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1:0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董 沂 峰 同 志

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19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这次调研活动,主要目的是看看基层党建、创先争优活动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今天的调研现场安排的比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几个现场没看。通过到这几个现场调研,看到同志们长期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像龙阳镇龙山村耿书记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南沙河镇上营村高书记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等,使我很受感动。

刚才马峰书记、开峰书记汇报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讲得很好;“第一书记”代表赵正方同志的体会也很深刻,说明“第一书记”们很快融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下一步,我还要再拿出专门的时间到基层,进一步听取同志们在村里工作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对于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我们抓工作的根本,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就基层组织建设和“第一书记”工作,再提以下四点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责任感。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工作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今年省、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创新。省委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4月8日,省委专门在临沂举办了省直机关选派农村“第一书记”培训班,高晓兵部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枣庄、滕州和各镇街也都选派了大批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把基层组织建设好。首先,选派“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整个活动的中心和重点是在基层。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在基层组织相对薄弱的村任职,主要任务是抓重点、抓难点、抓整改、抓提升,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大家肩负的职责和任务相当艰巨。其次,选派“第一书记”是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派“第一书记”,让更多的长期在机关大楼里的干部到基层去,深入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根本上促进机关作风的改进。第三,选派“第一书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这次选派的“第一书记”,是经过组织考核选拔,作为优秀后备干部选派下基层的,这既是一个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对“第一书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积极履职尽责,不负组织和群众的厚望。对于基层组织薄弱村的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期盼是有一个能带着老百姓致富、能保一方平安的好班子。因此,“第一书记”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主动作为,积极工作。一是要对群众有感情,身入心入。大家不仅要人到村里,心也要到老百姓那里,尽快的融入群众中去。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只有把老百姓的需求、村里的情况和问题找准了,我们的工作才有着力点。西岗镇通过设立信箱收集民意的做法就很好。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够真正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摆正位置,形成凝聚力。“第一书记”是个新鲜事物。大家下去之后,不仅自身有一个适应过程,与村“两委”班子也有一个磨合过程。大家首先要认识到作为第一书记,就有责任把村里的事情干好;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团结带领这一班人,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四是要突出重点,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作为“第一书记”,要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就要突出工作重点。首先,要围绕着“五个有”的要求抓好班子建设。其次,要着力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通过这次调研,看到有很多“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自身运转都很困难。只有集体经济增加了,才能帮助老百姓办更多的事,班子才有号召力。今天看的上营村,能够帮老百姓盖小康屋、能够建设文化广场、能够开展各项集体活动,主要就是靠集体收入。因此,大家要在抓好班子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发展。再次,要抓好稳定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三、市委组织部、各镇街党委要加强领导,全力支持好“第一书记”大胆开展工作。市委组织部要加强调度、督导和指导,真正把“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管理好,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各镇街党委要大胆管理,搞好服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倾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目前,各地都在学身边典型,靠身边的先进,来带动一个地区、一个乡镇、一个部门的发展,这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只有各项工作都创先争优了,整体工作才会又好又快的推进。例如木石镇开展的绿化工作,就是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因此,大家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滕州整体工作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几点意见。作为“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在生活等方面可能不是很方便,大家有什么困难,要及时给组织提出来。总之,大家一定要扎根农村、大胆工作,市委市政府、镇党委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好“第一书记”们的工作。最后,祝同志们在基层工作顺利!董 沂 峰 同 志

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19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这次调研活动,主要目的是看看基层党建、创先争优活动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今天的调研现场安排的比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几个现场没看。通过到这几个现场调研,看到同志们长期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像龙阳镇龙山村耿书记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南沙河镇上营村高书记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等,使我很受感动。

刚才马峰书记、开峰书记汇报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讲得很好;“第一书记”代表赵正方同志的体会也很深刻,说明“第一书记”们很快融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下一步,我还要再拿出专门的时间到基层,进一步听取同志们在村里工作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对于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我们抓工作的根本,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就基层组织建设和“第一书记”工作,再提以下四点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责任感。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工作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今年省、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创新。省委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4月8日,省委专门在临沂举办了省直机关选派农村“第一书记”培训班,高晓兵部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枣庄、滕州和各镇街也都选派了大批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把基层组织建设好。首先,选派“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整个活动的中心和重点是在基层。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在基层组织相对薄弱的村任职,主要任务是抓重点、抓难点、抓整改、抓提升,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大家肩负的职责和任务相当艰巨。其次,选派“第一书记”是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派“第一书记”,让更多的长期在机关大楼里的干部到基层去,深入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根本上促进机关作风的改进。第三,选派“第一书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这次选派的“第一书记”,是经过组织考核选拔,作为优秀后备干部选派下基层的,这既是一个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对“第一书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积极履职尽责,不负组织和群众的厚望。对于基层组织薄弱村的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期盼是有一个能带着老百姓致富、能保一方平安的好班子。因此,“第一书记”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主动作为,积极工作。一是要对群众有感情,身入心入。大家不仅要人到村里,心也要到老百姓那里,尽快的融入群众中去。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只有把老百姓的需求、村里的情况和问题找准了,我们的工作才有着力点。西岗镇通过设立信箱收集民意的做法就很好。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够真正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摆正位置,形成凝聚力。“第一书记”是个新鲜事物。大家下去之后,不仅自身有一个适应过程,与村“两委”班子也有一个磨合过程。大家首先要认识到作为第一书记,就有责任把村里的事情干好;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团结带领这一班人,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四是要突出重点,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作为“第一书记”,要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就要突出工作重点。首先,要围绕着“五个有”的要求抓好班子建设。其次,要着力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通过这次调研,看到有很多“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自身运转都很困难。只有集体经济增加了,才能帮助老百姓办更多的事,班子才有号召力。今天看的上营村,能够帮老百姓盖小康屋、能够建设文化广场、能够开展各项集体活动,主要就是靠集体收入。因此,大家要在抓好班子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发展。再次,要抓好稳定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三、市委组织部、各镇街党委要加强领导,全力支持好“第一书记”大胆开展工作。市委组织部要加强调度、督导和指导,真正把“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管理好,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各镇街党委要大胆管理,搞好服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倾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目前,各地都在学身边典型,靠身边的先进,来带动一个地区、一个乡镇、一个部门的发展,这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只有各项工作都创先争优了,整体工作才会又好又快的推进。例如木石镇开展的绿化工作,就是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因此,大家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滕州整体工作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几点意见。作为“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在生活等方面可能不是很方便,大家有什么困难,要及时给组织提出来。总之,大家一定要扎根农村、大胆工作,市委市政府、镇党委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好“第一书记”们的工作。最后,祝同志们在基层工作顺利!

第二篇:董沂峰同志在全市镇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是我来滕州工作之后,与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一次见面会。这次会议主要目的,一是和同志们尽快熟悉,二是和大家谈谈心。

到滕州已经五天时间,几天来,我先后了解了全市工业、民生和城市建设情况,近几天还要看文化旅游、服务业和农业等一系列发展情况。通过这五天来的调研和思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巨大。压力一是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期待。昨天上午,我到枣庄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他们对今后滕州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新一届班子寄予厚望。二是来自于接好忠林书记和王刚市长接力棒的重任。滕州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在忠林书记、王刚市长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实现了质的跨越,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滕州要在这个高位上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责任和压力非常大。三是来自于滕州168万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这一届班子能不能把“幸福滕州”这项工程建设好,能不能让滕州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滕州的干部群众对此充满了期待。同时,这几天越看心里也越有信心。信心第一来自于省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昨天我在向枣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请市里在政策上、资源上和干部使用上,继续对滕州给予倾斜和支持,市领导表示会全力支持我们滕州发展。第二来自于滕州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基础。几天来,我看到了一大批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还有一批大项目在紧锣密鼓地洽谈,感到我们滕州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充足的后劲。第三来自于我们滕州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奋进、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滕州干部队伍素质高、能力强、干劲足。这几天调研中,无论遇到的是县级干部,还是市直部门负责同志、镇街书记、镇长(主任)和国企干部,看到大家一个个像小老虎一样,精神状态非常好。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因此,我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我们滕州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

截止到昨天,我们镇街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已全部到位。在这次干部换届调整中,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有的是镇街之间相互交流,有的是从市直部门下到镇街的新同志。通过这次换届使我们镇街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充满朝气。这几天与干部的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志长期工作在镇街,有的同志工作过六七个镇街,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工作办法非常多。我们二十一个镇街是滕州的重要执政基础,镇街党委书记和镇长(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乡镇(街道)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党政一把手配强、配硬。这次经过充分考察,市委研究,让大家到镇街担当重任,我相信同志们一定能够挑起重担。对于镇街下步如何开展工作,由于我目前对滕州的情况还不熟悉,今天只是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总的要求就是新班子要有新作风、新形象、新作为。大家回去以后,要和班子成员认真细致地讨论一下,作为新班子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作风?应该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应该谋求什么样的作为?近期,我还要到各个镇街调研一次,听一下新班子的打算。我知道,在镇街工作的同志十分繁忙辛苦,压力非常大,基本上是“五

二、白加黑、晴加雨”,承担着一般工作岗位所没有的巨大压力。镇街的工作千头万绪,同志们要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抓发展、搞建设、惠民生、保稳定、带队伍。

第一是抓发展。抓发展是新班子最重要的任务。尽管当前发展的压力很大,上项目的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一届党委政府在任期内,不上一批对财政有贡献、对就业有拉动、对民生有帮助的好项目,老百姓不答应!大家回去之后,首要任务是谋划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咬定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的思想理念,不管东西南北风,坚定不移抓发展。要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不但要好、要快,更关键是要真。会后要根据每一个镇街的情况,分析基础优势、资源禀赋和外部条件,理清新一届班子的发展思路。工作思路既要开拓创新,又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下来一定要有新的大发展。滕州的镇街差别比较大,有的工业基础好,有的农业基础好,有的商贸服务业基础好,像鲍沟的玻璃、滨湖的旅游、西岗的煤化工、级索和姜屯的农业、柴胡店的影视城等,很多镇街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今后要把镇域经济产业链拉长做粗,立足实际特色化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合发展工业的大力发展工业;适合发展商贸的大力发展商贸;适合发展农业的大力发展农业;适合搞生态的,就要给滕州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再不能搞村村冒烟、户户点火。未来要把滕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行功能分区,各镇街根据自己的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

第二是搞建设。这几年滕州的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工作很满意,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也增强了老百姓的自豪感。各镇街也借助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如果一届党委政府任期内,城镇建设缓慢,群众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老百姓不答应!我们新一届班子要借助当前的有利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适合搞新型社区的搞新型社区,一些山区适合搞庭院就搞庭院,要牢记,城乡统筹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土地建设指标,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

第三是惠民生。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就要知民心、解民忧、暖民心。基层干部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形象。镇街的同志工作在一线,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说共产党好不好,更多的是从我们基层干部身上体现出来。如果一届党委政府不能把惠民政策兑现到位,不能拿出更多的财力来多办一些惠及民生的实事,不能让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老百姓不答应!有这么一句古语:“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一方面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另一方面要让老百姓顺心、没有怨气。目前,有些地方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比较尖锐,很多地方的群体事件,往往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事件而引发。同志们作为基层干部要更多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更好地理顺老百姓的情绪。在基层工作,一定不要有官架子,一定要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为领导干部关键是要把群众想办的事情办好。

第四是保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每到重要的会议、节假日、敏感时期,各级都要求保持高压态势,确保社会稳定。目前,在稳定工作中,我们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大家在基层很辛苦,维稳的压力也很大,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无从谈起,老百姓也不答应。同志们一定要把信访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做好,确保不出问题,不出大问题。即使有了问题,也要在第一时间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绝不能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引发大问题。

第五是带队伍。抓好基层党建,是各级党政一把手最基本的职责,队伍带不好,老百姓不答应。抓班子、带队伍,首先是自己要做个好干部。现在老百姓都盼着当地来个好干部,好干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干部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要坚持原则。这是对领导干部最根本的要求。“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主要领导,只有敢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敢于碰硬,可能会一时得罪人,但最终会赢得大多数人。二要有责任心。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好,不仅在于干部能力的大小,更关键在干部的责任心。能力再强,没有责任心,也一定会误事;有责任心,即使能力弱一些,也会勤能补拙,把事做好。三要敢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现在各项工作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尤其在当前的发展中,会遇到土地的压力、资金的压力、拆迁的压力等等,如果领导干部没有敢担当的精神,过分考虑自己的荣辱得失,前怕狼后怕虎,遇到事情躲着走,遇到困难就叫苦,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将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四要充满激情。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看干部就是要看他有没有激情。领导干部的工作激情如何,直接影响自身才智的发挥和潜能的释放,影响工作质量、效率和事业的成败。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奋进的锐气。五是要思想解放。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靠什么解决?靠老一套的惯性思路不行,要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滕州的干部整体工作水平高,思想也解放,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滕州,要突破科学发展的瓶颈,找准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滕州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当然评价好干部的标准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这五个方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抓班子带队伍,其次是要清正廉洁。这是为政之要,也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作为镇街党政一把手,大家一定要肩膀硬、腰杆挺、一身正气,做到一心干事、一身干净。如果不干事,只做老好人,那只是一个庸官,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如果是不干净,成为一个贪官,老百姓是最反感、最痛恨的。抓班子带队伍,第三是新班子要有新气象、好作风。广大老百姓,对于新一届班子能树立什么形象,充满期待。下一步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务实、诚信、高效、廉洁。老百姓最不喜欢的是说大话、做表面文章的干部,滕州之所以发展的快,得益于广大干部的真抓实干。我们做的事可以不说,但说过的一定要做到。下一步,还要减少一些检查、评比、达标等,切实给基层减负,让镇街的同志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以后我到镇街去,大家一定不要在边界接送。平时工作中,除对上接待、争跑项目外,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要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一般性的工作会议,领导干部不要读稿子,要讲自己的话,这样与会同志会更用心的听领导怎么讲,领导干部也会更用心考虑怎么讲。通过整治“文山会海”,引导大家多思考,提高效率,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工作。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换届选举工作。大家到岗到位以后,马上面临镇街换届选举,按照上级的要求镇街党委、人大换届选举要于今年12月份完成,市级党委换届要于明年1月份完成,市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要于明年2月份完成。这次换届,四大班子要同步进行,换届的程序多、任务重。请同志们在抓好镇街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换届工作。这次镇街干部调整涉及人员比较多,特别是部分镇街同时换了书记、镇长(主任),大家到位后,要尽快熟悉新情况、适应新岗位,选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严明程序、严格纪律,开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要把各项工作交接好、衔接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各种资金、项目、政策密集下拨的关键时期,加大对上协调争跑力度,积极走出去,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的盘子。

同志们,市委把大家安排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是对同志们的信任,也对同志们充满了期望。我相信,新的班子一定会有新的作风、新的形象、新的作为,我对同志们充满了信心,也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向滕州168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合格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三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董国勋同志在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董国勋同志在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政府必须着力抓好的重大问题。在告别“十一五”、进入“十二五”的新形势下,召开这次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贯彻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和省政府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全省就业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就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天,伯平同志还要对就业工作作出部署,各级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我省就业工作成绩十分显著,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就业工作积极应对挑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们全力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挑战,致力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狠抓基层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提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实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力促城镇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就业多样化趋势明显,统筹城乡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完成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就业工作社会评价好、群众满意度高,向省委、省政府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就业工作成果丰硕。一是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五年来,我省城镇新增就业553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102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16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137万人,城乡就业连续5年实现了双过百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院校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02.7万人,比“十五”时期增加130.71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二是市场就业观念深入人心。五年来,我们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圆满完成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实现了每市、每县(市、区)至少有一家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就业的基础作用。“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招聘登记分别为1415.2万人次、1704.9万人次,提供就业指导833.3万人次,介绍成功达768.5万人次,均比“十五”期间有大幅增加。三是就业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就业形式更加灵活。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劳动者自谋职业、灵活就业比重逐渐增加,在新增就业比重中占到30%以上,2007年以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达38.5万人,年均递增2.57万人。非正规就业渠道日渐增多,高校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日渐增多。公益性岗位成为安置困难人员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全省有44.6万人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四是积极就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新修订《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就业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动了政府投资、产业振兴、扩大内需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实现了就业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安排。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续、扩展、调整和充实,并实现与法律制度有机衔接。五年来,全省各级财政共支出就业资金72亿元,累计125.1万人次享受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减免税费19.98亿元;免交行政性事业收费2.51亿元;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富余人员10.69万人。五是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平台建设网络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成率达99.5%,构建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进管理服务制度化,免费服务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就业与失业管理制度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制度全面落实;推进专题活动品牌化,“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创业助推1+3”等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化运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安装和使用了“劳动99”工作软件,开发使用了“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六是统筹城乡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就业协调发展,群体就业实现统筹推进,“三大群体”就业能力显著增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5%以上,年底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劳务输出地输入地有效对接机制逐步形成,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环境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连续实现动态消零和存量消零,累积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258.5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56.4万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的状况,劳动者区域间流动不断加速,不同区域间的就业布局实现了总体平衡发展。

(二)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一是以“五大体系”为重点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五年来,全省就业工作立足就业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统一开放、公平诚信、面向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培训体系;逐步构筑了以社区为依托、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的基层就业援助体系;逐步完善了合理规范、操作性强、普惠长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体系;逐步改善了管理科学、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目标责任体系。就业结构显著改善,“十一五”末,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6:32.5:31.5,与“十五”期末相比,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增加。经济拉动就业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GDP平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在7万人以上。二是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初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迈出实质步伐,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业培训、就业和创业服务制度,进一步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和跨地区流动就业的限制,努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和政策体系;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推进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初步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农村技能就业培训,“十一五”期间共培训农村劳动者254.6万人次,196.5万人经培训实现就业。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政策、服务和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平等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重点扶持和培育了5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30个省级创业型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积极推进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动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网两库”和大学生创业载体。2009年以来,全省共认定创业孵化基地598个,扶持创业10.86万人。初步构建起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创业培训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五大体系,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释放。“十一五”期间,开展创业培训40.32万人,其中成功创业9.26万人,新创造就业岗位74.1万个。截止“十一五”末,全省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的县(市区)已达到114个。五年中,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1910笔、共计31.37亿元,年均递增1.91亿元,平均年回收率在95%以上,助推创业成效明显。四是素质就业取得长足发展。各地高度重视就业质量提升,培训促就业取得重大进展。培训范围实现普惠,逐步将城乡劳动者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失业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十一五”时期,全省开展就业培训238.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82.1万人,成功率76.4%;培训资源实现整合,各地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培训新思路,整合培训资源,把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训的主渠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一五”末,全省共认定培训机构916家,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覆盖省、市、县、乡的定点培训网络;培训管理实现提升,积极探索培训补贴费用直补企业的培训方法,开发由就业培训管理、定点机构管理、培训学员管理、职业技能补助资金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等内容组成的就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就业培训管理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就业资金职业培训补贴支出12.04亿元,资金落实率达到90%以上。五是应对金融危机处变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各级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及时调整思路目标,发挥政策“组合拳”效力,省政府和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在短时间内集中下发了21个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文件,形成了在特殊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体系。各级狠抓贯彻落实,部门联动配合,迅速扭转了城镇新增就业下滑、岗位流失加剧、失业率上升的局面,特别是加大了援企稳岗力度,实施了“五缓四减三补贴”等一揽子应对紧急特殊情况的措施,迅速稳定了就业局势。全省为企业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30多亿元,稳定就业岗位60多万个,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就业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回顾五年来的就业工作,深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在“十二五”工作中继续发扬光大。一是必须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安排,注重推进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把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由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通过正面宣传,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通过规模调控,规范企业裁员减员行为,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防止大规模失业发生。运用好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政策组合拳,确保城乡就业在各种冲击下的持续增长。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必须把统筹就业作为工作着力点。顺应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在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基础上,实现统筹城乡就业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和条件,健全“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稳妥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就业。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就业。依托社区,完善认定帮扶、动态管理、托底安置、集中援助为一体的就业援助体系,使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援助。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涵。四是必须推进由经济拉动就业向创业带动就业转变。适应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将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增长点,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改进创业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帮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充分发挥创业倍增效应,努力培育就业新的增长点。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有效突破。五是必须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各项职能,延伸服务。加强对就业和失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就业信息统计体系,强化就业的实名制管理。做好对就业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提高监测分析的时效性、敏锐性、科学性。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我省就业工作既有良好的条件,也有许多困难;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科学判断形势,善于把握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挑战、新问题。

(一)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问题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我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没有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城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将长期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城镇,2011年我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仍处在高峰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196.6万人,比2010年增加2.8万人。按照我省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7万人左右计算,年经济增长预期9%左右,能提供近70万就业机会,公益性岗位开发、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以及补充自然减员等,全年能够提供大约100万个就业岗位,劳动力供求缺口仍有90万左右。在农村,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6个月以上)共计2047万人,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按照现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一产就业15.9%的比重计算,农业劳动力人数从事一产的应为630万人左右,转移出农业富余劳动力应为3300多万人,而实际转移人数只有2047万人,还有1250万人需要转移。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当前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正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是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在表现形式上,从时间上看,多集中在春节、农忙等农民工返乡时间段,但有常态化的趋势。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我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化的趋势。从人员上看,主要缺乏技能型人才,但有向普工扩大化的趋势。“招工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在增加;反映了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就业机会在增加,吸引力在增强;反映了经过多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确实在逐步减少;反映了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预期,与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不相适应;反映了农民工由于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导致务工成本增高,不愿到大城市打工。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就业服务在供求信息对接、技能培训对接、劳务合作对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二)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确定我省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10%,比去年有所下降,这对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第一,世界各国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正在显现效应,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复苏也尚未带来就业的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水平受到抑制,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会持续较长时期。这也会导致我国外需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以往水平,中长期也难获快速增长。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缓解本国就业压力,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巨大压力,将对外贸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对就业也增加较多变数。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出口大省,在未来出口不会像以前形势那么好的情况下,对沿海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就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第二,投资增长减速也将对就业带来冲击。我省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大,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率超过40%,投资的就业弹性只有0.05,低于总体的就业弹性,并且投资对就业的拉动呈逐年弱化的趋势。投资增长减速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第二产业的就业冲击比较大,包括建筑业、制造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整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内需不旺。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增加,财政金融政策做了大幅度的调整,这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些形势最终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的需求下降。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造成的“挤出效应”明显。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从长远看无疑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但是,在经历较长时期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后,我省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要走的路还很长,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在这一过程中,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我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繁荣发展服务业,实施“一蓝一黄”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这一方面会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企业,创造一批新岗位,但淘汰落后产能也会带来规模性的岗位流失,将给就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部分产业工人和外出转移就业农民工技能素质无法短期快速提高,失业调控的压力日益明显,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更加艰巨,也给目前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和技能培训模式提出了新任务。如何从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和各类群体就业,顺利度过阵痛期,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在正视压力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的不断强化,是做好就业工作最强有力的保障。省里实施的“黄、蓝”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和加快推进城镇化,将对就业保持强力拉动。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政策效力的进一步释放,就业和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我们还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有同舟共济、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就业这件“天大的事”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努力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长期稳定。

三、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十二五”时期全省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优先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就业、公平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在优、先、转、统、长五方面做文章,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优”就是着力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推进就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家庭服务业,优化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切实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规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渠道。

——“先”就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就业优先主线,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头等大事,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蓝一黄”战略,优先谋划就业工作,优先调整就业布局,优先落实就业政策,优先保证就业资金,推动就业工作优先发展。

——“转”就是加快转变就业增长方式。坚持把转变就业增长方式作为就业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切实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加强创业服务,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研究落实配套政策,规范发展非正规就业,努力促进就业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经济拉动向创业带动、由正规就业向多元就业转变。

——“统”就是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坚持统筹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统筹谋划和推进城乡各类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着力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渠道,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流动就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妇女以及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长”就是全面构建就业长效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完善就业目标任务考核机制,构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发挥市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全完善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就业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使我省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优化,构建起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全面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格局。

四、坚持科学指导就业,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当前,机构改革后的新就业管理服务体制初步建立,“大就业”格局逐步形成,全省就业工作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节点,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指导就业的意识,进一步掌握科学指导就业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科学指导就业的能力,积极作为,确保“十二五”就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工作中,要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超前谋划、科学指导上动脑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超前谋划,科学指导,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就业工作科学发展。一要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就业规划。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立足就业工作的现状特征,把握就业工作的趋势规律,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完善就业目标任务考核机制,构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主要的指标。特别是要把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体系、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能力建设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予以保证,在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二要准确把握好就业形势变化。就业工作始终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尤其是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导放大到就业领域。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健全完善信息统计、定点监测、市场分析制度,全面摸清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技能、就业期望和流动状况,重点掌握城乡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掌握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变化情况,及时总结发现带有规律性、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比如产业的同质化对就业的影响问题、部分地区行业出现的“招工荒”问题,提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三要丰富完善工作推进措施。要研究就业作为各级政府约束性指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考核奖惩。要深入基层一线,加强督导检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标准、时限、要求落实到位。要注重发现基层就业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深入挖掘提炼,采取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认真总结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要重视发挥宣传作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采取在线访谈、直播互动等多种有效形式,宣传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做法,不断扩大就业工作影响。

(二)要在求实求新、协调推进上出实招。一要务实求实。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群众期望值高,社会关注度强,容不得半点的浮躁和松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出实招,求实效。要注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每年办成办好一批实事。当前,特别要围绕就业领域中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权益维护、就业政策落实等问题,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时限,强化调度,跟踪问效,让群众得到实惠。二要积极创新。创新是我们事业的制胜法宝。要切实增强首创精神,在创新中推动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区域带动战略、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扩大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转方式、调结构相衔接,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整体工作相融合,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引领就业工作创新发展。要把工作创新与打造亮点结合起来,按照全国、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议、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暨促进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的部署要求,高点定位,创新提升,重点围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化等,确定一批亮点项目、亮点工作,瞄准一流水平,全力以赴,精心打造。三要统筹推进。要树立“大就业”工作理念,坚持一盘棋谋划、捆绑式推进,建立完善促进就业、市场建设、社会保险、职业能力建设、劳动关系调整一体联动机制,最大限度的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加快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整合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就业管理服务职能的最佳优化配置。要注重发挥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调整充实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凝聚促进就业工作的整体合力,扩大就业工作领域,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三)要在精湛精干、精细服务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学习研究。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条例,全面掌握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论断、新要求,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作为各级就业工作管理者,要主动思考,勤于思考,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深入探讨就业问题,研究就业政策,分析就业趋势,把研究就业工作与研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总结和发现就业工作的规律性特征,推动就业理论不断取得新成果,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二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明确主要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针对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围绕就业管理、服务、统计、监测、督查、考核等各个方面,精心研究,抓紧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要建立健全督查调度制度,围绕全年重点工作、主要指标,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深化精细服务。服务是就业工作的核心。要以精细化服务为主线,在去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年”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充实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触角,特别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80、90”后农民工、困难群体等各类群体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个性化服务举措,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就业服务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着力树立一批基层就业服务典型,在不同领域打造一批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提高就业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同志们,2011年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全省就业工作新局面,为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李源潮同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视

频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我们已经开展有四个月了,各地各个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比如,四川组织了16000多个调查组,对全省的186000多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山东下派了26000名干部包村当“第一书记”;贵州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分解成十项重点行动计划和 100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财政部还专门召开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的推进会。特别是全国各省(区、市)的党委书记,都亲自抓这项工作,直接下基层调研指导,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从整个面上的情况了解和刚才6个单位的发言来看,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第一阶段的工作力度大、措施实、反应好,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基层的良好氛围。现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调查摸底、分类定级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年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整改提高、晋位升级。中组部为此已经专门下发了文件,做出了部署,这里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突出抓好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这是保证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的关键,从各省上报的分类定级情况看,基层党组织较好和一般的占多数,好的和较差的都是少-1-

数。后进党组织大约占3%到7%左右,尤其是行政村的后进党组织,这是我们农村的党支部。后进党组织更加多一些,要超过7.5%,有一部分省区还超过了10%,最高的超过了15%。后进党组织虽然比例不大,但是群众对他的意见很大,整改提高的难度也大。因此,整改提高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抓好后进支部的整顿转化这个重点和难点工作,要把整顿转化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一要把整改任务具体化,要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对于管理乱、干群关系紧张的,要选派得力的工作组进驻整顿。二要把整改的问题、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增强整改的动力和压力。三要总结推广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经验,组织后进和一般的党组织对标定位,比学赶超。基层党委对下属支部整改提高的效果要进行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的结果要公示,作为晋位升级的依据。

第二,下功夫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抓好整改提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和能力。一要调整配备。对那些工作长期不负责任,群众意见大,不能胜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及时进行调整。要把责任心强、能力素质好、群众公认可度高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从上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配。第二要强化培训。中

组部已经会同有关部委,分5个批次举办了16期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培训班。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要求,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普遍培训。三要加强管理。认真落实“一定三有”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岗位职责,要加强考核监督,强化激励保障,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央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已经发文明确,关键是根据本地的特点抓好落实。一要扩大党组织覆盖面,重点是创新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党组织组建方式;二要切实加强党建工作骨干队伍的建设;三要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充分发挥行业系统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优势,建立抓党建和抓业务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

第三,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一抓到底。一抓到底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强工作落实的明确要求。抓基层组织建设更要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一是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刚才湖南介绍的层层落实书记责任,干部派到支部,书记一抓到底的做法。浙江辽宁实行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度等等,这些做法都很有成效,都很好。二是领导力量和组织资源要下基层。基层工作不能只是基层抓,基层问题要靠上下合力才能够解决,玉门建立了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江苏开展了“三解三促”的活动,陕西开展了“三问三解”的活动,宁夏开展了“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这些措施效果都很好。总之,各级领导机关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要把工作力量向基层充实,要把经费投入向基层倾斜,积极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三是各项工作要在支部落实,在支部见效。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支部有力量,党才有力量。上海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以“强组织、增活力、求实效”为目标,着力提高支部建设质量,以支部生活的有效性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不同等级支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落实整改任务,为支部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这就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各地各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很重,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完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下载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董沂峰同志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暨“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