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鸟类飞进食堂之现象的课题研究
对于鸟类飞进食堂之现象的课题研究(现象分析及理论改进方案)
现象分析:
鸟类飞进食堂,这只是事物的表象,知其然,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而在我组的讨论分析过程中,我组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出了不同的原因。一则,鸟类需要足够的食物以之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而在天一中学中,食堂内存有大量的食物,各种食物的气息向外扩散,吸引了诸多鸟类前来觅食。在傍晚时分,此现象最为明显。由于学校中分布有肉食性鸟类,食谷鸟等,与食堂所出售之餐品相吻合,导致这一问题久久不能解决,二则,部分鸟类为误闯入食堂,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飞出食堂,导致在食堂内反复冲撞食堂窗户,盘旋翱翔,大声鸣叫。
现象危害:
1、鸟类身上携有各种未知的细菌与病毒,在食堂内盘旋,可能让致病的生物留在空气中,若是不做好卫生防护措施,可能会使用餐学生染上疾病,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遭受破坏,最终酿成大病。
2、鸟类在食堂内反复飞行鸣叫,导致食堂内充满噪音,会影响天一中学学生在进餐时的氛围与心情。主要鸟类:
麻雀 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喜鹊(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每窝产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个月左右离巢。除南美洲、大洋洲于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中国有4 个亚种,见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的全国各地。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理论改进方案:
1、专门为校园内鸟类提供食物,解决根本需要,可使觅食之鸟类减少在食堂内寻觅食物的概率。
2、食堂内的窗户统一加纱窗,需要光照时可拉上纱窗,既使光照保持充足,又可以避免鸟类误飞入食堂的情况。
3、加强对食堂的消毒严格性,杀死空气中残留的病毒与细菌,以保证用餐者与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鸟类飞进食堂这一现象,虽表明天一中学生态环境较好,却仍然需要校方的督促改进,给我们学生一个安全而安静的用餐环境。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之指导思想
小课题研究之指导思想
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师教育教学一线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之特点
小课题研究之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的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师在短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自我经验为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最好不超过一年);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等研究方法均可灵活运用,但反对剽窃抄袭下载。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搞真实践。
第四篇: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2012-11-16
作者:冯香云
所属课程: “国培计划(2012)”-小学语文河南省001班
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目前学生识字写字的现状。
翻开班里学生的作业本:身休(体)、眼晴(睛)、知到(道)、坚(竖)式、目光炯炯(右边写成同)、……再听听学生的朗读:“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píng)地跳个不停。”“我沉着地操纵(cóng)着计算机。”……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出现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多,错别字也会随之增多。这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阻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高不了多少。
2、周围环境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导向:
现在很多小学生平时走在街头非常喜欢看广告牌认字,但街头的广告牌却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家具城”写成“家俱城”;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百依百顺”写成“百衣百顺”;摩托车广告把“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卖烧饼的地方写着“烧(多了一点)饼”;理发店的招牌上写着“不剪不散”;……这些错别字无形中给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家长的托付:
“老师,我的孩子平时很会写错别字啊!”“是啊,我看平时很少抄词语的,是不是平时抄的太少了?”“我的孩子总是听您的话,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你多布置点作业吧。”……家长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一脸的诚恳,面对这些农村家长的“重托”,我们岂能袖手旁观?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许多年,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依然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不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写字教学的规范教育。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小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可称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写错别字现象很普遍,如果你再留心观察,又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出错率最高。我总结了一下,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错字的类型
1、丢失笔画。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经常会看见“裤”字中的“衣字旁”少了一点,“真、具、直”少写一横,“蒙”字秃宝盖下少写一横等等。进而分析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时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
2、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大根源,如把“琴”字下半部分写成了“令”;武字多加一撇,“烧和荒”多加一点等等。这类错字与丢失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者学生辨析不到位所引起的。
3、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究其原因,这种笔误大多是源于习惯的错误牵引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南”字中间部分写成“羊”字。
4、改变字形的组织结构。
如一些学生把上下结构的“落”“范”写成了左右结构,把左右结构的“满”写成了上下结构等等。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别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二)别字的类型
1、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可见此学生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错误。又如“再”和“在”,“根”和“跟”,“保”和“宝”,“悲”和“卑”,“招”和“朝”,“振”和“镇”,“意”和“义”,“决”和“觉”,“忠”和“终”等,由于乱用同音字而造成的错别字占的比例相当大。
2、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一年级学生做生字辨析时经常将“违反纪律”的“纪”选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
3、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检查了。
4、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学生把 “积极”写成“极积”,出现这种现象,说来也不足为怪,因为这是学生在不经意间将那些组织强度高、搭配有紧凑感的词取附带部分作顶替了,抑或把字序排列错位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通过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有哪些,并进行归类总结,为以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及基础。
2、了解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意识及情感等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以便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
3、制定纠正错别字现象的对策,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让学生更准确地使用汉字,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过程:
1、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边研究边实践,同时借鉴他人经验,探索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3、总结阶段: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方法:
1、调查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主要有哪些。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等心理特点,以便制定适合他们的相应的措施。
3、行动研究法: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观察效果,并根据效果随时做出转变。
六、课题研究策略: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巩固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在教学认识“飘”和“漂”字时,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两幅简笔画:一只风筝在天上“飘”,一块木头顺着河水“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区别,明白带“风”字旁的字和带部首三点水的字不同之处。知道很多字的部首和它本身具有的涵义有着一定关系。认识这一规律可以预防学生写很多错字。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歌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一遇到容易混淆或不确定的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可以避免写错别字。
七、预期成果:
1、加强学生的识字意识,减少错别字,培养正确的识字写字习惯。
2、课题研究报告一篇,相关的论文一篇。
第五篇:个人课题研究之教案
个人课题研究之教案
《运算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看屏幕,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会列式吗?开始!28+17=45(人)
还可以怎么列式?17+28=45(人)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28+17=17+28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边、右边有什么相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都是在加法中,都有28、17两个加数(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板书:加法)
不同在哪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交换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
3.举例验证,并简洁表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试试看!(汇报,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追问:类似的等式能写完吗?(写不完)(屏示省略号)、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都是在加法中;等号两边加数相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小结:原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刚才,这样的规律我们用语言把它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现,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等写成等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试试看!(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还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而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板书:运算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其实,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加法验算。对,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5.巩固练习(抢答)。
(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屏示:96+35=35+□
204 +□=57+204
37+□=59+□ 76+□=□+76
这四道练习不约而同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屏示:23个踢毽子的女同学)仔细看,(屏示大括号)你看懂了吗?(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有三部分,你打算先求什么?(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动态结合过程)会列出综合式吗?(28+17)+23
师:你给28、17加上了括号,表示?(先算28加17)先把跳绳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踢毽子的人数。
还可以先求什么?(女生的总人数)(屏示动态结合过程)现在算式怎么列? 28+(17+23),现在括号加在了?表示?(先算17加23),也就是先把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男生的人数。
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
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
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2.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
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屏示:两道上下对齐的算式)不完全一样!有什么不同?(括号的位置不同,或说运算的顺序不同)
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运算的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因为两道算式都是把28、17、23三个加数相加(屏示:在两道算式之间出现一一对应的虚线)
师:三个加数是相同的,就连先后的位置也相同,所以得数相同,也可以连成等式!(动态屏示等式)
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屏示:(13+45)+25)三个加数分别是?括号加在了?(前两个数)再看,13+(45+25),还是这三个加数,但是括号加在了?(后两个数)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悄悄告诉同桌!好,停!要求: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得数究竟怎样?开始!
汇报。左右得数?(相同)你猜对了吗?真棒!连成等式!(屏示:“=”)再看,屏示(36+18)+22和36+(18+22)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屏示“=”)
认为相同的举手!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都是这三个数相加,只不过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还是相同的)是吗?口说无凭!(屏示:?)还得算算!左边?73,右边?73?得数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消失)
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你发现了什么?(屏示三组等式)这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不变)。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能)好,开始,写好的同桌互相算算等号两边得数是不是相同?
(实物投影)汇报:你选了哪三个加数?左边是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怎样?(相同)问同桌:“你验证过了吗?”再看看你的!两边的和变了吗? 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没有)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屏示省略号)
5.归纳加法结合律: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怎样?也可以先怎样?和不变?(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要用到几个字母?(3个,a、b、c)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试试看!(板书:(a+b)+c=a+(b+c))
6.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中的两种重要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巩固练习。(作业纸)
1.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注意信息反馈,统计正误。560+(140+70)=(560+□)+□
2.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 72+16
A、(75+25)+48
⑵ 45+(88+12)
B、16+72
⑶ 75+(48+25)
C、(45+88)+12
真了不起!看你们完成得这么好,还有两道算式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呢,愿意吗?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你就起立证明自己的观点,看谁反应快!准备!(84+68)+32
84+(68+23)
哎,站了又坐下去,怎么回事?不能连!为什么?(三个加数中有一个不同了)哪个加数不同?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3.渗透简算意识。
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出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准备!
45+(88+12)
(45+88)+12
时间到!停笔!我宣布,一二两组快!三四两组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尤其是三四两组!不公平?左边算式中先算88加12,正好凑成100。右边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准备!75+(48+25)
(75+25)+48 开始!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加25正好得到100。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