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福利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分析
第一节
序言
近年来关于动物福利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长期以来,动物福利观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甚至觉得荒谬可笑。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是:“人的事都管不了,还能管动物呢?”然而随着动物生产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不和谐发展以及由动物福利问题所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动物福利理应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调查报告从经济动物猪这一侧面入手,分析其在养殖、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福利问题。调查得知,欧盟及美国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进而影响肉食品的出口。目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投入的精力远不及国外,这和国家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有关。最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动物福利保护条款对我国出口的动物及动物制品采取非关税壁垒的行为就时有发生,例如欧盟规定要求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注明是“放养母鸡所生”,还是“笼养母鸡所生”,对笼养鸡蛋限期退出市场,而中国绝大多数是笼养鸡。西方国家借此机会设置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的出口,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动物福利保护,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损失,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忽视动物福利必然导致管理、养殖技术的疏忽,引起疾病的蔓延,危害动物健康,使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危及人类自身。还有,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虐待动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已经触动了国人的神经,例如在屠杀生猪,牛,以及鸡等食用动物时,残死采用的“注水”的方式使痛苦其亡。为了得到动物新鲜的羽毛、毛皮之类的产品,采用活剥的残忍手段。关于虐待动物的行为频频被揭发,引起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抗议,人们开始有所觉悟。可见,无论从经济利益、食品安全还是道德水平上讲,动物福利都有其深刻意义。
第二节
动物福利的含义和发展 1.动物福利的含义
一般来说,动物福利包括身体和精神两大类。Hughes(1976)将饲养于农场的动物,其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台湾学者夏良宙(1990)提出,由对待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要地说明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因此,动物福利应包涵于
动物饲养、运输、拍卖和屠宰的过程中,与畜禽主、饲养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运输操作人员、拍卖市场人员和屠宰人员都有相关。许多理和心理两个方面。Web-ster(1987)描述了英国农场动物福利“五无”监控的基本原则:(1)无营养不良:所喂的饲粮应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保证,以使它们有正常的健康和活力。(2)无冷热和生理上的不适:环境(如房舍)既不过冷也不过热,不影响正常的休息和活动。(3)无伤害和疾病:饲养方式和设施设备应将损伤和疾病风险降至最小限度,发现病例予以迅速诊断和治疗。(4)无拘束地表现最正常形式的行为。(5)无惧怕和应激。实际上,按照我们目前的知识状况很难限定动物行为需要的全部内涵,也难以测定惧怕和应激的程度,但是,使动物有心理上的安乐、不惧怕、不紧张、不枯燥、无压抑感等却是动物福利的重要方面。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所定义的动物福利,是指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时,动物才能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乐趣。动物福利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则是保障上述动物福利的供给。
所谓“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在汉语词典上的意思是“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而本建议这里所说的“动物福利”是指动物作为一种生命存在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动物有五大福利:生理福利,即不受饥渴;环境福利,即有适当的居住空间;卫生福利,即免受伤病的威胁;行为福利,即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焦虑感。就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言,动物福利主要取决于人对动物的态度,即人应该善待动物,人道地利用和处置动物。动物福利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出现的,并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得到普及,成为人类共同的行为规范。2.各主要国家动物福利的发展
(一)英国
动物福利法起源于英国。1800年,英国下议院提出一项法案,禁止纵犬咬熊的行为。当时的外交部长坎宁认为这很荒唐,他以为这个法案是想禁止乱民聚集而导致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误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仅仅对动物造成伤害的活动,是不值得立法处理的。1809年,艾斯金爵士在英国国会提出一项禁止残酷
对待家畜的提案,该提案虽然在上院获得了通过,但在下院被否决。在当时背景下,这样的提案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此次提案虽然没有通过,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把动物当作生命体而非仅仅是个人财产来对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22年,人道主义者查理·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法令》在英国国会顺利通过,这部法令也因此被称为“马丁法令”。“马丁法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反对人类任意虐待动物的法令,是人类与动物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足的是,《马丁法令》的适用范围还十分有限,该法令禁止人类虐待的动物仅限于大家畜,而将狗、猫和鸟类等动物排除在外。为弥补“法令”存在的不足,1835年、1849年和1854年英国又相继出台三项增补法案,将《马丁法令》保护动物的范围延伸至“所有人类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部分受囚禁的野生动物。[1]为保障这部法令得到很好的执行,1824年,英国成立了专门的动物保护协会——“禁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
英国从1911年制定的《动物保护法》到1995年颁布的《动物福利法》,己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物保护及其福利的立法体系,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就有十几个,如《宠物法案》、《动物麻醉保护法案》、《斗鸡法案》、《动物遗弃法案》、《兽医法案》、《动物寄宿法案》、《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立法不仅全面,而且明确细致,可操作性强。时至今日,英国动物福利法对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娱乐动物、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基本福利已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规定。英国不仅是对于动物福利立法最早的国家,而且是动物福利标准最高的国家。
(二)美国
美国第一个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出现在1641年由清教徒制定的《马萨诸塞湾自由典则》中。美国的第二个动物福利立法是1828年的纽约立法,该法律禁止恶意杀死属于别人的马、牛和羊或恶意将它们致残,或者野蛮或恶意地殴打以上这些动物而不管这些动物是属于别人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到了1859年已经有十六个州和地区建立了反残酷的法令。1866年4月19日,纽约立法当局通过了一项禁止残酷对待所有动物的法案,即《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1867年亨利·博格又使得一项新的反残酷法律被通过。这部法律禁止在运输过程中粗暴地对待动物。第一个反动物虐待的联邦法律是1873年的《二十八小时法》。该法要求公司在通过铁路或水路运输牲畜时要给牲畜提供食物、水并让它们获得适当的休息。
到了1906年,这部法律被废止,而代之以更加严厉的法律。1900年,美国通过了禁止在各州之间贩运被非法猎杀的野生鸟类的《勒西法案》。到了1958年,在休伯特·汉弗莱参议员的强烈支持下,通过了《联邦人道屠宰法案》。该法案清楚地规定了屠宰必须以一种人道的方式进行,必须将痛苦减到最小,在将牲畜进行捆绑、吊起和屠宰之前必须使其处于无意识状态。1966年美国通过了《实验室动物福利法》,该法先后于1970年、1976年、1985年和199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并于1999年修改为《动物和动物产品法》。虽然这部法律的初衷是规范对实验动物的照顾和使用,然而,最终它还是成为了规范在研究、展览、运输、销售中如何对待动物的唯一一部联邦法律。
1973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人道地照料动物的法律》要求动物的所有者为他的所有动物提供人道的照料和待遇。同时还规定任何人或者所有人不得打残酷对待折磨超载过渡劳作或用其他方法虐待任何动物。目前美国所有的州都有关于保护动物的法律,有些州的立法甚至将虐待动物的行为上升为犯罪,并通过刑法加以规制。2001年2月14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推出了《威斯蒂法》,把虐待动物由原来的“不良行为”上升到“重罪”。把虐待动物定为有罪,可以给那些有意伤害动物的人以重重的警示。
(三)加拿大
加拿大联邦一级的动物福利立法主要有:1990年的肉类检验规定要求屠宰前给动物致昏和进行屠宰前照料;1990年的动物健康法案对运输途中的动物照料和无法站立动物的处理做了规定;还有加拿大刑法典中的虐待法。虐待法是唯一的一部规范如何对待农场动物的国家立法。绝大部分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非刑事法)都是省一级的。同美国的州立法一样,加拿大十个省的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动物保护法。
加拿大早期制定的相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973年的《野生动植物法》、1982年的《迁徙鸟类公约法》、1988年修订的《国家公园法》、1989年的《濒临灭绝物种法》等法律规定都在不同层面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保护。1999年的加拿大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旧法进行了修订, 其中也包含了与动物福利有关的内容。
加拿大刑法典中规定了伤害或危害家畜生命罪以及虐待动物罪, 用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来保证动物福利制度的施行。如第444条规定了故意杀害、残害或毒害家畜的或者把毒品放在易被家畜误食之处的, 构成可诉罪, 处5年以下监禁。第445条规定了无合法理由故意杀害、残害、伤害或毒害狗、鸟或除家畜以外的其他被合法喂养的动物;或者把毒品放在易被狗、鸟或除家畜以外的其他被合法喂养的动物误食之处, 构成按简易定罪处罚的犯罪。其在第446条还规定了七种虐待动物构成简易定罪处罚的情形。
国际爱护动物委员会(IFAW)成立于1969年, 创始人是加拿大籍的B· 戴维斯。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宣扬热爱动物、公正仁慈对待动物、反对和终止世界各地虐待动物的行为, 努力挽救濒危的动物和灾难中的动物。加拿大动物保护协会(CCAC)成立于1968年, 其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政策和伦理方针以及有效方案, 来管理监督实验动物的使用和保护。此外, 地方动物保护委员会(ACC)是加拿大体制的基础, 委员会是管理所有机构研究、教学和试验中使用动物的主要力量。
(四)德国
德国于1974年公布了首部《动物福利法》,之后经过数次修正,并于1998年6月1日推出了新版本的《动物福利法》。现行的是2001年4月11日对新版本修正后的《动物福利法》。该法共分13章22个大条款,其中很详细的对饲养动物、动物的灭杀、动物手术、动物实验、动物繁殖及动物买卖、动物的进口、运输和饲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德国《动物福利法》在第l条言明了其立法目的是“旨在保护动物之生命,维护其福利。”第二章为动物饲养,规定在饲养动物时,不能限制动物活动的天性,不允许强迫进食,也不允许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第三章名为“杀死动物”,中心是保障各类动物能够在无痛苦和恐惧的状态下结束生命。第十三章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其中对于“(1)无合理原因杀死脊椎动物,(2)对脊椎动物施以a)带来显著痛苦的粗暴行为,b)带来长期或反复的显著痛苦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监禁或罚款。
更值得人注意的是,德国的动物保护问题在2002年6月已写入了德国宪法,德国宪法第20a条规定:“也是作为对后代的责任,国家在宪法的框架下通过立法,和依照法规通过执法和判决,对自然生活基础和动物加以保护”。“和动物”三字为新添加的,这为已有的德国“动物福利法”的真正实施提供了基础。这样以来,动物福利法的实施和执行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五)中国
我国目前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于1988年,另外还有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而中国在这方面尚属立法空白。
第三节
我国的养猪业管理与西方的比较 一. 国外的养猪业管理 1.饲养管理
小猪出生至少要吃13天母乳、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拥有拱食泥土的权利。为了照顾好猪的情绪,欧盟还规定,到2013年,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停止圈养式养猪而采用放养式养猪。对此,英国除了早在1999年就全面禁止了全封闭式猪圈喂养外,还专门颁发了《猪福利法规》,对养殖户饲养猪的猪圈环境、喂养方式作了细致的规定,并且增加了给猪“玩具”的条文,以避免猪感觉生活枯燥,并规定对不遵守该法规的养殖户将处以2500英镑的罚款。2.运输管理。
欧盟对运输动物的工具和运输时间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欧盟于1991年制订的动物运输途中福利保护的法规(91/628/EEC欧洲理事会令)以及1995、1997和1998补充和修汀法,要求运输工具要安装必要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调节设备;运输动物的车辆须保持清洁,对运输工具要及时进行消毒,并要按时给动物喂食和供水、运输中要按时休息、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等。
3.屠宰过程的管理。
屠宰阶段的动物福利法规主要体现在《屠宰和销毁处理时的动物保护规定(93/119/EC)》中。欧盟规定,屠宰动物时要有兽医在场进行监督,屠宰工人必须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屠宰动物时必须先将动物致昏迷,在很短时间内放血;屠宰时要采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来衡量和检测屠宰过程等。
二.我国目前养猪业现状
我国目前的规模化养猪场中,饲养环境较为单一,生猪的正常行为得不到发挥,常导致刻板行为、转圈、咬尾等异常行为的发生。可以通过在饲养环境中增加各种物件,即使用环境富集技术或设备,使生猪在采食、刨草料等行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改善生猪的福利。第四节
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
我国GAP认证对动物福利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43%的欧盟消费者会在购买肉品时考虑动物福利,而75%的受调查者相信可以通过购买选择来影响动物福利的状况,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在动物福利方面做得好的动物源性食品。同时,随着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质量的关系,欧盟的销售企业必须能向消费者保证肉蛋奶制品的饲养、运输与屠宰过程完全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否则就会被消费者拒绝。“目前,我国的饲养、运输和屠宰等过程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贸易。”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徐共和介绍说,“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在畜禽产品消费上首要关心的有3点:一是其产品是否安全,对消费者自身健康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二是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损害环境;三是其产品的养殖场是否执行动物福利的规定。”徐共和认为,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我国目前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法规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正处于研讨、立项阶段。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的有机产品认证、GAP认证都对动物福利、畜禽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介绍,GAP认证标准从其创建之初就特别关注与农产品(14.57,-0.03,-0.21%)质量相关方的利益和需求,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动物福利的要求。GAP强调的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动物健康、安全、福利,GAP实施过程中,对动物生产过程中的疾病、药物、饲料、卫生、动物福利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GAP采取分级评价的方式,按照各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划分为3级。一级关键控制点基于通用HACCP 的所有食品安全事项和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动物福利事宜;二级关键控制点增加其他的动物福利、工人福利和环境保护,强调可
持续发展;三级关键控制点增加动物福利、工人福利和环境保护,以及保证的改善措施。
第五节
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壁垒
在当前关税大幅度降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消除和规范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又利用文化教育、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优势或影响力,以自己国家的动物法案为屏障,阻止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动物源性商品的进口,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活体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准。2002年,乌克兰向法国出售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到达后,却被法方拒绝入境,理由是这批猪在途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考虑到动物福利,违反了法国的有关动物福利规定。目前,在中国也已经有企业遭遇到了动物福利这道新门槛。2002年欧盟一肉鸡进口商到黑龙江省某养殖公司考察,拟洽谈购买肉鸡事宜,但发现该公司的“鸡舍不够宽敞舒适”,未达到欧盟的动物福利标准,便取消了这笔生意。动物福利问题对中国毛皮出口产业的影响更为明显。2004年瑞典制作的纪录片《冷酷事实》反映了中国东北地区虐待动物、活剥狗皮的现象,2005年瑞士制作的纪录片《中国的皮革生产》展现了中国河北省宿宁县轻视毛皮动物养殖福利、活剥动物毛皮的生产场面,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纷纷要求欧盟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皮革出口取强硬措施,抵制相关产品进口,导致中国出口皮草产品在欧洲国家遭受下架停售,在随后于芬兰举行国采的毛皮拍卖会上中国水貂皮产品也遭到集体抵制, 对中国皮革行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动物福利作为贸易壁垒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严重损害。
从长远看,实施动物福利政策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中国畜牧业还不发达,动物福利保障水平还不高,而且动物福利观念还未被普遍接受,因此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还难以大幅度提升动物福利水平,这种现状必然会使中国相关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动物福利壁垒的影响。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做出重大结构调整。第六节
动物福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动物福利并不要求人类变成素食者。把动物作为有意义的科学试验和食物是允许的,唯一的限制是,不能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基于此,强调动物福利的人要求制定严格的法律, 从法律上防止残酷对待动物, 要求人道地对待动物。动物福利的人认为如果痛苦可以减少到最小的地步, 科学实验、食肉是可以接受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动物福利与人类利用甚至宰杀动物并无绝对的冲突,它主要是要求人们在利用动物时遵守基本的道德,使其免遭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篇: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国内相继发生的 “瘦肉精”, “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类不应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取畜产品量的增加,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就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连国内市场也将失去立足之地。美国从1998年1月开始,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药物等)的临界值,超标的一律不准上市,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量的检出,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壁垒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我国仅2000年上半年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药残,食品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近几年,我国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的鸡肉中常有被检出违禁药物超标事件; 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其后不久,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通过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食品的决议。该决议称:近期欧盟食品兽医局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问题出在兽医使用了受禁的药物。因此,只有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才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畜牧业长期持续发展。
畜产品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来自于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同时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等问题。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畜禽运输,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本文仅就畜产品生产阶段不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加以探讨。
1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饲草、饲料的污染饲草、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它包括饲料的金属毒物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和农药污染。污染饲料的金属毒物有汞、镉、铅、砷等,上述有毒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地区土壤,饲料原料和饮水中某些有毒元素含量过高以及工业三废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危害最重的当属黄曲霉毒素污染,感染霉菌后饲喂动物,可使动物中毒;我国每年有数万吨有机氯和有机杀虫剂撒在地上,直接导致饲料的农药污染。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饲料,不仅诱发各种疾病,而且严重影响畜禽肉品质的质量。
1.2 疾病多年来,一些严重的畜禽疾病,特别是畜禽传染病在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1.3 滥用激素、抗生素激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原因。有的饲料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在饲料配方中大量使用激素、抗菌素类药物,以达到加速畜禽生产的效果,有些个体养猪户在生猪出栏前的一段时间给猪喂食含瘦肉精的违禁饲料,以提高瘦肉率。
1.4 药物残留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主要是由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中的抗菌类药物、激素、安眠酮类药物所致。由于饲养者对药物添加剂的性能和使用添加剂的有关规定缺乏了解,对药物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盲目追求生产利润,不严格按规定使用国家批准的兽药和添加剂,随意在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出栏前又不注意休药期,导致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畜禽肉中、植物里的药残,通过生物大循环,都会作用与人体,影响人类健康,污染环境.1.5饲养环境生产规模小,畜禽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做到畜种统一、饲料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饲养环节净化,对生产过程的监管难度大,此外,养殖户无公害养殖意识淡薄,养殖环境污染。畜舍选址、栏舍设计不科学,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畜舍周围环境、空气和水源污染。客观上造成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难以规范,严重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生产。生产安全畜产品的措施
防重于监,注重源头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一项国际通行做法。
2.1 加强饲料的质量控制,开发无公害饲料添加剂首先,重视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和防止饲料中外源性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控制农药残留和工业“三废”对饲料的污染,切断传染性病原微生物进入食物链,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其次,开发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中草药添加剂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蛋白质和酶的合成,保健防病,提高繁殖力,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及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效益;最新研究的免疫调节剂及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益于生产安全畜产品。
2.2发展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推进健康养殖。要创造合适的动物生长、发育环境,培养健康的种畜群,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可追溯制度,抓好产品质量认证。
2.3 严格防疫,搞好生物安全措施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疾病的防治密不可分,尽管有些疾病可以治疗,但疾病所带来的危害和治疗的药物所产生的残留都会严重影响畜产口的品质。防重于治,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蔓延,适时接种,科学免疫,将疫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2.4 控制药物残留合理、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抗菌药物,遵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时,通过药敏感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抗生素的交替使用等方法延缓耐药性产生,提高疗效。同时遵守休药期。在出售或屠宰前`5-7天停止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添加剂。
生产安全畜产品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强人民健康,利国利民,是摆在兽医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第三篇:动物福利问题与动物性食品安全--参考文献
敬请诸位不要抄袭下文!!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07/03/63001.html 动物福利问题与动物性食品安全
发布日期:2007-03-23 来源:中国农贸网 浏览次数:559近几年来,世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频频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为突出,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2003年发生“食人鲳事件”以来,动物福利问题在我国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动物福利问题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
所谓动物福利就是使动物在无任何痛苦、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的安适、康乐状态下生活和生长发育,保证动物享有免受饥渴,免受环境不适,免受痛苦、伤害,免受惊吓和恐惧,能够表现绝大多数正常行为的自由。
动物福利问题不仅考验人类的道德与文明,影响动物的安适和康乐,而且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1.1 粗暴屠宰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
按照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屠宰食用动物必须采用人道的方法,动物要单个进入屠宰间,用高压电迅速击晕,然后再进行屠宰,以避免或减少动物的恐惧、痛苦与刺激。研究表明,在屠宰食用动物时,如果采用人道的方法使动物无恐惧、无痛苦的死亡会大大提高肉品的质量。从生理学角度讲,如果动物在屠宰过程中受到较大刺激,包括目睹其他动物被宰杀的过程,听到其它动物被宰杀时发出的惨叫声,就会使动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等激素和毒素,出现免疫力下降、胃溃疡、疲惫、组织出血、坏死、突然死亡等症状,同时,产乳量下降、诱发产生PSE肉(即苍白、多汁、柔软的猪肉)和DFD肉(即黑色、坚硬的牛肉)。人食用了这样的肉品,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1.2 滥饲乱喂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
动物福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给动物提供符合营养需要的饲料,饲喂的饲料不能影响动物的健康。滥饲乱喂会使动物处于非正常生长状态,甚至是中毒状态。如滥饲高剂量铜、锌、铁、砷等制剂、抗生素和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添加剂,都会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肉品的食用安全。人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肉品容易发生中毒,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多有发生。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也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药物残留已经成为影响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和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欧盟决定在2006年1月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添加剂。1.3 私屠滥宰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
私屠滥宰不仅不能采用人道的方法屠宰动物,屠宰方法粗暴落后,使动物处于恶性刺激状态,而且有些人利欲熏心,给被屠宰的动物大量注水,以增加重量。近几年来,这种严重危害动物福利的现象已经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曝光。被注水的动物不仅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而且注入污水废渣,对肉品造成直接的污染。给被屠宰畜禽注水对动物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与虐待,也影响了肉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1.4 长途运输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
长途运输也可以给动物造成动物福利问题。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动物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食物饮水供应,常常给动物造成痛苦、损伤或疾病。猪经过长途运输后到达一个新的环境里,会产生烦躁、惊恐等应激反应,引起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和毒素大量分泌,同时还会造成大量失水,屠宰后肉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大幅度下降。1.5 不良环境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
饲养动物的环境一般指与动物关系极为密切的生活与生产空间以及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动物健康的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动物环境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可能成为动物疫病发生与传播的诱因。在我国农村,许多农民都是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小规模饲养,基本上是圈舍民居相连,人畜共居一处,卫生条件差。有些饲养场毗邻交通要道、其他畜禽饲养场、畜禽交易市场、动物医院和屠宰场,这样的生产环境,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由于
饲养环境不良,防疫条件不好,引起包括禽流感在内的许多动物疫病都可以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20世纪中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出现了蛋鸡笼养的饲养模式。母鸡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不能自由活动。实行笼养后不久,人们便发现在这些母鸡中普遍发生了一种被称为“笼养产蛋鸡疲劳症”的疾病,患鸡表现消瘦,容易发生骨折,甚至死亡。所产的鸡蛋味道差,蛋清浑浊,蛋黄色泽不正,煮熟后蛋白有不规则纤维。瑞士于最近通过立法禁止蛋鸡笼养和出售或进口由笼养而生产出来的鸡蛋。欧盟规定,从2005年开始,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是“自由放养母鸡所生”还是“笼养母鸡所生”。我国养殖动物的动物福利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动物福利意识和动物福利工作落后,特别是畜禽等食用养殖动物主要饲养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动物福利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不洁饮水
给畜禽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是畜禽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人畜饮水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干旱落后地区,人往往都得不到清洁卫生的饮水,畜禽就更加难以保证了。在畜禽饮用的水中常可检出致病的微生物、超标的有害金属元素。有人调查,在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由于畜禽饲养环境的水源遭到污染,约有70%的畜禽得不到清洁卫生的饮水。2.2 饲养拥挤
动物福利要求应当为畜禽提供足够的生存与活动的空间,使畜禽能够自由的表现其正常行为。但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畜禽常常采用高密度饲养的方式,造成畜禽拥挤,活动不便,没有自由,不能表现其正常行为。特别是在笼养蛋鸡中表现尤为突出。笼养蛋鸡上架后直到产蛋周期结束,一直被关在狭小的鸡笼中,只能吃喝下蛋,不能自由活动。
2.3 长途运输
活畜禽长途运输是畜禽流通的一种主要方式。如吉林省的供港活牛从饲养场运到深圳口岸进入香港,汽车昼夜兼程要走5天5夜。一辆加长汽车装20头牛,这些牛一头挨一头并排站在汽车上,5d站立,不能活动,无法休息,蹄部浸泡在粪尿中,经常发生蹄底蹄冠腐烂发炎,牛被碰伤、挫伤现象时有发生。在运输途中牛不仅受尽颠簸之苦,而且有时饲喂饮水不及时,运到目的地时已精疲力竭,膘情大减。活猪长途运输在我国也比较普遍。猪往往被装在笼中,猪笼上下叠放,不仅拥挤,而且上层的猪粪尿直接排放到下层,掉在其他猪的身上。2.4 粗暴屠宰
我国动物屠宰行业发展落后,大多数畜禽都是在定点屠宰场屠宰的。这些屠宰场大多数水平低下,设施简单,管理落后,仍沿用“一把刀,一口锅”、用尖刀刺进心脏放血的原始落后方式进行粗暴屠宰,特别是用木棒粗暴驱赶,让猪见到同伴被宰杀,听到猪在被宰杀时发出的哀叫嘶嚎声。诸如当街勒狗剥皮、现场杀鸡褪毛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2.5 滥饲乱喂
一是滥用或过量饲喂矿物质、微量元素、激素、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二是随意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2004年“五一”前,北京市对市场进行检查发现盐酸克伦特罗检出率仍有1.2%。三是给畜禽饲喂营养成分不全的饲料或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的饲料。四是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泔水生产“垃圾猪”。2.6 野蛮饲喂
为了生产鹅肥肝,强行给鹅灌喂超过生长发育需要的饲料,使鹅的肝脏肿大6~10倍。在北京鸭的饲喂中也采取这种强迫灌饲的方法。不仅违背鹅、鸭的生理规律,而且也给鹅、鸭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仔猪断奶的时间越来越提前,违背了猪的生长规律,容易使仔猪感染疾病。2.7 私屠滥宰
虽然我国明令禁止对畜禽进行私屠滥宰,但是,受利益驱动,许多不法商贩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仍违禁私屠滥宰畜禽,不仅驱赶、屠宰方法粗暴,甚至为了增加重量,向畜禽体内
大量注水生产注水肉。私屠滥宰使大量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2.8 环境不良
动物福利要求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畜禽能够安全、舒适的生活。但是,在我国农村,许多农民进行小规模分散饲养,畜禽的饲养环境大多数不符合动物防疫和安全卫生的要求。畜禽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畜禽与人接触密切,缺乏良好的动物防疫条件,使各种畜禽疾病不断发生。2.9 畜禽混养
在我国畜牧业中,猪、鸡等畜禽混养比较普遍。畜禽混养容易引起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我国一些地方,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鸡的排泄物直接掉到猪的食槽中。研究表明,猪容易受到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猪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以传播给鸡,特别是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发生变异后可以传染给人,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解决养殖动物的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
重视并认真解决我国养殖动物的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这不仅因为重视动物福利是人类文明和道德水平提高以及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因为许多动物福利问题于是我国畜牧业落后生产方式的具体表现,从加快畜牧业发展和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要求,也应当加以解决。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动物福利意识
由于我国多数人动物福利意识淡薄,没有动物福利概念,缺乏动物福利知识,提出并解决动物福利问题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应当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有关动物福利的知识,让人们了解什么是动物福利?为什么要提倡动物福利?怎样维护动物福利?以及国内外动物福利发展动态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动物福利意识。3.2 加快立法进程,为动物提供福利保障
我国在动物福利法规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关于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保证动物福利不受侵害、解决动物福利问题还无法可依。目前,我国制定动物福利
法律法规不仅是客观要求,而且时机也已经基本成熟,应当把制定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纳入日程并加快动物福利立法的进程,尽快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3.3 明确福利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在畜牧业中积极推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标准化生产。在制定动物饲养、运输、屠宰标准时,应当明确动物福利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对蛋鸡笼养、强制换羽、断喙、长途运输、鹅肥肝生产、北京填鸭饲喂以及仔猪早期断奶等要认真进行研究,改变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做法。
3.4 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侵害动物福利
要加强对侵害动物福利要求的饲养、运输、屠宰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要严格查处私屠滥宰、给畜禽注水、滥饲违禁添加剂等既侵害动物福利又威胁人体健康的不法行为。应当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充分发挥动物福利保护组织的作用,由动物福利保护组织如动物保护协会对有关动物福利的问题进行处理。3.5 密切关注发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鉴于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影响到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成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一个新的壁垒,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出口动物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动物福利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国外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动物福利要求,按照国际上对动物福利的要求进行整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指导与监管,保证畜禽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动物福利不受侵害,减少和避免动物福利问题影响我国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口。
第四篇: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源性食品是指来源于猪、牛、羊、禽、马属动物、犬、兔、蜜蜂及水产类动物的可供人食用的肉、乳、蛋及制品和副产品。我国是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不断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面临重大挑战。近几年,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2001 年以来,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生人“瘦肉精”中毒事件。2007 年,河北、山东两省又分别发生“红心鸭蛋”事件和“多宝鱼”事件。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蛋、奶、水产品及动物制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识,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本文就如何解决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归纳如下。
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药残留问题
目前,我国存在的残留药物主要有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已烯雌酚、磺胺类、二甲硝咪唑 / 甲硝咪唑、恩诺沙星 / 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和盐酸克伦特罗等。其危害作用主要有:
1.是毒性作用。人若长期摄入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将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可产生急性、慢性毒性作用,如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残留引起的群体急性中毒事件。
2.是过敏反应。许多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具有抗原性,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危机生命。
3.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三致”作用),药超标,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如苯丙咪唑抗蠕虫药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甾体激素(如已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子宫癌和男人女性化特征;氯霉素能阻碍血细胞形成,从而导致人类的白血病;硝基呋喃类、砷制剂以及喹已醇的同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
4.是激素作用。性激素、同化激素,以及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因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人若使用被激素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将严重破坏人体正常激素平衡,甚至引起致畸、儿童性早熟现象。
5.是耐药性问题。如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性或耐药菌株,并通过动物源性食品进入人体,对人类细菌性疾病防治造成影响,甚至使疾病无药可医。六是对胃肠道微生物影响。长期食用抗菌药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对人类胃肠道正常菌群可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平衡破坏,致病菌大量繁殖,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目前影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致病微生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其中,致病微生物通过污染动物源性食品感染人类,造成人发病甚至死亡给我们的印象更为深刻。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2005 年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市暴发的猪链球菌病导致几十人死亡。2004 年暴发禽流感以来,我国共发现37 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 24 人死亡。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养殖以分散饲养为主,屠宰加工环节中手工屠宰方式占到了 60%以上,再加上我国居民历来有喜食鲜活动物的习惯,动物食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交易获得,这些基本国情增加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也为致病微生物污染动物源性食品,威胁人类健康提供了条件。
农药化肥污染主要是在种植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促生长剂等化学合作物,致使农作物残留大量农药,制成饲料饲喂动物从而间接对动物源性产品产生污染。例如:有机氯农药不易分解,通过饲料在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其中牛体内残留最高,其次是鸡,再次是猪。工业“三废”直接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物通过富集作用蓄积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作用于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如氯、磷、汞、氟、铅、镉、砷、铜等,直接污染水源、饲料、饲草,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大量积蓄,可引起动物中毒。2006 年 6 月 22 日《兰州晨报》报道,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长流村村民的山羊,因饮上方寺金矿含有氰化钠洗矿石池中的废水,16 只山羊被毒死。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也被毒死在水池旁。
三、加工和销售过程污染问题
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污染也是造成动物源性食品质量
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加工过程中,使用饲料添加剂或保存不善带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真菌、汞、镉、铅、砷、氟等。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中,个别不法分子为牟取经济利益,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超量添加着色剂、防腐剂、亚硝酸盐、漂白粉、色素、香精等化学物质,甚至为延长保质期,滥加抗生素和其他抗菌物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物也会造成动物源性食品污染。另外,物源性食品在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当而腐败变质,造成污染。
对此,作者提出几点加强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信息交流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等八大体系,需要通过强化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起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础的动物性能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监管涉及农业、商务、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以猪肉产品为例,按照《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生猪屠宰条例》的规定,农业部门管生猪养殖和生猪及初产品销售前检疫、商务部门管屠宰、工商部门管市场、质检部门管肉食品生产及进出口检验监管,卫生部门管餐饮服务活动。虽然近几年这些部门加强了合作,但是仍然存在几家都在管,谁也不负责的现象。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那个环节监管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现阶段要想有效监管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必须理顺职能,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尽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下一步,建议逐步引入国际通行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官方管理制度,将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统一在农业部门,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的官方兽医队伍,实现官方兽医对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卫生监管。另外,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认证方面,应整合认证标准,将当前复杂的食品卫生安全认证整合为统一标准,并在食品包装采用统一、简单的标志,便于老百姓在购买食品时能够正确判断。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
农产品卫生认证五花八门,且采用不同的质量认证图标。2000 年,英国专门成立食品认证标准组织,开始整合食品质量认证标准,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以“小红拖拉机”为统一标志的农产品卫生认证标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食品。2完善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检验检测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标准水平、检测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加入WTO,现有体系不健全、标准制定不科学、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相关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增加对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入,逐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尽快形成统一、高效的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3加快动物源性食品准入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利益驱动以及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意识不强,导致相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为了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需要实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并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屠宰加工等场所进行登记,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对动物一定生活阶段或所有生活阶段,对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安全度的食品。
第五篇:加强节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加强节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当前,正值动物疫病高发期,疫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刻,2013年的春节也即将来临,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疫病传播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较大隐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为确保春节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的供应平稳、质量安全,确保节日祥和、社会稳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于2013年1月8日开始,举全所之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力度。我们实行“辖区管理,分级负责”和“谁检疫、谁出证,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动物检疫日常监管制度,规范检疫行为,逐步建立全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不发生动物源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加强动物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要求各乡站及养殖户健全免疫和定期消毒制度,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养殖户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全面彻底的消毒灭源,要求散养户每周消毒一次,规模养殖户每天消毒一次,并在圈舍进出口处设立消毒带,进一步确保消毒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三是切实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加强全县活畜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的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严禁来自疫区的染疫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我县,一经发现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四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我们在加强蒿店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24小时值班,对过
往载禽车辆车车消毒,查证验物,只只检疫,严防死守,对进入我县的所有运载动物车辆进行监督检查,有效地预防了动物疫情的传入。
截至目前,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车辆10台次,检查了活畜交易市场5处、农贸市场5处、大型饭店3家、动物产品经营铺(摊点)16家、定点屠宰场1个,规模养殖场14个,没有发现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