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3 23:5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篇: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参加此次座谈会,和各位领导及企业家一起讨论关于“引导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颍上县信用联社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一直和一些实干诚信的民营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这些民营企业中有不少就是对农村投资,如与我们联社合作多年的安徽省阜阳永祥良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阜阳市政府批准的全市第一家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基地,农科教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种子、信息,带动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达到了多方共赢。

但是我县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的总体情况还有待继续组织推进。

一、我县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在组织农村投入、促进农村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但仍满足不了我县各乡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建设投资问题逐步显现,农业和农村投资增加,仍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投入总量与占比明显偏低。总体而言,目前农业和农 1 村投资总量不足,比重偏低。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②是农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重增长缓慢。

(2)农村投资与城镇差距突出。近年来农村投资增长虽渐加快,但与已得到明显控制的城镇投资增长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比重趋降。

(3)投资主体相对分散、资金效益不佳。目前农业投入渠道多,相关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方面,造成资金使用分散,点多面广,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达不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应该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投入后的监管较为松散,投而不入、投而不管、重复和乱投入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只占50%。

(4)农业投资风险系数大。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承担着各种自然风险,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弱、比较效益低等特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价格易波动,投资预期下降,市场风险加大,各层面对农业的投资行为异常谨慎。

二、我国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资本的投资效率取决于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两个方面。尽管目前民营资本投资农村初显端倪,但从目前情况看,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效应未完全显现,还面临着不少障碍。(1)新农村建设投资环境方面:

①组织机构尚未健全。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上是自发的、零散的,甚至是无序的,没有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介入进去。民营企业参与新 农村建设由谁来负责领导、由哪个部门来组织实施、采取什么措施来具体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尚未明确。

②政策导向尚未明晰。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很多政策性问题,如民营企业(企业主)无偿捐助农村公益事业的税收政策,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土地政策,民营企业招收农民、培训农民的扶持政策等等,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

③合作平台尚未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企业与村里的直接对接,政府还没有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如政策平台、项目平台、信息平台、活动平台、服务平台等。政府搭建的平台越宽,村企合作的机率越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明显。

④环境氛围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创业环境、人才环境等,鼓励和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⑤管理措施尚未规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营企业参与是一种新生事物。为保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必须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哪些项目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哪些是不能参与的,哪些是可以赢利的、哪些是必须无偿的等等。

(2)民营企业自身投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企业家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都是个人出资或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没有将企业当成独立的经济实体,而是更多地看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一部分,看成是自己荣誉 和身份的象征,致使企业难以实现产权社会化。另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影响,有的民营企业家心存顾虑,担心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敢大规模进行资本运营。

②体制障碍。一是产权单一落后。不论企业大小,大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必然导致决策权个人化,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二是制度不配套。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相比,保障基金积累过少,保险水平过低。三是管理落后。家庭式管理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科学、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很强、随意性大。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在走着依靠进口设备、扩大规模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没有真正把加强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许多民营企业对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及计划,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在创新上的有效合作。而有的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认识不足,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乏力,一直受恶意抢注商标、商标冒用、假冒伪劣等行为侵扰,面对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缺乏追求技术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环境、政策体制和舆论氛围,加快民营资本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使民营资本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支撑之一,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三大途径

一是着眼提升农业综合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的新农村。要坚持“龙头带动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弱项突破战略、组织合作化战略”四大战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着眼提升农村综合实力,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生活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新农村。要按照“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转变。

三是着眼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农村。要围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农民增收水平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在更深层次上参与新农村建设。

2、把握四条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通过规划先导、投入引导、政策指导,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大支持。

二是科学和谐的原则。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来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帮助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自觉行动。

三是自愿双赢的原则。必须立足于自愿,着眼于双赢。要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主观愿望,根据企业自身的意愿来鼓励企业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也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决策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有权决定本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事项。

四是务实可行的原则。所谓务实可行,实质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我县农村地域多样性和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既要切忌急功近利,形象工程;又要防止标准过高,模式雷同。

3、加大宣传,营造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和形式,加大 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和农村建设过程中需扶持项目等的宣传,让各种社会力量掌握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了解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方式、项目和内容。总结宣传企业和企业家回馈家乡、回报桑梓的典型,增强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强共建开展情况的跟踪报道,善于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将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联社将积极准备,信贷支持实干民营企业对农村投资,助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

颍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第二篇: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宁波银监局借力系列举措强化“三农”服务

为贯彻中央关于支持农业和水利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近日,宁波银监局提出“四项十一条措施”,积极引导督促全辖银行业机构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方式,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全面构筑农村金融体系,切实增强支农合力

宁波银监局要求农业发展银行在稳步推进粮棉油收储等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择优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小企业发展。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中长期贷款的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开发性金融覆盖到新农村建设相关领域,加大对农村水气路电等基础设施投放,支持小城镇建设及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拓宽支持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要求各商业银行要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加快信贷业务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增强支农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等的信贷投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同时,要积极介入县域经济发展,挖掘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三农”发展。

突出支持重点,扎实深入地做好“三农”服务

在强化“三农”服务上,要加强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突出农村金融服务针对性。各政策性银行要注重发挥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优势,加大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农作物喷滴灌和微灌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农田水利基本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投放。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充分运用资金规模优势,积极支持重大水利项目和大型水利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对防洪排涝和堤防建设、居民和工业原水供应、污水处理回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滩涂围垦等工程项目的金融服务,加强对生态湿地、水土保持及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融资支持;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三农”金融服务优势,重点对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农村河道、溪道综合整治、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及主导产业示范区排水水系整治和汞闸配套等小农水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大县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支持。

此外,要加大春耕备耕资金投入,切实做好促进粮食生产的金融服务。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准确掌握当地春耕备耕的总体安排和实际进度。认真开展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调查,进村入户,走农访企,科学测算,及时调整和合理制定支持春耕备耕生产信贷资金的投放计划。要多方式、多渠道筹措涉农金融服务资金,信贷投放要首先满足春耕备耕有效需求,资金不足的要及时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对农民购买良种、农药、化肥、农机具和农用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有效信贷需求及时予以满足;对农资企业和种子公司等的流动性贷款要予以优先支持;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合理掌控春耕备耕资金投放节奏,避免耽误农时。

加大信贷投放,加快涉农服务创新

要配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在切实注重风险防范基础上,大力开展信贷支持,把农民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重点支持范围;在信贷投向上,加大对粮食生产、“菜篮子”工程、各类农产品生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小城镇建设、节能减排以及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加强对现代农业各链条和环节的信贷支持;在贷款方式上,继续大力发展不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银团贷款,着力探索“银行+企业+农户+合作社+保险+担保”信贷合作服务模式。

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和风险控制内,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农村财产抵(质)押方式,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切实缓解农村抵押担保难问题。积极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多权一房”抵(质)押担保方式,促进农村资源、资产转化为农民创业资本;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货款的融资运作模式;稳步推广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船捕捞证质押贷款,支持渔民发展渔业生产。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营造良好金融运行机制

宁波银监局要求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托信贷征信系统,全力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工作,切实培育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消费者素质。一是积极拓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内涵,与宣传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知识、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推介及典型经验介绍等品牌活动有机结合,与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农村青年创业。二是充分发挥“支农宣传服务站”作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方面,通过在乡镇集市、城乡社区等地设立宣传点、编印金融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志愿服务小分队走村入户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要求基层营业网点设立金融业务咨询台、农村金融服务热线、金融知识宣传栏,为农户尤其是农村青年及时答疑解惑,使金融知识教育普及面在农村进一步拓展,努力实现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素质的提高。三是推介展示涉农创新产品,适时组织开展涉农创新金融产品展示推介活动,现场推广并解答消费者对新颖产品的疑虑,推动新产品的传播和普及,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提高消费者对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和业务的认知和理解,增强风险意识。

第三篇: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鄄城县郑营乡党委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人发资源,创新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特色产业,不仅使郑营乡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发原材料和发制品购销集散中心,赢得了“中国发都”的美誉,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税收增长和就业增加,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优势,明确人发产业发展定位

人发购销、加工在郑营算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郑营乡开始出现一些人发购销户,90年代,就有不少人开始从事人发购销和简单加工,此后,人发经营户逐年增加,人发产业迅速膨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人发经营户在购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购销、加工、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而且实现了资本积累,大力发展人发产业优势明显。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特有的资源优势,围绕头发作文章,确定把发展人发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扶持,使其成为全乡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应的鼓励措施,因势利导,力促全民创业。全乡群众,有钱的,搭棚建厂搞加工,没钱的,帮人拉发扎发套,或者外出收购原材料,很快在全乡出现了干部领办、合股联办、邻里帮办的竞相发展热潮,涌现了“鸡窝变车间、伙计变老板、小户变大户”的可喜景象。同时,来郑营进行人发交易的客户也络绎不绝,自发形成了以郑营、钟楼等村为中心人发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场面每天都红红火火。

二、筑巢引凤,搭建人发产业发展平台

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1999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郑营村靠近鄄巨公路的开阔地带规划建立了占地260余亩的大型人发皮毛市场。为进一步拓展人发市场发展空间,2009年,又在原来人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新建钢结构连体厂棚8万平方米,设立固定经营门市302个、固定室外摊点1260个,并组织工商、税务、公安、安检等部门人员成立了人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为人发经营户提供服务,因而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客商前来交易,人发皮毛市场年吞吐量、交易额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发购销集散地、发制品加工基地、国内外发制品及生产用品厂商聚集、交流中心。人发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增加了人发原料的供应能力,辐射影响作用明显增强。据统计,2009年,鄄城县年人发吞吐量在3000吨左右,交易额15亿元,其中郑营人发市场交易量就达2500多吨,交易额10多亿元,青岛50%、天津80%的人发加工企业的原料来自郑营。人发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刺激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人发经营,形成了广大的人发购销网络。目前,全乡已发展人发购销加工队伍1.2万人,人发经营专业村22个。收购人员跑遍全国各地,并在各省市设点代购,有的延伸到越南、缅甸、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周边国家。

三、产业招商,推进人发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郑营乡在强化人发产业经销管理的同时,依托人发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从治理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人发产业,促使人发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提高了本地人

发展人发企业的积极性,还吸引了青岛、天津等城市以及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客商来我乡投资。目前,全乡小规模加工户发展到1786户,拥有1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发加工户达到1327户,全乡人发加工企业发展到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一般纳税人79家,深加工企业12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人发加工业由以档发为主的初级加工向生产发帘、发套、发块、假发配件、公仔头、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拓展,加工档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生产档发1500多吨,各种假发制品达到500余万件,在全乡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购加销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

四、优化服务,力促人发产业做大做强

在完成了人发企业数量由少到多量变过程的基础上,郑营乡有计划地推进产业规模化,着力培植“顶天立地”的规模企业。制订了年培育3-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战略目标,筛选了一批骨干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制订优惠政策,在服务协调、信贷支持、税收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了副科以上干部服务项目联系卡制度,和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关系,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且承诺问题解决时限,为企业的运营和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外部环境,鼓励骨干企业膨胀规模,扩大生产。与人发打了20多年交道的董如勤,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靠购销人发起家,2001年成立了兴达发制品有限公司,年出口交货值在500万元左右。2009年,在机关干部吕明进的协调

下,与青岛客商联合,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出口交货值达到7500多万元。在郑营,像兴达一样规模的企业目前已有10多家。

五、产业效应,拉动民营经济快速膨胀

人发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聚集效应和拉动效应,不仅延伸了人发产业链,形成了人发产业群,而且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综合效应充分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全乡从事人发购销加工的人员,年人均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二是民营经济快速膨胀。家纺、畜产品加工、人发、裘皮、皮毛玩具加工、木材加工、蔬菜加工、粉皮粉条、弹簧、中药材、条柳编等产业经济迅速崛起,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机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人发、中药材等五大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壮大,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余户,民营企业总量达到13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多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全乡较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六、企业反哺,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强了乡镇经济的综合实力,全乡税收由2005年的362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760万元,今年1-10月份,税收达到3950万元。郑营乡依托乡镇财力的不断提升,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通柏油路里程达11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完成村庄规划14个,改厕1200多座,改灶400多座;清淤沟渠65公里,新挖沟渠6500米,新打机井150多眼,修建桥涵20多座;规划建立了占地1000多亩的工业园区,完善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已有近30家投资过千万的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中小学校新建楼房面积8500多平方米,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一处,设立村级文化大院20余个,组建村级文化书屋4个,秧歌队、武术队等民间文艺团体活动频繁,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编制了郑营乡中长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的新型小城镇。依照规划,董庄、苏桥等四个新村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入住2026户。占地1200亩的金堤新区和占地360亩的新城豪庭等城镇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和部分详规,一些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人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的改善,而且激发了全乡党员争先创优激情和干劲,促进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在服务人发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担重担,挑大梁,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任。各基层党组织在协调解决群众、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发展搞好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各类产业协会,切实为群众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有效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目前,全乡35基层党支部没有一个瘫痪或半瘫痪班子,成为引领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坚强堡垒。

(鄄城县郑营乡张正芬)

第四篇:某县民营企业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 县民营企业助推农村电商发展 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 XX 县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不少民营企业发力农村市场,扩大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电商人才缺乏、市场认同度参差不齐、物流基础差、产品标准化水平低、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影响着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整合人才,加强产品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打造冷链配送中心,构建电商服务传统产业的销售平台,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增强平台市场认同度等,助力产业振兴,推动 XX 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

XX 县委统战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助推农村经济

尤其是互联时代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经济新形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课题组通过组织力量对 XX 县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近年来 XX 县互联网经济尤其是农村电商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XX 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是农村电商平台发展迅猛。众多的电商平台集中发力农村市场,截止 XX 年末,XX 县农村淘宝、乐村淘、北部湾商城等电商平台服务点达 X 多个,覆盖全县 X 个乡镇,其中 X 个行政村有 X 个已建成电商服务点,其中建立农村淘宝店 X 个;建立乐村淘村级服务点 X 个;村邮乐购村级服务点X 个。

二是电商平台卖良品交易量猛增。XX 县农村淘宝、乐村淘、北部湾商城等三大电商平台 XX 年年销售额超过 X 万元,其中 XX 县农村淘宝平台成交额、收入在 XX 各县区中一度名列第二。近年来,XX 县积极挖掘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包括 XX 大月饼、海鸭蛋等 40 多个品种的名特优农产品,产品不断受到市场的认同,促进产品不断升级,有效带动了传统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发展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形成了月饼、海鸭蛋等产业振兴。

三是党委政府大力帮扶商务平台建设。XX 县积极帮扶电商做大做强,建成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村小二、村民代表的电商知识专题培训,开展特色电商节等活动,为 XX 大月饼、海鸭蛋、香山鸡嘴荔等特色品牌在网上平台推广,助力村民致富,推进精准扶贫发挥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电商要做到方便快捷有保障,满足不同人群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就必须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个是消费者对电商的服务信任和产品品质的信任的问题,另一个消费者对产品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需求问题,要让顾客通过网店买到他在当地实体店买不到的东西。为此,农村电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由于人才缺乏,很多平台企业不懂得运行推广,或是缺少推广的资源,造成店面资源无流量或者是流量贵,或是有流量没有转化,销售量上不去。如XX 乐村淘电商平台职员仅有 X 人,其中大专 X 人,中专 X人,没有直播人员。电商人才缺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农村电商的市场认同度参差不 齐。农村淘宝店,市场认同度比较高,所以它的销售比较好,而北部湾的商场也是搭乘了腾讯的平台,所以销售量也相对好一点,但是一些自营的就没有那么好了。大家对于网络销售产品的信任度,对自建自营的营销平台的诚信度还不太认同,多数电商平台为数据安全和流量控制,平台知名度低,缺乏公信力,一些好的农副产品之所以宁可选择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也不触网销售也基于这种原因。

三是农村物流服务基础差。农村电商销售的,开始是以耐储存产品为主导,现在为满足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也逐渐的向冷链的生鲜产品转变,而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还跟不上变化。目前遍及农村的物流还是邮政的,但冷链车极少。一些民营电商平台有普通冰柜储存用于收储产品,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冷链配送体系。其他的快递业务虽然都有,但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加大农村电商的运营支出,造成产品价格的偏高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四是产品标准化水平低。电商与产业对接融合不到位,缺少农业特色品牌和溯源认证机制。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品牌价值无法体现。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深加工,缺少品牌包装,产品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同质化瓶颈问题没有解决。同

质化导致低价竞争成为了电商夺取客户的主要手段,进而恶化了营商环境并导致了农产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种竞争农产品同质化的根源在于产品标准的无序化。

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大部分村民都不了解农村电商,认同度不高,许多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主动“触网”意识不强。据统计,目前XX 县共有农业企业 X 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X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X 家,但仅有东园家酒、安农农业、穗香食品等少数涉农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有自建电商平台。主动参与各类电商平台销售的企业也不多,绝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寻找产品销售,往往造成在产品集中销售期出现产品滞销情况。如 XX 县广良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及品牌运作为一体的合作社,其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富硒稻谷种植、黑稻种植、饲养海鸭产富硒海鸭蛋等,形成黑米糕点、黑米月饼、古法黑米酒特色产品,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按传统渠道销售,没有与电商结合,产品销售上没有量的突破,产业升级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三、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强化电商运营能力。推动成立本地电商协会,加大对电商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加强电商技术人才、网红主播人才培训;邀请电商专家、讲师、网红直播团队到本地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和网络直播知识培训;组织人员到电商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电商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积极培育一批懂管理、会创新的电商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农村电商人才,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农村电商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是加强产品标 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名优特产品中心。加强产品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打造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针对性地制定产品销售计划,树立农特优产品品牌效应。建设好名特优产品展示厅,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三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打造冷链配送中心。整合电商物流资源,扶持壮大本地配送平台,尽量减少快递成本。电商主管部门加大对邮政物流等本地配送平台引导,支持开展同城配送,发挥好邮政服务到村到点的服务优势,强化其功能和作用发挥,提高本地农产品向电商产品的转化率。特别是在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扶持冷链配送中心物流体系建设。

四是构建电商服务传统产业的销售平台。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对接,打造新型农商关系。加快健全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的信息沟通,构建起市场为主导的电商服务于传统传产业的服务销售体系。

五是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增强平台市场认同度。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宣传力度,通过县官方媒体、自媒体、广告标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电商政策、推广活动和电商平台,提高农民的电商意识,提高本地电商平台的影响力。深入开展“我为家乡代言”电商大集活动,宣传推广本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引导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秒杀活动,电商扶贫暨爱心慰问活动等方式,助力产品销售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带动农村电商发展,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支持引进有实力的网红直播,助推特色农产品销售,打造优品,通过抖音、快手等各类人气高的短视频开展网红直播进行宣传,通过流量引导切入淘宝、拼多多、美团、今日头条等网购平台和新闻客户端链接推介产品,树立品牌,卖好产品,增加人气和流量。

第五篇: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渭南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 陕西调查 第32期 总第305期

2013-11-5 10:37:00 工业园区是依托市、县区域形成的一种聚集型的产业圈,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中指出:“实践证明,发展县域工业园区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集聚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近日,我们对渭南市的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总体水平,园区企业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较少,配套生活、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失、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成为制约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 1.政策扶持产业园区建设

2007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思路,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保证了县域工业园区的规范发展、科学运行。2009年,省政府又印发了《陕西省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2009—2012年)》,其中着重提出了要在现有187个县域工业园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100个重点园区建设,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2011年制定了《县域工业集中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定对集中区内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两年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46亿元,共支持了116个项目,总投资达55.29亿元。

渭南市2007年开始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中共渭南市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在财政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税收、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并制定了跨区域经营企业、产业联合转移企业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经过6年多的建设,全市工业园区的数量已达13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2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10个;一期规划建设面积118平方公里。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从2009年底的264户增加到2013年6月底的927户;园区主导产业由单纯的工业逐步向发挥各自区域优势的农业及服务业产业拓展,分别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医药、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煤化工、钢铁等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园区的规划建设及相关事务由独立的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政府投资,企业受益,产业基础良好,充分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吸引市、县内外甚至国内外企业集聚园区。截止2013年6月底,13个工业园区完成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投资83.70亿元,投资强度为0.75亿元/平方公里。2.园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区域总体水平

工业园区从规划到建设集合了当地的优势资源,区内聚集的企业往往是当地甚至全国实力较强的企业,加之各项优惠政策对园区企业的倾斜,使得园区内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园区经济的加快发展。园区入驻的927家企业,九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园区外企业。从营业收入看,2012年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450.96亿元,同比增长11.7%;而13个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237.75亿元,同比增长30.3%,园区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的85.3%;从税收看,2012年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9.5亿元,同比下降38.4%;工业园区企业上缴税金37.2亿元,同比增长22.6%,园区创造的税收优势极其明显。

3.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快速发展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渭南市经济的重要贡献力量,带动了全市经济的较快发展。目前渭南市工业总产值中,七成来自工业园区;全市工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八成多来自园区企业;全市工业企业缴纳的税金,五成多来自园区企业。2012年,工业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达三成,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30%来自于工业园区,表明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渭南市经济发展的领军。

4.对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调查显示,工业园区从业人数增长较快,是社会就业扩大的重要区域。2012年,工业园区吸纳社会就业人员16万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2.8%;从业人数占渭南市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富平县庄里镇的陕西华达陶瓷有限公司是西部地区最大的陶瓷砖生产企业,年销售额数亿元,产品销往新疆等地。该公司上千名职工中,有超过700人为附近窦村镇、庄里镇的农民工,经过培训,他们成为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人年均收入1至2万元。

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进程亟待加快

标准厂房的建设对于提高工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承载力、吸引企业入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开始,渭南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园区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但目前标准厂房建设进程缓慢,制约了工业园区吸纳企业和招商引资。截止2013年6月底,工业园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标准厂房面积仅为20.1万平方米,仅占规划面积的17.5%。13个园区中只有5个园区实施了标准厂房建设,6个制订了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还有2个标准厂房建设规划正在制订中。

2.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不足

由于标准化厂房建设进程缓慢,标准厂房容积率较低,造成土地浪费。一些工业园区土地规划后一直没有企业入驻,土地长期闲置。如渭南市某经济园区,标准厂房规划面积32.05万平方米,目前仅建成1.6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他土地闲置。大荔县、白水县的工业园区,也存在同样问题。

3.部分园区配套设施不健全

对于入驻的企业,如何帮助其顺利快速的发展是工业园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建设住宿用房等生活配套设施是促进企业加速成长的基本条件。调查发现,部分工业园区在标准厂房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配套的公租房、商务办公用房以及职工住宿用房、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的后续建设,企业缺乏入驻动力,入驻企业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一些工业园区存在排污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供气等设施落后等现象,给周边地域带来了极大的环保压力。

4.园区企业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因业务发展,每年都需要扩充300到500名专业人才,但是人力资源市场上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现象长期存在。陕西省高校林立,但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对接,导致园区内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矛盾。

5.园区中较大型企业优秀劳动力流失现象开始显现

由于渭南与西安毗邻,园区企业有经验的优秀员工外流现象日益显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西安存在区位优势,很多有经验的员工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到西安寻找发展;二是企业员工大多希望能够在工作的地方安家立业、高质量生活,而园区建设和企业目前尚不能满足,园区企业和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措施和政策仍然缺少一定力度。

三、促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明确建设目标,系统规划园区建设

在战略定位明确以后,园区建设必须有系统的规划跟进和明确的目标体系,为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提供清晰的导向。如环保、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引进项目前就要做好系统规划,怎么建、建哪里,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或企业进园如何管理等,都需要明确。园区 应围绕自身的战略定位,明确每年引进多少企业、建设多少厂房、建设多少配套设施,为推进园区各项工作和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2.强化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协调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工业园区应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服务工业化的建设理念,做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互动,协调发展。应当加强优惠政策的制定,帮助入驻企业解决员工成家、置业等生活问题,真正做到“筑巢引凤”,留住人才,使工业园区逐步向产业聚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发展。

3.积极寻求高效的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

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不断适应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创新:一是建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园区管委会模式基础上注重引入专业的管理服务企业,逐渐下放服务权限;二是赋予园区管理者系统的管理权限,确保企业在园区内就能完成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所有审批手续;三是实行独立管理,避免与行政区的权利交叉现象;四是园区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要高度精简,转变作风,使各项优惠措施能够实实在在惠及区内投资者和企业。

4.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项目驱动是节约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有效方法。工业园区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和项目进园,根据企业进园进度逐渐扩大园区规划土地面积;对于入园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土地使用面积和厂房容积率,杜绝企业多占土地导致占地不用现象发生。

签发:王恩斗

核稿:李 玲

撰稿:渭南调查队 张建录 肖茸 刘小兵

下载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助推XX经济发展

    全力助推XX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国税部门肩负着为国聚财、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双重使命。伴随着XX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XX的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保护电力设施 助推经济发展

    保护电力设施助推经济发展 ——达州市“保护超(特)高压电力设施平安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渠县成功召开 为了深入贯彻省、市综治委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保护超(特)高压电力......

    畜牧水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畜牧水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广德时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份额大幅提升。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对......

    地税深化改革助推经济发展

    推动“放管服”,输送新动力——浙江地税深化改革助推经济发展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推动我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

    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在封建时代树立世界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战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中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净......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我是一位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暑假本想在城市里参加社会实践,但因家里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因此回家帮忙干活。在这漫长的暑期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这......

    农民经济合作社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

    农民经济合作社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河北省故城县辛庄乡是一个棉花生产大乡,近年来,该乡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优质高产棉田,走出了一条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