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

时间:2019-05-13 23:1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

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 ——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

《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主持人的话: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那么,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如何跟进?小城镇建设中,银行资金“贷给谁”、“如何贷”?在小城镇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如果不以地方政府财力为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后续资金如何解决?这些都是本期一线话题关注的焦点。此次访谈,我们选取了两个不同城市的小城镇建设来进行对比分析。一个是小城镇建设比较成熟的浙江省宁波市,这个地方民营企业比较发达;另一个是刚刚开始小城镇建设的福建省三明市,这个地方农林经济较有代表性。本期访谈嘉宾有: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经济处的吴志鹏、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的胡东生。

记者:在浙江,金融支持如何找准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切入点?

吴志鹏:从自身实际出发,浙江把“小城镇”的概念演绎为中心镇,浙江绝大部分地区中心镇都为块状经济或现代产业集群加工贸易的集散中心,城市化程度较高,开发项目具有较大盈利空间,贷款周期不长,流动性也不差,效益比较好,风险系数不高,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银行或信用社在中心镇的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我认为,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着重点,关键在产业集聚、配套改革和城镇建设。一是服务重点。对中心镇建设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不仅要大力支持,还要帮助建设主管部门制定资金需求和筹措计划,保证项目按时顺利完成。二是扶持难点。中心镇建设往往有些资金筹措较难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关系到民生,即使是低盈利或低回报的,金融部门也要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去支持。三是关注热点。有些项目暂时可能还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但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人们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集聚和社会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样的项目,金融部门也应重点关注并予以支持。

记者:福建在金融实践中,推进城乡统筹、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主要在哪?

胡东生:以三明市为例,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支持的力度、宽度、深度、频度、广度等方面。

首先,小城镇贷款占比偏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据对福建省确定的21个小城镇中的永安市小陶镇、尤溪县洋中镇调查,2009年12月末两镇贷款余额分别为9628万元和6513万元,分别仅占永安市和尤溪县贷款余额比重的1.09%和1.30%。小城镇贷款占比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了对县级支行的贷款授权门槛,出现了资金上划、贷款权限上收等问题,县级支行支持小城镇贷款“有心无力”;二是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开拓小城镇信贷市场缺乏相应的、对等的激励机制,现有商业银行的一些激励机制与小城镇金融长远发展战略关联度较低;三是小城镇缺乏可承贷的重点建设项目,两镇的建设项目没有一个被列入了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库。

其次,小城镇金融组织过于单一,金融支持宽度不够。小陶镇只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网点,洋中镇只有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金融机构网点,永安村镇银行和刚成立的三明市小额贷款公司均未在两镇设立网点。

第三,小城镇金融服务产品少,金融支持深度不够,如贷款服务品种少、保险产品与小城镇和农民的适应性较差等。

第四,小城镇消费贷款量少,金融支持的频度不够。2009年12月末两镇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587万元和306万元,分别占永安市和尤溪县消费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0.33%和0.22%。

第五,创业贷款量少,金融支持的广度不够。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问题。2009年12月末,小陶镇的全民创业贷款仍为空白,洋中镇全民创业贷款余额仅有25万元,占全县全民创业贷款余额只有2.6%,金融支持的广度明显不够。

第六,小城镇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金融支持强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乏承贷主体、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担保行业建设滞后等,给企业融资带来困难。

记者:刚才两位嘉宾提到小城镇建设的着重点关键在产业集聚、配套改革和城镇建设,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贷给谁”和“如何贷”成了信贷支持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一道难题。请问,小城镇里的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承贷条件?

彭真怀: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是扎根在小城镇的企业的共同特点。这种由农民创办的企业,尽管发展历程曲折艰难,但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多数基础设施好、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镇,都得益于这些企业的推动。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我还注意到,在广东省1551个市辖镇中,社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聚有274个,其中珠三角地区占194个。这些镇大多依托专业化生产或服务而形成企业集聚,表现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结构。如佛山市容椅镇的家电、中山市小榄镇的五金等,都在企业集聚推动下成为经济强镇。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在小城镇发展中抓住五金产业,大力推动企业集聚,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市场和旧金属市场,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12亿元,年创利税上亿元。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向小城镇集聚,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场深刻革命。小城镇的企业作为承贷主体完全没有问题。事实上,小城镇只有拥有自己独立的产业基础,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转移就业,扩大人口规模和消费市场。

记者:现在很多的小城镇投资集中到了房地产上面,房地产目前的风险是比较让人担忧的。怎么看这个问题?

彭真怀:我觉得,对于小城镇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房地产风险不必要过分担心。小城镇的房地产,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生存需要,不是贪大求洋,而是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开始。并且,楼房盖起来可以节约很多的土地。只要我们的政策不被扭曲,小城镇建设中的房地产风险是可控的。当然,前提是必须明确小城镇的房产是政策性住房,而对于投机者要处以高额处罚。

记者:对于很多小城镇来说,土地出让金是最初的建设资金来源,但随着小城镇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地生财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那么小城镇建设的后续资金怎么办?民间资本是一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如何保证民间资本的可持续性?

吴志鹏:2009年,浙江省决定由省级财政拨出10亿元来支持中心镇的建设,市、县财政进行配套。并要求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优势,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和开发。

土地就是财富,尤其在高速城市化的中国,这毫无疑问。实行分税制后,由于不少重要税收上交中央,而地方政府承担的各项社会责任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过于批评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是有失偏颇的。浙江由于民营经济发展较为充分,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土地出让金只是作为中心镇建设资金的一个来源或补充。

阎勤:宁波是民营资本发达的城市,民营资本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小城镇建设的各类资金,70%来自于民间资本。应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首先是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力度,要转变公共服务由政府包办的思路,把公共服务外包引入民生工程建设,吸引社会资本与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工程建设。要出台鼓励措施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对民营资本投资城镇文化馆、电影院、敬老院等城镇公益事业的,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其次是要加快小城镇市场培育和建设。加快城乡统一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第三是公共设施建设要采用多种投资模式。以政府性投融资公司为平台,多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模式,在供水、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上实行市场化运作,使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四要积极探索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通过ABS(资产支撑证券化)等模式,对已有的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或者在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使建设者加快资金周转、分散投资风险。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小城镇建设主要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在暴露的问题很多,政府、金融机构都很关注,纷纷出台政策限制这方面的投资。假设没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对于很多小城镇建设来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吴志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央出台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不少地方由于缺乏足够配套资金或为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当然有些融资平台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目前不少专家学者担心部分地方政府融资过多,风险过大,甚至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并不一定了解实际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教师绩效工资的逐步兑现,公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而增值税、关税等四大主要税收又大部分上缴中央,地方可得比例偏低,使得不少地方财力难以为继,如果没有房地产税收或是地方融资平台,部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就会出现风险。从有关统计数据看,我国政府总体实际负债率不到2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只要各地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制、责任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并把筹集来的资金投资于城镇建设项目上,问题就不大,即使出现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从浙江情况看,地方平台融资不多,风险可控。

彭真怀: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因为“城市生了病,就要小城镇吃药”。作为一级政府,小城镇尽管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农民,担负着发展重任,但普遍缺乏独立的决策和行政权力。尤其是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垂直管理,小城镇的管理手段被严重弱化,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两难处境。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县(市)与小城镇的财政分成不合理,“一定三年、包死基数、超收分成、缺额不补”的办法束缚了小城镇积极性。包死基数是指在财政收入基数以下的所有收入,对超过基数的财政收入才进行分成,小城镇因此希望基数越小越好。在决定基数和留成比重时,县(市)名义上会与小城镇协商,但也只能允许说明本镇的困难以获得体谅与照顾,并无独立的谈判权。从各地情况看,乡镇政府之所以失灵,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履行职能。因此,必须规范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小城镇为农村发展提供社会公共品的能力。

所以说.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应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大中城市转移到小城镇来,但要防范地级以上城市的风险。

记者:有专家建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小城镇建设,可行性如何?在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上,有什么样的理解与建议?

彭真怀:安排专项资金不一定现实,还是需要大的政策环境的改善。中央和省实施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项目,一般都会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投入,造成地方财政风险偏大,社会资源利用不足,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乡镇财政的保障能力。小城镇发展资金缺,本质上是农村金融体系制度弱。目前的情况是乡镇完全依赖县级政府,没有基本财权,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

吴志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政府主要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四大职能,不应再承担过多具体的经济建设任务,而应想方设法通过市场机制去发挥经济发展职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出台激励政策和规范社会秩序。因此,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应该以市场资本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为辅:一是要开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要坚决打破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允许各类市场资本进入道路、供水、电力、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领域,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各类民间资本。二是要建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不仅要加大财政资金投资小城镇建设的力度,还要吸引社会资本大量投入,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允许资本获得合理的利润,并通过政府购买或财政补助激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公益项目建设。三是要建立项目监管和风险控制制度。在引入社会资本的情况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特别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及建成后日常运行的监管,保证建筑质量和项目正常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项目资金投入风险控制制度,在科学预测项目未来盈利能力的基础上,要做到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同时,厘清政府与项目投资方之间的责任边界,真正做到让项目保质运行,自负盈亏。

阎勤:目前来看,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金融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首先,要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必须创新投入方式,最大化地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起到集聚信贷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引导各种资源共同投入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改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扩大财政资金来源。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小城镇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建立小城镇公共财政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建立市、县、镇三级统筹公共财政,健全市域、县域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和生态区补偿力度。准确定位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形成举债和还贷良性循环的平台运作模式。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应是由政府管理的,统筹建设项目资金平衡的操作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应由投融资平台代表政府科学区分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合理制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和权益归属等。要完善小城镇土地出让金的资金收益政策。在严格规范小城镇土地出让、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对于小城镇及辖区内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整理出让,其出让资金大幅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农业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民生支出。

其次,大力完善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制。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而且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这确实有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相矛盾。因此,首先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其次,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切入点应该是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小额贷款公司则是新兴的金融力量,其他商业银行应在讲究效益的前提下,加大小城镇建设支持力度。同时,要建立适合小城镇建设的金融环境,加强银企合作,降低金融风险。特别是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机制,以及股权质押、专利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住房抵押等贷款机制。

最后,鼓励民间资本加大投入,这方面是具有巨大潜力的。

本刊记者 植凤寅

第二篇: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

1.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个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案例;

学习了袁志勇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根基。要想写好作文,避免学生写流水账的作文,练习写一句话是特别关键的。如何把一句话写具体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创设情境

1、例句:阳光照耀着土地。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具体,如何把这个句子写具体呢?

生:思考。(老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师:什么时候的阳光? 生:清晨的阳光。生:中午的阳光。师:说的真好!师:怎么样的照耀? 生:柔和地照耀。生:强烈地照耀。师:你们真会用词!师:什么样的土地呢? 生:一望无边的土地。生:辽阔的土地。

师:老师想到了无边无际的土地,我们想到的土地多么辽阔呀!

师:谁来把例句说具体?

生:我来说:“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照耀着一望无边的土地。” 生:老师,我也来说:“ 中午的阳光强烈地照耀着辽阔的土地。”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这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师:总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扩写句子的方法就能把句子写的更生动、更具体!同学们,我们要想把每句写具体,就必须先把句子的每个成分前加上合适的词语,然后连接成前后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句话,这样句子就具体多了。看来,把句子写具体也很容易?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围绕一句话写好一段话”。写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用上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同学们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段话写具体了。

2、例句:我照看小兔很周到。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并说理由。

生:某某同学读得好,因为他突出了“周到”这个词语。

师:说的真棒!,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想让听的人对你写的作文感兴趣,“读”好也特别关键。

[提醒学生读出感情,为后面评讲作文做铺垫。]

2.师:谁能说一句话来表现我看小兔很周到,但句子里又不能有“我照看小兔很周到!”这一句。

师:我提供一个词“每天放学”,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我照看小兔周到的句子吗? 生: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

师:你真会写!你还有那些照顾小兔的经历呢?

生: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

师:你照看小兔那么细心呀!小兔一定和你的关系特别亲密吧,你呢说说吗?

生: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我照看小兔很周到。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老师真为你高兴,你不仅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朋友,还会写这样一段好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说清楚,在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就会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了。你们看,写作文也很容易吧!

2.请从《青蛙写诗》《军神》《莫高窟》这三篇课文中任选一个段落,解析这个语段,介绍你准备教什么、怎么教。

学习了刘春永老师的教学视频以后,我知道了教学中要教常规所教,教课文解析,只有明白作者在课文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意图又是什么。就以《军神》第一小节为例子,来浅谈我对刘老师的观点的理解。理解这一小节教什么,怎么教,意图又是什么。学习《军神》第1节。

出示:“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我们来读这句话。

师:这里有个词,(出示不悦)一起读(生:)“不悦” 师:什么叫不悦?—— 生:不高兴、不开心。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不悦呢?读读第1小节。生:因为刘伯承说自己叫刘大川,是邮递员,师:说的对,刘伯承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欺骗了沃克医生。军人是很正直的,但是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呢?老师查了一段资料,谁来读一读?

“ 1916年,刘伯承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的眼睛受了伤,到沃克先生的诊所里去治疗。当时周围都是反动军阀的统治,他要去看病,反动军阀袁世凯当然不答应,看见了会被他杀头的。” 师:并且还会给沃克医生带来麻烦,因此刘伯承隐瞒自己的身份。同学们明白了吗?然而,沃克医生一眼就看出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军人,就有点不高兴。师:谁来读沃克医生的话。

生:“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生气地,不高兴的,谁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生:(不高兴的语气)“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师:读的好!

师: 这么重的伤势,伤势多么严重呢?谁来读这段话? 出示资料: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手上沾满了血, 钻心的疼痛让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纂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师:刘伯承的眼睛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他的眼珠都掉下来了

师:对,眼睛已经从眼窝里掉出来了,多么严重。

师:联系课文刘伯承走进诊所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一为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勇敢。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坚强。生:我认为他非常的镇定。

师:谁来以镇定的语气读这句话:“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生:(镇定的语气)读:“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师:我感觉到了刘伯承的镇定、从容。

师:刘伯承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

第三篇: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叶建成

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前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省委党校要我来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推进城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目前最热点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城镇化牵涉到整个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让我来给大家讲这堂课,我也是非常荣幸,但是感觉到很有压力。所以今天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交流,因为在座的都是我们县区委书记,还有我们党校的老师,欧老师是我的老师。所以和大家一起共同的交流,把我对城镇化方面的思考跟大家一起谈谈我的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思路,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讨论三个问题,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我们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的,在我们八届九次全会上白书记提出的要推进城镇化的一些重要意义。第二个方面就从国际和国内这个层面来分析一下在国外、国内,国外是推进城市化,我们国内是叫城镇化,我一会再讲这个内容含义,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三个问题和大家讨论的就是通过分析我们云南的省情,结合我们云南的实际,如何推进我们云南的城镇化,所以跟大家一起交流,因为在座的都是县区委书记,对城镇、对城镇化、对城镇建设比我熟悉得多。所以在我讲的过程中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一、城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涵

什么叫城镇化,什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个国外叫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是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或某一个城市来进行发展,来进行实行城市化。我们中国从1991年提出来叫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根据中国的特点来定这个名词的,明显的城市化早于城镇化。中国人口多,地域广,不可能都集中在几个城市来实行城市化,所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来我们要走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所以这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来定的,叫中国的城镇化,特色城镇化。

对于城镇化,经济学家侧重于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化;而人口学家强调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还有从历史学家这个层面来认为是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城镇化既是农村向城镇、农业人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口向非农业人口、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更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个转变过程,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他要享受城市的一些公共基本设施和福利保障。

这个城市化不仅仅包括城镇建成区的面积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更重大的是城镇功能的完善,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的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光有城镇化人口的增多、建成区的面积增大的城市化是低水平的城镇化。只有广大农民进了城,有了住房,有了就业的机会,又挣点钱,在城镇能挣钱,生产、生活方式彻底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才是高质量的真正的城市化。像我们现在算城市化率,我们城市化率的计算,大家在座的可能都清楚,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口径,它是常住人口,它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它是按常住人口除以总人口,这样就是城市化率,所以有的半年以上就应该就算常住人口,在北京,我不知道在昆明是不是,在北京我知道是半年以上就算常住人口。城镇化已不完全等于城市化,在国际中比较常用的城市化率是国际通用的提法,城市化更侧重强调城市的建设和作用。而城镇化更加强调的是乡镇转化的过程,镇作为重要的节点所发挥的一些作用,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二)重要意义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城镇化的工作,在近期的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省委白恩培书记又再次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要求,这主要是基于城镇化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发挥巨大的作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子,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之路。

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6.6%,解放初期1949年我们是10.6%,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们是17.9%。三十年我们发展得非常快,我们城镇化非常快,去年底已经达到了46.6%。2030年我国城镇化目标是发展到65%,就到那个时候,我们城镇人口将有9.3亿人,今后二十年的目标是:每一年城镇化率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600万左右的农民要转化为城市市民。

据专家分析,我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新增8亿元左右的投资,居民消费力可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可以促进GDP增长4到5个百分点,因此,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和最大的潜力。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和大家一块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二、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要充分认识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国外,第二部分讲我们国内。

(一)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城镇化从15世纪末英国的圈地运动算起,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三次世界性的浪潮,2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也留下了一些引以为鉴的教训,主要表现为:

1.重经济的发展,轻民生的改善

英国城镇化初期把大量的农民驱赶到城市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结果使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犯上城市病的国家。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犯罪率居高不下,当时广大工人阶级处在水深火热,生活艰难。这是英国,它在世界上是最先推进城市化的一个国家。

2.重市场推动,轻资源节约

这个主要是讲美国,最早出现城市郊区化,大量的农田、森林和空地被占用,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工作地离居住地越来越远,耗费量空前,耗费的时间也长,大幅度的增加了能源的耗量,其中他们的人均能耗量为欧盟国家的两到三倍,其中汽油的耗量是欧盟国家的五倍,大幅度增加了基础设施,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这是美国的一些教训。

3.重城市建设,轻产业发展

这主要是讲拉美国家,把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和城市建设投资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甚至一个城市,造成了拉美一些大城市人口超速增长,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这么一个水平,工业人口的比重不到30%,人口大量的失业。我们去过一些拉美国家,比如包括巴西,可能在座的有些领导去过,那些贫民窟还是非常突出,社会矛盾突出,不稳定的因素也非常突出。约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民窟,拉美工业化,滞后的城市化,非农业人口的两栖化,农民失地、失业,农村空心化,陷入了过度城市化的险境,这是拉美国家的教训。

4.重政府推动,轻市场主导

主要是讲前苏联的城市化。由于政府的包办,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城市化起步快,质量不高,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农业、轻工业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这是讲的前苏联社会计划经济体制,重政府的推动,轻市场的主导。

5.重产业发展,轻城市建设

东南亚一些国家,一些新型的经济体,劳动密集体的加工制造业沿着大城市的周边地区蔓延,出现了大量的似城非城,似乡非乡的两不像的城市化地带,土地资源严重的浪费,生活环境欠佳。

6.重单纯的地产发展,轻集约满足城市和市面的需求

这主要是讲日本80年代末土地价格猛涨,囤积土地,但是各行业都踊跃于房地产市场,为日本的金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日本当时国土面积为美国的二十四分之一,但是它当时的地价总价值却是美国的四倍,居世界之首。地产投机的房地产泡沫导致了日本的经济连续四五年长期的低迷,造成了城市土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将真正的土地使用者排除在外,城市公共性建设只能移到非人口集中的一些低地价地区。还有社会工业设施不能合理的配置,普通住宅离城市远,就造成了城市的交通拥堵。还有土地投机,囤积土地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新的贫富不均,最后造成了房地产崩盘。

今年年初,我们在网上,社会一些舆论,担心我们中国要走到日本这个路上去,最后房地产走这个老路,也担心中国的房地产会不会崩盘。因为这一块涉及到是我们建设行业作为主管部门,所以我在这块顺便跟大家也谈谈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中国的房地产不大可能崩盘。因为我们的房地产,前一段房地产价值过高过快的增长,这主要是一些部分城市。主要是中国的一类城市,叫一线城市吧,北京、上海、深圳广东这些房地产价过高过快的增长,不是所有的城市。比如说我们昆明,我们云南就不属于过高过快增长的城市。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房地产在中国,在我们国内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已经是我们的应该算是支柱产业吧。像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国内一是我们的经济受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国家启动的领跑的就是房地产业,它拉动整个一些行业的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三个原因我们分析就是说我们国家发现了部分城市房价过高过快的增长,及时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的力度,有效的遏制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快过高的增长这种势头。第四点就是说在我们国内,我们房地产市场是有需求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还是我们县城。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有了钱就是首先置家产,就是买房子。过去是盖房子,盖完房子就是攒了钱给儿子娶媳妇,嫁姑娘,这是中国的传统。现在的年轻人,现代社会人就是买房子、买车,不像国外。我们在中国的房地产,个人所有房产的这个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美国只有30%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一般都是租赁,出租,租用房子。我们因为传统的习惯,我必须有一栋自己的房子我才有脸面,同事看了以后我混得还像个样,所以我们房地产有市场。另外,我们国家要推进城镇化,在未来的二十年每年要以1600万的人口要进入城市、城镇。进来是要住的,是要有住的,所以有这么很大一笔的需求,还有一些我们改善性的住房,改善性的需求。比如说原来小房子要换大房子,差环境换好环境,原来是在散居,现在要进入小区等等。所以我们的房地产有需求,它绝对不会去崩盘。我们分析就是前段时间担心我们要发生像日本这样的现象,看来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吸取了这些国家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二)国内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教训

国内到2009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是46.6%,我国三十年城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绝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现在美国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讲: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要素,第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这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的要素。所以中国城市化发展之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是因为我们在吸取世界其他国家城市化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但是,我们国家人口多、地域广、差异大、底子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国情,又使我国在 4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积压了诸多的问题还尚未解决。国内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已有这么一些经验和教训:

1.城镇化进程四个透支,三个差距扩大

第一个透支就是土地资源的透支,2008年全国城镇、城市建成区面积是3.63万平方公里,二十年增加了近两倍,相当于一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比例大都大于了20%,在国外的常规一般是在15%,国外城市一般小于15%。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只有0.3到0.6,工业用地效率不到发达国家工业用地的产出率只有2%,所以我们用地粗放、透支。

第二是环境资源透支。世界银行数据表明,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6个在我们国家。二氧化硫排放量、碳排放量,我国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二。

第三就是水资源透支,全国660个城市中,有55%是资源性缺水,其中25%的严重缺水,缺水量十年间增加了两倍多。我们云南,还有一些其他地区也是严重缺水。

第四就是能源资源的透支。有些城市能源资源,各个地区各个省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一油量跟不上的,加油等等这些现象,前几年昆明反映得非常突出。我们的能源,中国的能源资源是不可乐观的。

从而造成了我们城市内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差距扩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扩大。这是第一点,就是四个透支,三个差距,三个差距扩大。

2.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城镇化

我国城镇人口从2.99亿增加到5.2亿,增长74%。我们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从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60%。全国可耕用地面积由1996年的19.5亿亩,减少到2008年18.26亿亩。人均耕地由1.59亩减少到1.38亩,其中一些东部地区,广东、福建、浙江耕地都在0.8警戒线以下,我们云南的人均耕地也是在0.8,也就是警戒线。日本、新加坡、香港、欧洲等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660个城市的人均用地达到130平米,就是城市这一块。按国际标准规划,城市人均用地是80至120平米,日本、新加坡、香港、欧洲等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只在80平米,我们人均是133平米。还有一些地方依靠卖地完成城镇化,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城市建设,难以形成资源流、产业流、技术流、人才流的有效交汇,无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影响了产业和人口的城镇化,这是第二点。

3.一些农民被城市化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行政区域的城镇化,把城乡混合地域一刀切转为城镇地域,一夜之间被城镇化。2007年普查数据表明,全国约有4千万农民因为行政区域的县改区和乡改镇,一夜之间被城镇化,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4.文化在城市化中的迷路

不少地方的城镇化特色模糊,没有文化支撑和文化底蕴的城镇化,使城镇化人文精神失缺,城镇文化缺乏内涵,城镇建筑没有灵魂,没有神,这个最集中就是大家对这个大普查也是评价很多的,不伦不类的,前段时间有一个一把大火也是,这个建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建筑,四不像,前面又是中间这个建筑,不知道像个什么东西,就是欧不欧,中不中,土不土,洋不洋,不伦不类的,就没有魂,没有神。另外还出现了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一些建筑物。

5.城镇化进程缺乏区域统筹

受行政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等因素的一些制约,我国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分割、对峙、互相竞争,欠缺区域统一规划,即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环境共同治理及产业共同发展,资源共享度太低,中心城市与所在城市群及经济腹地的缺乏联动,缺乏集群、集约、集聚整体的发展,就是各搞各的,集中不了一些资源和基础各方面的资源的优势。

6.政策法规创新滞后,缺乏体系的建设

一是目前我们的户籍,我们户籍制,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实际是个利益不公平,在国外是没有这种现象,这只有我们国家的特色,这是一个现在社会都在呼吁,政府也在极力的推进在户籍制度这方面改革。第二就是地方盲目的扩大城市规模,千方百计的多占地,多用地,造成城市建设土地粗放的使用,浪费性非常大。三是我们有一些收入主要来自于增值税、营业税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就是土地出让金,在我们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出卖土地,出卖资源,因为这个是我们上次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讨论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是牵涉到一个国家的税收体制的问题。所以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资金,尤其是像西部的一些省份更需要建设资金,这些建设资金从哪筹集?国家不给,从自己的工业产业来发展根本远远适应不了,所以只有从最便捷最简单出卖土地资源,这样的效益最明显。所以这个牵涉到国家的税收政策的问题,这个需要进行创新,需要改革。

这是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国内外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一些教训。

三、云南城镇化要突出云南的特色

下面讲讲第三个问题,这个我今天也是做重点讲的这么一个问题。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云南城镇化该怎样推进?走一条如何适应云南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座的都是我们县区委书记,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各县的主要领导,现在正好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在一起一块来分析,一块里探讨,一块来思考,到底我们云南城镇化应该如何发挥云南的特色。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云南城镇化发展,我准备要根据云南的省情如何来推进我们云南的城镇化。下面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跟大家一块我们来分析来思考,就是一是我们云南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和特征和发展的条件、制约的因素、发展的机遇,总体的一些思路和基本要求,主要的一些措施等方面,跟大家一起来进行分析,来思考。

(一)云南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条件

1.云南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的合理的选择云南城镇化道路,首先要牢牢把握我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概有这么几点:

(1)我们城镇化进程明显的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正处于初级城镇化末期向城镇化快速发展过渡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化进程明显的加快,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是4571万人,城镇人口是1554万人,平均城镇化水平是34%,我们云南省去年年底的城镇化率是34%,比十一五末的29.5%提高了4.5个百分点,就是说这几年每年平均增长了1.1个百分点,估计我们到2010年,就是我们今年年底,我们云南省的城镇化率能达到36%,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但这个城市化水平全国是46%,全国是46%这个来相比的话,我们已经低了12.6个百分点,也低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所以说我们的云南城镇化进程目前是正处于初级城镇化末期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2009年,先说世界的,全世界城市化率大概是平均在50%以上,我们国家是46.6%,东部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省份他们城市化水平大约是在55%,中部地区省份大约是在39%,西部地区是37.5%,我们云南是34%,是仅排在西藏、贵州之前的省份,是贵州之前的省份。这是我们云南城市化目前所处的一个阶段,一个水平。

(2)城镇发展层次分明,但城乡区域差距明显,城镇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十一五期间,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曲靖也迈入了大城市行列,还有我们玉溪、大理、蒙自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也稳步的推进,其他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为目标积极的发展为规模合理、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中等城市。还有分别以特色小城镇、富民兴边为抓手的重点集镇和口岸城镇建设取得一些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所以我们2008年底全省共有小城市是1307个,全国是一万多少个,我记不着,反正一万多个。其中建制镇是580个,占整个乡镇总数的44%,但是城乡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平衡,200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424元,但是农民的纯收入为3369元,两者之间大概是4.3:1的一个差别。大家再分析,如果考虑一些城市的转移性支付和一些补贴,差距实际是会比这个更大,大约是在6:1这么一个水平,这是我们的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水平大致在6:1的水平。而且两者收入差距扩大,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差距也明显,7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很不平衡。

2009年,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在昆明市人均GDP大概是接近在28800多元,玉溪已达到两万八。我们昆明市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大约在70%左右,玉溪虽然它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两万八,但是它的城镇城市化率是在37%。还有我们一些比如说怒江人均GDP仅在八千,还有我们的昭通人均GDP在6000这个水平,城镇化水平仅在20%,怒江是在25%,昭通是在20%。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区域之间差距很明显。目前我省17个城市中特大城市一个,大城市一个,中等城市三个,其他都是作为小城市。城市的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大中城市数量减少,城镇体系不够完善。这是讲的第二点,分析我们第二点,就是我们城镇发展层次分明,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在区域之间存在一些差距,发展不够,经济差距比较大,不平衡,差距比较大。

(3)城乡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素聚集能力不强

十一五的前四年我省城镇人口规模是从1313万增加到现在的1554万人,增加了241万人,用地规模也相应的扩大,特别是各级中心城镇城镇规模的增加幅度更大。随着规模的增加,各项城镇功能逐渐的完善,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已逐步的增强,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帐过多,水资源、用地条件等因素,城市功能的完善程度赶不上城市规模的扩散的速度。城市建大了,但是没有做强,也没有做优,城镇的功能还不健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差,环境容量有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急集聚能力仍然不强,尚未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城市的一个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我们引进的外来的产业、企业、外来的投资这方面的能力的强弱。

(4)城镇化动力具有云南的特色,但是不够强

十一五期间从云南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看,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农民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城镇化不懈的动力。还有我们新型工业战略化的实施,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拉动了城镇化,还有我们云南的几大支柱产业,比如烟草、矿业、水电、旅游业等支柱产业的培育形成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外开放也促进了我们边境小镇的一些发展,还有我们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促进了我们城镇化进一步的网络的健全。还有我们风景名胜和小城镇,农村厂部和小城镇、我们边境口岸和小城镇一起三个有机的结合,已走出了我们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相推动的健康的城镇化路子。

但是,也看到我们从2009年全省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来分析,大概2009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527亿,只是浙江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我们从整个固定资产分析的情况来看,我们缺乏大项目、大投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一些产业链条带动的发展,招商引资的力度也不足,基本建设投入不足,造成了我们城镇发展动力不强,动力不足。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今年年初还专门到北京,央企入滇,也是对我们云南,对一些产业还是很感兴趣,现在正在进行过程中吧,就是要加大我们这方面的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加入,要把一些国际的国内的一些大的企业引进。在云南世界500强除了金融界有那么几家,8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其他基本上没有,下一步还得加大引进世界的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大集团来推动我们整个云南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5)城镇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发展粗放

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是1179亿元,建筑业对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地位已不断的巩固,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了投资737亿元的计划,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快速发展,整个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以每年保持在16%左右的增长。房地产已经成为拉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城镇建设通过建筑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园区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直接拉动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因为我们是建设部门,在这方面我们了解比较多一点,我们这个建筑业发展得是比较滞后的。在沿海一些城市,内陆一些城市,比如说江苏,他们去年建筑业产值已经达到了3万多个亿,浙江也是。我们云南才一千多个亿,你想想它已经占它整个国民经济的GDP占到25%,我们只占到我们云南GDP大概在5%这么一个水平。所以去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建筑业发展大会,光荣省长已经做了重要的讲话,而且决定每年拿两个亿出来来扶持我们建筑业的发展。因为它本身建筑行业是个低利润的行业,但是它的社会效应是非常好的,它是对拉动其他行业尤其是带动社会就业,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城务工的最多的是农民工,在建筑业务工的是农民工,所以这个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还有我们房地产业,我们云南的房地产业昆明是比较活跃的,除了昆明其他州市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起步的房地产发展阶段,尤其是我们有些县基本上还没有房地产。从专家分析房地产业还是拉动了五十几个行业,所以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这一块我们还显得很落后。但是我们正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在起步的过程中,就赶上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每次都是,因为其他城市患病了,我们都跟着吃药,这种现象。现在从我们云南的房地产来分析的话,大概我们云南省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平均商品房的价格大概在3500左右这么一个水平,昆明市在6000以上这么一个水平,各个州市所在地大概是在3000以内这么一个水平,县城大概是在2000左右这么一个水平,平均大概才3500这么一个水平,我们的房地产价。昆明市按2002年来比,到2010年十年的时间,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房地产价格是没有过快过高的增长。一是要从我们的工资的收入,人均工资收入,2002年,我们那个时候工资收入是多少?也就是一千五到两千块钱的水平,现在大概是四五千这么一个水平。第二,我们土地价格,当时2002年土地价格是非常低的,现在的土地价格按照昆明是54321这个水平,你说增长了多少?增长了多少倍?另外还是我们物价上涨的因素,从这么多年来,十年整个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我们建筑成本的加大,过去我们在昆明市买一平米的商品房建筑的成品大概是在1200、1500这么一个水平,现在是2800。2500到2800这么一个水平,尤其现在要盖高层,40层以上,仇和书记的要求是.高层,高层在云南目前我们这个地域、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建高层成本是要加大的,要考虑到它的安全性,看你这个地质的安全性,成本是要加大的。每提高我们是7度,昆明是8度,要提高一个烈度,要增加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10%到15%的工程成本造价,要提高造价,所以我们建筑成本要加大。还有我们开发商投入也加大,现在的小区和过去十年前的小区是两个概念,过去哪有这么漂亮的小区?这个里面绿化、公共设施都是没有的,所以这方面成本加大,所以这一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房地产跟我们的地产价格没有过快过高的增长,是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们刚才谈到一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发展比较粗放,比如我们盲目的追求一些广场、大草皮、大马路,一些形象工程,这些个别现象还是存在,不按规划实施,有些规划滞后,低水平重复的建设现象也还有,也还有一些,我们经常在下面,我们也碰到过这样一些问题。

(6)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部分城镇受损,特色缺失

2009年末,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9.41%,建成区绿化率已经达到了25%,我们的污水处理率达到67%,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78%,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城镇风貌受损,特色缺失等一些问题,你看这些基本上没有这个风格了,没有一点特色了。

(7)城镇化健康发展相关机制初步的建立,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省委省政府下达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一些决定等重要文件明确了投融资、土地、户籍制度等改革的有关政策,对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这些政策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因为推进城镇化的配套设施还牵涉到方方面面,牵涉到经济社会,牵涉到户籍、土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等,所以只能在推进的过程中慢慢的建立,慢慢的完善,不断的完善。

以上我是从七个方面来分析我们云南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和发展的一些条件。刚才我们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我们的特征、我们的条件、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牢牢把握我们阶段性特征之外,十二五期间我们云南推进城镇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制约的因素和发展的一些机遇。

2.云南推进城镇化进程面临的制约因素(1)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从我们云南的经济来分析,我们的总量很小,去年我们的生产总值是6168个亿,占整个全国的GDP只能占到2%这么一小点。人均GDP我们是13539元,就是我们云南省的人均GDP,这个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就是我们经济总量还是非常之小。

另外,我们存在四低四高的这么一个现象:一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高。第二个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的经济比重比较高;第三个就是我们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较高。上次国家发改委在国家组织了一个大的调研组,六十几个部委,160多人对云南的桥头堡建设进行了一个十天的调研,在调研的反馈会上国家发改委一个副主任,杜鹰副主任也讲到,就是我 10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们文化受教育的年限和全国比有很大的差距。全国平均受教育水平是八年以上,我们云南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只有六年,比全国低两年。让他开玩笑的话讲,我们4500万人每人乘两年是9000年,9000年回到恐龙时代,这是他们开玩笑的说笑话这么讲,就是说证明我们在受教育程度这方面相对来讲我们的教育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在我们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州市文盲、半文盲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四是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比较高。大概我们是700多万贫困人口,还有特困人口大概是156万。工业、非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就业岗位不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非工业经济去年占整个国民经济大概是全省占到30%多。但是在沿海,在东部,在一些发达地区,很早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有的甚至像浙江达到了90%,就是非工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就证明我们非工经济这一块发育还是很慢。

还有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第二产业,这一块占我们整个GDP大概是在54%多,但是其中认真的分析,其中我们的烟草就占到整个我们第二产的50%还多,所以说我们其他的工业发展这方面是不足的,就是缺乏一些大的项目,一些支柱产业的支撑。要推进城镇化关键的是工业和现代农业,你把农民弄进城,你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他才能待得下去,你不要向像其他的一些国家,你把农民进城以后,最后造成了一些贫民窟,造成了社会的一些动荡,产生社会不稳定的一些因素。我这次去埃及,开罗还有一个叫死人城,死人城是个什么城呢?就是穆斯林,他不是实行火葬,是实行土葬,葬完以后,葬在一个区域里面,区域里面还建了一个公墓,公墓还像房子,阴间房地产盖的一间房子,完了以后有的没顶,有的没顶,里面有钱的人家就请人来帮守墓,时间一长,就成了穷人的居住地。现在拥有150万人口住在那个死人区,政府不敢进去,政府给他对话,你给我们房子我们搬出来,脏乱差,是整个社会很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南非,我这次也去南非,南非的黑人区,大家知道,那是一般我们的人是不能下来的,只能开着车过去。还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有400多万人,但是他们向外界报道公布只有500多万人口,所以是造成了一些贫民区、贫民窟。

所以我们国家在推进我们城镇化过程中应该要认真的吸取这些国家的教训,我们不能盲目的去推进我们的城镇化。我们的工业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农村现代化还没有实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你把农村的人口全部转移到城市以后,他是要吃饭的,他是要生存的,他没有就业以后就带来很大的隐患。尤其是我们现在新生代的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他有劳动技能,他在农村吃过苦,他上有老下有小,他有一种责任的意识,在农村生活的时间长了,他到城市里他委屈一下,不管住工棚也好,脏乱差的活给他干也好,他一个目的只要挣点钱,在城市挣钱,在农村低消费,在农村生活。但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不一样,在座的县委书记、区长,你们应该都明白。新生代的农民工没有种过地,他上学从初中、高中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县城和集镇、中心镇在学习,他接触的同学都是城市的同学、城镇的同学,所以新生代的农民工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城镇形成的,所以像这些人是不可能回到农村去种地的,他是滞留在城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市的。新生代的农民工要回去种地,他没有劳动技能,他不懂得怎么种地。那在城市生活,新生代的农民工也没有更高的学历,就业竞争不过新毕业出来的一些大学生和一些技工学校的有技能的学生。所以这些人,要是说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我们今后城镇化推进,对我们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对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会带来很大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我们要引进一些大的项目、大的支柱产业来推进我们的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低层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是我们云南城镇化滞后的一个根本原因。

(2)资源要素的制约

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环境容量难以承受粗放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我们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云南的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水平意味着我们每年要增加45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我们就简单的算吧,4500万就是45万,按照这次九次全会的精神,白书记讲要一到两个百分点,一到两个百分点是什么概念?就是45万到90万这么一个概念,50万到100万的概念人口要进入城市,城市化享受城市人口。城镇化任务繁重,云南山地面积我们是94.6%,跟贵州差不多,坝区和河谷面积还不到6%。而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尤其是有条件的耕地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刚才我也讲了,我们是在0.8亩,就是和沿海人均耕地一个水平,但是我们的经济是远远低于它,它的耕地是用在城市工业各方面建设用地。由于我们山地面积、我们的坝区少,我们的平地少,在0.8亩这个警戒线,所以人地矛盾突出,客观上制约了我们城市规模的发展。还有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坝区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总量只有全省的5%。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比如说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包括红河等地,都是城市人均水资源低于1700立方米国际用水警戒线,有的地区甚至低于人均500立方米这个严重的缺水的标准线。还有我们九大高原湖泊有好几个湖泊都严重的污染。

我省有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但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最近我们在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与开发这上面,通过我们积极的努力,我们“三江并流”的边界细化已得到了世界遗产的通过,这个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我们罗厅长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在巴西得到了全票的通过。

(3)体制机制的制约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还有农村土地政策的不完善,还有农民进城务工,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一些制度、措施还不健全,原有的体制机制不适应,新的还没有完善,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这都是制约我们推进城镇化的一些因素。

3.推进城镇化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机遇(1)桥头堡战略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7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我们云南考察时提出要把云南建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是一个机遇。城镇化发展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个内在要求,所以桥头堡的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加快推进我们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所以这是九次全会之前省委中心组学习和九次讲话的一些决议和恩培同志的讲话都是围绕如何来推动我们桥头堡的建设。

(2)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也为我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工业化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对西部前四年和后四年的一些支持的政策,这都是对加快我们云南省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另外第二个机遇就是明确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城镇化也是我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在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白恩培书记明确的提出了下一个阶段我省城镇化的目标和思路:必须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在完善城镇产业支撑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推进城镇化,要确保每年不低于一个百分点,力争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来推进城镇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是白恩培同志在九次全会讲的,这为我省城镇化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的目标,这是我们推进城镇化的一个极好的机遇。

这是讲的制约我们的因素和我们面临的一些发展机遇,这是讲的云南的特色的第一个问题。

(二)云南特色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

要充分吸取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云南的省情,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特征、发展条件等因素,目的就是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角度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走回头路,既看到了约束了我们的条件,对城镇化进程的一些障碍,也要看到我省城镇化正在面临积极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改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找到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恩培书记的批示,我们和省发改委、省政研室对云南省的城镇化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做了一个调研,最后我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准确把握云南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特色城镇建设为重点,明确目标,明确抓手,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大城市的效应,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加快县城建设和特色城镇的建设,建设适应“两强一堡”的战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速度保证的特色城镇,这个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具体思路分六种类型来推进特色城镇发展: 1.现代农业城镇

这个主要是围绕区域特色培育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加工、集散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中心。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2.工业城镇

要依托单体的优势资源,发展地域的特征突出,专业性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工业。还有引导企业聚集发展,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完善工业制造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延长产业链,建设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广,绿色节约型的区域性工业聚集的发展区,这是工业小城镇。

3.商贸城镇

商贸城镇就是完善我们的交通设施,发挥良好的区域优势,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完、较全、辐射面较广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配套仓储物流的运输业,以市场为依托来发展服务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建设一种区域性的商业和物流,物资集散中心和中转站。

4.边境口岸城镇

这个我们比较多了,我们有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我们和三个国家接壤,我们的边境口岸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点,边境口岸镇。围绕我省“桥头堡”的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完善口岸服务的功能,要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边境旅游和民族传统手工业,繁荣边疆经济,增强民族团结,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

5.生态园林城镇

这个在我们云南很多这样的生态非常好的园林城镇。利用云南良好的生态资源,以生态、景观、人文、名胜、休闲娱乐和人居为内容的,按照环境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园林社区,限有条件的人群来进入居住,来投资创业,来发展绿色经济,形成聚集效应,构建区域经济的增长。

6.旅游小镇

我们旅游小镇已经从2005年推到现在,已经推了好几年,实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60个旅游小镇,现在62,西双版纳又吸收了一个。按照省长的意见,省政府的意见是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这个永续利用的原则,我们这几年推进下来,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政府拿一定的贴息,企业投资,管理以后我们已经达到了大概是接近100多个亿的投资规模,有50多个旅游小镇都有企业进入。2006年,建设部、国家旅游总局在云南召开了全国性的现场会,就是推广云南旅游小镇的经验和做法,从这几年我们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是非常好的。

这是我刚才讲的六种类型,简单的讲,当然有可能比这更多一些,基本的可能就是六种类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云南特色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

1.规划要科学

省委提出三个一,三个一是从技术层面的三个一。规划要科学,就是要实现城镇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

尤其是在我们城乡结合、城镇结合部,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的把它考虑进去。我们多次到各个地州,我们发现在城区规划做得非常好,城区建得非常漂亮。走出到城乡结合的地方就一塌糊涂,没有一个规划。我们有的一些风景区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城乡统盘的来考虑,尤其是和城镇比较结合比较近的一些乡、一些村统盘的考虑,因为从发展的眼光来考虑。

另外,基础设施一张网。基础设施要充分的考虑今后在公交、道路,还有污水、垃圾,还有自来水等等,还有一些公共设施的布局,包括学校和医疗、商业,要一张网。

产业布局一盘棋。这个对我们县委书记来讲的话,对你们来讲应该是更重要了,一个县的产业布局,你们县区委书记在这方面应该要有更高的认识,在一个县域里面侧重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它就有优势,你们在这这方面应该是很有经验,就是考虑产业布局一盘棋,就是一任接一任的继续做,总会发挥很好的效应的。要实行城镇建圈,工业建园,民宅建区。要制订四线管制方法,大家都知道紫线是历史文化遗产,绿线是生态保护,蓝线是海岸线和江河湖泊的保护,还有黄线是交通和污水垃圾处理的那些。上次省委中心组学习,省长专门讲了关于规划这方面就讲了九条线,我这里讲了四条线。

2.布局要合理

一是要以城镇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来加强城镇之间的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和优势互补来促进大中小城镇和小城镇的共同发展。

二是要大力促进中心城镇提升综合服务的功能,来聚集经济、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等高端的要素来充分的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城镇群参与国际竞争。像一些大的城市,包括昆明等一些州市所在地要发挥这种聚集作用和辐射作用和引领竞争的作用。

三是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和专业城市,在城镇群之间形成有机的组织,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这个在浙江、广东、江苏是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在义乌这个产业的各个村镇、乡镇在产业布局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做扣子的做钮扣,做领带的做领带,相互专业配套专业互补这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是要积极发展小城镇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类型的小城镇,是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到2030年,我国总人口可能预测要达到16个亿,如果城镇化率按照限定的目标发展到65%的这么一个目标,将有10.4亿,达10亿多城镇人口。有的人专家分析,就说这个10亿多人口,15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大中小城市可能要容纳大概5亿人口,其他更多的5.4亿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我们一万多个小城镇,那是按照3万到 10万这么一个人口的布局,小城镇的布局来安置。如果没有小城镇的这个蓄水池,可能下一步要容纳这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很有难度的,所以一定要从战略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么个问题。

3.功能要完善 这里面也有几点:

一是要用足城镇的承量空间。城镇建设要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要尽量的拉近距离,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节地,节约用地。

二是要通过跨流域调水,环境治理等工程措施来克服城镇发展的环境资源因素的约束,来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对异地调水也是争议比较大的,这个对整个生态环境破坏太大,什么南水北调,这是没有办法,不得已的,为了发展采取的一些措施,但是对生态环境破坏是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极端气侯很大的因素都是因为我们生态破坏太严重,造成了一些极端的气侯。

三是要兴建分散式污水处理厂,适度的规模,合理的分布,深度的处理,旧地的回用,从调水转向循环用水,做好雨水的再利用,环保和节水两大工程一起抓。环保、污水垃圾处理,国家是对节能减排非常高度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在推进小城镇过程中一定要把环境保护考虑进去。四是要加大城镇公共产品的建设、管理力度,改善城镇居住,创业环境,完善城镇学习、教育、科技进步、医疗保障等功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要素聚集能力和辐射区域这方面的能力,这是第三,功能要完善。

4.资源要节约

这里面也有几点,一点要合理的配置资源,要必须发挥城乡规划的配置资源的要素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的外部吸引和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的开发。二是要严格管理好资源,城市总体规划要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切实的保护好耕地资源。第三就是节约利用好资源,这是一个开发,配置资源,一个是管理资源,利用好资源。

5.环境要友好

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复得,所以特别是要注重我们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保护,必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的区域的功能和定位来确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协调好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大城镇绿化系统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的城市。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6.社会要和谐

一要统筹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按照国家的有关规范和规定的一些要求合理的布局医院、学校、文化场所,还有一些体育场所等等公共服务设施。二要维护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进程和稳定的一些关系,要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的利益,要解决好在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市政公共事业服务等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还要妥善的解决好房屋拆迁、拖欠农民工资、失地农民的利益等问题,来维护稳定。第三就是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转移的力度,降低农民进入城镇成本,让全省各族人民共享城镇化的成果。这是第六点。

7.各个方面要统筹

一是要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化现代农业把它结合起来,要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第二是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要提高城镇之间的产业关联度。

8.政策创新

这个里面主要就是我们谈到一个户籍的问题,土地的问题,还有社会福利保障的问题等等。刚才休息的时候我还跟我们几个领导在一起探讨有的省出台关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改革新的措施,比如说对农民宅基地换住房,农村经营承包权换福利保障、社会保障,还有一个什么?刚才还说到还有什么?换他的股份合资资产。宅基地资产换今后在城镇参与股份,参与合作,这些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国家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尤其是对农村的宅基地等等土地这方面,好像还没有太明确的一些规定,所以大家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要实现的就是城镇国土土地,就是农村的用地、集体用地和城市的国有的同地、同价、同权进行流转的这么一种模式,大家都在探讨这方面的一些政策。另外还有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意见,大家也在探讨。农民进城以后,现在我们廉租房,因为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户籍制,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务工,目前他是享受不了廉租住房,他只能享受公租房。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在建了一部分公租房,但是公租房按照城镇化这个进程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而且昆明市前段时间好像出台一个关于公租房租赁的一个政策,农民工现在是在一个城市常住五年以上有一个就业什么,我没看那个文件,我看网上有不同的意见,就是说毕竟我们在这方面我们社会保障还跟不上。现在我们在城市的农民工,云南各个州市大概是有300来万农民工,当然还有其他省市的,就是说整个政府都用社保都把他包下来的话,是难度很大。我们在十二五的时候省政府要我们做一个规划,就是关于公租房这一块,农民进城以后如何来保障他的住房,我们是采取了“四三二一”这么一个意见吧,现在还没有形成政策,就是供省政府在“十二五”制订规划的时候参考。“四”就是40%的采取市场租赁,市场租房。30%的政府提供公租房,20%的是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房,就是比如说一些大的企业,像建工集团一些大的,云天化、昆钢这些大的企业,他有条件,自建一些过去那种工人宿舍一样的来提供他们。再10%的市场购买,17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就是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积累了,有一定的积蓄了,去买经济适用住房,买廉租住房,因为那便宜嘛。大概我们是这么一个思路,“四三二一”。因为你全部靠政府来把它包起来,包下来,每年要是按我们45万到90万、100万人口来进入城市的话,那政府是包不起的,你还有现有的,现有的还没有解决,这个量还是非常之大,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意见,最后省政府来定,我看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9.速度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应该是要保证在不低于一个比分点,力争两个百分点的速度来进行推进我们全省的城镇化,这是白书记提出来的。刚才这是第三个问题。

(四)云南特色城镇建设的主要措施

云南特色城镇建设的主要措施。这后面我就简单的讲。1.云南特色城镇建设要注意的四个意识(1)要强化民族文化意识

要通过民族文化建设来体现城镇特色,在基层挖掘利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规划学、建筑学的概念提炼,发扬和创新民族文化,在城镇建设中创造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这个我们是很有优势的,我们在这方面也很有经验,因为我们是民族大省,我们25个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如何发挥。你比如说我们丽江的四方街,我们傣族的泼水广场,还有我们藏族的白塔寺庙等等这些,这应该都能体现我们的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

(2)要强化历史文化意识

通过历史遗产保护来体现我们的城镇特色,要通过整合城市历史渊源、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现有的规划布局、空间组合、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风景名胜等要素,来保留好每个时代在城市建设中留下的遗迹,来保存好城市的记忆,使城镇的特色和风貌得到保护,使城镇的文化文明的脉络得到延续,使城镇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个里面就讲到,比如我们丽江的大研古镇,还有我们巍山的南诏镇,楚雄的黑井等等,现在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历史古镇。

(3)要强化生态文化意识

要通过优美的环境来体现我们的城镇特色,这是生态文化,这里面就是要保存和保护利用特色旅游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结合山、水、田、林这些自然要素来规划城镇,来建设城镇,使它们成为特色城镇的一些要素。比如说束河生态文化在农耕文化、民族文化、茶马文化方面还是保存得非常好的,还有其他我们有好多州市这方面都保存得不错。

(4)要强化产业文化意识

要通过特色经济培育来体现我们的城镇特色,就是产业文化。围绕特色资源深加工,建设专业化、18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特色化鲜明的各类市场等,积极培育特色经济,要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比如说我们云南的一些无公害的蔬菜、水果、花卉、三

七、天麻、螺旋藻等等,还有我们呈贡的斗南花市,还有我们大理新华村的银子手工艺,一户一品的前店后厂等等,我们云南有很多,就是能打造培育我们的城镇特色的产业文化。这是刚才讲的我们特色城镇建设要注意的四个意识。

2.云南特色城镇建设要善于运用四个手段(1)要通过功能定位,品牌打造,明确特色

特色的城镇功能定位本身就是特色,城镇功能定位视野要宽广,更要立足本地区、本民族的资源禀赋,这个区位特点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比如说我们要树立要打造一些特色品牌,我们云南这几年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出了一些知名的品牌,比如我们的七彩云南,我们香格里拉的品牌,茶马古道的品牌,还有我们普洱茶的品牌,还有我们三江并流的自然遗产,石林自然遗产等等这些,这都是我们打造出来的特色品牌。

(2)要通过特色建筑、标志性的建筑来体现我们的特色

每个时期的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艺术的结合体,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最高生产力和水准、最高文化艺术水平,代表了当地城市的特征、特质和城市的精神。标志性建筑物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形象代表,比如说我们北京的天安门、长城,还有国外的一些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悉尼的歌剧院等等。在我们云南来讲,我们也有我们的金马碧鸡坊,还有我们大理的三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每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的一些建筑,代表一个地区的特征。

事实证明,一个没有标志性建筑的城市必然是平庸的、单调的、没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所以我们在打造我们特色城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我们当地的文化、历史来打造我们一些特色,标志性的特色。

(3)要通过空间的格局,丰富特色

特色城镇建设要靠山就山,滨水就水,依山就势,尊重自然,形成特有的和当地地形、地貌有机融合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空间格局上的特色。特色城镇还要表现特色的绿化,街头小品等等这方面。像我们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各个州市在这方面都打造得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比较突出,像我们西双版纳、芒市、石屏,什么杨梅一条街,棕榈一条街,菠萝蜜一条街,红河的芒果树一条街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的特色。还有我们一些小品,在昆明,在我们有些企业,其他的一些城市,一些州市所在地也塑着一些反映民间风俗的街头小品也是收到很好的效果。

(4)要通过穿衣戴帽来整治环境,优化特色

这里面穿衣戴帽这个大家都做得比较多了,傣族的,我们各种不同民族的一种民族街在那里穿衣戴帽。尤其是在我们大理这方面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在我们的下关,他们改造过程中把原来的不伦不类的那些房子通过穿衣戴帽,与他的民族符号相结合,富有他的民族符号,最后来达到它的统一性。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3.云南特色城镇建设要牢牢把握四个环节(1)特色规划的编制

要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实施和深化编制特色风貌的规划,进一步明确城镇的特色风貌城镇品牌的策划、宣传、营销城镇特色的构成,具体的项目和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体现特色的要求。规划这一块,你们在座的都是县区委书记,你们云南省要在三年以内要规划全覆盖,包括村镇规划,可能近期要开全省的村镇规划工作会议。我们是13万个自然村,1.3万个行政村,要在三年以内全覆盖,我们现在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有规划只能达到大概在8%左右,有92%以上的没有规划,要通过三年全覆盖。我们正在制订这方面的实施意见,为省政府出台这方面的一些意见,争取省政府补助一部分,州和市补助一部分,县市补助一部分,要通过三年的时候全覆盖。谈到这就是我们的城镇规划,我们有的城镇规划虽然有了,但是很不完善,要借这个机会,推进城镇化这么一个机遇来把我们的规划更加完善一些。

(2)特色建筑的设计

设计是基础,是规划的落实。有的地区在建设每一个建筑物都是政府都得要把关的,都是整个区域的规划的要求和区域的整个环境要相适应,要把关,不要盖个不伦不类的在那个地方,最后破坏了整个环境,破坏了整个特色。

(3)特色建筑的审查

审查是关键,要对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特色风貌和专项的审查,对缺乏特色的规划建筑设计要实行一票否决。

(4)特色建筑的改造

就是特色建筑的设计和特色建筑的审查,确保了尽量建筑层面能保持特色建筑的要求,改造是对原有缺乏特色的层面进行改造,优化整个建筑的特色。

4.云南特色城镇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因循自然历史与人工创造的关系。二是要妥善的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三是要妥善的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四是要妥善的处理好有形实体和虚体的关系,就是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实体,能体现城镇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实体,它也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特色。既要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搞好单体的重点历史建筑物保护,也要搞好街区传统的格局、整体的风貌的保护。

结束语

总之,今天讲的这三个部分,一是我们城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二是讲了我们要充分的吸取国内外在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另外侧重的讲了讲我们云南的城镇化一定要走特色的道路。总之,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的现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从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的利用这个机遇,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有条件的农民转移到城镇,扩大内需,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讲得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论智慧景区建设--以九寨沟为例(模版)

论“智慧景区”建设 ——以九寨沟景区为例(章小平,邓贵平)摘要:“智慧景区”建设是在“数字地球”向“智慧地球”转型这一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新形势下旅游景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回顾了智慧思想的演变历程,然后在阐述 “智慧景区”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最后以九寨沟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关键词:智慧;智慧景区;物联网;信息化建设;九寨沟

1.引言

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这一概念,建议奥巴马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基础设施。这一理念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即把传感器(射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网上数字地球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1]。

伴随着“数字地球”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景区”也孕育而生。2010年1月,章小平等在中国旅游报发表《“智慧景区”建设浅探》,首次提出“智慧景区”建设理念,他们认为“智慧景区”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区管理系统,并从信息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联盟、危机管理等五方面探讨了“智慧景区”建设路径[2]。后来,他们又以九寨沟景区为实证对象,进一步探索了“智慧景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及建设时需注意的事项[3,4,5]。随着“智慧景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景区”逐渐成为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如邵振峰等(2010)讨论了“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问题[6],党安荣等(2011)对“智慧景区”的内涵和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7],邓贵平等(2011)讨论了视频巡航技术在“智慧九寨”建设中的运用[8],常少辉等(2011)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方案[9],梁焱(2011)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规划方案[10],左齐等(2011)设计了基于模式识别的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11],宋磊等(2011)设计了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12],彭霞等(2011)还探讨了智慧 黄山景区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问题[13]。

“智慧景区”概念刚提出不久,其定义还存在较大争议,其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目前在中国已掀起“智慧景区”建设浪潮,智慧九寨、智慧黄山、智慧青城山、智慧泰山、智慧颐和园、智慧周庄等正努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因此,景区的深入实践迫切需要“智慧景区”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将在前期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智慧景区的概念、主要特征、主要建设内容,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2.智慧思想的发展演变

古希腊人最初把一切知、教养、能力或机智称为“智慧”。在希腊化时代,智慧成了生活的艺术。到了近代,西方智慧概念的重心转到了自我认识上。苏格拉底要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笛卡尔把智慧等同于知识,斯宾诺莎赋予智慧以道德意义,莱布尼茨把智慧定义为一门幸福的科学,康德认为理论思辨的基础就是对智慧不停的追求。然而,从尼采开始,一些哲学家在摒弃传统爱智慧意义上的哲学的同时,也不再将智慧作为自己思想的主题。

在古汉语中,“知”与“智”通,单独一个“智”字也有“智慧”的意思,智慧有时也被写作“智惠”。孔子认为智慧不是对事物的客观的知识,而是一种澄澈无比的精神状态。孟子把“智”定义为“是非之心”,是对如何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洞见和判断。荀子一方面赋予智慧以洞明宇宙真理的意义,另一方面坚持它的实践特性。董仲舒强调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认为“若没有智慧,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契在与知识相对照的语境下将智慧定义为有关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认识,是关于性与天道的理论[14]。江畅教授认为智慧是适应人更好生存需要形成的正确观念、丰富知识、卓越能力和优秀品质在经验基础上实现有机协调的,注重整体观照、恪守推己及人、践行中庸之道、既入世又出世的,明智审慎并重、使所有活动恰当合理的综合统一机能和活动调控机制[15]。

综上所述,中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认为智慧不同于理性、理智、聪明,它与知识和能力有关,同时,他们都强调智慧的实践性和伦理性。3.“智慧景区”概念与特征

“智慧景区”是指将先进管理理论同现代科学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的景区。这样的景区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景区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景区本身没有生命,也不会思考。我们说某些景区具有一定智慧是指景区的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使景区发展 能力显著增强,在景区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具有更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能够恰当合理地处理与景区发展和保护相关的事务,并最终能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智慧景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持有先进的理念。智慧以德性为要求,以正确观念为前提。建设“智慧景区”始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重视代际之间公平、同代人之间的公平,还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其实质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同时又要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另外,在建设“智慧景区”时还应努力发展低碳旅游,走节能环保之路。

(2)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智慧是生活的艺术,也是管理的艺术。管理艺术是管理者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管理者所具有的知识文化对实践的指导和运用,是其自身智慧和能力的充分体现,是时势和环境所造就的管理技巧。“智慧景区”的建设需要景区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掌握先进的景区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知识、经验、直觉和智慧,及时、恰当、有效地解决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3)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知识在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智慧景区”建设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GPS和北斗导航技术等,他们有助于增强人类对景区的感知、控制和管理能力,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4)具有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人才队伍。知识是对一切对象的客观认识,具有普遍有效性。智慧高于知识,是知识和能力在理性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有机综合统一。智慧景区的管理人员应具备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景区的发展实践中。

(5)在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是成功的。智慧不仅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具有将知识、能力运用于实践的要求。因此,如果景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不高或生态环境保护不好,那就很难谈及智慧。4.“智慧景区”建设主要内容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又需要将科学技术同先进理论集成。“智慧景区”的建设是对景区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的全面提升,应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工程体系、景区云并融入旅游行业云。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低碳旅游发展、信息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联盟和危机管理。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6]。“智慧景区”建设必须以德性为要求,以正确观念为前提,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倡导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发展内容包括:编制低碳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管理制度、改变能源结构、加强生物固碳、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等。

景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中来,即把智能传感器装备到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并且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云计算、泛在网构成全IP网络架构的物联网,实现对景区事物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能加快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及时、准确、全面地为景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和综合决策平台。

彼得·圣吉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大家通过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达到真心追求的目标,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愿望的组织”,强调通过学习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7]。景区需要通过个人、团队和组织不断的学习来掌握“智慧景区”建设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景区创建学习型组织时应以建设“智慧景区”这一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学习加激励”为基本表现形式,以“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学习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强全员总体素质,实现景区健康发展”为目的。此外,还需要对景区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进行变革。

业务流程优化是针对景区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利用科学技术对它进行清理、简化和整合,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景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景区实际情况,突破原有思维方式,进行观念再造;以环境保护、社区居民和游客利益为出发点,优化和再造工作流程并实行标准化管理;打破组织结构边界,减少信息孤岛,畅通信息渠道。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济实力的企业,为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或联盟竞争优势,在自愿、互信、互利、互补的基础上,通过协议或股权参与等策略的实施,而结成的一种企业联合体或相互依存的企业网络[18]。“智慧景区”建设技术含量高,周期长,投入巨大,景区需要通过组建战略联盟节省成本、整合资源、降低风险。

“智慧景区”的建设不仅要加强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危机是“智慧景区”建设成败的试金石。危机管理是为了 预防、摆脱、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景区健康发展、使景区脱离逆境、避免或减少财产损失的积极主动行为。危机管理是对危机潜伏、形成、高潮、消退的全景式管理[19]。景区应在先进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利用科学技术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以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瘟疫、恐怖袭击等社会事件对景区发展造成的冲击,避免或减轻危机事件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5.“智慧九寨”建设实证

九寨沟景区在探索中起步,在变革中创新,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致力于发展低碳旅游,以标准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提升团队素质,以战略联盟整合各方资源,以先进技术推动科学管理,从“数字九寨”到“智慧九寨”,一直走在中国旅游景区发展前沿。5.1低碳旅游发展

九寨沟管理局长期致力于发展低碳旅游,科学编制低碳旅游发展规划,精心打造低碳产品,全面完善低碳设施和不断优化低碳服务,努力塑造低碳品牌。

早在1999年,九寨沟就开始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2001年,九寨沟管理局关闭了景区内所有宾馆,实行“沟内游、沟外住”,减轻了游客食宿等对九寨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年7月1日起,九寨沟开始实施游客限量政策,较大程度缓解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大量游客活动之间的矛盾。2006年,九寨沟管理局开始实行办公自动化,减少了纸张使用。此外,各部门还签订了节能减排协议并纳入绩效考核。2009年,九寨沟管理局成立了“绿色小组”,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督察节能减排活动。2010年,九寨沟管理局与四川大学、华盛顿大学一起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跨国合作重大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探索旅游和环境和谐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同年5月,九寨沟管理局又邀请四川大学任佩瑜教授对“九寨沟如何发展低碳旅游”进行了专题讲座。2011年1月,九寨沟以“移动性管理与低碳旅游”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智慧景区”国际论坛。2012年,九寨沟景区荣获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称号。

九寨沟管理局还着力打造扎如沟生态游、曲那俄沟科考游、栈道徒步游等,这些低碳旅游产品已受到美国discovery等著名媒体的关注。九寨沟管理局还重视能源结构的优化,景区居民已停止使用薪柴,改用电能、太阳能作为生活能源。九寨沟广场路灯和景区内厕所照明、环境监测仪器除使用水电外,还以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辅助能源。九寨沟管理局还强调生物固碳,1999年,九寨沟管理局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00hm2。除此之外,还较好地实施了 景区监测保护工作,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加强了植树造林,以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来固化二氧化碳,最大程度地抵消旅游活动产生的碳排放。5.2信息化建设

九寨沟以科学技术引领景区可持续发展,不断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进信息化建设。

2002年,九寨沟管理局开始实施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示范项目“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先后建成旅游电子商务系统、门禁票务系统、OA办公自动化、GPS车辆调度、多媒体展示系统、景区智能化监控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和LED信息发布等八个系统,创新性地构建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人性化、产业整合信息化”的集成应用体系。到2005年,初步实现景区资源的科学、高效配置,使景区整体管理效率提高38.03%。2009年,九寨沟管理局与四川大学、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起开始实施国家“863”重大专项“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应用”课题,将RFID技术引入景区管理,自动采集和监控游客信息和景区旅游资源信息,使预测、决策、计划、调度和控制更加准确和科学,促进九寨沟景区的各项管理更加精细、全面,对景区保护更加科学和高效,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2011年,九寨沟管理局与导航战略联盟单位一起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项目,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现代智能服务技术引入景区智能化管理,通过安装伪卫星和设置CORS基站实现景区导航卫星信号全覆盖和提高定位精度;通过集成综合服务、应急处理、救援救助等功能,开发智能管理、搜救、环境监测等系列用户终端,不但能够为景区游客提供不同定位精度的智能位置服务,还支持动态监视、求助信号发送、搜救位置双向确认和搜救调度。

此外,九寨沟还同武汉大学一起研发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九寨沟景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正在建设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系统、景区车辆门禁管理系统、景区管理实时电子巡更系统、景区无线WIFI网络系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景区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数字旅游服务系统等。5.3学习型组织创建

近年来,九寨沟管理局通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内容的培训活动等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一是利用淡季时间,对景区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员工培训覆盖率达100%;二是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局内员工和社区居民开展专题讲座;三是先后派出22人到美国优山美地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克罗地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的著名自然保护区和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四是高度重视引智工作,全力聘请高新技术领域领路人。2010年10月29日,“智慧九寨”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 科院院士陈俊勇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受聘成为专家顾问。五是分别以“探索景区发展新趋势、探讨景区管理新模式、展望旅游发展新未来”、“低碳旅游与移动性管理”和“空间信息化技术与景区智能化管理”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智慧景区国际论坛,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景区管理者等围绕“智慧景区建设”、“远程目的地对现代游客移动性的响应”、“低碳旅游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截止2012年1月,九寨沟管理局现已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其中在读5人),海归硕士研究生5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8人,本科145人,大专20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75.7%;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经济师6人,中级职称人员92人,助理级专业技术人员116人。

5.4业务流程优化

九寨沟以环境保护和游客利益为出发点,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功能部门、被分割成许多工序的流程整合成单一流程,删除不能增值的过程和活动,将交叉、重叠、断裂的流程改为并行的流程,从而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2010年,九寨沟管理局成功申报并入选“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和“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2010年下半年,九寨沟管理局成立标准化办公室,联合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对各处室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修订完善了2009版《九寨沟景区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功能归口型结构,从纵向分为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类,从横向分为保护管理、营销管理、建设维护、保障管理、运营管理、辅助管理六大板块,并将标准化建设纳入绩效考核,通过监督检查、评估奖励等制度有效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强化了品牌价值和竞争力,能够为游客提供更规范、更安全、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

2010年4月,九寨沟管理局与武汉大学深圳研发中心开始合作研发景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在景区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可视化的智能管理和运营,包括建设景区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格化的景区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根据管理需要,将景区进行网格划分,使管理时效更加高效、精细化和智能化,走向实时、准实时;对基础设施和管理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管理流程分类,把景区管理分为保护管理、开发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保障管理和辅助管理等类型;针对每类具体的处理类型,进行标准流程定制;建立九寨沟唯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存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技术手段进一步可视化,从电子地图走向可量测实景影像;以旅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功能从管理走向服务。目前,九寨沟管理局已经投入100台“景管通”3G手机到景区一线,正努力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5.5战略联盟

近年来,九寨沟管理局已在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酒店、旅游运营商、航空公司、IT公司、培训机构、NGO组织等团体选择了与九寨沟景区保护和发展战略目标一致、资源匹配性高、市场相似性强的单位和企业与其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智慧九寨”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如2006年,九寨沟管理局联合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成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2009年,成功设立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1年,上海师范大学在九寨沟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2012年1月,九寨沟管理局先后与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科技部批准九寨沟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九寨沟主要战略合作伙伴见下表1。

表1 九寨沟主要战略合作伙伴

类别 科研 技术 媒体 酒店

航空公司 旅游运行商

培训

主要合作伙伴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歇根大学、昆士兰大学、蒙纳士大学等

武汉大学遥感与测绘国家重点实验室、IBM公司、九洲集团等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四川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旅游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

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九寨天堂洲际大酒店等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等

春秋航空、港中旅、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日本交通公社株式会社(JTB)、哈拿多乐(HanaTour)等

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新东方等

5.6危机管理

九寨沟管理局在行政办公室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在科研处下设防灾减灾办公室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站,在保护处下设护林防火办公室,制定汛期、护林防火、维稳24小时值班制度,编制地质灾害、火灾、森林病虫害、群体性事件等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地质灾害、火灾救灾演练,开展地质灾害、火灾、森林病虫害、食品安全等监测、检查与治理,通过举办培训、张贴宣传画等多种方式提高游客、景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灾能力,有效保护了景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6.结论 “智慧景区”建设是中国旅游景区抓住新的机遇和迎接新的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景区”不是“智能景区”,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还包括低碳旅游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联盟和危机管理。九寨沟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设“智慧景区”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长期不懈努力,需要集结众人智慧,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本文对“智慧景区”概念、主要特征和重要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对“智慧景区”的评价体系将另文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4.[2]章小平,邓贵平.智慧景区建设浅探[N].中国旅游报, 2010,01.

[3]章小平,邓贵平.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思考[J].旅游规划与设计(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 2011,01:15-19.[4]章小平.智慧、可持续发展景区战略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5]邓贵平.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M].科学出版社,2012.[6]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10(5):12-17.[7]党安荣,张明丹,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15-21.[8]邓贵平,邵振峰.基于视频巡航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1):3920-3924.[9]常少辉,李公立,黄天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方案[J].中国园林,2011,09.[10]梁焱.基于云计算的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方案[J].中国园林,2011,09.[11]左齐,艾昌勇,唐捷.基于模式识别的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J].中国园林,2011,09.[12]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09.[13]彭霞,朱战强,张艳.智慧黄山景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14]张汝伦.重思智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9.[15]江畅.论智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2):5-13.[16]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1(1):13-17.[17]Senge P.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18]孙相文.企业战略联盟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25(2).[19]章小平,任佩瑜,邓贵平.浅谈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0,2:130-135.

第五篇:抗日战争的实践报告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最终版]

抗日战争的实践报告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

一、方案介绍

1.实践时间:2015.05

2.实践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实践内容:了解抗战历史、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

4.实践方式:网上查询、书籍、视频、实地了解等

关于抗战历史的调查,设置了实地了解和网上查询、书籍、视频等方式。因为自己去年去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把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景还原。再通过网上、书籍、视频等方式来更全方位牢记当代大学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正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5.实践目的: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让人们更加了解抗战的历史,记住我们被外国势力欺负的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

二、实践过程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

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2)南京大屠杀的过程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因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日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因此,日东京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临时编组为华中方面军的时候,将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即“制令线”)以东。而日军战地指挥官却强烈要求进攻南京,柳川平助的第10军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决定趁中国军队溃退“独断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击”;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动参谋本部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11月下旬,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全面越过“制令线”,分别沿着太湖的南、北两侧开始向常州、湖州进攻。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24日东京大本营废除了“制令线”,并在12月1日下达了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进攻南京的作战开始后不久,疯狂前进的作战部队就把辎重部队远远抛在身后,由于日军原本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后勤准备,部队立即面临着粮食供给中断的严重问题,日本军司令部于是下达了实际是要部队抢劫的“就地征收”命令。日军在抢劫中通常伴随着奸淫妇女的暴行,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军除了杀死受害人,还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于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每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3)实地感想

我是13年的12月有幸去南京,一直以来我都很抵触去南京,可能是大多数国人都有的心理。刚下高铁,呼吸着南京的空气就让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点沉重。见到家人以后把行李丢在了酒店直接就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改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 的凄惨景象。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其实当时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纪念馆,全名还是在门口驻足了几分钟后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庄严的站在纪念馆面前,把那几个大字刻在脑海里,门口是很多的雕塑,人物的神情和动作都那么的真实,还没走进馆里,眼睛就有点湿润了,心里爱国的情怀就油然而生,还夹杂着很多复杂的情绪,说不上来是不是愤恨。眼里映入了几座雕塑——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痛哭着;老人为炸死的男孩闭上他的双眼;少女紧抓住零碎的衣裳,哭着、喊着„„此时这花香之地的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和茁壮的松树上,也照到了路边一块块死难者的灵碑,我俯身观看,每一块镶嵌在草地上的灵碑都记录着日军在南京的一次屠杀的时间地点和死难数目。

之后,我们进入了馆内,之前的复杂情绪被紧张、恐惧包围着我踏着一级级阴暗的阶梯,周围伴随的不是明亮的灯光,而是几盏微弱的烛光,还有一阵阵低沉的音乐随之传来„„走完了阶梯,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映出的一张张笑脸和名字,那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无辜的中国人民啊!那一张张贴在墙上的新闻,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日本人把杀中国人当成一种乐趣”、“日本人活体解剖中国人”、“日本人进行杀中国人比赛”„„这一系列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入我的心里,这些屈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墙上还有一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当时的惨景:几个日本军官手持留着鲜血的长刀,嘴露奸笑地觊觎那些等待死亡的中国人;一些中国人丝毫没想抵抗,只是咬着下唇,眼中饱含着泪水,低着头看着这片泛着鲜血的土地;一些已经被屠杀的中国人民,再也没有能力支撑住躯体了,倒在这片土地上含恨长眠„„在这幅画下还有一个展区,展区中躺着一大片的尸骨,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经历了将近75年,他们已经失去了血肉,只留下这些骸骨„„但这些不仅仅只是骸骨,我觉得它还代表着灵魂,中国人的灵魂!周围走过的人,有的害怕地闭上了眼,不敢看就悄悄走开;有的人轻轻叹了口气,就默默离开了;有的带着愤怒并窃窃私语地走开了„„ 到了纪念馆的“解放展区”,只见几只和平鸽飞在蓝天之上,上面写着: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正在进步,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正在强大着!在走出纪念馆之前,我在捐款箱投了一些钱,仅仅是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我对这些亡者的慰籍和尊敬,更代表着我对中国历史的痛惜和对那些侵华者的憎恨!再往前走,与一块石刻浮雕群相连的是遇难者名录,白色的花岗岩上记录大屠杀中部分死难者名单。死者长已矣,我看到有遇难者的亲人送来的花束在那里,白色的菊花静静地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三十万人不散的冤魂,他们永久地聚集和徘徊于此,日日夜夜,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站在万人坑前面对眼前累累的白骨,思绪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成奔腾的浪花:恐惧、仇恨、屈辱、愤怒、苦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火烧圆明园到潘家峪惨案,再到南京大屠杀,其间有多少血和泪,多少恨与痛自知。一片一片的肃杀场景,一个个裸着身的女人,一颗颗被斩下的人头渗着黑色的血,一声声凄怆的悲鸣,一排排的红色蜡烛模糊视线,变成了血的颜色。这是人类的历史上所记载下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说实在的,我有点畏惧不敢进去,那黑夜般的黑色笼罩在馆内,与室外的光明形成鲜明的对比。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可怖的现场遗址,阴森的尸骨仍然被完整地保留着,黑压压的名字,数也数不清,气也透不过来。我似乎看到了当时的场景,感到胸闷窒息。进入纪念馆后,一种沉重、肃穆的气氛笼罩了我,那用十二国文字书写的“300,000”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刹那间,我脑海中没有别的,只有那沉重的“300,000”。在纪念馆中陈列着的文物和史料,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惨痛的历史,那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那一段历史,那段由于政府软弱无能而导致国民被欺压,被屠杀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性。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无私的保护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和冒着生命危险记录这一惨案实况的记者,在那种危急时刻,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伟大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缅怀。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由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战线,全国的抗日力量才得以凝聚,日军的侵略步伐才得已被阻止,中国的抗日战争才得以胜利,中国才能一步步走上富强之路。在纪念馆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日本老兵对他们所犯罪行的忏悔,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然他们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他们能够对此进行忏悔,这就表示了他们对和平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就像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忏悔,人们并没有因为德国总理的举动而看轻德国,相反,德国总理的举动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人们从中看到了德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看到了德国对生命的尊重。与此相对比,日本右翼势力却在极力抹杀他们的罪行,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心痛?战争是摧毁美好世界的机器,因此,我们反对战争,向往和平。但是,在追求和平,创建和谐世界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记忆越深厚,文化就越深厚。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只会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浅,没有了根,在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更应该直面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让历史只能成为历史!

下载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以宁波市和三明市实践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