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3:2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

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甚至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面主要对我国旅游环境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做简单的探讨。

中国的旅游环境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旅游环境的污染造成生态失衡;旅游旺季过度游客的进入对景区的造成的拥挤;混乱,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人口停留超过环境容量等。总结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旅游资源开发阶段造成的环境问题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吸引力,作为完善游客吃、住、行、购、游、娱各项活动的初级手段之一,其开发建成的成功与否一方面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部分地区和政府往往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在缺乏对当地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环境影响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的,过度的进行开发,最终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政府政策引导不合理,造成景区开发商重开发,轻保护,是严重的对环境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任何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都希望有人去,提高当地经济。但要去就要涉及到修路修房,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修建的时候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哪怕绕点路都行。然而西岳华山,为了在自然景观中点缀人文景观,炸毁绝壁,填埋溪流泉水,把6000米长的山道山的数目全部砍光,有些千年古树也被砍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如,云南的大理,作为我国的历史古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因片面的考虑到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辆的行驶而改为柏油路,导致路面与古城的风景格格不入,大大破坏了古城的特色,影响了旅游的美感。又如,无论大小山曾一度掀起的“索道热”,严重的损害了旅游地景观的完整性。张家界武陵源的天梯也一度引发争议。此外,河北省滦河上游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盲目、过多的建设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明显的改变了原有的旅游自然和人文景观,使景区面临严重的旅游压力,近年来新建的“木兰围场狩猎场”“木兰围场滑雪场”等旅游场所,破坏了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对自然保护区的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其吃、住、行、购、游、娱等活动都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必然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新的影响。下面做如下分类:

1.旅游者“吃”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者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景区游玩,大部分远途旅游者选择跟团的方式,但短距离旅游者比如,选择北京一日游,天津一日游的部分散客越来越多,这些散客以及当地游客到景区游玩考虑到出行自由或费用等往往不跟随旅行团,因此旅行团不为他们安排饮食的地方,游客可能由于景区就餐费用高或不方便等选择自备食品。游客不在固定的地方用餐,没有服务员等对产生的食物残渣,以及垃圾袋等进行清理往往很容易造成污染。部分景区由于景区内产生垃圾多,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随风转移,随处可见的垃圾,严重影响游客的游兴,对景区则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加大了清理的成本。尤其是面积较大的景区,如,颐和园,单单昆明湖上一个水域,每天都要随时对其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清理,园内寿山等大面积的景区固体废弃物更是需要随时进行清理。

2.旅游者“住”产生水体污染

旅游者多数会选择在当地住宿,这不可避免的使当地的生活用水量增加。旅游者人数增加,不仅使旅游目的地水的消耗量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水体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某些宾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变直接排放,造成当地地表水污染。某些景区接待游客过度直接排放污水易造成景区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严重超标,悬浮物,飘飘浮物,油迹污染严重...这些都严重污染了当地景区的原始旅游风貌。

例如,1990年及1998年的太湖几乎所有的景点水体都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太湖岸边几岛洼里积聚了油漆状蓝藻。太湖蓝藻大爆发,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用水的排放,另一方面是由于太湖周边风景区过度接待开展旅游活动引起的生活污水过多、无序、无处理排放造成的。

另外,游客乱仍的垃圾会导致病原体微生物进入到水体繁殖,污染水源。比如,十年前的黄浦江江水清澈,今年来水质越加浑浊。周庄景区伴随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周庄的环境得不到保障,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3.“行”造成的大气污染

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必然依赖于交通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工具尾气造成的污染。尤其是今年来越来越热的自驾游,因为游客并不是使用公共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含有CO2、SO2、CO等以及相当数量的氟化物,这会加剧当地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使景区内旅

第二篇: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问题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是本人对我国环境资源问题作一些探讨,并就如何改善我国环境资源状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2012年6月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环境状况和环保进展中的积极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环境和环保中存在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年均分别增长6.6%和11.2%,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表明,我国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与之相伴的有更多让人欣喜的消息: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77.9%的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占76.1%。《公报》显示,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同时,我国生态建设进展较好。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

喜中有忧,透过《公报》,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家控断面中,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25.3%和13.7%。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2011年对全国364个村庄的监测试点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村庄占81.9%;农村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环保任重道远,环境问题在我依旧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

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6月

[3] 《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日报,2004年12月

[4]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年

第三篇: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 — 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没有加以严格的控制。

3.人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利益的心日益迫切,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没能够展望未来。所以一些工厂的废水,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省去很多的钱,达到增长利益。

4.植被面积的大量减少,石油,煤炭等的大量燃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植被面积都在以大面积的减少,植被面积的减少,意味着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一些气体吸收减少,造成温室效应或者酸雨等有害环境的情况。每年都会有含硫化合物的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硫大量排放。

(三)对环境的解决对策

面对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达到人与自然的相持平衡。

2.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目前,在中国有一大批对环境有重大破坏的项目,我们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应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不再批准。政府还需要宣传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使工厂负责人明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环境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 一些企业抓住法律的不够完善,利用执法不严等问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得一时的利润,没能更明确的执行国家方针—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么一些情况,国家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人们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前提要考虑环境等。不要等到污染之后再来治理,那样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预防环境的污染,这样就会更好的推行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纵观全球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以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我们需要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为地球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小力量。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然而政府也需要加大力度,完善一些法律,来拯救地球。此时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合作起来,共同来解决这个艰难的问题,美化我们的家园。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第四篇:浅析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且发展趋势日益严重,事关社会弱势群体生存权益、政府公信、企业形象、经济发展等问题。对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预防与解决,从根源上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政府矛盾

前言:

7月2日,四川省什邡市市民因担心市内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陆续到什邡市委、市政府门口聚集,反对钼铜项目建设。

7月28日,江苏南通启东民众上街反对制纸企业污水排海工程。同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发布消息称,永久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10月中旬,因担心京沈高铁会带来电磁辐射和噪音污染,设计方案中高铁沿线的国美第一城、华纺易城等6个小区居民联名签字,发起抗议活动,抗议高铁经过家门口。

10月22日,宁波镇海湾塘等村数百名村民,以该市一化工企业(PX项目)距离村庄太近为由,到区政府集体上访,并围堵了城区一交通路口,造成群体性事件。。。

短短的四个月中,就发生了4起影响较大的涉及环境问题的群体性事件。使得这一问题受到政府、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在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月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中也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时期,且社会矛盾多样而复杂。而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征地拆迁冲突、环境污染冲突和劳动争议为主。对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表明,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一半左右,环境污染和劳动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30%左右,其他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20%左右。

正文:

一、概念:

群体性事件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众多人员参与的,可能会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群体性事件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农村征地、城市拆迁等。

其中,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递增迅速,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经济、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例如上文提及的几个事件,均为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

二、原因

从我国多起群体性环境事件来看,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有一个矛盾长期积累过程。事故发生地政府是片面追求GDP,忽视环境保护。致使当地环境污染情况不断恶化,居民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侵害;同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群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居民在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大都经历合理诉求、理性维权的过程,但这些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回应,合法环境权益没有得到满足,加之受少数不法分子的煽动影响,很容易以环境保护这一“公共产品”作为诱因而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其发生又有着历史和社会矛盾内在变化的本质因素,有着深刻的基础性、社会性、结构性根源,例如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博弈,区域利益的分配等。

三、影响:

1.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事件的发生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政府的控制。事实上,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仍然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补偿和基本的生存环境。但是往往由于一些“非直接利益者” 的卷入,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导致相应问题政治化,由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变成政治事件,这严重地破坏社会稳定。

2.引起政府信任危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民众能够对政府的不信任,而事件发生后则会更将影响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事件没有得到合理处理的时候,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可能采取激烈的措施。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群众很容易被诱导进而相信政府在充当企业后台,转而不相信政府,甚至发生冲击政府机关的恶劣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政府的信任受到了严厉的考验,尤其是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做好相关的善后工作,使群众相信政府,以免造成群众的心理恶性循环,避免导致下一轮矛盾的爆发。

2.破坏经济建设环境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使其他企业可能认为当地政府管理不力或认为当地群众民风彪悍,影响企业到当地的投资信心。一旦某地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可能在这个区域的其他地方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环境污染恐慌,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环境投诉和冲突事件。这使得该区域在一些正常项

目的建设时,也可能受到当地群众的阻挠。

四、解决对策十八大新闻中心11月12日举办记者招待会,十八大代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如何防止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谈到:

“要从四个方面来采取措施:第一,加强依法环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第二,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把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信息全部公开。第三,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力度,在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上下功夫。第四,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价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

而具体到地方政府工作上来说,又可以具体到以下八点:

1.着眼制度建设,健全环保长效机制。防范环境事件的发生,要从全局上解决问题,需要创造出常规化的、更为系统的制度,如建立官员的环境问责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立有效的环保后督察制度。同时对于干部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把“绿色GDP”、“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纳入考核体系。政府应该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各级部门与企业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在开发过程中,严格落实,丰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家与地方的环保制度建设,从而建立一个良好、健康、有序的环保长效机制。

2.加强环境风险排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有利于将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也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能使管理部门加强对风险企业的管理与监督,也能使企业自身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各级政府要严格贯彻落实风险预防政策与要求。

3.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常规的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地发现环境风险并排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特殊的企业,有目的性的环境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的产生。

4.强化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在环境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于环境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环境事件,各地政府应该有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在处理环境事件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开正的原则,在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要努力维护好社会稳定与和谐。处理环境事件的难度在于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责权不明,很难使事件得到及时圆满地处

理。所以须对现行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职能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5.做好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治理工作。环境污染发生后,对于环境的治理与恢复将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平息。污染发生后,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修复被污染的环境。对于已经毒害到当地居民人体健康的,应该组织环保部门、医疗机构等部门对居民进行对应的污染物排查,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污染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整改、关停或转移。很多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不是短时间的,其周期很长,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起成立相关的处理小组,长期跟踪服务,直到事件得到圆满处理。

6.指导企业购买环境风险责任险。企业购买环境风险责任险,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也使受影响公民的权利更容易得到保障。

7.构建保障体系,增强农村环保后劲。环保能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也是降低环境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与地方政府应重点指导,加大投入,加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政府与企业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当前农村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容易忽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当前的重污染企业越来越多地选址在农村。所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措施。

8.加强公众参与。公众有知情权,政府、企、和环评单位有义务让群众了解项目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从而让公众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对于公众的意见,要严谨、实事求是地对待,不能规避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建设方和当地政府也应该合理、准确地回答公众关于环境问题的提问,让公众明确将来的环境问题,享受到环境知情权。但是我国环境公众参与的力度还不够,这与环保制度、公众的环保意识、环评单位的公众参与调查方式、政府的信息官传等有很大的关系。

第五篇: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 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 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对荆州市监利县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农村环境 生活污染 农业污染 环保意识 生态农业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监利县的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我县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经济发展了,但农村的环境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一、监利县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监利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一是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收运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形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形成农村面源污染、农膜污染,乱烧秸秆形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问题是导致

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 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 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 作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 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臵污 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 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 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2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治理力度不够。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

靠县市级环保部门乡镇级环保组织机构标准不健全落实工作还是 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 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 设臵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 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 单产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过量或滥用农药 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 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农作物 早结果早上市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 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造成了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

4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 处理生活垃圾在沟渠、村头路边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 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 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 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 入沟渠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 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 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必然会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体健康。

三、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重视不够 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各级领导要重视要把 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环境意识 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 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 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 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帮助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 能。

各级组织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

加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重点解决所辖地区 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是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财政支持和

保障的重点制定“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加大对乡镇、村两级资金投入。二是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 护。农村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农民 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在政府 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支持下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 大力开展“三池一改”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工作。三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环保专项 资金支持。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将持续加强农村环保投入 我们要把握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

3、全面推进村镇“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 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 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 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 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 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4、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 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 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

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结语】总之,我县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不仅仅限制我县农业的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其他危害直接威胁到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使我县的农业得以持续发展,以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我县应该结合我县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

[1]陆新元:《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年第3期。[2]严文:《农村环境不能成弱势》,《中国环境报》2005年11月29日。[4]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农村经济》2004年第9期。王恩举:《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对策》2002年

下载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旅游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调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王建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开场白) 1、选题的原因:“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为了不......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梨园小学王诗秀 1992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但是,五年过去了,中小学环境 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亟待解决......

    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共五篇)

    沁水县妇幼保健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妇女儿......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在看完《上学路上》这部影片后,我对农村的贫困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影片中,主要是以主人公王燕没有钱上学来体现农村生活的,通过她的挣学杂费的经......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作者单位:### ###市###乡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快、高龄趋势明显的特......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和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和对策 内容摘要: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史超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