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

时间:2019-05-14 00:1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

第一篇: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

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

【摘 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江苏省在多年集团化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了开放共享的办学思想,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新了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也存在着集而不团等问题,今后,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加强多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治理体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奠定集团化办学优质发展的坚实基础;依托项目密切成员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专题开展集团化办学研究,科学引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回顾;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Concept of Sharing

CHENG J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ooperation Department,Wuxi Commercial College,Wuxi 214153,China)

【Abstract】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of 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Jiangsu Province,in many years of collectivized education,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establish an open and shared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and improve the collectivized school-running platform,Deepened the group-run behavior,and innovated the group-run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on-grouping of groups.In the future,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a multi-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ystem.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chool-based education.,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p’s schooling;special group to carry out school-based research,science lea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chool.【Key words】Group of school; Review; Outlook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依托职教集团平台高职教育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合作共赢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战略部署,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探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

1.1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情况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较早,2003年成立了第一个高职院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经过14年发展,目前江苏省由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达27家(省级职教集团17家,国家级职教集团10家),参与的职业院校达881校次,行业、企业达1565家,成员单位从省内扩展到全国乃至境外[1]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1.2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

省内很多优质高职院校在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了开放共享的办学思想,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创新了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树立了共享办学理念。集团化办学思想是“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体现,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思想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开放办学,走向市场,立足产业发展,密切企业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

(2)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建设。一是集聚多方资源,促进了高职教育规模发展,通过联合办学、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强化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有效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集聚效应、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2]有力地推动了职教的规模发展,这是职教集团化办学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二是打破沟通壁垒,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职教集团能够收集、汇总、共享集团成员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的集团化办学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搭建了集团成员沟通交流平台。江苏各职教集团每年召开成员例会,交流各学校与企业的信息,探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的机会。[3]同时,江苏省大多数职教集团建立了集团网站,介绍集团概况,共享教学实训资源,关注产业发展动态,搭建人才供求平台,发布集团成员校企、校际合作信息。

(3)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首先,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职教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校企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促进校际合作,中高?与本科贯通培养,推动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第三,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借船出海,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满足企业所需、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

(4)创新了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开放办学的体制和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向多元灵活性发展,管理体制向协议组建、相互链接拓展,投资体制向多元投入迈进,开辟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与成员企业共同开展国际办学与培训。如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成员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开展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探索海外股份制办学形式,校企合作举办海外大学。[4]这一“借船出海”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分级分类管理和重大项目引导的初步经验。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差异、集团内有效合作机制尚待优化、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存在着科学规划缺乏,发展方向模糊,“路桥”设计不到位;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参与积极性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动力不足,集而不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集团运行效能亟待提升;政策、资金等外部支持环境不佳等问题。上述问题中最为人诟病的是职教集团“集而不团”以及由此带来的集团化办学“虚而不实”问题。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是一个短板,有些职教集团甚至是个空壳,并没有真正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展望

3.1 推进多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治理体制

集团化办学体制逐渐从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提升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理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理事会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探索建立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共通共融的职教集团决策、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集团运行机构。实行重要活动轮值主持制度,每次由理事会确定集团重大活动的轮值单位,轮值单位负责集团该重大活动的各项事宜,该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集团运行的活力和凝聚力。加强二级理事会建设,将集团重心下移至专业群,以专业群为集团组织单位使集团运行分散化、扁平化运行。

3.2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奠定集团化办学优质发展的坚实基础

优化集团化办学成员结构,控制职教集团成员规模,注重成员合作质量。吸纳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区域内示范院校加入,完善发挥集团中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各自的作用,提升集团整体实力。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5]鼓励企业以技术、管理、软件等要素参与共建虚拟股份制二级学院。吸收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骨干,与学校共建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实训室。建设集团化办学管理与服务系统,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动集团化办学的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发挥网站、微信、QQ群新媒体在集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服务功能。依托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立江苏省集团化办学数据库,定期发布年度集团化办学工作报告。

3.3 依托项目密切成员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

依托具体合作项目开展基于集团化办学平台的校企、校校、校地及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方面,以现代学徒制育人项目为抓手,开展集团内企业合办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岗位技能人才。实施校企师资互派互挂项目,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学校聘请企业技能大师为学校兼职教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校校合作方面,依托集团平台,与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与本科院校合作高职与本科提升项目,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质高职院校之间共同开展学生、教师交流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校地合作方面,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开展社会培训和“四技”服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校行合作方面,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共同开发行业技能大赛,开展专业建设,共同探索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制定行业职业培训相关标准,开展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3.4 扩大国际交流,推进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在现有海外办学成功经验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外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互派学生和教师,共享优质教育成果,共建职业教育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依托“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合作,积极推动全国商科类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课程、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合作,实现课程体系与合作国家共同开发,实训基地与合作国家共同建设、学分与合作国家互通互认,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与海外高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海外研修和境外学术交流等,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3.5 专题开展集团化办学研究,科学引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遴选了20项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集团化办学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集团化办学研究应关注如何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激发多元合作办学活力,抓住共商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建设、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的多元治理能力建设、牵头单位领航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研究。如何建立协同跨界整合的合作机制,推动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的校企合作、以行业引领作用发挥为目标的校行合作、以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校地合作、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抓手的校校合作以及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着力点的国际化办学是集团化运行机制研究的重点;此外,还应加强集团化办学的制度设计及政府政策支持研究,完善鼓励集团化办学健康务实发展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行业组织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袁靖宇.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挑战与关键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5(4):65-69.[2]王兵,赵惠莉.省域统筹视角下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6(5):22-26.[3]马万全.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40-43.[4]叶东.联盟型职教集团建设发展的障碍分析和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4):11-13.[5]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的通知[Z].2017-09-30.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为了真正走进新课程,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且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校引进生本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现就本学期生本教育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一切改革,理念先行。为了使教师转变“师本教育”的观念,我们狠抓了教师的理论学习,要求教师的业务学习必须是郭思乐的《教育走进生本》和《人民教育》2009年第15-16期“生本教育”专辑中的内容。强化理论灌输,强制转变观念,实践看,大部分教师都能说出“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想,并在教学实际中尝试运用。

二、强力推进,狠抓落实。

1、生本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理念上,它必须落实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规定必须按“生本教育”理念施教,打造生本课堂。硬性限制教师直接授课时间,高年级不超过10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做到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以期实现不教而教。

2、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由于“生本教育”实验始于2009年初,教师在探索实践中,已经有所收获,为此,在期初培训班中选择五位教师以“生本教育实施中的收获与困惑”为题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因为这些事都是教师亲历的,所以引起了教师的共鸣。这种培训方式,比主任空乏的讲效果好,使教师能够互相借鉴。在第十六周,又以“生本教育故事会”为载体,再次进行了经验交流。每一个教师都登台亮相,讲述了一个个在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教育故事。每位教师用自己的故事感动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着。

3、以校本研修活动为龙头,引领教师实现生本课堂。本学年的大型校本研修活动均以“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听课说课,讨论交流,主任再进行总评。肯定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可以说每次研修活动都成为了打造生本课堂的引领活动,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4、通过听课、评课,进行专业引领。校长、主任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指导。在听课过程中,有时就某个环节亲自登台为教师示范,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课下,用生本理念为教师评课,真诚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的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教师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反思着,进步着,提升着。

5、“八个一”教师基本功研修活动均以实施“生本教育”为载体。“八个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生本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的目标。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校以生本教育为载体,开展了“八个一”教师基本功研修活动。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均以生本教育为内容。这样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能学以致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学得多了,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愉快了。课堂上见到更多的现象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班中展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些教师原来总爱说“有几个笨学生,我什么办法都使了,没治了”。现在有些教师爱说:“现在我教得轻松了,基本上不用我讲,学生自己就学会了”,“真没想到这个原来没治的学生竟然能如何如何”,“师生关系特别融洽,学生学得很高兴,我也很高兴”。“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低估学生的能力比高估学生的能力更可怕”。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当全体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之时,就是生本教育成功之日。

当然我们还存在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改进。

1、有些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做到全面依靠学生,仍然不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所以反映到教学中不敢放手,仍然在不厌其烦的讲解,坚守着“师本教育”这块阵地。

2、教师放不开手脚,教师也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学,但当学生学不会的时候,又收回来教师讲,最后总结为:小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学,重点问题、疑难问题还得教师讲。就这样在半迷茫状态下工作着。

3、也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学习,但太费时费力,认为这样跟不上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还是教师讲快捷、高效。

4、理念也学明白了,课堂上也用了,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当学生所说的总也说不到预设的点子上时,教师再也奈不住引导者的角色的寂寞了,在一声声“对吗?”、“多长时间了还想不起来?”的质问声中,结束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全体学生都闭上了嘴,开始了严肃的师本教育------教师讲解。

5、前置性学习得不到保障,把它理解为一般意识上的预习预习,使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成为一句空话。

6、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生怕放开手脚以后学生自学抓不住考试点,考试成绩得不到保障。在频考的笼罩下进行生本教育,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总之,当生本受阻时,有些老师没有认真反思,从自身的理念方法上找原因,便对生本教育的可行性产生怀疑,便使出了自己看家本式------我讲你听,回到了师本教育的老路上来。

下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彻底转变教学观念。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研究,是教育部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0年来,生本教育在内地、香港、澳门等地的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获得了深远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它实现了“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的理想。我们教师手中的《教育走向生本》和《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都做了全面的、系统的介绍。生本教育实施的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的是强化理论学习,不能把理念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摘写在笔记上就算学完了。一定要反复学,体味着学,使生本理念入脑、入心,落实到工作的行动中,一定要学深学透。必要的时候要考试。

二、改革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

从2009-2010第二学期开始,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看两方面。第一,看习惯培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必备重要条件,它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按照本中心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成果评价方案〉〉对每位教师进行评价。第二看课堂教学。看是否是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考查之上。把这两项考察记入两评四考。

三、重视前置性学习

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学习,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课内研讨,班级展示,拓展提升。个人学习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断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

在生本理念里,一节课并不只有短短的40分钟,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前置性学习。

学校规定,巩固练习性的作业必须放在校内课内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要留预习性的作业(也就是第二天课上要学的新知)。教案中的作业布置一栏要写前置性作业内容,要写清、写细,这项是教案检查的重点。

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预习的质量,因为它是上好生本课的前提,上课后学生对预习内容稍事回顾后就进入了讨论交流阶段。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当然,不一定前置性的学习都放在课下,要根据学科、年级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自行掌握。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是为学生学好而设计的。只有用生本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我们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们的教育之路就是生本之路。

2015年3月29日

第三篇:创业教育理论回顾与展望

创业教育:理论回顾与展望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发展时间短,仍处于萌芽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本文将对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并对我国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创业被视为解决社会失业与贫穷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石,但创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需要创业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英、美或其他国家为推动创业非常重视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提供有效的学习课程,建立辅导机构来提高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创业技能。我国也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不少成绩,但我国在创业教育的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本文将对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并对我国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它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是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并不强调为创业而服务,而更多的针对提高学生的开创能力。此后,更多的学者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对创业教育进行定义,如Bechard(1998)认为创业教育是结合正式化的教学,教育与训练每一个对商业创造或是中小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Colin&Jack(2004)则认为创业教育是提供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

[1]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其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自负、知识与技能;曹麒麟(2007)指出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2]。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发掘市场机会并实现经济利益。因此,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为目标,使他们成为具备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二、创业教育的功能

创业教育是针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标,其范围不能太宽,否则就等同于素质教育。但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在新组织产生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不确定性,这给创业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其具备有利于创业的人格特质。而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能力的人才,但在具体培养目标上,目前学界仍是众说纷纭。

从素质要求来看,创业者与一般守成型的管理者在素质上要求是不同的。创业者要求反应迅速、积极应对风险,其应具备在不确定性高和复杂性强的商业经营环境中识别与把握机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侯锡林(2006)认为创业教育的主

[3]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使他们具备机会意识、创新精神与理性冒险精神。高晓杰(2007)则认为在现阶段人才供过于求,从缓解就业矛盾的角度,创业教育主要是增强学[4]生的创业意识。除了探讨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的素质而外,还有从具体的能力要求来研究创业教育的功能。喻林(2006)认为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具备如下能力: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整合各种组织资源的能力、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及业务扩展的能力,创业教育就是以提高创业者四种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可见,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研究了创业教育的功能。综合以上各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既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完成三大基本功能,一是通过创业教育诱发学生产生创业动机;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冒险精神;三是提高学生发现商业机会、规划和执行商业计划的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诱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对于解决目前的就业压力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创业者若仅仅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缺乏产品规划、战略规划、财务规划、团队组合的能力就冒然创业,失败机率就很高。因此,创业教育还应该提高学生创业所需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增加创业的成功机率。

三、创业教育的方法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不同,传统教育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而创业教育除了传授创业知识而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教育,其方法包括了学习鹰架、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

1.学习鹰架(scaffolding)理论。

维考斯基(Vygotsky)所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教师应提供学习鹰架,在鹰架内学生能自己做部分工作,教师则给予协助,等到学习成熟时,再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逐渐脱离鹰架的支援与其他人的帮助,以建立自我独立性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要提供恰当学习鹰架,需要了解学生过去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潜在能力,以决定目前的发展方向。依鹰架理论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当学习者能力发展的鹰架给予支持与帮助,支持的程度按照学习者目前的程度而调整,当学习者的能力增进时,其支持的力度随之递减,当学习难度高时支持力度就多一些。鹰架支持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目标,逐渐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将能力、专业背景、性别不同的学生组成学习的小团体,鼓励各团体的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协助,互相勉励,共同学习。教师给学生团队安排的作业可以是一个待解决问题,也可以是熟练某种技巧或对商业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为完成团体作业,团体各成员应其相互分工协助,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资源。因此,合作学习是以增进学生互助的学习环境为手段,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成员间的合作和完成团体目标,它与创业过程中强调的团队创业要求相一致,可以提高学生未来创业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技巧。

3.情境学习理论

该理论要求在教学中应结合真实问题情境来使学生学习创业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其强调学生具有主动探索及学习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分析真实情境所需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学习法应用在创业教育中,首先要设计真实问题及发展合作的学习环境;其次应用合作学习及鹰架学习等理念,在实际情境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估及反馈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

四、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但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又使得创业课程设计成为一大难题。由于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外许多学者都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大量的研究。

提出创业教育理念的蒂蒙斯认为应将创业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进行系统化组合,他所设计的课程可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块,其中理论课程又划分为五大部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而实践课程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试办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型公司。美国是创业教育发展最早也是最好的国家,到2005 年为止美国共有1600 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门关于创业的课程,Vesper&Gartner(1997)调查了美国128所大学的创业课程,认为其课程目标可分为个人和企业发展两大类。个人发展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者特质,主要包括了培养创业精神、让他们思考创业者的角色等;企业发展课程注重介绍机会的发现,商品化的概念、需求资金、创立企业及企业成长等。美国的创业课程教学非常注重个案分析和企划书的撰写能力,在授课方式上多利用课题讨论与客座教授讲授,学生必须主动争取实习与竞赛的机会,并学习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除了注重课题教学外,美国各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非常注重实践性,通过创业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促进学生创业实践。

尽管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研究比较重视,多进行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或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李春琴(2007)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四种类型,必修课开设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等课程,选修课开设科技创业、市场调查、[5]公司法与合同法等课程;徐萍平(2005)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实践”三大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了创业文化、创业管理、创业财务、[6]创业实践等12门课程;郁震(2008)提出采用PBL(Practice Based Learning)创新创业[7]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应基于实践的学习,实现专门性人才向综合性人才、简单课程式教学向理论实践复合式教育、教师单向传授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转变”。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科学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出发,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展望

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其发展还比较滞后,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注重创业理论讲授,忽视创业实践教学;重视创业能力提高,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科建设中创业课程几乎是空白,创业教育科研和师资力严重不足;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国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变革教育方法。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业精神的提高,而这些个体心理特质难以在短期内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起来。这就需要变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育方式,采用学习鹰架、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启迪学生思维,设立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现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当学生学习的“导航员”和“助推器”。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要让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多元化和实践化。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应覆盖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学生创业知识水平、学生创业能力三大模块,突破学科壁垒,克服课程互相割裂的状况,创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培养课程体系,从创新、商务、法律、财务等方面提高创业素质,各院校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性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专业优势能够转化为创业优势。此外,创业教育还要注意其实践性,通过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体验创业经历,提高其创业能力,在课程中多采用案例分析、创业情景模拟、撰写创业方案等实践教学方式。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创业教育的质量保证,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各高校最为缺乏的。因此,各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和经验,如可以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或者有计划招募有创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高校来任职、兼职。

参考文献:

[1]Conlin Jones, Jack English.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4,vol(46),pp416-423 [2]曹麒麟,蒲玉文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及课程的实施和开展.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2月

[3]侯锡林,西凤茹.企业家精神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4]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教研究,2007.7 [5]李春琴.高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8 [6]徐萍平,杨海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实践.科研管理,2005.10 [7]郁震,高伟.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中国青年科技,2008.1

第四篇: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提升办学能力和贯彻落实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亟待提高,对此,要重视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对高职院校“集团化”这一办学模式的剖析和阐释,汲取相关的有利经验,了解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遇到的挫折,进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确切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辽宁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分析研究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要特别注重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这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对提升办学能力、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促进产学研协作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

从当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相应的实习实训环境,办学主体单调匮乏,学生数量较往年缩小,生源质量下降,欠缺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办学的资金和费用不足等。因而,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深远发展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确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职教集团化办学强调政府的主要领导作用,主体位置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构成,通过骨干校的拉动形成一种多样化办学综合体。这一模式对改进和革新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形式、高职院校的资源整合以及政府主导位置的发扬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技能和资源长处,促进相关行业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协作,达到校企之间的互惠双赢。近年来,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条理脉络和发展目标提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并在全国展开了广泛的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教育革新的主要方向便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仅为校企之间的连接和维系以及院校联合提供了现实基础,更有助于资源之间的相互分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此,以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基础,根据其内容和特征,对多种类别的办学形式和特色、教学方法以及运转体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找出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现状和特征分析

(一)辽宁省职教集团办学模式的现状和情况

目前,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行业加入、院校牵头的“陕西模式”,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以及市县协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等多种办学创新形式在我国开始出现和发展,并已逐渐完成诸多职业教育集团的构建。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行业型职教集团。如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辽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二是跨区域型职教集团。如由辽宁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同时,辽宁省职业教育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大力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向纵深发展。在2014年,辽宁将建设5个省级职教集团,新组建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信息技术职教集团。

(二)辽宁省职教集团模式的特征分析

从当前形势来看,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经开始逐步实行,并具备了一定的办学风格和特点。

首先,根据学校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把学校和企业间的团结合作作为出发点。在资源共享、相互受益的条件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教育集团逐步开展起来,它不具有企业性质,是民办的社团组织,其主办单位是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由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引领。该职业教育集团根据学校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把学校和企业间的团结合作作为出发点,通过资源之间的相互分享,促进专业发展。另外,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型能力,本着服务开发区经济建设的目的,在装备制造业的指导下,结合各个地区的省内职业院校,为在企业中提供实用技能型的高水平人才做好了充分铺垫。在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内,缺少相应的培训资源,产业工作者接受教育面临困难,对此,该职业教育集团与沈阳新区内大中型企业、省内职业院校相结合,一同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其次,坚持职业院校的主体位置,重视企业依靠。辽宁省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根据平等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准则,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引导下,结a合省内汽车行业的企业和协会,依据契约保障从而构建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并把为辽宁省汽车业服务作为基础,是集区域性、群众性和协作性为一体的非营利性、非法人的协作组织。该教育集团旨在促进资源利用的高效合理性,拓宽就职途径,丰富办学经验以及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是一种依据职业院校主体地位的重视企业依靠的新型职业教育形式。有利于工作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促进资源信息的共同分享,从而创设物尽其用,优缺势互补的良好环境,为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利益一同提升的校企双赢做好准备。

再次,贯彻落实政府的主导地位,注重校企共建和企业化运转。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引领下,辽宁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友好、自愿、互利和协商为原则,通过省内有关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联合,构建了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推进专业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三、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改进与提高

根据对辽宁省高职院校“集团化”这一办学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逐步加快辽宁省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职能建设,为学生的职业需要与岗位需求提供便捷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利用校企协作的形式使学生增强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兴趣。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功创业,高职院校要以基础性知识为起点,重视培育实用性技能,加强学生创业的实质性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二,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施“订单培养”模式、“设备共享”模式、“企业承包”模式、“项目合作”模式、“企业合办”模式、“引企入校”模式、校企“工作站”模式、校企“对话”模式等等。

其三,创建并完善职教集团化办学资金保障制度。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办学实质使得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对此,要确立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资金保障制度,增加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从而保障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平稳施行。

第五篇:对科技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对科技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三月,随着奎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师资培训和奎屯市第六届电脑机器人比赛的圆满结束。奎屯市科技活动在新的一年中比往年更早的悄悄拉开了帷幕。

奎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教育局、科技局的支持下,近年来,每年都成功的举办了数十项科技赛事。参加科技比赛的学生达到数万人次,前来观摩的学生以及家长更是络绎不绝。奎屯市教育局集全市各个中小学以及职业中专之力,发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组织资源优势,带动市属各中小学积极参加各项赛事,并在各学校之间形成了健康的竞争态势,每项科技比赛的赛况都异常激烈,更有力的刺激和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大大的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这一系列的比赛中,我们的科技辅导员老师们也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素质,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素质强、业务技能精、职业道德高的现代化师资队伍。在众多的科技辅导教师中,有刚刚步入科技教育的行业的新生力量,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有在科技教育战线上工作了数十年的行业泰斗,为我们出谋划策,在科技教育中,强基础、重实践,稳扎稳打。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奎屯的科技教育事业,明天会更好!今年,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带动下,我市科技教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2011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教育部送培到省科技骨干教师培训和自治区科技骨干教师培训暨科技成果观摩活动。除此以外,在参加全国各项大中型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奎屯市科技教育争光添彩。奎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接连获得了“自治区级校外活动场所”的称号、国家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称号、又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如此丰硕的成果,也使奎屯市科技教育享誉全疆,成为全疆科技教育的模范先锋。

2012,我们来了,我们带着新的科技作品、带着更积极的态度来了,相信2012的奎屯科技教育成果更加辉煌。

下载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享理念下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与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