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及活动之研究”课题实施报告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一五”课题
(2008年4月—2011年7月)
“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及活动之研究”课题实施报告课题组组长江苏省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姜闻天
每个少先队员都是国家的小公民,不管他们是外来儿童还是本地儿童,要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能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所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及活动之研究”课题,自2008年4月启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学者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富有成效,组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经验,取得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回首近3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人都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在与课题一起成长。
一、课题前期研究目标基本实现
从总体上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少突破,很好地实现了课题方案的基本设想,达到了课题方案中所设计的预期目标,各子课题在中队的实践效果比较理想。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
近几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课题总方案中提出的基本研究假设和主要研究内容来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在课题申报之初,我们在多年对学校少先队教育与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我们提出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题。即《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及活动之研究》,并在最初确立了子课题研究目标。
(1)对小公民力行岗组建的研究;
(2)对小公民力行岗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研究;
(3)对小公民力行岗奖章体系设立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以上内容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我们通过开展的研究,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探索后,在课题研究的攻尖阶段(中后期),也就是2009年10月份前后,我们又提出了加强小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的研究,这样也就诞生了第四个子课题的研究,这就是:
(4)对小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的研究;
此项子课题的确立,极大的推动了对其他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我们先后设立了“嘉嘉电视台”、《三近丝语》、《辅导员教育案例》成为课题研究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强大的平台保障,也成为彰显中队个性、展示少先队员成果的重要基地。
此第四个子课题研究是对课题前期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从2008年 1
4月正式实施,首期在每一年级的一个试点中队中实施,然后推广至全年级、乃至全校。目前,课题进展相当顺利,各项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各项检测数据已经收集。
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落实,使我们整个课题研究显得十分丰富和饱满,增加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我们的课题充满活力,取得多方面成果的重要原因之
一。活动中王惠娟老师指导的公民实践活动获2008年度武进区一等奖,时勤亚老师指导的公民实践活动获2009年度常州市三等奖,黄建英老师指导的公民实践活动获2010年度常州市一等奖。与以前的课题相比,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更加成功。
2、课题的重点研究指标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实现。
为了突出课题研究的重点,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总课题组在课题前期的初步研究和论证基础上,提出了课题研究目标。重点研究指标是:
(1)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大队部设立力行岗,并且设立力行总章,让每个队员从本身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在校内(少先队组织里)、家庭、社区分别建立一两个岗位。组织引导和个人实际出发相结合,自主选岗,自起岗名,自定格言,自绘岗标,自记岗志,自定要求,自主争章。按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立不同岗位。
(2)小公民力行岗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落实。学校课题组根据队员的学龄特征设立了不同的岗位:如低年级设立“语言岗”“文明礼貌岗”“清洁岗”“护绿岗”;中年级设立“助学助劳岗”“书艺岗”“红舞鞋岗”“文明候车岗”“110监督岗”“知心岗”;高年级设立“金算盘岗”“国防岗”“先锋岗”“小辅导员岗”等;在家庭里设立“孝敬岗”“小鬼当家岗”“阳台绿、美、洁岗”等;在社区里设立“阳光健身岗”“敬老岗”“助残岗”“环保岗”“宣传岗”“拥军优属岗”等。伴随着岗位岗名的确定,在力行总章下分设“好朋友章”“助学助劳章”“金算盘章”“语言章”“国防章”“书艺章”“红舞鞋章”“110章”“先锋章”“文明礼貌章”“清洁章”“护绿章”“小辅导员章”“排队上车章”“孝敬章”“家务章”“阳台绿、美、洁章”“敬老章”“助残章”“环保章”“宣传章”“拥军优属章”等子章。各中队定时开展各类活动,朝着自己的岗位目标努力。
(3)小公民力行岗奖章体系设立。当中队成员通过活动,达到岗位要求时,由各中队辅导员或级部组织颁发二级子章。鼓励队员通过努力获得五枚以上二级子章,学校大队部在国旗下或重大节日颁发力行岗总章。当然活动中随着队员年龄的变化,其岗位也作出了相应变化。
(4)小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小公民力行岗的设立,促进了当地儿童和外来儿童相互交往。随着活动经历的增加,外来儿童改变了自卑、胆怯、遇事敏感、懦弱,自尊心强,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再对学习前途迷茫担忧,不再对他人有抵抗情绪;本地儿童改变了原来那种任性、自私、动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性格。
这些研究指标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比较好的操作性。各课题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研究的结合点。因此,研究指标的提出方便了各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体系。同时,我们还要
求各课题在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重点时,要从自身的科研基础和优势出发,突出特色,并融入到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行动研究。这样,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和内容就都落实到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和队员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3、课题学期研究规划都如期完成为了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总课题组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对课题研究任务和目标以学期为单位进行了分解,分为4个大的阶段进行,并对对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四个阶段是:
本课题研究从2008年4月起至2010年7月止,共2年时间,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7月)
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开题论证。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明确分工与研究内容。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和方案的学习。
组织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继续对全体中队辅导员进行课题专项培训,各子课题组制定好研究方案,并分别开展研究探索工作。平时要加强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积累工作。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开展小公民力行岗实践活动,及时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材料,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做好中期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分析课题研究的资料、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经验,撰写专题论文;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鉴定。
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学期工作计划,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如期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如期实现每个学期的研究目标。
4、课题的预期目标基本达到
我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有4个,即:
(1)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
(2)小公民力行岗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落实。
(3)小公民力行岗奖章体系的设立。
(4)小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以上方面的目标也是我们整个研究的目的。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非常注重研究的应用性,比较多地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原则都是基于这些目标的要求的。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以队员为本,随时注意队员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让孩子们在岗位活动中成长,提高孩子各种道德素质。在进行力行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坚持“一致性”原则,对其他教师、父母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也注
重队员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参与。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参与课题研究的中队都积累了小公民活动的一些宝贵经验和做法,辅导员和家长们也都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积极变化。
二、课题组织有序,管理严格
课题的组织管理与指导也是整个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坚持了一条适合课题发展的道路,使课题组织井然有序,管理严格,指导到位。
1、课题规范实施的管理。
课题组设立研究理会制度,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对方案进行及时修正。统一协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每两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学习教育科研知识和关于小公民教育、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岗位建设等的理论;密切关注、学习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在对照和比较中明确自身研究的不足与方向,吸取可借鉴之处。使课题组成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教育性、创新性。
2、课题开展井然有序。
课题组成立后,各成员及各中队辅导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小公民教育、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岗位建设等的理论,使课题组成员及各辅导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教育行动,精心打造研究亮点。同时密切关注、学习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在对照和比较中明确自身研究的不足与方向,吸取可借鉴之处。
课题实施重点中队,辅导员认真分析自己中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题报告,制定相应的中队计划,除认真组织参加大队部组织的活动外,还在本中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打造本中队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活动亮点,并制定出详实的活动方案,保存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总结、心得体会等给其它中队予借鉴。
其它中队也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方法效果、典型个案等;收集、整理、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图像资料、数据、小结、总结、研究论文、心得体会等文字资料。对课题的实施和研究提供了有理论依据的保障。
三、初步成效
生动活泼的增岗设章活动,使队员们产生了可喜的变化:队员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与日俱增,并内化成相对应的稳定的内在品质,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刻苦专研、努力求知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为队员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今后的思考
以奖章活动为载体,开展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与活动,是我校的首次尝试。少先队奖章活动与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新颖的奖章活动,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使我们认识到探究性活动必将成为少先队活动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在积累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也碰到了许多有待思考的问题:队员在相应的岗位活动结束取得奖章后,该如何促进学生在该岗位继续的发展?
第二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2)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4)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写出课题论文。(4)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研究课例、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第三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2
立项号课题名称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研究负责人陕师大锦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适应性”是新入园幼儿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生活转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适应性”问题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重要课题,幼儿入园适应的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的诸多因素。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否能尽快的适应,将形成集体性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的大家庭,这是幼儿独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会给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规则、生活环境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在行为态度上表现为:哭闹、如厕困难、不理会老师与其他小朋友,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和交往能力。
幼儿入园前与其他幼儿交往甚少,比较缺乏适应集体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缺少玩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单独活动的习惯,入园后难以与班里的其他的幼儿交往,不适应过集体生活,不能够成为集体的一员,产生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这种焦虑直接影响到了家长,爸爸妈妈工作不专心,爷爷奶奶对教师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帮幼儿克服焦虑、尽快的适应是家园共育的首要任务。
我园每年都会有些新入园的幼儿,以托小班最多,适应困难也是在托小班较为突出,他们大都在2-3岁之间,他们的脑中枢神经发育并不完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去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焦虑程度,帮助孩子轻松、愉快、顺利地渡过“入园关”。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将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这一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一课题的提出,能帮助成人更清楚地认识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更理性地看待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适应障碍、更有效地进行入园适应性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虽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的起因是在环境变化、职务变迁、生活学习出现挫折和不愉快的事件,加上个体的不良个性,而引发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
幼儿入园不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在园表现在:早晨入园哭闹、食欲不振进餐困难、很难入睡午休、精神紧张造成排泄失禁、拒绝参加各种活动、情绪不稳较容易被感染或波动、过度黏人、不与其他孩子交流、攻击同伴、精神沮丧很少说话。在家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生活反常不规律、情绪波动、容易发脾气,不愿提及幼儿园及与幼儿园有关的事物。这些观察记录新入园幼儿适应期在园和在家的情况。
二、研究范围
2-3岁新入园幼儿,在进入新环境中的不适应,产生的焦虑情绪。
三、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环境,采纳幼儿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变幼儿强制被动接受为愉快主动的适应,缓解幼儿入园的心理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增强适应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1、探究幼儿焦虑的原因,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寻找解决幼儿情绪困扰的方法,尽量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情绪,从而建立起对老师、其他小朋友的安全感、信任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逐步实现家到幼儿园的平稳过渡。
2、通(xtong)过家长会、讲座、问卷等形式,使家长理解幼儿在园生活,减轻家长的顾忌和忧虑,帮助家长学习正确育儿的方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
3、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经验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开拓思路,克服个人的局限、及主观思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埝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的对象:
2-3岁新入园幼儿。
二、研究的方法:
采纳行动探究发为主,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家访专题讲座为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步骤与举措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调查研究新入幼儿园的幼儿情况,通过家访、问卷调查摸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5月-11月)
(1)、前期体验
首先组织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进一步熟悉老师,结识新伙伴,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活动室、卫生间、户外活动场地。还可以带孩子选好睡觉的小床,在孩子放茶杯、毛巾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照片,初步感受幼儿园有趣的生活
(2)、问卷调查
主要采取问卷、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性格、呢称、家中的亲人,掌握幼儿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方备。
(3)、熟悉环境
幼儿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陌生感和焦虑的情绪,新学期的开始班级的布置为迎接新幼儿的到来尢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年龄特点,把班级布置的温馨、漂亮,尽量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4)、召开家长会
召集新生家长开好家长会,对我园新生适应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园内各项活动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宣传我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针及办园水平,展示教育成果,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并帮助家长分析孩邹屉园不适的种种原因,希望家长能真确对待,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项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5)、教师的作用
幼儿入园后开始接触认识的第一个人应该是老师,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于孩子的情绪,所以,早晨接孩邹屉园,老师一定要热情,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觉老师像“妈妈”。老师的表扬是孩子的精神食粮,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战胜困难,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的内在动力。因为老师的夸奖和赞扬能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战胜困难后的成功和喜悦。激励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树立自信,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敢于挑战新的事物,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6)、家访工作
走访、调查新生家庭,通过谈话交流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科学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培养和教育,如:请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7)、家园共育
开展亲子活动,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总结提升(20xx年12月上旬)
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并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有效地指导方法,完成初稿。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依据初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修改,使其科学化、专业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的效果
新幼儿入园的初级阶段就在适应性方面出现不同情况、区别在于适应期的长与短,而入园后的一两周则是幼儿入园适应中一个关键时间界限。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调查、观察记录、实践总结、反思及其最终结果来发现和解决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缓解了新幼儿入园焦虑以及缩短了适应时间,得以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研究成果在典型教学案例集
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通过观察法,了解集体及个别幼儿的情绪及行为,及时做随笔记录。
2、研究报告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家访、谈话相结合,更具体的显示了新幼儿入园适应的不同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策略,家长与教师应利用自身条件从不同角度做好教育工作,使教师更好的`总结经验,完成论文。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3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文章现代信息技术。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
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4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语文字词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探索和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实效性的现代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手段,优化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评估标准,使评估从“重教”转向“重学”,力求实现评估手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此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2.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一)实验假设
在语文字词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以期待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字词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迁移。
3.结合具体词语,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三)研究目的
1.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库。
2.能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运用。
3.能灵活应用掌握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语言交流。
(四)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6—20xx.9)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参与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xx.10—20xx.1)
1、各组员依照整体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开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例会,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3、定期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评比活动。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存档等工作。
第三阶段(20xx.2—20xx.8)总结、推广课题成果。
由我承担课题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的分工、落实,课题的具体操作、分析和总结;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词汇研究的资料准备工作。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课题实施方案;
积累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论文等成果,汇编成册;
承办一次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在知识骤增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目标。
2、自从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的研究开展以来,合作学习就一直是学校教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虽然我国学校的合作学习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特别是近年来,在研究者的努力倡导和实践者的积极推动下,合作学习成为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不可估计。
3、21世纪最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才。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却因为从小受到溺爱和娇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不愿意也不会与他人合作。这种心理必将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是时代交付基础教育的责任。
4、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这种现状与现代教育理论严重脱节。基于此,我们决定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
二、意义
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与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探究思想,同时也是科学地发现和分析问题、科学地下定义的必要前提,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必要条件。
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如何能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这是我们研究探讨的方向。
在本课题研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课题的核心理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正成为转变学习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所谓“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激趣导入——自主品读——质疑探究——合作互动——迁移实践”为教学流程,解决学生怕学、不想学、不会学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简而言之,即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所学东西有一定的兴趣,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基础上的创造性的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所谓“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研究,国内国际上有着轰轰烈烈的开展和讨论,
西方教育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70年代,自主学习进入语言学习领域。“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其宗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确立学习目标;(2)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结果。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权威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erman)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与一些心理学家致力于自主学习研究。他在总结了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只要是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探究学习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
国内情况: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杨福家教授的“优质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运教授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等。目前国内中小学“自主、探究、合作”课程开发,但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表现为:①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精讲多练,轻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轻考虑农村广大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更是造成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句话,其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在课题研究当中,我们要参阅中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科研成果,以此指导我们的科研实践。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某些哲学理论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研究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实验,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涵概述:
1、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2、合作学习:(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3、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2、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4、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行为及学习能力的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学习目标选定的有效方法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难点:
1、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优化与调控策略;
2、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中,在控制状态、半控制状态、学生自组织状态下的教学评价标准及方法。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一、确定研究方向;
二、分解研究问题;
三、理清研究思路;
四、推敲课题名称;
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提供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状况,为研究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3)、个案分析法:把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教师做好全校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随堂听课跟踪,定时交流,并将效果较明显的个案写成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交流总结、形成理论、推广经验。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6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希望你会喜欢!
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从人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及教师希望用准确的语言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影响教育培养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们却忽略了教育是儿童自身内部的活动,学生自身内部会发展自己,完成学习活动。儿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齿那样可以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而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使我们迟早都要说破这样一个事实。当然,说破的目的是改变。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转变,是带有体系意义、根本意义的转变。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的有关理论,并亲自参与听课,亲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无限的生命活力。发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他们优秀的考试成绩,都使我们十分振奋。无论是他们的学习状态,还是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或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素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精彩展现,都使许多听课者、听报告者激动不已。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思索,我们把生本课堂课题研究作为我校的龙头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真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课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须强调的是,生本课堂改革既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改革。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做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1、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但将此理论用于课堂教学也尚在探索中,如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并引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自19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已形成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极为轻松的课堂教学,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非常不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自素质教育提倡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传统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等都体现了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实验在广州率先开展以来,目前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导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人之生命创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产生快乐,产生素质,产生成绩,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3、素质教育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21世纪教科文研究组织的专家们提出: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并且激活起来。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兴趣,而不只是完成现成学科知识的传播,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力争培养新时代的好才、高才和尖才。
4、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所长也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把当前的师本教育体系转变为生本教育体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发展、去创新,并努力使教育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上,顺应教育特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中前进,从中获取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如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观: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能够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德育观:以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教育的真正基础,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是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实现的。
5、本项目研究将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多媒体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化和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项目研究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而且包括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品等所有学科,其改革面之广、其研究的深入也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
本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广东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着眼于为未来培养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创造能力的人才。本课题立足生本教育理论,将生本教育理论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力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克服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对小学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具体理解与认识:
(2)在对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与解释的基础上构建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构建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通过小组合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及自信地参与、主动学习的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采取实例教学法、观察及情景法、合作讨论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过渡。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随鄂
副组长:闫红莲李荣华
骨干成员:王玉芳、刘伟、郑如红、黄伟锋、韩旭辉、张俊生、张楠、戴刚毅、刘运金、王静、黄庆华、左玉霞、邹玉萍、王转运、吴华、闫改桃、彭宇、朱秀梅、张继红、米德新、韩俊丽、李波、郑辉、任玉淑、陈萍
(二)子课题组织机构
每个教研组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子课题,以各教研组的子课题为基础,进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与总结。
具体子课题组织机构如下:
语文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黄伟锋;副组长:韩旭辉;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数学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郑如红;副组长:张俊生;组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韩俊丽;组员:全体英语教师
综合学科子课题组:组长:刘伟;副组长:张楠;组员:全体综合学科教师
(备注: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选择一门学科参与课题研究)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课题的申报立项。
2.负责人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4.明确课题研究规范和课题组成员各自的任务。
5.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6.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电脑、信息网的设置与准备。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构建生本理念下的教师群体,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以理论指导课题实践。
2.加强实践指导,组织课例研讨,引导实验。
3.观测学生主体意识、个性特点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阶段性的调查统计。
4.撰写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不断调整策略,深化提高。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归类整理。
3.上报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估。
1.文本类成果:
(1)实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论文集、教师案例集;
(3)学生作品文集等。
2.音像制品类成果:
(1)生本课课例光盘;
(2)生本教育活动图片;
3.学生发展类成果:
(1)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2)学生发展表现的物化成果。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7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12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写出课题论文。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研究课例 、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8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1、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9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第四篇:《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和体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就把我们周良庄中学课题组所承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的汇报,有不妥之处敬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一、课题的总体把握
1、课题的选定。
2002年九月,宝坻区教研室推出了一系列的“十·五”规划研究课题项目,我们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7 人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并着手课题进行甄选工作。
我们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综合课题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而且可操作性强,为此,我们对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我们发现,旧有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迫切希望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研究出适合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推动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论证,我们还发现,当前对新型师生关系这方面内容的研究,零碎的文章较多,但系统性的研究很少,这就为我们进行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课题中的7人中有4人为中学一级教师,有2人为小学高级教师,1人为小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占了86%。7人中有5 人为大学本科学历,有4人是班主任,还有1人是政工师。我们课题组既有研究上的便利条件,又有研究的基础,再加上学校领导的鼎立支持作保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基于以上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我们选定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2、课题设计的思路。
我们课题组采用分组研究,统筹协作;分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成果;以班级为实验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积注重实验研究,又注重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实践活动记录、个案分析、阶段性总结、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反映我们的研究成果,确保三年内结题,争取以我们翔实的记录和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争取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广泛推广。
二、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自从我们的课题被确立为“十·五”规划区级课题后,我们对 此十分重视,并着手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如下:
①问题的提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人们非常关心,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人们希望用新型的师生关系代替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旧有的师生关系,用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代替陈旧落后的到师生关系模式。现阶段这一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因此《新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大有研究的必要。
②课题的内涵:本课题是关于如何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它是一个假说,新型是它的标志,是它的内容;平等和信任是它的核心。我们认为,一旦新型的师生关系确定起来,必将在学校中产生一种师生相互信任、平等相处的良好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师生关系将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升,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③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必须用充足的理论作为它的支撑点,离开了这个支撑点,课题的研究就站不住脚,研究就会陷入茫然的境地。我们选择了以下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据:平等理论、活动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
④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即新旧师生关系的对比,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探索和新型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⑤课题研究的目标:即打破旧有的师生关系格局,建立一套适合于学校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使参与实践的班级在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将研究成果及经验向更广的范围推广。
⑥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
⑦课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9~2003、8):是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工作重点是新旧师生关系的对比性研究。第二阶段(2003、9~2004、8):进行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研究。第二阶段(2004、9~2005、8):进行新型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影响的研究和结题工作。
⑧课题的组织和管理。实行课题组长管理下的分组负责制。每一个阶段确立相应的负责人。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将研究资料统一管理。
2、确定实验班级。
我们选择了师生关系基础比较好的8、1班和9、2班作为实验班级。课题组的石淳江老师是8、1班的班主任,有管理班级和调查研究的丰富经验,课题组的石连树、张桂军、白少绵、曹永强4位老师同时担任9、2班的课程,与学生接触面广,便于研究和沟通。我们从这两个班级的调查研究与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3、展开的实际活动。
首先,开好开题会,明确任务和职责,组织分工,分头行动。规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介绍实验情况;收集实验资料;收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理论。
其次,深入班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课题组7名成员深入实 验班级,采用访问、座谈和言行影响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作好实验记录。
再次,在进行调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记录进行理论研究,力争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作为研究基础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现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已经结束,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用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法深入班级,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了许多个案分析记录,班级实践活动记录。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比较研究法写成了阶段总结《新旧师生关系的对比性研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课题研究要有兴趣、有信心,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工作,切不可只重立题,不重研究。
2、研究工作要有严密的组织。在我们7 个人的课题组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一阶段都由主要负责人,每过一段时间就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对研究中的问题,大家总能积极的讨论,达成一致。团结协作的气氛为搞好研究提供了保证。
3、根据课题特点,选择实验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一年来,我们确立的两个实验班级,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提高认识,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满腔热情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楷模,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作为学生,他们被教师的言行所感染,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倾诉心里话,遇到困难时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在与老师的交往中,逐渐养成了尊师、爱师的良好习惯,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为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4、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作支撑。我们 课题组,组织学习了科学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实了头脑,开阔了视野。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中的数据、记录等相结合,进行认真的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
五、今后课题研究的安排与打算
我们第一阶段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校、镇教委和 区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我们清楚的认识道,这点滴的成绩距离我们的研究目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活动还不够深入,探索性工作还应加强,理论研究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出项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进行认真分析,一旦与实施方案发生冲突,立即进行调整。我们还会向区教研室的课题研究专家请教,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
我们决心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在区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开创性的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我们期待着在2005年9月顺利结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组
2003年11月
第五篇:实施孝道教育,推进德育工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津文井小学县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孝 道 教 育 结 硕 果
文井小学《实施孝道教育,推进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小组
“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内容,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育人的核心内容。孝道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孝道”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和终极关怀。通过在校园开展《实施孝道教育,推进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工作,使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先懂事再学习,让学生懂得敬畏、感恩和善待。所以,我们通过孝道教育一系列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孝心孝行,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现将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由于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体制尚未完善,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新津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纯阳观,是古今忠孝儒林。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 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井小学学校所在地文井乡张场社区是一个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川西小镇,镇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0人,其中有3百岁老人,他们在文井安度着晚年。因此,文井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近几年,乡政府着力打造小镇旅游文化资源,创建特色乡镇,文井乡政府推出了打造“长寿之乡”的特色之路,围绕“敬老爱老”开展新农村建设。根据我乡及本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孝道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长辈们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长寿之乡”增光。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立了《实施孝道教育,推进德育工作》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的根源。“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结合时代特点,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积极推行新孝道教育。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三至四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这需要学校承担起承接中华孝道美德,与家 2 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成面上讲,我校实施孝道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实验研究开始,为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减少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名著、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道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道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把孝道文化教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我校坐落于“长寿之乡”感到自豪,对孝道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尊崇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激发主动去了解的动机。同时,在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和矫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 3 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其次,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在学校进行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了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研究了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了解了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小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校园、班级两个层面努力创设氛围,能让学生在浓郁的孝道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无穷。
2、加强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从教师读书、德育工作、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课题研究原则
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②坚持针对性原则;
③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2、课题研究途径
①主题活动: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 ②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道教育; ③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
④实践养成: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为保障,敦促学生养成行孝意识。
3、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③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⑤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各班级推荐评选出的“孝道之星”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
七、建章立制,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多次撰写修改课题方案,制定科研制度,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一)加强校本培训,注意专业引领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次课题活动,我校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近年来,先后派出了李萍、李艳、倪芝、李攀峰、倪艳秋、赵智斌等老师到县内兄弟学校、成都成飞小学、武侯簇桥小学等地学习。学习后,必回校开课题组例会,说会议精神,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课题负责人根据汇报还要提取精华,有时还要求外出学习者上汇报课。每次专家到我县讲学、献课或调研,我校都积极参加,并积极邀请到有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到我校进行讲座指导。
2、采取“自学反思 + 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方式。我校采取“自学反思+ 5 合作共进”的教研方式,号召全体教师特别是研究成员平时自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课题相关的新课程理念及科研论著,更是要多读深读,并作好笔记,还要把平时教育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解决得好或不当的过程,今后的设想等等以随笔的形式写下,每学期不少于4篇,并定期进行“教学随笔”评比及交流。研究小组还每月出一份课题研究简讯,以展示本研究小组的科研成果或当前的教学动态。学校还利用课题例会时间组织学习与讨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的资料,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从书刊、网上摘录有关的资料,做“研究方法集锦”。学校还定期举行“上班会课、反思、评课”活动。依托“一课二上三讨论”校本教研模式,帮助教师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时找到解决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科学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每学期,学校课题组根据学校总体实施计划制定好学期研究计划,各研究小组根据校总课题组的计划制定本组计划,注意求“真” 求“实”,注意从小处着手,从现有的条件入手,使计划有更强的指导性与督促作用。每位小组成员深入研究,团结合作,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进行研究,实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转化。
(三)扎实开展研究活动,确保研究工作稳步推进
1、开展自主研究交流活动;
2、严格执行例会制度;
3、加强课题研究活动指导;
4、认真周密的收集实验资料及数据;
5、做好研究成果推介工作,学校每年都举行“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开放日的平台向家长推介研究策略,争取赢得家长的支持。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每年开展实践活动: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现在在家是否孝敬父母,达到什么程度。经我们调查发现,全校第一次调查,全校75%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高 6 达81%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目前的身体状况,18%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低年级较多),11%的同学出门从不和父母打招呼。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小学生对于孝敬父母的某些方面还是做的还是不够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开展了“孝道”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大队部利用晨会,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展播优秀“孝道”故事。各班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并定期交流。在三月底,大队部组织了“崇孝故事大王”比赛,参赛选手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孝道故事。
2、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首先是各中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比较详细的行孝要求,然后是少先队大队部综合各中队的意见,为每个年段制定了“行孝”要求,形成《文井小学各年段学生行孝准则》。接着我们要求学生回去参照“行孝”要求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并写成“体验周记”。2-5年级各班还把学生写的行孝体验周记收集起来,大队部进行了评比,并在每年六一节时进行表彰和展示。
这些“规定动作”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
3、国庆长假期间,大队部要求全校每一位同学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同学们在家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后,很多同学都撰写了《行孝日记》,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十月份,全校各中队在大队部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次有目的,有意义的中队主题会。让学生从“知恩”、“感恩”、“报恩”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培养他们热爱、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孝行,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4、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红领巾广播站”中开辟“孝道专栏”,宣传孝敬故事,展播本校学生自己撰写的优秀《行孝日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5、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凸显孝道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 7 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教育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我们对校园建筑、绿化等发掘并溶入“孝”的文化。
(1)、校训“孝行 尚学 健康 和谐”,制作大字成贴于教学综合楼。(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在学校橱窗长期进行“古今孝子”事迹图片展,并不断更新。
6、积极联系社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要求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履行孝道诺言,我们还时常利用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行孝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指导他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将文井乡敬老院作为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进行慰问演出,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送去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每年母亲节与文井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母亲节感恩活动,乡政府评选出“孝道媳妇”,学校请她们和孩子一同为老人静脸、端茶,一同践行孝道。
(二)开展学习实践《孝道教育读本》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学生学习《孝道教育读本》,我校课题小组成员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编辑了一套《孝道教育读本》,这套读本中编撰了《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等一些古代经典孝道读物,还收集了现代孝道故事。学校将《孝道教育读本》发放到每个班级,利用经典诵读活动时间,每天早课前两分钟班主任组织学生理解背诵,每周学习背诵一个部分,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自己的行为规范。少先队定期对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课题活动中请教研组长郑华、周静老师给全体师生做《弟子规》等古文讲解,帮助理解其真正含义,领悟《弟子规》等古文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学校还组织各班收看礼仪教育光盘和邹越老师的行孝专题演讲。光盘中邹老师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感动了全体师生,同学们更被深深地吸引,自发地融入到《孝道教育读本》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践行当中。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大队部还开展了多次读后感征文活动。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致每位家长一封信,说明我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让家长给学生创造各种尊师敬长的表现机会,并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孩子们尊师敬长的积极性,在行动中培养孩子尊师敬长的优良品质。在分班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邹越老师的演讲,告诉家长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怎样帮助孩子尊师敬长的报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要求每位家长学期末上交学生尊师敬长方面的事迹材料,参加学校“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每届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我们都能准时收到饱含家长期望和肯定的事迹材料,这些材料肯定了家校合力下孝道教育的可喜成果,更为其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领悟实践《孝道教育读本》主要精神
为了促进《孝道教育读本》学习的深入开展,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我们给学生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和《文井小学分年段行孝要求》,如低段要求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外出或回家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中段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要积极听取父母教导,不要顶嘴,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向长辈提无礼要求,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外出时要跟长辈打招呼,讲清外出的时间、地点,不要让家人挂念,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有好吃的要先让长辈尝,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记住长辈的生日,到时向长辈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高段则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做到理解父母,在穿着打扮、吃用方面,要朴素节俭,不提过高要求。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正确意见,遇有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不要发脾气。尊敬长辈,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能出言不逊。体贴父母,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在社会上看到老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把学生在家、在校每个时段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学生按照力行表上的要求执行,并由家长对学生力行表执行情况给予评价,保证了学生行孝的规范实施。
4、巧抓契机开展孝道教育
学校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感恩节为依托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每 9 个节日来临之际各班都组织召开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学校安排与节日相关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提高孝道教育的实效性。
平时各班集体亦开展了一系列尊师敬长孝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爱,从而学会尊敬与孝顺。如我校每年母亲节开展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2009级一班开展了“体验母爱”活动。方案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水袋或沙袋装满与自己出生时体重差不多的重物,并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体验做准妈妈的艰辛。同时结合自己学习《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写出自己做准妈妈的体会,最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感恩亲情”活动总结。总结会上张新宇同学动情地说:“我做了个4斤的水袋绑在肚子上。起初并没感觉累,一个小时后,就开始难受了,走路时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它还老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两天下来,由于休息不好我瘦了一圈。妈妈说,带着我的时候重量远不止4斤,加上羊水要足足20多斤哪!每天还要下地劳动。我无语了!以前,我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长大了,待人处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总认为妈妈的奉献没什么了不起,也是理所应当的。学习《孝道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孝亲,是人生真爱的泉源。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
5、“孝道之星”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尊师敬长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多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2)认真听取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有错能改,不与家长耍脾气。
(3)经常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发现长辈有错,采用适当的方法,真诚的指出,帮助改正。
(4)能够感受家长和教师的养育之恩,勤做家务,形成习惯。(5)外出和晚归要与家长打招呼,征得家长同意。评选办法为:
(1)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召开孝道教育班会,号召学生积极申报“孝道之星”,变“要你做!”为“我要做!”,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10(2)把申报“孝道之星”学生的名单及事迹在班内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学期末家长推荐“孝道之星”并附书面事迹材料。
(4)“孝道之星”事迹在班内交流后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评选,每班每学年评选2名,目的是把“孝道之星”作为尊师敬长的榜样,让全体学生学习效仿。(5)各班上交初选名单,经学校审批通过后进行表彰,并发“孝星证书”。
6、“孝道之星”事迹宣传展示。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展板对“孝道之星”进行宣传展示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孝道之星事迹作为开展孝道教育的活教材让学生、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共同深思: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没做到?别人家长能够感动而我为什么不感动?身边的人,细小的事易学、易做、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从2007年12月——2010年6月,学校共评选出了五届共63名“孝道之星”,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家庭中,“孝道之星”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病中父母端水送药,为过生日的父母送上祝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也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在学校里,“孝道之星”们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他们的行动已形成了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渐渐内化了的优良品质在校园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扬光大,炫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在社会上,“孝道之星”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节假日到社区做环保宣传,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等,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孝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4亿,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等因素变化,老年人群体仍将呈增长之势。加大孝亲敬老宣传,强化善待老人举措,既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问题,更是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九、课题研究成果
1、主题班会方案集;
2、教师孝道教育专题论文(随笔)集;
3、学生活动心得、学生观后感(读后感)、行孝日记集;
4、学习资料集(校本教材)集;
5、孝道之星事迹及人员名单;
6、校级活动方案、宣传栏、图片等;
7、校本教材《孝道教育读本》(低段、中段、高段)。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我校的孝道教育是新形势下德育的新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孝道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学校给班主任老师提供的可借鉴资料、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较少,我们又是首次开展这项活动,领导、老师们始终感觉艰苦着并快乐着。
其次,我们有些班主任老师对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理解不深,对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缺乏精心策划,使部分活动形式化,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下一步要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在活动开展之前要让班主任老师真正领悟活动意义和深远影响,积极参与、协调配合,设计出最具吸引力和教育力的载体,开展更加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他们对孝道教育理念领悟深透;设计并开展了诸多有吸引力和教育力的活动,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正着手把这些成功的经验案例进行总结、归类、整理以供全体班主任老师学习借鉴,并以此带动全校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们将对孝道教育开展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设计理念、实施载体、具体细节进行梳理、反思、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各种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整理编辑成册,书籍、光盘等存档备用,最后把孝道教育开发成学校校本课程,使孝道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我们还将及时肯定和表彰那些在孝道教育活动中有创新贡献大的老师,不仅使他们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更为其搭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让他们的创新硕果促进我校的孝道教育更具活力,更有实效。
另外,我们还将敬请孝道教育专家莅临校园,专业指导,为全校师生、家长做感恩教育报告,帮助我们策划、设计孝道教育活动方案,反馈反思不断完善,12 将我们的孝道教育推向又一个新高潮。
课题研究工作时艰辛的,在三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一直坚持按课题的要求持续有效的进行着研究。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资料详实完备,研究成果更是丰硕喜人。大家在体验艰辛的同时,也品味着成功的喜悦。当看见孩子们在敬老院陪老人们开心地聊天,为他们义务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时,我们内心涌动的快乐不压于那些老人;当孩子们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见我们并主动问好,主动为我们拿教具,抱作业本时,我们感动孩子真的懂事了;当主题队会上,孩子们亲吻自己的妈妈,送上自己扎的康乃馨并告诉她们自己不再任性时,我们也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流下喜悦的泪水;当地震灾区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时,孩子们们慷慨解囊,我们欣慰自己的教育真正触及了孩子的心灵,他们已懂得大爱无疆„„
文井小学全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坚持孝道教育的指导思想,力争将“孝道教育”办成我校的特色教育,开创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文井小学《实施孝道教育,推进德育工作》课题组
原创文档 版权所有 新津县文井乡中心小学 http://www.ccby.net 欢迎下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