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__北伐战争__说课
第11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本课需要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分析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内容标准,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就可以了。这就给师生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说教材
课文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度深度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第一,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地方史角度出发,联系保定军校,增补保定军校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观。第二,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党和国家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从全面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引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拖N”形式的动态教学设计。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兵来将挡”、从容不迫。
五、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构思:在第一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学习主要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在第二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取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在第三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用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
六、说设计
首先展示以下音乐、图片资料:
1、音乐:两只老虎
2、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图片
3、黄埔军校图片、保定军校图片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往往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些展示,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我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下,无论哪种选择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完成教学任务。
方案一:学生选择《两只老虎》的音乐。
(1)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渊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歌词,然后师生合着旋律进行演唱。既烘托了课堂氛围,还为以后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演唱完后,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来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并说明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的国共合作,而黄埔军校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由此导入新课。
(3)在主体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多媒体手段:
◆图片展示:如黄埔军校及其对联等,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知识,理解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及其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视频资料:通过播放《北伐战争》的纪录片掌握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资料、回答问题三个步骤来完成。视频资料的运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作用,训练了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动态地图:通过播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动态地图,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锻炼读图能力。
◆资料呈现:通过呈现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同时结合动态地图的运用突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这一难点。体现了多媒体信息量大、呈现速度快、形象直观的特点。
(4)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以“我的歌曲我做主”为主题进行填词比赛活动。
用幻灯片再次展示《两只老虎》和《国民革命军军歌》,让学生模仿进行填词活动并配乐演唱。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反馈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方案二:学生选择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大会图片。
(1)以时政新闻为导入线索。
出示图片,并说明:据新华网报道,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6年11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那么,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以至于诞辰纪念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且胡主席也来参加呢?
图片的展示渲染了氛围,结合教师的说明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回顾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学生边说边展示,这时的多媒体起到了板书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既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3)引导: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不仅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在他的晚年,还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由此导入新课。
(4)对课本基础内容的学习以超级链接的方式采用和方案一相同的方法,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
(5)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呼应导入,出示材料,以“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有什么意义?”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在这里,再次展示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升华情感,并进而发挥历史特殊的教育功能,体会中山精神,学习中山精神,发扬中山精神。
方案三:学生选择黄埔军校、保定军校图片。
(1)利用多媒体展示保定军校的资料,体现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的结合,并说明:保定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张力云是最早介入保定军校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告诉记者,在教学内容上,黄埔军校基本沿用保定军校教材。“受保定军校影响最深的是黄埔军校。”
(2)抛出问题:那么,黄埔军校又是怎样一所学校呢?导入新课。
(3)对主体基础知识的学习仍采用方案一中的方法。
(4)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开展探究活动:“知家乡、爱家乡――保定黄埔两军校 之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进而升华到爱祖国,并为之而努力学习。
在此,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快乐的进行学习。
七、说感悟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而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设计多种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案,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他们的良性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在教学中,我们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动画、图片,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使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一定要适合,我们要合理的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而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第二篇:北伐战争说课
《北伐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一、说教材。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二、说学情。
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理性思维不够成熟,所以教学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比较适宜,比如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等。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认为本课应该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教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对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的伟大;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其原因需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等,讲解结合多媒体辅助。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从容不迫。
四、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本课学习中,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基本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3)运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4)通过“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五
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呈现歌词,然后师生合着旋律进行演唱,既烘托了课堂氛围,还为以后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演唱完后,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来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并说明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的国共合作,而黄埔军校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学习新课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学生总结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黄埔军校的概况。展示课件图片:黄埔军校(含军校校门对联),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1).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在讨论同时,教师多媒体设备给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总结出答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系统总结<总结略>。)
(2).从对联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通过课后自由阅读卡的阅读,增加对黄埔军校的了解,通过教师对出自黄埔军校的共和国元帅的介绍加深对黄埔军校的理解。
2、北伐胜利进军
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并进行讲解,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锻炼读图能力。在此过程中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看法,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教材53页《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照片,并在观看照片的过程中复习公元与民国的换算方法。通过照片的观察,加深学生对反革命政变的认识,并适时地巩固已学知识: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的换算。
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体会共产党在此过程中吸取的惨痛教训,并对下节课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军的开始等教学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生阅读教材并介绍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性质和对内对外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教师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对当时中国同时存在的三个政权的演变作一个交待,加强这段历史的完整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这句话的含义。
(三)、探究园地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由学生展开自由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在学生谈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教书育人。
(四).小结 教学小结:
用歌谣的形式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第三篇:历史说课
历史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设计分析。一,教材分析。
《
》是人教版必修历史第X单元第x课。本科的知识理论方法既上承上一节课。。。。的内容,又下启以后。。学习做了引导,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以教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内容,用先进人物事迹感染鼓舞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价值观念。
3,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吃透教材,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是本科的核心和知识点,只有充分理解把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历史跨度比较大,原因难分析,牵扯事件多。。)学生对此类问题接触少,没有解决方面问题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二,教法学法。
我首先说一下我的教法设计。
基于本课的特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则下,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演示有关本课内容的图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越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本课内容,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抓住初中学生的特点,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六环节:
1,回顾旧课。提出几个关于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如。。2入新课。讲解几个有关本课的小故事,歇后语,笑话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1,讲授新课。在经受新科过程中,把整节课分为X各部分,对每个部分从他们的背景过程结果入手,突出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
首先,展示图片资料,总结教材内容 其次,设置问题
第三,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归纳 最后,小组讨论
2,课堂小结。在讲课完毕之后,简单扼要的总结本课内容,把各知识点系统的穿起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重难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布置作业。针对本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板书设计。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采取列框架的板书形式,把各个部分理出大体框架,让学生自主的加入自己的理解,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教材分析】
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学情分析】
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上网多数不是为了学习。【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研读材料,归纳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说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归纳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成目标1,并通过检测题1检测。
2、在课本上标注关键信息,达成目标2,并通过检测题2,3检测。
3、同桌互助,达成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4.教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教师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目标导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学生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教师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检测题: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历史说课比赛
2012年全县高中历史教师基本功
2012年全县高中历史教师基本功(说课)比赛在灌云县第一中学成功举办
12月28日下午,来自全县高中的50余名历史教师汇聚到灌云县第一中学参加2012年全县高中历史教师基本功(说课)比赛。
本次比赛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参赛老师进行综合考核。各位参赛老师说课材料准备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通过激烈的角逐,最后灌云高中的葛兴亚等十余名老师获得一等奖,殷奎英等老师获得二等奖。
此次比赛在县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朱长进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通过灌云县第一中学的全力配合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为全县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展开的平台,对全县、特别是灌云一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