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音乐教学要善用多媒体
中学音乐教学要善用多媒体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而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今天,教师需要更新授课方式,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全方位地学习音乐。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我认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一、激活音乐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并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图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二、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怎么才能使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现出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呢?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往的教学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无论多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革命斗争场面,由于缺乏应有的表现手段,都会显得空泛和苍白,以至于学生对音乐课没有相应的热情。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声、形、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设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就能使德育方面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使学生们能够喜闻乐见;并且在学生感受音乐、走进音乐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 草原小姐妹》 这首作品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姐妹为什么在暴风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小羊羔,可精心制作一幅幅画面,如草原牧歌、与暴风雨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心、鲜艳的花朵遍地开,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旋律连同画面的场景,定格在学生心灵深处,向小姐妹学习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体验被推向高潮。教师只有把音乐形象中崇高的思想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爱上音乐课。
第二篇:浅谈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善用“活的多媒体”
浅谈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善用“活的多媒体”
【摘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充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是过度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少音乐教师上课时出现一个“怪”现象,一本教参、一台电脑就足以应付一节课。这样的课谈何效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除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多媒体教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了“活得多媒体”,我非常赞同,我们的身体有声音、有动作、有表情、调控自如,不用按键点鼠标,不会停电死机,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多媒体吗?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同时要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掘作品所蕴含的类,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
所以我认为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仍应多用“活的多媒体”。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功能:
一、板书功能
板书作为一种教具,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好的板书能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我们的音乐
教师上课时,经常会看到一节课不写一个字的情况,尤其是公开课时,所有的内容全都出现在了大屏幕上,一旦电脑出现一点小插曲自己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另外一些老师把打上去的这些内容和程序都是预设好的,带有一定的机械性,一旦在跟学生互动中出现分歧,就很难过渡到下一环节,即使能也是强拉硬拽。在我听过的一些音乐名师上课时,经常会用到板书,比如刘德昌老师在让学生做呼吸练习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条蚕,并且在蚕的周围画了很多的丝,接下去让学生模仿蚕吐丝,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板书,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呼吸的方法。又比如石老师在上《嘹亮的歌声》时,自己边唱边把歌曲的旋律画成了高低起伏的线条,根据线条再让学生找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来,然后再根据旋律线学唱曲谱,歌曲马上就学会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板书以其灵活性和形象性是电脑无法替代的。
二、范唱功能
范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随着多
媒体的广泛运用,很多音乐课我们已听不到老师的歌声,取而代之的就是光盘的录音,殊不知光盘的范唱效果远远不如教师的范唱,要知道教师的范唱是真实的、是新鲜的,它能够使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到音乐传
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说笔者在上《故乡的小路》一课时,针对“#4”的教学,采用了片段性的范唱。“我那故乡的小路,是我童年走过的路。”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进行区分和感受,一种是带有升号的,另一种没有。通过教师的片段性范唱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加上“#”更能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从而能更好的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又如某老师在上《摇篮曲》一课时,新课导入阶段先给学生完整地范唱了一遍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并说说听了以后的感受,一位男孩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听了这首歌我想起了妈妈。”另一位学生则说:“老师,我感受到了妈妈给我的爱。”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师导入时优美的范唱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乐记》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教师优美的范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现歌曲。而这些是音响无法替代的。
三、弹奏功能
弹奏乐曲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弹好一首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是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多媒体教学日渐流行的今天,许多教师已经忽略了钢琴(电子琴)的功能与作用,就像我开始所说,这些老师只要一本教参、一台电脑就应付一堂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身弹奏技能较差怕出丑不敢弹,二是对歌曲弹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不管何种原因,既然你是一名音乐教师,你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功能。跟着键盘乐器学歌曲与跟着光盘学歌曲两者有很大差别,首先键盘乐器弹奏乐曲时的速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而进行,但是光盘不行,因为它的速度是固定的。另外键盘乐器的调子可以随时变换,以找到最适合孩子们演唱的调子,但是光盘调子固定,像有些歌曲较高的调子学生根本唱不上去,最后只能喊唱,这对孩子们的嗓子及对歌曲的表达是很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当前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要掌握好这项基本功,并且能充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
四、语言功能
这里所说的语言主要是指肢体语言,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提到我们敬爱的刘德昌老师,虽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情感充沛、纯真如孩童般,他的课堂肢体语言相当丰富。兴之所至,一会儿跃上凳子,一会儿爬上钢琴,一会儿双膝跪下,一会儿趴于地面„„一投足一举手,皆出于自然,他将音乐的内在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引领着孩子们尽
兴地玩音乐!享受音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演唱《小白菜》时,刘老师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当唱到“两三岁呀,没了娘呀。”时刘老师一下子跪倒在地上,悲悲切切;当唱到“妈妈呀,妈妈呀”时,刘老师泣不成声趴在地上,这种忘我的肢体语言,学生能不产生共鸣吗?再比如教师的指挥,比如在唱跳音时我们可以做拍皮球的动作,在唱悠扬的旋律时我们可以做波浪起伏的动作,在唱长音是可以做水平横向的保持动作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肢体语言却能给学生的演唱带来很大的作用。可回头再看看我们的课,又有多少老师在用肢体语言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欠缺而不敢;二是不自信放不开;三是缺乏感情和表现力;四是缺乏这样的意识。尤其是男老师上课一板一眼,人为这些事女孩子的专利,殊不知肢体语言能对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常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鲜灵活动,其实,老师何尝不是一样呢?我们要成为“活的多媒体”并且要充分地利用它,把它身上所有的功能都发挥出来,相信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变得很美、很轻松、很愉悦。
第三篇:44语文教学要善用课本插图
语文教学要善用课本插图
鸿尾中心小学
温碧榕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一到两幅甚至多幅精美的紧扣每一篇课文内容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可谓“用心良苦”,它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直观、生动趣味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但在科技逐渐的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教学被广大教师广泛应运,占据课文很大篇幅且有着重要作用的课文插图在教师的头脑中渐渐被忽视淡化,精美的插图被多媒体课件完全取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心理特征,他们好奇心强,往往喜新厌旧,对于非常熟悉的经常见到的事物很容易失去兴趣,多媒体课件用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没有了新鲜感,许多学生或许不再专注于屏幕,司空见惯的多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难免会逐渐下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为了片面追赶潮流,要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课本插图,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插图打开了开启新知之门
学生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且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眼球的并不是文章的内容、字体、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精美的课文插图。它形象具体,感受鲜明,学生在课文插图中精美生动的图画、语言情境的渲染下,激起学习的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出新知便“水到渠成”。
如教学《燕子》时,我充分利用了课文的彩色插图引入新知,首先让学生先从整体观察插图,看看并说说图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然后再让学生从部分入手仔细观察,看看自己曾经见过的熟悉的燕子整体形态有什么特征,羽毛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翅膀有何特色,尾巴又有什么特点?很明显,小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在仔细地观察图画,然后津津有味地议论着。我抽选了几位同学回答提问,发现他们都乐于回答,而且回答得很准确、到位。紧接着继续追问:“小燕子是这么的活泼机灵,你们喜欢吗?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呢?”这样就顺利地导入了该课,引出新知,通过图画、语言的渲染、强烈的视觉感受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与理解中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插图深入了文本中心世界 语文课程它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对人的理解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课本所呈现提供的精美图画一般都能较好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能从不同侧面呈现文本所要表现的中心意义,它展现了文本内容的精华而中心部分。教学中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插图就能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编者选编课文的真正意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太阳是大家的》这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沐浴下茁壮生长,小朋友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地做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地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太阳是大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快乐和希望。而选编这首诗的意图是:体会只有全世界的人友好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的明天才能更好。诗歌的文辞简单,但含义却很难领悟。教师带领学生充分熟读课文,在读中讲解含义,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听得云里来雾里去。这时若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来至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在放飞和平鸽子,他们希望太阳到各个国家去传递各国小朋友的友谊。之后教师再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如“欢乐的浪花”“他们在睡梦中盼着、等着„„”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到;只有全世界的人和睦相处,人类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各国小朋友生活才会快乐;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渴望和平。
三、插图活现了文本人物情感
人物是文本的中心与灵魂,对于人物特点以及人物性格的把握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可以说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但是我们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各方面阅历尚浅,对于文章中作者感情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特点、情感态度的把握可能不够到位,还会有一些差距。这时,我们可以善于利用课文插图来激活再现文章中的人物与情感。从而加深学生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讲述《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阮恒毅然为朋友献血这部分,我先让同学看看课本的插图阮恒的神情与动作,感受误认为献血会死的“阮恒”的内心活动,然后再结合文本体会阮恒无私献血时情感变化的具体词句的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并体会阮恒的生动形象—关爱朋友、无私奉献、舍己救人。
四、插图美化了学生心灵感受 课文插图不仅形象生动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与文章意境,它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带给学生美的视觉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美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学生爱美的情趣。
如讲《中国救援队,真棒!》,我先让学生观看插图,感受救援队在重重困难和极度危险的处境中仍旧坚持救灾,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一个又一个埋在废墟下的生命,体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学生不禁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竖起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学生在正堂课中表现得特别专注,讨论中格外活跃。《乞巧》中的插图“七夕,牵牛织女鹊桥相会”,图文结合,学生那善良美好的心灵被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着,同时唤起家家户户的人们的美好心愿。
总之,只有重视并善于利用课本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与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课本插图的巧妙运用,可以很大程度地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不要让占据大量篇幅、让教材编写者费尽心机的课本插图成为一种摆设或点缀,它是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灵性而动感,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用心挖掘,发挥它的无限魅力和巨大作用。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音乐教学多媒体论文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辛庄小学 苗增强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作用
音乐教学是一门传授情感的教学,通过唱歌、欣赏、律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而电化教学集形、色、声、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水平。并且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也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更加的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播放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轻轻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小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欣赏歌曲。又如:在学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时,我首先出示了课件新疆的风土人情,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山牧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伊犁河更是风景如画,生活在那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为轻松、快乐地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再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四、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深化,培养学生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这种学习更加显示了学生的主题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及其他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
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 实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完善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渠道之一。初中英语在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优化整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势,就如何更好地践行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多媒体的教学 技术,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集 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单元于一体,有机地
把光、色、音、像结合在一起,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在音乐教学中使 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传统的教学改革以及发展起到 一定的生机与活力作用,同时为音乐教师开拓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 新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普及度也在不断扩
大,相对应的许多知识面、理解面以及课堂的设计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 教学的理论完善以及音乐学科的规范建设都起着一定的重要意义。目前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差效果、低效率、成绩不高以及实 效性不佳的结果,并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 的还是教师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以及探索不够深入、系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体系仍旧不完善。本文主要针对的就是目前多 媒体在教学辅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提出几点建议。结语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该多媒体技术同 音乐课程整合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一些教师在感受到多媒体 技术带来的课堂活力、色彩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在应
用知识理论、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欠缺。课堂中过“多”、过“频”、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过 多流于教学形式,违背音乐教学规律;过多依赖视觉体验,忽 视音乐听觉体验的重要性等现象,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带入教 学的误区。为此,要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作用,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决不能因多媒体的使用而使原本流 畅的音乐课变得支离破碎,使音乐教师的才能受到制约。也正 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科特色充分 结合起来,对音乐教学的理论、多媒体的参与度有一个深入了解,这样才可以使得该多媒体有更好的实效性。1 充分使用多媒体来创设人文教学情境
在音乐课程的标准中就有明确的条文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体验为主要核心,以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动力,要充分尊重个 性的发展,不断鼓励音乐方面的创作。正是由于这一根本理念的存 在,其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学生的个 性发展成为所有教学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终极目标。在音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无形当中就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 以及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要将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有 机地、逐步地渗透到音乐的艺术审美、体验当中。正是因为如此,在设计教学前教师就要适当地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音乐实践参与机 会,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当中就健康成长起来,身 心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在一定层面上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出 来的人文性。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将抽象音乐 变得形象化,枯燥理论变得趣味化,零乱知识变得条理化;另外一 方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形象生动地感受到音乐知识的形象、鲜活以及趣味实用,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变 得活跃。除此之外还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人格养 成得到健全。
教师在多媒体的课堂设计上需要
注意3 个方面。首先就是要把多媒体的 课堂教学设计重心放在学生的发展方向 上,始终坚持以审美、体验为基本核心,这样会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条道路上 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加系统化、生活化、多样化。其次就是依照学生目前的认知 度再进行情境的合理设置,将学生的积 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爱学、乐学。另外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性。最后就是要强化师生之间的双向交 流。教师要注重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师 生交流,让学生不仅是参与者,也作为 课堂的主体,不断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在欣赏教学中, 多媒体能实现视、听同步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觉, 同时使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 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爱好。音乐欣赏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作为艺术欣赏应该通过艺术方式来实现, 这 就是视、听觉的感受, 既有音响又有画面, 视、听同步, 在音乐欣赏中为达到充分发挥音乐 形象的感染作用,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接受音乐, 使用多媒体是走向审美教育的极佳途径。
首先, 我们可根据欣赏内容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完整地移植音乐原作, 直接选用已出版的 VCD 盘、录像带, 或直接从因特网上获取不同时期的演奏(唱)实况, 合成制作一个软件。这对提高艺术感染力、渲染教学气氛、发挥 媒体的直观效果,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 欣赏管弦乐套曲5动物狂欢节6 时为了 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及旋律所塑造的艺术 形象, 用电脑制作出各种画面, 来展现音乐 所表现的动物的各种神态、场景等。从而使 学生在视听同步的基础上充分感受音乐所展 现的意境。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乐理课的教学 更加直观、生动
电脑Cakew alk 音序软件, 可用来制作电 脑音乐。当教师在弹奏某一旋律或和弦时, 在屏幕上会出现乐谱, 同时听见声音, 使学 生很直观地感受乐谱的实际音响效果。如: 当讲述音乐常用记号时可将顿音记号、延音 记号、连音线、反复记号等运用到事先设计 好的旋律中, 在电脑上制成相应的乐谱, 上 课时, 将这些乐谱通过视频投影仪打到大屏 幕上, 学生既看到了所要讲述的常用记号在 乐谱中的记法, 同时又能听到各种记号在旋 律演奏中的实际效果。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 到作品分析之中,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乐谱时 同时听到乐谱的实际演奏效果, 可以通过乐 谱仔细分析乐曲的旋律、和声、节奏、旋律 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等。将电脑音乐技术运 用到和声课的教学中可以改变/ 纸上谈兵0 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配和声的同时, 既可 看到所配和声的乐谱又可听到和声的实际效 果, 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另外, 我们还 可以通过电脑音乐教学软件直接进行音乐理 论知识的学习。如: 通过光盘5多媒体音乐 大师6 的学习就可学得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及各种音乐小常识, 内容十分丰富, 且声、像、文并茂。又如: 在讲世界各民族乐器 时, 通过电脑音乐软件, 我们既可以看到乐 器的图片、演奏片段, 又可以听到乐器真实 的声音以及各种演奏技法的介绍等。(三)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 运用多 媒体技术会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 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 运用电脑音乐技术, 可根据上课内容制 作出各种节奏练习, 其节奏可以用各种音色 的打击乐来演奏, 速度可快、可慢, 既规 范、准确又形象生动。视唱的乐谱可课前在 电脑上制作好, 课堂上通过简单的电脑音乐 系统进行播放, 避免了因老师演奏所可能出 现的错误, 既准确又省力, 还可使学生在学习视唱或听写过程中得到准确的信息。__ 作为一名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掌握网络 知识,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知识的 多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 教学效率,为高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 运用可以提供多方面的音乐素材,可以使 学生全方位地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 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 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主要注意以 下几点。
一、运用多媒体创造音乐情景 现在音乐教学越来越注重情景的营
造,而多媒体教学正是营造音乐情景的最 好教学工具。音乐需要学生用心聆听、体 会,进而转化为一种情感的流露。学生在体 会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理解音乐的 表现力,能够想象出音乐所描绘出的那种 场景。在音乐教学初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能力没有那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 以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所描绘出的场景用多 媒体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边欣赏音乐,边 观看多媒体描绘的场景,这样可以有效提 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可以直 观地“看”到音乐,进而提高学生体会音乐 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唱脸谱》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提前收集 好的各种形式的脸谱打到屏幕上,先让学生对 这些京剧素材有一些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 《唱脸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浮现 出刚才那些画面。多媒体的运用,有效地提高 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使抽象的音乐形象 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 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 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 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和创 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音 乐,有的音乐会涉及到许多学生日常接触不到 的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对学生进 行文化普及。音乐具有其多元性,它表现的不 仅是一种情感,其背后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文化背景。比如,中国各式各样的民歌,不 同民族的歌曲具有不用的民族风格,具有不同 的民族文化。如果学生对民族文化一知半解,那么就无法体会到音乐的内涵,更无法体会到 音乐所描画的场景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文 化背景,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深刻体会 音乐的同时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去接受。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无论什么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音乐教学 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使我们的课堂集趣 味性、多样性、自由性为一体,而多媒体教学正 具有这些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整体把 握课程,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 时安排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通过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化素 质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和现代化服务。这样 的教育必须是开放的教育,人才必然是具有未 来意识的人才,人的发展也不再是自我封闭和 自我独立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的 学科,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 育。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 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 趣,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 融声、光、电于一体,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以及文化素养都具有良好的作 用。虽然多媒体的运用有诸多好处,但在利用 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忌不分 情况、不分时机地滥用多媒体。教师要注意适 时适度使用多种媒体,实现优势互补,以使教学 取得最佳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关键部分, 课堂教
学效率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 量, 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是许 多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相对于其它科目的教学 而言, 音乐欣赏教学又有着自身所独具的特殊性, 音乐 学习更多的是要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 这就要求音乐欣 赏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工具也只局限
于一架钢琴, 一台录音机而己, 教学过程缺乏直观性, 难 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 几乎是一台录音机、几盒磁带、几张挂图打天下, 教师在 黑板上要板书很多内容, 这样既费时间又乏味。录音磁 带的存储方式是模拟记录, 其效果也会随着磁带使用时 间的增加而降低, 从而造成音乐作品的许多音乐元素在 录音中不容易辨别出来:同时, 录音机自身的磨损和老 化也影响着放音的质量, 经常会使我们感到同一磁带在 不同录音机上的播放速度会有出入, 这是因为录音机转 轴皮带松紧不同引起转速不同造成的, 这种情况也将会 影响我们的欣赏效果, 再者, 在欣赏课中时常要单独聆 听或反复聆听某一段, 教师要花时间在倒带、快进、快退 等操作上, 存在着寻找指定点速度慢、选择播放起始点 不精确等缺点, 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如《粱 祝》这一小提琴协奏曲, 用常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是 不可能完成的, 若下一节课接着讲, 就会令学生的情感 失去连贯性。
而运用多媒体电脑的音频功能在这些方面的优点
十分明显。现在, 将制作好的课件通过设置好的程序按 次序编排, 由电脑控制, 教师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 选取音乐作品的任意一个小节的任意一拍, 音频文件可 以从选取任意一分钟的任意一秒开始, 每次播放的速度 不会有区别, 并且电脑还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快速设置 音乐、影像中的某一段落反复播放。对于音乐作品中有 些乐器或声部需要强调的部分, 在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 某一个或几个声部进行独奏, 让学生聆听后, 再播放全 曲进行比较, 而这些方法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乐曲 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3 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开拓学生 的音乐视野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
径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 果有直接关系。学生有兴趣学习时, 注意力高度集中, 记 忆力明显增强, 思维敏捷, 在学习其所爱好的科目时, 可 以较少依赖教师的指导, 并能主动学习新的课题, 特别 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坚持不 懈, 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 的制约, 教学手段一成不变, 难于变革, 长期以来音乐欣 赏教学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 在教学中, 不管教师 怎样声情并茂地解说, 却总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 欣赏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能够借助于声
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 运用其绚丽多彩的画面, 生 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 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增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使学生在通过课件 学习时大脑中不断产生兴奋点, 激发学习兴趣, 让教学 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 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欣赏《蓝色的多瑙河》乐曲时, 学生们一边聆听教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 分析, 一边观赏多瑙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并倾听华丽优__ 美的旋律。这样, 知识、想像、音乐的完美结合, 能自然地 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 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等。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 乐的同时, 脑海中产生了生动的想像, 犹如身临其境, 使 学生情不自禁地萌发喜欢音乐的兴趣, 有了学习的兴 趣,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这真是应了孔子那句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4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扩大学习知识面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是相当枯
燥乏味的。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 也是缘于 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法大都是照本宣科和 单一听、讲所造成的后果。
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将声音、图像、动 画等手段融入教学内容, 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又活跃。由于多媒体课件 可以把音乐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 画面 动感有吸引力, 学生可以直接欣赏到乐队演奏乐曲的实 况, 使乐队的乐器组合结构、乐器的现场演奏音色呈现 于学生的眼前, 弥补了以往只是在想像中认识乐队的不 足, 让学生想像乐曲描绘的场景, 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 拓宽思路,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教 学内容, 在“视听交融”中学习。
音乐虽然是由音符构成, 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人文地理等因素相关联。因此,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只有了解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 涵, 才能透彻理解音乐作品。例如, 在欣赏草原歌曲时, 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草原、蓝天、白云、羊 群、蒙古服饰、马头琴等, 以画面和音乐的形式向学生介 绍蒙古民族的特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性、蒙古音乐 的特色。这样, 学生感触到大草原美丽的景色, 了解草原 歌曲的音调特点, 扩大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又如, 欣赏原始乐器“陶埙”的演奏, 可通过大屏幕 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出土的“陶埙”图片, 同时多媒体音 响播放“陶埙”这件乐器演奏的乐曲, 通过图文并茂结合 实际音响, 使学生对于我国古老的乐器“陶埙”有了更为 感性的认识。也使学生更为真切地领略到这件在世界原 始艺术史中占据特殊地位及我国特有的民族闭口吹奏 乐器的魅力, 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并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多媒体技术使音乐课容量增大, 信息量
剧增, 同时也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一体化、网络化了。音 乐是一种文化, 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及风土 人情的特点, 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音乐个性, 要体会音 乐的个性风格, 必然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讲, 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足, 各学科的知识储备有限, 单从音 乐的表象出发,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多媒体辅助音乐欣 赏教学, 运用先进技术融历史、地理、语文、政治、美术等 各类人文科学于一体, 大容量、全方位地展示教学所需 的辅助内容, 扩展了音乐文化视野, 扩大了学习知识面。5 有助于创设音乐情境, 提高学生审美力
众所周知, 音乐作品, 特别是器乐曲, 往往具有丰富 的音乐形象和意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获得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 帮助, 利用参考资料, 借鉴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的。”以 这种理论为基础, 要增强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 方面, 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主
体是“听”, 关键是“教”。所以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 反映学生学习主体的特点。学生一旦有了主动学习的积 极精神,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 化为他们的内在的学习需要, 教法的实施就能产生预期 的效应。“涵养感情德性”是欣赏音乐的一大主旨, 一首 首音韵优美的乐曲, 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但“情感 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能靠告诉、讲解, 更不能强 制、命令”。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恰当地运 用多媒体教学, 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 营造良好 氛围, 并提供一定的感性知识,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情感世界, 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审美的想像力。
比如, 在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 可根据每个小 标题的意境制作课件, 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 中, 能激发音乐想像力, 自然地联想到乐曲所出现的背 景, 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性。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结合 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 乐曲的情绪。
(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与能力是音乐 教学的归宿。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加速音乐教学的信 息化,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 供一个声情并茂、声像同步的音乐世界,通过呈现千姿百态、有 声有色的多种信息内容,让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并 进一步启迪学生想象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提升其审美素质与能 力的目的。
(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其艺术 个性及情感的发展,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 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使用,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 学,也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地位,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教学过程,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充分发 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运用以掌握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体验成功 欢乐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天鹅湖》一课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芭蕾舞场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的 运用“话剧、哑剧、图画、歌曲串烧”等方式来表现学生对作品 的理解与展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激发了学生 的创新能力。6 总结
由此可见,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能有助于创设 意境, 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 并充分调 动多种感觉器官, 从视、听、想等多方面综合地去欣赏音 乐, 分析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从中寻找美、发现 美、欣赏美, 从而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 想像力,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想像、理解等审 美能力, 达到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总之, 音乐欣赏教学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启发
诱导学生去探索, 去追求: 兴趣是成功的种子, 情意是成 功的土壤。参考文献: [1]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 上海文艺 出版社, 1985 年.[2]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年.参考文献: [1] 黄小琴,《浅析音乐教学中价值观的教 育》[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 黄映玲,《依托多媒体构建丰富多彩的 音乐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0年Z1期 [3] 胡艳玲,《谈新课改下的低年级音乐教 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1期
参考文献
[1] 陈亮.新视域下流行音乐与初中生音乐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2010(12):17,19.[2] 陆波.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J].中小学电教,201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