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多快活 第三册第八课 教案
生活多快活 第三册第八课
(2010-01-30 00:23:59)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8课 生活多快乐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教学难点: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
表演《同坐小竹排》、《西伦达》
编创与活动
总第 课时
课题:
8、生活多快活(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同坐小竹排》、听《阿细跳月》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能准确地为歌曲《阿细跳月》打节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能自然、有表情地学唱歌曲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教学方法:聆听、演唱、律动
教学用具: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教学(24分钟)(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老师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谁愿意告诉我你姓什么?在我们班级这请生回答 个大家庭里呀,有很多不一样的姓。有姓X的,有姓X的,还有姓X的等等。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也有许多不一样的民族,壮族、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我国的广西、云南玩一玩,去认识
那里的少数民族。
(2)了解壮族
A、导:壮族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着非常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壮族还有两种很特别的乐器,葫芦胡和马骨胡。在壮族还有一种特别的交通工具——竹排。(放《同坐小竹排》背景音乐。)B、简介竹排
导:“竹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在一起,放入水中飘浮,用来运人载物。(2)感受音乐 A、划一划
导: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认识了竹排,也知道了它的作用,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划一划竹排,顺着河水,领略一下壮族的美丽风景吧!初听音乐划竹排。B、拍一拍
跟着音乐划一划。导: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广西壮族的歌曲,壮族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有趣的竹排,壮族的音乐也非常有特点,跟我们以往听过的不一样。请你边听音乐
边看我来拍手,听完了之后告诉大家有什么特点?复听歌曲,(出示三拍子、二拍子强弱示意图)师跟音乐拍节奏,注意二、三拍子的变换。
导:是的,这首歌曲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不太一样,一首歌曲里面有二拍子又有
齐拍,三拍子处和二拍子处拍出三拍子,第一句是三拍子的,第二句是二拍子的,请你拿出双手跟我一起来拍
不同。
一拍。(师边唱歌曲边拍)
C、变一变
导:除了像老师这样拍,你还能怎么拍?再听音乐,跟音乐拍一拍。
(3)学唱歌曲
A、听师唱,跟唱
导:刚才我们听的歌曲的名字叫《同坐小竹排》,小竹排就是小的竹排。我来唱一遍,请小朋友们在心里和老师一起唱。看看是谁和谁同坐小竹排。师范唱 B、学习歌词
导:谁和谁同坐小竹排?对啊,景色这么美,竹排这么有趣,他们一定玩得很开心。那你能用开心的情绪来唱唱吗? C、齐唱歌曲
变换动作拍
导:这么高兴你能不能带上高兴的表情?我想从你脸上看出高兴的心情。(提示
表情)
学唱歌曲,指导唱 D、分角色演唱 男女生演唱 小组演唱 个别唱
仔细听,心里跟唱
自由熟悉
2、欣赏歌曲(14分钟)(1)节奏导入
导:刚才我们演唱的歌曲是壮族的,一首歌曲里面有三拍子的,还有二拍子的,齐唱歌曲 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不太一样。现在我们再一起去彝族,彝族的音乐也非常
有特点,你来看看。(出示节奏X X X X X)节奏是怎么样的?谁会拍?(3+2)(2)跟音乐拍节奏
导:刚才老师唱的就是彝族歌曲《阿细跳月》。(出示歌词、曲名)阿细是一个地方人的名称,阿细跳月就是指阿细人在月光下跳舞。这首歌曲非常特别,是
5拍子的。一个小节里有3拍子又有2拍子。你能不能在后2拍子的地方拍手,3拍子的地方不要拍?谁来试试。初听音乐,跟音乐拍手。(3)跟音乐唱唱
导: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在拍手的地方跟着吆喝一下“赛、赛”。复听音乐,边拍边喊“赛、赛”。(4)边舞边拍
导:在彝族,每年夏天彝族都有一个重大的节日——火把节。火把节到了的时
分角色学唱歌曲
候,彝族的人们会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生一堆火,围着火快乐地唱歌、跳舞。
让我们一起和彝族的人们一起,过过火把节,唱一唱,跳一跳。再听音乐,边舞边念。
三、组织下课(2分钟)
1、小结:
仔细聆听、齐拍
今天我们跟着壮族的小朋友划了小竹排,和彝族的人们过了火把节,你们高兴
吗?壮族和彝族的人们用歌舞的形式来欢度自己的生活,其它民族也会载歌载
舞地欢度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快快乐乐地渡过每一天。
再听歌曲,齐念齐拍
生围成成圆圈跳舞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8、生活多快活(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歌声与微笑》、唱《西伦达》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教学重点: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方法:聆听、演唱、律动
教学用具: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西伦达》(1)导入
导:今天的音乐课,我们来玩一个音乐游戏。师讲游戏规则,并出示歌词:
学
生
活
动
集体念歌词、游戏
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念第一段儿歌。选一名学生念第二段,被他叫到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圈子里的学生念第二段,再叫下一个
学生的名字,一、二段循环念,循环游戏。二次游戏之后,以《西伦达》为伴奏音乐跟音乐念儿歌。
(2)初听歌曲
导:刚才我们念的儿歌其实是一首歌曲,名字叫《西伦达》,让我们来听听这首
仔细聆听
歌曲,在心里跟着唱一唱。
(3)理解弱起小节
导:在歌曲里,有个音本来是排在最后的,可它很调皮,偷便地跑到了最前面来,它怕被人发现,想请你在唱到它的时候轻轻地唱。演唱弱起句。(4)复听歌曲
导: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拍拍手,注意哪些地方强,哪些地方弱。跟随音乐拍手(5)师范唱歌曲(6)学唱歌曲 A、齐唱,师指导演唱 B、分角色唱
齐唱 仔细聆听
齐拍
(7)边唱边重复玩音乐游戏
2、欣赏歌曲《歌声与微笑》(1)初听歌曲,随着音乐拍手
导: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2)复听音乐
导:音乐可以分为几段?能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吗?
三、组织下课(2分钟)
仔细聆听 齐学
仔细聆听 指名说
1、小结:你们快乐的心情感染了我,你们动听的歌声也打动了我,希望你们的生活中永远充满歌声与微笑!
仔细聆听 变换动作表演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8、生活多快活(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d、r、m、f、s五个音编创简单旋律并进行接龙。
2、能主动探索音响并能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乐于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能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方法:聆听、演唱、律动
教学用具: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创编与活动:旋律接龙(1)导入
导: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接龙的音乐游戏。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音唱什么?(2)编创旋律 出示d、r、m、f、s 导:你能用这几个音编出一句旋律来唱唱吗?(3)旋律接龙
自由编创
指名唱
学
生
活
动
导:真行!你能用这五个音自己编出旋律来,那我们来玩玩旋律接龙的游戏吧!
师讲游戏规则:
仔细聆听
采用“鱼咬尾”的方式进行游戏,用前一条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作为自己旋律的首
音,进行编唱。A、同桌接龙 B、小组接龙
C、集体接龙
2、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1)导入
同桌接 小组接 集体接
导:我们能用五个音唱出旋律,真行!那你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出示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导: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3)扩展物品
导:除了这些,你还能用你身边的物品和你带来的物品发出声音吗?看谁发出的声音最丰富!
A、小组探究,用自己带来的物品发出声音
B、小组展示
小组探究
三、组织下课(2分钟)
小组展示
1、小结: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东西都能发出不一样的、好听的声音,只要你善
于发现,很多美妙的声音等着你!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自由探究 指名演示
第二篇:第八课 生活多快乐
第八课 生活多快乐
教
1.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
第一课时 1.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 学 目 标
学 内 容
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束全曲聆听《阿细跳月》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2.合唱《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劳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4/4拍,和声小调式,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B段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在音区、节奏、旋律上都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A段的旋律在低音区徘徊,极富歌唱性,亲切、流畅,B段则移至高音区进行,旋律热情奔放,与A段对比强烈。尤其是在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旋律与歌词的朗诵节奏结合得非常贴切,附点音符与前倚音的出现多是语气的需要。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易唱易记,自歌曲创作从来,每到欢乐的场合,常常使人们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曾随着中国“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出访,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聆听《歌声与微笑》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能否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d1 ”八个音做旋律接龙游戏。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个编创旋律的游戏。
三个游戏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三个音高,第一个泳道是“fa”,第二个泳道是“la”,第三个泳道是“do1”,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自由编唱,还可以把音变换各种位置。分小组进行编创。
第三课时
3.歌曲《同坐小竹排》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
“竹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入水中漂浮,用来运人载物。竹排由一人撑竹竿于水底,用力支地,循环往复,使竹排顺水漂流。小竹排,便是指面积和载重量都很少的竹排。在我国南方水乡,竹排十分普遍,十几岁的孩子便会撑竹排。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坐竹排到水上游览。
《同坐小竹排》采用五声羽调式,3/
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映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倾听,注意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歌曲《西伦达》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童游戏歌曲。由小麦译词,陆斯配歌。这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节奏较规整,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欢快,歌词以第一人称,唱出游戏的方法。便于活动表演
表演《西伦达》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有权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课文歌谱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
4.。
第三篇:快活的小河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合作的品质。
2.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快乐的小河》这个故事。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生书写12个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难点: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
2.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时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观看大屏幕,播放《快乐的小河》
二.读书指导。
1.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泉水叮咚,瀑布倾泻,还有清澈的小河唱着愉快的歌。这节课,我们随着快活的小河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2.板书课题《快乐的小河》
3.师范读课文(生把不认识的字注音)
4.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小河在旅途中遇到几个好朋友?)
5.对话练习
6.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一)课文的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对话中,你喜欢拿一部分?
(二)通过朗读,你能体会到泉水和瀑布分别有哪些优点吗?在书上画一画,标一标。
7.学完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8.扩展延伸,感悟主题。
四.堂小训练
1.分角色朗读。
2.回答:
如果你是小河,你想对它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知识的迁移练习(认)
1.认读生字。
(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2.大屏幕出现生字,开火车读
3.小组内开展识字比赛看谁字多。
4.注意“竟和竞,蜂与峰”
三.书写指导
1.学习部首“马”,“犬”。
2.重点指导的字:劲、摔、驶、勇敢、害、奔。
3.指导书写(略)
四.练习
1.写出几个“”旁的字()()()()()
2.组词:驶()蹦()奔()劲()
板书设计
14快乐的小河
向大山坚强
向泉水不怕苦
向瀑布勇敢
第四篇:快活的小河教案
《快活的小河》教案
长水河学校小学部
董艳荣
2015/4/19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合作的品质。
2.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2.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时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洋思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观看大屏幕,播放《快活的小河》 1.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泉水叮咚,瀑布倾泻,还有清澈的小河唱着愉快的歌。这节课,我们随着快活的小河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2.板书课题《快活的小河》
二、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1、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思考:小河在旅途中遇到几个好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对话。】
2、学生自学。
3、完成自学提示一内容。
4、认读新词:抱怨
山峰
使劲
奔去
害怕
扬起
撞疼
瀑布
蹦着
勇敢
泉水
摔跟头
5、出示:【自学提示二:泉水和瀑布各有什么优点呢?
用“——”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6、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一)课文中的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对话,你喜欢哪一部分?
(二)通过朗读,你能体会到泉水和瀑布分别有哪些优点吗?在书上画一画,标一标。
7、学完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8、读文章开头和结尾句,感受不同。
这两句话中的小河都很快活。但也有不同,文章开头的小河,虽然也是快乐的,但也是孤独的,对困难没有准备,还不够坚强。文中结尾处的小河,在大山、泉水、瀑布的鼓励下,变勇敢了,更坚强了,和朋友们一起战胜了困难。他们手拉着手,奔向大海。【板书:手拉着手,奔向大海】
四.课堂小训练
小练笔:如果你是小河,你想对泉水和瀑布说些什么?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快活的小河
小河
泉水
瀑布
手拉着手
奔向大海
大山
第五篇:第八课装点生活
第八课
装点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运用。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领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运用。这些发现能够提高我们关注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一、教学路径
1.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学习——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认识“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创意——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设计——运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三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案例、图片,图案绘制的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装饰与装饰图案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装饰中的图案艺术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它包含了纹样、图形、色彩、空间、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装饰图案的设计:包括器物的器型设计,器物外观上的纹样设计、色彩设计等等。
装饰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风格特色。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装饰图案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样式。
装饰图案的应用: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工业产品、包装装潢、建筑、城乡环境、现代信息传媒等领域中,它丰富和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向。
第一课时
本课是《花的变化》和《图案之美》教学内容的深化,是装饰图案的综合运用。本课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运用装饰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课程借助对经典案例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意火花。同时,本课也强调了实践的意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实践和设计实践。
一、欣赏与发现
欣赏中外各类器具用品的设计、优美环境中的装饰艺术;发现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中的设计应用;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装饰图案是如何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表达生活的情趣和意义的。
二、分析与探讨
1.案例分析:图案纹样与生活物品的外形是怎样巧妙结合的?其创意特色是什么?
2.头脑风暴:运用前面所积累的知识、技巧,创意美化身边的物品。3.深化创意:形成主题与风格。
三、实践与创作
选择某一生活用品,运用所学进行图案的装饰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分析和评价。
五、课后拓展
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装饰艺术,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和鉴赏、批评的能力。教学评价1.本课关注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和其不同的装饰风格。同时,通过作品的赏析,深层次地理解装饰图案的文化意义及美化生活的价值。评价的要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图案纹样与器物、环境的关系。
2.作业设计需要从熟悉的生活内容中寻找创意点,积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装点生活,实践自己的设计创意。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丰富和美化生活。
作用与意义: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发现它不仅是一种平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或综合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案设计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然事物或情境中寻找到一个创意点,激发联想,产生创意。
三、寻找与发现
1.课前布置大家回去寻找生活中有装饰图案的物品。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的物品,寻找各自物体上的装饰图案。3.师生一起观察物品上的装饰图案,说说它们的类型,装饰的手法,纹样的特点、风格等。
4.发现装饰图案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尝试与交流
1.运用所学的图案知识,从易得的材料中进行设计实践。如纸杯、纸盘、废旧包装等,尝试在上面进行装饰设计。
2.交流各自的收获与问题。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分析与探索
1.借助大师的作品,追索创意的源头,通过欣赏设计师的作品,探索器形与装饰图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外不同的装饰设计风格。
2.探索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如:大自然中的形式、色彩、肌理、构成等等。设问: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
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一件件物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六、创意与实践
1.全班分组讨论,各自创意。
(1)选择什么样的日常用具进行美化;(2)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题材进行装饰;(3)纹样与装饰物品如何有机结合。2.根据各自的创意进行设计、制作实践。
七、展示与评析
举行作品发布会,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设计作品,阐述各自的创意思路,师生评析、总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器形与图案的创意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认知目标:学习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了解运用图案装点生活的方法与路径。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综合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创造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作用,借助装饰图案,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五、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对比:
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的关系。归纳:
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
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碟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
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
鱼的图案给了老师灵感,将一个椭圆的盘子设计成鱼形的盘子。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 归纳:
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第一次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三)感受装饰之美
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
(四)纹饰的设计与创意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归纳:
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等。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植物花草图案与动物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等等。
欣赏与点评: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具有精神上的功能。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
创意与设计的实践:
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
(五)合作设计
在第一次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点评作业。
(六)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