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实现海洋强省目标的行动方案
海南实现海洋强省目标的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1-11-1
1信息来源:海南日报
坚持从省情出发,把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作为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统筹海洋产业发展;在南海区域合作中推进海南海洋产业开放发展;服务于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能源战略,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国家普遍以新的目光关注海洋,确立“海洋立国”方针,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热”正在到来。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战略空间的地位日益加强。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各沿海省市纷纷确立了“海洋强省”、“海洋强市”、“科技兴海”的发展战略。
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即提出了“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发展思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29.1亿元,是建省初期的61倍,占GDP比重为29.4%。但客观分析,目前海南海洋经济发展与其他一些沿海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海洋大省的地位不符,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势在必行。
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思路与战略目标
1.战略思路。坚持从省情出发,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作为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优势,作为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全局的重要内容,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举措。在充分利用特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更多的政策支持,建设“海洋强省”。
———把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作为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统筹海洋产业发展。
———在南海区域合作中推进海南海洋产业开放发展。
———服务于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能源战略,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
2.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洋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局面基本形成;围绕海南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总体目标,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快推进海洋四大支柱产业发展
1.海洋渔业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以提高渔业经济总量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海洋渔业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重点实现渔业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变,即实现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举,逐步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从以淡水养殖为主,向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并举,逐步向以海水养殖为主转变;从以近海捕捞为主,向近海捕捞与外海、深海捕捞并举,逐步向外海深海捕捞为主转变;从水产品由初级加工为主,向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并举,逐步向水产品综合利用为主转变。
——政策措施。加快科教兴渔步伐,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水产养殖生产潜力和空间,实施大水库水面精养,大力发展近海设施化养殖,提高全省养殖水平;调整海洋捕捞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扶持发展外海捕捞业;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加强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争取投资,加强海洋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2.海洋旅游业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努力打造国际著名海洋旅游品牌,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以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导,海上观光旅游、海洋专项旅游并举,使包括滨海度假、海岛休闲、豪华邮轮、海上运动、海洋科普科考、海洋体育、海洋探险等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邮轮旅游、休闲度假游等海洋旅游精品;实行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开放西沙旅游;实行更加灵活的投融资政策,允许海南以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旅游公益彩票,为推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筹集资金;探索实行“大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海洋旅游法规体系。
3.海洋交通运输产业
———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以洋浦和海口为重点,加快“四方五港”等重要港口建设,建立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海洋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成为立足华南、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努力实现海南海洋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政策措施。提升港口企业整体实力,做大做强港航企业,加大港航企业税费优惠扶持力度;优化港口口岸环境,推动区港、港城联动发展,促进港口体系建设;加大对海运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积极发展物流园区,科学制定系统的港航发展战略体系和港航规划体系,推进琼北港口群的整合,切实加强对干线航道、港口的规划控制。
4.海洋油气及化工业
———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争取国家给予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上规模、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一批油气化工项目,积极拓展和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向高、深加工度演化,促进海南油气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西部工业走廊油气化工产业集中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油气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实现油气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油气加工和化工业;油气加工废弃物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政策措施。培育壮大石油化工园区;加大油气开发利用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以利益联结为核心的油地融合新模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构建油气化工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机制,加大城市扩大利用天然气的政策支持;加快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将其作为南海油气资源利用开发的战略基地;重新制订《海南省石油天然气加工利用专项规划》;争取中央允许海南自主开发中小型盆地构造的油气资源。
大力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海水利用业。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 发展节水型工业,有效引导企业的海水替代;支持科技创新,构筑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推进依法管理,加快建立海水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海水淡化的发展;加强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地区建设。
2.海洋能利用业。海南应加大对海洋能利用的金融支持;制定加快海洋能利用发展和建设的鼓励性政策、法规和制度;实施鼓励海洋能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海南风力发电等海洋能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海洋生物医药业。海南应尽快制订海洋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远近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产业政策和投融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促进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争取把加快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南海能源开发、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纳入国家相应战略规划。
2.争取把海南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试点省,建立与南海海域管辖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加强海南海洋管理能力。
3.以开放西沙旅游为重点,实行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
4.争取中央部分下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权。允许海南“抢先下海采油”,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
5.争取在洋浦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6.争取在海南设立海洋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鼓励海南率先实行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支持。
7.争取国家适度下放海洋产业投资审批权。
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1.完善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海洋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促进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强化海域和岸线使用管理和对重要稀缺资源的监管。
2.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海洋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积极争取国家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性资金,最大限度地融通社会资金,设立海洋开发基金并加大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
3.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创新海洋科技体制。建立多元化海洋科技投入机制,加强海洋科技机构建设,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4.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体制。建立完善海洋环保的投资机制,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
5.深化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统一规划、协调海洋产业发展;成立海洋事务咨询委员会,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给予咨询;建立省海洋综合开发管理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海洋经济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临海产业为纽带,港口城市互动,统筹海陆一体化建设,促进海陆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真正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联动全省的局面。
2.进一步扩大海洋产业的对外开放,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加强南海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推进琼台农业合作,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外资合资合作开发海洋资源。
3.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港口作业能力和口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扩建重点渔港,提高渔港服务功能;建设海洋立体观测预报网络系统,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建设“数字海洋”海南示范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4.加强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海洋高层次科技人才、海洋旅游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渔业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海洋规划、法规和执行能力建设。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统筹海陆资源,做好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海洋环保、渔港管理、海域和海岛使用管理等立法工作;提高海洋执法能力,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第二篇:走向海洋是河北实现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关键选择
“走向海洋”是河北实现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关键选择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河北省信息中心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继陆地之后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开发海洋,发展海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战略格局的形成,经济发展已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移,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谁抓住了“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经济大国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走向海洋这条发展路径使经济强大起来的。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也都在沿海省份。为此,二十一世纪被经济学家预言为“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就河北省而言,地处渤海湾,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一、河北发展沿海经济强省面临的重大机遇
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用15年时间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的提出,不仅决定了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对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我省唐山曹妃甸港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不可多得的政治机遇。
唐山曹妃甸港区及其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已经得到中央领导极为关注,并亲临现场视察。2006年7月29-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港区后指出:“曹妃甸是唐山、河北发展潜力所在,在全国整个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曹妃甸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要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就新在科学发展、美就没在科学发展,要把它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样板区”。今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唐山曹妃甸视察,他指出:“曹妃甸是北方的天然深水良港,建设好这个大港,将促进河北、环渤海地区及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规划,有长远眼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2005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先后视察曹妃甸,都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曹妃甸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曹妃甸港区及其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这些为河北省走向海洋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加速。
当前,在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东北亚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河北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在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往来中,我们有着大港对大港的优势、面临着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产业转移和市场对接的难得机遇。
3.环渤海地区暨“渤三角”地区的加速崛起。
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渤三角”正在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第三增长极。我国已经把推进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作为国家战略,写进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个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在环渤海京津冀将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河北的秦唐沧三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必将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积聚的机遇。
4.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实施。国务院已经实施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是京津唐三个城市,我省唐山已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
5.唐山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与开发给河北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唐山南堡油田是河北新发现的资源宝藏,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整装、优质、高效油田,储量超过10亿吨、油层厚度大、油层物性好、油品质量好。到2012年,唐山南堡油田年产量可达到1000万吨,成为世界级的高产油井。大油田、大化工作为河北唐山曹妃甸主导产业的一面,必将拉动港口、钢铁、电能及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二、国内外依托海洋带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
1.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是依托海洋成为经济强国。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带来了西班牙200年的繁荣。后来,荷兰凭海洋优势称雄一时。18世纪以来,英国成为海洋大国,占领了大片的地区,号称“日不落帝国”。海上第一强国美国,自二战以来,其海洋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依托海洋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都瞄准海洋,纷纷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移,海洋产业及其相关经济活动构成了新型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新的投资热点和聚焦点。
2.从国内看,沿海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省市充分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创新出一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和成功经验,成为我国经济较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据统计,我国这些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全国40%以上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这些省市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国2006年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10%,海洋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热点。
三、河北在“走向海洋”方面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分析
1.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思路定位缺乏连续性。
从过来情况看,河北省一直沿袭着“沿海的位置,内陆的意识”的思维定式,在发展理念上虽然也提出过“一线两厢”、“双环战略”、“京津冀经济圈”等发展模式定位,但缺乏将中央文件精神与河北省实际相结合上的创新,把握河北省经济发展脉络不确切。由于发展思路不清晰,政策缺少连续性,致使河北省经济发展格局分散,重点不突出,倾向平衡,未能形成合力,错失很多发展机遇,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等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经济省市。与之相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些沿海省市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自身的重要发展战略,加大了开发海洋的力度,海洋经济形成了优先发展的强劲势头。辽宁、山东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浙江提出了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大省”的发展战略,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各沿海省份也加快了海洋开发的步伐,掀起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
2.港口龙头拉动作用不强,陆地与海洋经济互动机制缺位。
河北省有11个城市,其中内陆城市8个,沿海城市3个,内陆经济比重大。河北有秦皇岛、黄骅和唐山三个出海港口,主要承担国家北煤南运、煤炭出口、钢材、建材外运及散装货物的进出港业务,由于经营模式单一化,港陆分离,港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多年来,我省偏重内陆经济的发展,忽视港口对内陆经济的龙头拉动作用的发挥。缺乏陆地与海洋经济互动机制,没有形成全省资源共享、经济互补的整体经济格局,致使河北经济发展难有大的突破。与此不同,珠三角、长三角、山东、辽宁等省市,紧紧依托港口走向海洋,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服务业,沿海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带动了内陆经济跨越式发展。
3、出口贸易竞争力不强,突破性发展政策不足。
河北省工农业基础较好,粮食、果产品、蔬菜、油料、水产养殖、药材等,在全国占有一定的位置;煤炭、电力、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陶瓷、建材、医药、服装、食品等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有十多个品牌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但多年来河北省存有重产业发展轻贸易出口的偏颇意识,缺少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与保障。出口贸易产品基地建设和出口贸易的主打产品竞争力不强,出口贸易总量明显偏低。如河北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18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总值128.3亿美元,增长17.5%;而同在渤海湾的山东省2006年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9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586.5亿美元,增长26.8%;辽宁省2006年外贸全年进出口总额48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总额283.2亿美元,增长20.8%;山东、辽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进口贸易总额分别比河北省高5.14倍、2.61倍和4,57倍、2.2倍。
4、人才、教育、科技发展缓慢,发展保障能力不强。
人才是保障,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引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才、教育、科
技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大到一个国家、省市,小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键取决于人才、教育、科技数量、质量的培养和提升。就我省而言,经济发展落后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其主要瓶颈就是教育基础薄弱,没有名校;科技领军人物匮乏,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少。如我省现有高等院校88所,中等专业学校428所,山东省省现有高等院校140所,中等专业学校769所。2006年我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30.1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69.4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9万人,全年专利申请量7220件,授权量4131件。山东省2006年专利申请量3828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237件,授权专利159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92件。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70人。
四、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建沿海经济强省的对策
1、牢固树立走向海洋建设经济强省的发展理念,打造良好的海洋发展环境。
河北省作为京畿大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抢抓机遇面前,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好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亟待需要创新突破的思维方式,来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新思维,围绕着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为切入点,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的理念,用开放的视角做海洋的文章,将海内外生产要素向沿海积聚,走向集约、走向精深、实现省域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生产布局的重大变革,摸索创新出一条依托港口走向海洋适合河北省实际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二是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变“黑色思维”为“蓝色思维”,以广阔无垠的视野、以兼容并蓄的气度,以融会贯通的思路,跳出河北看河北,站在世界看河北,制定河北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三是围绕走向海洋创新发展环境,首先对沿海的秦唐沧三个港口城市要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允许其探索、突破一些常规性的文件约束,使其率先创新发展。其次唐山承担着建设科学示范区的重任,可以考虑由省政府组织成立专门负责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力机构,可在曹妃甸设立办事处,从行政上解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布局,打造海洋与陆地联动机制。
依托港口走向海洋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牵一下动全身,其关键是要搞好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互动,形成全省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围绕走向海洋重新谋划陆地经济的联合布局,按地域和经济的互补性,在全省建立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资源共享、经济互补、发展观同步、人才互联、社保互通等联动机制,协调区域经济更快的发展。如唐山、秦皇岛可建立冀东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区;廊坊、保定可建立高新技术合作区;沧州、衡水可建立特色农产品、果品加工合作区;石家庄、邯郸、邢台利用科技、教育、商贸、钢铁、能源、生物制药、交通等优势可建立华北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合作区;张家口、承德可建立畜牧、果品、旅游合作区。
二是以市场机制来牵动海洋和陆地经济的互动。我省各市都有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但我省的8个陆地市却没有出海口,经济发展空间受限,亟待海洋和陆地的资源互补整合。港口、临港产业和陆地经济三者的发展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港口,港口拉动临港产业,临港产业辐射陆地经济,陆地经济又支持港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依托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打造出口贸易强省。
从国际沿海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经验看,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发展体系为保障,另一方面需要以沿海腹地经济隆起带作为支撑。就我省而言,开发沿海经济隆起带,是我省从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轨的重要一环。沿海经济隆起带,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精品钢铁、基础能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现代大工业基地和多功能国际贸易枢纽。从我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经验看,都是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而我省在走向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方面却是弱势,亟待走活贸易强省的发展路径。首先,瞄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建立和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如加强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积极推进贸易产品重点领域发展,建立和完善钢铁、煤炭、建材、化工、医药、农产品等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研究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实施“千百十工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充分利用国内广交会、廊坊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唐山陶瓷博览会、评剧节等展会平台,增加服务贸易展示和洽谈的内容,提升河北进出口贸易和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实施贸易出口强省战略,其主要是:结构升级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国际市场深度开发战略、进出口并举战略、产业安全保障战略,确保我省出口贸易有新的发展。再次培养出口产品产业集群,如石家庄的制药、服装,果品等,保定的药材、电池、非洲劳务输出等,唐山的钢铁、煤炭、陶瓷、板栗、水泥等,秦皇岛的玻璃、旅游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也是河北省出口贸易的主要项目,要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引导,使之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基地化,打造我省出口贸易强省的品牌。
4、树立新型人才观,打造适应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人才保障高地。
建设河北省沿海经济强省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把握了制胜的先机。
一是创新环境,把更多的机遇赋予人才。降低人才引进的政策门槛,取消一些人才引进的政策限制,让更多有抱负的青年来河北创业;把握人才引进的平衡,既要引进我省强势产业所需人才,也要积极引进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短缺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我省在国家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回家乡创业;为人才引进开辟更多途径,要充分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采取引人和引智相结合的措施,为我所用;为科技人才成长优化创业条件和环境,为高新技术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政策支持,为他们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
二是创新机制,用广阔的舞台托起人才。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确保引进来、留得住、使得上;完善企业技术人才保障机制,确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要爱惜技术工人,建立健全技术工人的保障机制;要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实行重奖;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回河北工作创业成就奖,以此来吸引海外人才。
三是创新制度,用规范的政策培养、使用人才。建立河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完善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著名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参与我省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推出适合人才发展的新政策,实行“人事立户登记制”;简化人才调动手续;探索建立《引进人才在河北工作证》制度;规范接收安置留学人员和相关创业服务程序,建立博士创业园,吸引留学人员和博士进园创业;完善政府特贴发放办法,加强对享受特贴人员的考核管理;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研究制定经济、科技、管理人才赴沿海先进地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成为吸纳技术创新人才的主体,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引智工作,加强传统支柱产业和农业成果的推广示范工作;建立社会化人才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形成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和留学人员的联系,加快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现有高等院校和特色职业大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海洋大学或设立海洋类专业,为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培养和造就大量人才。
第三篇:用严明纪律保障省党代会目标实现
用严明纪律保障省党代会目标实现
湖南省纪委书记黄建国:
“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就是要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为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国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刚刚闭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的周强同志代表第九届省委向大会作的报告和许云昭同志代表第九届省纪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任务、总战略和重大举措,为未来五年我省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对今后五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部署。
黄建国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推进“四化两型”、“两个加快”提供坚强保障,具体而言要抓好5项重点工作: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切实提高服务“四化两型”、“两个加快”的能力和水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会党代会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准确把握其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保障和服务“四化两型”、“两个加快”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提高服务、促进、保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这个总任务、总战略,及时跟进,着力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等决策和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纪律保障机制,一项一项促落实。当前,要重点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中小学校、矿山、消防、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监督检查,确保把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三要狠抓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风清劲足的良好局面。好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汇聚各方力量,激励全省人民共同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要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强化道德修养、提升能力水平,做政治坚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团结和谐、清正廉洁的表率,以班子带队伍,以机关带基层,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大作风整顿力度,坚决纠正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霸道、特权观念严重等不良倾向,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认真治理庸懒散等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风清、劲足的发展局面。
四要坚决惩治腐败,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创造清廉政治环境。坚持
有案必查、违纪必纠,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着力查办工程建设、资源开发、政府采购等利益集中领域的重大腐败案件,注重深挖重大责任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突发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重视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继续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有效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劳动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形成治理长效机制。
五要加大预防力度,实现干事创业和防腐保廉的有机统一。要紧紧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等各项工作,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廉政风险的预研预判和系统防控,加强决策、政策和制度廉洁性评估和审查,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实现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两手抓,做到事业进步和干部健康成长两不误。
第四篇:李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
李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
2013年01月25日 09:31:4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1月25日讯 今天上午9时,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浙江省代省长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作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报告时,他说——
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创新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优化布局和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扎实推进山区发展,以改善山区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实施人口内聚外迁、基础设施改善、产业集聚转型、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旅游发展、低丘缓坡开发、人才科技支撑、特色园区开发等工程,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加大对少数民族集中区域的扶持,推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第五篇: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福建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福建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2016-04-29 10:00:00
当前,福建省正面临海洋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记宗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广大党员干部。中央和省委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作出具体安排,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当前,福建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自贸区、海丝核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努力推动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凝聚力量,为新福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紧抓好抓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上来,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努力适应发展新常态,推动海洋与渔业取得新成就。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㈠要“学”得深入。“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学好党章党规、学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每一名党员来说,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党章党规,就是要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自觉尊崇、遵守和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把握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学系列讲话,就是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研读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全面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这次我们举办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研讨班,就是把它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举措,使之成为引领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学习要有目的,也要讲方法。要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学,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统一起来,在学系列重要讲话中加深对党章党规的理解,在学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㈡要“做”得扎实。“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要把学和做统一起来,统一于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和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要做政治上的合格党员。这次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讲规矩、有纪律,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道德、有品行,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趣健康,道德高尚;讲奉献、有作为,牢记宗旨,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要通过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要做工作上的合格党员。要通过学习教育,时刻铭记党员身份,自觉践行,立足岗位、发挥作用,把学习教育与落实“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单位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与建设新福建、推动新发展、再上新台阶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产业转型、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工作中走前头、作表率、当标兵、作示范,为建设新福建建功立业。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中央和省委对这次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方式方法都作了具体部署,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全面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几个问题:
㈠要注重区分层次。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任务各有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单位特点,把学习教育的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防止走过场。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党员人数、党员流动性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鼓励基层党组织探索创新,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学习计划,要拿捏好分寸。例如离退休支部具有年老体弱党员的特点,既要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组织参加学习教育,发挥党支部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㈡要突出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学习教育,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推动,全力抓好落实。党组织书记既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也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这是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也是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动力,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对工作方案亲自审定,对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安排专门力量组织这项工作,以严肃的态度、严抓的韧劲,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好。
㈢要强化示范带动。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这是近年来党内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作出表率,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要求更严一些、更高一些,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见真章。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通过层层示范、层层带动,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效应。要结合庆祝建党95周年,做好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表彰和宣传,为学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㈣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边学边改,着力解决思想信念和党风政风上的突出问题。比如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问题、党的意识淡化问题、宗旨观念淡薄问题、道德行为不端问题等等。在此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的整改,将学习教育与纠正“四风”、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会为、不愿为、不敢为,工作推诿扯皮,没有责任担当等问题,真正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㈤要体现教育实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教育。要防止撇开日常工作搞学习,防止以简单开多少会、做多少笔记来评判学习教育的成效。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通过围绕主题开展学习、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不断将学习引向深入,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大是大非不糊涂。要通过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为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四、围绕主题,深入研讨
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习总书记指出,新的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在2月25日省委举办的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尤权书记、于伟国省长都对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我们组织这个研讨班,就是希望大家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充分研讨,学习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以新理念推动新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群众诉求和期盼,特别是要突出创新强渔、协调惠渔、绿色兴渔、共享富渔、开放助渔,在推进渔业现代化上想实招、办实事、出实效,要盯紧经济富海、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维权护海、能力强海五大体系建设,在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上展示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进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