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公共预算体制比较分析
中美公共预算体制比较分析 摘要:由于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随其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历次改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本文仅以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为参照,从三方面与我国预算体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关键词:中国、美国、公共预算体制、对比、启示所谓公共预算: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由于我国公共预算体系是从过去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下脱胎而来,从涉及公民财产和公共利益的预算和税收立法及制衡关系看,政府当家甚至是部门当家的色彩较浓。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必须进行变革。本文仅以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共预算体制的改革与进步提供启发。预算立法体制对比分析 公共预算立法体制,主要界定和处理公民与政府的税收与预算关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议会与政府之间对税收和预算的权力分界与制衡来体现。包括预算法、税法等等的起草、讨论、听证、表决通过等等,更重要的是也包括当年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议会对年度预算的编制、讨论和批准通过,最后作为年度法律来执行。(1)美国的预算立法体制美国的国体是联邦制,权力在议会、政府和司法之间进行制衡。从内容上讲,立法体制指立法思想、法律、立法和执法机构,及其立法过程的设置、制衡关系等等。美国将税收法典、《预算法和会计法案》等列入法律,也将每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只要在议会通过,也视作为很严肃的法律。各种财政税收法律的起草、通过、实施反映各方的制衡关系。(2)中国预算立法体制现状我国公共预算体制立法,就税收来看,《宪法》在制衡关系上存在空白。《宪法》中虽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而对税收的开、征、停、减、免以及公平税负等却未予以规定。在预算的法制化建设方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颁布了《预算法》以来,预算制定和实施由政府负责,预算审核及批准由人大负责的权利关系格局已理清。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行政主导税收立法、预算编制和立法流于形式和不透明等。另外,在法治行政制度中,包括财政责任在内的政府责任是落实到各级行政首长的头上的。目前我们的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致命缺陷就是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虽然《预算法》对此作了一些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落实得很不到位。当地方财政预算出大问题时,如果追究,是追究法人但又不是决定者的行政首长。于是,很多责任实际上无法追究,最后不予追究。财政责任追究不够是严重腐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制衡监督体制对比分析 首先看渭南城区红绿灯电费案例 据媒体7月3日报道,陕西渭南城区红绿灯电费19年无人缴纳,渭南供电部门切断了市区的红绿灯电源,致使交通秩序陷入混乱。而同日,媒体的另一篇报道说,美国新泽西州政府因经费不足导致关门,约有4.5万名政府雇员处于“待业”状态,但包括警察局、监狱、精神病所和儿童福利机构等在内的关键部门,仍然照常运行。两则新闻让人回味无穷。在同样缺钱的情况下,新泽西州政府因没权力支出所有预算只能“关门歇业”,但其警察局等关键部门却照样运行。可渭南市与公共交通秩序相关的红绿灯都“断电”了,政府相关机构的运转却没受到影响———不一定因当地财政供给能力穷到连红绿灯电费都支付不起的地步,而是公共财政供给机制出了问题。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我国预算的法治化程度低,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缺乏各方
科学和合理的制衡,政府的财政活动不按预算办事的情况常有发生。首先,从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看,一是人民代表中党和政府及其党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官员占相当比例(2005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各级党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占代表比例的70%)。这样的代表产生制度和代表构成,可能代表政府支出意愿的程度要高一些。二是代表是会议制,不是常任制。平常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只是在本职工作之余和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可能和可以审查预算。而在本职工作之余,绝大部分代表是看不到预算草案的。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几天到十天的时间中,还要审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计划报告、两院报告等,还要听会,实际上没有时间来仔细审查预算。从政府与人大的关系看,一是政府内部没有将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分开,没有形成编制与执行的制衡,财政部门自编自支。二是由于前述的诸多原因(如预算执行和审查时间仓促和错位不可能详细审查预算,代表不是常任制而业余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关心预算,代表构成不合理而更多地体现党和政府自己的预算意图,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代表对预算一头雾水,而与原政府财政部门有退居二线关系的各级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办公室,或者公共财政的意识不强,或者因与原工作部的人情和工作关系,使人大对预算实际上不可能进行科学、认真和准确的审查。因此,由各级人大来制衡各级政府预算,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这一点,在美国的现代预算制度对比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没有政府预算授权就不能进行财政收支,政府的各项收支在预算中都有详细的计划。资金的使用范围确定,不能挪作他用,任何与预算计划不符的资金收支必须要有预算调整草案,并要经过总统和国会的批准,政府的收支而且必须接受权力机关监督。从上述税收的制衡关系看,美国国家将设置税收的权力授予国会,而没有授予政府。使得公共预算的互相制衡体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预算支出结构对比分析(1)美国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财政支出结构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资源不用来大量地投资于国有经济,并且国有经济的比例很低。因而,美国政府的财政开支一般不过多地承担经济建设和投资企业的任务,其各级政府预算的性质一般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财政。美国联邦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大体在国防、外交、保健、老年医疗、收入保障、社会保障、净利息、其他等方面。从1965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他项目的开支比例在下降,保健、老年医疗、收入保障、社会保障等开支比例上升。(2)中国预算和预算外收支反映的供养和建设型的支出结构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是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实际就是吃皇粮和准皇粮型的国家支出结构,要使我们的财政真正体现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还任重道远。中央与地方预算关系体制对比分析再回到刚才渭南的案例,红绿灯被“断电”,恐怕还跟现行之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有关。由于电力部门属中央企业,而红绿灯用电却由地方财政掏腰包,地方政府当然是能拖就拖、能欠便欠。由于美国实行的是联邦体制,美国联邦、州及市县镇各自在财政税收方
面的独立性很强。财政和税收上下之间互不隶属,也没有业务指导关系。地方上有决定税收和预算的权力,其征税减税和预算方案,只需同级议会的批准,而不需要上一级政府的批准。美国国家政权的分级为三级政权结构,具体来说,联邦、州和市县镇的预算体制关系有以下特点:(1)相互独立和各自的职能(2)三级政府各自的支出比例(3)地方建设发债与对发债的制衡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税收关系的格局为:中央拥有税权,并规定税种;许多税收共享分成,并设有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中央与地方两套从上到下(国家税务局)和从中到下(地方税务局)的征管系统并存;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制度。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关系的运行来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1)中央对财力集中越来越多,县乡财政日益困难,相当数量的县乡靠乱收费和乱罚款维持运转,县乡村积累了巨额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2)整个税收结构抑制个人创业和企业投资;(3)由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项目越来越多,并且分散在中央各部门,跑部和跑局钱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4)中央与地方的负责范围、事权分工没有划清,存在干事的没有钱,或者靠乱收费干事,有钱的不干事的情况。结语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参照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当前预算的改革趋势,比较美国预算体制的做法,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启示。虽然中美政治体制不同,但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国家财政中也有许多公共价值原则的设计,如调节分配、社会保障等理念。因此,这里就中美财政税体制中的制衡、支出结构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进行比较,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学习其有用的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税收体制服务。参考文献:
1、周天勇.中美财政税收体制比较[J].理论导刊,2009(7).2、何丽丽.美国公共预算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第10期
3、彭健.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及启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6).4、唐皇凤.美国预算管理:过程与制度的分析——兼论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发与借鉴意义[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4).
第二篇:中美行政监察体制比较
中美行政监察体制之比较
摘要: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内部监督中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它在预防、监察以及惩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同的监察制度适用于不同的政体,因此各个国家的行政监察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民主集权制国家,一个是联邦制国家,它们的行政监察体制各有优缺,通过中美行政监察体制在领导体制、权利范围和配套法规等方面的比较,体现了中国行政监察机关在双重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和配套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从比较中汲取美国的优点来弥补我国监察体制现存的缺点,以达到完善我国行政监察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监察 监察机关 行政机关 比较
一、行政监察之定义
行政监察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监察机构对国家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实施的一种内部监督。如今,政府腐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对于腐败我们说的较多的是惩治。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预防最重要,就好象监督一样,我们应该注重事前监督而不是事中和事后监督。行政监察就可以通过对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从而达到预防贪污腐败的目的。行政监察还具有提倡廉洁从政、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促进法制建设等作用。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行政监察非常的重要。
二、中美行政监察体制之比较
每个国家的监察体制都不会完全相同,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改进和完善本国的行政监察体制。中美两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体,因此在行政监察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二者的比较,进而找出完善中国行政监察体制的途径。
(一)领导体制上
我国的监察部门,大都设置在政府机关内部,在领导体制上,这些部门受双重领导,既要接受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同时还要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在组织上,监督机构的负责人,不是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活动经费、事业费、工资和奖金,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这种监督体制严重影响了监督主体的独立性,难以独立行使监督权。与此相比照的是美国已实行了监察权独立,即监察机关权力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监察长直接对最高行政首长或国会负责,在
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美国1978年制定了《监察长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独立机构设监察长办公室,目前共有62个联邦政府部门设有监察长办公室。监察长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对国会和总统负责并报告工作,无任期和党派限制。为保持其工作的独立性,监察长办公室的经费由国会单独列支,工作人员由监察长自行选聘,部门首长无权干预。为协调各监察长办公室的工作,设立了行业协会性的组织——廉政与效率委员会,各部门监察长任成员。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并且每3年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一次相互审计,评估各监察长办公室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二)权利范围上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主要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以保证政令畅通,维护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监察机关监察监察对象贯彻实施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监督处理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违反政纪的行为;受理个人或单位对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监察对象不服纪委处分的申诉;按照行政序列分别审议经国务院任命的人员和经地方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的纪律处分事项;纠举其中之违法失职的机关和人员,给予政纪处分;向有处理权的机关提出对国家行政机关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的建议,也可以对如何提高行政机关行政效能提出建议。在美国,1978年《监察长法案》规定监察长办公室不干涉政府部门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监督。监察长办公室实行监审合一,既有审计职能,又有案件调查职能。审计依据国会审计办公室制定的标准进行,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对信息系统的审计,监控所在部门资金流向、防止浪费和内部网络安全情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发现重大线索就与调查部门合作开展深入调查。案件调查人员依法拥有调查和搜查权,可以调用所有资料包括电子资料,拥有配枪、发出传票、跟踪卧底、实施拘捕等司法权力,经法官批准还可采用窃听、引诱等特殊侦查手段。监察长办公室有调查权和建议权,但没有处分权。调查结束后,发现构成违纪的,通常由监察长提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停薪、除名等处分建议,交部门首长最后决定。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部,由司法部检察官提起刑事诉讼。由于美国司法程序比较漫长,行政长官通常会先作出纪律处分或人事处理,再等待司法判决,这种办法比较主动,实际效果也较好。监察长办公室每半年必须向国会和总统报告一次工作,遇有重大情况可随时报告。监察报告提交前须送部门首长过目,部门首长可以对报告提出不同意见,并附上说明一并提交,但无权对报告进行修改。监察长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三)配套法规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由1997年5月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修正。我国和行政监察配套的法案主要有《宪法》、《行政组织法》以及《公务员法》,其他的都是一些规定、通知、规章或者办法,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等,这些法规的层级比较低、强制力比较弱。美国与《监察长法案》相配套的许多都是以法律形式出台的,比如《政府道德法》、《道德改革法》、《廉政法》《选举竞选法》等,他们就很少制定那些层级比较低、强制力比较弱的法规与之配套。美国的监察法律法规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严密的体系。对执法主体和如何执法问题有明确规定。比如《政府道德法》,它不仅对财产申报的种类、人员、内容、审查以及利益冲突的解决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还要求设立联邦政府道德署,政府各部门也要设立道德官员办公室,并对这些专门机构的职能、权限和运作程序作出规定,从而使执法主体、执法内容和监督对象在同一部法律之中予以明确。
三、中美行政监察比较启示
通过中美行政监察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行政监察体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缺陷,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美国行政监察的优点借鉴到我国的行政监察体制上,然后加以修改,使之能适合我国的行政监察体制。
(一)双重领导体制下,缺乏独立性
如前文所述,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双重领导体制和党政合署办公制度严重削弱了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地位,弱化了其行政监察职能。借鉴美国实行的独立监察权,我国可以尝试单独设立行政监察院,实行行政监察垂直领导体制,确保行政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行政监察院是行政监察机关,要独立于行政机关,由代表机关产生,对法律负责。国家行政监察院的监察对象包括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中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领导干部;基层以上地方各级行政监察院的监察对象,是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由基层行政监察院的派出机构进行监察,以保证监察的权威性;国家行政监察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地方各级行政监察院管辖的案件行使管辖权。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给下级监察机构办理。在领导体制上,借鉴美国的监察单轨制,结合我国国情实行垂直领导制,即监察部依据宪法属于国务院序列,接受国务院领导。直接对总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不再接受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而只接受上级行政监察机关的单向领导。
(二)职权范围小,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我国监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有一个演变过程,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扩大,但是美国相比,我国监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范围还是太小,只能通过建议、劝告等方式间接实现职能,并没有直接的独立裁决和直接罚没的权力,对于实施中的政府行为和公务人员行政行为也起不到有效约束的作用。这种职权范围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监察机关职能的发挥。为了保证行政监察机构行使其职能,有必要扩大监察机关的权力,强化监察机关的职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扩大监察机关的处分权限。在监察机关原有的给予违纪人员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外,赋予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职权。第二,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经济处罚权监察机关的经济处罚权应包括比如因决策失误或指挥不当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行政领导、企事业单位干部,监察机关应拥有给予一定经济处罚的职权。第三,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指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的行政效能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主要通过设立专门的效能监察机构来逐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并把受理行政效能投诉作为效能监察机构工作的重点。
(三)行政监察配套法规不健全,缺乏法制性
从中美两国行政监察配套法律法规比较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行政监察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某些规范性文件尚未制定,而某些虽已制定但已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不断完善 《行政监察法》 的基础上,应抓紧制定出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切实保障行政监察工作的开展和职能作用的发挥,推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程。
四、小结
中美两国的行政监察体制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只是从其中的领导体制、权利范围和配套法规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行政监察体制的优点,提出了中国行政监察体制在领导机制不科学、权力功能发挥不够以及法规不健全三个大方面的缺陷。虽然中国行政监察实行中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是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这三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如果我国能从这三方面完善我国行政监察体制,将会使我国行政监察体制发生质的变化。随着全国行政监察人员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继续完善我国行政监察体制的趋势,相信我国的行政监察体制不久就可以如人民所愿,真正有效地实现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面监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尚勇, 江水法.中外行政监察专门机构及其核心制度安排的比较研究[J].求实2004.11 [2](美)F“丹尼尔”小艾赫恩著,胡仙芝译, 张梦中校.美国的总监察长办公室:一种反腐败机构的模式。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一期.
[3] 陈宏彩.国外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形成及其启示(上)[J].党政论坛 2006.8 [4] 陈洪权.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兵团党校学报2006.5 [5] 张心泉.论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6] 刘立祥.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沿革、权限及原则[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4 [7] 王勇谦.对强化行政监察职能的几点思考[J].廉政大视野2003.12 [8] 姜海斌. 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前瞻思考[D].山西大学2005
第三篇:中美高校预算管理对比分析
德州律师
摘要:目前,中国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加强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比中美高校预算管理的不同,在借鉴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公立
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美国高校
美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其国内的4 000余所高等学校按管理体制可分为公立和私立。虽然美国高校的管理各有特点,但具体来看,公立大学的预算管理相对比较完善。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增长很快,按体制分类,也可分为公立和私立。
高校预算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完成高校设定目标,而利用预算对高校内各部门的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的过程。目前,中国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应借鉴美国经验,帮助中国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美高校预算管理对比
1.1预算的决策层:预算委员会成员的组成中美两国的高校一般都设立预算编制委员会,但预算委员会的组成却区别很大。美国的预算内委员会由校长等学校负责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例如,加州州立大学萨克门托分校的预算委员会由四部分人员组成:①大学的管理部门人员代表,是由校长任命的3名成员;②教师代表,5名成员,其中一位是由教务长推荐的系主任、3位由教师委员会推荐的教师代表、1位由大学发展战略委员会推荐的教师;③2名由学生会主席推荐的学生代
表;④其他工作人员,包括负责预算的官员和负责财务的副校长,都有任期说明。
中国的预算委员会一般由校级领导干部、一些行政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例如,湖北某大学的预算工作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总会计师、财务处长、校
办主任、其他部门两名负责人组成。无任期说明。
因此,美国高校的预算委员会是一个联合体,既有普通成员也有领导。另外,预算委员会成员实行轮岗制。轮岗制减少了预算委员会成员目光狭隘的可能性,有利于从多方面获得信息,而且还能避免少数人的暗箱操作。而中国的预算委员会成员均是领导,任期不明确,存在以领导意志为首,暗箱操作等弊端。
1.2预算的编制机构
美国高等学校一般都有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专门行使预算编制职能。例如,加州大学的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
而中国参与预算编制只是与财务有关的个别人员,没有专职人员对高校运营和建设发展与预算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特别是预算编制和调整缺乏来自基层责任单位的群众性基础,业
务人员不参与预算编制,编制预算的人员对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的了解有限,缺
乏缜密的、科学的论证。例如,湖北某大学预算编制人员为财务部门个别人员。
1.3详细度
美国高校的预算十分详尽,包括每个专用名词都有解释,尽量详细。中国,大部分高校的预算十分简单。例如加州大学2007的预算共计119页,学校的资金来源与如何使用
说明的十分详细。中国某高校报告给职工代表大会的预算报告只有9页。
1.4可得性
美国高校的预算,可以网上轻松获得,即使在国外上网。中国高校的预算,网上不可能得到,有的学校即便网上可以查询相关财务信息,但教师、学生都只能查询本人相关工资、学费信息,其他信息不可获得。
因此,美国高校的预算利于监督,而中国的预算无法监督。
1.5编制方法
美国高校学校大部分是滚动预算,预算基本上提前1年开始编制,这样的编制是的预算编制详细,论证充分。例如,加州大学一般是5年滚动预算。
中国现在虽然有少数高校开始提前编制预算,但实际只是提前动员,具体的编制工作仍是年末甚至是次年的年初开始。有的高校是先向主管部门编报预算,待年初得到正式批复后,再具体编制学校预算,因此当预算最终确定时,学校已经无预算运转了几个月甚至半年多。例如,湖北某大学,基本每年年初经费开支都受限,因为批准预算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一般在3月份才召开,预算尚未批准。
另外,美国高校预算一般采用零基预算编制,中国高校一般采用基数预算法。基数预算法根据上一的基数考虑本的增减素来确定本年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简单并易于操作,是以支出基数为基础。而零基预算根据本年的事情确定本年的支出,假如上一的某项支出对总体目标并无贡献,那么本就应先讨论该支出是否应该继续存在,而不是讨论上一该项活动的金额对本的影响。这种方法更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
2对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般来说,预算编制准则有几条:一是完整性,即所有的收支都能得到反映,且以收支总额反映出来;二是可靠性,即预算必须详细地反映收支状况,各项收支数据准确;三是公
开性,全部收支须经相关机构审批,且对外公布接受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根据中美两国预算管理的特点,结合预算编制准则,笔者认为,中国公立高校预算的编
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2.1增强高校预算管理意识与民主性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的变化,高校须发挥自主性,做好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有一些高等学校尚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办学的意识,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高校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高校预算制度,首先要在意识上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应摒弃高校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资金计划编制预算,按国家相关标准管理支出,进而简单地给校内各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的传统
做法。
同时,为增强高校预算的民主性,使预算制定更科学、符合实际,应提高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各院(系)、部门都派代表参加研究并讨论预算使预算的制定反映基
层和院系的建议,使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2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适当分离
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适当分离可以有利于高校内部各种权力的制衡,可避免财务部门
既负责预算编制,又负责预算执行和分析所导致的独权问题。
2.3加强高校预算的透明度
高校预算是关于高校如何运营的财务计划,高校师生对预算的应有知情权,公布预算,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高校预算的监督。例如,美国大学的预算一般都向全校公布,而中国高校的预算基本是学校机密,部分高校也仅是公布有限的几个数字,从中并不能真正看出学校具体的资金运用情况。为了提高中国高校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必须增强中国高等学校预
算的透明度。
2.4预算编制应提早和细化
预算编制得早,才能论证更充分,编制更详细,这样才能保证严格执行,避免在预算实际执行中,因预算编制匆忙导致的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这也利于加强预算控制,避免随意
性。
2.5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从预算编制的起源上就改变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而实行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
零基预算不是基于对旧的业务活动形成的基础数据进行修正,而是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合理排出各项活动的顺序,进而据此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配置。因此与传统预算相比,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按照可供分配的资源确定具体的预
算额度,通过分析确定高校业务重要程度,从而确定资源分配依据。
滚动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学校运营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这使高校在预算管理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再仓促编制新预算,从而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能稳定而有序地
进行。
第四篇: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及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及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摘要“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社会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迥然不同,但美国地方治理的一些措施,在有些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一、美国地方政府体制
(一)美国地方政府的概念与中国单一的、全能的公共权力层级制不同,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因此,美国地方政府所指的范围与中国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中国,除了居于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央政府以外,纵向上从省、市、自治区直至乡镇、街道,横向上覆盖全国的所有层级、任何规模的政府均称为地方政府。而在美国,地方政府则是指除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类型;其次,中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而美国无论是地方政府之间,还是地方政府和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地方自治;再次,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完全一一对应,不存在跨政区的地方政府,而美国人曰普查局则认定了20个州际实体,其中多数地跨两州,个别跨度更大,而且一个地区多个政府存在的现象也很普遍。
(二)美国典型的地方政府体制类型1.市县委员会制美国一些小城市和县的委员会通常由3—7人组成,由选民选举产生,行使议决权。每个委员会分别担任一个行政部门的首长,主管相应事务。委员会任命一名委员为市长,行使礼仪职责。委员会对各行政实体集体领导,承担行政机关的职责。委员会制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时掌握在一个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手中,委员会成员既是议员,同时又以个人身份作为部门首长履行职能。
2.市县经理制在美国一些市县,由议会行使议决权、执行权。议会聘任一名经理,作为首席执行官,指挥、管理各个行政部门工作,有权雇佣行政工作人员(职员),市长由议会选出担任礼仪职责,不干预行政工作。美国市县经理制的主要特征是立法权和行政权都掌握在市议会或县议会手中,但市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市县经理作为行政首脑和管理官员。
3.市行政长官制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行政官任命和撤换雇员,监督城市人事工作,管理预算,协调是政府机构的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由于行政官负责处理日常的行政工作,市长就能够从事全面领导,集中处理全局性重大事务,向议会提出政策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立公共援助基金等重大事务奋斗。市长任命的行政官通常并无明确的任期,在某些城市却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这种领导体制,是试图集强市长议会制和市县经理制的优点于一身的一种尝试。主要用于较大的城市。
二、中国的地方政治体制
(一)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在民主集中体制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因而拥有两方的权力。中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当地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接受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下级行政机关,接受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后一种身份,除完成中央与上级人民政府布置的工作外,还代表中央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和监督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其辖区所设置的行政机构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完全一一对应。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是依行政区划及中央机构的设置而设立的,这一方面便于政府的管理,但另一方面,这种设置也导致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及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就存在着这种问题。2.地方政府高度集权。目前全世界的行政权都有扩张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应是处于同级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的,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人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所拥有的职权,更没有很好履行它的职责,这就使地方政府忽视人大的作用。这就给了地方政府一种错觉,它只是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的,它的权利仅仅来源于上级人民政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讲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做人民公仆,简直无从谈起,所以所谓的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3.同级地方政府结构的同一性。我国地域辽阔,不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地理环境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全相同的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显然是不适应的。4.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有限。越是低层的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就越是有限。但真正跟人民接触最多,最了解人民需要却是基层地方政府。所以不能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到中央政府去做决策,不从实际出发的再完美的决策也是难以奏效的。5.机构设置、职能方面的问题。由于党政关系没有理顺,所以我国的党政机构无论是在设置上还是在职能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现象。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其一,机构设置缺乏法律的约束,不可避免受行政首长意志影响,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其二,机构对口设置,中央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地方也跟着设置什么机构。
三、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一)改革需要整体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在目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改革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中央先进行框架型设计,确定改革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相应的机构和职能,实施中逐步推进。只有地方政府的小打小闹的改革是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只有中央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才能带动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
(二)地方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多元化。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的结构是同一的,但实际上每个地方的公众都有他们自己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公众的分散的多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专门性的、地区性的特殊问题,有必要建立次级的、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使得政府官员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不同公民群体的不同偏好,从而更加迅速全面地回应公民的要求。这在促使政府转变只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的观念上有很大作用。当然,这些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是应该要实行自治的。同时,对于一些涉及公众范围较广、规模效益明显且影响面较大的一些公共问题,则力求突破行政区划或原有地方政府体制的制约,谋求成立跨省、跨市、跨县、跨乡镇的特别目的大区政府。
(三)行政层级的重新确立。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四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的地方自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是单一制的国家,完全实行地方自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应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为了切实把乡镇治理好,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县经理制的一些做法,聘请专家进行治理,可以由地方自己聘请,对于一些贫困的地区则可以由国家帮助聘请,但不对国家负责而只对地方负责。另外,46个较大的市(如何界定“较大的市”?国务院己批准青岛、齐齐哈尔等18个市为“较大的市”,加上自然成为“较大的市”的28个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共计46个),应该维持目前的市领导县体制,较大的市的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城市发展比较完善,所以对周边的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这种领导是有法律依据的。但也需要做一些改革:目前我国的体制是市对区县有绝对的领导权,改革后则市不再对县有绝对的领导权,而只有部分的管理权限。市无权直接干预县的具体运作,它们更多的应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某些方面城市毕竟经济实力更强,基础设施更完善,所以在这些方面县与市合作,市为县提供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共享。而对于其他行政级别的市来说,他们本身的发展有限,几乎跟县没有差别,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市县合并,因为经济发展都差不多,如果合并不但能更有效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减少行政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对于较大的市来说这也是他们的发展趋势。
(四)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分权措施,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权下放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管理责任,也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与服务成本。特别是尽量把权力下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基层机构及主管人员手中,使基层机构、主管人员以及普通公务员能及时决策并较快处理问题。另外,还把有关社区事务的管理授权给社区组织,让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管理。这种分权或是说权力下放的措施正是我们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所应有的内容。
(五)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我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体制,甚至导致地方政府只对上级政府负责,而忽视当地人民的现实利益,所以对上下级关系做出调整是有必要的,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把上级政府视为市长,而下级政府就是其任命的首席行政官,也就是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只是大政方针上的领导,而不干预下级政府的具体运作,没有所谓的汇报请示工作,只要不违背社会主义方向,不违背宪法和法律,下级政府就可以自主行使职责。
(六)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的顾客导向。破除政府机构本位主义和对上级政府负责的传统思维定势,确立本地区纳税人是各政府机构顾客的观念,通过社区调查、客户问卷、联系走访等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调查统计数据对公众需求进行归类,并进而对顾客群体进行细化,为公众提供量身定制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还仿照企业顾客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公众对政府服务的快速反馈机制,及时矫正政府自身不当或偏离公众目标的行为。
参考文献:[1]龙朝双.谢昕.地方政府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2]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3]张智新.美国地方政府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行政论坛.2005(6).[4]施富兰.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及其借鉴意义.新疆社科论坛.2005(4).[5]谢宝富.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学刊.200(45).
第五篇: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社会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迥然不同,但美国地方治理的一些措施,在有些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地方政府比较的意义
中美两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既有相通点又有不同点,因此,中国地方政府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照搬美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正是基于此,本文才选取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为主题,并试图从种类结构、层级结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决策结构等方面来对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具有地方政府种类结构相对简单化、层级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灵活多样化、职能结构非同构化、决策结构多中心化等特征;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具有地方政府种类结构相对复杂化、层级结构金字塔化、组织结构单一化、职能结构同构化、决策结构单中心化等特征。
二、中美地方政府的概念:
美国: 与中国单一的、全能的公共权力层级制不同,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
中国:在民主集中体制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因而拥有两方的权力。中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当地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接受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下级行政机关,接受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后一种身份,除完成中央与上级人民政府布臵的工作外,还代表中央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和监督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其辖区所设臵的行政机构的活动。总的来讲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三、中美地方政府总体比较
美国地方政府所指的范围与中国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中国,除了居于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央政府以外,纵向上从省、市、自治区直至乡镇、街道,横向上覆盖全国的所有层级、任何规模的政府均称为地方政府。而在美国,地方政府则是指除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类型;其次,中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而美国无论是地方政府之间,还是地方政府和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均没有行
政隶属关系,实行地方自治;再次,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完全一一对应,不存在跨政区的地方政府,而美国人口普查局则认定了 20 个州际实体,其中多数地跨两州,个别跨度更大,而且一个地区多个政府存在的现象也很普遍。(建议作图表比较)
四、中美地方政府体制的演变
中国: 美国:
五:中美地方政府的职能对比
美国: 中国:
六、中美地方政府的权限对比
美国: 中国:
七:中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架构(建议做图表)。在州政府以下,县、市、镇、特别区等无论大小都统称为地方政府。美国的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和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都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某些地方政府也没有严格的行政区划划分,一个地方政府地跨两州、一个地区存在多个政府的现象相当普遍。在同一个地理范围之内,可能交叉存在多个不同的地方政府,而他们彼此之间只是分工和合作的关系,各自按照其法律规定的范围执行各自的职权,互不统属。
中国:
八、中美地方政府体制类型
地方政府划分的依据很多,主要有: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按设置目的分类的地方政府、按层级分类的地方政府等,在这里重点比较下中美两国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
美国:1.市县委员会制
美国一些小城市和县的委员会通常由 3—7 人组成,由选民选举产生,行使议决权。每个委员会分别担任一个行政部门的首长,主管相应事务。委员会任命一名委员为市长,行使礼仪职责。委员会对各行政实体集体领导,承担行政机关的职责。委员会制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时掌握在一个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手中,委员会成员既是议员,同时又以个人身份作为部门首长履行职能。
2.市县经理制
在美国
一些市县,由议会行使议决权、执行权。议会聘任一名经理,作为首席执行官,指挥、管理各个行政部门工作,有权雇佣行政工作人员(职员),市长由议会选出担任礼仪职责,不干预行政工作。美国市县经理制的主要特征是立法权和行政权都掌握在市议会或县议会手中,但市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市县经理作为行政首脑和管理官员。
3.市行政长官制
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行政官任命和撤换雇员,监督城市人事工作,管理预算,协调是政府机构的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由于行政官负责处理日常的行政工作,市长就能够从事全面领导,集中处理全局性重大事务,向议会提出政策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立公共援助基金等重大事务奋斗。市长任命的行政官通常并无明确的任期,在某些城市却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这种领导体制,是试图集强市长议会点于一身的一种尝试,主要用于较大的城市。
中国:
九、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存在的问题
1、构的设臵而设立的,这一方面便于政府的管理,但另一方面,这种设臵也导致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及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就存在着这种问题。
2、地方政府高度集权。目前全世界的行政权都有扩张的 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应是处于同级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的,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人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所拥有的职权,更没有很好履行它的职责,这就使地方政府忽视人大的作用。这就给了地方政府一种错觉,它只是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的,它的权利仅仅来源于上级人民政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讲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做人民公仆,简直无从谈起,所以所谓的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3.同级地方政府结构的同一性。我国地域辽阔,不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地理环境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全相同的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显然是不适应的。
4.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有限。越是低层的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就越是有限。但真正跟人民接触最多,最了解人民需要却是基层地方政府。所以不能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到中央政府去做决策,不从实际出发的再完美的决策也是难以奏效的。
5.机构设臵、职能方面的问题。由于党政关系没有理顺,所以我国的党政机构无论是在设臵上还是在职能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现象。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其
一,机构设臵缺乏法律的约束,不可避免受行政首长意志影响,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其二,机构对口设臵,中央政府设臵什么
机构,地方也跟着设臵什么机构。
十、从美国地方政府体制改看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1)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分权措施,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权下放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管理责任,也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与服务成本。特别是尽量把权力下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基层机构及主管人员手中,使基层机构、主管人员以及普通公务员能及时决策并较快处理问题。另外,还把有关社区事务的管理授权给社区组织,让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管理。这种分权或是说权力下放的措施正是我们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所应有的内容。
2)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我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体制,甚至导致地方政府只对上级政府负责,而忽视当地人民的现实利益,所以对上下级关系做出调整是有必要的,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把上级政府视为市长,而下级政府就是其任命的首席行政官,也就是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只是大政方针上的领导,而不干预下级政府的具体运作,没有所谓的汇报请示工作,只要不违背社会主义方向,不违背宪法和法律,下级政府就可以自主行使职责。
十一、参考文献: [1] 徐仁璋.中国地方政府的系统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 2002,(8):29231.[2] 王春霞.市管县体制:变迁、困境和创新[J].城乡建设, 2002,(12):12,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R].人民日报,2006203217.[4] 施富兰.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及其借鉴意义[J].新疆社 科论坛,2005,(4):41243.[5] 文森特・奥斯特洛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6.[6] 杜钢建.冲出市管县体制樊篱[J].中国经济周刊,2004.22.[7] 韩秋艳,吕刚.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8] 徐勇.地方政府学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