农村税费体制,而且要调整和界定政府职能。从终极目标来说,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制调整必须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2.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制调整的内容
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说就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具体为:(1)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等费用,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项目,取消屠宰税。
(2)一个逐步取消:在3年内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3)两个调整:一是调整农业税政策,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1)一项改革:将村提留改为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与两税合并征收,分别入库。农业税制调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农业税的调整,主要是统一各地常年产量、税率及计税价格,并核实了计税面积。第二是农业特产税的调整,按照税不重征的原则确定特产税的征管环节。第三是征收主体和方式的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征收方式以折征代金为主。
3.农业税制调整的误区
从目前来看,尽管这次税费改革和农业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由于它没有涉及到现行农业税制度的根本性问题,存在不少误区。
第一,农业税制调整没有从观念上实现总收益型收入课税向土地使用税的转变。因此它没有将土地使用权的保护作为农业税法的主要内容,而仍然将上地使用权的保护交由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策及文件来执行。实践证明,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且很容易在基层走样,因而很难有效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
第二,农业税制调整没有完成对计税而积的准确计量。为了减轻工作量和减少改革阻力,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制调整要求不重新丈量土地,而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作为计税面积,因而无法完成对计税面积的准确计量。上地使用税要求对农村耕地进行准确的计量,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与农村实际耕地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重新丈量土地尽管回避了很多矛盾,但是却为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税制造了障碍。第三,农业税制调整没有解决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经费问题和基层政权的职能转变。在现有的农业税费制度下,农业税及相关规费构成了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乡镇政权的不断膨胀及村级事务的不断扩张使其财力日益紧张,这是农业税费不断攀升的内在原因。农业税为基层政权提供一定的财力,但不是全部的财力。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制调整后,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更是受到经费的强烈约束,制约了农村基层政权功能的发挥。在现有体制下,基层政权还不是农村居民的自治权力机构,而是我国五级政治架构中的基础环节,因此基层政权的运转不应主要由当地居民来承担,而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或高层次政府来负责。因此,架构农业税制度必须清楚地界定基层政权的职责,界定农业税在提供基层政权财力中的作用。
三、我国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方向 今后农业税制度改革将朝什么方向发展,是我国近期学术界及实务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它也将影响到农民及基层政权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发展的后劲。根据我国农业税的目的及性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作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提出一个三阶段式的农业税制度改革方案。
第一阶段,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以土地使用税为王要内容的农业税制度。由于我国农村税收征管力量有限,农村居民的收益核算体系不健全,目前尚无力建立以纯收益为课税对象的收益型农业税。由于我国大部分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在一定区域内的常年产量是统一的,因此要调节土地的级差收益存在困难,而以常年产量为依托保护土地使用权更有说服力。实际上,现行农业税与其说是总收入型的收益课税,不如说是土地使用权课税。要转型的主要是我们现有的观念,不能再从收益课税的角度去理解现有的农业税制,而应当从保护土地使用权的角度去理解它。建构土地使用税实现对土地使用权的保护,不能单纯从利益交换说去理解,不可能完全按照村民从土地使用权保护中获得的利益,来分摊政府保护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服务成本。同时要切实解决农业税的计税面积问题,对现有农业用地进行一次普查,核实计税面积。建立土地使用税的目的在于维护农村居民的土地使用权益,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能够实现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或土地所有权向农民回归,那么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会自动实现。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民只拥有部分土地使用权,因此目前开征土地财产税不太现实。建立土地使用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确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进而促进其自由流转。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阶段、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条件下,建立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现代流转型农业税制。增值税式农业税制度的构建主要目的不是从农村经济中筹集财政收入,不是增加农民负担,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构现代流转税制,促进农产品的进一步商品化,使增值税制更加合理有效,准确控制农村税源,防止工业产品税收负担向农产品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不是简单的农业税制的建构,而是更大意义上的流转税制度改革。由于在增值税式的农业税制度下,农产品税负不仅可以得到相关优惠,而且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转嫁出去,因此它与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的土地使用税不是一个层次上的税收,不存在要替代土地使用税的问题。目前,可以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粮食主产区进行试点,将粮食及其他特殊农产品(即农业特产税课税范围内的产品)纳入增值税体系。
第三阶段,在土地使用税和农产品流转税的基础上增加纯收入型的收益课税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税。建构纯收入型收益课税,其前提是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农村经济核算比较健全,成本收益界定清楚。而其中,土地财产权或使用权的自由流通则是关键前提。实际上,建立现代流转型农业税也要求有上述前提,只不过纯收入型收益税是在原有的农业税负上增加税收负担,而增值税式农业税不增加农业负担,因而后者可以先行推广。由于我国土地私有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建立狭义的土地财产税及其转让税不大可能,但是在农村土地使用权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开征土地使用权转让税,以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同时也保护这种流动。
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制调整的同时,必须准确界定基层政府的职能合理界分各层次政府间的职能。
界定基层政府的职能目的在于防止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张,既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又不妨碍农村居民的自主投资决策权;政府间的职能界分在于维护地方政府的利益,防止上级政府向基层推卸责任,维持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平衡,从而保证税费改革后的农民负担不再反弹。
第四篇:装饰装修工程监理过程管控架构与管理思路
装饰装修工程监理过程管控架构与管理思路 装饰工程监理事务所装饰装修工程
施工阶段过程管控与监理监督管理架构简述
一、参与由甲方项目工程师组织的项目启动会,监理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起草《xxx项目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过程监督管理奖惩细则》、《装饰总包管理办法》和《成品、半成品损坏处罚办法》,提交建设单位项目工程师审核后,在会上组织装饰总包及分包单位参与讨论并签字认可后颁发,监理负责该细则的监督执行,装饰总包负责对各分包单位的监督执行,强化装饰总包对土建界面移交、甲供材的检验、分包单位进度质量节点控制、甲供分包方和甲指乙供方的管理责任和总包意识以及各分包方服从总包管理的意识。
2、以PPT形式简述装饰监理工作程序、方法、要求及高品质产品细节案例分享,对产品质量和进度在意识上达到一定共识。
二、装饰监理工作的基本模式:
1、实施现场监理检查----项目总监代表复查----公司观感质量督查专员督查---其它项目现场监理人员交叉检查-----项目总监抽查监督----物管方提前介入检查----停止点组织建设单位各方点评和体验的交叉复式多角度预控和检查验收,并实施监理全方位提前补位服务的工作模式。
2、关注功能和观感细节,注重工作细节的协调和服务。关键在操心、重点在细节预控的深度。
3、监理预控工作必须比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控制工作靠前半步。
三、监督土建工程(含安装工程)界面的检查移交
1、移交检查前,监理单位要求装饰施工总包单位提审《重点检查验收项目表》、《最后移交时间节点的需求表》、《检查人员、检查工具、缺陷标注用具汇总表》,监理重点审核补充如下内容并由装饰总包单位组织,监理参加土建界面移交检查交底会。
(1)、预设预埋的检查项目是否齐全;
(2)、检查项目中是否含天棚、管道、梁柱、洞口、墙体、门窗等界面的标高及尺寸偏差;
(3)、预设预埋终端的位置、消防及强弱电给排水安装工程位置尺寸和土建安装工程功能性测试报告;
(4)、验收标准的把握及缺陷标注方法;
(5)、土建延期整改保留项和装饰自己整改项的设置;
(6)、土建尺寸、标高是否满足装饰设计需求;
(7)、套装门、木地板、地弹门、石材、设备等甲供分包单位和装饰工程分包单位是否派员参加检查验收;
(6)、装饰对土建最晚移交的时间需求节点。
2、全程监督装饰总包单位的土建过程检查,抽查和复核检查结果并对缺陷问题拍照记录;
3、根据对土建检查情况,对照装饰施工图提出监理意见和审核施工单位读图意见,汇总甲方、施工方、设计方的读图意见。
4、审核装饰总包提交的土建整改意见,并主动协调督促并加强与土建监理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复查土建整改质量,督促协调整改进度,主张小的土建问题由装饰单位自行完善。
5、特别关注涉及水的项目和与土建交叉施工的项目(如防水、渗漏、返潮、消防试水、给排水试验、外墙涂料、铝合金门窗、栏杆、防盗消防门、管井等)和装饰材料垂直运输、堆放位置。
6、全力宣贯以装饰工程为导向,其余单位全力配合服务的进度控制原则和关注细节的质量控制原则。
7、该阶段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协调装饰施工单位与土建及安装单位的界面提供进度和整改进度,解决可能阻碍装饰进度和影响后期装饰观感质量的问题,为装饰施工单位提供工作界面并做好服务工作。
四、监督对土建安装完成面的成品保护和安全文明措施的先期到位
1、要求装饰施工总包单位进场施工前提交土建成品保护专项施工方案,并按下列的重点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实施。
(1)、保护范围:地面排水管口、地面防水、铝合金门下框及玻璃、防盗门、室内电梯、设备等;
(2)、保护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3)、检查与督促整改并拍照。
2、要求装饰施工单位提交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并按下列重点内容审核和监督执行。
(1)、洞口的防护;
(2)、高空作业的防护;
(3)、施工电源和取水点控制;
(4)、材料堆放:
(5)、集中开料的设备及场地;
(6)、袋装垃圾物料的收集;
(7)、临时厕所的设置;
(8)、指示警示标记牌设置;
(9)、小工、杂工的配备计划;
(10)、农民工工资公示方法。
五、监督与协调装饰施工进场条件的完成,监理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1、垂直运输及入口;
2、水电到位;
3、临时设施;
4、消防进度;
5、图纸和节点设计;
6、材料封样。
六、计划管理与监督实施是样板房、会所、公区室内装修监理进度管控工作的关键
1、加强与土建甲方工程师的协调沟通,尽快解决落实影响装饰工程进度的问题。
2、加强装饰总包对进度管理和控制的责任。
3、审核和完善装饰总包提交的进度计划并监督执行。该进度计划必须包括:
(1)、楼层流水段计划和各节点计划;
(2)、甲供材和乙供材计划;
(3)、总包与各分包对接后确认的进场时间和完成计划;
(4)、各分项工程劳动力的配备计划(含小工人数);
(5)、加班与抢工和交叉施工措施;
(6)、发电机和水泵的应急准备;
(7)、预计纠错和不确定因素时间;
(8)、与土建安装界面收口处完成时间的需求计划。
4、组织计划管理专题会议,讨论固化上述计划。监理重点关注:
(1)、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特别关注泥水工的配备计划和完成时间;
(2)、甲供材损耗量的计划;
(3)、确认建设单位土建安装界面的完成时间;
(4)、设计变更项目的梳理和确认;
(5)、宣布每天下午5点左右的现场碰头协调会的具体事宜;
(6)、提请甲方工程师宣布进度执行处罚措施。
5、动态检查督促计划的执行情况,纠正偏差,并制定相应表格记录。重点是检查统计其每天劳动力、材料到位情况和加班措施并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泥水进度的动态控制。
6、不断梳理和督促甲供材数量和到货时间。特别是石材、灰砖和安装设备。
7、及时发现和梳理、报告装饰施工过程中工人发现土建的问题,协调及时解决。
8、加强过程质量纠偏,提高一次成活率,降低纠错时间或尽量不出现完成后纠错的情况。
9、加强对各方的协调特别是装饰内部各分包之间的工作衔接和界面交接处的提前深度预控,减少人为时间浪费和扯皮推诿,阻碍进度。
七、关键点的把握与各分项工程细节预控的深度是样板房、会所、公区室内装修监理质量管控工作的关键
1、监理对如下关键点的有效把握和控制是装饰工程质量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
(1)、土建及安装完成面和管口终端位置尺寸偏差;如洞口尺寸偏差严重超标、排水管口位置错误、铝合金安装的尺寸偏差、界面标高、天棚平整度等等。
(2)、贴砖墙面的抹灰强度及空鼓、梁柱交接处裂缝;
(3)、凡是土建及装修涉及水和含水率超标的项目;如消防管漏水、外墙漏水、烟道漏水、厨房厕所漏水、阳台管口漏水、铝合金窗框周边漏水、墙面含水率超标、管井漏水、卫生间墙面防水等等。
(3)、装饰防水防潮节点工艺的施工设计方案。如:门槛石下方的窜水、卫生间回填层内积水、阳台地面水窜入室内等等
(4)、功能性测试。如:阳台卫生间地面砖完后的泼水试验、二次防水的关水试验、强弱电的通断绝缘阻值测试、给排水的通水与压力测试、大型灯具安装的荷载试验等等
(5)、装修过程中预设预埋的准确性;
(6)、大型天棚吊顶和干挂石材的荷载试验;比如会所、大堂装修。
(7)、各个界面的防开裂处理;
(8)、墙面防返潮返碱处理;
(9)、大型会所强电回路的负荷核定。
等等,其它省略。
2、监理加强对如下分项工程细节预控的深度是提高产品品质和效果的根本保证
(1)、收口收边工艺方案制定及实施。如检查孔、管井门、管口套割、木地板与石材交接、地弹门与石材、拼花交接处等等;
(2)、排版和纹路及色差的控制;
(3)、石材裂纹与色差、晶面的控制;
(4)、板块铺贴高低差控制;
(5)、勾缝打胶的控制;
(6)、材料观感质量控制;
(7)、设备及开关插座安装基层墙面的几何尺寸偏差和收口控制;
(8)、界面交接处的清洁:
(9)、地面及墙面阳角的成品保护。
等等,其它省略。
3、监理质量交底到班组工人和过程中实施动态指导纠偏是深度预控的有效手段
(1)、每一项工程开工前,在总包的技术交底会上监理均需做质量工艺交底,并对整个技术交底的深度和细节实施监督和补充。
(2)、监理可以对工人技术能力进行考核。
(3)、收口收边工人的使用必须经过监理和甲方工程师的考核认可。
4、实施样板带路,点评固化,提供实物标准、减少错误。
5、设置停止点和旁站关键点,实施点评和监督。
6、实施全数检查验收,不得抽样检查。
7、观感质量实施专项交叉通查,按点销项、限期整改、超期按点处罚。
等等,其它省略。
八、实施分项工程施工令制度是装饰工程监理质量、进度控制的有效手段
具体内容省略
九、成品和半成品保护的管控是装饰监理过程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1、保护范围;
2、保护方法及措施;
3、专业交接;
4、责任划分及处罚。
第五篇:试论我国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试论我国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摘 要】近十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银行账户数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经济成份也愈发多元化和复杂化。多元化的经济组织必然带来多元化的账户管理需求.但由于制度的滞后性及历史局限性,现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体制,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亟需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账户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系统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 多元的经济组织结构、复杂的经济成份,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提出对账户管理体制进行大力改革的要求
近十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银行账户数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经济成份也愈发多元化和复杂化。多元化的经济组织必然带来多元化的账户管理需求.但由于制度的滞后性及历史局限性,现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体制,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银行账户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2 科学技术的应用,为账户管理提供新机遇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建立和推广,为账户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科技化管理手段。规范了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确保了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唯一性。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建成,为银行机构识别客户身份,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得我国银行账户实名制得以真正落实。网上银行的推广,一方面,方便了客户的业务办理和资金汇划,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业银行客户识别和客户管理的难度,为洗钱、套现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为了应对技术革新给账户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必须研究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3 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对账户管理提出新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国外的机构和个人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旅游、学习、投资、经商等各项活动,在中国境内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如何科学有效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是对账户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尤其是境外机构设立的合法性及境外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如何核实问题,已成为当前境外机构和个人开户业务中最大的风险点,亟需相关管理部门探索出新的管理方式.既能满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账户管理需求,又能实现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预防打击跨境资金犯罪的目的。
1.4 账户管理工作的发展.对账户管理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由于账户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与商业银行行内业务系统的连接,导致商业银行不能自动将开户信息从其行内业务系统中,发送到账户管理系统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账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账户信息的准确性。其次,账户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全国统一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并没有在账号标准化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账户管理系统的年检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目前仅有账户年检的登记和查询功能,年检工作的具体操作,仍需要商业银行手工完成,自动化程度底。账户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支持账户管理工作的作用。
1.5 实践中账户管理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不断显现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经过近十年的实行,一些弊端和缺陷逐步显现出来。作为现行制度的补充,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实际操作中的账户管理问题。但仍然有一些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行账户管理基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及时改进已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缺陷,提高账户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改革银行账户管理体制的方向和思路
2.1 建立银行账户登记制度
建立银行账户登记制度,取消账户行政审批制,探索使用经济手段,开展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
2.2 强化基本存款账户管理
对基本存款账户的管理,把好进入银行结算的大门,确保进入银行金融服务体系的机构,都是经过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批准或登记设立的合法机构,防范非法机构进入银行服务体系。建议采用以基本存款账户,为年检对象的年检制度。改造账户管理系统,使存款人的所有开户行,都可以查询基本存款账户年检信息。为确保年检标准的统一,保障商业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以考虑将年检工作由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审核。
2.3 简化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类体系
建议将基本存款账户之外的其他单位结算账户,统一归于“一般结算账户”,一般结算账户如需办理现金业务.需经过一定的审批或登记备案手续。
2.4 坚持预算单位开户审批制度
建议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审批手续和凭证。人民银行依据财政部门出具的审批手续,核准预算单位的开户申请。
2.5 加强银行账户大额现金交易管理
现金由于在日常交易中不留交易记录,无法进行追踪和审查。正常交易中,需要使用现金进行大额交易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应该对存款账户大额存取现行为,进行严厉的控制和审查。
2.6 完善账户管理系统功能
首先要探索商业银行行内业务系统与账户管理系统直接连接的方式,提高账户核准和备案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其次要尽快实现账户管理系统与同城交换系统、支付系统的连接,更便捷的实现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结算账户的非现场监管。
2.7 扩大银行存款账户监管范围
将包括储蓄账户、定期存款账户在内的各类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信息都纳入到账户管理系统中,使账户管理系统能够查询到所有单位和个人在银行系统中的开户情况和完整的信息资料。
2.8 推进银行结算账户开销户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
现行档案管理模式传统而落后,不仅保存成本高,时限较长,而且日后查找起来,也非常不便,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建议修订账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和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电子化方式,保存档案资料,提高账户档案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2.9 统一银行账号编码规则
依托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账号编码规则,有利于规范银行账户信息内容,有利于快速识别存款人身份,也有利于预防各类金融诈骗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永华.浅析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及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J].企业导报,2012(5).[2]李忠贤,邱继彩.银行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探讨[J].时代经贸,2011(2).[3]李继跃.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华南金融电脑,2006(14).[4]邝妃育.当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5(11).[5]何育清.如何解决当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难题[J].金融与经济,2001(3).[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