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

时间:2019-05-14 01: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

第一篇: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

近年来,职业高中考证课在各地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很不平衡,对部分职高来说,计算机一级考核与考证(以下简称考证)课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考证课,培养什么样的信息人才,怎样考核与评价考证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中阶段考证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调呆板,课时不足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考证课,但课时极少,仅仅能对上级主管部门说“我们开了考证必修课”,没有达到规定的课时数,其它高考科目的教师抢占、挤占考证课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开出了考证课,也只是让学生练练打字,摸摸键盘而已,教学上没有新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淡化、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由于考证教学过程中的纯工具性和纯技术观的作用,使得教师在教考证课时只关注到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只看到了电脑及其网络的亮点和优势;在考证飞速发展之际,人们也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考证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在数字化乐园中,利弊得失俱存,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及浩如烟海的大量有利信息外,也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存在,有人有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地传播色{学}情文字、图片和录像,散布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言论,凶杀、迷信、病毒、计算机犯罪等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许多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在考证教育中只重视计算机的双基教育是不够的,那种只教技术不育人,或谈化德育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益利为目的,忽略信息网络负效应等种种情形,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信息素养。

3、学生考证素养参差不齐高中阶段,特别是重点高中,其生源的广泛性是学生考证素养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有的来自农材,有的来自城市,即使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初中,学生掌握考证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学生中,有的考证素质很高,有的还根本没摸过计算机,这给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划分重难点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教师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高中考证教育的目标对于我们职业的高中教育,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明确其教学目标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国家的教学方针,特提出下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考证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网页设计的能力,具备网络维护能力

3、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使用维护技能。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考证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考证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empirenews.page--]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使用考证,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三、职业高中考证课的教学策略:在考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考证课程能够顺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基于高中阶段考证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阶段考证教育的目标,我认为,考证教育要遵循以下策略:

1、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显著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最新的软硬件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在软件教学中要把握好80%与20%的关系,即在各种应用软件中,80%的人只用到软件中20%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过分地追求新、偏的功能和知识。我们的学生今后不可能全部从事IT事业,但我们的考证教育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应保证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是有用的。众所周知,越是基础的知识越 具有普遍适应性和迁移性,也越适应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考证课程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应突出基础性原则,也就是被选作学习内容的知识,应是考证学科领域中有一定稳定性的东西,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的知识,或能迁移到其它领域去的知识;在内容选择上应以信息的作用及发展、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数据的处理、基本的流程设计、信息的安全性等作为考证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主线索。当然,考证发展很快,我们在选择内容上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注重基础问题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适用于问题或新环境中去,从而获得一定的运用考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班级群体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前面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总结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根据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笔者认为,高中考证课应采取重自主、重环境、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证课上都能有所收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笔者通过提问,操作演示、当老师的助手、增强或减轻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形式,使那些信息素质较好的学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还有不足之处,需继续努力学习;使那些信息素养差的学生感到考证并不难学且一定要学好,充分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在机房,笔者找到各种相关软件放入学生计算机,收集相关资料放在服务器,在上机座位上注重各种层次的学生相互搭配,形成一个既能自学又能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互相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模仿,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去体会,利用考证独特的优势,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empirenews.page--]

3、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江{学}泽{海}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在学校,“学生不再被当作可以填满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quot;,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我们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在广泛的知识海洋中获取知识,利用知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考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实践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和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高中考证教育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必须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每节课不能安排太满,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可以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使用各种资源与软件,包括一些由教师安装的允许学生玩的游戏。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的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新发明的源泉,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考证是一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最具优势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能发挥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已达成共识,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去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彻底给学生松绑,切实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不要把学生当作破坏计算机的敌人,把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作具体的死规定。只有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学生获取结论之前,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认识材料,因为学生获取结论之前必须先获取到信息资源才能有形成问题的依据,有需认识加工的素材,学生才能进入学习。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不管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外,我们把一些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完成。如机房管理方面,当机房软硬件方面出了问题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任务交流,组织学生参加网页设计比赛,二、三维图形图画设计比赛,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

4、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让他们不要过分依赖老师和同学,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将更加加强,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教学任务更加艰巨,课堂更难控制,同时,要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控制住,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与点拨。[!--empirenews.page--]

5、注意考证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考证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校向我们走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上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渠道。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考证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这就为考证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多媒体计算机是目前创设情景的最有效的工具,结合考证课程教学的特点,积极促进考证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考证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6、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通过考证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地使用考证。考证中的软硬件技术发展很快,然而,对我们国家而言,目前还”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我们应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立志报国的思想,发奋为祖国的信息事业而学习。面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应对学生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学生不受或少受其不良影响,规范学生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四、计算机技术课程的评价 今年秋季,全国所有高中都开设了考证必修课,深圳市早在1985年就率先在中小学开设了考证课,但如何评价考证课还没有一个标准。怎样评价考证课呢?笔者认为,评价考证课应与传统学科的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考证课程的特点,应从如下几方面来评价:

1、教学目标突出,要求具体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考证课程的指导意见,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应有一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贪多求全,教学内容应具体、合理、科学,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高中学生考证课程与本专科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不同,在高中应主要教会学生使用电脑,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应把考证课定位为工具操作,工具使用课,切忌高深的理论知识讲解。

2、教学内容合理,科学考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考证课的特点决定了高中考证课应以教会学生操作为主,在教学上一定要体现学生实践性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选择引人入胜、内容灵活多样,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处理好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考证课程比其它学科教学更加灵活多样,不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可以辅以电视、录像、幻灯、课件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手段,但无论用什么形式,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考证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新知识的渗透性,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解决课本内容落后于考证发展的问题。

4、注重教师的个人能力在考证课上,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的知识领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处理突出问题的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5、注重课堂效果一堂考证课的效果主要是看教师是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是否轻松愉快,是否掌握了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与技能。[!--empirenews.page--]

6、课件制作成功,资料收集完整我们要以学生为主,改变教师角色,使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讲解员、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一个好的课件或积件,一份充实、完整的任务资料将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

五、考证的考核考试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考试设计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考核的目标是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肯定成绩,发现不足,促使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更好的教,学生更好学。考证怎样考呢? 笔者认为,考证在目前不应像传统学科那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不应采用百分制的记分方式,也不能照搬社会上各种计算机知识的考核。现阶段,社会上计算机考试名目繁多,但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用填空、选择的形式考基础知识,考打字排版、简单的表格处理、程序设计,他们把打字放在重中之重,甚至用打字速度来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这种考试不适应对学生考试,难以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很多学校甚至因此而出现了为考而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考证的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尽量把考试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任务中去,采用模块化与任务化的办法,每教完一个模块进行一次考核,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算经过一项考核。在设计课堂或课外任务时,只要给出明确的任务就行了,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考核的结果一般使用优秀、良好、一般、不及格四个标准,在考核中,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及格人数,使学生由厌考转向为爱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总之,高中阶段考证课程的教学策略与评价考核体系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完善,尽努力培养出信息素养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强、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标准规范获取和利用考证的新一代人才。

第二篇:浅谈职业高中工艺课教学论文

【摘要】阐述了职业高中工艺美术课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职业高是艺术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其社会性和应用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的课程设置安排等方面。

【关键词】工艺课;教学

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其背影下所诞生的工艺美术专业担负着双重任务,即一面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起着中学教育与高校教育的桥梁作用;另一面又直接为社会培育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艺术才能的生产者,起着学校教育社会与社会需求的协调作用。

本人在七、八年的教学中,涉及应用美术教学是近几年的事,虽说时间不长,但感触颇多。职业高中的工艺美术课堂教学应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1.正确的理论引导

工艺美术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阐述各个科研课题点的内容。但是,能让学生系统性的熟练掌握工艺美术,仅凭此教法是不够完整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显得琐碎,必定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相配合,才能完善工艺美术的教学。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的工艺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也如同其他学校一样在探讨摸索之中。特别是在选取教材方面,现行以戴伯乐老师主编的《軯案与装潢》一书为基础在《图案与装潢》一书中,综合阐述了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平面构成也纳入基础图案的范畴,将两大体系的设计有机结合。课题内容的编排也比较合理,由平面构成教学引申写生、变化、构成学习,由连续纹样的设计教学发展为装饰色彩与装饰画教学,接着又进一步发展未装潢设计,学生容易掌握老师所受的知识点,更重要的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知识的应用技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至此,我认为在职业高中的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科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会给教学带来影响。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与教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所获得的只是结构,甚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2.社会的综合教学

在通常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比较习惯于“满堂灌”,使学生养成了只知被动的记取,不爱提问和思考,这使学生的思路显得比较狭窄,缺乏想象力。从课堂教学意义上讲,我们的类容都是很据教学的知识点来安排的,传授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趋势,知识在这信息社会里从未像现在这样瞬息万变,更新快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光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待我们去探索工艺美术从实用性讲,首先是服务于社会,教育内容的最终落脚点都应指向现代化生活,它是同人类,社会产生相关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上更需要联系实际,融合专业知识和真实生活于一体,将以往呆板的课堂学转变为形象而生动艺术形式。

工艺美术的社会性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这给教学内容注入了丰富的营养,社会性的综合教学,会让学生在社会领域中汲取更广泛、更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把握自己科学的世界与人生观,促进学生进步。3.老师的教学形式

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己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学、心理学等)。同时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它们的智力,培养良好和学习方法。对于他们无论将来走上社会,还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都会给予热情的帮助。教师的教学也要紧紧跟上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多媒体”和“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及生活方式。以往的电化教学媒包括模型、投影、幻灯、教学电影、录音录像等,将逐步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所代替。应用美术如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各类信息图片资料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得到相应的补充,更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开展。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是现今我们每一个中青年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实践也已证明,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生动而形象,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4.教学的适应性

所谓教学的适应性,是指教学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注意不断更新与完善自身。工艺美术的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与教学内容及艺术表达能力外,课程的安排也很重要。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与以往相比较明显的变化,各大艺术院校在招生时,工艺美术已不是其考查的主要内容,这给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但是,作为社会需求量比较的专业来说,其还是有着比较旺盛生命力的。工艺美术包括基础图案、服装设计、环艺装潢等内容,市场需要大量具备这方面综合素质的熟练操作人才,这就要求学生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及动手能力强。这样就使我们的课程设置得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不能固守不变,以加强综合性课题的练习来适应不断产生的变化。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着,我们职业高中的工艺课程也应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把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化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化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序言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而展开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用已有的经验去发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1.问题情境的涵义

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1】。.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诱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将思路引向深处的一种优化方式。从学生解答问题的质量、速度等指标上可以清楚地“诊断”学生实际掌握水平【2】。故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问题情境的典型表现就是提问,但又与一般的提问有所不同,提问重“问”的形式,要求创设较高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因此,它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原则。2.1真实性

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问题情境越真实,学习主题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 1 容易在现实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新知识的建构与内化。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和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污水处理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化学方法及原理等。对于那些脱离了真实情境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2.1全面性

现代化学教育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化学教育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化学教育(4)。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因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只有20%的成分取决于其智力因素,80%的成分取决于其非智力和其他因素。并且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性质以及新物质的发现和制造,在这里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制造和发现新物质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物质变化和现象。这些都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2.3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5)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并能从具体示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2.4量力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所设计的问题才是推动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换言之,教师的设疑必须把握恰当的难度,过 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价值的设疑往往是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两方面的努力,最终获得圆满解决的,鉴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在充分考虑学生整体水平设疑的同时,应当适当兼顾两极学生的需要,由易到难设计问题的台阶,逐步引导他们独立地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2.5发展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得到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6)设置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2.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有价值的化学教学问题情境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中学化学改革的重要追求。2.1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有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事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介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煤气泄露引起的火灾,水质污染,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识别真假羊毛等。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和安全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习化学很有用。

【问题情境一】:铁生锈

中国网报道:2009年经过WCO各成员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每年的4月24日作为“世界腐蚀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其宗旨是唤醒政府、工业界以及我们每个人认识到腐蚀的存在,认识到每年由于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各国的GDP中平均超过3%;同时向人们指出控制和减缓腐蚀的方法。

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因腐蚀和防腐蚀所付出的代价)高达5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腐蚀带来灾难性事故,耗竭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危害地球。因此,腐蚀不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严重威胁人类家园的幸福生活和安全。

老师:金属腐蚀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近的,比如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发现家里的铁锅生锈了,还有一些不常用的铁制品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锈迹斑斑。大家想一下,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学生分析出三种情况:(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2)铁与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反应;

(3)铁与空气中的水合氧气一起发生了反应。老师:大家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老师:根据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生锈呢? „„„

3.2利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能源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如海水制盐,电解食盐水 【问题情境二】:电解食盐水

视频: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解说原理】:在这种电解槽中,用离子交换膜把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阳离子交换膜跟石棉绒膜不同,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它只让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其它离子难以透过。电解时从电解槽的下部往阳极室注入经过严格精制的 NaCl溶液,往阴极室注入水。在阳极室中cl放电,生C12,从电解槽顶部放出,同时 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流向阴极室。在阴极室H+放电,生成H2,也从电解槽顶部放出。但是剩余的 OH 由于受阳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不能移向阳极室,这样就在阴极室里逐渐富集,形成了 NaOH溶液。随着电解的进行,不断往阳极室里注入精制食盐水,以补充NaCl的消耗;不断往阴极室里注入水,以补充水的消耗和调节产品NaOH的浓度。所得的碱液从阴极室上部导出。因为阳离子交换膜能阻止Cl通过,所以阴极室生成的 NaOH溶液中含NaCl杂质很少。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产品浓度大,纯度高,而且能耗也低,所以它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氯碱的工艺。(7百度)

--+

-+【老师】:结合以前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饱和食盐水通电后,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2)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3)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转化为Cl2,逸出,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什么?(是否只有Na+?怎样证明溶液中存在NaOH ?)

(4)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电解液的碱性是电解产生的,还是原溶液具有的?(5)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贮运是应注意哪些问题?氯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一步步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了解电解的过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规律,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和讨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氯碱厂地厂址选择,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8)

3.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和作为制造新物质、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其它教学过程和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有效的多。【问题情境三】: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明确问题】盐能跟金属发生反应吗? 【收集事实】:

实验1:在两只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和铂丝,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2:将两根铜丝分别浸入盛有硝酸汞溶液和硫酸锌溶液的试管里,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9)

讨论:这两组实验分为两类,一类发生了反应即一三组;另一类没发生反应,即二四组

结论:在金属活动形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 出来。

交流与应用:能否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10)3.4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占时少,而且效益高。不仅可以是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的知识本身的静态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

【问题情境四】: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错误之柜”

1826年8月14日,法国科学院审查了巴拉尔的新发现,一种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元素,将其命名为Brmine(中文译名为溴),但在巴拉尔之前,同样的机会曾出现在化学大师李比希面前,但却被他轻易的放过了。当时,德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便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含有溴。本来李比希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住机会。为了警戒自己,李比希把那个瓶子放在一只被他称为“错误之柜”的箱子里,永远作为一种教训。

老师:(1)溴有哪些化学和物理性质呢?

(2)作为和氯同族的元素,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性呢?(3)溴该如何保存呢?

3.5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可以提高单位实践内的教学信息量,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到以多种形式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将知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 学生面前,为知识的传递增加了许多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0

【老师】:在晶体中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我们称之为晶胞,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篇:职教服装教学论文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究职教服装课改良策

内容摘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面应充分体现出以相关知识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为主线的培养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改革方面就应当突出其社会性和实践性。针对这一点,本文就我校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探索。主要包括教学理念的改革、教材课本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标准化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与企业单位的项目任务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产、学、研紧密结合,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教育、服装专业课程 引 言

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最近中央专门召开了有关职业教育的工作会议,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办好职业教育。江苏省教育厅也于二OO五年底部署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计划。这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但是摆在我们职业学校面前的事实是:市场运作快,时效性强,某些传统的工艺在逐步淘汰,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家长和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又有很高的期望值,等等。那么职业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如何进行改革?这是职教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课题。

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载体。课程改革是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面应充分体现出以相关知识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为主线的培养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改革方面就应当突出其社会性和实践性。本文所强调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主要探索我校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它主要包括教学理念的改革、教材课本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等。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标准化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与企业单位的项目任务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以期觅求课改的良方妙药。

一、关于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本文提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过程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相当。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探索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要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服装专业教学课上,应充分重视服装专业学科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特点的优势,将服装专业的有关理论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脱离实践是不行的。像我们这样的职业学校,就应当与南京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相适应,我校服装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深受企业欢迎的服装人才,培养学生成为服装设计、结构制图以及工艺制作岗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够领悟服装行业新的观念,并运用新的技术,具有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的整体意识,掌握熟练的打板技术、制作工艺技能等。就服装课程来讲,从社会形势和培养目标都要求我们要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课程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年半主要是校内的课堂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半年主要是校外的毕业实习。这样机械的分段与企业的实际联系是不够的。第一阶段在校内的课堂教学就应当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沟通,让学生认识服装行业,感受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项目任务相结合。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应能顶岗使用。这就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我们不应把实践教学仅仅理解为毕业实习阶段的生产学习,而应当给予在校内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以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学校阶段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问题就是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二、关于课程教学教材的更新

目前,许多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滞后于生产实践,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和企业的项目任务结合不足。这就带来了课程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践失衡的问题,相互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且不能组成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整体形式。如果仅仅是按照现成已有的课本去教学,那么就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服装工艺教材多半是讲授传统的工艺,但是现代的服装工艺和设备等更新较快,较为先进,不断在发展、改进。因此,必须进行教改和课改,要做到跟上实际,尽量做到实用和实践,不要闭门造车。特别是服装工艺教材,其中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因此,原有的教材内容有些已经陈旧,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不能跟上人们追求的时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固然要重视教材的某些规范内容和基础理论部分,要讲清楚教材原有的正确部分,更应当注意与现成教材不完全相同的部分,这就是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等。我们要把这些新的内容带进教材,可以以企业项目任务或实例个案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掌握。

三、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实现模块化的结合。相对独立又完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上述课程体系的建构可以具体化为学校的标准化目标的课程教学的措施。在职业学校,应当强化技能教学的统一和标准化目标的课程教

学和课程管理。而这种标准化目标的教学和管理又必须紧紧适应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所谓标准化目标课程教学,就是说在整个服装教学过程中,要有合乎规范的、统一的、标准化的基本目标。这些目标实质上就是服装专业教学的基本的、主要的教学要求,根据统一的标准(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等)制订适宜的量化的技术技能目标,再根据这样的目标进行课程的教学以及全面的考核和管理。在拟定目标的细则时,应充分注意它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应性。科学性是指整个目标体系要有科学的、规范的规定,而其中的每一 个目标均应根据培养目的和教学要求系统合理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插在教学进度中。使每一个目标都尽量能反映出服装教学的客观规律性。准确性是指所教学的每一种服装样式的产品质量都要有严格的等级标准,每一目标的内容、范围、技能标准、评分分配、操作时间均以大纲、教材特别是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定,以企业单位的实际要求而定。适应性是指每个目标对每一位服装专业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们来说,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能够认识、理解和操作执行的,并应顺理成章地接受有关部门的统一考核和检查。这样的标准化目标教学和管理,更应当与服装行业、服装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相联。具体来说,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对应企业、工厂的《任务书》或《任务单》等。学生要按照这样的《任务书》或《任务单》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的培养目标。我校的服装专业课程主要有:服装绘画技法,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制作等等。这些课程对应了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而它们都应该与企业的项目任务紧密联系。例如在我校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的标准化目标课程教学和管理方面,笔者就曾经主持过《服装专业单项结业制》的教改实验课题,并获得科技进步奖。此课题实际上就是一种目标教学和管理,是把学生两年期间应主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应会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中对于各个年段的具体要求,定时、定人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并进行达标的考核。它一共确立了十个基本技能目标,即:

1、手工针法,2、一步裙,3、女西裤,4、男西裤,5、女衬衫,6、男衬衫,7、茄克衫,8、女西装,9、男西装,10、西装马夹。这些技术技能目标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应当与服装企业的各款《工艺制单》的要求相联系相符合。课程模块的标准化目标教学和管理如果能很好地与服装企业的项目任务(特别是不断更新的项目任务)相融合相联系,就必然会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的活力,会给课改带来具体的、实质性的变化。

四、关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校的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该专业高职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重设计和制板,也包括车间以上的管理人员等。中职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是工艺员或工艺管理员,也包括营销人员等。无论培养什么人才,都应该注重实践,注重技能。实践教学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联合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出职教特色的一个方向,也是课程改革大有作为的有效途径。在课改方面,产、学、研要很好地合作和配合,就必须与有关的企业单位很好地联系和沟通。专业教师们不能只是在学校内钻研课本,还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等等,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要有亲身实践的体验,要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并且与学校的有关人员一起领取企业的《任务书》或《任务单》等。然后将企业的有关项目和任务带回到学校,带回到课堂,进行教学。学校的课改方案确定之后,应该组织有关的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回到学校再进行教改和课改等。在课改的过程中,为了尽量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校教学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还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多样办法,比如每个教学目标和模块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来负责承担。他们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既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就实现了课堂教室与企业厂房的贴近,学校老师与工人师傅的同堂,教学手段与工厂设备的配套等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此外,还有加强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等,不一而足。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方向要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明确,课程改革的计划要完善,课程改革的内容要实在,皆至关重要。以就业为导向,要落实在课改上。产、学、研要结合,企业的项目任务要放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完成后由企业来进行评判。到企业中引进项目来融进教学之中,将企业的《任务书》或《任务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以此来反映教学课程的质量与水平。也就是说,企业的项目与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改革,应该符合现代企业的进展情况。校本教材应该到社会实践中去编写,等等。凡此种种,都是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

第五篇:职业高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职教天地)

职业高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湖南省双牌县职业技术学校:邓娟

“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儿里却瞧不上。”“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职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纪宝成4月13日的振聋发聩之言道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而职业高中教育乃是职业教育中更为薄弱的环节,可以说是弱势教育。我国职高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既有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有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把职高教育从人们心目中的“底层教育”提升为“成才教育”已成为职高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高中教育存在的隐患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成才教育。但大部分人“重文凭,轻技能”,以至于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就学生入学动机而言,跟从同学而来“凑凑热闹”者有之,家长希望学校再把他们的子女“管管大”、让学校再“关”几年者有之,报考普通高中无望而不得不来的有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来读职高的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导致了学生入学后强烈的自卑感而不安于学习。

2、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认位不准,定性不清,投入不足,是职高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职业高中普遍存在资源短缺,设备陈旧,图书匮乏,实验实习基地不足适应市场,能力弱等现象,这就让职业高中陷入低水平运作的恶性循环。职业高中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如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设备达标率、图书达标率、体育馆面积达标率等)仍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更是无力实现。其次,学生就读职高或普高的选择都面临着风险,为了化解教育选择的风险,各国中等教育都建立了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目前,从横向上看,职高并没有和普通高中建立合作和沟通关系,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能转学到普通高中;从纵向上来看,虽然职高有对口升学指标,但是总体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招生仍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而非职高,职业学校的纵向衔接关系并不顺畅。每个人都有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选择一个向上继续发展的机会很小的教育机构就等于自我封顶,甚至自弃。

3、师资力量不强

文化课教师占的比例太高,具有一定职业技术素质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极为短缺。职业高中没有能力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再者,职业高中多是由薄弱学校改制而来,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教师较少,比例失衡,学历达标率较低,这些与职业高中的教学是极不适应的。职业高中教师基本没有进修培训的机会,大多数职业高中教师靠自学来勉强教授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教师从教之路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对于一些新技能掌握得比较晚,更新迟缓,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4、教学改革乏力

一是管理模式单一。多数职业高中沿袭普通中学的管理模式,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管理特点,课程设臵不合理,基础课偏多,专业课偏少;理论课偏多,实操课偏少;统编教材多,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自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二是教学模式陈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产车间去;教学评价以试卷考试为主,注重结论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不能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评。

二、职业高中发展的政策建议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为职高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大力宣传正确的成才观,纠正成才评价机制的偏差。建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淡化干部、工人身份的界限。借鉴国外的经验等。如德国拥有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学生在读完小学后,会根据父母意见及自己的成绩、潜能、个性和爱好等综合评价,分别进入职业预科学校、实科中学(新型的学校类型,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文科中学或综合学校。与中国不同,德国拥有重技术的职业教育氛围,学生不会因上职业学校抬不起头,于是很多德国学生很乐意选择职业学校。

2、完善教育体制

职业高中教育是“高投入性”的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技术人才,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高中购买相应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职业高中教育降低办学投入、提高办学质量的办学模式。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完善企业参与职业高中教育的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参与的利益。各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学校、社会“三赢”。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并不等于终结职业教育,它必须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向上发展空间。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横向上与普通学校,纵向上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沟通与衔接是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教育体制成熟、完善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须将教育体制改革提上日程,逐步加强农村职业高中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鼓励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学习,把长期的自我学习与短期的外出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其次,要为

教师进修学习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第三,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4.深化教学改革

职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材、教学计划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突破教材以系统性和知识性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以能力体系和行动导向为核心,选定教材和安排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打破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学习为中心,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教室车间化和车间教室化,以学生的“学”与“做”为中心组织和安排教学进度,构建体现职业高中教育特色并适合职业高中教育的教学模式。如可学习英国、德国的“现代学徒制”也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只有把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提上去,让更多的职高生考上好的大学,让更多的中级工进入企业,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训练的职业技能,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招生、学籍、教学、合作办学、就业等管理制度,在办学机制上,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高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的职高教育才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摆脱现有的尴尬局面,真正成为“成才教育”。

下载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谈职业高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策略问题_职教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践策略探究_职教论文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营造 “易起反应”的问题“场”激发学趣、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设计个人问题解决方案、交流合作发布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评价点拔......

    浅谈职教有机化学课程中的任务引领教学

    浅谈职教有机化学课程中的任务引领教学 摘 要:根据任务引领教学的理念,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应本着“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职教英语大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浅析

    职教英语大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浅析 【摘要】当前,我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优先分派给高等教育,而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教学资源也难以和高等教育比......

    中特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专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现代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相关政策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新农......

    浅谈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运用。职业高中作为与社会生产紧密接轨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相对低一点,但对......

    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获取符合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重要起点和基础,也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能给企业增添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标签: 教育杂谈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罗继远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 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小......

    研究分析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5篇)

    钢琴是一种普及性非常高的乐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都有专门针对钢琴开设的教学。在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中都开设了钢琴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校一般是针对职业技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