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眼具体 着力基层(郸)
着眼具体
着力基层
――郸城县探索建立农村工作新模式
●起因: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模式 解决新问题
●方法:建立“四支工作队伍” 创新“六个一”工作方法 明确“六项工作职责” 真心为民办实事
●效果:明确了工作定位 转变了工作作风 促进了稳定发展
卢展工书记多次指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说到底都要靠基层来落实,最后落到基层才能算落实,我们要更多地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把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把卢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最近我们发现,去年6月以来,郸城县针对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出现的乡镇干部角色定位模糊、工作作风不实、基层服务缺位等新情况、新问题,结合2010年周口市纪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模式,在全县开展了“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活动,通过“四支队伍”联动、创新“六个一”工作方法、明确“六项工作职责”,有效地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县上访量下降33%,下降幅度居周口市首位;工业实现利税增长3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7%,增幅均居周口市第一。
一、建立“四支工作队伍”,明确服务群众主体 基层工作较为具体,明确活动主体、解决由谁做的问题是工作开展的前提。郸城县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现状和基层工作需要,确立了乡镇干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部分机关干部和科教文卫技术专业人员“四支队伍”为主体,在全县开展了乡镇干部驻村、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村、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科教文卫技术专业人员四下乡活动。一是开展乡镇干部驻村。全县抽调523名乡镇干部,驻进523个行政村,一住三年不变,建立乡镇干部长效工作机制,明确要求驻村干部真正“扎下根”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二是实行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村。县直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包括21位副处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建立县直机关与乡村联系制度,实施机关与乡村互联、干部与群众互动。三是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和个人业务情况,在县直机关选派100名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其中副科级干部23名,股级干部77名,并且明确副科级干部到乡
加菜、不喝酒,每餐5元或10元,当场付费,就餐费用由县财政给予补贴,不给乡村两级增加负担。四是悬挂一幅公示牌。公示牌实际上是“联系卡”的放大版,除联系卡的内容外,还印有驻村干部的照片,悬挂在每个村村头或村里醒目位置,便于群众观看和联系。目前,全县制作悬挂公示牌1867块。五是建立一套民情台账。民情台账在入户走访基础上建立,实行分类造册、动态管理,内容包括每户家庭成员、经济状况、邻里关系和有无需要帮助的事宜等信息,便于队员掌握农户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建民情台账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4.3%。六是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本》由县里统一印制,主要记录每天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队员把每天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全部记录在案。据统计,截至到2月底全县工作队员共撰写民情日记1000多本、3.1万多篇。“六个一”工作方法的实施,传承了优良传统,再现了焦裕禄精神,给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赋予了新内涵,使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内容更具体,手段新颖,效果更明显。
三、明确“六项工作职责”,确立服务群众目标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是搞好工作的突破口。为了增强工作的有效性,郸城县对队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共有6 类13项,主要有:一
赔得少了点,但一位干部为俺的事天天跑东中跑西,还到法院帮俺说话,光为这一点儿,俺也不能再告了。”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工作队员共调解邻里纠纷2682起,化解信访积案126件。五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队员通过接触群众,时刻掌握群众动向,把搜集到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向上报告,以便党委、政府决策解决。丁村乡驻村队员贾成亮,在便民联系卡发放的第二天,就有人向他反映大刘行政村支部书记违法建房,他把信息上报到县土地管局,土地管局经核实下达了“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及“强制拆除通知书”,及时平息了一起违法事件的发生和漫延。六是督促“两委”建设。工作队员根据村“两委”现状,按照好、中、差的标准对所驻村进行分类指导,对好村进行鼓励,对中等村进行帮扶,对较差村制定整改方案。截至到2月底,全县调整村级“两委”班子成员120人,发展预备党员560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四、完善“三项督促机制”,构建服务群众保障 基层工作具有长期性,健全奖惩机制、解决好工作评价标准问题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工作持续开展下去,郸城县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结合队员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学习、考勤、就餐、民情台帐、值班、考核等10大类49项制度,着力在督查、考评和奖惩上下功夫,具体做到“一督查、二考评、三奖惩”。“一督查”就是各级领导
服务群众”活动,实现干部下乡、工作重心下移,找到了基层工作与乡镇干部结合的有效载体,广大乡镇干部转换了角色、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二是找到了干部发挥作用舞台。基层干部通过驻村,由坐在机关聊天看报变为骑车到乡村办实事办好事,由整天围着酒桌牌桌转到围着田间地头转,既解决了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也弥补了基层服务的不足,广大基层干部在向群众宣传政策、传授技术、提供信息中,真正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舞台。三是增加了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工作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流了感情、拉近了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望。李楼乡砖寺行政村80多岁的任秀真老人,儿子有智力障碍,不久前家里又遭受火灾,生活十分困难,驻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向有关领导作了报告,组织县、乡干部捐款近3万元,为任秀真建了3间新房,当我们调研看望老人时,老人含着眼泪说:“恁这领导和乡里的干部可真帮了俺家的大忙啦,要不俺这一家人可真没法过啦!”四是巩固了农村发展基础。工作队员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为群众办了实事、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县越级访同比下降63%以上,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0%以上。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37.3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68.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0万元,成为历史发展最快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分别高于全省1.2和2.5个百分点。
第二篇: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
着眼经济发展 着力环境优化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
(一)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汇报《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 ”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机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环境只是个概念,环境是靠人创造的。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说到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通过个体思想的升华带动整个队伍认识的飞跃。近几年,我委的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二是应该注重优化政策环境。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包括开工前的审批环境、建设中的施工环境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环境。不管哪种环境,都有政策密切相关,因为执法、执纪者都是用政策、法规说话。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效率快不过简化”。近几年,国家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从政策层面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好方式。我委在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时,有时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效果不一定最好。国家取消了,我们轻松,项目单位也省事。从发改委看,我们精简了一批事项,合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环节,机关就能精力集中力量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同时更多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健全了,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环境的持久优化。
(三)我们建议:一是建议尽快与上级对口部门衔接,了解《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配套规定、政策、制度等出台情况。200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带来政府审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目前国家、省以及有关上级部门正在陆续出台一些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配套措施,如省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内的项目,政府只进行核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均实行备案制度。凡实行核准和备案管理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这样的规定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办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建议加强跟踪,认真做好贯彻落实的准备工作。二是建议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各系统都有新政策出台,交流不到位,容易导致相互掣肘,衔接不畅。为此,建议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以更好地发挥并联审批的作用。三是建议抓紧制定本市配套规定,研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本市权限以内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配套办法,避免出现空档,带来工作上的被动。
第三篇: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
着眼经济发展 着力环境优化
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一)
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
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 ”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机关取得了明显成效。(二)
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环境只是个概念,环境是靠人创造的。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说到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通过个体思想的升华带动整个队伍认识的飞跃。近几年,我委的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二是应该注重优化政策环境。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包括开工前的审批环境、建设中的施工环境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环境。不管哪种环境,都有政策密切相关,因为执法、执纪者都是用政策、法规说话。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效率快不过简化”。近几年,国家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从政策层面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好方式。我委在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时,有时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效果不一定最好。国家取消了,我们轻松,项目单位也省事。从发改委看,我们精简了一批事项,合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环节,机关就能精力集中力量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同时更多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健全了,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环境的持久优化。(三)
我们建议:一是建议尽快与上级对口部门衔接,了解《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配套规定、政策、制度等出台情况。200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带来政府审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目前国家、省以及有关上级部门正在陆续出台一些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配套措施,如省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内的项目,政府只进行核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均实行备案制度。凡实行核准和备案管理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这样的规定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办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建议加强跟踪,认真做好贯彻落实的准备工作。二是建议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各系统都有新政策出台,交流不到位,容易导致相互掣肘,衔接不畅。为此,建议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以更好地发挥并联审批的作用。三是建议抓紧制定本市配套规定,研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本市权限以内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配套办法,避免出现空档,带来工作上的被动。第四篇: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
精选范文: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共2篇)着眼经济发展 着力环境优化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
(一)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 ”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机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环境只是个概念,环境是靠人创造的。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说到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通过个体思想的升华带动整个队伍认识的飞跃。近几年,我委的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二是应该注重优化政策环境。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包括开工前的审批环境、建设中的施工环境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环境。不管哪种环境,都有政策密切相关,因为执法、执纪者都是用政策、法规说话。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效率快不过简化”。近几年,国家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从政策层面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好方式。我委在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时,有时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效果不一定最好。国家取消了,我们轻松,项目单位也省事。从发改委看,我们精简了一批事项,合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环节,机关就能精力集中力量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同时更多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健全了,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环境的持久优化。
(三)我们建议:一是建议尽快与上级对口部门衔接,了解《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配套规定、政策、制度等出台情况。200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带来政府审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目前国家、省以及有关上级部门正在陆续出台一些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配套措施,如省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内的项目,政府只进行核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均实行备案制度。凡实行核准和备案管理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这样的规定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办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建议加强跟踪,认真做好贯彻落实的准备工作。二是建议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各系统都有新政策出台,交流不到位,容易导致相互掣肘,衔接不畅。为此,建议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以更好地发挥并联审批的作用。三是建议抓紧制定本市配套规定,研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本市权限以内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配套办法,避免出现空档,带来工作上的被动。[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共2篇)]篇一: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目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发展思路,而是发展环境,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竞争已经演化为环境的竞争,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而目前反映较强烈、较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软环境息息相关。除目前普遍存在的税费过重,收费门类繁杂,以罚代法,随意性大等现象外,还存在一些突出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门政策法规不尽合理。目前现有的一些部门政策法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有的是从本部门本系统的需要来考虑
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在实践中难行得通。执法行政简单粗暴。有的执法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法律观念,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动不动就要带人扣物。
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落实。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和扶植企业发展,政府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承诺。但由于有关职能部门不认真落实,使一些优惠政策和承诺成
为一纸空文,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部门服务观念不强。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服务,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跟不上,服务意识淡薄,往往是重引进、轻服务,重收费、轻支持,使一些企业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并难以克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思想解放不彻底,缺乏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和观念,颠倒了主仆关系。少数执法和行政人员认为,他们是专司管理和监督的,不存在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些部门不研究本系统制定的、本部门执行的各项政策法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因此在行政过程中出现强迫执行、高压执行,实在执行不通,又采取随意执行或不执行的现象。三是财政支付上存在矛盾。不少部门和单位不是财政全额负担,都需要从自己部门的各项收费返回中来弥补财政负担或本系统划拨经费的不足。因此,除税务征收应有计划指标外,其他有的部门和单位也给自己的工作人员下达了强令性的收费计划指标,造成了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四是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有的部门是垂直领导,有的是
双重领导,造成部门权利过大大,对政府统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能保证落实,有时出现政令不畅,令行不止;部分执法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差,不具备代表政府和执法机关行政执法的基本素质,官气和流气十足,滥用职权,称王称霸。
[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共2篇)]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在全体干部特别是执法行政职能部门中,深入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思想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履行职责和尽义务的关系,展开一场优质服务治“卡”、文明礼貌治“粗”、规范收费治“乱”、遏制源头治“本”,为各类经营户和业主营造一方净土、一方乐园的实际行动。二是统一解决政策法规透明度的问题。将目前清理整顿后保留和修改的各部门政策法规以及应收费的项目汇编成册,发放到相关的工商经营户和投资者手中,明确应该缴纳的收费项目名称、标准、数额以及负责收费的部门单位,做到依法行政,合法经营,按章纳税。
三是党委、政府要强化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要由政治责任感强、事业心强的人组成办公室工作班子,要赋予其接受群众举报,负责调查核实、监督执法行政部门和协同纪检、监察查处危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的实权。办公室要配
置专线电话,并通过媒体公布于众,以便为广大群众举报违法违纪行为和咨询情况开辟更通畅的渠道。
四是切实抓好政府制订的优惠政策和承诺的落实到位,大力改进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管理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经营环境。五是用法规制度和纪律维护政府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要把维护还是危害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到政治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不管哪个部门或个人,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违背,就不是个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政治和纪律的问题。谁同政府的统一法令相违背,谁有意危害经济发展的环境,就查处谁,就端掉谁的饭碗,这应该成为一条铁的纪律。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过去那种“政府职能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必须强调和维护政府的权威,要彻底改变某些职能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保证政令畅通,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完全落到实处
篇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淅川县交通运输局
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为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建设“强县名城”,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作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变工作作风和创先争优的有效载体,扎扎实实的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现将情况汇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1、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意见和工作措施。迅速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参加的交通运输局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事宜。
2、认真学习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各单位:一是要迅速传达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中来,开展一次思想作风整顿,坚决纠正损害发展环境的不正之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把手负总责,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工作中的协调联动,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
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督导检查。按照有关要求经常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现有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追究具体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3、根据上级要求,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淅川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优化发展环境向社会公开承诺等内容,并要求对承诺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对公开承诺事项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进行公开,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对照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落实
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各单位和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有关的要求,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1、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
(1)对上级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一律取消。
(2)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程序。在运政服务大厅内设置了公示栏,对工作流程、有关职权和服务承诺进行了公开,使办事人员一目了然,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在受理审批过程中,凡是主要手续齐全,必要条件具备的按先办后补的原则,马上办理;缺件的,提示在规定的时间内补齐,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共2篇)](3)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开展了服务窗口文明礼仪活动,实行全员着装上岗,一线执法人员和窗口人员挂牌上岗,严格执行
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让每位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按照上级要求的把审批窗口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
2、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中心按照“一口受理、一次告知、同步审核、集中缴费、限时办结”的要求,简化程序,落实各项服务制度,实行超时和缺席默认制,符合即办制的当即办结,一般审批件2个工作日办结,属联办件的5个工作日办结。今年共受理路政审批5件;运政审批40件;其它审批20件;群众反映良好。
3、严格落实ab岗制,提高工作效能。机关和各部门严格实施ab岗制度。确保各项业务随到随办,工作不脱节。推行了现场办公制度,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开业等需要评审审批的,当场审批,当场回复,一次性告知;开设了业务代办,凡是能够代办的业务,主动为经营者办理;开设了上门服务,对大型企业和业务相对集中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延长工作时间,各业务窗口,在业务高峰期,加班加点服务,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名客户离开方可下班。坚决克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以及等、靠、拖的问题。
4、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县交通运输系统不新出台任何收费项目,不下达任何罚款指标和计划,减少了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及执法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严格实行自由裁量权基准及“罚缴分离” 制度。在执法中,对执法相对人首次且轻微违法
行为,坚持以教育和限期整改为主。因违规暂扣的车辆,一律实行免费停车。
5、围绕职责、拓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出租行业开通“绿色通道”,为乘客查找遗失物品,通过绿色通道帮助乘客找回现金 2000余元、遗失物品10余 件,物品折合人民币万余元;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在高考期间,组织学雷锋车队免费接送考生200余人(次);发挥“爱心驿站”作用,为过往的司乘人员提供帮助50余件次,提供服务咨询近500多人次。通过各个领域的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群众广泛好评。
6、积极开展运输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坚决纠正不规范经营行为。为确保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运输管理局和出租车公司积极组织协调公安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查处打击“黑”运输、“黑”出租扰乱运输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客运市场上的拉客、甩客、卖客、恶意拒载和乱停乱放行为。今年已查处“黑”运输车辆67辆,“黑”出租车49部,纠正违规出租车100多辆次,有效维护乘客及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和净化了运输市场的环境和秩序。
7、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了工程管理行为,认真开展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打造“阳光工程”为理念,增强公路建设管理运行的透明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对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实行
预扣的办法,并印发了《农民工维权手册》,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了交通领域发展环境。
8、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督导检查。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坚持领导带队深入到执法和服务 下页
第五篇: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
着眼经济发展 着力环境优化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
(一)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