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老子文化,悟人生之道
品老子文化,悟人生之道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创始人,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曾掘井于鹿邑北,得甘泉,以此泉酿酒,款待天下名士访客。唐高宗年间,高宗亲临鹿邑拜谒老子时,一官员向其呈献了老子所酿美酒,唐高宗饮罢大为赞赏,下旨命官员传承古老工艺,建立酒坊,并将此酒命名为李耳酒,以此来纪念老子,这就是李耳酒的来历。至今,鹿邑还流传着“御驾鹿邑拜老子,十里飘香李耳酒”的佳语。
如今,李耳酒仍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秉承一脉天然的品质,仍攫取“九龙泉井”的井水,选用当地优质高粱、小麦、玉米等粮食,在固态泥池发酵,老五续渣蒸馏,于自然中甄选精华窖藏,天、地、人和谐统一。酒质窖香浓重,绵甜爽口,酒尾干净。
为传承道家思想,弘扬老子文化,李耳酒推出的“云上欢腾、又见花开、欢伯呼我、怡然自得”等几款系列酒,均从老子《道德经》中的精髓思想升华而来,充满诗意,充满生命与爱的化合。包装新颖,蕴含浓重的道家文化气息。仿佛这不是一瓶瓶酒,而是一段段千年文化的诉说。开启李耳,又见花开;喝上一口,怡然自得。喝下的是美酒,享受的是自然,感悟的是大道。不妨开启一封李耳美酒,隨着酒香感受老子文化畅想之旅。
第二篇:品经典文化悟智慧人生
内容摘要:“名著导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同时要注意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教学原则
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文化可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名著导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名著导读”的重视度不够,由于高考涉及内容较少而不予理睬,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精神的培养。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探索型和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中“名著导读”栏目的教学。一.阅读经典名著之重要性
高中语文中的“名著导读”教学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型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文学经典作品中不仅包含着巨大的社会文化信息,而且是优秀语言的宝库,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体会名著中用词用句之美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遇到新鲜的语辞和句式可以自己查阅,扩充自身词汇量。可见,无论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是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经典名著都对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情感,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培养读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经典名著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或记录着人类社会的风俗文化,或反映当时的世态人情,或是作者坎坷的心路历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悟作品中包容的社会万象,在文字中体会大千世界的炎凉和人生的辛酸苦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具有远大志向和广博胸襟的人,在漫漫人生路上无畏前行。
最后,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拓展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老师过多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倦怠,而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得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代替老师过多的讲读,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于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二.巧妙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时间的浪费;另一些教师则以讲代读,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阅读时间,无益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于其中提升自我、受益无穷。1.恰当自然的导入
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恰当自然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由课文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拓展联系,引入名著;也可以组织学生推荐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其他学生推荐名著,并设置流动图书馆,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名著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四大名著的热播期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小说的阅读,这样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名著保持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名著导读”的教学中。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和进度表,告诉学生名著的阅读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三网”,而要持之以恒,根据阅读计划按时完成。此外,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时间,较长的假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名著,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恰当的引导。2.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与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阅读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在精神火花的碰撞中得到思维的提升。教师要设专门的阶段小结课,针对学生个人写的小结报告,包括本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体会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高屋建瓴的指点。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大家认真阅读。当然,在阅读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来观察阅读取得的实际效果,同时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开展征文比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可是使学生把自己对名著的思考记录下来,加深理解和应用;而根据名著中的内容进行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加深对名著的喜爱,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4.注重导读之教学原则
在“名著导读”教学的进行中,除了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还应注重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另一,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比如在进行《莎士比亚戏剧》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放一段《哈姆雷特》的戏剧视频,点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阅读中去;而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让大家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心目中曹操的形象,然后开始阅读,这样就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考力。
第二、适宜性原则。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阅读计划,而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手段,不只看重结果,更应该看重过程。此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去理解和感悟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三、合作性原则。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个人的见解难免不够全面,在每个学生自主阅读、勤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价,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畅谈自己的感悟,吸取别人思想的长处,补充自己认识的不足,获得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使“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经典的魅力。
第三篇:聆听自然 品悟人生
聆听自然,品悟人生
——高二(08)班 郭宇洁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无限玄机,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一切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一抹绿意,一缕月光,一朵花蕾,一片落叶,都可以唤起我们心中的情感,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索。
初春萌芽
你可曾像我一样邂逅过白雪未融时,从坚硬的土地里冒出的一抹绿?它看似纤细娇柔,弱不禁风,却无比骄傲地伫立在满地白雪中,宣告着春的开始。
那是经过怎样顽强的拼搏才换来的一次展露?我站在初春尚有些凛冽的风里,对一切生命肃然起敬;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于艰辛中诞生,顽强拼搏以创造辉煌。
暗夜清辉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似乎格外偏爱月,清冷萧瑟的意境渲染少不了它,圆满团聚之时想到的亦有它——只因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消涨更替间带给人无尽遐思——一轮圆盘高悬夜空自然是明丽的,一弯娥眉月半隐于云中却更显凄美。
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写照?人生旅途中怎能没有痛苦与遗憾,甚至有时艰苦卓绝的努力也没有换来预想的成果,但挣扎过后终将有所收获,直至破茧成蝶。完美给人以梦想和动力,残缺使人更加执着地追求目标,更加用心地珍惜所拥有的来之不易的一切,而残缺与完美相互交替,才是真正完整的人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葵花向日
人们总是将莲喻为君子,将菊喻为隐士,牡丹或许是大气华美的女皇,茉莉则该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女子,而对于向日葵,我却无法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的身份。它纯真而热情,无拘无束,肆意地盛开在灿烂的阳光下;它执着而勇敢,百折不挠,始终如一地向着太阳的方向,绽放最灿烂的容颜,将原野装点得比阳光更加绚烂。
既已明白人生是残缺和完美交织而成,那么你我能否像向日葵一样,用最美好的笑颜来面对每一天?或许也会有乌云将我们的阳光遮住,但积蓄与追逐不应该停止,于宠辱中始终保持那份自信和阳光的心态,才能在每一次阳光来临之时做到厚积薄发。
落叶归根
当落叶在秋风中纷飞而下,心中总是禁不住涌起一阵悲凉,感慨生命总是在短暂的灿烂后走向凋零,泯为尘埃。然而此时眼中只有落叶盘旋在空中时对枝干的眷恋,在来年满树新芽展开时才记起它最后一刻扑向大地的义无反顾。
人生的意义同样在于奉献,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刻都在接受来自不同的人的给予,也因此更应该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将自己的点点滴滴融入社会,正如韦应物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为有了这样的奉献,生命才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轮回。还有清风流水,幽林鸟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美丽图景,更是一幅恢宏壮美的人生画卷,其中的每一丝、每一缕,都是大自然在给予我们的启迪,我们一路品味,从中懂得顽强拼搏,宠辱不惊和全意奉献;我们一路前行,走过欢乐痛苦,挣扎重生——自然的启示与人生的奋斗结合,便可以成就天地间最壮美的奇迹。
第四篇:看《浮沉》 品棋局 悟人生
看《浮沉》品棋局悟人生
张亘
“A:你说卖软件和卖冰棍,同是销售,有什么区别?”
“B:其实他们没有区别!”
这是一部关于“卖”的剧。当然我可以用博弈、用商战、用勾心斗角、用人生如棋、用浮沉来形容这部话剧,但个人觉得都没有这个字来的精辟和到位。就像这个社会一样,是一个“卖”的社会,如此简单,如此现实,如此赤裸裸。
曾经问过一个有钱人:“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有钱呢?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她半开玩笑地说:
“因为我会卖啊!”“所有人都在卖,为什么你就能赢过别人呢?”“因为我有一个本事,我可以把我的想法放进他人的脑袋,在这之后就可以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进我的口袋啦!”――如此这般,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卖。
《浮沉》是一部好话剧。从现场一次又一次共鸣的笑声就知道,它无疑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国企得到国家注资,寻求技术革新,企业老员工福利问题,外企销售为大订单不懈努力,外企内部部门斗争;与客户建立关系,市场营销,外企内部上下级的关系;职场性骚扰,回扣,炮灰,不信任;一个小销售成长的心路历程;连办公室里的耳语都是如此的真实。这就是每天在这个“卖”的社会里不断上演的戏码。主人公说她就是一个棋子,是炮灰,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这局以人生为长度的棋局里积小胜为大胜,拿时间换空间,浮沉着„„
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改变我们嘴角的微笑。因为“人往往无法改变事情,但可以改变看事情的心态和方式”。人生这局棋,不到最后谁都无法预言胜负,又何苦只看着眼前。还记得国企的王总处世的态度,如此运筹帷幄,如此韬光养晦,但关键时刻以雷霆万钧之力赢得漂漂亮亮,不变的是他嘴角始终的微笑。看透这个“卖”的社会的本质,但依然愿意天真地笑,这才是真正的赢家。
“A:你说卖软件和卖冰棍,同是销售,有什么区别?”
“B:就像围棋和象棋,前者是无数场战争累计的战役,后者只是单场的战争。赢单场,简单;赢全局,难。人生亦如此。”
薛文烨
我在《浮沉》开演的第一天就看到了这部被誉为职场升职秘籍的话剧,看过后的第一感觉是和《杜拉拉升职记》很像,乔莉就是拉拉第二,他们都是新人,都在做着不得已,不想做的牺牲。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如果两年后,我也驻足社会的时候,我是否也有乔莉的那份魄力,勇敢的对诱惑说不,坚强的对自己负起责任。戏剧很好的把象棋引用其中。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我们只有坚毅的走好每一步,才能踏实的得到最后的胜利。我还记得王总在剧中说过的一句话,“这年头,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下棋的不多。”社会就让我们变的这么忙吗?忙到就只剩下地铁、便当、盒饭、新闻早晚报、电脑、A4纸了吗?“七亿大单”多大的诱惑,乔莉能在业绩面前知道进退,守住自己最后的底线,试问现在在做销售工作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剧中的王总,这个酷似毛爷爷的形象,让观众频繁的捧腹大笑,可是在这个人物的背后,我还是看到了两个字:坚持。是他的坚持,是暗地不动的窥伺,才有机会使得贪污的厂长下台。还有乔莉的坚持,在剧中的这个社会中,乔莉只是一个小小销售员,谁都以为可以操控她,可是偏偏乔莉就是会出色的完成各种任务,应对各种挑战,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看话剧,学会做人的道理。
不得不说的是令人感动的音效,话剧的音效做的很棒,其中有一幕演得是在海南的海边晒太阳,在这幕戏中,除了演员的对话,耳边一直会传来隐隐的海风声,如此的细致入微,一定源于对生活的认真体会。舞美的布置也很巧妙,无线滑板的应用使得舞台变场可以很快,但是否可以再做的更好更自然些呢?仅仅个人的小小见解。
人生如棋,各有棋盘。谢谢《浮沉》,带给我一个精彩的夜晚!
吴加闵
《浮沉》――正如名字一样,剧情发展浮沉,剧中人物浮沉,看完后很受震撼。
一张七亿大单从天而降,刚转行做销售的乔莉破格得到重用,为此拼死拼活,她的命运似乎从此走上好运,但随着剧情发展,事情越来越错综复杂,本来交好的晶通老总王贵林即将卸任,后来交谈的二把手却是个人面兽心,乔莉蒙受着莫大委屈,眼看着七亿大单离自己而去,但最后随着二把手被举报揭发,王总重又掌权,蛮以为七亿大单会尘埃落定,哪知道王总一心为晶通为职工,提出了“空手套白狼”的要求――这一场商场博弈远没有结束,谁主沉浮,无人知晓。
一场戏,剧中每个人物都在浮沉,有下去的有上来的,揭示了职场生存的艰难,商战的险恶,作为普通员工,只是一个棋子,随时都可能当炮灰,但乔莉的话“要想自己的命运不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必须让自己更强太”、“下棋时,如果积极主动,会有另一番景象”,励志鼓舞。
除了剧情的吸引人外,舞美是一大亮点,时空转换迅即,简单干净,节奏紧凑,还有好几次舞台切换引得观众呼喊,在我感觉非常炫非常赞(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看着演员站在舞台上被拖动,那种商战的气势显现出来了。还有两场戏中,一幅巨幅棋盘背景从天而降,导演意图不言而喻。离场时,不经意看到原来舞台地板也是棋盘(不知是倒影还是真实的),意象更加浓烈。最后那红色讲演台的推出,随着演员站立上去,加上若干光束的对焦,犹如刀剑,再加上讲演台的红色映照在演员身上,让人感觉到商战的残酷,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战役。
肖旦婉
上话原班人马加上崔曼莉人气小说,终于在十一月能看到这样一部专业班底的海派话剧。
原作被誉为2008年最具畅销潜质的职场商战小说。有过分渲染的成分,不过这也恰恰暗示了当下年轻人的功利性偏好。编剧较好地把握了小说的主旨和明快愉悦的节奏,完成了向话剧的良好过渡。整场两小时的戏看下来,轻松不已。活泼跳跃的舞台设计,恰到好处的道具灯光,让人倍感自然亲切。这样一场带有浓重时尚氛围的青春励志剧适合在非周末忙碌了一天之后翘着二郎腿欣赏。其实本质和听波波说段子并无二意,都是让年轻人爱不释手的快餐文化罢了。
励志剧其实不好拍,很容易走入《杜拉拉》的循环模式。《浮沉》的推陈出新源于崔曼莉多年职场经历带来的现实贴近。虽然主角仍然是一个只有偶像剧里才出现的乐观善良积极向上的女孩儿,晶通老王也是个老好人抛开私利一心为工人谋福利,还有结尾冠以了“大爱无私”般的宏大主题,但这都不妨碍本戏在内容上是有可咀嚼之处的。烂俗可以有,如果这只是被圈定为某类话剧的象征,不过每一个细腻生动的情节可以完全跳出这个烂俗大放异彩。
围棋的吸引人之处在于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真正的赢家。商场如战场,每个人都绷紧了弦力争在汹涌浩瀚的角斗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放长线钓大鱼,你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每一粒棋子,无论在意或不在意。因为“职场不是重话”,而是必须时刻面对下顿面包的真实生活。“鸿门宴”那场戏有点草率,不过看过了能有些实实在在的反思,就非常不错了。
另外一提,戏中市场部的老板和两位美女下属表现非常精彩,几乎呈现了整出戏的海派风格。只是这个锋芒有些稍稍过头,让人有几分压迫感和不适。此外,背景音乐用到了《棋魂》的BGM和《晓之车》,感觉有些滑稽。
熊志虬
喜欢下棋的乔莉,深谙围棋之道:置身棋局中棋手的高瞻远瞩和作为一颗棋子的上下浮沉,局部战役和整盘棋局在舍与得之间作出的权衡,冲锋陷阵的弄潮儿和犬隐隐于朝的大智若愚„„人生就好似一局棋,胜败输赢,只在一心间。
这部戏以外企职场为背景,讲述了职场上各色人物不同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真实地展现了当代的职场风云和商战中的玄机。点滴的细节,串成完整而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阴谋与阳谋相辅相成,勇气和智慧并力齐发,构成最为惊心动魄的商界博弈大战。
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在职场浮沉多年的老手,都能从这部戏里体会到奋起的动力和博弈的智慧,找到情感的共鸣。
在一个商业社会中,冰冷而残酷的人类原始本能被掩盖在道德和文明的外衣下。权力、欲望、虚荣„„当资本作为了现代社会的元规则时,一切所谓的高尚也无任何高尚可言了。商场如战场,生活是残酷的。弱肉强食是恒世的法则,利益方说了算。每一个人信奉的,不过是利用和被利用,我们终究是某个棋手的棋子而已。当这时,商业的冷血尽显无疑。
当一个团队因为资本的冷血而变得各自为战时,每一颗棋子的利益终究会受到最大的损害,博弈论的智慧中,冰冷的商业的另一面被逐渐的展现――信任。是的,在囚徒困境中,信任是解决困境的唯一办法,在商业交往中,信任也是建立业务往来的根本基石。
正如戏中陆帆所言:卖冰棍和卖软件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就在“信任”两字上。商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博弈,并非简单的一次性交易,而这时,彼此间长久的信任就成了超越冰冷资本的唯一温泉。在资本这个无情的战场上,个人有了信任,他便因相信自己的战友可以为他护住左右而奋勇向前;团队有了信任,它便能摆脱种种制度的约束而走向壮大。
下棋和商业,都需要博弈之道,非一局定输赢。商战永无止境。
这部戏中,可以参悟到职场的不同境界,领略到企业间力量的巅峰对决,根据人气女作家崔曼莉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浮沉》,对于每一个在职场寻找着生命意义的白领来说,具有极高的品鉴价值。虽然短短的两小时内很难将整部小说详尽地展示,但通过编剧对作者的深入领悟和演员对角色的精妙把握,整部戏近乎完美的诠释了原著的精髓。
战场上,生死是一切的根源,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商场上,利益是永恒的驱动,资本,孕化了名利的浮沉。
可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人生如棋局,人心为棋手,在历经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胜败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输赢也不过留与后人的戏说。
人之为人,不在长远,只争朝夕。
张莹
以棋喻人生,喻职场,井不是什么新鲜事。步步为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些都是在工作中的黄金法则。而《浮沉》之中,以特定的围棋作比,我们看到了棋局对于工作的另一个映射――不是一局定输赢,而是在所有的“战场”上都需要盘活。
《浮沉》以外企销售为线索,串起了职场中的各个环节――同事竞争,上下级关系,部门暗中较劲,工作中与客户的关系,与竞争者的关系,包括诈骗,背叛,潜规则,贪污„„小小的场景转换之间,一张商战的纵横大网铺展开来。小小的销售新人,便挣扎在种种关系之中,受人摆布,身不由己,每一种都需要好好处理,但又处处矛盾。
这是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却又如此真实。所以,整个故事虽然是围绕乔莉而讲,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职场全局的面貌。职场如棋,慎重考虑每一步,每一个环节,固然重要。但它更是需要人们纵览全局,把握方向,找准道路。乔莉的奋斗道路固然可敬可佩,然君不见,全场那一次热烈的掌声却是献给了老姜级的王贵林。毕竟,他才是那个纵观一切,掌握一切的人物啊。
其实,职场商战比棋局更险恶,因为它不只是两方之间的较量,很多时候,三方、四方,甚至更多方之间战斗和博弈。敌人和朋友,随时随地都会调整互换。双赢互利应该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如乔莉完全不必耿耿介怀于王贵林“利用她”搜集于志德的不利证据,在这件事上,所有人拿到了该得的结果,那么也就最好了。
但又其实,职场比棋局更好的是,我们身处其间不会如棋子一般,永远默默不说。我们只是小人物,我们只能当小棋子,我们无法真正摆布棋局的走向。但是再小也可以自己思考,也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乔莉与于志德的对峙便来自于自己的把握。而那封如此张扬的、直接寄去总部的“炮轰”信也不一定都是她负面影响。很多时候,逼不得已,那就索性用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即使被逼得无路可走,也是可以选择反击的。毕竟,一个人被扯进竞技场和自己昂首走进去有着很大的不同――也许是最大的不同。
第五篇: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
【摘要】文章探究了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艺术,强调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并适当补充调整史传文教学内容,探讨文言知识规律,品悟文学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误区“文”“言”关系
有人说,如今学文言文正如煤的形成,无论学生付出多少,得到的只是一小块。
有人说,文言文如一门晦涩难懂的“外语”。
有人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文言早已是明日黄花,学它甚用?
……
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是的,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误区。
镜头一: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总结“之乎者也,因为所以”的用法,整个课堂俨然成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而今人——学生们却昏昏欲睡,恹恹欲逃。实在苦煞!
镜头二:教师口若悬河地大谈文言文结构之精巧,文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学生却一片茫然,书上一片空白。原来教师在学生未扫清文字障碍时就架空了大谈文法。实在难煞!
而语文教学不应成为让学生倍感痛苦的事,语文教师也应深刻地反思和执著地探索,高中文言文到底如何去教?
我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永远不忘终极的人性,不忘对社会的关怀,不忘用人文精神来驾驭“技术理性”。而深度语文的追求便是径由思,抵达诗。“思”是每一堂课上得扎扎实实,调动了思维,触动了灵魂,而“诗”是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每个人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虽然文言文教学似乎与深度语文的联系不大,但实际只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它也能给人带来享受和收获。经过几年的摸索、实验,我总结了一些有实效的方法。
文言文一般要花三课时,其中两课时花在背诵和解决字词上,一课时讨论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让他们花15~20分钟朗读课文,期间对字词的问题给予提醒和纠正,并要求他们在学习古文期间,抽出一定量的时间来背诵。接下来的25~30分钟,要求学生当堂笔译课文,不允许他们借助任何参考书,只允许借助词典和注释。下课后收起作业本,重点抽出一个组(大约10人)详细看,做好作业记录。如果学生当堂没有翻译完,也要收起,在自习课上发给他们,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第二课时,与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基本上是主题式的讨论,既涉及内容,也涉及形式。
第三课时,把翻译遇到的问题全部筛选出来,并对课文里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归纳,还可以背诵课文。
三课时结束以后,学生还需再翻译一遍古文。
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考虑到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扫清“言”的障碍,只有把文字表面含义与用法大致弄懂了,才有可能去进一步体味文章写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注释便是他们扫清文字障碍的钥匙;另外,学生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
风格之新、手法之巧,还必须落实到笔译、读译一体化,读是基础,是为译做准备,译是检验、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让阅读教学与高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些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相接轨。而高中史传文的文言文教学更能体现正确处理“文”与“言”关系的重要性。
人到高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为了那心中的梦而行色匆匆。而学生似乎陷入“多做题就能拿分”的误区,在语文教学方面,由于很早就进行高考考题复习,所以师生大多关注各类练习及试卷,而忽略老教材高中第六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尤其是第六册的文言文单元,其实对学生文言文考点的复习影响尤深,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认真地学习、研究,受益匪浅。因此,我在复习时补充了这个单元的内容。
第六册选文为《史传》的三篇文章和一篇反映司马迁真实心迹的《报任安书》。而高考文言文材料,史传文一直是传统内容和重点内容,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典范的史传文的特点,想必编者也是基于此点来安排的吧?
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我们用敬仰的目光与虔诚的心灵去靠近它,理解它,深入到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丰富的感情,是必须的。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去阅读和研究这个单元。
在沿用往昔有效的教学安排的同时,又要灵活安排。我想先让学生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于是先让学生阅读此单元后的一篇文章《司马迁与<史记>》,让学生找出《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之具体体现。
有了整体了解后,我没有按单元选文的顺序去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选文的难易程度,大胆地进行了调整。先学习浅显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而最后学习的是颇难理解的《报任安书》。
而在具体教学时,又要灵活而巧妙地设计选文的重难点和对教材要有深入的挖掘。如《屈原列传》,我就大胆地抛弃传统的全文式教学,而只选取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其余内容则让学生课后阅读;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扫清文字障碍后,引导学生体味文章塑造人物时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品味细节之美和言行的作用,让文言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高三第六册文言文只有四篇文章,但要把它们和高考复习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这四篇文章,归纳文言知识点的用法和含义时,要提醒学生掌握应试技巧。(1)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2)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用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3)注意做词法、句法分析。比如“以”用于名词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是介词,而在表行为的动词前,一般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4)分清虚实,审视语气。文言虚词大多是以实词借用或虚词虚化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要准确弄懂词义及用法,就要先分清这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是虚词还是实词。有的虚词只是起表达语气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审视句子和语气。
掌握了这些技巧后,再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内重点篇目、重要语段熟悉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慢慢积累、感悟。
我们所处的时代,处处“心有灵犀一点通”,而网络时代给人带来的浮躁、功利也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极的人性,让人们诗意地生活。
在喧嚣的世界里,有一种静气固守在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心去悟“言”之道,品“文”之美,那么文言文便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