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2:5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

理事会上的讲话(2009年11月27日)

尊敬的王会长、各位副会长、各位理事、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省煤炭局对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省煤炭行业协会是全省煤炭企业之家,是全省煤炭行业利益的忠实代表。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尤其宝山局长既是会长,又是省政协常委,还是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围绕加强调查研究、推广先进经验、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全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拥护。宝山局长刚才深入分析了全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全省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会后,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指导实践。借此机会,就推进全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谈两点意见。

一、冷静思考,正视现实,切实增强抓好山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煤炭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省煤炭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煤炭生产稳步增长,已成为全国产煤大省和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自2003年以来山东煤炭年产量维持在1.3—1.5亿吨之间,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五位。

——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实现利税总额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8年,山东煤炭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24亿元,实现利税409亿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今年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061亿元,利税296亿元,尽管同比分别下降15%、20%,但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得多。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创历史最好水平。自2004年以来百万吨死亡率连续六年稳定在 0.3左右,今年1—10月份又降到0.05,创历史最好水平。

——办矿体制逐步理顺,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底前关闭了所有村办、个体和1万吨及以下煤矿;2006年关闭3万吨以下煤矿;2007年关闭6万吨以下煤矿;2008年关闭9万吨以下煤矿。今年底又将取消乡镇煤矿。国有煤矿基本实现了“采掘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监测数字化”,许多地点实现了无人值守,矿井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地方小煤矿逐步取消木支护、架棚支护,积极上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大大提高。

——科教兴煤战略成果丰硕,科学采煤理念日益完善。目前省属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4.65%、97.75%。矸石不上井、臵换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全省现已有30多处矿井实现了矸石不上井。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煤产业不断壮大。2008年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70亿元、利润7.3亿元。——“走出去”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的空间大大延扩,使我省的能源保障水平大大提高。截止上半年,七家省属煤炭企业在省外占有煤炭资源量447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4亿吨。

——办矿理念日新月异。周五工作制、四六工作制、节假日放假等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新的办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尤其节假日放假,不仅让干部职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享受过节的快乐,而且对稳固煤炭市场作用巨大,希望大家继续坚持。

——职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企业软实力明显增强。省属煤炭企业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8200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万元。

——企业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各煤炭企业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像兖矿集团济三矿的“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新矿集团翟镇矿的差异管理法,淄矿集团的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枣矿集团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肥矿集团白庄矿的“百安文化”,龙矿集团的“八二四”文化体系,临矿集团古城煤矿的“1236”安全文化等,各有特色,百花齐放。

当然,成绩还有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些成绩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比我有发言权,我就不再一一列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从更高、更广、更深、更远、更新的战略视角去分析问题,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正视危机,切实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总体来讲,从我省煤炭行业的近忧与远虑来看,主要面临以下6个方面的压力。

(一)发展滞后的压力

近几年来,在中央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政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煤省市大力实施重组整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2个主要产煤省完成了煤炭大集团的重组工作。

山西省:2001年组建山西焦煤集团;2003年组建大同煤矿集团。目前又正在进行大刀阔斧地重组整合。

陕西省:2004年先由10家矿业公司重组为陕西煤业集团,2006年又与3家化工企业联合,成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河北省:2005年将邢台、邯郸矿业公司整合为金牛能源集团;2008年又将金牛能源、峰峰矿业集团重组为冀中能源集团。

黑龙江省、宁夏自治区、江西省、福建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吉林省也都先后组建了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河南省2008年先后组建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和河南煤业化工两大集团。

重组后的煤炭大集团实现了快速扩张、膨胀,而且发展、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现已由原来的政府强力推动到目前转向以企业为自主扩张发展的趋势。连煤机企业也有快速扩张、膨胀之势。从11月27日—3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矿业装备展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省外、国外煤机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并有加快之势,如国际煤机集团已经先后兼并了鸡西煤机厂、佳木斯煤机厂等4家大型煤机厂,实现了“五机一架”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中煤装备总公司兼并控股了张家口煤机厂、北京煤机厂等5家煤机厂;此次展出的设备向成套化、大型化、重型化发展,展出的产品由单一变为“三机一架”、“五机 一架”,多家厂商还展出了7米高的支架、1.35米的刮板运输机。而我省企业无论是参展理念、展区规模,还是参展设备都远远落后。山东的主要煤机企业只有山东矿机集团参展。展览结束后,山东矿机集团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07年我们参展时,无论产品还是展台绝对是名列前茅,近两年自我感觉又进步了不少,但是通过此次参展,突然感觉差距一下子拉大了。”特别是今年9月底,与宝山会长一同到陕西、内蒙两省及神华集团、伊泰集团考察,感受很深,触动更大。

大家对神华集团都很了解。神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1999年,神华集团煤炭产量2284万吨,2000年,神华煤炭产量3600万吨,当时我们省内企业与之相比差不了多少,而利税、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超过神华。但短短几年时间,神华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2008年生产原煤2.82亿吨,销售商品煤3.2亿吨,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利润383亿元。预计今年原煤产量将超过3.2亿吨,销量达到3.65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利润450亿元。而去年我们全省的产量不过1.35亿吨,销售收入1424亿元,利润243亿元。我认为神华集团的发展理念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理念一:战略支撑。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经常强调“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在危机关头,正确的战略就是定海神针,使企业的航船能破浪前行。”正因为如此,该集团抓住国家出台的政策机遇,占有了大量资源,并使煤制油、煤化工、风力发电等全部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抢得了发展先机。理念二:率先发展。率先在煤炭系统涉足风力发电,将在胶东地区建成目前山东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率先发展清洁能源,投资20多亿的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已于今年7月份在昌平开工建设,而这些我们省内的煤炭企业还未涉足。

理念三:多元化发展。神华集团通过大幅度、大规模、跨行业高速发展,逐步成为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煤制油、煤化工一体化开发,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特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煤炭企业、全球最大煤炭供应商,自营铁路总长度1500公里,自营港口年实现吞吐量1.3亿吨,电力运营装机容量2400万千瓦。

理念四:靠资本运作实现快速扩张。神华集团近年来每年的投资都在200亿元以上,持续开展兼并、重组,截至2008年底,共建成矿井60个,其中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矿井9个,煤炭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千万吨级以上增长。他们还积极实施海外开发,在澳大利亚、蒙古、印尼占有了几十亿吨的资源储量。

理念五:发展大产品。神华集团明确提出下一步发展油、汽等市场容量大的大宗替代品,将来销售无忧,而且利润空间巨大。神华集团规划到2020年,形成油品和化学品3000万吨左右的生产能力,可替代油品1000万吨。

该集团在“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基本目标是到2013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利润突破1000亿元。

如果说神华集团是国有煤炭企业的“大哥大”,那么伊泰集团就是民营煤炭企业的一颗“明珠”。

伊泰集团的创始人张双旺原是鄂尔多斯市乡镇企业处副处长,1988年他带着21名行政超编人员,5万元起家,创办了一家经营煤炭的企业。经过20年的奋斗,到2008年,总资产达到305亿元,列中国企业500强248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20位。伊泰集团“飞速”发展的秘诀:

一是“四个不变”的基本理念。即:一是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二是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三是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四是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作出贡献的思想不变。“四个不变”成为伊泰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二是人才是企业第一要素的人才理念。伊泰集团靠优厚的待遇、靠事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

三是“宁可少产100万吨煤,也不死一个人;宁可多花1000万元,也不死一个人”的安全理念。自2005年以来连续生产原煤9000多万吨无死亡事故。

四是“用最少的人创造最大效益”的经营理念。目前伊泰集团共有约4500人。人少产量高是以科学组织体系为基础的。比如一个年产400万吨规模的煤矿,隶属于伊泰集团的只有50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省外办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五是一切为了职工幸福的人本理念。在收入、职工福利方面,伊泰集团坚持一切为了职工幸福,去年伊泰集团职工人均收入超过10万,今年将突破20万。六是诚信筑基的经营理念。2008年煤价飞涨的时候,宝钢等重点客户多次主动提出给伊泰集团涨价,但伊泰集团不但坚持不涨价,张双旺董事长还带领人员到客户单位走访慰问,帮助解决难题。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8月份以后煤价大幅下滑时,伊泰集团主动向客户提出降价,客户们投桃报李,坚持不降低购煤价格。双方建立起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伊泰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气魄非常大。到2012年煤炭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投资500多亿元建煤制油产业基地;此外,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制药、房地产项目。神华集团、伊泰集团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大整合是煤炭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第二,资本运作是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第三,大企业必须选择大产品、大项目;第四,介入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第五,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六,重诚信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本准则。

大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滞后,与先进产煤省份和先进煤炭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尽管有5家进入全国500强,有15家进入煤炭工业百强,但排名越来越靠后。

(二)全国煤炭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形成的压力 全国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有:

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煤炭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国家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核电运行总装机容量约达8000万千瓦,风电运行总装机容量约达1.5 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约达2000万千瓦,折合约6.25亿吨煤的发电量。这势必减少煤炭需求量,对煤炭企业主业大发展提出了新的压力。

国家煤炭新布局对煤炭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挑战。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和运输条件的改善,整个中国煤炭供需区域格局将在三五年内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主要产煤省的产量将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华东地区的煤炭企业必将面临来自西部、北部大量优质低廉煤炭的巨大冲击。

产能过剩问题对煤炭企业产生的冲击与挑战。山西省目前的实际产能达到10亿吨,内蒙古的产能达到7亿吨,全国产能已达到40亿吨以上。不仅如此,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办煤矿。其中仅五大电力集团2010年参控股的煤炭产量在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的20%。

(三)我省煤炭行业现状形成的压力

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山东的GDP增长是靠高耗能行业来支撑拉动的。去年我省水泥、化肥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钢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火力发电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耗煤量以每年2000至3000万吨递增,2007年我省耗煤2.4亿吨,2008年耗煤2.7亿吨,生产了全国5%的产量,却消耗了全国总产量10%的煤。预计自2010年之后我省耗煤将达到3亿吨以上,每年需要从外省净调入2亿吨以上煤炭,并且对外省煤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我省实有经济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所以说,产煤大省、耗煤大省、资源小省矛盾日益突出,为全省提供能源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省内压煤村庄严重,省内部分煤矿如果压煤村庄不搬迁,已到了无煤可采的程度。全省现有压煤村庄及重点建筑物1568个,“三下”压煤资源量24.7亿吨,“三下”压煤量占了我省探明储量的58%,占经济可采量的38.5%。

(四)煤炭运销方面的压力

1.我省煤炭企业在山东市场的话语权逐年降低 从近年来我省煤炭消耗及省内煤炭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来看,2004年我省煤炭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3.24%;2005年占市场份额的47.57%;2006年占市场份额的44.65%;2007年占市场份额的40.83%;2008年占市场份额的37.78%,据推算,2015年我省煤炭企业在省内市场份额将下降到25%,话语权逐年降低。

2.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大量低价优质煤将涌入 去年以来,中央为扩大内需,斥巨资加大铁路建设,势必打通西煤东进、北煤南运的瓶颈。省外的大秦线、侯月线及石太线等铁路的扩能提速,将打通外省煤炭进入我省的铁路通道;省内正在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 铁路干线(四纵:京沪通道、京九通道、烟大轮渡-蓝烟-胶新通道、黄岛日照连云港通道;四横:德龙烟通道、邯济胶济通道、山西中南部通道、菏兖日通道)将成为外煤入鲁的大通道。预计2010年山东铁路运煤总量将达到2.9亿吨。省外优质低价煤的大量涌入,必将对我省煤炭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3.外电入鲁冲击我省煤炭市场

省政府已与国家电网签订了“外电入鲁”战略协议。500千伏黄骅至滨州联网工程已建成投产,宁东至山东66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示范工程已开工。另有多条输电通道在 规划中(规划建设宁东至青岛、锡林郭勒盟至济南、蒙古至我省、呼伦贝尔煤电基地至我省、内蒙古西部至潍坊、山西、陕西至我省等四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和两条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输电通道建成后,山东省将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接受省外电力资源600万千瓦、1600万千瓦和3200万千瓦,将大大减少对省内煤炭的需求。由此可见,山东煤炭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今年的煤炭订货会取消,煤炭市场以后更加变幻莫测。一旦煤炭市场发生“恶变”,大量的外煤“入侵”,将严重冲击山东煤炭市场,甚至对省内煤企生存构成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五)安全方面的压力

应该说,近年来,我省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逐年好转,但也具有发生大事故的潜在危险。一是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全省221处生产矿井中,受五种自然灾害威胁的占75%以上,其中,有180余处矿井开采煤层煤尘具有强爆炸性;二是安全隐患多。尽管我省矿点较少,但老矿井比例高,井深、人多、系统复杂,安全隐患多;三是紧急停产撤人用时较长。全省撤人距离小于2000米(最短170米)的矿井有75处,占全部矿井的34.6%;撤人距离在2000—5000米的有118处,占54.4%;撤人距离超过5000米的有24处,占11%;最长的达8500米(东滩);今年我省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时,撤人用时在1小时(最短为12分钟)以下的有143处,占全部矿井的65.9%;撤人用时在1—1.5小时的45处,占20.7%;撤人用时在1.5—2小时的26处,占12%;撤人用时在2小时以上的有3处,占1.4%:埠村矿西区2小时22分,北皂矿2小时15分,最长的2小时33分(梁家)。四是重大侥幸事故多发。据统计,2004年至今我省每年有7—10起重大侥幸事故发生,今年也发生了三起。①2月28日临矿古城矿职工在井下700多米处施工时,突来冲击地压,15人遇险,1死5伤;②4月17日枣矿大甘霖矿非法越界开采、探水不当,致使万方老空水涌出,溃入破产改制的甘霖矿,13名正在清挖水仓的职工遇险;③7月21日,肥城梁宝寺煤矿顶板事故,造成2死7伤。所以说,我省的安全形势丝毫不容乐观。千万不要以为小煤矿关了,隐患就没了;千万不要以为资源整合了,井型大了,煤矿安全程度就高了;千万不要以为安全生产周期长了,就放松安全管理,抓安全最忌忽冷忽热、忽紧忽松;千万不要以为安全基础好了,就一劳永逸、绝对安全了;千万不要以为管理工作上来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技术管理的薄弱最容易导致大的事故发生,一般管理绝不能代替技术管理;千万不要以为矿井技术装备好了,现代化程度高了就没有问题了,现在出大事故的往往是大型现代化矿井。

(六)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压力

随着非煤产业的大发展、对外开发的大跨越,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员工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全省煤炭行业人才缺乏的压力日益显现。从管理人才看,随着各煤炭企业走出去发展力度的加大,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技术人才看,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地方煤炭企业地矿类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生产一线和重要岗位技术人才短缺。从工人队伍状况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3.4%,业务素质较低,自主 12 保安和相互保安的能力较差,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

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受用人机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到外省条件好的煤炭企业,我们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人才培训基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是我们最大的担忧。

二、勇于创新,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山东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项关乎全省煤炭行业生存与前途的重要命题。今天在座的都是推动山东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物,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大家勇于创新,积极作为,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加强战略研究,在做大做强上求突破

科学地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做大做强的前提。企业发展最大的失误是战略决策失误,管理失误可能会造成小的损失,而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发展得好的企业、强的企业、优的企业,都设有战略研究结构并注重发挥其作用,而且同时注重发挥战略决策咨询结构的作用(陕西省成立了由近百名专家组成的决资委),提高战略决策水平,规避决策风险。从保障山东能源安全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考虑,下一步全省煤炭行业战略研究的重点:

一是组建山东煤炭大集团问题。这件事我省提出的最早,宝山局长从2004年起就抽调相关人员持续对组建煤炭 大集团进行调查研究,有了较为务实可行的组建思路及方案。鉴于前面所属多方面的原因,组建山东煤炭大集团势在必行。应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做法,由政府推动,研究如何加快我省组建煤炭大集团步伐,实现对省内煤炭资源统一战略规划、集中有序开发、有效管理运营和对外形成合力开发煤炭资源。

二是合力开发省外资源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我省各煤炭企业在省外开发项目近百个。总体来看,对外多头开发,无序竞争,分散投入,规模较小,风险较大,而且解决的只是保接续、保生存的问题,谈不上求发展。山东煤炭企业在今后对外开发中,应结成联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合力开发,形成山东煤炭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统一对外开发优势。争取在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和新疆等省区的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我省的省外能源支撑基地。

三是建设“一中心、四基地”问题。为适应经济市场需要,缓解全省煤源紧张问题,促进煤炭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积极争取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抓紧建立全省煤炭交易中心,构建全省统一、稳定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对我省建立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建设的支持,加快4个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建设速度,力争早日建成投入运营,形成规模。

(二)转变发展方式,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运会期间视察山东时,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当前,我省煤炭行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绝大多数煤炭企业仍然靠加大资源 开发强度、扩大生产规模,以产量快速增长和煤炭价格的上扬来支撑企业的发展,真正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必须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一要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要把握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着眼于高效配臵和利用高端产业资源,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二要培植非煤骨干项目。宝山会长提出,要促使非煤产业向高、大、新、深转变。今后各煤炭企业在努力稳定、巩固和发展现已形成的非煤产业格局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实施大项目推动战略,尽快培植一批大规模的骨干项目。要突出集群发展,培育建立非煤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延伸产业链为方向,以建设大项目为重点,加快非煤产业调整。

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省属煤矿基本建设成循环经济型煤矿,并在重点产煤市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煤矿。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争创更多的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供强力支撑。

(三)强化基础管理、在提高科学采矿水平上求突破 一是优化采场布局,提高资源回收率。严格按核定能力科学合理、均衡有序地组织生产,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进一 步优化开拓布局,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切实做到合理集中生产,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二是提高矿井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监控数字化水平。

三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我省与中煤加工利用协会联合制定了《关于在煤炭行业进行培育节能示范企业试点的方案》,并启动了兖矿、新矿所属4个煤矿的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要大力推广以矸石充填为主的充填开采技术,逐步实现井下矸石基本不上井,有条件的矿井实行矸石下井,减少地面矸石堆放,减轻煤炭开采对地面环境的破坏影响。做好采煤沉陷地的复垦治理和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四是强力推进村庄搬迁工作。最近,我在菏泽、济宁调研工作和政府同志再三灌输一个观点,抓搬迁就是抓GDP,抓搬迁就是抓政绩,抓搬迁就是抓亮点,抓搬迁就是抓民生。从煤矿角度来讲,抓搬迁就是抓发展、抓搬迁就是抓接续、抓搬迁就是抓生产。要把村庄搬迁作为“希望工程”和“亮点工程”来抓,优化设计,制定长远规划,加强与地方和煤矿协调,扎实推进。要创新搬迁模式,积极推广莱芜、菏泽压煤村庄搬迁经验,并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概念,大胆进行尝试和探索,力争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实现大的突破。

三、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全力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11月21日,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108人遇难,全球震惊。我认为,以下教训我们应当认真汲取。

1、煤矿生产能力过高,也就是超能力生产。龙煤集团新兴煤矿是1917年建成投产的,已有92年的开采历史,设计能力120万吨,而核定能力达到145万吨,生产能力有可能已超过系统承受能力;

2、开拓布局极不合理。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广种薄收,生产分散,采掘工作面过多,全矿采掘工作面达28个之多;

3、瓦斯管理不落实、通风系统存在重大漏洞。矿井2004年鉴定是高瓦斯矿井,2008年反而鉴定为低瓦斯矿井,降低了安全装备和管理标准;

4、劳动组织混乱,超定员组织生产。全矿早班、中班井下人员过千人,发生事故的夜班井下人员达到528人,全天超3000人;

5、应急处臵不当。矿调度室接到瓦斯监测系统报警后,没有立即下达全矿井停产撤人指令,致使从报警到爆炸长达53分钟的时间内,没有全部撤出人员,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灾难,有些遇难者还在爆点中。

6、新上安全装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瓦斯报警装臵没有自动断电,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不能确定井下人员的准确位臵和数量等。

山东各煤炭企业相对安全周期普遍较长,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当前煤炭市场形势较好,受利益驱动,可能刺激煤矿超强度、超能力、超负荷开采;特别是眼下已到岁末年初,各类活动多,工作头绪多,牵扯领导精力多,是安全生 产的关键时期、薄弱时期,加之我省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发生大事故的风险,必须切实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认识再提高,领导再重视,措施再加强。要深刻接受鹤岗“11.21”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我省煤矿生产布局、矿井瓦斯鉴定、劳动组织安排、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事故灾难应急处臵、通风系统、新设备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特别要充分发挥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保障作用,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要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一是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二是抓好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重大灾害技术防治;三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四是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五是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和应急值守。确保万无一失。

同志们,当前山东煤炭工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既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要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努力为推动山东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同志在亚麻行业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在亚麻行业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亚麻行业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能够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指导、监督职责,经常就亚麻产业开发问题广泛开展调研,多次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富有战略性、实践性的建议与意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洽谈会等活动,为主体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县亚麻制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

化水平的提高。应该说,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截止目前,全县麻字号企业已发展到237家,纺纱、织布、编织制品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万锭、2000万米和500万套(件),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拉动社会就业3万人。“中国亚麻城”建设的影响力、凝聚力越来越大,在兰西形成省级亚麻行业中心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行业协会及企业主体对我县亚麻产业经济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方才,亚麻行业协会会长郜刃先生作了很好的报告,我完全同意。借此机会,我有几句话要对企业主体与行业协会讲一讲。关于企业主体加快发展问题我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企业要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市场表象洞察到潜在消费需求、发现市场机遇。实践证明,发现并抓住一次机遇,就能登上一个台阶,实践一次跨越。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亚麻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从市场机遇分析:首先是亚麻纤维市场供不应求。从国内市场看,目前我国亚麻纺纱总锭数约60万枚,年亚麻纤维的需求量将达10万吨,但年纤维自给量不足5万吨,缺口近60;从国际市场看,全球年产亚麻纤维约40万吨,占全球可纺纤维总量的2以下,属于稀有、昂贵、环保珍品,每年将有近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其次是麻纺织品国内外市场需求空间大。在国外,拥有亚麻产品一直是身份的象征,特别是发达的欧美市场亚麻产品需求已处于稳定增长的成熟期;在国内,亚麻产品也正逐步被消费者认可,产品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麻纺织品将有60亿美元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空间,其中高档亚麻服装每年将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长,亚麻汽车凉垫每年将以300万套的速度增长,其它产品需求增幅也将超过15,而且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亚麻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所以从发展前景看,尽管目前受国际纺织品贸易磨擦影响,亚麻纱布销售一度低迷,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现象只是在需求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由于生产力布局、产品结构调整及集团利益驱使造成的,只要我们冲破关税、技术等暂时性贸易壁垒,遵循市场规律发展亚麻商品生产,就能够持续占领市场,不断赢取利润。从生产力布局调整上观察:以纺、织、编为主的亚麻行业呈现出了外企向中国转移、纺锭向原料基地扎堆、产业向北部地区扩张的三个趋势。从外企向中国转移趋势看,美、欧国家因劳动力成本高而导致竞争力下降、种植面积萎缩及加工企业倒闭,造成了大量的亚麻行业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亚麻产业基础雄厚等竞争优势,致使成为西方发达地区企业资本和行业要素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据了解,去年我国出口亚麻纱2万余吨,亚麻布近1亿米,是世界亚麻纱、布出口第一大国。从纺锭向原料基地扎堆趋势看,一些纺纱织布企业为降低扩张成本,而把生产车间设在原料基地,这使包括兰西在内、拥有160万亩优质原茎主产区优势的黑龙江焕发出了无限商机。以亩产原茎300公斤为计算单位,一亩亚麻在基地种植、原茎加工、纺纱、织布(编织)、服装制作、籽油加工六个环节的增加值近万元,以此推算全省160万亩基地将产生百亿元的经济效应。从产业向北部地区扩张趋势看,由于气候条件致使亚麻原茎种植北移,连锁带动了企业及行业资本的北移,具有“南联北开”区位优势的兰西,已经成为亚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行业要素集聚地。从政策投向来解读:“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各种惠农政策和支农资金会进一步涌入农村大地,这必将为亚麻产业开发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尤其是我省纺织项目已纳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亚麻产业又被省委列为重点开发的八大产业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都为亚麻行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同时,县委、县政府顺应形势的变化,站在建设亚麻行业中心的战略高度,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亚麻城”,已经产生了政策释放、资源集聚和要素涌流效应,在我县形成了亚麻行业加快发展的“小气候”,为域内外麻企在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期,除《亚麻行业指导性意见》外,县委、县政府还将出台《促进亚麻行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什么、支持什么,给予哪些优惠政策,这些必将产生良好的政策导向机遇。因此,各企业和各类投资主体应抓住机遇,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在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怎么才能抓住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机遇就在细分的市场中,在个性化的服

务中,在产品的创新中。大家一定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波浪式”发展的规律,认识到机遇的阶段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目前,我们面临的机遇期可能就那么有限的几年,如果抓不住机遇占稳市场,别人就会抢在我们的前头,我们就将被甩在后面,直至淘汰。因此看到了机遇,就务必紧紧抓住不放手,兰亚、绿源、绿地等相对比较成功的企业,一定要乘势而上,把机制做活,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扩张优势,把核心竞争能力做强,把品牌做响,把规模做大。目前一些暂时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或准备投资亚麻行业的投资者,要致力专业化生产,突出自己的特点,把一个环节、一种产品做精、做强,实现滚动发展。

第二句话是诚信经营,打造品牌

诚信是经营之本,人不讲诚信难以立世,企业不讲诚信,必将被市场淘汰。二十年前的温州,因为造假而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温州用十几年的时间才挽回了不诚信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温州人渐进式提出了质量温州、诚信温州、活力温州。我们兰西的亚麻行业,尤其是编织行业发展,近乎当年温州的小规模、大群体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确实为行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亚麻编织业通过政府造势把市场打开后,做亚麻编织生意的人多了,大多数企业能守法经营,但确有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打起了造假的主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不是个别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我们既有的市场和优势将逐步散失掉,就会砸了“中国亚麻之乡”、“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兰西绿色亚麻原产地”的牌子。企业由于不诚信而垮掉的例子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三株集团、金华火腿都是因为不诚信而失去市场倒闭的。所以说,希望我们的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树立诚信意识和行为自律观念,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强化标准化生产,从构思设计、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包装入市,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或地方生产标准,共同维护“兰西亚麻”这块金字招牌。在座各位都是亚麻行业的精英,无论你所办的企业规模大小、经营效果如何,都要不断加强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商标建设,塑造先进文明的现代企业形象,以质量赢得业主信任,靠美誉拓展市场空间,走出一条诚信经营的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句话是勇于创新,实现低成本扩张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更是利润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县亚麻产业开发走的是一条小规模、大群体之路,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中小型家族式企业,这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成为最后的赢家,必须实现自我创新。首先是要进行思想创新。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创造财富,观念可以转换为生产力。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走一步、看二步、思三步,运用战略思维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策略,引领企业高起点对接产业链上的增值环节,拓宽未来发展的生存空间与舞台。其次是要推进技术创新。我们这些企业应该主动与知识密集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虚心学习、借鉴、引进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面向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第三是要实施机制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的需要,采取联合、股份、售权等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经营,真正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第四是要善于管理创新。当前要特别重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说到底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强化人的约束力,而企业内部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人,在于管理这个企业的领导,因此,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由家族式管理转向科学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舍得投入、肯花本钱,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和产品营销等工作,实现人才兴企。实践证明,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所以说,我们的麻类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产品与个性化服务”,才能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低成本扩张。

关于协会工作我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协会围绕亚麻行业中心建设开展工作。协会是亚麻行业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将在未来发展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说,协会一定要紧紧依靠县委领导,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及时反馈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发展主体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沟通与协调作用;要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帮助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与智囊;要充分发挥信息集散优势,畅通信息渠道,搭建起政府、企业、社会沟通互动、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发布行业发展动态、项目信息和市场供求情况。同时还要强化行业自律功能,加强对亚麻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的质量监督,督促企业依法守信经营,促进亚麻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希望协会围绕亚麻产业技术进步开展工作。科技研发与转化是我县亚麻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是未来一个时期亚麻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希望协会多想办法、多做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听专家讲座,开阔眼界,刷新思维;要帮助企业建立起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构建技术转化、产品研发共享机制,借助外脑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要为企业自办研发机构创造条件,支持自主研发终端产品,服务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亚麻产业的科技含量。

三是希望协会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报务,只有搞好了服务,才能得到会员单位的支持,协会也才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说,协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蓄积充足的知识底蕴,打造过硬的服务本领,全心全意地为企业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到宾至如归,成为企业汇聚之家。

同志们,亚麻产业经济已经成为牵动全县脱贫解困的龙头,未来一个时期,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凝聚全党全民智慧与力量,深入推进亚麻行业中心开发建设,希望亚麻协会、企业精英及社会各界投资主体继续奋力开拓,为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邹世平同志在济南市红十字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邹世平同志在济南市红十字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3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经过各位理事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市红十字会领导机构,表彰了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和市红十字会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红十字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为红十字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的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根据市政府的分工,我负责联系红十字会,本次会议又当选会长,我个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今后我将与各位理事一道,继续发扬济南市红十字会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所赋予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为红十字事业服务,切实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推进我市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刚才,继任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的成绩,今后的工作安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地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社会问题大量出现。这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和今年的全国两会都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和国家对社会建设的重视不仅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状况,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迎奥运、办全运”的实际,以“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为已任,强化省会意识,把红十字会工作与构建和谐济南的目标结合起来,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善事、实事,创造性地开展好救灾、救助、救护等人道主义的救助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推进红十字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人道主义救助是红十字会的工作重点,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困、解群众所难,努力打造红十字会的工作品牌。一是继续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助工作。这是对各级红十字会的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实际考验,一定要行动及时、组织得力、发挥作用,切实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反应、第一到位。要按照《红十字会法》和《济南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的有关规定,把经常性的募捐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提高我市红十字会的救灾、救助能力。二是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救助活动。要高度关注家庭贫困儿童、城乡弱势群体等救助对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继续开展好“博爱进万家”、扶贫帮困、助学助残等各种救助活动,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多办好事、多做实事,塑造红十字会的良好社会形象。三是要继续推进“红十字关爱进社区”工作。要在扩大城区“红十字博爱互助中心”规模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稳步推进“红十字关爱进农村”,搞好红十字博爱村试点建设。同时,要在学校继续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要结合迎接全运会,切实搞好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完善救护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红十字会的支持、资助、保障和监督作用

红十字会是世界三大非政府组织之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专门为之立法的两大社会团体之一。正是因为红十字会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十字会的工作。我国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支持和资助,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红十字会要充分运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资助、保障和监督,同时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为红十字会的兼职副会长、理事,要按照红十字会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关心、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在各方面为红十字会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要将资助红十字事业的经费依法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支持红十字会加强备灾、救灾基础设施和救灾网络建设,帮助红十字会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要帮助红十字会搞好组织建设、网络扩充、人员培训、宣传发动等工作,既为红十字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又要加强监督,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参加会议的分管县(市)区长,按规定都应参加各个县(市)区的红十字会并担任会长。会后,要认真地抓好本县(市)区的红十字会的换届调整工作,帮助红十字会搞好班子建设,补充工作力量,为红十字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四、切实加强红十字会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红十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是抓组织。要进一步健全红十字会组织体系,依法理顺管理体制,按规定配备人员编制,切实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目前,个别县(市)区可能还没有理顺管理体制,希望县(市)区的领导同志要给予重视,抓紧按照要求理顺。《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县(市)区要建立红十字会,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我们要依法办事,按规定抓紧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理顺管理体制的要按照规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由于政府换届,原来的分管领导有的作了调整,红十字会领导机构也要作相应调整,该到位的到位,该加强的加强,该理顺的理顺,要在4月份完成这项工作。二是抓班子。要选调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能胜任工作、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干部担任红十字会的领导职务,着力建设团结务实、高效清廉、公道正派的领导班子,发挥红十字会机构的核心和骨干作用。三是抓队伍。要严把进人关,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称职、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队伍建设,在把好进人关的同时,还要下功夫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因为红十字会属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机构,它的社会形象与工作效果有直接联系,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四是抓网络。今年是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红十字总会提出的。要巩固扩大街道、乡村、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的红十字会组织,要巩固发展红十字会会员、团体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城乡红十字(会)网络覆盖率。我们要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这个良好的契机,快速发展我们红十字会的网络。五是抓培训。要加强对新增人员的培训、提高原有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通过培训、实践、规范管理,转变作风,提高综合素质,为打造红十字会品牌奠定基础。同时,我们的新任兼职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工作人员和政府换届后联系红十字会的领导同志,都要认真学习《红十字会法》和有关红十会的业务知识,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

五、扩大宣传,为红十字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对扩大红十字会的影响力,推进红十字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至关重要。要把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作用与开展筹资、救灾、救助、救护活动相结合;要把集中宣传与平时宣传相结合;要把通过会议媒体的宣传与扩大红十字会网络、进行募捐义演相结合,把宣传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方式,提高效果,扩大红十字会影响,要通过工作进行宣传、利用宣传促进工作,让全社会都了解、关心、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为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我们也要注重加强对外宣传,要宣传哪些默默无闻地为红十会工作先进典型,要在5月8日这个红十字日前形成宣传高潮。

各位理事、同志们,红十字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市红十字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目前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广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员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济南红十字事业一定能实现新的跨跃,再创新的辉煌,为构建和谐济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理事、同志们工作顺利,合家幸福!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三届二次理事会 暨统战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宋 厚 源(2010年5月28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暨统战宣传信息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同时还邀请了省委统战部有关处室的领导为我们进行业务讲座。下面,我就理论研究会和统战宣传、信息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创新思维,丰富统战理论新成果

去年以来,我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新时期统一战线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为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纵观去年统战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我们围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同心同德保增长,凝心聚力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各个层面开展“应对危机,共谋发展”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

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应对危机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广大统战成员尤其是非公企业提振信心、破解发展难题,共同应对挑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模式独特。我们不仅在统一战线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上探索了多单位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研究模式,而且在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参政议政调研上,创立了与各县市区、经济园区进行联手定点调研的模式,形成的成果针对性强、质量高,得到市委充分肯定。三是成果丰硕。全年共收集统战调研成果和理论文章93篇,获市委统战部奖励42篇,其中,特别奖和一等奖12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推荐到省委统战部参评并获奖的有12篇,其中,《凝聚起克难奋进的强大合力》获省二等奖,《提振信心,化危为机,着力提升我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等4篇文章获省三等奖。四是影响较大。各单位提交的成果大多观点明确,语言精炼,逻辑严密,论述深刻,影响较大。比如,《关于全市非公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预测、实情、心声与对策建议》在市委《内参专报》刊登;《提振信心、化危为机,着力提升我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报告中所提的对策建议,部分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写进了市委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文件;《论统一战线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省调研成果汇报会上交流发言。这

些统战理论研究新成果,将在我市加快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重视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形成更多有分量的调研成果,使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是要紧扣中心抓重点。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战理论研究,就是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是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开展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在研究思路上,既要做到“说统战话”,研究统战工作中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和问题;又要做到“统战在说话”,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作出统一战线的贡献,提高研究实效。在研究的内容上,要结合湘潭实际,体现湘潭统战系统的特点和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力求突破。今年,各单位要根据已经下发的研究课题计划,结合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调查和研究。重点要在加强党外代表人

士队伍建设、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问题等课题研究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尤其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这是中共中央交给我们统战部门的重大课题,也是全国统战系统都在开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央统战部在上海召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交流研讨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调研,形成符合湘潭实际、具有独到见解、对策建议管用可行的调研报告,为省、市委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出台政策、建立机制提供参考。

二是要创新方法抓质量。要变“单兵作战”为“军团作战”,充分发挥课题组的整体力量,加强课题的选择、分解、调研、形成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要变“关门研究”为“开放研究”,既要发挥体制内研究力量的作用,又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关部门、社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学术团体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研究和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一些跨省、市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协作,以课题为纽带、分专题进行组织,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要巧借平台抓转化。统战理论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注重研究后的成果转化。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

一切机会宣传推介成果,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用,推动工作发展。利用《湘潭统一战线》期刊、各级统战网络等载体,利用调研成果汇报会、研讨会等平台,利用参政议政、协商座谈会等机会,利用政协提案、人大建议等各种途径推介理论调研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宣传,营造统战工作新氛围

统战宣传工作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统战宣传工作,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支持统战工作、优化统战工作的舆论环境、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我市统战宣传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各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地宣传了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我市开展的各项统战活动,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力。一年来,共组织统一战线新闻报道120次,采编、上报新闻媒体、宣传期刊的稿件110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媒体报道40多次;在省级媒体报道70多次,被三湘统战网采编稿件240多篇;湘潭统一战线网站采编稿件500余篇,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湘潭晚报、湘潭在线等市级媒体报道近300篇次。部领导在《中国统一战线》、《湘潭日报》、《今日湘潭》、《湘潭政协》等党报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四篇。中央

统战部网站和刊物采用信息11条,省委统战部专网采编信息600余条。

2010年,我市统一战线宣传、信息工作要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凝聚人心谋发展,汇集力量促和谐”为目标,着力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切实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形成“大统战、大宣传”的共识。当前,总的来看,社会各界了解统战工作、支持统战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必须看到还有不少人不了解、不熟悉统一战线工作。为此,必须进一步形成大统战、大宣传的思想共识。要认识到,统战宣传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宣传、新闻工作计划,把统战知识列入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推动统战宣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努力做到社会上有统战的“声音”,大事上有统战的“身影”,热点难点问题上有统战的建议,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统战的成效。

二是要进一步确立“大统战、大宣传”的基本思路。实现统战宣传工作四大转变。首先要由传统平面宣传向现代立体媒体宣传转变。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多种媒体,充分发挥《湘潭统一战线》

期刊、湘潭统一战线网站的作用,加强与《湘潭日报》、湘潭电视台、湘潭在线网站的联系,组合宣传每一项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产生“1+1﹥2”的传播效果。其次要由圈内自我宣传向社会大众宣传转变。要面向社会,集中力量开展一些规模较大的统一战线街头宣传、有奖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统战宣传活动,展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服务于我市科学发展的政治热情和精神风貌,增强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通过综合运用新闻宣传、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手段,有序推进重大活动,形成高潮迭起、交相辉映的强大声势。第三要由单一事件宣传向大事跟踪报道宣传转变。除了围绕各级统战组织开展的活动、召开的会议、取得的成绩组织强有力的新闻报道外,还要围绕我市统一战线在服务科学发展“五大平台”建设、服务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中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特色工作,加强组织策划,开展跟踪报道。如“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经验推广、典型推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系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宣传一批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侨等六个方面的人物典型,跟踪报道其突出贡献、先进事迹、善行义举,用典型的人和事激励广大统战成员,达到弘扬正气、激发活力的目的。第四要由一般偶尔性宣传向专题栏目宣传转变。今年,我市将以“同走特色道路、共促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全市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整个活动分为征集学习论文,征集科学用语,征集“书记论统战”文章,开展湘潭市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湘潭日报》、湘潭电视台、湘潭统战网等市级主流媒体要开辟学习教育活动专题专栏,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统战成员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广大统战成员乃至全社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把握“大统战、大宣传”的正确导向。统一战线牵涉面宽、影响范围广,譬如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对台等,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做好统战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宣传方针,注意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牢牢把握正确的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要加强对统战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聚焦不散光,不断开创统战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统战信息报送工作。统战信息工作也是一种宣传,能够及时反映统战系统各个方面情况

和动态,反映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是体现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统战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统战部门要高度重视统战信息工作,切实增强三种意识。一要增强责任意识。统战系统各单位要将统战信息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四创一争”的重要内容、纳入对统战干部的个人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发动,力争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信息工作的局面。二要增强精品意识。要加强对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信息工作人员树立“大信息”意识,紧跟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意图,紧贴基层,紧扣主题,紧抓大事,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反映和报送高质量的统战信息,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难题出谋划策。三要增强奉献意识。文字工作是一个枯燥的工作,加之统战部门又是清苦部门,这就需要从事统战信息工作的同志增强奉献意识,保持平和心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以奉献为荣,以付出为乐,立足本职,努力为统战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三、强化保障,提升统战工作新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统战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把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作为提高统战工作水平、提高统战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

定研究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各理事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不仅要经常过问,而且要带头开展调研,带头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征文,带头参与“书记论统战”征文,带头撰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用语,为开展理论研究和统战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建立课题研究沟通制度、情况信息交流制度等,逐步实现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宣传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要为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从事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要加强组织建设。继续充分发挥统战理论研究会组织优势,在整合各方面资源上下功夫,要成立一批重点课题研究小组,联系一批理论研究重点作者,培养一批理论造诣较深、研究能力较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带动统战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广大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者要以新的思路,立足新形势,着眼新实践,谋求新突破,不断创新理论研究的机制,不断创新理论研究方法,使统战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适应

形势发展的需要,使统战理论研究的成果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时代检验。

同志们,我市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宣传信息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清晰的工作思路,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为的工作成效,共同努力地做好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宣传信息的各项工作,用实际成果支持并促进湘潭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五篇:王昌荣同志在全市组织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王昌荣同志在全市组织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2日)

www.xiexiebang.com2011年12月27日 17:39:30

来源: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

今天的会议也算是一次“互学互比”。11位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对今年工作亮点进行了盘点,对明年工作打算作了交流,部机关各处室也作了书面汇报。刚才,各分管副部长就明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11位部长,尤其是新上任的部长,通过今天的会议,从中了解到组织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一些内容,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意见,一是总结、分析今年全市组织工作;二是对今后工作,尤其是明年工作的把握。

一、2011年全市组织工作的主要亮点和体会

2011年,在全市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工作向组织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交上满意答卷,走在全省前列”,这是对今年全市组织工作总的评价。主要亮点有:

第一,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打了个漂亮的胜仗。温州行政村数量多,而且村情社情复杂、基础比较薄弱,换届工作难度很大。1-3月,我们集中一个季度的时间来抓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一是,在换届前我们提出四个“百分百”,就是全市5405个村的四个班子100%如期换届。针对一些干部的畏难情绪,我们又明确提出“完成99%就是失败,留下一个就是留下一个隐患”。经过努力,我们实现了四个“百分百”的目标。二是,牢牢把好人选关,做到“五种情况人员”无一当选。三是,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一鼓作气拿下重点村难点村的换届选举,我市村级组织换届的时间进度为全省最快。比较近几次村级组织换届,这次是各级党委决心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成效最好的一次。

第二,在乡镇区划调整后做好乡镇换届工作。针对乡镇“撤扩并”给乡镇换届带来的班子配备难、选情掌控难等问题,我们重点做好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对此,各县(市、区)做得非常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努力,我们在6月底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时间进度也是全省最快。

第三,及时推出村级组织“转并联”工作。3月下旬,市、县组织部长到山东诸城等地考察村级组织设置工作。之后,我们选择瓯海、洞头、文成先行先试。根据试点工作的良好形势,于6月份在全市铺开“转并联”工作。我们提出“第一年搭框架,第二年抓深化,第三年全面达标”的“三步走”思路。各县(市、区)对“转并联”都很重视,将其作为既有长远意义又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来抓。目前,全市规划的856个农村新社区已有822个挂牌,多数社区运行情况比较好。特别是,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认为村级组织“转并联”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现在,各级党委、市县组织部门、各乡镇(街道)思想统一,一致认为这项改革方向对、抓得实,很有必要,定有成效。

第四,两新组织党建进一步“拓面提质”。今年,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不少亮点。一是“实打实”地抓组建。我带头参加了8次共96家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仪式,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对组建工作十分重视,带头参加、带头抓。今年组建工作成效显著,新组建的党组织数量相当于过去20年组建数的一半。二是在全国成立第一家市级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四是开展“红色接力”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这些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的充分肯定。

第五,加强基层党员教育。一是开播了“瓯江先锋”电视频道,这是全国地级市第一个党建频道。目前看,节目质量较高。二是推进“远教广场”建设,将远程教育从室内搬到室外,从单一的面向党员到面向全体农村群众,从单一的说教变为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

第六,平稳有序地开展县(市、区)换届工作。这项工作总体平稳,时间进度全省最快,比省内其他地区提前20天左右。10月28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换届人事安排,29日市委对涉及职务调整的干部进行集体谈话,11月10日前把干部送到位。我们在县(市、区)换届工作上有一些“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做法,比如坚持“先定原则后定人”,制定15条具体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并注重进一步打通市直机关与县(市、区)领导干部的通道。

第七,制定了考绩法和绩擢法。年初,我们研究出台了考绩法和绩擢法。值得肯定的是,市里文件下发后,各县(市、区)运用绩擢法选拔领导干部的动作迅速、措施有力。这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市上下“凭实绩用干部”的氛围。

第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所创新。推出18个市县干部培训班次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实施教学管理改革,取得了新突破。

第九,推进人才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新开工建设的人才公寓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加大引才力度,制定了“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市县共同组织了“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今年我市有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数为全省第三,有16人入选省“千人计划”。

第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今年把换届的“风清气正”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力度大、措施实,也是很有成效的。对组织工作满意度,各县(市、区)的决心都很大,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总的看,我市组织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市县组工干部形象有了极大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

十一,面向全省公开招考公务员。“杭甬青厦”的公务员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从我市公务员队伍构成看,温籍大学本科毕业生回温的很少,毕业于“211”大学的更少,加上其他地区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参加我市公务员招考,导致公务员队伍基础人才“低而少”。据统计,近十年,我市公务员的学历层次越来越低。公务员队伍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来源和基础,长此以往,问题很大。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市面向全省招考公务员。这也许会对本地人就业带来一些冲击,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对此,各县(市、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十二,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今年,我们在加强市属国企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及时搭建了整合重组后的领导班子,并组织开展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国企领导干部工作。

此外,党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及党代表作用发挥等工作成效明显;自身建设、调研等工作也取得不少成果。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组工干部尤其是组织部长需要深入思考组织工作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好组织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组织工作要有所作为,前提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也就是说,党委的工作部署到哪里,组织工作的步伐就要跟到哪里。组织部门绝不能自大,不能因为人家“高看一眼”就“自行其是”。如果这样的话,一是吃力不讨好,做了党委不需要做的事情,或者党委需要做的事情不去做;二是寸步难行。“组织工作没有自己的中心,中心只有一个,就是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作为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是下定决心。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现在,组织工作就要敢于自我加压,敢于奋勇争先,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就要下定决心向前进。下定决心,在一支队伍里就是一种精气神,反映了队伍“昂扬向上、志在必得”的精神面貌。年初在部署工作时,一些同志提出,是不是进度太急、要求太高,有畏难情绪。现在回头看,像村级换届四个“百分百”,村级组织“转并联”年底必须完成“搭框架”,县(市、区)换届人事调整必须11月底到位等任务要求,最终都圆满完成。实践说明,下定决心,朝着目标去做,就有可能赢得先机。我也体会到,组工干部既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也要高要求、高标准地开展工作。

三是操作用心。许多组织工作的点子、办法是用心用脑想出来的,良好的愿望是靠过细工作逐步实现的。比如“公道正派”,相信各位组织部长都有“公道正派”之心,但做到“公道正派”不仅是品德问题,也是能力问题。有“公道正派”之心,无“公道正派”之力,没有“公道正派”的办法去指导,最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要用心抓谋划。比如对基层组织建设,对第一年抓什么、第两年抓什么、第三年抓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比如对干部队伍建设,要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培养,眼前怎么办、长远怎么办,都要做好规划;对人才工作,六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我们统筹谋划。“谋划”,就是顶层设计。组织部长要有战略思维,学会宏观决策,养成“用心谋划”的习惯,具备把谋划变成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每项工作都要项目化、标准化运作,对“每一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完成标准是什么”要心中有数,不能“走到哪里算哪里”。比如,对村级组织“转并联”工作,如果我们开好了头却不深化巩固,就会成为历史罪人。这项改革如果因操作不到位而导致不成功,不仅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基层组织建设。要做到“精品精致”。对每项工作,无论基层组织建设,还是干部、人才工作,都要追求完美,有“向组织交上一份最满意答案,争取100分”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四是队伍齐心。组织工作点多、面广、量大、情况复杂,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而且很多工作靠一个处室、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比如,集中换届考察工作,就是“大平台”作战,市里配合省里、县里配合市里。比如,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组织部门是“倾巢出动”,全体干部参与。所以,组织工作要分工不分家,组工干部队伍要齐心。大家要不分你我,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尤其是对中心工作。在这个方面,市委组织部有很好的传统,团队意识很强。近几年干部调配任务很重,在抽调干部时都没有意见和怨言。总之,组织部门人手少、任务重,队伍一定要齐心。

五是勇于创新。李源潮同志指出:组织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工作,组织部门是最需要创新的部门。一年来,我市组织工作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的亮点,一个重要原因是,积极鼓励组工干部大胆创新。我们设立了组织工作创新奖,鼓励全市每位组工干部探索创新,认真思考“哪些工作是可以突破的,用什么办法去突破”。应该说,我市组工干部队伍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队伍。

二、对2012年全市组织工作的几点思考

组织工作强调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但是工作情况、工作方法千差万别。11个县(市、区)情况不一样,各个乡镇(街道)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组织工作。这里,我把面上带有共性、规律性,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把握的,讲一下:

(一)服务中心,首先要知大局。组织部门做到服务中心,首先要知道当前温州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认为,组织部长必须增强“知大局”意识。如果组织部长成天忙于日常事务,不“知大局”的话,就会游离中心,被边缘化。作为组织部长,对全市、全县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战略要有清晰的认识,对全年市、县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要很清楚,并引导全体组工干部加强学习,做到人人有数。

如何提高“知大局”意识,做个“有心人”?一要主动学习市、县党委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要了解温州的现状,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温州模式是过去式,不是现在式。过去,其他地区向温州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好做法。现在,温州没有优势,“杭甬青厦”城市建设的气势、手笔、框架都比我们大,速度比我们快,投资比我们大,而且差距还在拉大。一年来,我市大力抓投入、抓城乡统筹、抓环境改善,这些工作方向对、成效明显。温州必须用“大手笔”拉开“大框架”。今后温州城市框架拉开后,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大投入。不能一提科学发展就否认投入的重要性。过了10年、20年,温州城市基本成型后就以维护为主,投入就小了。组织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要为温州的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如果不知道这些“大局”的话,就无从着手,工作就很被动。

所以说,组织部门服务中心,首先要知大局。“知大局”问题解决了,点子、办法就会从中产生,工作针对性就会增强,工作成效就会得到党委的认可、干部群众的肯定。

(二)换好届,前提是选好代表、委员。近期,市、县组织工作的重点是选好代表、委员,开好党代会和“两会”。搞好换届选举工作,前提是选好代表、委员。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抓手。选举产生代表、委员,是党员群众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一次生动的实践。二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代表、委员具有代表性、先进性、模范性,通过自下而上,民主、有序地推荐选举代表、委员,能够把正气树起来。三是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的重要环节。“风清气正”要从选举代表、委员抓起。代表、委员选举的风气不正,换届选举的风气就差。可以说,这一个月的工作决定温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温州的形象。怎么选好代表、委员?一是把好素质关;二是把好能力关,新一届代表、委员的议事参政能力要强;三是加强和人大、政协的沟通协调,共同抓好代表、委员的选举工作。

(三)建设有为政府,关键是建设一支“善于比学、敢于赶超”的“智勇双全”型干部队伍。11月份市委考察团从青岛、厦门考察回来后,市县领导干部都对照“青厦”找差距,思考“差”在哪里,是在投资上、人才上、框架上还是其他方面?我认为,主要“差”在政府的作为上。温州曾经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放手让群众闯市场。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有很多问题单凭市场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现在,温州不是落后在市场上,而是落后在政府为市场提供平台,为干事创业者提供环境上。建设有为政府,关键是有一批有为干部。我们要承认,我们的一些干部与“杭甬青厦”的干部相比,无论是眼界还是能力,差距都很大,即使与周边地区的干部相比,在敬业精神、操作能力上也有差距。如何建设一支有为干部队伍,作为组织部长,要主动思考、当好参谋。

有为干部的基本条件、必备要素是什么?我认为,在现阶段应当具备这么几点:一是眼界要宽;二是手笔要大;三是敢于破常规;四是能攻难题;五是善于跨越。培养使用干部,要把眼界宽不宽、手笔大不大、敢不敢破常规、攻不攻得下难题、能不能推动跨越发展,作为衡量标准。

就具体措施而言,要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选优配强领导干部。一是全面考察,科学评估。二是统筹考虑,合理调配。比如,国有企业干部培养问题。明年,要通过开展公开选拔、空缺岗位预告提名等工作鼓励机关干部去国有企业。比如,年轻干部培养问题。干部工作要长远谋划,为三五年以后打基础。对年轻干部培养,各县(市、区)重视程度不一,今后要更加重视。三是过细工作,注意维护。对换届中“退、转”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明年,还要大规模地培训干部,提升干部能力。四是配强关键岗位,保持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管理,要在深化社区化党建上作探索、求突破。现在,村级组织设置“转并联”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乡镇(街道)地域差别大,存在多头部署现象,一些农村新社区专职干部没有到位等等。下一步,一是要强调这项工作绝不能形式化。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不能“各自为战”。三是在强化服务的基础上,做好“三步走”:挂牌、建班子、开展“三分三改”。四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各县(市、区)必须派得力干部担任。五是把社区化党建作为明年组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社区化党建是适应我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2012年,我们要把社区化党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通过社区化党建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在推进社区化党建中要大胆探索,精心组织,善作善成。主要是做好“四个一”: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化党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印发一个社区化党建工作文件;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对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7月份,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表彰。

在推进社区化党建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牵头抓总与齐抓共管的关系。对这项工作,民政、纪检乃至文化、体育等部门都有职能任务,但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出“顶层设计”、出政策方案、出安排。二是“转并联”与“三分三改”的关系。市委市政府要求,2012年全市80%的村完成“股改、地改”。村级组织在“转并联”后要着手开展“三分三改”工作。没有“三分三改”,没有将利益切割清楚,“转并联”工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对“转并联”工作,市县组织部门要掌握情况、加强检查指导,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抓好贯彻落实。三是社区党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现阶段,由于“三分三改”没有完成,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在社区管理上实行“双轨过渡”。不管社区管委会是派出机构还是自治机构,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由乡镇(街道)任命,并发挥村两委负责人的作用。四是提供服务与开展活动的关系。社区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方式让社区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要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活动,通过组织社区文化节等活动来增强社区意识。

(五)促转型,要做好建平台、聚人才两篇文章。人才工作服务温州转型发展,必须做好建平台和聚人才这两篇文章。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加快温州转型发展,必须建立人才发展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温州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企业属于“低小散”的企业,也就留不住“高精尖”的人才。建平台,也需要人才来支撑,需要人才来建设。一是抓环境。要解决人才在温州的“衣、食、住、行、学、卫”等问题。二是抓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出台的《温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队伍明确了目标、方向和措施。三是人才办抓人才工作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四是抓引进。明年,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各地都要有动作。

(六)建队伍,要牢记“五个意识”,打造温州组织工作特色品牌。要牢记“组织部门是党的重要机关、公道正派是第一形象、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严于律己就是保护自己、会团结是真本领”这五个意识,将其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对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既要团结紧张又要严肃活泼。今年,市委组织部开展组工文化建设,提炼了“持正、举贤、求实、拓新”的部训,希望组工干部认真贯彻。

下载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卜昌森同志在省煤炭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