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9: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广大农电职工的艰苦奋斗,“两改一同价”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县级供电企业与省级电力公司以及与乡(镇)电管站的关系,我局实现了对下属的9个县局的代管(其中松桃、玉屏已于2005年1月实现了省公司直管),并实现了城乡电网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二是通过总投资6.2亿元的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建成,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电网结构,提高了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三是通过推行电力营销管理“四到户”和执行生活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供电秩序,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为南网公司建立“两型、两化”现代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区县级供电企业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农电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工作较差,随着“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结束,各县供电企业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下面就目前农电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农电体制改革建设方向问题:

1、现行农电代管体制的弊端:

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局于1999年全面实现了对供电辖区内9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代管工作。从过去几年的运作情况看,整体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省公司对各县农村电网建设投入加大,电网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供电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水平,为当地方经济和县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对人事权的上划,堵住了县供电企业滥进人的漏洞,加上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减人增效,从而降低了供电成本,提高了职工待遇。三是各县供电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全和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使县局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但是,随着“两改一同价”工作结束后各种新问题的出现,现有的代管模式已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已不能完全适应农电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1)、首先,当初各县地方政府迫于各种压力和为了争取农网改造资金等原因或目的,虽然将县供电企业的人、财、物交给了省公司代管,但不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而形成的资源重新配臵,实际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未能真正实现由行政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效益管理。由于利益驱动以及代管的“代”字作祟,地方政府潜意识里仍然把县级供电企业视为其职能部门,就出现了政府用电不交钱、路灯公益事业用电不付费等现象。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不得不面对两个“婆婆”的管理,一方面要忙于应付地方政府的各种干预和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任务,同时部分地方还可能出现“两管”、“两不管”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县级供电企业的正常性生产经营工作,分散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力。其次,代管本身就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体制管理模式,它的不稳定性主动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一旦形势变化,基于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有可能随时“变脸”。例如前段时间在松桃供电局上划直管问题上,松桃县政府几大班子意见就不统一,坚持要将松桃供电局下属的几个小水电资产(优良资产)划出进行拍卖,给当时的直管工作造成了一系列困难,全省其他地区也面

临类似问题。因此,如果地方政府一旦“变脸”,势必造成着农电体制改革的倒退。

(2)、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已实现了厂、网分离,尽管在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下一步在主、辅分开后将可能实施输、配分开,实行竞价上网,在配电端引入竞争已初见端倪,农电管理体制又将面临新的格局变化。而目前的代管其实是一种概念不清、产权不明的体制管理模式,如果现在不及时将农电资产产权理顺,使县供电企业步入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轨道,将不利于县级供电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南网公司一体化新农电格局的形成,不利于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3)、在几年来的农网改造过程中,省电网公司投入了75亿元的资金对原有的各县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过去县局的部分资产已不复存在,现在各县农村电网资产的70%左右属省公司,加上部分原来农村集资建设的电力资产,这些供电设施经过农网改造后产权属于谁呢?从表象上看应该属省公司,但同时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农网是国家投入的,省公司虽然统贷统还,但国家在电价上同时也给了还贷政策,况且按照《电力法》对电力事故责任划分的“产权归属”原则,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没有承担相应赔偿的“责任”,同时还有折旧费的提取问题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明确,县供电企业同时维护和管理几块产权界定不清晰的资产,势必给今后的维护管理和安全责任划分带来困难。

2、农电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农电代管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作为农电体制改革的一种过度形式,对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和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代管模式的局限性逐步显现,某种

程度上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制约因素。如何深化农电体制,使其适应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改一同价”成果,又将是所有农电管理者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省农电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我认为应首先处理好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农电管理的定位问题。2004年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县级供电企业售电量达1899亿千瓦时,占整个南方电网售电量的60%;贵州省电网公司所辖县供电企业2004年售电量达162亿千瓦时,占贵州电网省内售电量的46%;铜仁地区9个县供电企业售电量达16.5亿千瓦时,占铜仁供电局售电量的7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农电系统已占据了整个电网的“半壁江山”。面对广大的极具潜力的农电市场和优良负荷,如何挖掘农电潜力,开拓农电市场,树立农电形象,打造农电品牌,就涉及到农电管理的定位问题,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提高对农电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在2005年南网公司农电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基础管理考评达标工作,通过对农电管理五大指标的达标考评这一载体,彻底改变“旧农电”形象,树立“新农电”形象。这项工作的推出实际上明确了今后的农电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目前我省农电管理系统各级的机构设臵、人员配臵、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目标等尚未统一,加上各子公司、分公司对农电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同,部分同志还存在农电是“包袱”的观点,导致了目前我省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的局面,未能形成大农电格局。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新对农电管理和发展进行定位,在南网大政方针下制定全省农电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势在必行。

(2)、农电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目前我省农电体制情况:直供直管16个,全资子公司20个,代管42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从以往的经验和现代

企业的发展趋势看,农电体制改革有三个方向可选择,即:股份制、全资子公司(直管)、分公司(直供直管)。

股份制:如果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制改造,即在现行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在省公司控股前提下,按照资产比例注册成立县级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优点:降低了省公司的资产经营风险,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缺点:(1)从目前情况看,经农网改造后,省公司拥有的资产占据了约70%,按照目前各县的经营状况,原有县级供电企业职工仅靠30%的资产收益将无法生存;(2)由于农网还贷加价收入基本体现在省公司,在组建县供电公司时,如果将农网改造新增资产注入,则省公司将少提这部分资产的折旧,由此形成的利润还要缴纳所得税,降低了还贷能力;(3)县级供电企业现在所管理的资产还含有乡镇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复杂的资产关系(乡镇政府的、农民集资的、乡村集体的等等),给产权的界定带来了难度,不易操作。

全资子公司(直管):即通过与地方政府协商,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将原地方政府的电力资产(含集体、个体资产)全部无偿上划省公司,在理顺产权的前提下,将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资产交县公司使用和维护管理,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优点:(1)在理顺农电体制的前提下增进了原县级供电企业与省公司的关系,同时通过子对公司加强管理来确保省公司资产的保质增值;(2)解决了资产产权归属及产权所带来的安全责任问题,有利于县级供电企业实现政企分开;(3)按照目前各县供电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会影响省公司的整体效益;(4)有经验,易于操作。缺点:省公司的资产投资收益得不到直接体现。

分公司(直供直管):即在产权全面理顺的前提下,将县级供电企业上划为省公司直供直管的分公司,县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理。优点:(1)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2)有利于形成南网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格局。缺点:由于大部分县公司人员多,整体素质较低,职工收入与省公司悬殊较大,县公司管理费用大,管理难度大,安全责任风险大等原因,在一定时期会影响省公司的整体效益。

从我局目前代管的9个县供电企业现状看(已有2个在今年初交省公司直管),代管后几年来,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安全生产、资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三项责任制的考核,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县供电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电网建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全区农电系统售电量达16.59亿千瓦时,高压线损率下降0.3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下降:3.1个百分点,全部实现了盈利,其中印江、沿河在2003年亏损200多万元的基础上均实现了扭亏为盈。

同时,这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2004年我区9个县供电企业中已有4个县的销售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其中:玉屏供电局6.4亿千瓦时、松桃供电局4.9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在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还会有思南、江口两县的销售电量过亿,2005年全区农电系统售电量将突破20亿千瓦时。按照下网电量18亿千瓦时,以今年给各县供电企业核定的下网平均电价0.34元/千瓦时与预计的平均售电单价0.39元/千瓦时(含高能耗)之间的空间,按综合线损10%计(2004年含无损电量为10%),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加上各县供电企业的小水电自发电量3.2亿的销售收入约9000万元(发电平均成本按0.1元/千瓦时计),累计销售收入将达到11000万元(含税),基本能维持各县供电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从上面的分析和各县供电企业的现状,建议我省的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确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分两步走:

第一步,将直管的门槛设臵适当降低,争取用3年时间对全省县级供电企业实现直管。一方面对县级供电企业直管符合我省省情,符合现代企业制制度的建立,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直管更能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协调发展(铜仁、兴义、毕节3个地区供电局从代管到直管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印证了直管体制改革的成功性)。

第二步,根据南网公司建设“两型两化”现代企业的战略方针和建设“新农电”的宏伟蓝图,以创建南网公司达标企业为龙头,以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管理为契机,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全面提升县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各县供电企业改制为省电网公司的分公司,从而最终实现南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新农电格局。

(3)、农电企业的扶持政策问题。从现行的电价政策和各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各县供电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后劲不足。虽然2004年我区9个县级供电企业全部实现了盈利,共实现利润254.56万元,但大多数县局的利润微乎其微,濒临亏损的边缘。2005年我局在测算对县局的下网电价时发现,按照省公司今年给我局的下网电价:0.32元/千瓦时,如果保证各县供电企业不出现亏损,则势必造成我局自身亏损,否则就将导致县供电企业出现政策性亏损。根据南网公司的大政方针和农电基础管理达标工作要求,要在2~3年内全面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全面树立“新农电”形象,从现有的基础情况看,仅靠县级供电企业自身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县供电企业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需要省、地两级电网公司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下网电价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让利给县供电

企业,使各县自身有了效益后,发展才有后劲,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为全面打造和谐的“新农电”建立良好的平台。

二、农电安全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各县供电企业在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下,由于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对电网建设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电安全管理基础相当薄弱的局面,农电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4年我区农电系统累计发生供电事故98次,其中:变电事故5次、输电事故13次、配电事故80次;另外还发生非统计类农村用电触电事故8起(其中:用电设备失修1起,违章作业1起,缺乏安全知识4起,私拉乱接1起,其它1起),死亡8人。从目前我区农电安全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县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差,抓生产不抓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未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组织、责任、措施“四到位”。二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以一把手负责的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在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未能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级安全网络不健全,无专门的安全管理监督机构或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考核不到位,事故调查“三不放过”不落实。三是对电网建设和安全管理投入少,电网设备事故隐患突出,安全工器具配备不足,职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力。虽然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改造标准较低,改造覆盖面仅70%左右,使得相当部分电网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四是人员(尤其是供电所农电工)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安全知识匮乏,自我防护和“三不伤害”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两票”执行

不力,习惯性违章问题严重,安全活动流于形式。五是农村安全用电知识不普及,安全用电意识不高。

随着农电体制的理顺,县级供电企业人、财、物全面移交或上划电力部门管理,相应的安全责任和安全风险一并转移,给电力部门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农电安全管理将成为电力部门今后一项长期的课题。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农电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我想应该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是关键。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安全工

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才能得到改观。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加强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南网公司“三大规定”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在安全问题上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奖惩力度,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对班子的业绩考核内容,在安全问题上要给县供电企业领导形成一种“你不给我面子、我就不给你帽子”的压力,建立一个“头头抓、抓头头”的机制。

2、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首要任务。首先,要结合我省农电安全管理的难点和特点,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省、地公司农电安全管理部门,划清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农电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农电安全管理不出现真空,同时必须强制要求县级供电企业依法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监人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其次,要在制订全省农电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按照“三级控制”的原则分解各级安全管理目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健全农电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逐步实现安全生产工效挂钩,来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三,应建立农电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制定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预案,决不能因农网电压等级低、设备容量小、供电量少而忽视此项工作,应把这几年在主网系统总结形成的防人身、电网、设备和地质灾害事故等有效措施在农电系统予以落实。要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和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要健全人员培训机制,强化全员安全意识,通过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安全知识,使职工牢固树立“三不伤害”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从人的素质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电网建设、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的投入,逐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对不安全电网设施的整治力度,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提高电网的健康水平;同时要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配齐站、所必备的安全工器具,做好安全工器具的定期检测工作。第四,要认真开展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以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这一载体,夯实农电管理的基础工作,将开展供电所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切入点,把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工作解决安全生产隐患威胁,提高事故防范能力,达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3、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逐步培育和营造群防群治氛围,是农电安全管理的重要补充。首先,由于农村供电网络分散,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加上在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上划移交,并取消了村里的管电组织,影响了群众对现在的电网设施管理的积极性,电网设施遭受破坏情况严重,给农村电网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要求各供电所在搞好农村电力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争取乡、村两级机构支持和参与

管理辖区内的农村电力设施,通过协议等方式将有关协管责任予以明确,调动群众的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电力设施安全群防群治目的。我局拟在铜仁市川硐供电所抓试点,设想是:建立两个安全网络,一个是系统内地局——用电营业所——供电所——农电工之间的网络;另一个是建立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之间的网络,明确相应的安全网络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通过建立奖励基金来衔接和协调两个网络关系,并同时探索与用户签订安全用电合同问题。其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农村安全用电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板报、节假日的街头宣传、送电影下乡、上安全教育课等形式做好电力法律法规和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提高用户安全用电知识和意识。第三,应重视农电安全信息交流工作,省公司应依法制订统一的农电事故调查与统计办法或规定,为规范全省农电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应及时编发农电安全简报、事故通报等,通过分析、总结找出事故规律,交流反事故经验,从而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农电工管理机制问题:

1、存在问题

农电工处在农电工作的前沿,是供电企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是农电企业形象的代表,是整个农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电工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自身效益和发展。目前对农电工的管理主要存在三大难题:

(1)、农电工的综合素质较低。现在大部分农电工都是由原村电工聘用来的,从面上看,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施工检修的标准要求不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由此而带来的就是为

客户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低下,妥善解决供用电纠纷的能力不强,施工检修的工艺质量较差,开拓电力市场的措施很少,“四到户”管理滞后等等。农电工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当前农电事业发展的新的“瓶颈”。大部分农电工综合素质距规范化管理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限制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农电工队伍不稳定。农电工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电工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农电工认为供电企业对他们进行统管,只不过是目前电力企业在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权宜之计,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这些原来的农村电工肯定会逐步被改革分流的正式职工所替代;另外一方面,农电工队伍不够稳定,现在实行的是一人多村的工作管理方式,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收入低和存在无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加上农电工与正式职工之间“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的差异,致使农电工自身存在“自卑”心理,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农电工的地位得不到社会认可,农电工队伍不稳定现象已日益突出。

(3)、农电工服务范围问题。现在“四到户”管理以后,哪些工作是我们的服务范围?换保险丝、换个灯泡、安个插座、接个临时用电等是否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如果这些工作都属于我们的,我们能服务得过来吗?如果实现有偿服务,农电工在服务用户时哪些项目应当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这些规定需要哪些部门来制定,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4)、农电工的身分问题错综复杂。在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中,部分原电管站职工是经县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正式行文安排的,属国家正式职工。随着体制的划转,供电所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了部分类似身分的人员,由于其用工身分至今没有明确,给今后的农电用工管理和安臵留下了许多问题。例如思南供电局在当时体改过程中一共接收了原电管站人员280人,通过买断工龄等方式辞退了137人,在重新择优录用了143人中,存在类似身分的人员尚有20人。

2、解决对策:

要彻底解决农电工的管理问题,应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明确依法用工、因地制宜的农电工用工管理基本原则,树立积极稳妥、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电工用工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农电工的合法权利。省、地、县三级应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统一制订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农电工录用、考核、待遇(包括工资、“两保”等)、合同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从而解决依法用工问题,明确农电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对农电工的管理,从制度上解决农电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其次,摸索创新供电所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从管理机制上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农电管理,重在创新,目前我区9个县供电企业基本上对乡镇供电所均推行了目标考核制,其基本方法是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前提下,对供电所进行定编、定员、定成本,通过电量、线损、电费回收率三项指标对供电所进行考核,这种管理模式对供电所降损增效,调动农电工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我局直管的4个供电所,就是在核定其成本费用后,倒算出下网电价,明确内部承包指标,签订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制定农村供电所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年终在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按内部利润的50%用于奖励供电所。另外湖北孝感的“西河模式”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西河供电所是在坚持“五个不变”(即:资产所有权不变、电价执行政策不变、收支两条线不变、电力企业长期形成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不变、西河供电所牌子印章不变)的前提下,供电所长(农电工)向上级提出承包管理,承包方拥有自主的用人权、经营权和分配权,根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来充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效果比较突出。

第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工机制,逐步实现农电工用工社会化。可以探索成立农电公司的模式,即利用供电企业的多经产业或其它社会方式成立农电服务公司,由农电服务公司根据供电企业需要统一择优招聘人员,然后供电企业再与该公司签订农电工的聘用合同。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尖锐的同工同酬问题,同时还规避了一些用工方面的风险问题。

第四,建全农电工作培训机制,明确工作服务范围,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农电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农电工的正常工作服务范围,争取有关部门制订工作范围外的有偿服务规定和标准,解决农电工管理费用偏高问题。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延长农村抄表收费周期,从而将农电工从繁重的抄表收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电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随时掌握农电工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好农电工的思想顾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农电工之间的凝聚力。

四、农电规范化管理的可操作性问题:

通过对乡(镇)电管站体制的改革,成立了由县供电企业直接管理的农村供电所,初步规范了农村电力市场,解决了农村用电中的乱收费、乱摊派、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等问题。但从整体上看,目前供电所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还参差不齐,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怎样提高和规范供电所的管理,成为了各级农电管理人员面临的课题。

为了巩固“两改一同价”成果,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推出了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并制订了《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考核细则》,希望通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这一载体,来带动供电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化管理的实质是用制度管理和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从颁发的《标准》和《考核细则》看,内容完善具体,标准起点高,科学合理,作为今后供电所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供电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由于《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和《考核细则》是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统一制订的,难免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困难相适应。比如《标准》中“必备条件”要求农村的供电可靠率≧98.5%,从目前我区的农村电网情况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标准》的可操作性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要肯定在供电所开展规范化管理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是要将《标准》作为农电工作和供电所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三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标准》找差距,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因地制宜,使工作开展具有特色和创新。第四是在征求省公司同意的基础上,参照南网公司最新提出的管理达标方式,采取分级达标或分项达标。

从目前我区各供电所的情况看,一方面供电所发展严重不平衡,相互间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供电所的基础条件相当薄弱,大部分供电所出现亏损,目前60%的供电所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60%的供电所尚未实现微机收费管理。象这样的供电所要在短期内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恐怕不切实际。例如石阡聚凤供电所,含所长共6名农电工,年售电量118万千瓦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

下要负责3900多户的抄表收费和电网的维护管理,加上部分农电工的半工半农身份,忙完工作又要忙农活,要求他完成众多的记录,相当困难,即便是做了,也可能是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解决好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领导班子要提高对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认识。现在部分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上还存在问题,疑虑较多,一提到规范化管理,就认为要花钱,片面强调困难,有的甚至把它当作是一阵风,认为在搞形式,走过场。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个别县供电企业对此项工作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不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只有在充分认识在供电所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同时,搞好职工的动员学习工作,使广大员工了解和掌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考核标准和工作目标,变“要我达标”为“我要达标”,形成规范化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2、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安排适当的资金,要采取先易后难,分步或分项实施原则,同时要善于借鉴和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

3、在工作中,不能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投入,好高骛远,相互攀比,需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地追求硬件投入,而忽略了管理加强这一核心。

4、要将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与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示范窗口建设等结合起来,把它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不能走形式,搞花架子。

5、要充分认识人的因素是关键,要以人为本,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供电所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6、争取省公司对这项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通过电价让利或直接投入等方式,搭建一个良好的硬件平台,以加快各县供电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进程。

五、农村电网建设投资效益问题:

98年以来,我区完成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6.2亿多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巩固和完善了农村电网结构,提高了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村通电率从98年的80.91%提高到目前的92.04%;县及县以下年用电量从98年的45691万千瓦时提高到2004年的165875万千瓦时,增长了2.63倍;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从98年的5115万千瓦时提高到2004年的12743万千瓦时,增长了1.49倍。上面的数据表明,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为供电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提高自身效益和农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由于一、二期农网改造资金不足,使得农村电网的改造覆盖率不到70%,尚有30%以上的农村电网未得到改造或改造不彻底,目前我区仍有无电村32个。由于电网改造不彻底,给目前的农电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未改造的地方,电费回收难度大;

2、农村户表安装工作推不走,一户一表安装率仅为70%,影响了同价政策的落实;

3、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安全隐患突出,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安全风险增大;

4、未得到改造的农村社会相对不稳定,出现抗粮等现象。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求必须继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农网改造覆盖面,又面临资金来源问题,如果要彻底改造到位,据预算我区农网建设资金缺口大约在2亿元左右。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的融资渠道有下列三种方式:

一是由省公司全额出资,统贷统还,然后在今后的下网电价测算中纳入一定的还贷资金,逐年收回。优点是工程建成后,产权明晰。缺点是资金投资回收时间较长,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农民阻力较大,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二是推行类似“三三制”形式的融资方式,即:由省公司、地局、县局、群众4家分别按一定比例承担部分网改资金。优点是因投资分摊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因群众参与了集资,能解决农民的积极性,避免了施工阻力。缺点是因多方集资造成今后产权不清。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争取政府投入。

经上面的分析,建议选择第二种融资方式。原因是工程建成后的产权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变相方式予以解决,理由是: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省公司与地局、县局的体制理顺后,所有的资产必将全部上划省公司;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出资所形成的资产,供电部门利用现行到户电价(0.5元/千瓦时)与改造后实行同价(0.45元/千瓦时)的电价空间或采取到户电价返利等方式,通过争取相关政策,在认真测算后明确几年内冲抵该部分资产,从而理顺这部分群众资产。

第二篇:农电管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电生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粗浅看法

尊敬的王主任您好!衷心感谢您的关爱和指导!

以下是我对当前农电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不成熟的地方请您批评指正。现在的农村供电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进步虽然明显,但是由于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农电队伍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导致农电安全隐患和农村用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农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电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农村电网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定期巡视落实不到位,甚至巡视记录都会遗忘,缺陷登记流于形式,只注重所长或者配网班长当面安排的工作,派工单上时有出现派出一个人工作的情况。对上级的事故通报只做传达,分析较少,对应的防范措施较少。农电人员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1)台帐不齐全 部分供电所的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台帐不齐,只有领用记录。2)安全设施配置不齐全 缺失损坏后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牌和双重编号不及时查漏补缺,尤其是场镇和基建施工的地方。3)预案不齐全 防汛、消防、地质灾害、防山火,高中考保电、抗旱、政治活动、突发事件等预案、演练常有缺失。4)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少开展 员工思想状态和心理状况涉及农电队伍的稳定,资阳公司也做了要求,供电所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没有对员工情绪疏导,压力排解等采取措施和应急准备。5)奖惩制度没有或流于形式 有的供电所记录一两个人的违章记录和罚款应付检查,有的纯粹就没有。

3、农电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农电人员中除所长和个别同志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外,大部分专职电工都是从当时的村电工中招聘的,业务水平偏低,作业范围仅限于配网线路简单的工作和抄表收费。专职电工队伍年龄日趋偏大,凭经验工作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虽然都接受过公司多期的专业培训,部分农电人员专业技能有所提高,大部分农电人员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安全责任不相适应,制约着农电安全和农电事业的发展。

4、农村电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农村电网虽然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造,部分10KV线路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导线过小、档距较大、小方杆等问题都还存在。现在由于经济发展快,用电负荷增加多,导致低电压台区、重载线路还较多,农村电力设施仍然存在着较多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5)农村用户安全意识淡薄。近几年来,虽然加大了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但农村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足,安全意识仍很淡薄。主要表现在:用户舍不得投入,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和材料,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农排抗旱时期,临时用电极不规范,部分小型水泵安全系数不符合要求,潜水泵漏电伤人时有发生。

6)农网线路通道不畅通。农村电网遍及乡镇各村组,涉及面广,分散性强,高、低压线路下树木较多,生长过快,许多树枝距高、低压线路近,有的树枝已把供电线路包围,若遇刮风下雨,高低压线路很容易发生接地甚至短路。再就是线下建房、„三线‟搭挂、交叉跨越、外力破坏等严重威胁着线路的安全运行。今年第一次雷雨大风的时候简阳公司跳了几十条线路,通道竹树是个重要原因。

7)末级漏保安装使用不规范。农网建设与改造为防止人身触电,对变压器台区安装了总漏保,为线路安装了支路漏保,对用户要求安装末极保护,确保安全。但是由于农村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室内布线不规范,很容易出现故障跳闸,用户嫌麻烦就人为将漏电保护器退出运行,使保护器形同虚设,给农电安全埋下了隐患。

针对上述农电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1、规范化管理农电生产工作。农电安全工作的重点在防范事故发生,规范供电所安全管理是农电安全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的供电所标准化管理所需的各种台帐,制度,考核办法和预案、学习分析记录,规范管理安全工器具,及时按照标准补充备品备件,警示标志,及时修订配网图,修改双重编号,提升安全生产要素的水平。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执行力。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利用闭环管理体系,保证巡视发现的各种隐患详实准确,得到及时的整改。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小组和个人,实行分级考核,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力度。完善农电安全履职制度,对每个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实行违章挂牌通报制,增强职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对各类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用“三铁”反“三违”来杜绝各种违章违规行为,有效促进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到位。

3、认真抓好农电职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针对专职电工文化素质偏低,人员分散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安全教育计划,把农电工队伍的培训切实列入供电所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农电工的岗位特点,以安全培训为主,在安全培训中采取:岗位讲解、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危险点分析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技能和整体业务水平。供电所各个时段都应有安全中心工作,面对当前农村排灌季节临时用电事故高发期,要加大临时用电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结合夏季人员精神易疲劳,情绪易波动的特点,要注意抓好农电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入手,加强规章制度学习,包括对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事故快报,岗位安全责任制以及各专业规程的学习,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4、加强农村电网设施管理确保农村电网安全运行。按照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中检出的安全隐患,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整改消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坚持每月对高低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一次巡视,把线路和各台区责任人发现的隐患和安全员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入消帐,限期整改,处理后由供电所验收消帐。切实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发现一处,处理一处,落实一处,从而达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

5、强化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避免人身触电责任事故的发生。在开展常规性安全用电检查的基础上,要加强临时用电的安全检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结合农村用电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农村电影、办专栏、发图片资料、进学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广大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提升末级漏保的投运率,防止农村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6、求支持,强管理,确保线路畅通。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列》的宣传力度,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对破坏电力设施进行打击,对违法在通道内植树建房的进行制止。可以拨出三五十万的专项资金对经信局,村社进行补贴,请他们配合整治电力线路通道专项治理,两年一次,应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请王主任多指导,再次感谢!

2013年8月5日

第三篇:浅谈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中小型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一些质量隐患已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法人制使得工程产权明确,确定了项目法人的经济法律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规范和指导了业主的建设行为;招投标制的推行,实现了工程承包企业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场选择方式转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承包企业的水平;工程监理制,极大拓宽了业主项目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相互制约,各方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水利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规模大、工序复杂,且花费工时较长。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在施工的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是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任何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大的问题的出现,因此,加强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严格把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在任何工程的施工中,质量和安全都是工作的重点,但在现实的实施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还是有所欠缺,例如:不按照规定程序施工;随意缩减工期;工程的非法分包、转包等。一些施工单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全然不顾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才是工程施工的首要因素。同时在对施工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有关上级单位没有尽到监督检查的责任,放任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也不够到位。

2.没有健全的安全质量体系

一些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生产体系和管理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施工单位的内部也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人员配备不全、安全质量管理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

3.招投标环节存在问题

在招投标环节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投标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高额的利润,拉关系、走后门、各种小动作不断,通过对有发包权的甲方负责人、有关建设部门的人员的贿赂等手段干预招投标,从而导致工程招投标环节中出现各种违规问题。(2)一些评标专家和代理不讲诚信,与业主投标企业联合进行虚假招标。一些专家评审时没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而是依据企业所给的利益来打分,影响了招标的评审结果。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4.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完善的空间,不完善的原因包括:项目中的权、责、利三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取得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受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低。最终导致水利工程的发展缓慢。

5.目标管理不健全

在现今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没有明确的工程管理目标(1)缺乏科学的管理态度,只是凭借个人经验来进行管理;(2)管理成本不能及时落实,对于工程的成本控制没有达到要求;(3)忽略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看重质量管理的结果。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确保工程质量,重视安全生产

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施工企业的员工以及施工的过程息息相关。对于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等多种手段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责任机制,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监督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对于上级领导发出的不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施工单位也要对施工人员加强监督,防止施工人员因懒惰或者个人利益偷工减料。

对于安全制度不健全,质量体系不够完善的施工单位,要严加监督,限期要求整改,并且将整改落实到实处。

2.规范项目的招投标运作过程

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再到管理,应该全面执行招投标制度,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审查参与投标的企业的资质,同时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的管理监督工作,一旦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和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招投标规范化、公平化、透明化,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及规程和规范严格执行原材料及其构件和中间产品的检测检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程及隐蔽工程要执行严格的验收签证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真正实现“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的目标,严格按照施工提供并经审查的施工组织计划。对照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按照合同规定,对资金支付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

3.加强对施工的监管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是说明在施工的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目的还是盈利。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第一,做好对相关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同时还要明确其安全质量体系、组织设计以及监管规划等;第二,落实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相结合,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第三,做好工程验收工作的把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验收鉴定程序之中,以确保验收程序合格合法,从根本上把我好工程的质量。

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各地区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进行,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水利工程的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层出不穷,作为设计施工单位,应该多多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332+330.[2]许国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J].经济师,2013,04:293+295.[3]韩敏.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3,09:253.[4]陈慧霞,张中平.试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6:159-160.[5]杜延庆.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50.

第四篇: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宜城二中

张贤丽

管理问题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有关高中阶段学校管理中具体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探索思考如下:。

1、唯“人情为本”,轻“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的和谐,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凡事都可以放宽要求,甚至没有要求,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人人只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最终使学校纲不举、目不张,风气不正,学校工作变成一盘散沙。

2、唯“分数论英雄”,轻过程管理

过分强调最后学生考试的分数,按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名次靠前的则奖,靠后的则罚。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

3、唯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

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只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在凡事都讲钱,无钱不做事,做事得有钱,过分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成了学校管理的万能钥匙。

4、唯“白加黑”拼时间,轻课堂高效

不少学校对上课时间抓的非常紧,作者曾在教室里看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算了一下学生总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在13个小时以上。即使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还要规定老师到教室监督学生学习,实际上学生除了吃饭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教室学习,很少有自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做法的实际后果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难以提高。

要解决学校这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改进的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

(1)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要求,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教育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统筹安排学校的工作。

(2)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符合管理理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请名优校长讲学,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

(3)学校领导要研究教师心理,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够愉快地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民主理校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是发扬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基本途径,是统一大家思想、统一大家行动的重要方法。以师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样可以使领导与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等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稳定持久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民主决策制。学校以教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主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晋级评选、提干等热点问题,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开,坚持学校重大建设项目与购物项目由学校职工代表成立的领导小组参与决定,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议、民主监督的作用。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学校成立了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纪律督查小组”,依据学校出台的《关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严肃工作纪律的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情况和爱岗敬业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评估坚持每学期由校长代表班子向教代会述职,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既维护了学校领导的中心地位,又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评议融洽了干群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了领导干部的自律和他律。

(3)校务公开,阳光治校。为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设置了意见箱及举报电话,网站公开、书面公开等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聘任、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基建项目、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调动了广大教工职的积极性。(4)当好师生的“后勤部”。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经费,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长期坚持党群联系制度。如果哪位教职工思想出现波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难题,校领导能及时主动找其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我们始终坚持尽心尽力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一是一年一次组织教职工查体并逐人建立内容详实的健康档案,使老师们对自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二是教师节、重阳节、新春佳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日常则热诚探望、慰问生病或家庭特困教职工,并向每一名教职工赠送生日蛋糕、为每一对新婚夫妇发放“安家补贴”等,以随时送上学校的关心与问候。三是连年举办教职工子女素质教育拓展班和托管班,并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习优秀奖,既教育鼓励了孩子,又减轻了家长负担。五是一年一度组建由副校长牵头的走访团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并坚持实施以“减、免、助、奖”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设立贫困生助学岗,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二中学子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三)、建立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制度

从目前学校的状况来看,校长不兼课、不经常听课,远离教学第一线,对这一问题较普遍的回答是:①“校长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② “上级党政部门会议多、社会应酬多,没法兼课、听课”;③“现代学校管理,校长应做校长的事,不能像教 师那样钻课堂。”有许多校长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经营型”上,“科研型”和“专家型”的校长还不多,对深入教学第一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式的需要,校长的管理观念必须转变,校长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参与教学、听课、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师生解决教育教学的难题。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才能正常决策和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以身垂范,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学校教学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引导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不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学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宜城二中教师聘任办法》、《宜城二中教职工考核方案》、《宜城二中教学效果评估与奖励方案》、《宜城二中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宜城二中高考奖金分配方案》等。在评估过程中,学校专职评估小组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深入教师了解教情,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情、准确性、全面性。学校评价机制立足于教学过程,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要求,而不是用拼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间不断有新问题产生,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探索。管理过程中,既要有严格的制度,又要给全校师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第五篇:乡镇旧村庄改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范文

乡镇旧村庄改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 乡镇旧村庄的现状

乡镇旧村庄一般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村。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或缺乏甚至没有),尤其是发展中地区的旧村庄交通很不方便;村庄人口规模较少,但占地较多,布局混乱,有的村庄存在较多的“空心屋”(无人居住),甚至成为“空心村”(“空心屋”占70%以上);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可用“脏、乱、差”来概括;一般地说,旧村庄的农民比较贫穷,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以农为主;但旧村庄的空气却十分清新。

二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必然性

旧村庄改造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国家。但是也产生了“发展与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严峻矛盾,致使农用地减小和建设用地增加等两者的速度都超过预期规划。在建设用地中,新村庄建设用地和旧村庄废弃的土地都同时明显增加,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矛盾。因此,乡镇旧村庄改造应是解决“发展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严峻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乡镇村庄用地属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有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村庄人口自然增长或年青人组织新家庭等,必然增加居民点用地量。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有经济条件的农户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对原住房进行扩建或异处新建,从而增加用地量。三是自然村合并、中心村建设等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必然增加用地量。上述几方面用地量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占用农业用地,从而加剧了“发展与农用地供给”的矛盾,也就更加显得旧村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三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内容

乡镇旧村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制定旧村庄发展规划,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等。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外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广播通邮和互联网建设等,较大的村庄还要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环境保护等。三是“空心屋”、“空心村”的改造。四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工作实施的支持。

四 乡镇旧村庄改造面临的问题

乡镇旧村庄改造是一项社会性综合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遇到众多困难。主要体现4个方面。一是缺乏改造资金,目前大多数旧村庄的集体经济、农民个体经济、乃至相当数量的中心村、镇级等经济都十分薄弱,难以完成筹集全部改造的经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三是旧观念的障碍,村民建设了新住房,但对无人居住的旧住房不进行处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祖屋”而要“保留”,从而出现“空心屋”、“空心村”现象。三是相关法规尚未完善,尤其是“空心屋”、“空心村”的处理规定、有关项目投资建设的效益分配等仍有细化的必要。四是尚要制定或完善村庄规划,尤其要认识到居民点用地规划是村庄改造和发展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的重要体现。

五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对策

1.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目前广东省正在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因此,旧村庄改造应结合生态村建设项目和指标制定规划,同时也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镇化、工业化、产业集群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虑。村庄发展规划对土地的科学利用十分必要。

2.发展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相当多的村庄来说,要实施广东省制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发展战略,这是广东省创新扶贫方式的一大创举,是实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转变和突破。它能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奠定旧村庄改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就能有效地推动旧村庄的改造。

3.治理“空心屋”、“空心村”。“空心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农户建了新屋而放弃使用旧屋

而产生的。参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发展,研究和创新农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几个阶段的变迁,目前发展到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即‘两权分离’,实践证明这种‘两权分离’的农业家庭经营体制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也可研究推动农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即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其涵义是:根据农民享有、且只享有一户可审批一处宅基地的法定权利的规定,那么,当农户在符合规定手续情况下在异处新建了住宅,则农民的旧住宅“宅基地使用权”应同时终结,旧住宅“宅基地所有权”应回归集体使用。根据这一观点,旧村庄“空心屋”的“宅基地使用权”应该终结,“空心屋”的“宅基地所有权”应回归集体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掌控农村宅基地无序的扩张而占用农业用地。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对“空心屋”的“使用权”回归给予合理的补偿。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镇旧村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负有重大责任。基于目前大多数旧村庄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都比较薄弱,旧村庄的改造要实施“政府组织推动,村民负责实施,城乡对接互补,工农互动共赢”的原则,政府要体现“政策、项目和经费”等的支持,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项改造和建设项目要落实,如广州市“生态示范村建设”,就是以项目联动经费资助的形式进行,由村民具体落实,在广州旧村庄改造工作进程中取得一定效益。在方式上,也可以城市的街道、企业为单位对口帮助旧村庄进行共建改造,以建设项目为内容联动发展,取得互补共赢。这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旧村庄改造,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让农民、农村尽快共享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下载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电网改造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着布局不合理、树种搭配不当、绿化养护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考虑城市现状、地域特色、生态环......

    合同制消防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合同制消防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公安现役消防部队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合同制......

    县级城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城镇管理是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镇管理又是一项系统工程......

    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对策研究

    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对策研究 摘 要: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低,所以在配电线路的组成上是以10kv以及以下的线路为主的,这部分电力主要被用于灌溉农田以及其他工作和生......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据工商局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455家,其中规模企业221家。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38178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6.51%;税收占全市工业比重......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部分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争议,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中国就成为了考试大国。我们不得不去看清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想出相......

    乡镇班线公司化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客运公司(专线公司)的成立,使××*两地短途运输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司成立后,坚持公车公营模式,以方便旅客出行为宗旨,打造了“安全、方便、快捷、优质”的品牌班线,......

    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德育工作 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蒋天云:*** 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中心校 【摘要】小学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