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
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实事求是对中、基层法院工作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基层法院的案件审判质量,根据《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目标年度考核暂行办法》、《重庆市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于案件被上一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有不同意见的相关中、基层法院可按本办法提出案件考核申辩,接受申辩的上一级法院应当及时作出相应的评定结论。
第三条 对以下案件的改判或发回重审理由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在年度考核时不予扣分的申辩:
(一)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或虽有规定但容易产生歧义,导致认识上产生误差的;
(二)同一批次的同类案件同样处理均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三)原判无原则性问题,上级法院因化解矛盾需要而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四)其他需要申辩的。
第四条 以下案件被改判和发回重审的不扣分,也不经过申辩程序,但应保存裁判文书备查:
(一)二审中出现新证据、新事实,或因新法律、法规、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适用等客观原因而被改判和发回重审的;
(二)刑事二审案件仅改变刑罚执行方式的,或在法定刑幅度范围内改变刑期的(量刑畸轻畸重的除外);死刑、死缓复核案件因严格控制死刑而未被核准的;
(三)民事案件中属于自由裁量权范围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违约金、违约损失赔偿等,因法律、法规、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无明确规定,所确定的金额被二审法院改变的;
(四)民事、行政案件因为法院主管、管辖权异议被改变原裁定的;
(五)对本条相关内容理解产生歧义的按第三条第(四)项处理。
第五条
上述可申辩的案件,对改判和发回重审理由有异议的相关法院,可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在收到退回的案件卷宗后一个月内,向上一级法院(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提出申请,并附送案件卷宗、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及决议,受理法院应在收到申请和卷宗后一个月内,作出是否扣分的书面意见。申请法院应保存该意见书与裁判文书备查。
受理申辩法院的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应会同本院相关业务庭复查研究,相关业务庭征得分管院长同意后,向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提出书面意见,申辩结论由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的分管院长签发。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与业务庭意见不一致的,由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报分管院长同意后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条 申辩申请和结论的编号应在负责报送和办理申辩案件的部门统一进行。
第七条 案件交接时,签收人应在申请书或申辩结论存根上签字。
第八条 本办法第四、五条规定的案件裁判文书与申辩结论在年度考核时提交给考核组织决定是否扣分。
第九条 本办法的考核组织是指《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目标年度考核暂行办法》与《重庆市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办法》所规定的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派出的考核组。
第十条 本办法只适用于中、基层法院年度目标考核中对案件处理结果的考评,不作为案件再审的提起理由。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案件应在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申辩。
附:申辩申请书、申辩结论的格式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二00七年九月十七日
附:
申辩申请书、申辩结论的格式
**人民法院申辩申请书
()*法辩申字第 号
**中级(高级)人民法院:
我院()*法*初字*号**诉**一案,于*年*月*日被你院()*法*终字*号判决(裁定)予以改判(发回重审),根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第三条第()项的规定,向你院提出申辩。申辩理由如下:
本申辩已经我院审委会讨论决定。
附:案卷 卷
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和决议各一份。
*年*月*日(院印)
签收人:
制作说明:
1、申辩申请书应列明一、二审的案号、当事人姓名和案由,申辩理由应将一、二审裁判理由简要归纳,重点突出有异议的部分,论据充分,说理清晰。
2、申辩申请书一案一份、一式七份(报送六份,存底一份)。
**人民法院申辩结论
()*法辩复字第 号
**人民法院:
你院对()*法*初字*号**诉**一案被改判(发回重审)提出异议,我院根据《重庆市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经研究室(案件评查组)与本院 庭复查研究,作出以下申辩结论:,因此,本案的改判(发回重审)不应(应予)扣分。
附:案卷 册
本院审判委员会决议一份。
*年*月*日(院印)
签收人:
制作说明:
1、申辩结论应列明一审的案号、当事人姓名和案由,经过审委会讨论决定的应予说明。
2、申辩结论一案两份(送申辩法院一份,存底一份)。
发布部门:重庆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7日 实施日期:2007年09月17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文件
粤高法发[2005]12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广州海事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
《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已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审判监督庭。
二○○五年四月十六日
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统一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审判质量提高,确保司法公正,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是人民法院一项系统的内部管理工作。
人民法院建立内部日常性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条
人民法院通过对“可能有质量问题”案件的审查、认定和处理进行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是指被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和被投诉有质量问题的案件。
第四条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实行自查和核查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本院案件质量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或其授权的副院长主管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或批办有关事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对本庭案件质量直接监督管理,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负责自查。
各审判庭庭长是本庭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审监庭除负有第七条规定的职责外,对本院其他审判庭“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负责核查。
第九条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可以指令下级法院核查,也可以调卷核查。
二
程
序
第十条
对被改判、发回重审或被投诉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本院相关审判庭在收到 改判、发回重审裁判文书、案卷材料或者投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由审判庭的庭长签署后报该审判庭的主管院长。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案件基本情况;
2、被改判、发回重审或被投诉的原因;
3、分析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及存在问题的性质、程度;
4、提出对问题的处理意见。
被投诉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是指立案信访部门对投诉材料审查处理后,认为可能有质量问题而送有关审判庭自查的案件。
第十一条
各审判庭的主管院长对相关审判庭报送的自查报告审阅后,将案件批转审监庭进行核查。
第十二条
司法统计部门每月对二审被维持、改判、发回重审以及被投诉有质量问题案件的数据等情况进行统计,制作统计表报院领导并送审监庭。
审监庭根据统计表检查相关审判庭是否对相关案件及时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检查情况每半年通报一次并上报院领导。
第十三条
审监庭收到各主管院长的批示和审判庭的自查报告后5日内指定审判人员核查。核查期限2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第十四条
审监庭对发回重审案件认为需要待案件重审后再进行处理的,待案件重审结案后分别不同情形进行处理:
1、裁判结果与原审一致,没有上诉、抗诉或者上诉、抗诉后二审维持原裁判的,案件不再核查;
2、除第一种情形外,其他案件在裁判生效后进行核查。
第十五条
审监庭对案件的核查采取合议制。
第十六条
案件核查完毕后,审监庭应当写出核查报告。
第十七条
审监庭对被改判、发回重审案件的核查报告,根据下列情况提出意见:
1、对因提供新证据等不属于质量原因导致改判、发回重审的,提出案件没有质量问题的意见;
2、认为确属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或程序不合法而导致改判、发回重审的,建议审判委员会讨论。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院长对核查报告审核后作出审批意见。
第十八条
审监庭对被投诉有质量问题的案件的核查报告,根据下列情况提出意见:
1、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的案件,建议交由相关审判庭对投诉人进行答复;
2、对没有原则错误,但存在瑕疵的案件,建议交由相关审判庭做好投诉人的说服解释工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3、认为存在明显事实、证据认定不当、适用法律错误或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案件,建议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院长对核查报告审核后作出审批意见。
三
案件质量问题的认定和责任承担
第十九条
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是指事实、证据认定、适用法律或程序上有差错,影 响裁判结果公正性和正确性的案件。
第二十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案件质量问题:
1、当事人放弃或部分放弃权利主张而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2、刑事案件有新证据或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提供新证据而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3、因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或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修订而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4、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或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理解不同而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5、因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或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而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6、审判委员会认为不属于质量问题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审判委员会对核查报告和有关案件材料讨论后,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案件是否有质量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认定,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意见。
第二十二条
对案件质量差错责任人根据责任的性质和责任大小,分别依照干部考核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或依照《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以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责任人对案件有质量问题的认定及作出的处理有意见的,可以向审判委员会提出申诉。
四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档案
第二十四条
审判委员会、政工人事等部门应当以个人为统计对象建立相G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资料档案;各审判庭应当建立本庭审判人员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资料档案。
第二十五条
各审判庭对本庭办案人员的办案数、被改判、发回重审和被投诉案件数、被审判委员会认定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制作办案人员案件质量监督—览表。统计数据每半年送审监庭一次。
第二十六条
审监庭每年将全院办案人员全年所办案件数、被改判、发回重审、投诉案件数和被审判委员会认定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制作案件质量监督一览表,连同案件质量监督意见及处理结果报审判委员会并送本院政工人事部门,供政工人事部门考核、考察干部参考。
第二十七条
审判委员会、政工人事部门对审监庭上报和移送的有关数据和材料应指定专人、建立专门资料档案进行管理。
五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执行案件的质量监督管理另行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二OO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关于《广东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说明
一、关于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中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也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内部监督。所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的体现,也是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法院内部监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案件质量的监督。目前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在审判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和审监庭的再审监督,以及其他部门的监督,做法各异,没有形成日常性的工作制度,缺乏统一性、动态性的监督机制,监督功能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纪委三次全会的精神和最高法院多次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法院内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构建我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吕伯涛院长强调指出: “明年要重点解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落实的问题。这是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迫切要求,各级法院必须下真功夫抓落实。关键是建立健全‘四项监督制约机制’:一是以立案庭为主的审判效率监督管理机制;二是以审监庭为主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三是以各审判业务部门为主的案件质量效率保证和自查机制;四是以政工、纪检部门为主的审判人员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与奖励机制”。因此,制定《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是新形势下广东省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促进司法公正、落实广东省委提出的“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在去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召开的全省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上,我们重点提出了统一和规范全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问题。通过讨论,各级法院统一了认识,树立了信心。结合我们此前进行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监督的机制,对于提高案件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制定《暂行办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暂行办法》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前后修改了十三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关于案件质量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范围的确定要科学,要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同时要结合审判工作的特点,符合法律原理和司法规律。因此原则上应坚持事后监督,即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监督。“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主要包括三类:
1、被改判的案件;
2、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
3、被投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案件。案件已生效,当事人没有异议,社会上没有投诉和不良反映的案件,原则上不属于“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的审查范围。从监督内容看,主要包括程序上和实体上存在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差错问题。监督的作用就是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查、总结和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暂行办法》对质量监督的范围和内容的界定,符合审判工作规律,有利于对案件质量的科学监督、有效监督。
三、关于监督模式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是全院性的工作,应当有统一的、权威的监督管理机构,同时各审判业务部门都应当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暂行办法》明确审判委员会是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集中管理机构,对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各审判业务部门对本部门案件质量直接监督管理,审监庭对本院案件质 量间接监督管理。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动态的、全面的监督格局。在审判委员会集中管理下,各业务部门都是监督的主体,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对象。各审判业务部门要按照要求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认真自查并写出报告。各审判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暂行办法》强化了各审判业务部门在质量监督方面的责任,充分体现了分散管理的特点。审监庭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核查并对案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提出意见,体现了监督的专门性。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各审判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同体监督的弊端。同时,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建立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档案,对每一名办案人员的办案数、被改判案件数、发回重审数、被投诉案件数等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考核、考察办案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就把案件质量监督与干部考核、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队伍素质和审判质量的提高。
四、关于审监庭的职责
审监庭在案件质量监督问题上要定准位,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审监庭对“可能有质量问题”案件的监督,是在审判委员会领导下,接受审判委员会分派的任务,在有关审判庭对被改判、发回重审、投诉等案件自查的基础上,对案件进行核查,分析案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向审判委员会提出核查意见。这种监督是一种间接监督。审监庭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和范围可以用“两个可能”来概括,即对“可能有错”的案件进行再审,对“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核查。按照这样的分工,审监庭切实负起自己的职责,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第三篇:基层法院提升案件质量路径探索)
基层法院提升案件质量路径探索
2010-12-15 09:43:58
来源:中新盐城网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大量涌现,人民群众希望通过司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愿望日益高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担着社会矛盾化解主要任务的基层法院要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正视社会各界司法需求与基层法院发展水平之间的现实差距,从影响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度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即案件质量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原因分析,寻求根本突破,实现科学发展。笔者通过对某省人民法庭2009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解剖,就影响案件质量的原因、提升案件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析,以飨读者。
一、影响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消极因素
(一)法官自身因素
1、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案件因计算错误、遗漏证据、漏判诉讼请求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反映了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办案作风不实,以致在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方面出现技术性或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2、能动司法意识薄弱。少数审判人员存在消极办案、机械办案的思想,怠于履行释明义务,怠于引导举证质证,怠于依职权调查取证,积极、主动查明案件事实的意识不强,能动履行司法职能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案件特别是缺席判决的案件事实不清或认定错误。
3、法律功底不扎实。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少数审判人员平时不注意业务学习,遇到问题不钻研,凭经验习惯办案,司法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在举证责任分配、案件事实认定、辨法析理论证、法律法规适用方面的能力不强。
4、司法行为不规范。通过案件评查、分析,发现部分案件被发改,是由于审判人员违反诉讼程序办案,司法行为失范,导致案件被发回。
5、论证说理不透切。法官作出裁判的过程就是对事实作出评判和对法律进行适用的过程,应当彰显法理思辨。但有的裁判文书在说理部分,三言两语、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究其原因,是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愿说,从而形成释法不到位,说理不入情,难以让当事人服判。
(二)法院管理因素
1、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不少案件缘于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被发改、少数案件因为程序违法被发改乃至个别案件由于司法行为不廉洁被发改的事实,充分说明基层法院对法官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感召、激发法官群体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举措还不够扎实,成效还不够显著。
2、学习型法院创建不到位。从案件的发改情况来看,一些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司法能力不强,胜任现实审判工作勉为其难。这也反映少数法院对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性地对审判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没有系统性地对法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型”法院的创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审判人员学习缺乏动力和方法,知识更新不快,综合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案情复杂、法律适用有争议的案件,就容易出现错误判断。
3、定案工作规定执行不到位。发改情况表明,少数法院对该省法院下发的《关于审判案件定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独任审判员监督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学习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合议庭、审判长联席会议、部门法官会议、庭长、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个别案件由承办人自己签发,定案把关存在“不严、不实、不准”的现象。
(三)其他因素
1、案件复杂难以处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社会生活处于转型阶段,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复杂态势,新类型的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涌向法院,法律作为来源于社会生活调整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往往或一度会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而且,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相比,法律规定总是相对原则,这就给具体的司法审判工作带来了困难,导致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利益衡平上出现偏差。
2、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在本次评查中,也发现有少数案件被发改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二审出现认识上的差异,且在合理范围之内。如律师费是否属于实现债权费用、违约金调整幅度等。
3、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举证意识、举证能力不强,甚至故意拖延举证,直到败诉后,在二审阶段才提供证据,造成一审裁判被改变。另外,个别当事人不择手段提供伪证,干扰诉讼秩序,给法官认定事实、辩别真伪带来很大难度;有的甚至采取无理取闹,威胁等手段缠访闹访,给案件的最终裁判施加不当压力。
二、提升基层法院社会公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思想的延伸。基层法院要将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将职业道
德教育与勤政、廉政等专项活动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审判工作相结合,激发法官群体的职业尊荣感,引导法官群体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法院形象的高度,自觉树立审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通过经常化、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法官廉洁司法的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意识。
2、强化原因分析,注重总结提高。发改案件在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比例虽然很小,但对法院司法形象的影响却很大,应当引起各级基层法院的高度重视。对该类案件,基层法院要举一反三,发动工作人员认真排查本人、本部门乃至本院在审判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梳理、汇总。要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特别要查找在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研究、制定可以避免问题发生的对策措施,建立对审判权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能力。审判工作是一项有着较高专业要求的综合性工作。当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新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要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为此,基层法院要结合实际制定周密的学习和培训计划,鼓励、引导审判人员将业务学习贯穿审判工作之始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并在审判工作中予以运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定案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基层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王胜俊院长关于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法院内部管理。要充分发挥院长、庭长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加强对独任审判的指导、监督,防止独任审判变成独人审判;要强化合议庭的功能发挥,防止合而不议,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联席会、审委会的职能作用,用集体智慧解决审判工作中疑点和难点。
5、践行能动司法,实现案件事了。基层法院要认真落实有关能动司法的工作要求,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释明权的行使,制度化地开展诉讼指导工作并贯串立案、审判工作的全过程。要落实依职权调查取证、主动查明事实的工作要求,调动审判人员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的积极性,加强判前释明,加强判后答疑,及时
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及时消除当事人的法律疑虑,及时释放当事人的负面情绪,有效减少盲目上诉上访和非理性信访投诉,提高一审服判率,实现案结事了。,6、加强沟通联系,减少案件发改。要建立一审、二审法院定期就上诉案件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倡导二审法院主动搭建工作平台,牵头规范运作模式,理性对待一审、二审在案件事实、法律适用上存在的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避免因沟通不及时、交流不畅通而导致案件被发改,在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大的同时,依法、理性维护司法活动的严肃性和裁判文书的既判力。
(作者:陈凤泰 工作单位: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
第四篇:解析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程序规定
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程序规定
(湘司发[2007]76号 2007年6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应诉案件程序,保障和监督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高办案质量,根据《行政复议法》、《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定》和《湖南省实施〈行政复议法〉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或者应诉,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实行业务工作部门和法制工作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统一受理、专人承办、集体研究、领导负责的工作制度。
第四条 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工作部门具体负责承办本机关的行政复议和应诉事项,履行下列职权: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司法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司法行政机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本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组织办理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八)培训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人员,组织交流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经验;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工作部门组织协调相关业务工作部门共同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相关业务工作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应当确定熟悉业务、责任心强、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专人负责案件调查工作;
(二)收集证据材料;
(三)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初步决定意见或答辩意见;
(四)协助法制工作部门的应诉工作,派人出庭参与应诉。
相关业务工作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拒绝履行上述职责。
第六条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二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一)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司法行政机关办理颁发资格证、执业证、许可证手续,司法行政机关拒绝办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依法办理的;
(二)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三)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司法行政机关办理审批、审核、公告、登记的有关事项,司法行政机关不予上报申办材料、拒绝办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办理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注册执业证,司法行政机关未通知说明理由,注册执业证期满六个月仍不予注册的;
(五)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等,司法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六)认为司法行政机关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七)对司法行政机关授权作出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的决定不服的;
(八)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决定不服的;
(九)认为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文件除外),可以一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第九条 下列事项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一)执行刑罚的行为;
(二)执行劳动教养决定的行为;
(三)司法助理员对民间纠纷所作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四)各类资格考试成绩的评判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行为。
第三章 行政复议受理
第十条 当事人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可以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如果同时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的行政复议机关受理。
当事人对省直属监狱、劳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司法厅受理;对市(州)监狱、劳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市(州)司法局受理。
两个以上申请人就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的,以最先提出复议申请的申请人选择的行政复议机关为复议机关。
第十一条 司法行政机关任何部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即时转交本机关法制工作部门处理。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由法制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对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范围,但被申请人不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的,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变更被申请人,变更被申请人之日为行政复议受理之日。申请人申请内容如不符合前款规定或材料不齐全的,法制工作部门可以自收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补正申请材料的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工作部门可以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被申请人不明确,或者告知变更被申请人而不同意变更的;
(三)没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的;
(四)不属于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或者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
(五)无正当理由超过行政复议申请时效;
(六)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被人民法院受理的;
(七)重复申请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的5个工作日内,法制工作部门对行政复议申请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登记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时间、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二)申请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并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后填写复议立案审批表,由法制工作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法制工作部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即为受理日期;
(三)复议申请具有本规定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决定不予受理,并填写不予受理审批表,拟制不予受理决定书,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加盖本机关印章后向申请人发出;
(四)申请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十四条 法制工作部门受理申请人的复议申请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被申请人发送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和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被申请人应在10日内将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提交法制工作部门。
被申请人书面答复的内容应当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的程序,对行政复议申请的答复意见和本机关对行政复议案件的请求。
第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申请人可以向该机关所在地人民政府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诉。受理申诉机关发出责令受理通知书的,法制工作部门应当自收到该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予以受理,并将受理情况报告责令其受理的人民政府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四章 行政复议决定
第十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如因下列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一)因不可抗力延误文书送达的;
(二)有重大疑难情况的;
(三)需要与其他机关协调的;
(四)需要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定进行审查的;
(五)其他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需要延长复议期限的。
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定的审查申请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按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十七条 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法制工作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进行调查。
法制工作部门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应与相关业务工作部门共同研究,就各自的任务进行分工,并提出时间要求。有关业务工作部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案件调查、协助收集证据,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或拒绝。
第十八条 申请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被申请人可以查阅申请人、第三人提出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被申请人变更或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经法制工作部门审查同意后准予撤回。申请人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后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请行政复议的,不予受理;但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准予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一)受被申请人胁迫、欺骗的;
(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串通规避法律的;
(三)申请人不能说明撤回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申请人、第三人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的。
第二十一条 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本机关负责人同意后,分别不同情况作出下列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被申请人如不在规定期限内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基本情况;
(二)行政复议请求与理由;
(三)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依据;
(四)复议结论;
(五)告知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救济权利;
(六)作出复议决定的时间。
第五章 行政应诉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诉。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诉;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复议机关应诉。
第二十四条 法制工作部门接到人民法院转送的行政起诉状副本5日内,应当组织协调有关业务工作部门共同制定行政应诉方案,确定出庭应诉人员。
业务工作部门应当指派专人负责案件调查、收集证据材料,提出初步答辩意见,协助法制工作部门的应诉工作,并派人出庭参与应诉。
司法行政机关应按时向法院递交答辩状和出庭应诉。
第二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律师担任行政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
第二十六条 接到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法制工作部门应即刻组织相关业务工作部门,提出是否上诉的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
决定上诉的,由法制工作部门组织相关业务工作部门和人员拟定上诉状,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后,在法定期限内递交二审人民法院。
第二十七条 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法制工作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业务工作部门向本机关负责人提出是否申诉的意见。决定申诉的,业务工作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法制工作部门拟定申诉书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后,向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十八条 下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转送的行政起诉状副本后,应即刻向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工作部门报告。必要时上级法制工作部门可以派员指导。
行政应诉案件办结后5日内,法制工作部门应写出案件办理情况报告,并将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复印件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工作部门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所需经费列入本机关经费预算,必要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等应当予以保障。
第三十条 司法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使用的文书,按司法部印发的格式制作,由办公室统一编号。
第三十一条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收到复议申请不及时转交致使延误行政复议、应诉时效的,或者具有违反行政复议、应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依照《行政复议法》和其他法律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业务工作部门包括监狱管理、劳教管理、律师管理、公证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司法鉴定管理、国家司法考试管理等工作部门。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湖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20日 实施日期:2007年06月20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2011年基层法院司法宣传考核细则
2011年基层法院司法宣传考核细则
(一)关于司法宣传工作,满分20分
1.基础分值
(1)基层法院党组对宣传工作重视,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考核责任制(1分)。
(2)基层法院建立健全司法宣传机构,配齐配强司法宣传人员,保证司法宣传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必要配备(3分)。
(3)积极配合和落实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及要求,如新闻发布、媒体通联、舆情应对、“好人物、好案例、好事迹”月报告制度等,及时报送各项材料,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和宣传工作总结等(3分)。
(4)每年组织策划重大宣传活动不少于1次,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少于1次(3分)。
(5)在中央级媒体发稿不少于15篇,其中中央级主流媒体不少于5篇(2分)。
(6)在省级媒体发稿不少于30篇,其中省级主流媒体不少于10篇(典型法官报道不少于3篇)(2分)。
(7)在当地媒体发稿不少于60篇,其中市级主流媒体不少于15篇(2分)。
(8)重视《人民法院报》的发行(1分),在《人民法院报》积极组织撰写稿件,每个基层法院全年发表稿件不少于1篇(1分)。
(9)向《走进法庭》、《临刑会见》栏目提供节目素材不少于2条(1分)。
(10)无负面报道(1分)。
2.加分、扣分项目
加分项目:
(1)在完成发稿任务的基础上,在中央级主流媒体上每发1篇加1分,在其他中
央级媒体上每发1篇(条)加0.5分;在省级主流媒体上每发1篇加0.5分,在其他省级媒体上每发1篇加0.2分;在市级主流媒体(含新乡法院网)上每发1篇加0.2分。
(2)在中央级、省级、市级主流媒体上刊发头版头条、专栏在第1项加分基础上分别再加1分、0.5分、0.2分,发表2000字以上报道的每多500字加0.5分。
(3)当地法院所提供案例被《走进法庭》或《临刑会见》栏目每采用一条加1分。
(4)组织电视庭审直播每次加2分。
(5)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每组织一次重大宣传活动加3分。
(6)司法宣传工作中集体或个人获得中央级奖项的加2分,获得省级奖项的加1分。
(7)推出全国典型的加5分,推出全省典型的加2分。
扣分项目:
(1)未能落实省法院关于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及有关要求或者不能按要求上报材料的,视情节及危害程度扣3-10分。
(2)辖区法院出现负面报道,每条扣2分;应对不力,处置不当,经查属实,造成严重后果的扣5分。
(3)辖区法院出现虚假宣传报道,扣2分。
(4)在宣传稿件统计中弄虚作假,重复多报宣传稿件的,经查实,扣5分。
3.相关说明
(1)中央级主流新闻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求是。
其他中央新闻媒体: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司法、瞭望、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审判》、《民主与
法治》、《法律适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中国平安网。
省级主流新闻媒体:河南日报、河南卫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法制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
其他省级媒体: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大河网、河南法院网、河南法学网、人民网河南视窗、新华网河南频道、河南手机报。在境外媒体如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及所属网站发稿的,比照省级媒体计分。
在未列入的中央、省级媒体如检察日报、青年导报、河南科技报以及在考核时参考,计分分值视稿件质量和效果确定。
(2)网络媒体发表稿件按同级纸媒分值的二分之一计算;网络媒体转载的稿件不能重复计分。
(3)年终排序分值计算方法:各项得分总分值除辖区法院数所得平均分值。
(4)本办法所指重大宣传活动是指针对法院重大举措、成就,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邀请中央、省、市三级主流媒体参与,并在各级媒体上集中刊发10篇以上新闻报道的宣传行为。
(5)日常宣传活动需提供发稿目录、日期、媒体、标题、版次、数量。重大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及开展情况须提供活动总结,并列出集中发表文章的明细。
(6)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的,在原有扣分基础上取消年终评先资格。
(7)宣传工作绩效考评基础分20分,使用该办法计分上不封顶,按照最终得分对各中院排序后,由绩效办依照规定最终计分。
(8)年终评比需提供以下材料:
法院宣传工作总结;基层法院机构、人员、器材、车辆、经费配备情况的说明;
新闻发布会召开情况统计表;重大宣传活动单项总结;全年发稿明细表(日期、标题、版次、字数);发稿计分表(按媒体级别和性质依照考评标准计分);向《走进法庭》、《临刑会见》提供素材和采用情况;获奖证书原件。