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生产技术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009-09-27 15:13:2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42
大连全禾菌业刘永昶 王德林
摘要:黑木耳是中华民族食之瑰宝,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地栽黑木耳十年发展成就辉煌。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产业的发展。黑木耳市场前景广阔,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是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方向。
黑木耳俗称细木耳、光木耳、黑菜,我国古文献中称之为木枞、树鸡、木蛾、木栭等。现代生物学分类中,黑木耳属于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木耳有毛木耳、皱木耳、盾形木耳等十几个亲缘种。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东北亚,尤其我国北方地区。南半球、北美与澳洲温带地区很少见,仅在澳洲东南发现,欧洲温带木耳多生于接骨木、栎木上,但黑木耳较罕见。寒带没有黑木耳,热带和亚热带(除高山地带)也少有黑木耳,?只有其近缘的毛木耳、盾形木耳等高温品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木耳是特定的气候、生态、树种条件下,大自然孕育的“精灵”。我国野生黑木耳分布在东北、华中、华北以及西南各个省、市、自治区,以东北黑木耳为最好。
一黑木耳——中华民族食之瑰宝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是我国特产,也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倍受亚、欧、美洲各国市场的青睐。
我国人民对黑木耳认识、采集和食用的历史悠久。远在周、秦之前,我国的祖先就懂得采食黑木耳,《周礼》记载国宴功臣时32种美食中就有“芝”、“栭”,“栭”即木耳。《礼记》中称“木栭„„皆人群燕食所加庶馐也”。北魏《齐民要术》有“木耳菹:取枣桑、犹软湿者„„柞木耳亦得”的黑木耳烹饪方法的记述。唐宋时木耳即成馈赠佳品,有很多赞美黑木耳的诗词名篇。作为药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唐本草注》、《本草纲目》等重要医药学著作中都有记述,“木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等作用。中医学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补血活血、镇静止痛、崩漏虚弱和润肺、清涤胃肠的作用,是纺织、矿山、理发工人传统的保健品,用以清除人体污染,是难以替代的特殊医疗保健品。
黑木耳滑嫩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被誉为“含铁食品之冠”,其含铁量是牛奶的1850倍,含钙量是稻米的60—80倍,维生素B2是米、面的10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干黑木耳蛋白质含量占12—16%,有“素中之荤”之美誉。
国外食用黑木耳的习惯都受到我国的影响,所谓“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黑木耳”。据张树庭先生引证资料介绍,明清时期,华人大批涌向南洋,大量采集当地的毛木耳,并从我国大量输入黑木耳。十八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者从我国和东南亚大量贩运黑木耳和毛木耳,从香港集中运往欧美各国,从而黑木耳名扬世界。
198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教授海斯特研究表明,黑木耳能降低人血凝块,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奇效;而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类物质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黑木耳腺苷等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他们声称找到了中国人长寿的秘密,因中国产
黑木耳,从而在欧美公众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木耳”热。在国际市场上优质黑木耳售价可达6—8万美元/吨。在德国鲜(水发)木耳售价达40马克/公斤,而瘦猪肉才卖到14马克;美国鲜(水发)木耳8—10美元/磅,一市斤优质黑木耳、香菇在美国可换回一吨小麦;日本每年消费黑木耳2.3万吨,其消费量20年增长223.2倍。建国后,我国出口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就是黑木耳。我国制定的第一个食用菌标准是1986年商业部制定的黑木耳标准。
近年来,我国著名医学家洪昭光、齐伯力等专家的《健康讲座》,面向大众介绍黑木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保健品”,“每人每天吃上5克黑木耳,可防治血栓”。这在我国大中城市人们的餐桌上,刮起了一阵“黑色旋风”,使黑木耳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二 黑木耳的栽培是我国特色产业
木耳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双孢菇、平菇、香菇、木耳)之一,木耳栽培主要是东亚、东南亚。日本、菲律宾、泰国以及我国南方主要栽培毛木耳,黑木耳大规模商品化栽培只有中国,是我国特色产业,没有国际竞争。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菌品种,到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本草注》有“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蕈即是木耳)”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用菌栽培方法的记载。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直到清代,大巴山东段成为木耳最主要产区。这种方法也逐渐传到我国南北各地,清朝我国东北长白山也开始大量种植黑木耳。这种粗放原始的方法,或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或将浸木耳的孢子液浇在砍下的木段上,靠天收耳,产量极低。
解放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还被林区耳农延用。
70—80年代后,上海农科院以及河北、黑龙江、福建等地科研部门开始用木屑、棉壳、玉米芯进行黑木耳栽培的研究,并仿照菇类栽培尝试用瓶栽、块栽、床栽、袋栽等不同模式,取得一定成就。
90年代初,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总结十几年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理论技术体系。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有“五大发明突破”、“六大技术改进”;以木屑、秸杆为原料,每袋装1斤干料,产干木耳40—5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走向了田间大地。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国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获两项发明专利,2000年被中国菌协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研成果”。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日本《朝日新闻》等国内外上百家新闻单位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
1998年南北水患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木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砍伐木段栽培食用菌明令禁止,成为木段栽培黑木耳终结与地栽黑木耳发展的转折点。截止2004年,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列入国家计划整十年,地栽黑木耳推广到全国除西藏、台湾外所有省市自治区,有20多万栽培户,年栽培量突破25亿袋,年产干耳10万吨左右,年产值约达50亿元。东北林区和秦巴山区地栽黑木耳产业发展最快。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是地栽黑木耳项目的发源地,目前已成为地栽黑木耳最大产区,东宁、林口、海林已成为全国生产大县。1995年东宁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开始到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考察引进地栽黑木耳项目,技术培训1000多人,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被中国食用菌协会确定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创办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绥阳木耳大市场”,今年全县黑木耳栽培2.4亿袋,产量近万吨(约占全国10%左右),居全国之首。黑龙江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地发展势头都很强劲。
吉林省近年来地栽黑木耳发展迅速,吉林黄松甸镇今年发展到8亿袋,遍地都是黑木耳,成为与东宁县绥阳镇齐名全国黑木耳大镇。
在陕南、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年生产已达1亿袋以上,仅次于东北林区的第二大木耳生产基地。该地黑木耳多以林下地摆栽培、全光育耳为主,以适应当地温湿度高的特点。
我国山东、江苏、湖南等产棉区,人们用棉杆、棉壳为原料地栽黑木耳;吕梁山区用玉米芯、果树枝条地栽黑木耳;在甘肃、新疆地栽黑木耳作为旱地节水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列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项目,在广西、云南的老少边穷市县,地栽黑木耳使许多农户脱贫致富。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林地木耳、玉米套种、果园木耳等区域化栽培模式。人们把地栽黑木耳在南方的推广称作是“北耳南移”。
四 地栽黑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
和所有的新技术一样,地栽黑木耳在其发明推广之初是先进领先的,但面对今天的科技进步与市场变化,就显示出许多的不足:
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两低)是其不足的主要根源。目前地栽黑木耳和我国其它食用菌生产一样,采用手工作坊、分散无序的小农生产方式。全国20万户耳农,家家搭灶、代代转接,拼劳力、等季节、靠经验,都在无标准地低水平重复。
成本高、风险高(两高)是其不足的主要表现,落后的生产方式,都是靠原料与劳动力的累加,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但其结果如同锹镐锄镰种地一样,耳农忙了大半年,还要面对菌种风险、技术风险、气候风险、污染风险的步步困扰。
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差(两差)是其不足的最终后果。非标准的生产,非人为控制的气候,再加上大量农药的薰蒸,挫伤着菌体活力,损害着劳动者的健康,更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有的连无公害标准都达不到,别说绿色标准、有机标准,怎能通过国际市场的个个 “壁垒”?20多万耳农都在忙栽培,谁在搞加工、搞品牌?产业链条短得可怜。入世以来,许多人原以为食用菌出口迎来了机遇,但据中国菌协报道,近5年来食用菌出口创汇损失近50亿元。面对国际市场高出我们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耳农收入的还只是原料钱和辛
苦钱,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效益空间我们没有占据。
针对目前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抓住症结,打开瓶颈,找到出路,明确方向迫在眉睫。地栽黑木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和拉长产业链条(一提一拉),只有这一提一拉,才能和国际大市场接轨,和国际要求的标准化接轨。
五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方向
提高生产栽培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设施提高生产水平,改变生产方式,是广大耳农最期盼的事情。而“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正是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方向。
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是我们近两年主攻开发的食用菌科研项目。建立标准化菌包(种)厂,采用以液体制种为技术核心的整套机械化制袋、灭菌、接种、养菌的一条龙“液体菌种菌包机械化生产线”,可像工厂中生产工业零部件那样快速、大量、高质量地制作和培养高质量的菌包(种),然后将菌包分散给农户出耳。
黑木耳生产的特点是:主要劳动、技术、时间、风险都集中在前期制种、做袋、养菌环节,而后期出耳则粗放简单、占地较多。该模式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前端由企业组织生产,通过标准化生产线,化解了烦琐、复杂、长时间、高污染的制种、做袋、养菌风险,并且克服了化学农药消毒造成的污染;后期由千家万户承担,回归自然环境下出耳,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优质黑木耳。龙头企业还可以利用生物保鲜技术进行加工,直接供应国内外精品超市。该项目是农业产业工业化生产的典型,尤其适于政府“公司加农户”方式发展。和普通地栽黑木耳比表现出六大优势:
1、周期短:从制种到采收前后不超60天。其中液体制种仅3天(是传统固体菌种的1/10),养菌需20天左右(是过去的一半),出耳仅30天左右。
2、成本低:生产中降低菌种成本(用种成本3分钱/袋左右)、劳力成本(省一半以上),简化了工序。
3、污染少:黑木耳菌丝比一般菇类弱,因此传统的栽培方法污染率高,而液体菌种萌发吃料快(24小时菌丝布满培养料面);液体菌种自动接种机可在百级无菌环境下,整筐快速接种,能有效控制污染。
4、出耳齐:栽培黑木耳,菌龄比其它菇类更敏感,菌龄越长,形成子实体能力越差。液体菌种使黑木耳养菌加快一倍,袋内菌丝上下菌龄差异小,上下出耳一致,因此,黑木耳最适于液体菌种栽培。机械化制作菌包,拌料匀均含水量精确,装袋标准一致,所以出耳整齐,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产量提高11%左右)。
5、标准化:机械化与自动化、工厂化使该生产可控性提高,生产质量有保障,能够确立制定和执行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的黑木耳产品整齐一致,生产全过程不施化学药物。
6、产业化:该项目既可投资建厂独立实施,又可带动千家万户,可从生产到加工产业化综合开发。
液体菌种标准化地栽黑木耳,使生产由手工变机械了,成本由高变低了。技术由复杂变简单了,规模由分散变集中了,周期由一季变多季了,风险由高污染变为低污染了。
伊春林业局2004年初引进了一条液体菌种菌包生产线,仅一个月生产菌包60万袋,分散到林区职工60户家庭进行出耳,袋产干耳均在1两以上。过去60个农户生产的设备投入远远超过这一条生产线,而这条生产线却化解了各家各户的风险。伊春市、黑龙江省及森工系统报刊、电视台予以报道,反响强烈。
普通地栽黑木耳产业在过去十年发展中,创下了辉煌,而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将使黑木耳产业实现工厂化、标准化改造与革命。
健康产业是廿一世纪最大的产业。黑木耳以其特殊的保健价值,决定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韩国、俄罗斯等过去较少食用黑木耳习惯的国家,也开始大量进口黑木耳;欧美国家曾限制进口中国黑木耳,所以长期处于有价无货状态。然而我国目前黑木耳总产量仅10万吨,仅国内12亿人,按“每人每天食用5克”标准计算,还供应不到2天,若全年供应产量需提高200倍。此外,拉长产业链条可创更高附加值,黑木耳多糖提取、黑木耳各种制剂、黑木耳保鲜包装等精深加工产品,国内外市场更是前景无量。
第二篇: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而持续地增长,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都将激发电影业的潜在市场。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如何应对国际电影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何在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迎接国际电影市场的挑战,丰富电影市场内涵,成为当前电影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文化产业
电影 电影产业
现状
技术革新
挑战
电影市场
【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1】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对促进社会文化的流通和发展,带动其他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产业是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和影院的整体链条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影视制片、制作、发行、营销、放映、影视服务传统产业内容以及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培育等新型产业内容。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要分制片、发行和放映三大领域。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由六大电影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电影企业和以华谊兄弟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组成。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核心产业,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成就。【1】
自1993 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 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03 年才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5 年,借助于2002 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这些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种种可喜的成果。【2】2003年来,“年均增长速度27%,年产量接近500部,其中有100部达到院线标准,票房收入达到100亿。”从创意、科技、文化、经济到商业价值、娱乐功能等方面节节上升,从宏观产业结构、市场秩序、融资体制、生产理念、人才建设到微观制作流程、企业运营、作品运作方面呈现良好上升态势。投资方呈现银行、地产商、煤矿主等多元投资形式,创作面貌涵盖了武侠动作、惊悚、喜剧、古装、歌舞、谍战、灾难、言情、儿童等方面。文学层面,从故事选材、叙事能力、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内涵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现代人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中华民族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可以说,从各个方面我国的电影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渐壮大。【3】总言之,产业化以来的中国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表现在电影产量、票房收入、经济效益逐年上升,还体现在院线建设日趋成熟。此外,制片主体的增加、资金渠道的拓展、电影制片单位获得新生、国产片票房超过进口大片、海外销售收入增加等,也是产业化以来电影业的巨大变化的体现。【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是二十世纪科技领域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它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主流技术。电影是科学和技术的结晶,它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可以说,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影艺术不断呼唤着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电影的腾飞插上了更硬的翅膀,科学技术的提升给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开拓了心思路、新手法、新样式。【5】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之所以能称霸历史,除了完善的制片厂制度、流水线的产业制作方式、明星制、经典电影叙述模式、广纳世界各国电影奇才以及金融业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外【注2】,更是因为其采用了数字技术。如今,对美国电影而言,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保障票房的最大卖点,不断地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视觉奇观。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就是一部超越一切二而难以被超越的经典之作。其中综合性地运用了多种最先进的视听技术,将科技融汇于艺术创作独特的语言之中和观众现场体验当中。【5】《阿凡达》以全球28亿美元的成绩创造了电影史上新的票房纪录,开创了“3D 电影元年”,也揭开了电影制作的新纪元,继而引发了2010年的“3D狂欢年”。国际电影产业正受着3D技术的洗礼,那么对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应对3D技术带来的变革,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并做好迎接国际电影市场带来的挑战,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钟丽芳在《环球企业家》中说:“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在爆发式的发展阶段,每年有30%的自然增长,产出的电影和银幕数越来越多,但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效制作。”【注3】中国3D电影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处于数字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存在的缺憾在于:电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体系基础薄弱,我国虽然已经掌握了国外主要数字3D 电影放映系统的技术特点,但拍摄、制作尚处于探索阶段,3D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数字3D放映辅助设备尚未国产化;国内的电影内容制作部门大都属于小作坊式的产业结构,产业资源规模小,制作资金匮乏。目前,国产3D电影同样并不能获得充足资金,其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优秀片源内容和数量尚少,不足以支撑市场发展,3D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硬件设施增长迅猛,却基本处于“中国人修高速路,跑的多是外国车”的状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后备力量不足;数字化发行网络和统一放映服务技术平台亟待进一步规范化中国电影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诸多数字化发行网络和放映服务技术平台建构的缺失。
为此,发展中国3D电影产业,我们考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建立国家级3D技术基地,实现制作和设备国产化。以本土制作资源、技术为核心,市场化运作,实现中国数字电影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国际水准。在全国建立三至五个布局合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适应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大型数字化制作加工基地,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牵引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要鼓励民营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兼顾各方主体利益,加大国家级3D技术基地建设,为中国数字电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
二、好故事比技术更重要:确立数字内容产业创作理念。3D是一种技术,但也只是技术,不能只着力于追求3D的电脑特技效果和画面质量,技术难成电影主体。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一个好故事永远比好技术更重要,技术只是电影的一个补充与修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花木兰》、《功夫熊猫》之后,中国元素炙手可热,我们应立足中国文化的创作理念,真正创作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好故事,发展中国数字内容产业;
三、加快电影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人才向数字电影研发领域聚集,加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力度,是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品质的重中之。有创意的人是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驱动者。创意产业是全球化市场中传递重要表象的文化产业,它们是聚合的服务环境中传递基本资讯与娱乐服务的产业,同样需要有效率的研发工作,以便来持续创新以及提供内容与应用;
四、鉴于内需市场不足以支持产业的扩大发展,应推动业者向外发展,形成共同出资、共同版权、共有品牌的国际合制合作模式,以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竞争全球电影市场;
五、通过产业链条化,形成立体消费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3D电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需要创意、制作与技术的支持,需要多种配套产业并行发展,通过产业系统的支持,产生价值系统,以推动持续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中国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不是单纯的技术,也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新技术推动新经济模式的建立,产业链条化促进异业整合增加产值,吸引外资发挥市场潜力,促进区域经济成长与多样化,推动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6】
本世纪是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科技内核推进发展的最辉煌的时代,电影科技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壮美景观,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形式开辟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中国电影更宽广的前进道路,中国电影人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注释: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康亚伟 胡守贵 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魔幻摄影棚 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加速向好莱坞渗透王卜 环球企业家-2012年1期 1电影产业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代冰 刘凤 现代商业-2012年2期 2张献民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观
3中国电影产业化思考曹锐 发展-2011年10期
4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康亚伟 胡守贵 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5科技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肖永亮 科技智囊-2011年11期 6.中国3D电影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司峥鸣 学术交流-2012年1期
第三篇:水轮机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心得体会
水轮机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心得体会
金涛 能源学院 1120200113
为期五周的小学期,让我对水轮机这一课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了解到,水轮机是一种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这种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因此水轮机是为水能利用和发电服务的。水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能依赖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和洪水开展了斗争并学会了利用水能。公园前二千多年的大禹治水,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颂。公元37年中国人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鼓风设备-水排,公元260-270年中国人创造了水碾,公元220-300年间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水磨,这些水力机械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缺点是笨重、出力小、效率低。真正大规模地对水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在近代工业发展和有关发电、航运等技术发展以后。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指通过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来进行对河流水力资源在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以及水产等发明的综合利用。我国的水电发展设备事业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蓬勃发展,1975年我国还只能自行设计制造7.5万千瓦的新安江水电站,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及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我国的水力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设计、制造的水力发电设备远销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南斯拉夫、越南等国,受到了这些国家的欢迎。
水轮机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它属于流体机械中的透平机械。早在公元前100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水轮机的雏形—水轮,用于提灌和驱动粮食加工器械。现代水轮机则大多数安装在水电站内,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水电站中,上游水库中的水经引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作完功的水则通过尾水管道排向下游。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
通俗点说,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风车一样。因为水(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其实他们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的。只是在水轮机的另一端,有一个励磁装置,也就是发电机。这样就可以发电了(当然还有导线,变压器,转速控制器之类的)
水轮机及辅机是重要的水电设备是水力发电行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其技术发展与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在我国电力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我国水轮机及辅机制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经济规模及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我国水轮机制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水轮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两大类。冲击式水轮机的转轮 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不变,主要是动能的转换;反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能和动能均有改变,但主要是压力能的转换。
冲击式水轮机是借助于特殊导水机构引出具有动能的自由射流,冲向转轮水斗,使转轮旋转做功,从而完成讲水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水力原动机。在冲击式水轮机中,以工作射流与转轮相对位置和做工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切击式水轮机、斜击式水轮机和双击式水轮机。
切击式水轮机工作射流中心线与转轮节圆相切,故名切击式水轮机。其转轮叶片均由一系列呈双碗状水斗组成,故又称水斗式水轮机。切击式水轮机是目前冲击式水轮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型。其应用水头一般为300-2000m,目前最高应用水头已达到1771.3m(澳大利亚的列塞克-克罗依采克水力蓄能电站,水轮机出力P=22.8MW)。斜击式水轮机主要工作部件和切击式水轮机基本相同,只是工作射流与转轮进口平面呈某一角度α,射流斜着射向转轮。斜击式水轮机适用于水头在35-350m、轴功率为10-500kW、比转速为18-45的中小型水电站。双击式水轮机水流先从转轮外周进入部分叶片流道,消耗了大约70%-80%的动能,然后离开叶道,穿过转轮中心部分的空间,又一次进入转轮另一部分叶道消耗余下大约20%-30%的动能。这种水轮机效率低,一般适用于H<60m,N<150kW的小型水电站。
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个圆锥形筒的下端焊接两个或更多个出水曲管,圆锥形筒可绕中心竖直轴自由转动、往筒里灌水,水从下端曲管中流出时产生沿水流方向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以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曲管上。这样,圆筒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作用下,绕竖直轴转动,直到筒中的水流尽为止。这个现象也可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配图中是水轮机模型转动时的闪光照片。反击式水轮机可分为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和贯流式。轴流式、贯流式和斜流式水轮机按其结构还可分为定桨式和转桨式。定桨式的转轮叶片是固定的;转桨式的转轮叶片可以在运行中绕叶片轴转动,以适应水头和负荷的变化。各种类型的反击式水轮机都设有进水装置,大、中型立轴反击式水轮机的进水装置一般由蜗壳、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组成。蜗壳的作用是把水流均匀分布到转轮周围。当水头在40米以下时,水轮机的蜗壳常用钢筋混凝土在现场浇注而成;水头高于40米时,则常采用拼焊或整铸的金属蜗壳。
在反击式水轮机中,水流充满整个转轮流道,全部叶片同时受到水流的作用,所以在同样的水头下,转轮直径小于冲击式水轮机。它们的最高效率也高于冲击式水轮机,但当负荷变化时,水轮机的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击式水轮机都设有尾水管,其作用是:回收转轮出口处水流的动能;把水流排向下游;当转轮的安装位置高于下游水位时,将此位能转化为压力能予以回收。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水轮机,转轮的出口动能相对较大,尾水管的回收性能对水轮机的效率有显著影响。
第四篇: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商品已经有五年时间了,超市经营生鲜区已经普及,经营的现状喜忧参半,忧的是基本管理问题较多,一些企业不得要领,总感觉做不起来;喜的是超市经营生鲜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在发达国家(美、德、日等)相当部分农产品是通过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销售的,中国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市生鲜经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必然趋势。
一、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1、生鲜供应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入世之后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中的粮、油、棉、糖等大宗品种处于比较劣势,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则有相当大的数量和价格比较优势,这些品种恰恰是超市生鲜经营的几个主要品类,如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这也是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物流和研究对象。
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
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农业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许多产业相关联,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始终,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网状分布。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生鲜供应链与农产品产业链所涉及领域基本相同,但生鲜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
2、农产品流通环节现状
①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
② 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目前的市场架构与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有关,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例如:平均每2-3万人规划设置一个2000-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服务半径约500米。现有农贸市场虽然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只经营未经加工的生鲜初级产品,但由于商贩享受低成本包税经营,这就在商品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迎合了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
从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看,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又给季节性和区域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③ 连锁超市生鲜区的主渠道作用
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如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产生了一个数额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其中包括: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容管理方面的成本在内)。一旦把蔬菜加工成净菜,就会减少大量的后续工作量和成本开支,蔬菜本身也可以得到梯次开发和利用。
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就是其价值所在。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生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生鲜商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才真正是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现在农业产业化所提倡的订单农业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销直接见面的合理性。
生鲜经营的当前情况也反映了这样的市场趋势,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也迫使它们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寻找更为直接的农产品供应商,不仅与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联系,有的企业甚至投资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品种、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蔬菜生产基地也在绕开批发环节,向下游发展直销业务,现在上海已形成多种蔬菜生产与销售对接形式,每天直销、直供的蔬菜达1300多吨,占全市日供应量的30%以上。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经营场所的生鲜产品质量、集成度和经营环境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适应这种消费趋势的连锁超市生鲜区将会成为生鲜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并对现有的农贸市场和部分批发市场业务形成相当的冲击,而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也应该关注超市生鲜经营的发展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1、谁来衔接农产品的生鲜配送?
连锁超市: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物流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中间商或供应商: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当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品控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面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虽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经开始认识并起步了。
3、投资建设依据
① 生鲜商品的采购渠道分布状况
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本地采购和产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叶菜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类(蔬菜基地)、鲜肉类(肉联厂)、鲜活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浆、豆制品)、半成品凉菜、切配菜等;产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冻水产、干鲜制品、加工制品。
②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
——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从产地采购,或面向全国招标采购;
——部分高毛利,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自己加工生产,解决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不清的疑虑。
由此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的生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多向产地市场采购,同时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中介商和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采购渠道;这又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程度,使连锁超市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③ 有利于投资合理性
生鲜加工设备一般要占到大型综合超市总投入的1/3,合理规划这类设备投资十分重要。如果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大卖场部分前期加工工序设备可以集中投资,也避免设备过度投入;而对生鲜现场加工场地不足的小型超市连锁业态店面,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保持生鲜经营品类和品种的经营规模和完整性。
④ 有利于产品品质、加工和管理标准化
如果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各店分散经营的生鲜区要建立起统一的生鲜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各店统一执行这一标准存在着相当的困难,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使有些外在的标准化问题直接摆在每一个连锁店面前。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后,外部问题的影响会在加工配送环节化解,大大减轻单店生鲜区的管理压力。
⑤ 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店铺的存货和损耗
生鲜经营的难点之一是损耗问题,对于鲜活易腐产品,合理有效地控制单店产品库存量是一个关键环节,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调控作用,单店的安全库存和最低订货量很难压下来。
综上所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调控大宗农产品物流和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的物流联系,并以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为合理和有效。
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1、农产品物流中心和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区别
在农产品产业链上,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的不同位置,其特性和功能会有所差距,并主要分为几类:
农产品物流中心(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属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并是本地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地,是以大物流为主的,如全国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北京新发地、大钟寺、岳各庄;山东寿光;深圳布吉(年交易量达160多亿元)。另一类是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山东烟台苹果批发市场等。这类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年交易量很大,但批发市场数量有限。
城镇农贸市场:处于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下游,是面向城乡居民消费的集贸市场。
农产品配送中心:由于近年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也日益普及化和大众化,农产品配送中心是面向规模化经营的连锁超市生鲜区提供的加工配送服务。
因此,连锁超市的生鲜区及其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有上下游的区别,服务对象和运作方式各有不同,主要竞争者是农贸市场(肉菜市场)和部分销地批发市场业务,现在由于市场布局和满足度不高,竞争的态势不很激烈。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面向连锁超市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2、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
位置:处于整个生鲜供应链的后端;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规模:经营规模比大物流中心小的多;
类型:属于多品种、小批量、频率高、响应时间要求短;部分生鲜制成品加工属于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操作形式,并要求专业性比较强的配送系统;
功能:比一般常规配送中心的功能复杂,属于灵活性和柔性化要求较高的配送中心;
服务半径:由于生鲜产品保温和加工制作周期等原因,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有限。
3、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① 业态和规模的问题
连锁超市的业态和经营规模影响着超市生鲜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而面向连锁超市生鲜区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需要依据本连锁超市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考虑自身的建设规划。
一般来讲,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连锁超市及其生鲜区的规模化经营,无论大卖场的单店经营规模,还是小型超市的连锁规模,没有生鲜经营规模,加工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小型超市大规模连锁:单店规模小,经营方式更多地表现为便民性和功能性服务的特点,所以无法期望其产生大卖场生鲜区的热烈现场气氛和销售业绩,应注重生鲜经营的功能性商品组合,因此它对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依赖性非常大,特别是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增加生鲜经营,加工配送中心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连锁经营初期,由于能够集合相当的生鲜商品品种和销量,部分制成品可以在超市现场加工解决,同时以色、香、味吸引顾客,当在同一地区形成连锁规模后,最终会面临生鲜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投资组合问题。
连锁生鲜超市(连锁生鲜专卖店):这种业态形式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从有先行者开始涉足,到产生市场效果,以至成为主力业态之一,还要一个发展过程,而生鲜加工配送和完整规范的冷链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生鲜经营才能从作为连锁超市集客目的的手段,逐步成为超市经营的利润增长点。
② 综合规划和分步实施问题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生鲜区整体销售预测和企业后续发展来确定加工配送的规模定位和设备配置,也可以在综合规划的前提下,考虑分步投资建设。
一般初级产品市保鲜转配(部分产品还需要厂家直配,如:豆浆、豆腐等),制成品如面包、主食厨房、熟食配菜则需要投入加工设备了。
③ 产品加工方式灵活转换问题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部分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生鲜加工合作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鲜制成品采购时,生产的批量和标准化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及品质,供应商配送的生鲜制成品往往在采购谈判过程中无以为凭,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是一个模糊概念。为了降低成本和加工标准化,由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阶段性的功能,当部分产品转为自制,产品加工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是透明的问题,在产品更新转换时,自制产品也可以再转为由供应商加工的定牌产品,此时的采购谈判所订出的价格和质量标准就是确定的了。这样品种的收拢和外包之后,可以使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转为稳定的供需关系。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中一定要以利润为核心,如果自制和外协加工并存,我们会以自制为主,以扩大利润空间;那么,自制和定牌生产的调整转换,既有产品更新的转换;也有销售旺季,自有加工能力不足时部分产品外协加工;也不排除自己开发,外协加工。
外协加工标准:配方、工艺、设备特殊;
配方、工艺、设备和成本核算过程清晰;
基本类半成品(部分加工工序外协),如标准急冻面团
目的:带动外部小型加工企业群体,调整生产能力的互补和余缺。
④ 自有品牌产品加工问题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生鲜产品除非加工技术特殊,采购渠道特殊,一般生鲜制成品的可仿制和复制性比较大,但由于加工配送中的容易进行定牌包装,如:红富士苹果、新疆香梨等。要把产品开发、产品特色和自有品牌结合起来。
如新疆葡萄出口到香港摊着卖,而美国品种吊着卖,我们的葡萄虽好,但价格却卖不高。又如源自中国的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品牌优化后返销中国。
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和自有品牌包装工作最终会集中到三个关键点:
食用性标准,如:绿色或者有机食品标准;
内在质量和产品保鲜期;
产地或经营者品牌标志。
例如:联华的20多个大类的自有品牌产品中,就有部分生鲜类产品,“阿强”蛋、大米等等。
⑤ 电脑管理软件的开发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会对管理软件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响应速度,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配送作业,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连锁店铺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或者出于保鲜销售的考虑,每天两次甚至三次的配送情况都可能出现,时间性强,这样实际上对信息传输、汇集、反馈、分析、成本核算等的信息处理要求相对较高;二是商品核算,通常可以分解为毛利目标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单品管理和盘点管理等几个环节,要使这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核算方式程序化。
⑥ 生鲜配送中心的品种结构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品种选择上,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品种选择标准,应选择销售量较大、需要特殊存储条件和整理加工的生鲜产品;二是经营条件,应选择支柱性的商品大类,这样加工配送中心的储存加工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配送能力才可能有效发挥;三是在经营品种上可选择以下几类:
面点类:急冻面团、半成品、成品、中式面点(饺子馅和皮);
肉类制品:排酸肉(低温肉)、包装肉类、半成品调味菜;
海鲜类:冰鲜、冻鲜海产;
熟食类:凉拌菜、烧卤制品。
四、生鲜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在生鲜商品的供应链上,供应商群体和供应形式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有的可能代表着发展的趋势。
1、供应商配送
1996年深圳、北京等地的大型综合超市刚开始成规模地经营生鲜商品时,除了超市派人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外,几乎没有中间供应商,招商和采购工作非常困难,经营的品种和价格也难以保持稳定。两、三年后,招商采购工作好做多了,因为生鲜经营带动了一批生鲜商品的小供应商,并在大型生鲜经营企业周围逐步聚集了一个群体,从事初级产品保鲜转配、半成品加工、熟食凉菜制作等等。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特别适应一些小资本投资者经营,只要有产品,能打进市场,或者十分熟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和运输配送,就比较容易进入。但要估计到,这种供应商配送如果不能上规模,达到规范化管理,向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发展,其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会很有限。
2、大型连锁超市集中配送
随着一些单店规模比较小的连锁超市公司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特别是一些定位于生鲜超市的企业出现(上海的顶顶鲜),生鲜商品的集中统一配送开始产生。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中要考虑把握两个要点,也是对集中配送的挑战:
1)采购产品经营规划能力;
2)产品开发指导能力。
两种能力的形成,将为以后的发展和成为组织者提供专业资本,同时这个阶段的生鲜加工配送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中心也存在着面向社会的配送服务机会。面向企业内部为主,外部配送服务为辅,远交近攻;在形成优势和品牌产品后,逐步向公共服务性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转移;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加工配送中心。
3、生鲜经营联合体
随着ECR管理观念的深入,超市生鲜区与生鲜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磨合发展中正在寻求建立在共同发展的新基础,生鲜经营联合体就是共同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形式,而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规模、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运作状况、生鲜供应商的成熟化程度和实力、联合经营体的合作组织方式、紧密程度和管理机制将影响专业化集群经营成败。
日本7-11公司的大众食品协同组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盒饭在7-11是一个销售量很大,容易形成经营特色的产品,初期的联合体就是围绕着盒饭的开发体制、销售体制和物流体制展开的,其中日本7-11公司不参与直接生产,只领导和主持产品开发,参与合作的中、小生产商按照要求进行盒饭开发生产,并与日本7-11公司形成产销同盟。
1979年由10家日餐和西餐生产厂组成;1991年第一家副食品加工场加入;1996年6月,已拥有55个公司,116个加工场加盟。7-11的盒饭从协同组合的厂家进货,工厂的专业化加工程度非常高,为了保证鲜度要求,7-11实行在线订货,并一日三次门店配送服务。
日本7-11公司的领导地位是建立在通过POS系统的销售数据对产品试销等阶段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分析结果及时向厂家反馈顾客和市场信息,并对厂家的的开发和生产进行指导。
联合体的成功运作使其工作范围也在不断延展,直接涉及生产加工领域,包括:生产商的生产品种、生产构成、合作厂商情况、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同时还触及到新产品开发和品种规划、原材料采购、物料产品配送问题、制定卫生和质量标准、甚至包括技术开发方面的问题等,并对生产环境(清洁、照明、换气、空调等)、技术(各作业环节)和库存管理等实行ABC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追加生产体制,即7-11公司的订货部分采用订货制,部分采取随时追加的生产体制,商家和厂家保持着高度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弹性。
从中国生鲜经营产业链条的现状看,销售终端的消费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形成生鲜产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整个流程的信息不畅,提炼不够,反映迟钝,由此产生了生鲜供应链上的第三个“盲区”:缺少组织化的新品开发机制。无论是连锁企业的加工配送的新形式,还是生鲜经营联合体形式,这个开发组织机制的建立和运作状况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生鲜经营的持续发展和盈利来源。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第五篇:办公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办公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010-05-21 19:38出处:论坛作者:办公中国【我要评论】 [导读]做为维修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基本这是个古训吧。所以很多人找出路就是要学个技术活,这是深入人心的道理。因为做维修的,或者说做技术的,经营成本低,风险也就低,虽难以大富大贵,但“独善其身”还是可以的。
做为维修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基本这是个古训吧。所以很多人找出路就是要学个技术活,这是深入人心的道理。因为做维修的,或者说做技术的,经营成本低,风险也就低,虽难以大富大贵,但“独善其身”还是可以的。
不过现在大家的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了。不说经济危机,就说在这之前,市场竞争的发展,已经让广大从业者感到日子不好过了。更何况现在?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兴衰过程。一旦被人发现某个行业利润比较大,就有人进入这个行业,然后不断复制,最后规模越来越大,但市场的发展往往喂不饱快速增长的行业队伍。这就导致了行业相互压价,每个行业都差不多这样,非要搞到大家都没饭吃了才罢手。
还有一点,现在做技术的也不是能轻易吃到独食的。你会的技术,过不了几天,就见到别人也会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资料也很好搜。不象以前,还要必恭必敬去拜个师傅。现在很多人都可以自学成材。而且很多公司和网站为了提高人气,时不时发布点行业秘密啊、技术资料什么的。所以现在技术基本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男不传女”这一类教条束缚,甚至无需花费金钱,只要你肯学,什么都可以学到。
现在所谓技术就是一张纸的说法可能不算过分。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所有的所谓行业秘密早已不是秘密,作为从业者似乎不降价就难以赢得市场竞争,OA行业的日子日益艰难。
OA行业的一个现象,就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强调个人的技术能力,从业人员的收入基本都是固定工资加提成的模式。所以这个行业要做成团队合作的模式是比较困难的,也就很少有能够做大做强的维修企业。常见的现象是,师傅教出徒弟,徒弟就在对面搞一个店。要不然就是打工时间长了,技术熟练了,不满足那点工资,就出来单干。很多维修企业很尴尬,毕竟一个人力量有限,但员工羽翼丰满了,多半是要飞的,然后又是培养员工,然后又飞走。多年来就是这种现象。
另外一点就是,技术人员多了。开店的成本又比较高,很多人就选择了打游击的方式。我以前不少同事就是这样,他们也很勤奋,把做业务的“扫楼”招数用得活灵活现,只要有写字楼就去发彩页发名片,甚至大着胆子去闯政府单位毛遂自荐。虽然没有信誉担保,但毕竟有时候是方便了客户。所以维修游击队的数量现在也逐渐多了起来了。有的因为有特殊关系或者身处一个单位,熟人多,技术好,根本不用开店,也能跑得不亦乐乎,收入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
随之而来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游击队”因为没有门面的开支,行动方便,为了争取收入,主动降低价格,比如,上门加粉50元,随叫随到,现在在很多写字楼片区及网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小广告。作为正规的维修企业,有固定门面、办公场所和仓库,还有员工,经营成本难以降低下来,为了保证技术的领先,还要投资购买工具,或者学习先进技术。假如还代理有品牌,还需承担各阶段的销售任务压力。现在许多电器及电子产品销售根本没有利润一说,完全靠厂家按销售额返点。相信近两年因经济危机,不少品牌代理商或多或少都积压了一定数量的机器,因为销量急剧下降。你不进货也不行,没有完成任务不但拿不到返点,还有可能被取消代理权。
那么正规的维修企业怎么办?也许我们该走自己的路,理清思路,找到自己的位臵。强化品牌,加强推广。一味打价格战,是打不赢游击队的。正规军有自己的品牌效应,有自己的信誉保证,品质保证。另外,去年成功登录创业板的的北京立思辰,也许能给更多正规企业带来启发:利用在文件设备销售业务中积累的经验,以及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多年合作关系,从降低客户的复印、打印成本着手,将“设备销售+零件耗材销售+后续维修保养”的传统业务模式转化为“整合设计、专业外包、长期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转型为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商业模式……也许我们无法复制一个立思辰,但值得借鉴的东西相信还是很多的。
今后的趋势,预计将是正规军和游击队共存的关系。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选择正规OA服务企业,至少也要选择有口碑,有信誉的“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