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美国油气管道事故看我国管道运输安全
从美国油气管道事故看我国管道运输安全
聚煤网7月8日讯:管道是油气资源配送的主要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0等一批重要的油气长输管道陆续建成与投产,我国已形成遍布全国并连接国外的油气输送管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由于输送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油气管道一旦失效,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故,如2006年1月20日四川仁寿的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2009年12月30日陕西渭南的成品油管道泄漏污染事故以及2010年5月2日山东胶州原油管道泄漏事故等。
在我国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管道系统急剧扩张之际,管道安全更加受到重视。了解国外油气管道事故及其原因,吸取其经验教训,有利于提升国内管道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国际管道运输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非常重视管道安全立法。1968年首次出台了与管道安全有关的法案,2002年通过了管道安全改进法案,2006年又通过了管道检测、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这些管道安全法案的通过,与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管道事故有密切关系。以下介绍的美国近年来的3起影响较大的油气管道事故,暴露出美国管道安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供国内油气管道在安全管理中借鉴。
1.华盛顿州汽油管道爆炸事故
1999年6月10日下午3:00左右,华盛顿州Bellingham的1条406mm汽油管道发生断裂,约89.7@104L汽油泄漏并流入1条小溪,扩散长度约850m,30min后,小溪中的汽油因被点燃而发生爆炸,两名约10岁的儿童和1名18岁的年轻人死亡,8人受伤,1户居民住宅以及1座城市水处理工厂严重损坏,直接财产损失45@106美元。
管道泄漏的直接原因是:在1处管道划痕处产生了69mm长的裂口,事故后检查包括管道断裂部位在内的5.5m长的管道,发现33处划痕,裂口起源于其中之一。实验室检查表明:这些划痕的外表面残留有高铬合金,这是一种典型用于挖掘机械铲斗齿上的合金材料,可见这些划痕是挖掘活动所致。
发生事故后进行的水力分析表明:管道断裂时该处压力约为9.88MPa,小于其最大允许操作压力9.93MPa。可以认为外部损伤造成了管道承压能力的下降,导致事故发生。
这次汽油管道的损伤和断裂是一连串事件共同造成的:
首先,管道公司疏于监督,没有发现并及时修理管道的挖掘损伤。事故发生前的1993-1994年,事
故发生地附近水厂有过1次改造,在水厂泵站的建设过程中,挖掘机械碰伤了附近的管道。尽管管道公司知道水厂改造工程并在现场派了检查员,但并不知道管道附近的所有挖掘活动,也未及时发现管道损伤,因此,对水厂改造工程缺乏充分的监督,给管道的安全运行留下致命隐患。
其次,管道公司没有对管道的内检测结果进行充分评估。1991-1999年,该管道进行了3次内检测。第1次是在1991年9月,采用常规分辨率的漏磁检测器,没有发现异常。第2次是在1996年3月,管道公司执行5年一周期的检测,采用了与1991年相同类型的检测器,这次检测记录显示出断裂管道附近有几处异常。第3次是该公司应州能源部的要求,于1997年1月,采用几何测径工具进行了管道检测,检测出管道断裂处附近有1个明显的凹陷变形,并报告给管道公司。这3次检测显示事故管道是在前两次检测之间受到了损伤,但管道公司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又一次错过了发现管道损伤的机会。
此外,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第一,管道上游新建终端设置有过压保护装置,一旦管道压力达到9.65MPa,将自动停泵,而管道断裂时的压力为9.88MPa,高于过压保护装置的限定值,说明管道公司没有将安全装置调试到合适的压力限定值。第二,新建终端中的截断阀曾多次意外关闭,但管道公司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校准;正是截断阀的意外关闭,导致了事故时的管道压力意外升高。第三,管道发生事故当天,正在进行管道SCADA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调试,影响了调度人员对管道运行状况的分析和及时响应。
综上可见,管道公司在这次事故中的责任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疏于监督,没有发现并及时修理管道的挖掘损伤;二是没有充分评估内检测结果;
三是没有调试好新建终端的安全装置;
四是没有调查和校准多次意外关闭的截断阀;
五是没有调试好管道的自动控制系统。
2.新墨西哥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
2000年8月19日上午5:26,美国NewMexico州Carlsbad附近的1条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该管道属于ElPaso天然气公司(ElPasoNaturalGasCompany,EPNG),建于1950
年,管材X52,直径762mm,厚度8.5mm,事故发生时,管道运行压力约为最大允许运行压力的80%。
内腐蚀引起的管壁严重减薄是造成这次管道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管道底部存在严重的内腐蚀,最大深度达管道原壁厚的72%。内腐蚀是管道内部的微生物、湿气、氯化物、O2、CO2和H2S等腐蚀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致管道因积水而产生严重内腐蚀并未及时发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第一,事故管道积水的原因是由于事故发生处上游排液口堵塞,管内液体无法排出管外,存留在管
道中,在低点处长期积聚并导致腐蚀。
第二,由于设计原因,清管器不能通过事故发生处的管道,因而不能定期清出管内积水和其它固、液沉淀物。
第三,管道公司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充分监测和控制进入管道的气体性质。这条管道上游有十几处供气点,管道公司完全依靠与气体供应商签订的气体质量标准合同(只考虑了水、H2S、CO2和O2在内的几种有害成分,但未规定这些污染物的上限值),没有在供气点设置气体成分检测装置,因此无法确定进入管道中的天然气所含有害成分是否超标。同时,这次事故也暴露出在管道安全监管方面的疏漏。从1990年6月至1998年8月,美国运输部(DOT)的管道安全办公室(OPS)以问卷形式对EPNG进行了18次安全检验,每次检验,关于EPNG在遵守内腐蚀控制规章一项均填/满意0。2000年4月EPNG加入了OPS的/系统完整性检验试点程序0,其中的8次检验也未鉴定出该公司在管道内腐蚀控制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在事故发生后,OPS修改了检查表内容,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关于内腐蚀的检查项目。
3.PrudhoeBay原油管道泄漏事故
2006年3月2日,美国阿拉斯加PrudhoeBay油田1条863mm原油管道发生泄漏,发现时估计管道已经泄漏5天以上,泄漏原油76@104L,覆盖面积约1个足球场,污染了此处的冻土和湖泊。这是阿拉斯加PrudhoeBay油田30多年开发历史中最大的一次泄漏事故。1996-2004年,该油田每年都会报告500多次泄漏事故。
该油田隶属于大型跨国能源公司BP,此次泄漏事故发生以后,该公司立即隔离并关闭了这段管道,由于该管道连接油田西部两个集输中心,停产导致油田原油产量每天减少11.6@106L。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在管道沿线至少又发现6处腐蚀。这次事故招致公众对BP公司管道安全管理的强烈批评。
2006年3月15日,为了使公众和环境不受PrudhoeBay管道事故的影响,OPS要求BP公司实施包括内检测在内的各项检测。2006年8月6日,BP公司在实施管道内检测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严重腐蚀和小泄漏。为处理这些问题,BP公司再次宣布管道停运,准备更换其中1段管道。但管道一旦停产将导致该油田每天减少原油产量约43.9@106L,占美国国内原油供应量的7.5%,总原油供应量(包括进口原油在内)的2.6%,势必引起美国能源市场的强烈反响。8月12日,在与OPS一起核查了检测数据和州的规章后,BP公司决定,不立即停止油田生产,并采取其它措施增加石油的供应量。
在BP管道意外发现的严重腐蚀和泄漏问题,以及PrudhoeBay油田突然停止原油供应,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对联邦管道安全规章的质疑。
事故对美国管道安全管理的促进
这3起事故在美国油气管道同期事故中影响很大,对美国的管道安全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4.1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上述管道事故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管道公司均存在管理上的失误,即没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管道损伤的预防、识别和及时维修,保持管道的完整性。
在1999年华盛顿州Bellingham汽油管道泄漏和2000年新墨西哥Carlsbad附近的天然气管道爆炸以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5管道安全改进法案6,这是美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最重要的立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执行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即要求管道运营商定期采取内检测、压力试验和直接评估方法评价管道系统的完整性,并要求建立一套程序化的管理体制[8],最大限度地确保管道安全。
4.2防止第三方破坏
Bellingham汽油管道的泄漏事故,说明第三方破环对管道危害的严重性。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第三方破坏导致的管道事故的比例甚至超过腐蚀对管道的影响,但这不是管道行业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立法的高度协调各方面的行动。2006年美国通过的5管道检验、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6在防止管道第三方破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法案首次授权DOT处理防止挖掘损坏管道的问题,将防止第三方挖掘损坏管道的程序提升到联邦一级水平。
4.3管道内腐蚀控制
Carlsbad天然气管道事故说明了内腐蚀控制在天然气管道中的重要性。内腐蚀控制包括监测入口的天然气质量,减少管内液体的积聚,定期检查管道排出液体的有害成分,定期清管等。NACE后来发表了/管道内腐蚀的直接评价方法0的技术标准。
4.4低应力管道的安全监管
联邦规章49C.F.R.k195.2中将环向应力低于管材最低强度的20%的管道归类为低应力管道,这类管道当时并未列入联邦规章的监管范围,BP在PrudhoeBay的管道就是这样的低应力管道,由于当时未被列入联邦管道安全规章的执行范围,BP没有被要求对管道进行周期性内检测,因而没有发现管道遭受到的严重腐蚀。由于PrudhoeBay管道事故,促使OPS修改了关于低应力危险液体管道的安全规章,将环境敏感地区的低应力危险液体管道也纳入了联邦规章的监管范围。
4.5管道安全与能源供应可靠性的关系
油气管道,特别是长输油气管道,往往与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考虑管道安全性的同时,应兼顾能源供应的可靠性。BP油田管道停运造成美国原油供应丧失很大份额的事实,凸显了管道安全与能源供应的关系,这就要求OPS的安全规章不仅仅要保护公众和环境不受管道危险的侵害,而且要确保重要管道设施不中断运行,因此,在制订联邦规章时明确考虑管道的重要性,将是OPS传统职责的一个变化。
第二篇: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1.5事故分级
2.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3有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2.4油气输送管道企业职责 2.5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3.信息监测监控和预警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预防 4.事故报告 5.应急响应 5.1预案启动条件 5.2分级响应 5.3应急救援程序 5.4事故现场保护 5.5现场紧急处置 5.6救援人员安全防护 5.7周边群众安全防护 5.8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5.9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 5.10信息发布 5.11应急响应结束 6.后期处置 6.1现场处理 6.2善后工作 6.3应急救援总结 6.4恢复运行 7.应急保障 7.1通讯和信息保障 7.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7.3救援物资器材保障 7.4交通运输保障 7.5医疗救援保障 7.6资金保障 7.7应急避护场所保障 7.8其他保障
8.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及评估 8.1安全宣传 8.2人员培训 8.3预案演练 8.4预案评估 9.责任及奖惩 10.附则
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增强防范、应对和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在我县境内发生的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障油气输送管道设施安全运行。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陕西省实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扶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途经扶风县行政区域内的油气输送管道运行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指油气输送管道发生泄漏,引起或可能引起中毒、燃烧、爆炸等后果,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影响和威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城镇天然气管道和化工等企业厂内管道事故不适用本预案。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坚持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成立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在县政府和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我县境内油气输送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镇、县级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3)坚持属地管理、层级响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事故发生地镇政府为主,县级有关部门参与。发生事故企业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
(4)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做好应对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预案、设备、物资、经费和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培训演练,完善应急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能力。1.5事故分级。按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级别:(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故(特别重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造成100人以上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严重破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7天以上;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10天以上无法正常生产。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故(重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3天以上,7天以下;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5天以上,10天以下无法正常生产。(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故(较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2天;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0人以上,5万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3天以上,5天以下无法正常生产。(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Ⅳ级事故(一般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泄漏或停输1天以内;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0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2天以内无法正常生产。2.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扶风县境内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工作。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有关镇政府,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水利局、卫生局、人社局、信访局、安监局、电力局、气象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总工会、应急办、中国石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杨凌分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领导、指挥和协调油气输送管道事故防治与抢险工作;决定重大抢险措施和处置方案;根据抢险工作需要,调集各方抢险力量参加抢险工作;解决现场抢险处理中遇到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必要时请示上级或请求外地支援;决定实施现场警戒,及时疏散人员和物资;确定向上级汇报的内容、时间,决定宣传信息的报道、发布;及时做好各项决策、命令发布和上级指示内容的记录。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发改局局长兼任,成员由县人武部、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中国石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杨凌分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主要职责:迅速收集、上报险情和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抢险方案和措施;贯彻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突发事故发展趋势,对事故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办理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2.3有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委宣传部: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负责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2)县政府办:承接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报告;请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3)县发改局:负责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有关镇、各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全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负责事故救援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4)县安监局: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镇、各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协调事故救援工作;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事故调查处理。
(5)县公安局:负责事故现场安全警戒和周边治安秩序维护;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负责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管制,禁止与事故救援工作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畅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6)县公安消防大队:是事故现场救援的主要力量,负责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现场的救援;负责压力容器和易燃、易爆设备的控制和冷却;负责事故现场消洗工作;负责搜救伤员。
(7)县卫生局:负责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救治定点医院,培训相关医护人员,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指导定点医院储备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事故现场调配医护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病员转移及收治;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8)县环保局:负责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工作,及时确定并通报危险、危害程度;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开展对现场环境产生污染的遗留有害物质进行消除。
(9)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抢险救援运输队伍,进行抢险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送。(10)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可能引发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事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送事故有关地质情况和资料;协调解决事故救援所需占用场地;参与应急救援综合协调工作。
(11)县工信局: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调配的综合协调和事故调查等工作;负责组织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动公司保障事故救援通讯。
(12)县质监局:负责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故涉及特种设备的监测和鉴定,提出事故现场特种设备处置方案,并进行指导。
(13)县气象局:负责事故现场气象服务保障,为事故救援提供气象监测和预报数据资料。(14)县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的救济救助,协助做好事故善后工作。(15)县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保障工作。
(16)县信访局:负责收集、研判不稳定因素,协调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性、群体性信访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7)各有关镇政府:负责制定并实施辖区内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报告辖区内事故信息,服从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参与事故救援有关协调工作;负责现场施救、后勤保障和善后工作处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县应急指挥部按照《扶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协调其他部门配合和提供支持。
2.4油气输送管道企业职责。油气输送管道企业按照单位自救与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并上报县发改局备案,同时,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做好应急准备。在事故发生后,做好自救的同时,为县应急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配合开展救援工作。2.5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县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下列各救援组参与救援:(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负责,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发改局、发生事故企业、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关于抢险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批示,协调其他专业组的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抢险救援工作信息、通讯畅通;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发布。
(2)警戒疏散组:由县公安局负责,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发生事故企业安全保卫部门组成。负责有序组织周边居民及其他人员撤离疏散、物资转移等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现场秩序维护,保障抢险工作顺利进行;负责维护事故地点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传播事故险情的违法活动。
(3)抢险救灾组:由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县公安消防大队、事故发生地镇政府、企业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成。负责组织油气管道企业和消防部队制定抢险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4)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县卫生局、有关医疗单位和发生事故企业组成。负责组织专家及医疗队伍做好医疗救护和收治伤病员工作。
(5)后勤保障组:由县工信局负责,县工信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电力局、水利局、民政局、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负责抢险物资及装备的供应、道路修护、组织运送抢险救援人员与物资装备、组织运送撤离人员与转移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以及通讯保障、电力保障、供水保障等工作。
(6)环境监测组:由县环保局负责,县环保局、气象局、国土资源局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负责事故发生地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监测,评估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气象、地质条件等环境数据,为抢险救援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7)专家技术组:由县安监局负责,县安监局、质监局、发改局、消防大队和有关专家、发生事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为现场救援和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
(8)善后工作组:由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县发改局负责,县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信访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协调发生事故企业和当事人调解工作;做好伤亡人员的经济补偿、善后处理及家属安抚工作等事宜,做好转移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9)事故调查组:由县安监局负责,县安监局、监察局、发改局、公安局和总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事故现场查勘和调查取证工作。3.信息监测监控和预警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和各镇应设立油气输送管道事故信息监测点,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油气输送管道事故信息,对可能引发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对可能造成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信息经核实后,按规定及时上报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
3.2预警预防。确定危险目标及其范围,重点监控沿城镇村庄油气输送管道划定重点防护区域,研究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及时上报预警信息。4.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时,发生事故企业人员或其他在场人员应当用最快捷的方式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发生事故企业或者当地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上报县政府(0917-5211328)及应急指挥部(发改局0917-5211233),遇有油气泄漏、爆炸、燃烧以及油气泄漏、爆炸、燃烧引起人员伤亡等情况时,同时拨打公安
110、消防119、急救120等报警电话。紧急情况下现场有关人员或单位可越级上报。(2)油气输送管道发生事故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关闭管道阀门,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将事故简要情况书面上报县政府及应急指挥部。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 ②发生事故的物质、数量;
③事故的经过,人员伤亡初步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④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发展趋势,可能影响的范围,现场人员和附近人员分布; ⑥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现场情况; ⑦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险的事宜; ⑧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由于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导致伤亡人员数量变化时,事故单位应及时补报。5.应急响应
5.1预案启动条件。扶风县境内发生油气输送管道事故Ⅳ级(一般)及以上事故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发生油气输送管道Ⅰ级(特别重大)、Ⅱ级别(重大)、Ⅲ级(较大)事故时,按照分级响应程序上报上一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启动本级预案。
5.2分级响应。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原则,由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发生事故企业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适时响应,开展工作。5.3应急救援程序(1)发生事故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开展自救、互救,并寻求专业救援机构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实施救援,同时报告县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2)事故发生地镇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启动本级应急预案,与发生事故企业成立现场指挥部,划定险情特别管制区域,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救援。县油气输送管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领导和各有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向事故现场指挥部传达县应急指挥部关于抢险救援的指导意见,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急救援专家组等单位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3)对于事故现场指挥部不能处置的事故,应迅速上报县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各成员单位赶赴现场,按照预案规定职责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4)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影响特别重大的,县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级请求支援,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下,按上级有关预案执行。
5.4事故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尽可能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5.5现场紧急处置。根据事故现场出现的气体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特点,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发生事故的企业要迅速切断油气来源,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2)当地公安部门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搞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3)当地镇政府应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6)及时制定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噪音等人身伤害;(8)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交通干线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5.6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现场,要严格控制人员数量,并穿配安全防护装具,做好自身防护;所有现场救援人员必须携带安全防护装备;事故现场严禁使用明火,严禁使用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的仪器设备,防止引起爆燃;救援现场应安排专业人员监测大气、温度,观察风向变化,保证现场救援人员安全;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继续进行抢险救援对现场救援人员安全造成直接危险,或可能导致事故扩大化等情况时,应经过救援专家组充分论证,提出中止现场救援意见,报现场应急指挥部决定。
5.7周边群众安全防护。县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和督促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周边群众安全防护工作。
(1)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和有关镇村、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事故发生时群众安全防护方案和措施,确定紧急状态下应急疏散的区域、疏散路线、疏散距离、疏散交通工具,确定好疏散交通工具和安全避护场所。(2)对已经实施疏散的群众,做好生活安置,做好生活所需水、电、卫生及治安等保障。5.8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县应急指挥部协调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在确保志愿者人身和财产设备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其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5.9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根据需要,由县应急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和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分析和查找事故发生原因,为现场救援制定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5.10信息发布。县委宣传部负责统一协调指导,按照事故应急响应等级,及时准确对外发布事故有关信息。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事故处理的主管部门和单位配合做好事故的信息发布工作。
5.11应急响应结束。现场抢险指挥部确认突发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抢险应急状态终止后,各有关单位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6.后期处置
6.1现场处理。县公安局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为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提供直接证据,待事故调查组有明确指令后,方可清理事故现场。
6.2善后工作。发生事故企业和县人社局、民政局牵头,县发改局、总工会、信访局、有关保险机构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县安监局、住建局、发改局负责指导事故发生镇村做好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6.3应急救援总结。现场救援工作全部结束后,县应急指挥部召集各成员单位对事故抢险救援全过程进行总结,成立事故调查组,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评估事故损失,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同时,根据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工作。6.4恢复运行。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经检验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报应急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7.应急保障
7.1通讯和信息保障。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建立、维护、更新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急救援专家组、应急救援队伍和上级油气输送管道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讯方式;现场救援应做好通讯线路抢险救援工作,若出现通讯中断,县工信局尽快组织协调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障抢险救援通讯畅通。7.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公安消防大队、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是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各镇政府应掌握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资源信息情况,并协助和督促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建设和应急准备工作。
7.3救援物资器材保障。各专业救援机构和油气管道输送企业应配备抢险所需的防护、运输、通讯等设备物资和器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抢险救援器材进行检查、补充及维护,县安监局、发改局、质监局督促检查器材保障情况。
7.4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事故抢险救援车辆的调集工作,对事故现场周边交通进行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通道,组织抢修受损道路,保障救援物资、人员、装备运送到位。
7.5医疗救援保障。县卫生局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做好伤病员抢救及收治工作,做好急救车辆、医疗器械、药品和医务人员保障工作,开展事故现场卫生防疫。7.6资金保障。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县财政局根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需要,做好所需经费保障。7.7应急避护场所保障。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负责,县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电力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配合,提供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避护场所,确保避护场所衣、食、住、行、医疗、治安等生活保障落实到位。
7.8其他保障。本预案未列出的应急救援保障事项,由县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临时保障方案,涉及单位应按照方案全力配合。8.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及评估
8.1安全宣传。各镇政府、油气管道企业要及时向公众和员工广泛宣传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油气输送管道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宣传油气输送管道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8.2人员培训。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设立抢险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参加业务培训,确保事故发生时抢险及时。
8.3预案演练。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针对事故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模拟演练。演练前要制定周密的演练计划和程序,检查演练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参与演练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演练顺利进行。8.4预案评估。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经常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性,评估其有效性,针对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更新。同时要定期检查各有关单位和企业的预案制定和完成情况。9.责任及奖惩
(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凡无故、借故不参加或拖延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及不服从统一指挥者,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2)应急指挥部调用各有关单位的人员、器材、设备进行抢险救援时,各有关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抢险时,必须服从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全力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3)对于抢险救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引起群众恐慌和不利于抢险救援工作开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10.附则
本预案由县发改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应对事故技术一览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应对事故技术一览
2014-04-13 能源情报
能源情报按:先是青岛爆燃,接着是兰州石化管道泄露污染饮用水,都是管道惹的祸。管道安全一向被企业重视,但为何还是屡次出现事故?看看这些检测泄露的技术吧。
文/苏欣 中油工程设计西南分公司
油气长输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1)管道腐蚀:防护层老化、阴极保护失效, 以及腐蚀性介质对管道外壁造成的腐蚀和传输介质的腐蚀成分对管道内壁造成的腐蚀;(2)自然破坏:由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使管道发生翘曲变形导致应力破坏;(3)第三方破坏:不法分子的盗窃破坏, 施工人员违章操作, 野蛮施工造成的破坏;(4)管道自身缺陷:包括管道焊接质量缺陷, 管道连接部位密封不良, 未设计管道伸缩节, 材料等原因。油气管道泄漏不仅给生产、运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检漏技术发展历史 国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早在1976年德国学者R.Isermann和H.Siebert就提出以输入输出的流量和压力信号经过处理后进行互相关分析的泄漏检测方法;1979年Toslhio Fukuda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梯度时间序列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L.Billman和R.Isermann在1987年提出采用非线性模型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检漏方法;A.Benkherouf在1988年提出了卡尔曼滤波器方法;1991 年Kurmer 等人开发了基于Sagnac 光纤干涉仪原理的管道流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1993年荷兰壳牌(shell)公司的X.J.Zhang提出了统计检漏法;1999年美国《管道与气体杂志》报道了一种称作“纹影”(Schlieren)的技术,即采用空气中的光学折射成象原理可用于管道检漏;2001年Witness提出了采用频域分析的频域响应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管道系统的模型转换到频域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分析;2003年Marco Ferrante提出了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利用小波技术对管道的压力信号进行奇异性分析,由此来检测泄漏。
我国对于管道泄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8年方崇智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的观测器的方法;1989年王桂增提出了一种基于Kullback信息测度的管线泄漏检测方法;1990年董东提出了采用带时变噪声估计器的推广Kalman滤波方法;1992年提出了负压波法泄漏检测法;1997, 1998年天津大学分别采用模式识别、小波分析等技术对负压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1997年唐秀家等人首次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检测模型;1999年张仁忠等提出了压力点分析(PPA)法和采集数据与实时仿真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2000年胡志新等提出了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油气管道监测系统;2002年崔中兴等介绍了声波检漏法;2003年胡志新提出了基于Sagnac 光纤干涉仪原理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理论模型;2003年潘纬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来检测天然气管线泄漏;2003年夏海波等提出了基于GPS 时间标签的管道泄漏定位方法;2004年白莉等提出了一致最大功效检验探测泄漏信号;2004年吴海霞等运用负压波和质量平衡原理,采用模糊算法和逻辑判断法,利用压力、流量和输差三重机制实现了对原油管道的泄漏监测及定位、原油渗漏监测和报警;2004年伦淑娴等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去噪方法可以提高压力信号;2005年张红兵等介绍了根据管道的瞬态数学模型,并应用特征线法求解进行不等温输气管道泄漏监测;2005年刘恩斌等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瞬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并对传统的特征线法差分格式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于对管道瞬态模型的求解;2005年朱晓星等提出了将仿射变换的思想应用到基于瞬态压力波的管道泄漏定位算法中;2005年白莉等等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应用于海底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2006年白莉等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2006年提出了一种基于Mach-Zehnder光纤干涉原理的新型分布式光纤检漏测试技术。泄漏检测技术方法
对于检漏技术的分类,现在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手段不同,分为基于硬件和软件的方法;根据测量分析的媒介不同可分为直接检测法与间接检测法;根据检测过程中检测装置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部检测法与外部检测法;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检测管壁状况和检测内部流体状态的方法。2.1 热红外成像
对于加热输送的液体管道,当管道发生泄漏时,土壤被泄漏的液体加热后温度上升,通过红外辐射的不同来感知这种异常的温度,将其与事先保存在计算机中的管道周围土壤正常温度分布图进行比较检测泄漏。近年美国OIL TON公司开发出一种机载红外检测技术,由直升飞机携带一高精度红外摄像机沿管道飞行,通过分析输送物资与周围土壤的细微温差确定管道是否泄漏。这类方法不能对管线进行连续检测,因此发现泄漏的实时性差而且对管道的埋设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具有关资料介绍,当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为300m时,管道的埋设深度应当在6m之内。2.2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GPR)将脉冲发射到地下介质中,通过时域波形的处理和分析探知地下管道是否泄漏。当管道内的原油发生泄漏时,管道周围介质的电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反射信号的时域波形也会发生变化,根据波形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管道是否发生了泄漏。应用探地雷达探测时,物体必须有一定的体积,因此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较细的管道。而且用探地雷达探测泄漏时,与管道周围的地质特性有关,地质特性的突变对图象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应用中的一个难点。2.3 气体成像
在输气管道泄漏检测中,气体成像技术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前气体成像的原理主要是根据背景吸收气体成像和红外辐射吸收技术。设备比较笨重,需要大型的激光器。近年来,开发了一种称之为“纹影”的技术,即采用空气中光学折射成像原理检漏。其设备轻巧、使用方便,还能提供有关泄漏量的指示。这种光学非侵入技术,可以远距离观测漏失量为每分钟仅为几毫升的轻微泄漏。泄漏到大气中的天然气比周围的空气折射率高,天然气泄漏使光线发生折射,在摄像机和照明条件下光栅之间的泄漏,使光线到达摄像机时产生位移。这样肉眼见不到的天然气泄漏就变成可视的纹影图象并可拍摄下来。利用这种技术,氧气和氮气难于在空气中成象,但烃类气体、挥发性流体的蒸气却容易看到;氦气、氢气、含氯氟烃等密度大于或小于空气的气体都可成象。同样纹影摄像机也能看到冷暖气流和超声冲击波。纹影成象技术不仅能发现气休泄漏而且能提供信息估算泄漏量。这种技术是地面成象系统,但检测来自地下的天然气泄漏也是可行的。2.4 传感器法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制造出对某种化学物质特别敏感的传感器,再借助于计算机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1)嗅觉传感器 将嗅觉传感器应用于管道检测还是一项不大成熟的技术。可以将嗅觉传感器沿管道按一定的距离布置,组成传感器网络对管道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生泄漏时,对泄漏物质非常敏感的嗅觉传感器就会发出报警。(2)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
方法是利用Sagnac干涉仪测量泄漏所引起的声辐射的相位变化来确定泄漏点的范围,这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气体或液体运输管道。这种方法是把光纤传感器放在管道内,通过接收到的泄漏液体或气体的声辐射,来确定泄漏和定位。由于是玻璃光纤,所以不会被分布沿线管道的高压所影响,也不会影响管道内液体的非传导特性,而且光纤还不受腐蚀性化学物资的损害,寿命较长。在理论上,10km管道定位精度能达到±5m,反应也较灵敏及时,但成本较高。2.5 探测球法
基于磁通、超声、涡流、录像等技术的探测球法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将探测球沿管线内进行探测,利用超声技术(“超声猪”)或漏磁技术(“磁通猪”)采集大量数据,并进行事后分析,以判断管道是否有泄漏点。该方法检测准确、精度较高,缺点是探测只能间断进行,易发生堵塞、停运的事故,而且造价较高。2.6 半渗透检测管法
这种检漏管埋设在管道上方,一旦气体管道发生泄漏,安装在检测管一端的抽气泵持续地从管内抽气,并进入烃类检测器,如检测到油气,则说明有泄漏发生。但这种方法安装和维修费用相对较高,另外,土壤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沼气)可能会造成假指示,容易引起误报警。美国谢夫隆管道公司在天然气管道上安装了这种检测系统(LASP)。2.7 检漏电缆法
检漏电缆多用于液态烃类燃料的泄漏检测。电缆与管道平行铺设,当泄漏的烃类物质渗入电缆后,会引起电缆特性的变化。目前己研制的有渗透性电缆、油溶性电缆和碳氢化合物分布式传感电缆。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管道的微小渗漏及其渗漏位置,但其必须沿管道铺设,施工不方便,且发生一次泄漏后,电缆受到污染,在以后的使用中极易造成信号混乱,影响检测精度,如果重新更换电缆,将是一个不小的工程。2.8 GPS时间标签法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采用GPS同步时间脉冲信号是在负压波的基础上强化各传感器数据采集的信号同步关系,通过采样频率与时间标签的换算分别确定管道泄漏点上游和下游的泄漏负压波的速度,然后利用泄漏点上下游检测到的泄漏特征信号的时间标签差就可以确定管道泄漏的位置。采用GPS进行同步采集数据,泄漏定位精度可达到总管线长度的1%之内,比传统方法精度提高近3倍。2.9 放射性示踪剂检测
放射性示踪剂检测是将放射性示踪剂(如碘131)加到管道内, 随输送介质一起流动, 遇到管道的泄漏处, 放射性示踪剂便会从泄漏处漏到管道外面, 并附着于泥土中。示踪剂检漏仪放于管道内部, 在输送介质的推动下行走。行走过程中, 指向管壁的多个传感器可在3600 范围内随时对管壁进行监测。经过泄漏处时, 示踪剂检漏仪便可感受到泄漏到管外的示踪剂的放射性, 并记录下来。根据记录, 可确定管道的泄漏部位。这种方法对微量泄漏检测的灵敏度很高。该方法优点是灵敏度高, 可监测到百万分之一数量级, 甚至十亿分之一数量级,但是由于放射性示踪剂对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分析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无毒、应用环境安全等特点的示踪剂, 进行示踪监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10 体积或质量平衡法
管道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其输入和输出质量应该相等,泄漏必然产生量差。体积或质量平衡法是最基本的泄漏探测方法,可靠性较高。但是管道泄漏定位算法对流量测量误差十分敏感, 管道泄漏定位误差为流量测量误差的6-7 倍, 因此流量测量误差的减小可显著提高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精度。提高流量计精度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北京大学的唐秀家教授于1996 年首次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拟合腰轮流量计误差流动曲线, 动态修正以腰轮流量计滑流量为主的计量误差的方法。此方法能显著提高管道泄漏检测的灵敏度和泄漏精度。2.11 负压波
当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 在泄漏处立即有物质损失, 并引起局部密度减小, 进而造成压力降低。由于管道中流体不能立即改变流速, 会在泄漏处和其任一端流体之间产生压差。该压差引起液流自上而下流至泄漏处附近的低压区。该液流立即挤占因泄漏而引起密度及压力减小的区域在临近泄漏区域和其上、下游之间又产生新的压差。泄漏时产生的减压波就称为负压波。设置在泄漏点两端的传感器根据压力信号的变化和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传播到上下游的时间差,就可以确定泄漏位置。该方法灵敏准确,无需建立管线的数学模型,原理简单,适用性很强。但它要求泄漏的发生是快速突发性的,对微小缓慢泄漏不是很有效。基于负压波的传播理论, 提出了两种定位方法:(1)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捕捉负压波前锋到达压力测量点的波形特征点的微分算法, 并基于此种算法进行漏点定位;(2)将极性相关引入漏点定位技术, 通过确定相关函数峰值点的方法, 进行漏点定位。这两种定位方法是对泄漏时的压力时间序列分别从微分和积分, 从瞬态和稳态两方面进行处理,提取特征值。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 相互参照, 能够提高泄漏点定位的准确度。
目前,负压波法在我国输油管道上进行了多次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输气管道上的试验并不多。有文献指出,负压波法完全适合于气体管道的泄漏检测, ICI 公司曾经使用负压波法在乙烯管道上进行过成功的试验。使用压力波法时,应当选用只对负压波敏感的压力传感器(因为泄漏不会产生正压波),传感器应当尽量靠近管道,而且要设定合适的阈值,这样可以更好地抑制噪音。2.12 压力点分析法(PPA)PPA较其它方法体现了许多优点。该方法依靠分析由单一测点取得数据, 极易实现。增添测点可改善性能, 但在技术上不是必需的。在站场或干线某位置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 泄漏时漏点产生的负压波向检测点传播, 引起该点压力(或流量)变化, 分析比较检测点数据与正常工况的数据, 可检测出泄漏。再由负压波传播速度和负压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可进行漏点定位。PPA具有使用简便、安装迅速等特点。美国谢夫隆管道公司(CPL)将PPA法作为其管道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SCADA)的一部分,试验结果表明,PPA具有优良的检漏性能,能在10min内确定50gal/min的漏失。但压力点分析法要求捕捉初漏的瞬间信息,所以不能检测微渗。该方法使用于检测气体、液体和某些多相流管道,己广泛应用于各种距离和口径的管道泄漏检测。2.13 压力梯度法
压力梯度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的原理是:当管道正常输送时,站间管道的压力坡降呈斜直线,当发生泄漏时,漏点前后的压力坡降呈折线状,折点即为泄漏点,据此可算出实际泄漏位置。压力梯度法只需要在管道两端安装压力传感器,简单、直观,不仅可以检测泄漏,而且可确定泄漏点的位置。但因为管道在实际运行中,沿线压力梯度呈非线性分布,因此压力梯度法的定位精度较差,而且仪表测量对定位结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压力梯度法定位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与其它方法一起使用。2.14 小波变换法
小波变换即小波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被称为数学分析的“显微镜”,是一种良好的时频分析工具。利用小波分析可以检测信号的突变、去噪、提取系统波形特征、提取故障特征进行故障分类和识别等。因此,可以利用小波变换检测泄漏引发的压力突降点并对其进行消噪,以此检测泄漏并提高检测的精度。小波变换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管线的数学模型,对输入信号的要求较低,计算量也不大,可以进行在线实时泄漏检测,克服噪声能力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泄漏检测方法。但应注意,此方法对山工况变化及泄漏引起的压力突降难以识别,易产生误报警。
2.15 互相关分析法
相关技术实质是在时延域中考察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包含自相关和互相关两个内容。油气输送管道管壁一般都是弹性体,流体发生泄漏时,流体受压力喷射而诱发弹性波并沿管壁内传播。检测管道某两点处的弹性波信号,分析其互相关函数,利用相关时延技术便可判定是否发生泄漏及泄漏的位置。相关检漏技术是综合振动、测试、信号处理等许多学科知识的高新技术。用互相关分析法检漏和定位灵敏、准确,只需检测压力信号,不需要数学模型,计算量小。但它对快速突发性的泄漏比较敏感,对泄漏速度慢、没有明显负压波出现的泄漏很难奏效。2.16 基于瞬变流模型的检漏法
文献[18]介绍了一种基于瞬变流模型的检漏方法。该方法根据拟稳态流的假设,考虑了在瞬态条件下管道的流量变化和压力分布。对一条假设天然气管道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对于瞬态条件,该方法也比以往一些未考虑管道的流量变化和压力分布的常规方法更准确地确定管道的泄漏点。这种方法也能应用于设有能引起管道流量分布突变的配气站的管道系统。
瞬态模型法主要针对动态检测泄漏,瞬时模拟管道运行工况,它可以提供确定管道存储量变化的数据,为流量平衡法提供参考量。使用管道瞬变模型法的关键在于建立比较准确的管道流体实时模型,以可测量的参数作为边界条件,对管道内的压力和流量等参数进行估计。当计算结果的偏差超过给定值时,即发出泄漏报警。2.17 应力波法
管线由于腐蚀、人为打孔原因破裂时,会产生一个高频的振动噪声,该噪声以应力波的形式沿管壁传播,强度随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在管道上安装对泄漏噪声敏感的传感器,通过分析管道应力波信号功率谱的变化,即可检测出流体的泄漏。由于影响管道应力波传播的因素很多,在实际中很难用解析的方法准确描述出管道振动。有人提出使用神经网络学习管道正常信号与泄漏信号,进而对管道的泄漏进行判断。
2.18 基于状态估计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质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及状态方程等机理建模。得到一个非线性的分布式参数系统模型, 通常可采用差分法或特征线法等方法将其线性化。设计状态估计器对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将估计值作为泄漏检测的依据,这就是基于状态估计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其中估计器可以是观测器,也可以是Kalman 滤波器。根据建立模型的方法,这类方法可分为不包含故障的模型法和包含故障的模型法。
①不包含故障的模型法。不包含故障的模型法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管道模型并设计估计器,模型中不含有泄漏的信息。当泄漏发生时,模型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将会产生残差,可用残差信号来进行检测定位。当泄漏量大时,该方法不可行。另外,该方法需要设置流量计,而且对于气体管道,检测和定位的响应时间太慢。②包含故障的模型法。包含故障的模型法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管道模型时预先假设管道有几处指定的位置发生了泄漏, 通过对系统的状态估计得到这几个预先假设的泄漏点的泄漏量估计值, 运用适当的判别准则便可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该方法在长90 km、内径785 mm 的气体管道上,在80 min 内可检测出2 %的泄漏量,并在100min 内可完成定位,定位精度比较高。但当实际泄漏点不处于指定泄漏点之间时,定位公式将无法使用。对于气体管道,检测速度相对较慢,仍需设置流量计。
2.19 基于系统辨识的方法
通过系统辨识来建立模型是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方法,与基于估计器的方法相比,具有实时性强和更加精确等优点,管道的模型也可以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得到。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管道系统上施加M 序列信号,采用线性ARMA 模型结构增加某些非线性项来构成管道的模型结构,采用辨识的方法来求解模型参数,并用与估计器方法类似的原理进行检漏和定位。
为了对管道的泄漏进行检测,可以对根据管道实际情况建立“故障灵敏模型”及“无故障模型”进行对比和计算。系统辨识法的局限性与不包含故障的模型法类似。基于模型法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检测管道泄漏时的响应时间慢,特别是对于气体管道。这是由于气体的动态特性变化比较缓慢,实际测量信号的采样时间比较长的缘故。另外,基于模型的方法无一例外,都要采用实际测量的流量信号,由于流量计价格昂贵,维护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国多数管道没有安装,而且受流量测量时流体成分、温度以及压力等参数变化的影响,测量的准确度比较低。2.20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由于有关管道泄漏的未知因素很多,采用常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存在较大困难,用于泄漏检测时,常因误差很大或易漏报误报而不能用于工业现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检测管道泄漏的方法,不同于已有的基于管道准确流动模型描述的泄漏检测法,能够运用自适应能力学习管道的各种工况,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识别,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类似人类的认知过程的方法。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灵敏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这种检漏方法能够迅速准确预报出管道运行情况,检测管道运行故障并且有较强的抗恶劣环境和抗噪声干扰的能力。泄漏引发应力波适当的特征提取指标能显著提高神经网络的运算速度。基于神经网络学习计算研制的管道泄漏检测仪器简洁实用,能适应复杂工业现场。神经网络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到管道堵塞、积砂、积蜡、变形等多种故障的检测中,对于管网故障诊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21 统计检漏法
该方法采用一种“顺序概率测试”(SequentialProbability Ratio Test)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从实际测量到的流量和压力信号中实时计算泄漏发生的置信概率。在实际统计上,输入和输出的质量流通过流量变化(Inventory Variation)来平衡。在输入的流量和压力均值与输出的流量和压力均值之间会有一定的偏差,但大多数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有一小部分偏差是真正的异常。通过计算标准偏差和检验零假设,对偏差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泄漏发生后,采用一种最小二乘算法进行定位。2.22 水力坡降线法 水力坡降线法的技术不太复杂。这种方法是根据上游站和下游站的流量等参数, 计算出相应的水力坡降, 然后分别按上游站出站压力和下游站进站压力作图, 其交点就是理想的泄漏点。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准确测出管道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值。对于间距长达几十或百公里的长输管道, 由仪表精度造成的误差可能使泄漏点偏移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甚至更远, 给寻找实际泄漏点带来困难。因此,应用水力坡降线法寻找长输管道泄漏点时应考虑仪表精度的影响。压力表、温度计和流量计等的精度对泄漏点的判定都有直接关系。把上、下游站这3种仪表的最大和最小两种极端情况按照排列组合方式, 可以构成64 种组合, 其中有2 种组合决定泄漏区间的上、下游极端点。目前这种方法较少采用。检漏方法性能指标 3.1 泄漏检测性能指标
一个高效可靠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必须在微小的泄漏发生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地报警,准确地指出泄漏位置,并较好地估计出泄漏量,而且对工况的变化适应性要强,也即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误报率、漏报率低,鲁棒性强,当然还应便于维护。归结起来可分为:灵敏性、定位精度、响应时间、误报率、评估能力、适应能力、有效性、维护要求、费用。3.2 诊断性能指标
1)正常工序操作和泄漏的分离能力:是指对正常的起/ 停泵、调阀、倒罐等情况和管道泄漏情况的区分能力。这种区分能力越强,误报率越低。
2)泄漏辨识的准确性:指泄漏检测系统对泄漏的大小及其时变特性的估计的准确程度。对于泄漏时变特性的准确估计,不仅可识别泄漏的程度,而且可对老化、腐蚀的管道进行预测并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3.3 综合性能指标
1)鲁棒性:指泄漏诊断系统在存有噪声、干扰、建模误差等情况下正确完成泄漏诊断的任务,同时保证满意的误报率和漏报率的能力。诊断系统鲁棒性越强,可靠性就越高。
2)自适应能力:指诊断系统对于变化的诊断对象具有自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由于变化产生的新的信息来改善自身。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首先要正确分析工况条件及最终性能要求,明确各性能要求的主次关系,然后从众多的泄漏检测方法中进行分析,经过适当权衡和取舍,最后选定最优解决方案。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长输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长输管道的小泄漏检测和定位仍是重点攻克问题;如何增强泄漏检测和定位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如何将多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诊断,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诊断性能;如何有效解决长输管道的非线性分布参数的时间滞后问题等。
目前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手段是多学科多技术的集成,特别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粗糙集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为泄漏检测定位方法带来了新的活力,可对诸如流量、压力、温度、密度、粘度等管道和流体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通过信号处理,或通过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或通过模糊理论对检测区域或信号进行模糊划分,利用粗糙集理论简约模糊规则,从而提取故障特征等基于知识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定位。将建立管道的数学模型和某种信号处理方法相结合、将管外检测技术和管内检测技术相结合、将智能方法引入检测和定位技术实现智能检测、机器人检测和定位等是一研究方向。
第四篇:油气管道事故六条禁令-安监总局
严防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六条规定
(初稿)
一、必须严格城乡建设规划审查和管道建设规划审查,严控管道周边建(构)筑与管道安全间距,严防管道与地下市政管网、涵洞交叉穿越油气窜漏风险,严禁违法占压油气输送管道。
二、必须强化管道沿线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管道巡护与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防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管道事故发生。
三、必须严格执行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审批程序,落实施工过程监管,严禁施工中出现危及管道安全的行为。
四、必须加强油气输送管道运行状态监控,强化液体管道在线泄漏监测措施,严防管道泄漏状态下持续运行。
五、必须制定管道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企业与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强化联合应急演练,严防事故处置程序不清、责任不明、处置不当。
六、必须加强管道抢维修动火作业管理,严格执行作业现场可燃气体检测程序,严防作业过程发生闪燃、闪爆事故。
第五篇: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1
20xx安全工作计划书是为加强安全管理,完成安全管理目标,强化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各类伤亡和其它重大安全事故,预防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服从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强化监管,深化整治,夯实基础,细化责任,严格执行。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推进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长周期安全运行。
20xx年安全工作重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为安全生产方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为安全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确保安全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制定20xx安全工作计划书。
一、20xx安全目标:
1.人身伤亡事故为零。
2.火灾事故为零。
3.爆炸事故为零。
4.生产事故为零。
5.设备事故为零。
6.“三废”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污染事故为零。
7.急性中毒事故为零。
8.职业病事故为零。
9.轻伤率小于3‰。
10.安全隐患的整改率达%。
二、20xx工作要点:
(一)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实施装置和过程的安全性配置改造,提高装置本质安全水平。
1、配合车间进一步完善工艺措施安全性以及极限操作的评估机制,从危险操作着手,抓好平稳操作,逐渐树立系统地平衡操作的观念,适当的进行系统改进。
2、抓好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探索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确保项目建设、运行安全。
3、对企业内特种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并做资料保存和做好台帐,对检验时有问题的特种设备要及时停用或检修,并有计划地更换相应的设备或管线。
4、继续抓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在重大危险源及关键要害部位,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识。加强厂区道路整治,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
(二)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并保障有效实施。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违章,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2、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价组织,加强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切实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对重大风险要制定风险削减计划并予以落实(过程改进),确保作业活动的.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实现管理承诺,保持体系持续合规、有效运行。
3、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完善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记录台帐。按时完成、改进各项工作。
4、认真贯彻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5、严格执行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强化各项监控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平稳运行。并深入继续开展消除危险源的工作。
6、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保证安全所必须的投入,做到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认真落实。
7、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认真抓好危险作业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作业单位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作业过程监控,加大监护力度,节假日和特殊时期作业单位领导必须坚守现场,确保作业安全。
8、合理进行工作安排,加强协调、沟通,抓好跨区域作业、交叉作业、工作变动时段的管理。
9、严格执行企业检修制度,加强检修管理,夜班原则上不安排检修,特殊情况如涉及安全而进行的检修,必须坚持有关领导到现场,组织协调指挥检修工作。紧急情况下,检修单位值班领导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立即通知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到场确定检修方案。
10、严格按照企业《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组织开展综合、专业、节假日等各种安全检查活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各单位应按时完成厂部下达的隐患项目,并将隐患整改情况书面报安环科备案,纳入年终考核。
11、严格执行外单位来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协管规定,明确安全生产条款和责任,并加强监督。
(三)加强全员安全技能、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新进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复工、换岗、转产职工和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投产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使之掌握基本安全生产技能,合格上岗。
2、抓好危化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的危化物品操作处置技能和安全意识。
3、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取证、复审,保证%有效持证上岗。
4、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抓好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日常安全教育。以车间为单位组织职工学习企业修订后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化相关规定,明确各自安全职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提升管理水平。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2
为了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实现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确保安全运行,特向班组订立安全生产目标与控制措施。
一、责任对象:
各车间班组长为本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负责人,对车间主任负责。
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保证所管理运行设备在参数合格范围内的长期稳定运行。
2、带领本班人员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3、杜绝重伤、死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下,当班发生事故负有连带责任。
4、新工人上岗三级安全教育率达%。
5、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持证率%。
6、积极开展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确保实现安全合格班组。
7、积极开展班前安全活动和班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
三、控制措施:
1、班组长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组织召开交接班会议,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带领本班组人员安全作业。
2、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经常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班组人员学习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班组人员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班组成员不戴安全帽或赤脚、赤背、穿拖鞋进入工作现场和吸烟、窜岗、睡岗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申报处罚。
3、听从车间负责人的正确指挥。不安排没有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或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工人上岗。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不违章冒险作业。
4、班前对所有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有权拒绝任何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指令和意见,并及时向上级或越级反映。
6、组织班组安全活动;掌握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作好院前的.救护工作;发生事故要立即上报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7、发生事故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调度室和安环科;保护现场并参加事故调查,特殊情况可以越级报告。
(1)对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者,班长有权停止其工作;
(2)对违章作业的员工,班长有权制止,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3)对任何人的严重违章指挥,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4)对环境污染严重,有发生事故可能的作业现场有权提出治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