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锦旗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杭锦旗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杭锦旗委办公室 杨旭平
现代渔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特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林牧渔业企业化、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杭锦旗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稳定常规养殖品种,大力开发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水产品产量连年攀升,养殖品种不断增多,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渔业发展初具规模。杭锦旗渔业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群众的“吃鱼难”问题,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同时也成为促进杭锦旗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杭锦旗渔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筑杭锦旗渔业发展的框架,使其形成一个新的格局。
一、杭锦旗渔业发展现状
杭锦旗具有发展渔业的资源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渔业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一是水面利用率高。杭锦旗共有水面15521公顷,其中可养鱼水面11326公顷。目前,已利用水面7675公顷,其中水库255公顷,河沟5459
— 1 — 公顷,精养池塘823公顷,鱼种培育池38公顷和小水面1100公顷。二是鲜鱼产量大。池塘精养成鱼平均亩产400公斤,最高每亩产量达750公斤,7个苏木镇、管委会的鲜鱼产量连年增加,少则几千斤,多则上万斤,全旗鲜鱼产量达到1350吨,处于鄂尔多斯市先进行列。三是渔业收入增加。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2011年全旗渔业收入2700万元,渔民人均从发展渔业中获得的收入为36000元,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6陪。四是鱼种的自给能力增强。全旗鱼苗产量由2010年的157吨增加到2011年的228吨,池塘精养鱼种平均亩产400公斤,最高每亩产量达750公斤。鱼饲料大部分自给,基本形成了以马头湾、黄河古道渔业、水泉滩、华农渔场为骨干,以各小型渔场为补充的鱼苗鱼种生产供应网络。今年5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与杭锦旗水泉滩养殖基地合作共建鱼苗鱼种繁育基地390亩,以培育野生黄河鱼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了黄河鲤鱼鱼种生产能力。五是渔业品牌化发展初显成效。2003年,在成立养殖协会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管理局成功申请注册了“黄河古道鱼”商标,积极开展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已认定独贵特拉、呼和木独2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5个无公害水产品(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0.4万亩。水泉滩养殖基地、华农养殖公司正在办理品牌注册。六是渔业生产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全旗现有大型 — — 2 渔场4处,小型个体养鱼户110户。旗水产渔政监督管理站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服务全旗渔业生产。全旗共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
二、制约渔业发展的因素
杭锦旗渔业正在由粗放养殖向精养转变,由少量养殖向大量生产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养殖转变,渔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我旗渔业发展的问题。养殖环境问题。杭锦旗相当一部分的养殖池塘年久老化,再加上连年高密度养殖,以及投饵不当,饲料营养比例失调,造成残饵多,排泄物多,致使底泥增厚,大部分养殖池塘淤泥都在50厘米以上,过厚的淤泥给池塘养鱼带来了负面影响。鱼类的养殖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日趋恶化。究其原因,一是灌溉退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养殖水域,破坏了水环境。二是某些养殖方式自身污染严重,如养殖密度过高,过量投喂人工饲料,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渔药,这些都将破坏水域生态平衡,使池塘丧失自净能力。产业结构问题。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渔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矛盾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养殖技术先进,而良种、原种繁育相对落后,导致养殖品种逐年退化,从而影响生产。养殖鱼类品种混杂已经成为当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品种的优势难以发挥,亲本质量差和没有正确的掌握人工繁育技术等,造成了某些养殖品种的退化。二是产销
— 3 — 结构不合理,卖鱼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种时一哄而上,什么鱼好养都养什么鱼,大大降低了某些产品的经济效益。养殖鱼类病害频繁发生。鱼病危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危害淡水养殖对象的病害已知有200多种,我国每年因病害所造成的水产品产量损失达15%~30%,全国每年有10%~15%的淡水养殖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旗目前还处于渔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养殖模式,鱼类病害易发难治,造成经营主体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生产积极性和产业持续发展。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一些地区渔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比较重视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一些消费者也只贪图价格便宜,忽视了禁用渔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这些都导致了大量低质水产品充斥市场。缺乏科技支撑。先进的养殖技术,优良的养殖品种,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发展现代渔业的优势条件
杭锦旗拥有发展现代渔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境内有近16万亩的宜渔盐碱滩涂,为发展渔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二是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达242公里黄河流域,以及正在建设的杭锦淖尔44平方公里蓄滞洪区水利工程,为大规模发 — — 4 展现代渔业提供了有利平台;三是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我旗渔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渔业劳动者,养殖技术日渐成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渔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四是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109国道、沿黄一级公路横穿东西,110国道、215省道纵贯南北,包兰铁路、荣乌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均为产品的销售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随着我旗沿河地区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现代渔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渔业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根据发展实际,杭锦旗制定了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五年内发展现代渔业园区10万亩,到2015年全旗鲜鱼产量要达到5万吨,鱼苗、鱼种的主要品种基本实现自给,每年的鲜鱼产量要以l2000吨的发展速度递增,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扩大养殖面积,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渔政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努力构建起“健康的养殖业、活跃的流通业、繁荣的休闲渔业”的现代渔业新格局,实现渔区繁荣进步、和谐稳定。
(一)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增强渔业发展动力 杭锦旗渔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至关
— 5 — 重要,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推动渔业快速发展。一是完善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及时出台引导作用强、扶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体系。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开发、龙头企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等,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渔业经济开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渔业的贷款支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渔业发展,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三是加大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实现形式,争取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渔业领域,着力化解养殖风险,为渔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拓展空间,转变方式, 提升渔业的整体水平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养殖生产,不断扩大水产渔业养殖品种和规模。一是注重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鱼苗鱼种基地、饲料加工体系、冷藏储运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扩大、改造、发展精养池塘,— — 6 由小改大、由浅改深,提高生产能力。三是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鼓励和扶持工厂化养殖等设施渔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四是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发展附加值高的特种水产品, 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渔业;通过革新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推广养殖新模式,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渔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渔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活跃流通,拓展市场,延伸渔业产业链 发展与渔业增长相适应的水产品流通业,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二是转化经营机制,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切实转变观念,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渔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以食品带动养殖、增加经济效益的经营目的,努力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经营机制;同时要逐步建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零星销售相配套的市场体系。注重创立名牌产品,提高知名度,积极开拓旗外鱼市,力争打入外地市场。三是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7 —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渔业。随着杭锦旗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将掀起休闲渔业、观光渔业的发展热潮。休闲渔业投入比较少,见效快,有利于促进渔区、渔村环境的整治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繁荣渔区经济,开展城乡交流,扩展劳动就业容量,增加农牧民收入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杭锦旗未来的渔业发展中,休闲渔业显然是一项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前途诱人的新型产业;四是要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生产资料等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
(四)提升技术,强化服务,提高渔业发展后劲 积极引导、支持渔民和各类渔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设施渔业,加强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注重成果转化,增强渔业科技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素质。一是提升渔业组织化程度。支持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其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培育起运营规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提高渔业科技含量。要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重点 — — 8 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强化科技对渔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加大渔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农牧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等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与渔业生产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渔业科技示范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生产方向。三是适应现代渔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努力构建渔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涉渔企业等参与渔业人力资源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牧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技能素质,可在农牧民中选择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热心于渔业年轻人到渔业职业学校,实行半年或一年时间的系统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当地的水产科技带头人。
(五)加强管理,规范经营,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坚持走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产业道路,不断完善以《渔业法》为基础的渔业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渔业监管建设,促进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拓渔业执法新局面。一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渔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二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
— 9 — 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统筹推进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重视渔业水质监测,主动与环保部门配合,加强对渔业水域污染的管理,根据《渔业法》有关规定,加强渔业水质监测和管理,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渔业环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 10 —
第二篇:MSC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调研人: 张青、唐怡聪
完成时间: 2013.08.24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目录 调研概述...............................................................................................................................1
1.1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 1.2 MSC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的重要性.....................................................................1
1.2.1 研究背景..........................................................................................................1 1.2.2 现状和问题......................................................................................................2 1.2.3 重要意义..........................................................................................................2 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3
2.1 MSC认证目标及原则................................................................................................3 2.2 MSC认证分类............................................................................................................4 2.3 MSC认证评价模式和程序........................................................................................5
2.3.1 渔场认证要求..................................................................................................6 2.3.2 产销监管链要求..............................................................................................6 2.3.3 认证范围的扩展..............................................................................................7 2.4 MSC认证机构............................................................................................................7 2.5 MSC认证费用............................................................................................................8 2.6 MSC认证有效期........................................................................................................9 3 调研总结...........................................................................................................................10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调研概述
1.1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国际上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发展、维持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动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系统中全体人员积极参与、收入的公平分配与人和自然的协作。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渔业科技、渔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运行,生态
渔业是渔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从改善渔业生态环境着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鱼类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的过程,一个鱼类生物工程建设过程。
1.2 MSC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的重要性 1.2.1 研究背景
纵观全球渔业发展,目前有4000多万人从事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鱼类是含有丰富蛋白质、重要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来源。随着世界渔业总产量稳步持续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渔业总产量1970年为6200多万吨,1990年为9800万吨,2004年达1.405亿吨。2004年比1970年增长1.25倍。2004年世界人均鱼品供应量约14千克,中国人均达29千克。鱼类食品增加,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健康长寿都有一定作用。
当前在欧美国家,环保组织和生产企业并不完全是战场上的对手,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伙伴。环保组织能够实际参与到捕捞配额的管理中,通过影响政策制定和影响零售商来对生产企业形成约束。中国企业要想成功竞拍到国外捕捞许
第1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可,亦必须符合其定下的各类环境友好准则。1.2.2 现状和问题
现如今,全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项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度捕捞问题,过度捕捞已成为全球性紧迫的环境问题。例如东北地区15种名贵经济种群,在捕捞群体中体长体重明显出现个体小型化趋势,年龄组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生殖力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主要经济种群数目明显减少,15种名贵经济种群中有8中已处于濒危状态。其次非法捕鱼、无报告捕捞、无限制捕捞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渔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障碍。由于渔业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需要满足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再次,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整体生态圈,造成了更广泛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威胁重点鱼类种群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和完整性。1.2.3 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海洋经营者,消费者对过量捕捞及其环境后果日益关注。因此,通过设立统一的指导标准,建立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模式迫在眉睫。MSC(海洋管理委员会)通过设计MSC标准及MSC环保标志,消费者选择可完全追溯的海鲜产品,该产品均经过独立的生态可持续评估和认证。环保标志让消费者确信,该产品为牵涉过量捕捞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第2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
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水产品认证是一项已被认可的针对海洋渔业以及加工水产品的良好管理的渔业及渔业产品供应链认证项目。其由大型食品及消费品生产企业联合利华(Unilever)和国际自然保护团体--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WWF)共同创办于1997年,并在1999年独立,于2000年3月1日正式成立。
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总部在英国伦敦。海洋管理委员会世界各地的工作组筹备定义“可持续的,良好管理的”水产业标准,在经过300多次的协商,制定了“不过量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的标准。若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只能在可恢复渔业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捕捞,在维持渔场所在海域的生态多样性及繁殖能力的条件下可进行捕捞”等原则和标准。MSC标准全称为《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可持续渔业原则与标准》,是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多样性平衡的水产业准则,得到了大多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国际上很多零售商、制造商以及食品服务运营机构都在推行MSC项目,并承诺采购和销售通过MSC认证的水产品。2.1 MSC认证目标及原则
海洋管理委员会通过制定保护环境和生态,维护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标准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渔业认证项目认可和奖励可持续渔业的良好发展为世界海洋的健康提供支持。并且影响购买海洋产品的人群,而且通过与他们合同,促进渔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满足以下三大原则:
不能过度捕捞,并且捕捞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第3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水产业的经营应遵循保证维护渔业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生态物种多样性(包括生长环境,多物种相互生存)
水产渔业遵循有效的管理系统原则,遵守相应的地方、国家及国际法律和标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其关注重点在:
保护世界未来渔业供应,和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水产业
和各个利益方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水产捕捞者,零售商,消费者以及资源保护者;
在产品标签上以明确的标志说明:捕捞来源于良好的海洋环境;此产品可持续捕捞。
2.2 MSC认证分类
MSC认证主要保持世界渔业资料的可持续性,并逐步建立渔业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既定目标,MSC认证分为: 1)渔场认证(Fishery certification)
渔场符合“可持续的,良好管理的”水产业环保标准,以促进负责任捕鱼。通过认证的渔场为可持续和管理良好的渔场,认证标准为:MSC Fishery Standard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见附件)。其主要建立了针对渔业的环保要求,共分为3大原则,23条标准。
2)产销监管链的认证(Chain of custody certification)
对于捕渔业以及加工流通阶段管理(COC)的认证,是由MSC所认定的机构根据MSC的标准进行的。水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水产品从原产海洋区域的鱼类及其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进行认证。由于水产品
第4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从原产海洋区域的鱼类到产品再到达最终消费者手 中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链,所以水产品认证又称为产销监管链认证,认证标准为:MSC Chain of Custody Standard和针对供应链条上不同企业的附件标准(见附件)。其主要建立了在销售获得认证渔场的鱼产品时,整个销售链条上应该满足的条件,以使供应链可追溯,能够持续发展。
以上两类认证也是海洋管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此外该机构还从事于MSC认证标签的许可及使用监督工作,其原则为:
MSC供应链认证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水产品,并且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才能在销售中使用MSC标志
经认证的符合条件的的水产品带有MSC标志,它表示:“该产品来源自符合国际海洋理事会(MSC)的环境标准的海域,并且符合良好管理和可持续捕捞的要求”
该标志和要求适用于产品以及其供应链体系
2.3 MSC认证评价模式和程序
MSC认证流程如下:
1.客户建立MSC认证体系,并寻求MSC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2.认证机构针对客户实际情况,安排审核,首先开展预评估; 3.审核组根据预评估结果撰写预评估报告;
4.认证机构审定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开展主评估。若审定结果为不通过,则需从新对客户进行预评估以验证MSC体系建立情况,若审定结果合格,则
5.认证机构策划主评估审核计划,并组建审核组,使用绩效指标及评分系统表格,参照MSC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核;
第5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6.主评估完成后撰写审核报告初稿; 7.将审核报告初稿进行同行评审和客户确认; 8.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审核报告终稿;
9.利益相关方针对报告可以提出异议情况,认证机构根据上述所有情形做出认证决定。若认证决定为通过,则申请方需继续开展内部审核和监测;若认证决定为不通过,则客户需从新申请该认证;
10.获得认证通过的客户进行产销监管链认证;
11.若客户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则可以加贴MSC环保标志;
由于MSC认证分为渔场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对具体认证又有其它要求: 2.3.1 渔场认证要求
对于水产企业,若想获得MSC认证,首先要找到MSC的原料。
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追溯/标识/隔离体系,能够完成从原料的接收、储存、加工到成品的发运各个环节均得以实现。
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注明原料的来源、企业信息的详细内容,并商定费用。最后与认证机构商定审核时间。
如果您的产品是以鱼为主要原料,并且该鱼种有MSC原料,即可进行认证。
2.3.2 产销监管链要求
在MSC监管链中需进行认证的各个参与方及在全链中的位臵如下:
已认证的水产品原料-供应方 已认证的水产品原料-贸易公司
第6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已认证的水产品原料-贸易公司
2.3.3 认证范围的扩展
如果一个获得认证的客户期望扩展其认证的范围,认证机构决定其同一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增加的场所、产品类型和/或新种类及对MSC监管链标准的符合性的维持。认证机构完成所有信息的评审并决定是否需要在监管链认证修改以前增加现场审核。如果无需增加现场审核,认证机构需要做出判断记录。现场审核需要按照初次审核的程序执行。认证机构应在MSC数据库中升级客户的认证范围并在必要时,10日内颁发一份新的范围目录。认证机构只有当其产品在MSC网站出现以后才能通知客户进行其证书新增MSC产品的标识和贸易,提供给客户商标许可协议。2.4 MSC认证机构
MSC的认证机构是通过独立认可机构ASI进行,ASI是可持续标准体系的国际领军认可机构。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23家认证机构通过ASI认可,能够依据MSC标准开展认证活动。在中国,MSC仍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13年8月,在中国有224家企业通过了MSC产销监管链认证(COC),但还没有渔场通过捕捞认证。而能够在中国合法进行MSC认证只有两家认证公司。
获得ASI认可开展MSC认证的认证机构名录
序号 1 2 3 4
认证机构名称
AGRIZERT Zertifizierungsgesellschaft GmbH(AGZ)
AMIT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 Co., Ltd.(AIEC)ARS PROBATA GmbH(ARS PROBATA)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 Holding SAS(BVC)
第7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ontrol Union Certifications B.V.(CU)Control Union Peru SAC(CUP)Dansk Institut for Certificering(DIC)Det Norske Veritas Certification AS(DNV)Food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FCI)Institute for Marketecology(IMO)Intertek Moody Marine(IMM)ISACert B.V.(ISACert)Kiwa Sverige AB(KIWA)
Lloyd’s Register Quality Assurance GmbH(LRQA)MacAlister Elliott & Partners Ltd.(MEP)MRAG Americas, Inc(MRAG)
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Agropecuaria(OIA)q.inspecta GmbH(q.inspecta)SAI Global(SAI)SCS Global Services(SCS)SGS Nederland BV(SGS)TÜV Nord Cert GmbH(TN Cert)Vottunarstofan Tún EHF(V Tun)
2.5 MSC认证费用
MSC评估、审核费用是根据申请方经营的复杂性及认证机构的审核员费用支出而定。认证机构会对审核用时及费用做出估算,但申请方审核准备得愈充分,审核速度将愈快。
就单个地点而言,认证机构约需在申请方场所花费一天时间
就团体认证而言,取决于申请方活动及地理位臵,认证机构将在总部花费
一、两天时间,并在个体地点花费数小时。总部(或主要地点)将一直是审核对
第8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象,但并非所有地点均需接受审核。认证机构将根据不同资料确定待审核的地点数量。审核场所数量的确定将不会超过地点总数的平方根。
此外,MSC不收取任何评估费或认证费,亦不负责检查认证申请方与认证机构达成的合同,审核费用由认证机构收取。然而,若申请方通过认证后,计划在海鲜产品上使用MSC环保标志,则需要向MSC支付年费,具体缴费比例见下表:
MSC环保标志使用费
所销售或购买的贴有MSC标志的鱼的价值
0-$200,000 $200,000-$500,000 >$500,000
年费 $250 $1,000 $2,000
按量权利金 0.5% 0.5% 0.5%
样本总值
2.6 MSC认证有效期
MSC认证的有效期为5年,如果客户希望继续保持MSC认证资质,则在一个认证周期(5年)结束之前,需要进行一次完整的再评估程序。获得通过后才能够继续保持该认证资质。在认证周期中,需要进行审核,以保持认证资质。
第9页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调研总结
MSC认证主要针对渔场以及生产,制作,销售鱼产品的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进行认证,包括终端零售商和餐厅。其目的是使通过认证的渔场为可持续和管理良好的渔场。水产品从原产海洋区域的鱼类及其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可追溯。
MSC认证与现在接触并开展的国际认证(SAN,FSC)十分类似,具体如下:
认证标准都是围绕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核心建立;
认证模式都是先对原料产地产品进行认证,再对产品从生产到递送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条进行认证;
认证步骤都为预评估,主评估,审核报告同行评审,企业确认,利益相关方建议等步骤;
认证周期为5年,其中每年都需要进行审核以保持资质。并且在5年认证周期后,需开展新一轮的认证审核。
认证费用都分为审核费用,标志使用费用。
第10页
第三篇:我国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之研究
我国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之研究
渔业环境既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载体,同时又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状况及其变化对渔业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渔业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和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严重地制约着渔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渔业环境的科学研究,建立起完善的渔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防治渔业环境污染,改善渔业生物资源的养护载体,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性约束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条件。我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良好,但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依然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海洋天然重要渔业水域仍然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
无机氮污染以东海区和黄渤海区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和铜的污染以东海区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石油类的污染以东海区和南海区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二)水产养殖业自身发展导致环境污染
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养殖面积与产量,缺乏科学的论证和海域功能区划,形成了大面积、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格局,加之养殖区域排灌水设置不合理,给水域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另外,我国水产养殖的高施肥、高投饵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致使病原生物四处蔓延。
(三)水域开发利用不合理,近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近年来,沿海地区随着海岸带、浅海和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盲目地进行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
二、我国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的特性使人们相信不管有没有贡献都会从公共物品中得到益处,而不愿意自动付款。正因为如此,微观主体也就没有动力生产和销售这类物品或服务。因此,市场不会供应这类物品或服务;如果供应,也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事实为政府介入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由于“免费搭乘”问题的存在,更需要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
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且是天然生成的,缺乏明确的产权主体,人们可以自由取用甚任意破坏而不付分文(即不计成本)。这样必然导致所有的人无节制地争夺有限的渔业资源,“免费搭乘”成为必然,以致使海洋成为“公共牧地”。根据科斯的社会成本观点,用经济手段遏制资源环境问题由此产生。
(二)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微观主体对渔业资源环境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使资源减少、甚至带来环境污染,即产生负外部性,从而构成一定的社会成本和代价,而这种社会成本和代价是在市场体系之外发生的,市场机制
无法对此发挥作用——即产品的真实价格不包括因生态失衡和渔业资源减少而带来的社会成本。
负外部性作为市场体系产生的一种外部不经济现象,它不可能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自动地加以解决,而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干预时应利用市场机制即经济利益的减少引导人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政府可以征收入渔费、生态补偿费、渔业环境保护税等形式,把被忽略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内在化”,提高微观主体的生产成本,促使人们改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减少生态失衡、污染环境的渔业生产技术开发,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渔业经济。
三、我国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适度增加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渔业的共同生产条件
1、加强渔港建设。认真总结渔港建设议案实施经验,在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国家一级渔港、省区域性渔港,形成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渔区城镇化、临港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2、推进沿海地区城镇化建设。把沿海的海洋开发卫星镇、渔业特色专业镇建成经济实力较强、城镇设施完善、文化教育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并把国家级渔港、省区域性渔港和重点渔港所在镇纳入中心镇建设。
(二)尽快建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和渔业环境监测网络
针对我国水域环境质量检测体系和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机构不健全的问题,财政应为渔业资源评估和渔业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物质基础,以便使政府获得渔业资源与环境必要的准确的信息,从而为排污收费制度、捕捞配额制度、养殖证制度、人工放流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渔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准确评估重点海域的海洋环境容量。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强化陆源污染控制,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港口的环境管理。
(三)加快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建设
各渔区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采取水域污染与生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和发展生态养殖等措施,强化水域生态保护管理,逐步减少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灾害对水域生态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同时,积极采取各种生物、工程和技术措施,对已遭到破坏的水域生态进行修复,重建水域生态平衡。
(四)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保障体系,建立海洋综合开发的法制秧序
1、修订完善相关立法。制定海域使用管理、无居民海岛及周边海域开发与保护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工鱼礁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岸带管理等地方性海洋法规和规章,把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2、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虽然我国制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还有相当多的干部和渔民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应该加强海洋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和企业单位深入理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自觉执行有关规定,共同维护好渔业生态环境。
第四篇: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
国外及我国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要】 介绍了休闲渔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资源破坏等突出问题,论述了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以提供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借鉴
关键词:休闲渔业 可持续发展 管理
引言: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ies or Recreational fisheries)是指以各种渔业资源(包括渔业设备,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和渔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渔业资源)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目的,以休闲活动为表现形式,将现代渔业生产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行业。传统渔业概念是指从事水域生物资源的捕捞、繁育和生产加工等的各种行业,主要包括水产品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业等。休闲渔业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是对传统渔业概念的延伸和拓展,休闲渔业扩大了渔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使渔业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发展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休闲渔业也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60 年代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地区以来,休闲渔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主要的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等)。比如,美国2001 年休闲渔业的直接消费达415 亿美元,直接及间接经济总效益达1 160 亿美元,创造了106.8万个工作机会和创造了73 亿美元税收,参与各种休闲渔业活动的总人数达4 430 万人次,占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日本则有世界“钓鱼王国”之称,有3 700 多万钓鱼爱好者,约占其总人口的30%左右。而澳大利亚2003 年用在钓鱼活动中的总消费达18 亿澳元。在观赏鱼方面,目前全球观赏鱼年贸易额达50~60 亿美元。世界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渔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近海和淡水水域,这些区域是鱼类多个生命阶段和活动(如产卵、摄食、洄游等)的重要栖息地。休闲渔业活动比传统渔业涉及更多的人类活动,因此也更易造成对渔业生境的污染和破坏。比如对休闲区域的选址不当造成湿地、江河、海滩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人工修筑的坝、堰、人工湖等阻挡了鱼类的洄游路径;对休闲渔业项目设计不当,在游客游玩、观光、餐饮和休憩过程
中产生的废水污水未经科学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渔业水体中,造成重金属、有机物等渔业水质指标超标,以及人们丢弃的食品包装、废弃垃圾、鱼钩鱼线等,使渔业生境受到严重危害。另外,由于很多休闲渔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假期和周末,导致这些时段入渔人数过多,海滩或湖边人口密度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过大,也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1.2 渔业资源破坏
休闲渔业管理不善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也会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目前国际上一些地区的休闲渔业已经超过商业捕捞,对有限的渔业资源形成很大的压力,比如,在美国,休闲渔业涉及很多已经被过度捕捞的鱼种,如鲑鱼,菖鲉等。在澳大利亚的许多河口,鲷和对虾的休闲渔业产量已超过商业捕捞量的许多倍。在韩国西归浦地区,由于不加限制的海钓,造成原来的海钓天堂资源严重枯竭。另外,如果单方面控制渔获物而不控制入渔人数,因为对渔获物大小、数量的限制,会导致入渔者将钓上的鱼扔掉或放生,使鱼类的死亡率和亚死亡率上升,休闲渔业还造成鱼类体长和年龄结构的降低。因此,需要对休闲渔业的入渔人数、渔获品种、数量、入渔时间、区域、渔具渔法等加以限制和规范。
1.3 外来物种入侵
休闲渔业活动涉及到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外来物种会在这些活动中发生迁移,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这方面有许多教训发生过,如福寿螺、凤眼莲等外来物种的泛滥曾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2.1 保护和恢复休闲鱼种栖息地
美国海洋渔业局依据1996 年的麦格钠森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有关规定,制订和实施区域性重要鱼类栖息地(EssentialFish Habitat,EFH)法规,来保护和恢复鱼类栖息地。此外,从联邦到各州都制订了许多渔业法律法规来规范休闲渔业活动,包括游钓许可证制度等。另外,美国还特别注意人工鱼礁投放和休闲渔业活动的结合,迄今已经建设了几百万处人工鱼礁。澳大利亚也实施休闲渔业的许可证制度,为钓鱼者提供往返交通的游船也需要有许可证,以对游船
总量加以控制。澳大利亚还将这些许可证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恢复,如投放人工
鱼礁,移动坝、堰等障碍物,建造鱼梯以及恢复湿地、红树林和盐沼等。日本由国家立法实施游钓准入制度,并对游钓船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建造人工渔场,改善渔村渔港环境,完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对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根本上限制传统的底拖网作业。
2.2 资源保护
通过对休闲渔业的入渔人数、渔获品种、数量、入渔时间、区域、渔具渔法等加以限制和规范来实现资源保护。
2.2.1 入渔人数管理:各国一般采取有偿许可证制度,通过许可证来控制入渔人数。美国在公共水域钓鱼的人都要申请钓鱼证,通常价格与证件有效期长短成正比。美国各州都有不同收费标准的钓鱼许可证,如得州的海钓许可证是20 美元/ 年。澳大利亚的钓鱼许可证价格则是25 澳元/ 年。
2.2.2 渔获品种和数量管理:美国对垂钓者每次允许垂钓的鱼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具体的规定。如科罗拉多州渔业局规定垂钓者一天至多只能钓二尾鳟鱼,而且尺寸不得小于16 英吋。有的种类还详细规定了可以垂钓的鱼类细目,例如,马林鱼只可以垂钓蓝色和白色两种。人们在钓鱼之前都要先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鱼。一般在办理钓鱼证之前发放的小册子上都有如何识别鱼种类的指南。纽约州规定垂钓者每次最多可以带走25 kg 和5 尾以内的渔获物。澳大利亚在39 种可允许钓获的海水鱼中,数量限制从2 尾到20 尾。淡水鱼类中,10 种鱼类品种和2 种无脊椎动物有数量限制。
2.2.3 入渔时间和区域管理:美国通常对于水域内的所
有鱼类设定一个最短的共同禁期,或针对某一特别的鱼种设定禁渔期。例如在加州,规定11 月15 日至次年的2 月14日为鲑鱼禁钓期。禁渔期通常定在鱼类的繁殖季节,目的是使鱼类在生殖季不受干扰。在这段期间,除了因为人工繁殖的目的必须捕捉种鱼之外,通常不允许捕捉鱼类。禁渔期不但可以保护鱼类繁殖,也可保护附近植物的生长,以及水鸟的栖息。同样是在加州,2007 年起在中部海岸设立禁渔区,禁止捕鱼和垂钓活动,以保护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禁渔区从圣芭芭拉市延伸到旧金山南部的半月湾,面积约518平方公里。加州政府还将视情况在该州北部和南部海岸设立禁渔区。澳大利亚设定了许多实行永久性或季节性的禁渔区,如沿着海岸线的一些代表性的海洋公园和保护鱼类产卵及洄游所
划定的海洋保护区。
2.2.4 渔具渔法限制:各国一般都禁止使用不合适的渔具,如电击、毒药、炸药或是其他危害性较强的网具或渔法。澳大利亚规定在海水鱼的游钓中,最多使用4 根线和每条线最多安装3 个/ 组钓钩。在淡水鱼的游钓上规定更为严格。
2.2.5 增殖放流:美国对一些优质鱼类品种进行增殖
放流,如在西海岸进行鲑鱼人工孵化放流,在内陆则以人工繁殖条鲈和虹鳟鱼苗向湖内放流。
2.3 休闲渔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的数据收集和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在1979 年就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规划,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来反映休闲渔业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从当年开始,美国每年都要开展全国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调查(MRFSS)工作,调查数据用于提供可靠的数据库,从美国海洋渔业局网站可以自由查询所需的资料,并取得常见休闲渔业鱼种的渔获量与努力量的估计值。澳大利亚也定期对沿海中上层鱼类资源和淡水水域涉及钓鱼活动等的河流河水库等进行大规模资源调查和渔获监测,为休闲渔业的管理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
我国是渔业生产和贸易大国,渔业资源蕴藏量和鱼类种质资源丰富,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开发潜力都很大,海岸线绵长,江河、湖泊、池塘河和水库面积广阔,具备发展休闲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2000 年农业部做出了关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的部署,“渔业发展相适应的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鼓励、引导发展休闲渔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把渔业资源增值与休闲渔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从上世纪80 年代游钓业兴起开始,20 多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比如:如何合理使用休闲鱼种,保护鱼类资源以维持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如何保护和恢复鱼类生境,控制污染物排放;如何防止外来物种侵害;等等。世界上一些主要渔业国家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和管理上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促进我国休闲渔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休闲渔业立法工作
法制建设是保护渔业环境和资源、管理休闲渔业的重要手段,对休闲渔业的管理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政府部门应根据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在已有对渔业的管理法律法规如《渔业法》、《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等,以及各地区制订的一些专门针对休闲渔业的地方性法规(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等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工作。法律条文不仅要定性,还要定量,增加诸如休闲渔业配额,个人渔获配额(ICQ),入渔人数等量化指标。
3.2 加强对休闲渔业的监督管理
对休闲渔业项目的要规范审批手续,即要控制数量,又要控制质量,休闲渔业项目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条件,严格限制发展小规模和粗放式休闲渔业项目,禁止发展对环境和资源有严重破坏的项目。对休闲渔船要落实安全航行、作业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技术条件。政府部门也定期对已有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3.3 建立休闲渔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和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科学管理休闲渔业的的基础和保障。我国休闲渔业信息系统可包括以下一些功能模块:
3.3.1 信息收集模块。包括休闲渔业资源、入渔人数、渔获物和收入的数据信息,并形成数据库。
3.3.2 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系统、行业管理系统、统计报告系统。主要负责休闲渔业的管理。
3.3.3 商务系统。提供休闲渔业公共商务信息。
3.3.4 科研系统。包括政策分析和技术开发等系统。基于可持续渔业理念的休闲渔业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休闲鱼种资源量和其栖息地,使原本日趋衰退的渔业资源得到恢复,确保休闲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借鉴和学习国外的这些管理措施,对我国的休闲渔业管理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将更好的促进我国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 兴.休闲渔业将发展成一种新型渔业[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
(10):31.[2]刘 康.美国休闲渔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渔业济,2003,(4):47-48.[3]孙吉亭,R.J.Morrison,R.J.West.从世界休闲渔业出现的问题看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5,(1):50-51.[4]陈思行.美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J].北京水产,2005,(1):4-7.[5]刘雅丹.澳大利亚休闲渔业概况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水产,2006,(3):78-80.[6]勾维民.休闲渔业特征、发展动因、开发优势和产品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8(2):196-198.[7]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第五篇:杭锦旗简介
杭锦旗基本情况
杭锦旗位于黄河“几”字湾南岸,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全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下辖5镇1苏木,总人口14.6万,其中蒙古族2.7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01年被列为国家新一轮重点扶持贫困旗。
杭锦旗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包兰铁路、110国道、丹拉高速、109国道、荣乌高速纵贯东西;境内六条干线公路黑色化通车里程达929公里;随着沿黄高速、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公路大桥和乌拉山至锡尼镇铁路的建设,以北线沿黄高速、南线荣乌高速、南北通道S215公路为支撑的“工字型”高等级公路网络和“一横一纵”铁路网络正在形成。全旗现有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5个,35千伏变电站10个,供电能力达到54万千瓦,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旗。
杭锦旗资源富集,发展前景广阔。土地资源:有耕地100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可利用草牧场1905.2万亩。“西北沟”甘草畅销世界。农畜产品资源:粮食年产量6亿斤;牲畜总头数达230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其中杭锦白绒山羊绒质优、产量高,堪称“纤维宝石”。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万吨、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万吨、芒硝储量5000万吨,是无机化工的主要原料;杭锦2#土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为国内外少见的非金属粘土矿,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环保、催化等方面;境内有煤面积8155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43亿吨,其中塔然高勒矿区已取得探矿权68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亿吨。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为2.7亿立方米,境内有黄河、摩林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南岸自流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年农业用水4.1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年臵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探明的储量500亿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组成部分,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工业园区,年供气能力15亿立方米。旅游资源:有菩提济度寺、朔方郡古城遗址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有黄河、草原、沙漠、七
星湖、摩林河温泉、夜鸣沙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这里曾为历代“骑射之地、游牧之所”,孕育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流传在沿河地区的“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宫廷赞歌,被称为研究蒙古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洛柴登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草原瑰宝”的国家一级文物鹰顶金冠饰出土于我旗;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分别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古如歌文化之乡”、“骆驼文化之乡”。
近年来,杭锦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及旗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这一主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地区经济总体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开创了杭锦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全面推进富民强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攻坚时期。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为主线,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奋力开创全旗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依托资源,强力推进资源型产业升级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煤炭、盐碱硝、天然气、高岭土、新能源、水等资源组合优势,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推进大型煤炭开采项目的建设,新开工建设两个1000万吨级煤矿,使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全面构筑和建设新型无机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使无机盐化工产能达到100万吨。大力支持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使LNG产能达到100万吨。不断创造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的各种条件,使新能源发电达到100万千瓦。高度重视高岭土、杭锦二号土的开发利用,实现高岭土、杭锦二号土开发利用的全面突破。全面掌握和控制水资源,实现可利用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延长资源,强力推进资源转化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构筑和建设延长煤炭资源的转化项目,高度重视煤炭转化科技进步,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煤炭转化产业政策,攻艰克难继续推进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
五”末,形成300万千瓦煤电生产能力,建成自治区西部生态低碳循环发展的千万吨级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园区。
三是要超越资源,强力推进高科技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好资源配臵政策,不断构筑和建设高科技非煤产业,首先要确保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光源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开发及通用航空、轻型飞机制造产业项目全面落地建设,形成生产规模。其次要继续研究和规划高科技非煤产业项目,新开工建设两个非煤高科技产业链项目。新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带来的技术、人才、管理将不断拓展新的产业,最终将摆脱资源的羁绊。
四是要集中布局,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园区化发展。按照项目产品相互支撑、公用辅助全面配套、物流传输安全便捷、环境保护措施完善、管理服务规范周到“五个一体化”要求的理念,建成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塔然高勒煤电工业园区、新能源发电园区和三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盐海子新型无机盐化工循环产业园。形成大项目强旗、中小项目富民的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格局。
五是要低碳循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坚决走循环发展之路,全面构筑全社会大循环经济体系、工业园区中循环产业布局、企业内部小循环产品工艺流程,认真分析研究产业的关联度,按照上下游产品有序联结、上游产品变下游产品的原料和上游“三废”变下游产品原料、不断延长产业链的原则布局项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和装备的推广,不断提高水处理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中水回用效率,构筑和引进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项目,大力发展碳汇林进行碳交易。
六是要超越自我,强力推进区域竞争合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强化世界眼光,把杭锦旗放到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大环境中去谋划发展、寻求发展。摆脱县域经济理念,树立区域化发展理念。在自然资源利用上不仅要利用好当地自然资源,充分利周边地区资源及外省区和国外资源,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更要充分利用好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资源。重点抓住国家支持自治区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自治区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推动区域资源互补,产业互补和要素互补,加快与周边地区发展要素流动,在融入区域发展中加快自身发展。
七是要强化基础,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紧紧围绕我旗“十二五”
产业规划布局,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根本,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围绕工业园区、城镇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代农牧业、生态建设保护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加强服务全旗科学发展的水、电、路、讯建设。全面建成北部沿黄一级公路、南部荣乌高速公路和S215高等级公路的“工字型”现代公路网络,以贯穿北部沿河的巴拉贡至独贵塔拉铁路线和连接南北的乌拉山至锡尼铁路线为主、客货运相结合的“一横一纵”铁路路网框架和杭锦机场,积极融入呼包鄂交通大格局,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以蓄滞洪区建设为载体的黄河工业供水工程、以阿日善水系为依托的城市生活供水工程和黄河南岸灌区节水改造与排水配套工程建设;完善旗域内电网布局,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和重点园区输变电工程。要转变生态和林业发展方式,生态和林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要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以开发为主。要做到小开发大保护、小破坏大建设。要使生态建设由低投入、低水平、低效益向高投入、高水平、高效益转变;投入要由依靠国家项目为主向依靠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转变;实施区域要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要重点完成主要通道、城镇、园区、基地等重要区域的生态建设,以发展林沙产业拓展生态建设新空间,建设沿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建成环锡尼镇生态经济圈,构筑全旗基础建设新优势。
八是要围绕“两转十化”,强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农牧业优化开发区彻底转变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彻底转变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全面推进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经营企业化、作业机械化、建设设施化、销售品牌化、生活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就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使“两转十化”成为优化开发区农牧民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在农牧业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全面推行“两转移五转变”,即:畜牧业的重点向优化开发区转移,人口向现代农牧业集中地及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畜种结构由小畜为主向大畜和禽类养殖业转变,种植结构由粮食为主向生态林、能源林、经济林和优质牧草转变,草原利用方式由自然放养向建设草原科学利用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单干向企业化和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转变,人口居住由大分散向小集中转变。
九是要产业支撑,强力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城镇体系要与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统一,城镇发展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推进,城镇功能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城镇建设要坚持现代风格、地区特点、民族特色相结合,城镇规划要坚持长远控制和近期开发相结合,坚决防止城镇规划建设上的短期行为。要全面提高经营城市能力,把未来的投资效益转变为现实的投资行为,把未来的投资效益转化为现实的政府融资能力。正确处理好经营城市企业投资与政府投资效益的合理分配,实现政府和企业及居民多赢。
十是要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医院和教育“三名”工程建设。全面转变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各项社会事业的要求,重点突破,把事关我旗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医疗、教育事业突出发展好。要把我旗在历史上的先进、开放、包容、进取的优秀文化传承好、塑造好、创新好、发展好,使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的先进文化相结合,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建设新型杭锦营造环境、增加动力、激发活力。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长远利益的角度和人的全面、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卫生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做到硬件设施一流、业务精湛,把我旗的医疗和教育办成人民最满意的医院和学校。
人武部生态建设情况介绍
杭锦旗人武部生态基地位于库布其沙漠南缘锡尼镇白音补拉格嘎查境内,概略中心点的座标为东经 109°40′、北纬40°00′。从1994年开始,杭锦旗人武部坚持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打响了一场挑战“死亡之海”、“保卫母亲河”的持久战,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探索出了容器植树法、扎死种活法、穿靴戴帽法、前挡后拉法、迎风挡沙法等十几种植树方法,硬是在寸草不长的库布齐沙漠里建起了长17.6公里、宽3.8公里的固沙林带。到目前为止,共种植沙柳340万丛,旱柳、杨树、松树20多万株,甘草、枸杞、沙棘、杨柴等优质牧草和中药材330多万株,已建成了一个实际控制面积近10万亩的生态基地,林草平均覆盖
率达70%以上,使境内的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8—12米。同时,还积极带动和指导周边农牧民治沙造林。
针对基地内阳光充足、沙地洁净等特点,先后在基地内成功架设了高压电线8.5公里,修路20.5公里, 建成了年产量6—7千吨的沙柳切片厂,开垦建设水浇地100亩,打机电井4眼,建成贮水50吨的水塔1座和40吨和160吨水窖各1座,铺设节水管道2000米。建起占地约10000平米的特种养殖园,养殖动物30余种1500多只。形成了草灌乔结合、点线片连接、育围管并重、水电路配套、种养加成龙建设格局。在生态基地的中心位臵建设了1800平米的综合训练基地,规划设计了生态展厅和国防教育展厅。配套建设了餐厅、养鱼池、游泳馆、住宿窑洞、环形湖、民兵射击场、水库等一批基础设施,较好地发展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四大产业,并建成了“六园两基”(地沙生植物园、无公害蔬菜园、育苗基地、民兵教育训练基地)。
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一条“沙漠变林地,林地变良田,良田产饲草,饲草搞养殖,养殖变资金,资金再投入”的循环经济链,紧紧围绕“科学治理,扩大规模,滚动发展,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用兵练兵中搞好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强化练兵用兵,力求尽快“让沙漠绿起来,让群众富起来,让民兵队伍强起来”,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较大更大的贡献,得到了军、地各级广泛关注。2004、2005年该部被内蒙古军区评为“生态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该部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2008年被北京军区评为生态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内蒙古军区评为生态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分区评为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军委、总部和北京、内蒙古军区有关大抓生态建设的指示要求,按照“种新补旧、连片种植、混交造林、精细建设”的原则,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力争用5年时间将基地控制范围内的沙丘全部固定,使裸露的沙地全部变绿,并要全力将这个生态基地打造成沙漠生态公园,以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员来这里观光旅游和接受洗礼,并以此来唤起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生态,自觉治沙绿化,主动保护环境。
杭锦旗林业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杭锦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土地面积位居全市第二,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生态较脆弱、荒漠化严重。境内地形、地势、地貌复杂。特别是全旗分布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面积20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2.8%,除北部黄河冲击平原以外,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带,年降水量不足280毫米,其中西北部仅为15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十年九旱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林业生态建设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杭锦旗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杭锦旗历届领导班子年复一年,倾其全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我旗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将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全旗的重中之重来抓。近年来,紧紧围绕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移,建设三个城镇,加强四个基础,构筑五大园区,发展七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为主线,以率先构筑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农牧业发展方式、城镇发展方式和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当前,随着一批以煤化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的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实施,高效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的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的巩固与利用,城镇综合功能和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杭锦旗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奋力前行。
“十一五”期间,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编制杭锦旗农村牧区经济 “三区” 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一五”林业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和计划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全部安排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并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旗生态建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峰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累计完成造林248.77万亩(人工造林
146.67万亩、飞播造林18万亩、封沙育林84.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98万株,完成四旁植树213万株。其中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7.8万亩(退耕地还林0.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38万亩(飞播造林18万亩、封沙育林20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14.4万亩;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86万亩(人工造林24.4万亩、封沙育林61.6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组建乡服务站两处1200平米、购臵平茬机械20台、平茬补助3.34万亩、补植补造7.5万亩、种植沙柳原料林2.1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0.28%提高到2010年底的14.6%;林草覆盖度由“十五”末的70%增加到75%。
杭锦旗穿沙公路南起锡尼镇,北至巴彦淖尔市,横穿世界第九、中国第六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全长115公里,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全线贯通,完成建设总投资1.14亿元。而穿沙公路的建成,更是成为象征杭锦旗锐意进取、敢为人先、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生态环境做斗争的一面旗臶。也形成了“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不甘落后”的“穿沙精神”。
为修筑穿沙公路,杭锦旗旗委、政府在1993年组建治沙公司(后更名为库布其沙漠生态试验站),并派专职人员进行沙漠生态植被建设试验。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制定了“北锁南堵中切割”的综合治理方案。即:加强北缘锁边林带建设,防止沙漠北侵;南边较平缓的地区进行大面积封沙育林和飞播造林,防止沙漠南扩;中部腹地以条件相对较好的恩亘沟、大白柠条天然林基地及毛补拉孔兑为轴线,把库布其沙漠切为四段,逐步向纵切的两侧辐射,进行切割式治理。同时提出了“前挡后拉”的沙丘治理办法和“栽死的、种活的、养绿的”的长远治理方案。截至2010年底,杭锦旗穿沙公路两侧共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飞播造林65万亩,设臵沙障10万亩,封沙种草130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穿沙公路两侧生态植被建设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二等奖。
杭锦旗针对库布其沙漠不同地段的沙丘类型和立地条件,多次邀请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沙丘类型和风向的变化,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提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流动沙丘迎风坡2/3用葵花杆或沙柳布设格状或行列式沙障,在障
间凹面栽植沙柳、杨柴、柠条等旱生灌木,起到永久性防沙固沙作用,然后进行生物治理;二是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封飞造并举。流动沙丘先设机械沙障,后进行人工造林;固定和半固定沙丘采取飞播造林和封沙育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并根据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灌草乔结合;三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大坑深栽、顶凌造林,并引进和推广高科技产品如抗旱保水剂、ABT生根粉等,结合发明创造的容器盛水造林、雨季造林、冷藏苗反季节造林、迎风坡灌木密植造林等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四是创造宽松投资环境,扶持非公有制造林。穿沙公路两侧植被建设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沿线周边地区农牧民治沙造林的信心和决心,涌现出一大批治沙造林典型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带头人。像全国治沙劳模、全国十杰青年乌日更**,几年来他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造林7万亩,并创造了综合生态治理模式,极大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乌日更**的治沙带动下,苏荣克日、刘顺义、其木德、苏伊拉巴特尔、莫日更道日计等农牧民个人开始了大面积的治沙造林。同时,旗委政府制定出台了“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扶持大户等政策,允许进行荒沙拍卖,2010年出台的《关于印发加快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更是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参与我旗生态建设。亿利集团、伊泰集团、源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杭利达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宏昌农牧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嘉烨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汉森葡萄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新荣林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绿远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绿远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大批企业投入资金进行造林,“十一五”期间累计由企业完成造林达100多万亩。全旗生态植被明显恢复,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杭锦旗现代农牧业概况
杭锦旗境内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北部是沃野千里的黄河灌区,南部是一望无垠的天然牧场。从2006年开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部署,杭
锦旗编制了“三区”规划方案,将全旗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即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主要分布在库布其、毛乌素沙漠腹地、干旱硬梁区的缺水草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沟壑区及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工矿采掘区,生态严重退化、环境恶劣,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不宜人居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区域面积10471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55.4%。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硬梁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东南部,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区域总面积622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32.9%。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南岸,水土资源富集,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环境承载能力强,开发潜力大,区域总面积2207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11.7%。顺应发展规律,杭锦旗党委、政府提出了“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农牧业发展重点由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向优化开发区转移”的战略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迅速行动起来,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通过改进发展服务方式,加大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发展配套政策,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不断转变农牧业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思维方式,农牧业经济呈现出持续、有力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旗共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2万亩,粮食总产量3.08亿公斤,牧业牲畜总头数达到230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94元。
一、杭锦旗现代农牧业建设概况
(一)农牧业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杭锦旗黄河南岸自流灌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全旗人均耕地最多、基础设施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是我旗农业主产区,也是鄂尔多斯地区最大的引黄自流灌区,该区域面积2700平方公里,原有灌域面积32万亩,其中高产田10万亩,低产田12万亩,盐碱地10万亩,涉及3.6万农牧民。在区、市、旗三级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从2004年开始,我旗在黄河南岸自流灌区先后实施了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为确保节水改造工程发挥出最大效益,迅速推进沿黄高效农牧业经济带建设,从2007年开始,对黄河自流灌区耕地进行全面整理。2007年,在呼和木独镇和吉日嘎朗图镇实施了首期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水、田、林、路、机”五配套标准和农业生产经营“五统一”要求作业的全新的高标准、高效益的现代农牧业基地10.05
万亩。在此基础上,按照“标准不减、要求不变”的原则,2008年底又投资近6000万元,在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独贵塔拉镇、伊和乌素苏木实施了第二期10.1万亩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2009年投入建设资金27950万元,在独贵特拉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朗图镇、伊和乌素苏木完成17.6万亩高标准农田整合改造任务。2010年在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朗图镇、独贵特拉镇、伊和乌素苏木、锡尼镇完成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达到54.75万亩。其中喷灌15.1万亩,渠衬39.65万亩。
(二)公司化农牧业取得较大突破,规模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配套出台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政策,鼓励现代农牧业项目区内的农牧民通过转包、承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加快耕地、草牧场流转,推进以户为单位的规模经营。大力推进企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2009年引进农字头企业18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2个,并由旗政府独资成立杭锦旗农牧业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公司化农牧业取得较大突破,规模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总投资6.13亿元的宏倡农牧林综合建设项目,种植紫花苜蓿1.3万亩,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棚圈1.82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6550万元;通过企业介入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规模经营有所突破。君信、汉森等企业集中经营土地11.1万亩,通过益农、吉达等专业合作集中连片经营土地2万亩。培育万亩以上经营大户4户,规模经营土地8.5万亩,千亩以上经营大户103户,规模经营土地11.2万亩。
(三)坚持走减灾避灾农牧业发展之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一是坚持为养而种工作思路,以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发展壮大高效畜牧业。围绕“立草为业,以种促养,为养而种,以养增收”的思路,大力调整种养殖结构,通过引进企业、扶持养殖大户等多种措施的落实,围绕农区高效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从2007年至今,全旗集中化养殖园区新建高标准棚圈12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500万元,年牲畜饲养量可达到40万头只,争取市财政建设补贴投入10133.8万元。杭锦旗独贵特拉现代农牧业精品肉羊养殖园区引进杭锦现代有机农牧业开发公司、华蒙农牧业开发公司、锦兴农牧业开发公司、万兴农牧业开发公司四家企业和独
贵特拉精品移民小区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园区按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分为养殖园区、饲草料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饲草料种植基地、物流园区、沼气供气园区。一期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高标准棚圈50万平方米,年饲养牲畜量可达到20万头只,投入建设资金12000万元。二是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打造现代果蔬生产基地。突出以档次赢得效益,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牧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提高规避市场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的原则,技术路线主要是引进山东寿光、宁夏等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改造,积极发展微灌、施肥、打草、除虫等农业机械,设施大棚全部实现滴灌。通过科技创新、市场体系建设等系列措施的落实,形成以日光温室为主,以大棚和中小拱棚为补充的无公害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嘉四海、冬尧、林中地、长泰以及农投公司建设设施农业基地4185栋、8370亩,其中高标准日光温室3155栋,6310亩,大棚1030栋、2060亩,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三是以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为重点,推进草原畜牧业建设步伐。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中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葵花、紫花苜蓿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增加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实现以种促养,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转变养殖方式。从2009年开始,以草原生态建设为重点,结合农村牧区插花转移,适度推进规模经营,按照户均最低经营200亩水浇地、7000亩草牧场、300头只基础母畜并配套高新节水设施,实行舍饲养殖标准,在锡尼镇、伊和乌素苏木等水资源富集区,积极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416户,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四)落实农牧业现代农艺措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一是建设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独贵塔拉镇建设现代有机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规划有机牧草种植园区、精品果蔬食用菌园区、养殖园区、沼气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配送园区和农机服务园区等七大园区建设。要打造集17万亩有机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年饲养5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5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和30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有机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集中化养殖园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设计能力。建成栅圈188处,建棚舍15万平方米、圈35万平方米、贮草棚2.4万千
方米、办公室2000平方米。引进基础母羊6000只,饲养量达到15000只。设施农业基地建成温室3075座,6150亩,冬尧集团、嘉四海集团建设食用菌生产车间20000平方米;建成500立方米沼气集中供气站1处;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强农牧民培训力度。由旗委宣传部牵头,抽调涉农部门高中级以上职称技术力量,组成科技培训队,对项目区所有农牧民进行了技术轮训,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重点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五统一”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力普及规模化经营、节水化灌溉、机械化耕作、良种化种植、模式化栽培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专门成立了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充一协调和组织全旗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整合科技、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部门科技资源,组成科技服务小组,以村为单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毒低害农药以及模式化栽培等各项现代农牧业适用技术全部落实到户、到田间,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组织开展肥效试验、氮肥后移试验,种植密度试验,并定期组织农牧民参观学习。
(五)加强现代农牧业投入体系建设。一是转变支农支牧方式。政府人、财、物从支持传统的小农经济向支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部门从扶贫向扶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转变,金融从小规模扶持千家万户的农牧户分散种养向支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转变,科技从走村串户服务向服务现代农牧业园区、现代农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转变。通过支农支牧方式的转变,整合所有资金、科技、人才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二是积极储备包装优势特色重点农牧业项目,通过政府担保支持,由旗政府直接负责举全力向商业银行申请大额贷款,实现对优势特色重点农牧业项目的控股、参股,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三是全力加强农牧业产业招商引资。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旗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优势,依据出台的投资现代农牧业项目的激励政策,制定部门服务企业投资现代农牧业项目的规章制度,用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大型企业投资现代农牧业。四是鼓励建立农牧业担保公司和投融资公司,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金融部门
大额度贷款,增加现代农牧业资金投入。二、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思路和举措
十二五期间,杭锦旗将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强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农牧业优化开发区全面推行“两转十化”,彻底转变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彻底转变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全面推进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经营企业化、作业机械化、建设设施化、销售品牌化、生活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就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使“两转十化”成为优化开发区农牧民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在农牧业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全面推行“两转移五转变”,即:畜牧业的重点向优化开发区转移,人口向现代农牧业集中地及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畜种结构由小畜为主向大畜和禽类养殖业转变,种植结构由粮食为主向生态林、能源林、经济林和优质牧草转变,草原利用方式由自然放养向建设草原科学利用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单干向企业化和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转变,人口居住由大分散向小集中转变。
围绕 “两转十化” “两转移五转变”要求,认真抓好新农村新牧区和现代农牧业建设。2015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0万亩,牧业牲畜存栏达到280万头只,粮食产量达到10亿斤。实现增加值30亿元。
一是构筑现代农牧业基地。要发挥沿河主战场作用,把农牧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优化开发区,将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向优化开发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十二五”期间,建成有机饲草料、肉羊肉牛繁育、有机果蔬食用菌生产、现代水产养殖等农牧业产业基地,现代农牧业基地达到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标准化、集中化养殖园区150处,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1000户,农牧业现代化雏形基本形成。
二是夯实农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由饲养小畜为主向大畜和禽类为主转变,通过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生态建设和禁牧政策的深入实施,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实现生态成果由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优良转变。坚持生态富民理念,按照政府补贴、多元投入、全民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生态建设,重点完成“五个百万亩”工程和沿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重要通道、重
点园区、环重点镇等主要区域生态建设,形成生态多赢局面。2015年,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19.7%。健全完善土地草牧场林权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草牧场林地向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集中,提高农牧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水平。
三是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规模和进度,全面完善政策和体制,加快推进农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十二五”期间,计划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1万人,实际从事农牧业人口降至2.6万人左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农牧业重点发展区域,相对集中的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布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有序的新农村新牧区。
四是转变支农支牧方式。政府支农支牧方式要从支持分散、粗放的传统农牧业向规模、集约、高效的现代农牧业转变;部门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扶贫向扶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转变;金融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支持单家独户小规模落后生产力向支持大规模、企业化的先进生产力转变;科技支农支牧方式要由进村入户向入驻基地、园区、企业转变;培训方式要由课堂宣讲示范向做给农牧民看、带着农牧民干、让农牧民在干中学干中得实惠转变。
富民强镇谋发展 城乡统筹书新篇
独贵塔拉镇总面积4720.47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嘎查村,1个社区,总人口36719人,其中,常住人口22990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独贵塔拉镇是杭锦旗全面实施两大战略的重要地区,现代有机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与当前国家的农业发展一脉相承的。
按照旗委、政府“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建设三个城镇、加强四个基础、构筑五大园区、发展七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我镇重大项目建设,提出了以“抓党建、强服务、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大力推进新镇区建设、整村搬迁,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工作进程,着力将独贵塔拉
镇打造成为工业强镇,农牧业大镇,产业化重镇,旅游业新镇”,成为城乡统筹和现代农牧业的示范地区。
城乡统筹的关键是以城镇带动乡村、乡村促进城镇的方式,求得城乡的协调、共同发展。为了切实解决独贵新镇区产业支撑和“整村搬迁”转移农牧民的就业问题,独贵塔拉镇把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农村牧区土地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农牧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进而解决农牧民的致富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及产业化发展。
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沿黄高效现代农牧业经济带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设施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用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效益和农牧民收入最大化。
(一)是围绕为养而种,建设现代农牧业精品示范区,打造50公里沿河绿色长廊。将我镇已流转的6个村,8628人、71524亩现耕地结合二期水权臵换、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按照水、田、林、路、机五配套标准,集中打造10万亩现代农业基地精品区。以建循环产业园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发展公司化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全面启动设施有机农业基地,提高杭锦有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支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启动将正在建设万亩设施有机农业基地。通过租赁、入股、合资、订单等形式发展由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共同建设经营的格局,逐步提高农牧民对设施农业建设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妥善安臵禁止开发区转移的农牧民和优化发展区现代农牧业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后需转移的农牧民,实现互惠互利共赢之目标。在有机食用菌方面,要全力支持沙海食用菌公司、冬尧公司生产以金针菇、白灵菇、白玉菇为主的食用菌项目顺利投入生产,利用现有菌棚扩大培育基地,努力打造产、供、加、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在有机果蔬方面,全力支持现代农牧业公司、林中地公司、长泰公司等农业企业扩大基地规模,集思广益,集中精力抓好现已建好的蔬菜大棚种植,通过果蔬、花卉、幼苗培植等多样化种植方法,以反季节蔬菜、生物保鲜技术延长存储期、脱水冷链等技术运营手段盘活现有资源,并以品牌开拓市场,真正使果蔬基地走上规模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是积极扶持集中化、规模化牲畜养殖园区建设,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牲畜生产基地。对肉羊养殖基地入企业和养殖大户由政府派技术人员实行全程疫病防控、统一饲料配臵、全程跟踪检疫,降低养殖公司和大户养殖风险,确保绿色肉食品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和收入。
(四)加快构筑以现代龙头企业为引领、农牧民充分参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沙产业化经营体系。利用180万亩草牧场全面禁牧项目的启动实施原宝日温都尔嘎查、图日古格嘎查生态经济林建设,采取“公司+牧户”股份经营规模,种植以沙柳为主的生态林,逐步走治理荒漠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经济生态的路子。到2011年底,要形成30万亩的生态示范基地。
二、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安居工程凝民心、保稳定
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可以说农牧民转移是实施统筹城乡的基础和条件。在推进人口转移过程中,要保证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必须坚持对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即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
一是要将转移农牧民住房纳入城镇住房总体规划和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让转移农牧民住有所居。在流转全部承包土地、拆除原住房且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为每户转移农牧民无偿提供70平方米的安居房。
二是强化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实现充分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干得了、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建立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给予他们符合其自身实际的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已经转
移的农村牧区劳动力,根据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要,提供免费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稳定转移。同时建立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长效机制,把就业指标作为项目落地的优先条件,对于技术含量低、操作流程简单的工种,优先安臵转移农牧民;对于技术含量较高、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由政府出资代为培训,优先安臵培训合格的转移农牧民,逐步提高企业就业本地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新城镇,努力完善城镇及新型村庄建设工程 新城镇建设是推进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要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增强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对农村牧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城镇成为城乡统筹的战略平台。
作为全旗城镇体系建设重点镇和城乡统筹协调示范发展的承接地区之一,在旗委、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独贵塔拉镇严格按照“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吸纳就业、集聚辐射”的发展思路,按照一街一景、一区一品的思路建设城镇。坚持加大投入建设和加强经营管理并重的原则,切实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优化、绿化人居环境,合理规划打造企业在新镇区建设办公区和生活区;在新镇区配套新建集仓储、包装、产品加工、产业工人培训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尽快启动、发展新镇区商业、服务业,争取创业大厦尽快完工并搬迁入住。推进建设派出所、法庭、交警队、汽车站、精品社区、敬老院、金融等基础配套设施,争取到明年年底形成两万人口规模的小城镇。
同时着力做好整村搬迁工作,形成沿河地区“一区两点”的居住格局,结合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搞好道图移民点建设和杭锦淖尔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工作,逐步在独贵沿河地区形成独贵新镇区及道图移民点、杭锦淖尔旅游服务区居民点的“一区两点”居民居住格局。
四、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发展方式,依托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产业是繁荣城镇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支撑。我镇将坚持以旅游业为主打产业,塑造明星平拍,全力带动服务业的提升和扩张。
一是依托丰富的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支持七星湖、神光响沙等旅游产业市场运作,争取各类文化节、俱乐部、摄影比赛、汽车拉力赛等大
型综合型活动在旅游区举行。同时,着眼于迎合人们在旅游中乐于探密原始、回归自然的心理,着力打造以沙漠探险、原生态草原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自然风景旅游拓展旅游线路,开发黄河风情旅游,挖掘、弘扬古如歌等民族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向纵深发展。努力挖掘旅游资源,以悠久厚重的历史打造旅游民族品牌。
二是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依托工业园区、新镇区加快传统服务业、物流业和新型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鼓励转移农牧民从事第三产业,培育发展餐饮娱乐业,规范餐饮住宿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农村、城镇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
五、加快转变维护社会稳定方式,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要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一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增强群众安全感。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教育,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增强社会面上的治安防控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嘎查村、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村居”创建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臵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和社会管理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
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独贵塔拉镇必将在建设新农村、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征程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